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教科版 (2)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自转这一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地球自转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地球自转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自己发现地球自转的规律。
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自转模拟实验器材。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现象,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地球自转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日出日落,以及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
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根据其他星体东升西落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电脑、书籍等各种媒体及各科的渗透教学,已经熟悉了地球、宇宙飞船、星球、宇宙等词汇,已初步了解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
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传或公转的证据,那是很困难的。
现在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宇宙和地球的真面目了。
通过“地球和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让学生认识到:复杂而且不可直接观察到的地球与宇宙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人类为了解地球宇宙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宇宙的极大兴趣。
教法设计:本课是在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通过对教材和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研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新课导入,教材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而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对于孩子来说有亲切感,而我通过让学生找这两个城市而了解它们的位置,并标下来,这是为下面模拟实验打下基础。
【K12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学校执教人指导教师适应年级课题谁先迎来黎明《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
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本课从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通过对不同城市迎来黎明时间的差异,引起人们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通过认识相对运动的特点推测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通过认识经线、以及人为规定的最先迎来黎明的东经180°经线等先关知研究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异。
1、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和人为规定共同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先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和模拟实验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尝试运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最后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因参照物不同,对物体的运动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养学生运用客观规律推测事物运动情况的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认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难点通过相对运动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课时 1学时教学个)、标号1、2、3、4的头饰、太阳、星星的贴图、经线纸条模型、遥控笔、PPT课件。
准备分组材料:改良后的地球仪。
演示材料:大地球仪、标签、黑色塑料口袋教师活动一、引入 1、瞧!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地球仪,但是这个地球仪比较奇怪,观察、思考、形象地展现我用黑口袋遮挡住了它的一半。
猜猜代表什么意思?猜测地球在宇宙2、不错,老师还在在地球仪上标注了两个城市他们会一直处于白天吗?象认识昼夜3、播放在宇宙中,地球真实的交替和地球样子就是这样,它在不停地自转,这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自转的关系。
今天我们一起对地球的自转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地球自转方向 1、揭题:“北和成都谁先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现在北京和成都都在夜晚,他们进入白天时,会是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共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谁先迎来黎明。
利用地球仪和一个模拟实验确定要研究不同地球谁先迎来黎明的两个先决条件是:确定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和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二、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借助生活中的经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并根据地球以外的参照物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后,对于不同地区谁会先迎来黎明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三、时区及时差。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周期的综合认识。
让学生根据时区图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2.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视运动相反,即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认识天体运动规律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证据的必要性,体会到在研究过程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2.难点: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天体视运动方向相反,即天体视运动方向是东升西落,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课件。
小组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预设:一、情景导入,发现问题1.展示昼夜变化的视频,明确人们常说的“黎明”的含义。
2.发现问题:我国所有地方迎来黎明时间是不是同时的?(交流)3.揭示研究的内容:究竟我国哪个地方先迎来黎明?(板书课题)二、探究“谁先迎来黎明”1.选择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作为研究“谁先迎来黎明”的对象。
2.猜测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可能谁先迎来黎明。
3.讨论、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模拟实验:两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提醒: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北京与乌鲁木齐两城市谁先迎来黎明)5.归纳实验结果:(1)如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北京先迎来黎明;(2)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6.提问:哪种模拟实验结果与地球实际自转的情形相吻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讨论、交流)7.(播放坐在运动的车内的人观察车外情景视频):从视频的现象中发现了什么?8.讲解:人坐在向前行驶的车里,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向后运动的现象,这是因为将人和车当作相对不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相对运动。
9.问题:自然界中有没有类似相对运动的现象?(播放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视频)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了什么?10.(播放地球自转方向视频)讲解并小结:我们看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名师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
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
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
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核心价值观: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先迎来利明教科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猜想北京和乌鲁木齐可能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3)根据日常人们观察到的物体相对运动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
个别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我们学校科学课几乎都是兼职老师上的,孩子虽然有了将近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孩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学科知识缺乏。
科学课都是由兼职老师上的,科学实验课一般都是老师演示学生观看,孩子实验技能的不足,基本上没有科学、系统、完整的上过科学实验课。
因而孩子们没有养成科学探究行为习惯,没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而且操作欠规范。
孩子没有小组合作的经验,学生对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也经验缺乏。
因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二发生的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谁先迎来利明教科版 (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三、德育渗透: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
教师准备:转椅一把、写有“北京”、“乌鲁木齐”、“太阳”字样的卡片。
大地球仪。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先考考大家,我国的首都在哪儿?再考考大家,新疆在我国的哪儿?你能说出新疆的省府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城市引入主题,学生容易投入。
)2、从地图上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学生回答(北京在我国的东部,乌鲁木齐在我国的西部)。
板书:位置:乌鲁木齐(西)北京(东)3、谈话: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那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活动一:谁先迎来黎明。
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通常可以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模拟实验一: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1.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观察地球仪,你知道地球仪可以怎样旋转吗?(讲述自西往东旋转(逆时针旋转),或者自东往西旋转(顺时针旋转)。
(板书)2.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吗?(请同学上来指一指,并贴上记号,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东边))3.知道了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用手电做太阳,我们就可以做个模拟实验,来找找谁会先迎来黎明。
(设计意图:地球的自传很抽象,学生们知道但难以证明,利用地球仪这个教学仪器后,手电筒代表太阳,可以很形象的模拟出地球的自传以及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得现象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先迎来黎明教科版 (2)
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二)模拟实验:1、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板书谁先迎来黎明A、猜测谁先见到太阳?B、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上面两种转法,哪一种像钟表指针的转法,因此,把自西向东叫逆时针,自东向西叫顺时针。
模拟实验记录单请把你们组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在地球仪上用箭头画出来?我们组发现,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2、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3、阅读教科书P80页。
4、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四)认识时区及时差: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开通视频,问乌鲁木齐现在是几点?对照北京时间。
)2、课件网络摄像头观看世界各地的情况。
(引出问题,如果不是打电话,视频,也没网络摄像头,还有其他办法吗?)标准时区:为了方便人们的旅行和记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西十二区至西一区。
A、图中的每一种色块代表一个时区。
“0”代表零时区,零时区以东为东区,零时区以西为西区。
北京所在版图的颜色与东八区的颜色相对应,所以北京在东八区。
——那纽约、巴黎、东京都在哪个时区?——请学生找一找,然后说一说。
B、相邻的两个时区,时间相差整整一个小时。
如: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这两个时区是相邻的。
当我们是北京时间10点整的时候,东京是几点钟呢?——11点钟——对,往东,时间要加;往。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谁先迎来黎明2》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1. 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为什么两地黎明的时间不同?2.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
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教学重、难点】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大头针、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北京、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1.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
2.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并用大头针扎上作好记号。
猜想: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谁会先迎来黎明的第一道阳光?A说说你的理由,这是为什么?B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用手电筒光代表太阳光,边演示边讲解。
3.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那么这两个城市日出的时间大约相差几个小时呢?(查看世界时区图,小组讨论、汇报。
)二、认识“北京时间”1.疑问:北京处于东八区,乌鲁木齐处于东六区,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去乌鲁木齐,必须调整手表中的时间。
你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有麻烦?2.在广播或在电视中,我们常常听到报时员怎样报时?3.结合地图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左右),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东西距离相差5200千米,跨经度达62度,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属东五区到东九区的5个时区。
如果每个地方都用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因此,我国规定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为我国的统一时间,称“北京时间”,以避免区时不同带来的麻烦。
三、世界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响起1.出示世界地图: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北京、巴黎、纽约这三个城市。
2.讨论:A一天中,北京和巴黎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B一天中,纽约和巴黎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3.简单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指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先迎来利明教科版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和经历过地球上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
虽然通过网络、电视、科普读物等了解一些有关地球与宇宙的知识,但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本节课我抛出一个问题“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然后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从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探究,实验,从而对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科小学科学下《4.4、谁先迎来黎明》word教案(2)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为什么两地黎明的时间不同?2.知道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及其意义。
3.知道地球上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及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1.引入。
(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这两个城市谁最先迎来黎明?学生根据地球自转的原理进行推理,并说出推理的根据。
②通过世界时区图,先查阅出北京、乌鲁木齐所在的经度位置,再算出这两个城市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
2.认识“北京时间”。
(1)结合中国地图,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东西距离5200千米,跨经度将近62度。
在世界标准时区中,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
如果每个时区都用各自时区的区时,你认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麻烦?全国各地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时间?(2)你在收音机或电视中听到过报时吗?报的是什么时间?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时间?3.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1)出示带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
(2)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①一天中,北京(东八区)和巴黎(东一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②一天中,巴黎和纽约(西四区)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③一天中,北京和纽约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日出的时间大约差几个小时?(3)北京、巴黎和纽约这三个城市中哪一个最先敲响新年的钟声?为什么?4.拓展。
你听说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吗?你读过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吗?为什么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还是赢得了那场胜利?。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谁先迎来黎明教科版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导入:(东升西落)2. 出示地球仪。
地球上有这么多的国家和城市,它们会在同一时间迎来黎明吗?板书:谁先迎来黎明新授:,请同学来说一说,乌鲁木齐和北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乌鲁木齐在北京的什么方位,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什么方位?(北京在乌的东南方,乌在京的西北方;大方向是北京在东,乌在西)板书:乌鲁木齐(西)——北京(东)4. 乌鲁木齐和北京会同时迎来黎明吗?5. 除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和什么有关?(地球自转的方向)6.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哪两种?(逆时针顺时针)7. 两种方向可能会造成什么不同的结果?(逆时针,北京先迎来黎明;顺时针,乌先迎来黎明)8. 地球这么大,北京和乌鲁木齐我们在这里无法看得见,怎么来做实验证明谁先迎来黎明呢?(地球仪模拟实验)模拟实验9. 出示该实验如何做;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模拟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当北京,一位同学当乌鲁木齐,还请三/四位同学上来。
请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做地球,老师来做太阳。
10. (老师来回走动)老师这样做太阳称职吗?11. 请地球开始自转。
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2. 请地球换一个方向开始自转。
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又发现了什么?13. 好,谢谢这几位同学,扮演地球很出色。
小学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小学科学2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谁先迎来黎明(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学习有关地球与天空的知识,如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日出和日落的原理。
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 掌握日出和日落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 日出和日落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或图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
2. 实验材料:手电筒、半透明球体、书本或其他小物件作为地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太阳和地球运动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太阳是什么?- 地球是什么?什么是地球的形状?- 太阳和地球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2. 概念引入(1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或图片,教师讲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包括:- 太阳是一个恒星,是地球的热源。
- 地球是一个行星,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旋转。
3. 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半透明球体,并提供一只手电筒。
学生们将手电筒放在球体的一侧,使其成为“太阳”。
请学生模拟地球的运动,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观察球体上是否出现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互相讨论。
4. 讨论与总结(2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为什么地球会有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否一样?-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否受什么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就观点展开讨论。
5. 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以下要点:-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所以会出现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案_2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三课特别是理解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理解世界时区图。
第一部分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相对运动来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注重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
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相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水平均已得到了不同水准的提升,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即使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因为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理解,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目的】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
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
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
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
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
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4.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
转的?
5.阅读教科书P80页。
6.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