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物志》叶氏历代进士
20131209叶育新:富沙叶氏唐宋名人选介
20131209叶育新:富沙叶氏唐宋名人选介
福建富沙叶氏唐宋主要名人(15人)选介
福州叶育新
唐代叶颢、叶京、叶希泽、叶四翁、叶弘远
北宋叶颙、叶齐、叶康直、叶份、叶廷珪
南宋叶南仲、叶仪凤、叶文炳、叶味道、叶莫
1、【建州刺史】叶颢(581—631)
叶颢,也作叶灏,字商辅,隋开皇元年(581)四月十七日生于金陵(今南京市)。其父叶荣,梁武帝曾召为秘书监,不赴。武德四年(621),叶颢奉旨入闽任建州首任刺史,翌年(622)接夫人同弟叶濒携叶忠、叶烈二子定居建安。故叶灏是福建富沙叶氏始祖,也是福建入闽最早的叶氏始祖。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曾记载:“武德六年,建州刺史叶颢献练布……”
对于叶颢治理建州的情况,旧志记载:“有宦绩”。《昭定王祠碑记》亦有“施德政,广绥恩,声绩著闻”的记载。而叶颢之死却和武德年间的武遇之乱有关,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十七记载:“叶颢,唐建州刺史。武德初,郡妖贼武遇作乱,颢婴城捍贼,城陷,不屈而死。郡人立庙祀之。”由此可见,叶颢在建州为官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勤政利民,忠义节烈。因此,明《闽书》将之列入《名宦传》。叶颢官爵的加封,均为卒后朝廷壮其勇烈,旌其功勋,而特于褒典。唐封普通侯(实为恢复其五侯之首),宋封昭定侯。明洪武十一年(1378)诏下定号曰:“唐建州刺史叶公之神位,令有司春秋祀之。”明嘉靖六年(1527)朝廷又追封叶灏为“富沙昭定王。”
叶颢后裔先后在建瓯大洲、东峰立“富沙公庙”,延平立“忠烈庙”,高桐立“三郎庙”,甘洲立“富沙庙”纪念叶颢。《建瓯通·姓氏卷》中说:建州叶灏公祠,也称建州富沙昭定王祠,是叶氏入闽后建的第一座名人专祠,也是福建富沙叶氏总祠。明《建宁府志》记载:“唐建州剌史叶公庙,在城内尚书坊,俗名富沙庙。公姓叶讳灏,唐武德初为建州剌史,捍寇卒。贞观初,民为之立祠。旧在长庆馆后,
关于叶这个姓氏的历史
关于叶这个姓氏的历史
叶这个姓氏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一、叶姓的起源
据史书记载,叶姓起源于古代商朝时期。当时,商王朝有一个名叫叶
公的贵族,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形成了叶姓的来源。此后,叶姓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成为一个常见的姓氏。
二、叶姓的分布
叶姓在中国的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南方地区。根据统计,叶姓主要
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其中,福建省是叶姓
人口最多的地方。
三、叶姓的名人
1. 叶剑英:中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2. 叶挺:中国著名革命家和军事家,曾领导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成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人物。
3. 叶选平:中国著名台湾地震学家,曾担任国际地震学联合会主席、
美国地震学会会员等职务。
4. 叶檀:中国著名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力学学会主席等职务。
5. 叶童:中国著名演员,曾获得金鹰奖、飞天奖等多个影视奖项,是中国影视圈的一位代表人物。
四、叶姓的文化意义
叶姓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叶子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之一。因此,叶子被视为生命和自由的象征,叶姓也被视为勇敢、自由和生命的象征。同时,叶姓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强调家庭和谐、人伦亲情等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叶姓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早已融入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并且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仍然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个人简介
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个人简介
叶梦得,宋代词人,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介绍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
潭阳七贤简介
潭阳七贤简介
“潭阳七贤”,各有其“最”。归纳起来,简而言之,“一号”朱熹(1130—1200),名声最响。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遵循“有教无类”的理念,一生中除了9年在外为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书育人、著书立说。1192年,朱熹来到建阳,定居考亭,创办沧洲精舍,亦即考亭书院。一经建成,声名远扬,吸引大批全国各地士子前来求学。据史料记载,当时到考亭受学的士子门人达500多人。如果说,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他留给社会的精神财富,那么,考亭书院则是他留给家乡的文化遗产。
“二号”蔡元定(1135—1198),在理学创建中影响最大。蔡元定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当年保荐蔡元定时称:“蔡元定性情迈豪,器识宏深,道德文章足以仪型于当时,著书立言足以垂范后世。与朱熹疏释六经、语、孟、学、庸之书,每有洞明自得之妙。”蔡元定一生不曾当官,而我这个小小“芝麻官”,不论是在位时,或者是退休后,对他“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的自律意识,始终十分敬佩。
“三号”刘爚(1144—1216),在“七贤”中官职最高,位至工部尚书,卒后被赠金紫光禄大夫,封建阳开国男。刘爚年青时追随朱熹,在马伏建“云庄山房”,讲学论道,著作有《周易解》《礼记解》《四书集成》等。他最先奏请朝廷刊行朱熹《四书集注》,将朱
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颁示国子监和太学,为朱子学传世,立下不朽功绩。
“四号”黄干(1152—1221),是最受朱熹器重的弟子。黄干侯官(今福州)人,因仰慕朱熹,年轻时前来拜师,朱熹赞其“志坚思苦。”淳熙九年(1182),朱熹将次女许配给黄干。作为朱熹的衣钵传人,黄干在朱熹身边二十余年,鞍前马后,助其授徒。中年出仕后,谨遵师道,在匡世济民的同时,重教兴学,砥砺士风,在各地任职期间,修建了不少书院,并经常到书院讲学传道。其中,在建阳创办了环峰书院和潭溪精舍(书院)。着有《四书通释》《黄勉斋文集》《易解》《仪礼通解》等。
闽县叶氏藏书世家
歌 ,著 《 退食吟钞》 二十卷 ” ,筑 “ 荫余轩 书楼 ”藏 之 。叶 申蔼还热心于公益事业 ,为 官江苏期间 ,他积 极筹款捐资文游 、肇文两书 院,又购贮 书籍 捐充书 院 藏 书楼 ,受到 士子 的 称赞 。他 著述 颇 多 ,有 《 三礼 集证》 1 0卷 、 《 春秋解 》 1 2卷 、 《 荫余轩 诗文集 》5 卷等 。叶 申蔼卒后 ,所藏 书籍大半毁 于水火 。 叶仪 昌 ( 8 3—16 ) 10 8 9 ,为 叶 申蔼 四子 ,为福 州 叶 氏第 1 8世 。叶 仪 昌字 定 勤 ,号季 韶 ,又 号潜 山。 道 光 八 年 ( 8 8 举 人 。历 主 杭 州 书 院 、 龙 山 书 院 12 )
年 七 十 有 三 。 子 七 : 申 蕃 、 申 蔚 、 申 菜 、 申 蔼 、 申 苞 、申 万 、申芗 。 叶 氏子 孙 皆 好 藏 书 ,为 福 州 藏 书 世
最完整 的为玉屏 山南侧 游 氏居 住 的房 子 ,占地面 积 10 0 0多平方 米 ,其 四周是 灰砖 垒成 的高墙 ,围墙 内
乾隆三十八年 (7 3 ,皇帝诏修 《 17 ) 四库全 书》 , 命 各 省 采 进 遗 书 ,叶 观 国 被 聘 入 局 编 订 。 在 搜 辑 群 书 之余 ,又采集闽 中事 实 掌故 ,编 辑成 帙 ,名 日 《 闽 中 杂记 》 。叶 观 国于 乾 隆 五 十 七 年 ( 72 病 卒 ,享 19 )
南宋思想家叶适留下状元公身世,黄居正不可能是状元黄由
南宋思想家叶适留下状元公⾝世,黄居正不可能是状元黄由南宋思想家叶适留下状元公⾝世,黄居正不可能是状元黄由
2008-08-03 18:49:20|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
南宋思想家叶适留下状元公⾝世,黄居正不可能是状元黄由
资料:
1、黄江夏宗亲提供的黄由(居正)世系(世系⼀)
⼀百⼆⼗五世昌公。昌公,字永盛,1101年⽣。配李⽒,⽣⼦:澄洛。
⼀百⼆⼗六世澄洛公。讳云,⼜名荃,字愈原⼜字景祥,号澄洛,1129年⽣。配王⽒,⽣⼦:
居正。
⼀百⼆⼗七世居正公。居正公,讳由,晚号寅斋,1152年⽣。南宋孝宗淳熙⼋年(1181)三⽉
⾟丑科状元及第,官⾄天章阁待制学⼠,吏部侍郎,为⼴东南雄珠玑巷居正公派黄⽒开基始祖,配
胡⽒。
2、黄江夏宗亲在提供的福建黄⽒始祖脉略:(世系⼆)
⼗六代
昌公德公⼦字永盛官南雄太守⼊籍⼴东玑珠巷宋徽宗建中⾟巳年四⽉⼗六⽇⽣宋孝宗淳熙壬寅年
⼗⽉廿九⽇卒配宋⽒⼦⼆筌云
⼗七代
筌公昌公长⼦字愈原号澄洛官谏议⼤夫桂林知府宋⾼宗建炎已⾣年⼗⼀⽉初⼆⽇⽣宋宁宗开禧壬
⼦年正⽉初四⽇卒配殷⽒⼦⼆居正居富
云公昌公次⼦字⿍端号成斋居江苏长州国⼦监太学⽣宋绍兴庚午年正⽉初四⽇⽣宋理宗已丑年⼗
⼆⽉初⼗⽇卒配陈⽒孪⽣⼦⼆由⽥
⼗⼋代
由公云⼦字⼦由⼀字居正号寅斋晚号盘野居⼠由江苏长州迁⼴东南雄珠玑巷遂为南雄开基祖宋⾼
宗绍兴庚午年⼗⽉⼗⼀⽇⽣孝宗⾟丑科状元累迁刑部尚书兼直学⼠赠太⼦太师正奉⼤夫宋理宗绍定
已丑年⼗⽉廿六⽇卒配许⽒⼦⼦三义⽅义⾔义齐
⽥公云公次⼦为宋⾼宗绍兴庚午年⼗⽉⼗⼀⽇⽣宋理宗绍定壬⾠年⼗⼆⽉廿⼀⽇卒配陈⽒⼦三源
叶姓古老家族
叶姓古老家族源出河南叶县叶主编叶俊杰
陈健翰罗之毅
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有一个叫做叶县的县份,这个地方,名如其实,正是叶氏家族的发源地。
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左传》上有一段文字说:“宣三年,郑公子士,及叶而死”,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后来,汉高祖统一天下,把该地定名为叶县,自此沿用到了今天。
根据考证,在春秋时代,叶县是一个属于楚国的采邑。当时,有一位大夫沈伊戊的后代被封食采于此,所以才以邑为氏而姓了叶。
关于叶氏的来龙去脉,《通志氏族略》记述得最为清楚: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之叶同音。《风俗通》:“楚沈伊戊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宋朝为著姓。此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对于叶氏的来源,也持同样的说法。
由此可见,叶姓人的祖先,是两三千年前称霸诸侯的楚国人。他们的老家,就在河南的叶县,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家族之一。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在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换言之,叶氏家族的组成分子除了来自河南叶县的一支外,另外还有一支是南蛮之族的后裔;虽然在血缘上有所不同,但是,后来经过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民族大迁徙——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一向繁衍于中原地区的汉人纷纷往南播迁,各姓各氏逐渐出现于南方各地,再经过长时间与当地土著的融合,在各方面都早已混然一体,再也分不出谁是汉人,谁是蛮人。
《通志氏族略》上特别指出:“叶氏,宋朝为著姓”,可真是一点儿都不错。因为,当时在各方面出人头地的叶姓杰出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宋代以后,整个叶氏家族表现得更加的神采飞扬,这种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到了清代末年的镇海人叶澄衷,便是近世成功人物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引人入胜。据说,他年轻时非常贫穷,在上海的黄浦江中,以篙师维生。有一次,他在撑船送一个洋人渡江时,捡到了许多金钱,可是他人穷志不穷,拾金不昧,统统还给了那个洋人。那个洋人在感激和佩服之余,把他荐入上海的商界。他从头干起,勤俭自持,终于积资日厚,自立门户,而一步步变成了巨富,在上海的商界颇享盛名。
叶圭书的风华识记
叶圭书的风华识记
王立成
叶圭书,字芸士,号易庵,以官阶名位行世,世人敬称叶廉访。居室名沧粟庵。清直隶天津府沧州叶三拨村(今属河北南皮县)人。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二十日,病逝于同治元年(1862)二月十二日,寿五十七岁,葬于叶三拨村北叶氏老茔。他出身缙绅之家,祖父是道光一朝的二品大员叶汝芝。
家世
作为沧州叶氏家族的第十一世子孙,叶圭书家学渊源,向有根底。叶圭书始祖叶日成本安徽宣城人,明初永乐年间跟随移民浪潮定居沧州叶三拨村。进入清代后,伴随康乾盛世的开创,整个社会进入王朝历史上少有的国泰民安时期。在政通人和的荫庇下,叶氏子弟世业耕读,家政严明,书香不断,“其间蟾宫折桂、泮水采芹以及援例入太学者代不乏人”。依托先世德泽厚积薄发的叶氏家族,家道遂迎来中兴之象,成“一郡之望族也”。叶圭书曾祖叶侦曾任布政司,是一位“德行学问卓卓”的耆老,后援例诰赠通议大夫。在他的潜心培养下,长子叶汝兰即叶圭书的伯祖出仕官至三品,曾任广东粮储道南韶道署按察使;次子叶汝芝即叶圭书的祖父更是卓越,官至二品,出任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可谓门庭益彰。
父讳伯俭,字守朴,号宁斋。贡生。诰赠朝议大夫。十六岁时,其伯父叶汝兰和父亲叶汝芝皆远宦,叶伯俭作为家中长子,毅然顶门持家,侍候祖父终老。祖父殁,又亲手操办丧葬事务,尽理尽诚。“父(叶汝芝)每为援例受职,辞不愿。锐志攻苦,竟以劳卒。”叶伯俭天才旷逸,学问扎实,金石书画考辨精审,“金石碑版及古今书画皆能一一辨其真赝,凡
过目者皆缀以评语,简当雅切,豁人心目”。诗画文章敏妙,倚马可待。
宋代福建进士榜
宋代福建进士榜
元丰八年(1085年)焦蹈榜
韩用章、刘及、刘知至、王昭明、刘公挚、张翱、沈观(闽县)、洪浩、王询、陆如冈(侯官)、高崇(长溪)、潘震(长乐)、卓元龟(怀安)、陈民先、吕祝、张元仲、杨观、姚易、龚起、江、周恭先、黄从周、刘通、章绎、谢冲、杨悦、王叙、叶廷辉、游充、施迈、吴铨、董渐、章述之、吴潜、吴蕃、张谭、徐遵(建安)、吴骏、黄辅国(浦城)、詹时升、范致详(建阳)、吴道逢(崇安)、陈律(政和)、杨希仲、杨璞、曾说、许毂、林黄中(晋江)、林棐、刘逵(同安)、杨烈、吴常(剑浦)、翁邵(顺昌)、曹约(沙县)、吴桓、王梁材(龙溪)、上官恢、上官恺、朱蒙正(邵武)、方希朴、杨英、郑叔侨、黄叔延、方塽(莆田)、许敦仁、叶确(仙游) 元祐三年(1088年)李常宁榜
刘介山、湛存、刘绶(闽县)、陆恂、崔国寅、叶声(侯官)、郑侃(福清)、韩筠(连江)、章援、黄一正、张徽言、陈南夫、傅列、黄概、徐建常、丁秩、叶时、游煦、黄藐、陈渥、谢得仁、练素(建安)、刘毅、李充、练逢、章綡(浦城)、范致虚(建阳)、江滋(崇安)、吕仿、蔡彰(晋江)、吴括、黄尧俞、邓钢、范峣、李怺、杨惇仁(剑浦)、张元晖、余大老(顺昌)、陈戬、黄习(沙县)、吴天民(尤溪)、施象(龙溪)、朱朝倚、黄邦彦、危咏、龚贶、龚邦彦(邵武)、陈彦恭、许国、丁景先(莆田)
元祐六年(1091年)马涓榜
林天若、林玮、李师回、杨朏(闽县)、王勋(侯官)、卢彦达、方甸、李谕、林辩、林虚、林迪、陈噩(福清)、魏需(古田)、林岂(长溪)、郑邦彦(长乐)、萧昞、林(闽清)、柯远、陈公器(怀安)、叶特才、黄从简、叶搢、李适、徐载中(建安)、黄策、施述、黄同、江介、张访(瓯宁)、黄蕡、李寀(浦城)、江翃、游(建阳)、戴临、丁澥、蔡彤、王公济、许谅、陈扆、黄冠(晋江)、苏象先(同安)、徐麟符、胡璪、胡元绩(剑浦)、林讦(龙溪)、刘棠(龙岩)、上官怡(邵武)、方临、宋珍、郑亨道、余万、郑事道、吴卞、翁景述(莆田)、洪中、傅权、许贲、陈与、傅希龙、傅求、陈安仁(仙游)、方叔震、林成材(兴化)
叶姓起源
叶姓起源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广西、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郡马府闽南家庙皇家气派。郡马府位于厦门同安大同街道办事处岳口村铺前佛子岗岭下,现在是佛岭叶氏家庙,始建于唐,原来是南阳佛岭始祖叶洙的卜居地,宋淳佑
福安名人
刘中藻(1605~1649) ,字荐叔,号迥山,1605年出生于福安市苏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字荐叔,号泂山。明崇祯六年(1633)癸酉科中举,闽清教谕,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授行人官职。曾奉旨出山海关慰劳守边三军。回京复命恰适李自成破燕都、中藻被执,李军才知藻才略,胁其归降,李不降.崇贞庚辰进士及第,后升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皇族朱氏子孙唐王在福建登基称帝,中藻出山协助唐王抚清,封郐给事中。后唐王败殁于汀州,中藻组织义军万余人(多为畲族子弟兵),以族孤军转战闽浙俩省之间,攻下泰顺、福安、古田等七县、鲁王至闽、中藻迎奉。
明朝灭亡后,清兵大举南下,当时退守福建的郑成功、刘中藻(明末曾任兵部尚书)打起“抗清复明”的旗号,纠集明军数万人下。当时,浦源属刘中藻明军辖区。锡繁公之父方三公毁家纾难,资助钱粮给明军。义军于清顺治五年(1648)兵败退守福安城,清总督陈锦率兵十万、围困福安城达四个月。在粮尽弹绝的情况下,为保全福安全城百姓性命,刘中藻毅然决定以牺牲自己换取百姓安宁。公元1649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刘中藻从容赴难,吞金自绝于福安龟山,后人褒其“ 忠比文山”。清顺治圣旨封刘中藻故居为‘刘中藻堂’。
刘中藻墓,位于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北,建造于清代(见上图)。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长溪西乡石矶津(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生于唐永淳二年(683年)八月十五日。福建(时称建安郡)首位进士,官至太子侍讲。
高祖薛许,曾任隋户曹司理,父薛法超以文章名世,唐肃宗李亨追赠其为侍讲国公。令之少时家贫,聪明好学,极具诗才。曾在灵岩山腰筑草堂苦读,写有诗作《草堂吟》:“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莆田百科系列-莆田名人篇
莆田百科系列-莆田名人篇
历史名人(节选)
黄滔: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林披: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蔡襄:号莆阳居士,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一生才识渊博,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忠直敢言。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等四臣因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伸张正义,名声大震。知谏院谠论直言,名列“庆历四谏”。在地主任职时,同情人民疾苦,免除苛杂赋税,兴办学校禁止陋俗,兴修水利,绿化道路,多方造福于民。蔡襄出知泉州时,主持修建了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便利了福建南北交通,促进了泉州内外贸易发展。蔡襄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楷行皆妙,尤以“飞白散草”为最。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内集诗歌370首,杂文584篇、奏议64施展。蔡襄在园艺科学也有建树,所撰《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贡献。《荔枝谱》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专著,近年已译成英、法等国文字流传。
?明代黄乡叶氏史料汇编1
❤明代黄乡叶氏史料汇编1
临风按:研究明代黄乡叶氏,向内要弄清楚叶氏的原籍地及外迁的原因,叶氏迁入黄乡的时间,叶氏家族的形成与壮大,叶氏首领的传承秩序、世代及血缘关系,叶氏集团的形成及与东南十五保其他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曾氏、林氏),叶芳妻子曾婆在集团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等等。向外可以探讨在大的历史背景下黄乡叶氏的兴衰原因,叶氏武装的性质、规模与战斗力,叶氏武装在南赣地区的影响力,叶芳与王阳明的关系,叶氏集团与官府关系的变化,叶氏集团六十余年的经营成果与长宁县的设立,叶氏集团的覆亡原因,等等。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如南赣地区内与黄乡叶氏相似家族的结局(比如宁化黄通)。目前所缺的,主要是族谱资料。当然还有一些明代亲历人的传记或本人著述也会涉及到叶氏历史,周边府州县志书,也会有一点记录。令我遗憾的是这次重编,仍无法获得寻乌县境内各大家族族谱中的相关记录。
杨廷和等《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成书于嘉靖四年):
卷之一百十二(正德九年五月):戊寅。初,江西赣州安远县盗何积玉为通判徐圭所招,以杀贼功授双桥土巡检。既调征姚源,中怀反侧,溃而归。及逮问,圭每庇之。至是惊疑,劫其县。为知县蔡夔、监生唐卿所杀。其党叶芳等复叛,江西守臣以闻,诏巡抚、总镇及提督军务官,防遏剿捕以安地方。夔等杀贼有劳,仍待事宁,具奏圭逮治及诸失事官,仍令纪功巡按等勘明议处。
潘希曾《竹澗奏議》(民國續金華叢書本,成书于嘉靖十一年之前):
卷三《剿平流劫叛贼疏》题为剿平流劫叛贼事:据江西按察司带管整饬兵备分巡岭北道副使林大辂呈,据赣州府卫同知伍佐指挥使姚玺呈,嘉靖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抄奉钦差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钧牌为地方紧急贼情事……今照前贼势尚猖獗,行仰各职统领见操机打,并黄乡保叶芳等兵夫多方设法,不分彼此界限,攻围夹剿,务期捣巢搜捕尽绝。
地方志写作(九)《人物志写法》
地方志写作(九)《人物志写法》
人物志的编写
(一)地位和作用
1.人物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宋代始,方志必列人物。到了清代,人物在志书中所占比例,多则一半以上,少则占1/5左右。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基本都设有人物志或人物篇或人物章,在如何写好人物志的理论研究上,也是议论得最多的热门话题。对人物志编撰,应有足够的重视。
2.人物志有巨大的社会作用。
地方志既然是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古今总汇,就不能见事不见人,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杰”方能“地灵”。一部地方志,设立人物志,辅之以事系人,就能人、事结合,给人以立体感。同时,人物是最活跃的因素,生动的人物资料也是最富有感染力量的教材。生动的人物资料,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其资治、存史价值也不可低估。
(二)采用的体裁
1.人物志体裁有5种形式。
新志书人物志的体裁多采用传记、传略、简介、表和录等5
种形式。传记,较为详细地记述人物的一生;传略,是比较简单的传记,一般只记人物的主要事迹,不详细记述人物的一生;人物简介,近似传略,文字又比传略还要简要;人物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收录入志人物;录,人物名录,有的志书虽名为“录”,如在“烈士名录”中照设姓名、籍贯、年龄、牺牲时间、牺牲地点、获何等称号(立几等战功或何级劳动模范)等栏目,又同“表”并无多大区别。
2.人物志体裁5种形式的运用。
人物志体裁虽然有5种形式,而具体在某部人物志中不必5种形式俱全,应视需要视实情灵活运用。如《河南省志?人物志》分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和人物名录4个层次;《山东省志?人物志》由人物传、人物表、英名录3大部分组成;《贵州省志?人物志》只采用传和录两种体裁,自注云:录与表相近,不必加以区分。再者,按照地方志一贯要求,应该全面完整系统,人物志亦应收录各阶层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以反映一地古今人物之精英。据此,人物志应该尽量多收一些应该入志的地方人物。人物应该尽量多收,字数又不能够无限膨胀,人物传就要特别注意精练,惜墨如金,长达5000字的那种人物传应该少之又少。当然压缩到15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恐怕也实在难以反映人物的业绩,还不如人物表简单明了。至于英名录之类,如果单列姓名,中国人同名同姓者又较为多见,意义不
叶向高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
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
当时,神宗已久不视朝,阁臣李廷机又因受舆论攻击,居家不理政,内阁中仅剩叶向高一人。面对朝政混乱,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他力奏增加阁臣,补充其他空缺官职和停罢矿税,前后上奏达百余次。叶本人是东林党元老,但为官多年,行事力求稳妥,和浙党也能相安。因此他也几次调解党派纷争。但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他的调停也难见成效。经过多次的调停失败,叶向高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便坚决请求辞官,于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家居六年后的叶向高被召为首辅,但未等他有所作为,光宗就病死了。
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任首辅。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操纵。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力强盛,开始大杀东林党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东林党的罪名,或流放、或杀害。魏忠贤的党徒王绍徽还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叶向高眼见黑云压城,自己又独木难支,遂于同年七月致仕。
翥-叶翥,字叔羽,浙江处州鹤溪人。绍兴二十四
翥-叶翥,字叔羽,浙江处州鹤溪人。绍兴
二十四
叶翥。叶翥。字叔羽。浙江处州鹤溪人。绍兴二十四进士。
任户部长贰。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等职。时会稽郡赋税奇重。民不聊生。翥奏准减免会稽郡绢三万余匹。民得稍宽。庆元二年。自吏部尚书徐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以后观文殿学士辞官。赐爵卫国公。
本名,叶翥。字号,字叔羽。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浙江处州鹤溪。
人物简介。叶翥。字叔羽。处州青田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淳熙中。累迁户部尚书。光宗绍熙元年。知镇江府。五年。知绍兴府。宁宗庆元二年。自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四年同知枢密院事。罢知福州。六年奉祠。
历史记载。在叶翥的一生中。除了中举赢得功名官爵外。
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户部为官时。为当时的会稽郡减免绢三万余匹。民得稍宽。深得百姓称颂。其实。叶翥在宋朝为官时。还有一个颇有争议的“举动”让他在宋史留名。那就是和同僚“奏请销毁朱熹的书籍”……在记载着朱熹被贬的文字中。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表述的:庆元二年。韩侂胄的党羽纷纷出手。叶翥和刘德秀奏请销毁朱熹
的书籍。并称朱熹学说为“伪学”。翥胡纮和沈继祖上疏。罗织了朱熹许多莫须有的劣迹。
诬以六大罪状和四大丑行。请斩朱熹。庆元三年。诏令不得任用“伪学之党”为官。王沇上书“乞置伪学之籍”。刘三杰称朱熹师徒为“逆党”。年底。朝廷炮制出一份包括赵汝愚。朱熹。彭龟年。吕祖谦等59人的黑名单。名为“伪学逆党籍”。即宋史中的“庆元党禁”。至于叶翥和刘德秀奏言则是这样记载的:“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故文风未能丕变。乞将语录之类。尽行除毁。”故是科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儒学六经和《论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叶姓历代进士
——《福建人物志》
唐代
咸通二年(861年)裴延鲁榜
叶京(建安)
北宋(68人)
端拱元年(988年)程宿榜
叶齐(建阳)
淳化三年(992年)孙何榜
叶温(剑浦)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榜
叶宾(仙游)
景祐元年(1034年)张唐卿榜
叶傅(仙游)
庆历六年(1046年)贾黯榜
叶悃、叶敦、叶北(建安)、叶裴泰(剑浦)
皇祐五年(1053年)郑獬榜
叶式、叶康直(建安)
嘉祐六年(1061年)王俊民榜
叶斐、叶咫(建安)
治平四年(1067年)许安世榜
叶安节(浦城)、叶牧(仙游)
熙宁三年(1070年)叶祖洽榜
叶表(建安)、叶宗古(龙溪)、叶祖洽(归化)、叶阜(仙游)
熙宁六年(1073年)余中榜
叶隶(建阳)、叶唐懿、叶恕、叶唐稽(剑浦)
熙宁九年(1076年)徐铎榜
叶豫、叶康弼(建安)、叶胄(莆田)
元丰二年(1079年)时彦榜
叶极、叶大方(建安)、叶唐稷(剑浦)
元丰五年(1082年)黄裳榜
叶默、叶示、叶木、叶世隆、叶孝玉(建安)
元丰八年(1085年)焦蹈榜
叶廷辉(建安)、叶确(仙游)
元祐三年(1088年)李常宁榜
叶声(侯官)、叶时(建安)
元祐六年(1091年)马涓榜
叶特才、叶搢(建安)
绍圣元年(1094年)毕渐榜
叶楚材(瓯宁)
绍圣四年(1097年)何昌言榜
叶源、叶辟、叶正臣(侯官)、叶常(浦城)
元符三年(1100年)李釜榜
叶居申(莆田)
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
叶预(侯官)、叶中行、叶焕(瓯宁)、叶兑(泰宁)
崇宁五年(1106年)蔡薿榜
叶裕(建安)、叶皋(瓯宁)
大观三年(1109年)贾安宅榜
叶搏(怀安)、叶传、叶彦隆(建安)、叶昭邻、叶伸(瓯宁)
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
叶逸(建安)
政和五年(1115年)何榜
叶廷芳(闽县)、叶廷圭、叶乂(瓯宁)
重和元年(1118年)王昂榜
叶庭杰(闽县)、叶大任(侯官)、叶发明(瓯宁)
宣和三年(1121)何涣榜
叶南仲(侯官)、叶英杰(瓯宁)
宣和六年(1124年)沈晦榜
叶颛(侯官)、叶知新(龙溪)、叶棠(莆田)
南宋(69人)
建炎二年(1128年)李易榜
叶芬、叶观、叶荐、叶衡(建安)、叶隆吉(沙县)
绍兴二年(1132年)张九诚榜
叶荣(瓯宁)、叶禺(仙游)
绍兴八年(1138年)黄公度榜
叶山(建安)
绍兴十二年(1142年)陈诚之榜
叶珒(罗源)
绍兴十五年(1145年)刘章榜
叶仪凤(侯官)
绍兴十八年(1148年)王佐榜
叶翔凤(侯官)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赵逵榜
叶叔侨(仙游)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王十朋榜
叶齐山(瓯宁)
绍兴三十年(1160年)梁克家榜
叶世美(侯官)、叶延寿(建安)、叶尧蓂(崇安)
隆兴元年(1163年)木待问榜
叶元翼(建安)、叶肃(瓯宁)
乾道二年(1166年)萧国梁榜
叶有秩(建安)、叶才老(瓯宁)
乾道八年(1172年)黄定榜
叶明之(怀安)
淳熙二年(1175年)詹骙榜
叶楠(侯官)、叶立功(仙游)
淳熙八年(1181年)黄由榜
叶师德(瓯宁)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卫泾榜
叶景温(罗源)、叶文炳(建安)、叶立志(仙游)
淳熙十四年(1187年)王容榜
叶建中(建安)
绍熙元年(1190年)余复榜
叶宗鲁(罗源)、叶孝锡(莆田)
庆元二年(1196年)邹应龙榜
叶发、叶莫、(侯官)、叶观(连江)、叶子高(福清)、叶祐甫(建安)
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
叶麟之(建安)、叶选、叶湜(瓯宁)
嘉泰二年(1202年)傅行简榜
叶枬(闽县)、叶元之(松溪)
嘉定元年(1208年)郑性之榜
叶棠(闽县)
嘉定四年(1211年)赵建大榜
叶应辰(闽县)
嘉定七年(1214年)袁甫榜
叶仪凤(侯官)、叶同(建安)、叶武子(邵武)、叶槃(仙游)
嘉定十三年(1220年)刘渭榜
叶一新(侯官)、叶味道(建阳)
嘉定十六年(1223年)蒋重珍榜
叶及新(侯官)
宝庆二年(1226年)王会龙榜
叶天藻(瓯宁)、叶参、叶浚(剑浦)
绍定二年(1229年)黄朴榜
叶迈(长溪)、叶明(晋江)、叶惟寅(长泰)
绍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
叶大有(仙游)
端平二年(1235年)吴叔告榜
叶天祐(侯官)、叶悊佐(罗源)
嘉熙二年(1238年)周坦榜
叶梦材(建安)
淳祐元年(1241年)徐俨夫榜
叶应雷(建安)、叶泰夫、叶宾王(瓯宁)、叶采(建阳)
淳祐四年(1244年)留梦炎榜
叶自(侯官)、叶酉大(建安)
淳祐七年(1247年)张渊微榜
叶观光、叶应得(侯官)
宝祐元年(1253年)姚勉榜
叶木(闽县)
咸淳十年(1274年)王龙泽榜
叶挺芳(罗源)
附:宋武举(已知)
乾道五年(1169年)
叶良臣
咸淳七年(1271年)
叶彪(连江)
元代
至正年间
叶荆才(尤溪)
明代(文进士31人)洪武四年(1371年)吴伯宗榜
叶德潜(侯官)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丁显榜
叶复、叶耀、叶规(建安)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榜
叶福(侯官)
永乐四年(1406年)林环榜
叶浚(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