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一、前言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工程的规划也显得尤为关键。

因此,本文将针对美丽乡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方案,希望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项目背景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国自2018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美丽乡村工程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环境。

2. 农民素质提升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乡村的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美丽乡村工程需要关注农民素质的提升,促进乡村发展,使农村居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美丽乡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还需要考虑如何充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以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美丽乡村工程,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农村水源、土壤的质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3. 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保护乡村历史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4.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四、项目规划方案1. 生态环境建设(1)水环境整治:对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进行整治,净化水源,治理农村水体污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鼓励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农田生态,推广农田生态工程,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靳艳(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阐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基n和发展现状,细致剖析了当前安徽省乡村发展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牌建设薄弱、宣传推广力度较小,基n设施不完善、服务配套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智力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此基n上提出了丰富乡村旅游产™、强化™牌建设、完善基n设施、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安徽省;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旅游需求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大幅增长[1]。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魅力,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进而上升为促进美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支持6000个以上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总收入持续攀升,在2018年达到8000亿元,同比增长&1%⑷。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适宜安徽省乡村旅游实际需要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1.1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5]$安徽省历史悠久,农业基础深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礼仪、自然风光、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4-0045-05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时间较早。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摘要:乡村旅游是城市连接农村的纽带。

在脱贫攻坚期间,乡村旅游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已基本已实现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全面增收、农村变美的目的。

在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小康社会后,全国“三农”计划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现已发展成为推动农村实现整体产业振兴战略构想和城镇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这一主题,主要就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两个重点方面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对目前学者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观点与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城镇建设;研究综述一、引言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学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就行了相关研究,也有了诸多研究结果。

曾磊等(2019)在研究中侧重对农村生态旅游进行研究,研究指出政府应进行积极引导以加快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1]。

邓小海等(2020)就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低、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转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及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政策,结合本地乡村旅游发展实际,积极推动旅游城镇快速建设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2]。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两个重点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并对目前学者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观点与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刘亚洁(2015)是将吉林省金州乡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出全新型的城镇化乡村生态旅游综合发展产业模式,具体产业模式表现为: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并逐步加以示范推动,以当地的龙头企业为主导,合理适度开发城镇化乡村综合旅游产业,以加快实现乡村具有农业现代化基础的城镇化发展[3]。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对期间村民权益保护、参与度、增收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索,最终得出结论:集体化乡村旅游模式非常符合国
内实际情况,能够将其应用到全国范围来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板,推动乡村地区快速发展 [8]。
若从打造中国特色乡村,确保乡村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农民最大利益这些角 度 来 讨 论 乡 村 旅 游 发 展 模 式
问题,王晨光提出的“集体化乡村旅游模式”观点更有参考性,但是正如作者所言,该 模 式 的 实 现 应 首 先 具 备
耦合性、协调性加以研究,依托于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全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优 势 资 源 发 挥 市 场 的 功 能 与
作用,注重政府的扶持,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5]。陈宗宁(
2017)以“全域旅游”为 顶 端 视 角,将 福 建 省 松 溪 县 作
为研究对象,选择贵州凯里、杭州桐庐等区域打造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开展实例分析,利用实地
的旅游发展模式。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的关联
朱建江(
2017)通过研究表示,要想推动乡村地快速发展,旅游业将发挥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能 够 给 农 村 地
区注入足够的活力,真正的实现现代化,帮助老百姓早日迈向小康 社 会 [9]。周 璐(
2018)通 过 研 究 指 出:乡 村
在政策上的引导 [32]。宋慧娟等(
2018)在乡 村 振 兴 大 前 提 下,立 足 产 业、组 织、文 化、生 态 以 及 人 才 五 个 视 角
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同时提出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增加成效的新路径 [33]。
2019)重 点 分 析 了 依 托 于 乡 村
振兴战略,如何来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并且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具体为:注重农村地区的生态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推广活动方案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推广活动方案

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推广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如今,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让人们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眷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蓬勃发展并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爱。

然而,一些美丽的乡村地区尚未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有必要开展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往美丽乡村旅游。

二、活动目标1. 提升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吸引更多游客前往美丽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3. 保护和传承美丽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乡村主题活动,如乡村音乐节、乡村文化展览等,吸引游客前往美丽乡村体验原生态的乡村文化。

同时,活动期间可以组织一些特色民俗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制作,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并了解乡村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2. 美食文化宣传针对美丽乡村的独特美食,可以举办美食节、美食大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品尝当地美食。

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交平台广告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美丽乡村的特色美食,增加游客的兴趣。

3. 农业观光体验针对美丽乡村的农业资源,可以组织农业观光活动。

比如农田采摘活动、农民体验活动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感受耕作的乐趣,并了解农村发展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

4. 自然生态推广美丽乡村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组织自然生态推广活动,比如山林徒步、湖泊划船等。

同时,通过宣传片、短视频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

5. 旅游文化交流可以组织城乡联谊活动,邀请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这种交流对于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广渠道1.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美丽乡村旅游的宣传报道和广告,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美丽乡村的图片、视频和游客评价,吸引更多游客。

2. 旅游合作推广与相关旅游机构、旅行社进行合作,共同推广美丽乡村旅游。

课题研究论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122041 旅游管理论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追求身体享乐为主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化进程的时间较短,乡村生活的印记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我国社会在实质上是“乡土的”。

乡村旅游为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满足“回归自然”这一心理需求,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

因此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朱家湾村概况朱家湾村地处陕西省柞水县西北部秦岭南麓,红妙河畔,曾经贫困而窘迫。

即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朱家湾村的发展。

随着2007年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开通,给紧邻终南山隧道口的朱家湾村,带来了新的机遇,该村融入了西安1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交通的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憩度假休闲,成为西安人自驾游和短线游的目的地之一。

自此,朱家湾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xx年成为商洛市命名的首批秦岭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建设。

之后,又被国家农业部、住建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2 朱家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朱家湾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牛背梁国家级森林公园,把美丽乡村作为景区的一部分打造,既完善丰富景区旅游项目,又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水平,使该村成为服务景区和自成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现已完善提升了朱家湾入口形象区、红妙河综合服务核心区、沁园村新型农业综合体、花锦园高端民宿区等区域,利用河道空地,修建田园式的漫步长廊。

为了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农家乐产业,目前采取农户自筹、政府补贴的办法,对朱家湾村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并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重点开发高端民宿区,以创意旅游带动美丽乡村的全面升级。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的 开发模式与案例
-
1
美丽乡村建设
2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3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PART 1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 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 业美""人文美"四大基本表 征。其中,"产业美"是美丽 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 丽乡村的目的,"环境美"是 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 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社会综治 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人数 较多、规模较大、 居住较集中的村镇 ,其特点是区位条 体好,经济基础强 ,带动作用大,基 础设施相对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案例4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被天津市政府 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 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 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 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 新楼房,计算机、电话、汽车走进农家 ,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 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城市化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 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 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 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发模式与案例
案例9
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 镇地处皖、浙、精三省交界,依托丰富的文化生 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 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 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 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 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 国旅游第一镇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作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乡村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满足游客对美丽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的向往。

本文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探讨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问题。

一、政策导向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国一张图,一张蓝图,一份规划”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让乡村成为城市周边的最美远方,最美避暑胜地”等目标,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资源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核心就在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在资源建设方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规划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大魅力在于其原生态自然景观。

因此,在开发和营造生态旅游景点时,需充分考虑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

同时,还需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以确保游客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和条件下,享受到乡村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体验。

2.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乡村生态旅游也注重于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遗址、传统节日等,需要善加挖掘和保护,以保障其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也需要通过旅游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民众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3.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是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农民、乡村旅馆、小型景区和旅游服务机构等。

这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较为丰富的配套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农民和群众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三、专业管理对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专业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与思考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与思考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而许多农村地区逐渐萎靡。

为了改善农村经济和生活环境,乡村美丽化建设成为了当前许多地方的重要发展方向。

乡村美丽化建设需要规划设计,而生态环境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乡村美丽化和生态保护两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乡村生态规划设计。

一、乡村美丽化建设的重要性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否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

乡村经济的兴旺,能够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乡村美丽化建设可以提升农村的环境质量,增加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美丽化建设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土壤、水源、草原等自然资源,同时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用。

为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规划设计。

1. 建立乡村生态保护区根据当地的环境、生态和自然条件,建立乡村生态保护区。

通过保护区的划分,保护当地植被、动物群落和水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培育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意识和实践。

2. 构建农田生态系统乡村生态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

通过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培育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提高耕作方式的生态效益,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为根基。

3. 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推进乡村美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生态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可以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景观改造、环境治理等方式,完善旅游设施,提高生态游览效益。

4.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定点监测、分析和管理,实现环境污染的监测、预警和治理。

此外,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管理活动,最大程度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优良状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作者:张荣贵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10期摘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三农”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在发展中存在资源开发粗放、文化内涵彰显不足、资源保护性不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针对于此,旅游景区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时,应结合所在地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充分挖掘文化等资源,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重视内涵式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建设工作的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化发展[1-2],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耕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农耕经济容易受到气候条件、天气条件、市场要素影响,农业产值波动较大,易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在乡村最为突出。

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在技术、资金、人才上存在欠缺,但乡村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生态旅游资源,这是乡村生态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天然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路径[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供人们观光、旅游、休养、增长知识、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的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形式。

以乡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生态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推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乡村地区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更加稳定、协调的乡村产业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4]。

XX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XX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XX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第二章规划必要性及意义 (5)第三章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8)第四章开发**市**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9)第五章项目规划选址 (13)第六章建筑方案选择 (16)第七章客源市场分析 (19)第八章总体规划布局 (22)第九章具体建设内容 (24)第十章安全、消防节能 (29)第十一章总投资估算 (35)第一章项目概况1.1 规划背景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

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胡锦涛同志总结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议》还指出,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近年来**市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市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策略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转变与升级,进而为现代化农村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推进给乡村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事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相关部门人员思想意识不高、经济管理模式不够精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缺少专业化人才等等。

基于此,本文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论述,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发展策略,旨在能够助力乡村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开发;有效性研究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计划,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处理好“三农”问题,将农民作为振兴的主体,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逐步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并且尽可能满足游客的一切合理需求。

乡村旅游事业的良好发展能够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进而推动乡村生态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满足游客对于田园生活以及乡村人文需求为基础而形成的旅游形式,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急剧增多给乡村地域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进而引发剧烈的人地关系矛盾,乡村文化逐渐衰落。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事业的重点应集中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持浓厚乡土气息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进而优化城镇化建设效果,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一)持续开发乡村旅游事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乡村振兴需要合适的产业作为支撑,只有确保产业兴旺才能够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

开发乡村旅游事业能够提高农村闲置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乡村价值,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维护城市与乡村文化和资源的平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建设——以宁波市长岭村为例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建设——以宁波市长岭村为例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建设——以宁波市长岭村为例发布时间:2021-07-22T15:06:51.29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作者:虞欢[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虞欢宁波市奉化区规划测绘设计院浙江宁波 315500摘要: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生活环境,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通过介绍美丽乡村规划目标、基本原则和推进要素,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农村产业结构建设、农村发展环境整治和特色乡村文化建设等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关键词:美丽乡村;产业策划;乡村发展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想要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和发展方向,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现代乡村。

虽然我国在发展乡村规划乡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根据村民的需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规划,完成乡村的建设工作。

1、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美丽乡村规划包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内容。

科学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助于我国农村发展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基础的提升。

美丽乡村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文化目标。

就经济目标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战略,因此,美丽乡村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基础,各地区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就生态目标而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的基本遵循,在美丽乡村规划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全面优化乡村环境;就文化目标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特征以及乡村地域文化,呈现人文、自然有机相生的地域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绵和传承。

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规划设计——以荆州纪南文旅区马店村为例

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规划设计——以荆州纪南文旅区马店村为例

市政建设Municipal Construction– 118 –0 引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大加深了力度,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建设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中国主要以传统村落为主的田园生态人家变成了具有城市形态的小区住宅。

但是在建筑营建中,其过于模仿和照搬城市建设痕迹,导致其失去了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忽视了当代村民的生活需求。

因此,加强探索乡村规划以及公共空间营建策略,对推动我国乡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空间是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乡村人居生活密切相关,不同乡村空间往往会形成浓郁的乡土特色。

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做好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显得尤为重要[1]。

因此,探寻出一套适合本土乡村社区规划以及公共空间的营建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城乡一体化的的背景下,城市和乡村的结构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在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各有着自身独特的系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与乡的统筹发展过程当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对农村发展的概念和界定要有着正确的认识。

1.1 科学规划在新型美丽乡村的营建过程中,首先我们在美丽乡村的规划中一定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其次要具体建设当中,结合当地的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本土风貌,积极推进乡村地方文化的大力发展,形成新型的美丽乡村。

1.2 以人为本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必须将农民的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全面调动其参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有效引导农民发展自然生态经济,积极保护当前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相吻合。

在对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开发时,应当对一些优秀的文化理念加以保护[2]。

因此要以自然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前提,是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七星村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七星村为例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路径研究”(XSP20YBC414);湖南工程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昭山区七星村为例”。

【作者简介】伍翰文(1998-),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在读,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1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依托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饮水和食物。

人们也不再四处漂泊而开始逐渐建造房屋、培育作物,慢慢形成我国的农耕文化。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商贾皆为其末也,无论是统治者的传承还是王朝的更替,统治阶级对农业和农民的重视都从未改变。

众所周知,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流传至今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瑰宝,这些灿烂的文化瑰宝又深植于传统农耕文化。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务必实现中国农村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大量适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一部分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产功能成为留守儿童和老人的聚集地。

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无法避免地导致农业生产力的滞后和乡村经济的衰弱,以往单一产业的农村经济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乡村崛起和振兴的需求,乡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多元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完善乡村产业经济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2研究区域概括七星村位于长株潭地区的中心点,与新民村、白鹤村、高峰村、幸福村、玉屏村、昭山村、红旗村、楠木村、蒿塘村、新湖村、窑洲社区、路口社区、大塘社区、双建社区相邻,是长株潭地区的交通要塞,同长、株、潭中心距离均不超过15km 。

全村人口约600人,面积约4km 2。

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2%,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

3相关概念界定目前对乡村旅游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相关学者和组织总结的概念都有一些出入,有人认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及特点在于乡村本身;相应的,有人提出乡村旅游不仅限于狭义的农业乡村活动,还包含探险、运动、教育、健康等多方面属性。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景观加强了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乡村应转变理念,完善乡村建设模式体系,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起重视,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具备新时代所应有的思路,积极对乡村进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标签: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1、美丽乡村的内涵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还有不应忽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结合景观优化的原则,将自然、人文以及环境等有效的协调起来,来选取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保持景观自身的独特性。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在合理利用景观的基础上使用乡村资源,全面的分析乡村景观的实用性以及效益型等,合理的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履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理念,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2.1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应从乡居建筑景观以及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分析,比如以乡居建筑景观来说,乡居建筑景观记录了当地乡村传统的历史文化风速,呈现出了当地乡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安徽宏村,徽派民居很能够完好的传承保留下来,为人们呈现了百年徽派民居的独特的景观,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显而易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乡村生活环境方面来说,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体现在了庭院上面,比如乡村的公路、街道、基本设施、公园以及广场等等,这些方面与乡村人们密切相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時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

强调乡村聚落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可破坏乡村本来的面貌,对用地也应加强管理。

2.2乡村生态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丰富的森林资源、湖泊河流以及保护区等等,对于这些方面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加强保护,在规划方面不应作为重点设计对象。

乡村植被包括乡村道路两旁树木、绿地资源等等,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将设计与保护自然环境有效的协调起来。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绿地规划的探讨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绿地规划的探讨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绿地规划的探讨乡村绿地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民生福祉,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绿地规划。

首先,乡村绿地规划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在乡村绿地规划中,要考虑到乡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绿地的建设能够符合整体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将乡村绿地规划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公共空间,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

其次,乡村绿地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乡村绿地规划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规划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保护和修复植被、水体和土壤。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水域治理等方式,打造生态友好型的乡村绿地,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同时,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物种,促进生态平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再次,乡村绿地规划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村绿地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发挥更多的功能。

在规划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乡村绿地赋予多种功能,如文化传承、农村旅游、农产品展销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

要注重规划的实用性,保证绿地的功能能够真正为乡村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实际的效益。

最后,乡村绿地规划要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共享。

乡村绿地是人们共同享有的公共资源,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保证绿地的设计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举办公开听证会、社区讨论会等形式,邀请居民参与绿地规划的过程,形成民主、科学的规划决策机制。

同时,要注重绿地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公众提供开放的场所和服务,促进社会资本的投入,实现绿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二:生态保护型模式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

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并于2003年投资130万元修建了环境水库——仙龙湖,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健身公园、观景亭、生态文化长廊等。

新建林道5.2公里,极大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同时,着重搞好竹产品开发,如将竹材经脱氧,防腐处理后应用到住宅的建筑和装修中,开发竹围廊、竹地板、竹层面、竹灯罩、竹栏栅等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并积极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流通方面的服务。

同时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并将这三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农家乐乡村旅店,接待来自沪、杭、苏等大中城市的观光旅游者,并让游客自己上山挖笋、捕鸡,使得旅客亲身感受到看生态、住农家、品山珍、干农活的一系列乐趣,亲近自然环境,体验农家生活,又不失休闲、度假的本色,此项活动深受旅客的喜爱,得到一致好评,而农户本身也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在美丽乡村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一以新疆沙雅县阿勒迪尔村民俗村设计为例

在美丽乡村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一以新疆沙雅县阿勒迪尔村民俗村设计为例

在美丽乡村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一以新疆沙雅县阿勒迪尔村民俗村设计为例发布时间:2021-08-05T10:04:47.92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作者:张娟[导读]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一直处于发展落后地位,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乡土环境及地域文化的深入发掘,导致乡村旅游的主题雷同且存在开发程度不足的问题。

张娟中维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一直处于发展落后地位,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乡土环境及地域文化的深入发掘,导致乡村旅游的主题雷同且存在开发程度不足的问题。

部分乡村在旅游开发上舍本逐末,轻视自然景观,大量建造人造景观或城市型现代景观,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发展。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旅游;阿勒迪尔村引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概念。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

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

在“美丽乡村”背景下,通过对乡村特色风景及资源的开发,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发展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及环境,把乡村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主义美丽乡村。

1、现状分析阿勒迪尔村位于沙雅县城南片区东侧0.5公里处,古勒巴格镇西侧1.5公里处。

西边与沙雅县景旁社区接壤,北面与啤酒花社区接壤,南边与阿克村接壤,东边及东南与琼古勒巴格村、良种场接壤。

项目地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旅游规划——以长沙市成功村为例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旅游规划——以长沙市成功村为例

1 前言
美 丽 乡村是 依托 农村 空 间形态 、遵循 社会 发展 规律 、坚
结构松散, 旅游产业缺乏特色等问题不容忽视。
3 村域 生态旅游 资源
3 . 1 自然 资源
持城乡一体发展、 农 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
重 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 、形象美与 内在美有 机结 合 、不断加强
的水质污染 问题 , 基础设施 和公共 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此外 ,
成功村村庄历史文化保护 不够 ,乡村特色挖掘不足 、村庄产业
[ 收稿 日 期] 2 0 1 7 - 0 6 — 0 3
【 作者简介 ] 张邦宇 ( 1 9 9 1 一 ),男 ,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 ;冯 埠森 ( 1 9 9 2 一 ),男 ,湖南长沙人 ,硕士研究生。

9 5 -
乡村 旅 游
3 . 2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绣文化 :湘绣产业 曾是成功村的支 柱产业 ,成功村依 托沙坪湘绣产业 ,家家户户都从事湘绣生产
制作销售 。湘 绣文化深入村民 日常生活 ,湘绣文化氛 围浓郁 , 普通 家庭 都有 湘绣作品装饰室 内环境 。但近年来 ,湘绣产业所
调发展 的理念 ,探索两者 之间的互 动机制和有效整合 ,把生态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沙坪河凭着它 伸人各 山冲 的大小 山渠水圳联 系着 数十座水库与
山塘 ,构成 了成 功村 的水系 。成功村坑 、塘水 资源丰富 ,现在 村 民不再利 用这类水资源进行饮水 、 日常用水 ,转而利用这类 水 资源 进行 渔业养殖 、家禽养殖 、农业灌 溉等用途 。成功林场 四周环 山,中间低洼成谷 ,形成天然水库 。 3 . 2 人文资源
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 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作者:陶润泽袁悦鸣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7期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格局混乱、千城一面、生态平衡失调、原本的精神家园正在慢慢消失等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人们的眼光逐渐回归到了田园乡村之上,试图将自己的乡愁寄托于尚未被城市化进程影响的乡村之中。

但原始村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这一些生态失衡的问题。

运用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塘马村落的生态资源以及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原始村落旅游的发展要以生态资源的整合设计为切入点,理性分析,科学规划;延续乡土景观传承的痕迹,解决乡村城市化、单一化、乡愁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旅游规划;溧阳塘马村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生态旅游现状
1.1 乡村生态旅游概念
美国学者贺姿特(Hetzer)于1965在不断反思当时文化教育与旅游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旅游思想雏形,之后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Moulin)在贺姿特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Tourism)这个名词,指“在满足对于当地生态状态保护的前提下,从事对其原本环境和生态文化影响较小的活动”。

乡村生态旅游是指既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又能保护资源环境的旅游活动。

1.2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生态旅游国内外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将乡村生态旅游区别于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决策性,相对于两者,乡村生态旅游更需注意整体性及活动限制性原则,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以当地居民为开发主体之一参加旅游开发,注意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珍贵的旅游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实时监测管控。

1.3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背景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试图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每个村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与原有乡村文脉肌理不协调的旅游开发。

归纳总结多为以下几个问题:规划区内自然环境特点不够突出、人类活动一定程度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景观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潜力并未完全的挖掘、最终形成的景观风格与当地其他相邻的旅游景点不协调,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偏低。

2 塘马村的旅游资源概况
2.1 塘马村基本情况
塘马村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市别桥城镇,2017年进入溧阳市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名单,当地政府以塘马水库、塘马村为核心区域开发“别桥原乡”田园乡村旅游,同时围绕“文艺塘马,睦邻原乡”定位,不断塑造塘马的美丽乡村新形象。

在地理位置上,塘马村背靠塘马水库,近有原生态湿地,村内阡陌纵横,稻田肥沃,风景秀丽,风貌原始,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在文化资源上,有记载的历史达800余年,最远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在近代抗战时期更是发生了新四军军史上著名的塘马战斗。

2.2 塘马村旅游资源分析
2.2.1 生态资源。

塘马地处平原,根据航拍所得数据,塘马周边有大片未开发的原生态绿地,其种类丰富,包括湿地、林地。

当地土壤富含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和营养元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免疫球蛋白合成、抑制皮肤癌等功能。

富硒农产品价值是同等农产品的10至20倍。

2.2.2 文化资源。

塘马拥有鲜活的红色革命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撤退,第四十八团二营和旅部特务连同500多新四军战士于塘马阵地上与数千日寇苦战数日,最终因众寡悬殊,包括旅长罗忠义和政委廖海泰在内270余名新四军干部战士壮烈殉国;在历史价值上,塘马战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战斗,该战役以惨烈的损失换来了党政机关的成功转移,使得苏南战局得以保持,国内的抗战局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2.3 塘马村的生态旅游特性
2.3.1 原生态文化的旅游价值。

原生态文化与如今的现代文化,乃至后现代文化为相对的文化存在,文化的表面化、自我主体的逐渐消亡、新鲜刺激的感官体验、大众文化的狂欢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而相对它存在的原生态文化,是始于农耕时期,原汁原味的文化表现。

这样的相对存在,提供给我们一种可以追溯过去,解古老文化的渠道。

如今的世界迅猛发展,自然环境在不断的受到压榨,生态建设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诉求之一。

如何平衡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减缓自然环境的压力则成为了我们需要去追寻的方向,而原生态文化正因其特性,必将成为我们的参考物。

处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自然而然的对现代生活进行反
思,从而得到启示和引导,进而调整我们的世界观念和价值取向。

原生态文化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其古老、自然、独特的属性不断吸引着人们,人们对于这种原生态乡村文化的不断开发也使其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

而孕育了这样原生态文化的塘马村正是集这样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方式于一身的表现体之一。

2.3.2 红色革命文化的旅游价值。

红色文化始于中國的革命之中,红色即是鲜血,新中国的成立正是由无数为国家奋斗的先烈们前仆后继用鲜血浇筑而成的,因此才有了如今“红色革命文化”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革命文化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

塘马村作为塘马战斗这场对于苏南战局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斗发生地,其价值不言而喻,即使这场战斗距今已经久远,但其所展现出来艰苦卓绝的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仍影响着人们。

2.4 塘马村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其一,塘马村村民普遍教育程度较低,存在着审美缺失的问题,部分村民兴建起了粗制滥造的欧式乡村小别墅,与村庄内原本的粉墙黛瓦古朴的建筑群落形成极大的差异感,视觉碎片化过度明显,给人以一种怪异的游览体验。

其二,开发力度不足、缺少深刻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批“中国特色美丽乡村”的试点村庄之一,特色二字是应当抓住的关键点之一,独有的旅游特色是任何一个完备旅游项目都必须去深挖的,目前的开发方式上,塘马村的游览体验基本以展示项目为主,人们始终与其原生态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且由城区来到村庄需花费一个多小时,从时间成本的角度看,这对大部分游客丧失了吸引力,且在游览线路上无固定主题,从游客进入村庄开始,碎片化的感受村庄的氛围和历史文化,皆是浅尝辄止,在完成整体浏览后并未对塘马村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对持续吸引后续游客产生不利因素,旅游方式的不完善,无法在文化体验上做到较为深刻的解读。

3 针对问题的改造方略
3.1 立足于原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做到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
游客到村落旅游,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体验古朴的乡村环境,包括當地的生态环境,严肃的红色革命文化,也是对村落的原真性、整个原生态的环境氛围的追求,因此村庄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合理协调规划、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对塘马村的保护开发中,要对原有遗产进行一些活化措施,转换原有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的同时又可继续对其进行保护的行为。

由于该村庄的自身原因,大部分的建筑风格碎片化,处于生态设计低成本开发及村民自身的意见考虑,我们无法对塘马村的建筑风格做到完美的协调与统一,为此在对原有的老旧建筑进行修缮改造的基础上对其中不符合整体风格的部分建筑尽可能的进行局部的改造设计,尽可能的协调完整。

3.2; ; 深度挖掘塘马村文化内涵
重度挖掘以原生态农耕与红色文化的特有文化,强化古村落旅游的吸引物。

塘马对农耕、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开发时,一方面要借助当代丰富的多媒体工具做好宣传工作,增加景区知名度;另一方面,针对由政府收回的土地,对其原有的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的采取先进的农业种植手段,并与当地的原生态文化加以联系;不断挖掘其红色历史细节,以确保与村落氛围一致,建设相应旅游体验项目,将红色文化符号融入塘马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游客亲身感受当地浓郁的红色氛围。

4 结论
塘马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本身的特色生态环境。

保护村落的生态环境是进行旅游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对村落的开发过程中,应始终维持村落原生态的文化状态,将其融入物质形态之中,打造出一个生态价值为发光点的旅游品牌,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品牌价值,不断挖掘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何晓芳.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 秦桂花.百色市生态农业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
[3] 张晓云.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5733-5734.
[4] 王伟.富硒平菇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5] 孙晓川.作为时尚的“原生态+”文化现象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5):161-162+166.
[6] 杨婉玲,芮飞军.新时代中国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分析—基于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1):67-69.
[7] 张静.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管理新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01):117-120.
[8] 苏卉.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动因及策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1):99-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