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经济学分析论文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一、引言在中国,应试教育一直被诟病,但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需要不断地应付高难度的考试,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普及,不仅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为了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深刻分析应试教育的现状和原因,探寻改革的方向。
二、应试教育现状1.高考狂热在中国,高考是应试教育的代表,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关键。
单就高考这个话题来说,家长们可以准备近20年,将自己的所有焦虑围绕在孩子的高考上,然后等待这个结果的宣判。
2.传统教学单一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的,大力的强调听、记、背。
接受教育的学生们需要很快地吸收知识点,并保证他们能熟记于心。
3.高分低能在应试教育中,获取高分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他们具备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强,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却不一定有那么深入。
因此,很多学生虽然高分,但实际能力却不够强。
4.应试教育成本高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们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业学习,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应试培训和各种课外补习。
5.心理压力过大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们大多数时候因为过多的学业和课外兴趣培养,以及父母期望过高等因素而遭遇心理压力过大,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损害。
6.教育资源不公平在应试教育中,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先配置和社会阶层进行了很大的切割,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倾向于富有家庭的学生,使得这个趋势的负面效应不断加剧。
三、应试教育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考试分数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导致了人们的普遍心态认为只要拥有高分,就一定是好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应试教育。
2.传统文化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利性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只有通过努力获得高分才能得到人生成功。
这种思想影响了今天的教育,并成为应试教育的根源。
3.政策和制度导向在中国教育制度中,教育的改革建立在政策上。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前言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浅出地探讨“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什么是“应试教育”?首先,我们来聊一下“应试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通俗点来讲,就是强调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绩效评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注重考试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弊端由于“应试教育”过分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弊端也显而易见:1. 狭窄的教育视野“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分数,所以老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发展,重视的只是授课内容与考试技巧的传授。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教育视野和思维深度的不足。
2. 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发展往往是以笃行知识为目标,而非以激发思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
这样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单一化,使得社会缺乏多元化的人才。
3. 压力过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数不清的考试,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这样就让学生们更加痛苦。
对策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培养全面素质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例如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加强互动与交流学校应该适时的进行交流互动,这里提到的交流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自己的热爱程度。
3. 改进评价制度学校应该建立积极的评价制度,从而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
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对于老师而言也有着更好的评价方式。
结尾在里,我们可以说一下。
应试教育虽有其优点,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应试教育”,以及应对弊端的措施。
打破教育的固化,让学生们拥有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投资。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1000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本文将从弊端及对策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应试教育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1. 评价方式单一因为竞争激烈,学生们必须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入学的机会,这使得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方式变得非常单一,即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拼命努力,只为了好的成绩和高的排名,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 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由于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和试卷格式的单一,且讲究标准答案,高度统一,教育缺乏趣味和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 社会逐渐产生了贿赂和权力介入的现象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升学方式,这使得一些人或组织会采取舞弊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更好的成绩,进而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聚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生源的重点、示范等学校成为了极少数人的特权和垄断。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1. 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除了考试成绩,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学生,如课堂讨论、实验锻炼、实践操作、学科竞赛等等。
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展示他们真正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
2. 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索精神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探索精神,是学生认知真正的呈现。
学校可以尝试做些手工、美术、音乐、体育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和生活场所,以多元话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探索知识和发掘自我价值。
这样,在学生的求知心中萌发出了对探索与追求真理的热忱,人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和多彩。
3. 透明公正管理我们也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对于贿赂和舞弊行为坚决打击、固若金汤。
同时,加强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降低优质学校招生的门槛,思考网络学习、跨地域教育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更多的学生铺垫上芳草地。
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对应试教育的看法1.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对应试教育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对应试教育有人支持有人批评,而人们的观点也参差不齐。
本文将对应试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当前的教育模式。
2. 对应试教育的优势2.1 选拔优秀人才通过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是应试教育最主要的优势。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考试成绩可以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帮助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选取最优秀的人才。
2.2 促进学习积极性应试教育模式的存在使得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去学习。
通过高压的竞争环境,学生被激励去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
2.3 追求公平应试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
所有学生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考试,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自我,获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机会。
3. 对应试教育的不足3.1 降低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应试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这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和应对考试的技巧,而忽视了对于实际应用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产生过度竞争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仅存在着过度的功利主义观念,还可能导致学生过度焦虑和心理负担。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往往把学习视为对付考试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知识本身的目标。
3.3 忽视个体差异应试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一视同仁,忽视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其个人专长和兴趣爱好。
应试教育的普及可能限制了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人潜力的发掘。
4. 改进当前教育模式的建议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4.1 引入综合评价制度除了考试成绩,可以引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来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评价制度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避免过度依赖考试指标。
教育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经济管理论文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当代的教育经济管理理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经济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育经济管理论文篇1成人教育经济效益与管理摘要:本文以成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为切入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探索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提高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进行重点论述,旨在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帮助。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管理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如何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经济效益(以我院为例)。
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从事教书育人的高校成人教育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总和,它包括高校教育活动所产生的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宏观经济利益、高校本身由此所产生的中观经济利益和受教育者因其知识与技能的增加而给其带来的收入增长的微观经济利益。
因此,衡量成人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要从两方而来进行:首先,高校是否对现有的资源提高了使用效率,成人教育收入是否提高;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是否提升了自身技能、价值,对现实社会有用,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我院成人高等教育从1985年以临床医学专业(业余形式)开始,发展到现在拥有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和医学检验技术四个专科专业。
我院除了在汕头招生,近些年也先后在梅州、惠州、潮州、揭阳、深圳等地开办联合教学点,使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覆盖面扩展至整个粤东地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一些影响我院成人教育办学经济效益的问题也变得日渐凸出,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及处理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办学质量,影响学院成人教育招生,从而影响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一、影响我院成人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1.招生生源良莠不齐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激烈,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在招生方面,我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不少是高考失利,或者仅仅是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招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经济论文分析(5篇)
经济论文分析(5篇)经济论文分析(5篇)经济论文分析范文第1篇(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过程,并从中发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力量,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讨论中,主要是分析、解决讨论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
在讨论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冲突,运用已把握的理论学问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详细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
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肯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学问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详细演化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一是依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
二是以系统的观点,依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进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讨论的动身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讨论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
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讨论的动身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讨论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肯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经济与管理论文
教育经济与管理论文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中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育经济与管理论文篇1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摘要】教育经济和管理是教育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结合的学科,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了解当前教育经济与管理科目中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能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困境对策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特点是把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学的理论都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用。
尽管当前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目前的需要相符合,但是想要其进一步发展,还面对着很大的挑战,下面就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现状(一)缺少研究范式就当前的教育经济与管科学科来说,缺少研究范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了科学的范式,才能更好的进行研究,这是所有学科想要想要发展的必备要素。
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大部分都是对一些理论与经验进行汇总,这类的论文占了研究中的半数,但是更加科学、经典的范式还没有出现,这不光没有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反而体现出在发展过程中的浮躁。
这一情况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研究范式,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属搅乱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错位当前课程体系错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错位。
这和本学科的隶属有着重要的关系。
当前教育经济与管理是在管理学的范畴之下,这种设置方法较为盲目,没有重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不正确的。
其次,课程结构错误。
当前我国教育硕士的课程主次不分明,课程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这种情况给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工作产生了制约。
(三)研究人员匮乏学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因此,“人”是最主要的主体,而其他的因素都要经过人这个主体来让其表现出来。
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应试教育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最为主流也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准,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应试教育存在着一些利与弊。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应试教育的利:首先,应试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得越好,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机会也就越大,因此学生们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我,同时也是相互竞争,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前途。
其次,应试教育能够为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准入标准。
由于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学生的分数高低直接反映了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从而可以激励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此外,应试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为应试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带动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应试教育的弊:然而,应试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会因为片面追求成绩而导致对掌握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情的忽视。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考试成绩是他们的唯一评价标准,那么他们将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攻克考试题上,而忽视了对学科本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会出现背诵、记忆等机械式学习的情况,而且对于符合出题人出题思路的问题可以轻易做出,而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另外,应试教育也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范文
浅谈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论文范文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分析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对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应试教育的背景及其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接着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文章还探讨了应试教育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发展单一化、创新能力不足等,最后提出了对应试教育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应试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于高效率、高产出人才的需求,但其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被忽视。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简述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其背景源于我国深厚的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试教育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尽管科举制度逐渐被现代的教育体系所替代,但其影响依然深远。
在当代中国,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即考试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巨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形成了标准化、单一化的趋势,这进一步催生了应试教育的盛行。
尽管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探讨应试教育的弊端,寻求改革之路,对于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出本文的目的和主题:探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应试教育弊端分析
应试教育弊端分析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也日益凸显。
应试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导致了教育目标的狭隘化。
学校和家长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被压抑,他们被迫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应对考试的学习中,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从教学方法来看,应试教育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他们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课程设置方面,应试教育的课程往往侧重于与考试相关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而对于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则重视程度不够。
这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应试教育还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
他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作业、参加辅导班,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这种过度的竞争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应试教育对教育公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这些地区的学生在应试中更具优势。
而那些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往往因为起点较低,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失去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此外,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遵循标准答案,缺乏挑战权威和突破传统的勇气,难以在创新领域有所建树。
经济学实证分析课题论文
经济学实证分析课题论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运用因果关系的实证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对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比较,可以初步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次,本文将考察贸易自由化政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相关经济理论的分析,可以初步掌握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影响机制。
同时,本文还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不同产业和地区的影响差异。
最后,本文将运用国际比较的实证方法,通过对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前后经济增长情况的比较,来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
结合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对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比较,考察贸易自由化政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国际比较的实证方法来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收集中国外贸数据,包括出口和进口的变化情况以及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前后的经济增长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效果。
此外,我们还将考虑一些影响因素,例如外部环境变化、国际市场需求波动以及国内经济政策变化等。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贸易自由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考察贸易自由化政策的作用机制时,我们将会着重分析中国不同产业和地区的情况。
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对应试教育的看法引言在当今社会,对应试教育的争议一直存在。
尤其是在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对应试教育的普及和影响更加深远。
本文将探讨对应试教育的看法,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什么是对应试教育对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试考试为重要手段的教育方式。
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特别是高分的取得。
对应试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便进入理想的学校或职业。
对应试教育的优点突出竞争性对应试教育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应试考试中,学生需要不断努力,与其他学生竞争,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
这种竞争性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和生活中保持积极的竞争状态。
提供参照标准应试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方式,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应试教育的实施,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评价系统透明对应试教育中使用的评价系统相对透明,学生和家长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明确的目标,并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对应试教育的缺点强调记忆而非理解对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才能被限制对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容易忽视学生的其他优势和才能。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不佳,但在其他领域具有潜力。
然而,由于对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
竞争压力大对应试教育中的高度竞争性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精神压力、焦虑甚至抑郁等问题。
这种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
对应试教育的改进重视素质教育应当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应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新认识应试教育
重新认识应试教育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和评价应试教育,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潜在的问题,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全面反思。
本文将首先概述应试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然后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利弊,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通过这一全面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应试教育的定义与特点应试教育,通常指的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或唯一评价标准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被限定在应对各种考试上,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主要围绕考试进行设计和调整。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试教育强调标准化和统一性。
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往往由国家或地方统一制定,所有学生都需要按照相同的标准去学习和准备。
这种标准化和统一性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比性,但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
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被简化为对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却可能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次,应试教育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过度竞争。
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因此学生和家长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学习中,以追求更好的成绩。
这种过度竞争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业压力,还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浪费。
应试教育容易形成“应试教育文化”。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目的被简化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则被忽视。
这种文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还可能对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谈“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英国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让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想到中国式教育的同时,更加想到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的素质教育一对比,它存在的弊端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什么是“应试教育”呢?他的弊端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些都值得令人思考。
“应试教育”是指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一切以成绩为重,注重升学率,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却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尤其在德、智、体、美和劳方面的发展,导致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
虽然我国现在倡导教育改革,可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一直影响着无数人。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国教育缺的不是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说得何其正确啊!那么转变教育理念,要先从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入。
一、应试教育中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素质教育提出至今,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我们现在提出要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普及义务教育,不要重少数轻多数。
但仍有不少同志提倡他的“应试教育”,鼓吹要理直气壮追求升学率,搞英才教育,对“应试教育”产生的触目惊心的后果,竟然熟视无睹。
然而“应试教育”引发的恶性案例,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例如,某市13岁小学生王某因停电,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罚款,服毒自杀;高三的林某因考试压力大,写了一份遗书,放煤气自杀……学生的压力来源就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二、应试教育导致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化。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也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以升学率为重,“填鸭子”式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能有一个好成绩,但是却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思维。
三、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使之不能适应社会。
应试教育的评价考核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使学生除了只会解题,而无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无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交流的能力、无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使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就等同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他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却是很弱,这样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
浅析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浅析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对应试教育利弊的浅析:利:标准化与公平性:应试教育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它有助于减少因地域、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好的成绩和未来的机会。
知识传授与积累: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积累,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基础知识。
这种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目标与动力:明确的考试目标和评价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动力和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弊:忽视个体差异与创造力: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培养。
它可能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科目,而忽视其他非考试领域的学习和兴趣发展。
心理压力与健康问题:高强度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实际应用能力缺失:应试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能掌握了大量知识,但缺乏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在提供标准化与公平性、知识传授与积累以及明确目标与动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它也存在忽视个体差异与创造力、造成心理压力与健康问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缺失等弊端。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寻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积累,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成就。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
浅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其对策应试教育是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主要标准,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教育模式。
虽然应试教育有一定的优点,如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压力过大、培养创造力不足、不全面评价学生、扼杀兴趣爱好和不利于个性发展等方面分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应试教育使学生面临过大的学习压力。
试卷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付出巨大努力,长期以来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对身心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推行综合评价制度,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品德素质、实践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
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机械的记忆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失去了创造力的培养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开展课外科技实验、创意写作和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知识。
再次,应试教育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应试教育通常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测量,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的发展。
这导致了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和记忆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科成绩、实践表现、社会实践和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和教师也应提供学校专项奖学金和特长生选拔等机会,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才能和兴趣。
另外,应试教育还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2)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2)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论文篇二《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摘要]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又是相互对立充满了矛盾。
教育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教育。
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受损耗的过程,而教育的结果,又会更大的促进社会净化剂的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可以使教育受益无穷。
犹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样,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生产力。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安定,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目的。
当今社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达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百姓的寻常话题。
人们都在思索着如何摆平两者的关系;而社会现象中两者的不平等更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
我认为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马克思之一辩证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一、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听杨业离不开教育。
教育首先应该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保障。
假如没有社会经济的一定发展,那么教育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就无从而来。
比如说我国的许多边远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极端落后,无钱兴办学校,无钱更新学校设施,校舍破旧,甚至危房随处可见,桌椅残缺不全等等,因条件太差留不住教师;再加上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导致适龄儿童入学率很低,这些都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的先决条件,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教育。
教育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教育才是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像“十年“””时,全国上下一片革命声,学业被荒废,学生闹革命,教师成了“臭老九”,“孔老二”,教育处于瘫痪状态。
那么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十年“”,我国今后及损失约达5000亿元。
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应试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应试教育指的是以应对考试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教育改革的进行。
一、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1. 性价比突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应试教育无疑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
此外,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相对明确,给予了学生和家长明确的参照,也给了教育部门一个计量的方式。
这种“最少努力,最大回报”的思维模式使得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方的青睐。
2. 体系复杂应试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很难一下子革新,因为它已经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考试制度、升学政策以及教育机构的利益密切相关。
即使有人们发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很难改变这个体系,因为改变一个环节就会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的。
3. 社会心态影响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感受过大,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应试教育上。
一味追求分数和奖状的事实背后是社会对名校和名企的追逐,这种心态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维中。
这种心态对于应试教育的延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长期存在。
二、应试教育的对策分析1. 价值观的转变需要改变当前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象,培养学生对于真才实学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 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等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
3. 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应试教育的论文2000字-论应试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论应试教育的论文2000字_论应试教育的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论应试教育的论文2000字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来说,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了吧,本论文分类为应试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论应试教育的论文2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应试教育的论文2000字(一):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既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航线,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即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笔者从“坚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自身素养全面发展、坚持教学追求全面重塑”三点出发,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追求,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是教育现代化的指引纲领。
因此笔者认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必须坚持落实党和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才能使素质教育更有时代价值;其次教师必须坚持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追求,审视自身的工作效能,积极地进行提升自我;最后教师要重塑教学追求,探索出更加符合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坚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定不移地听党指挥、跟党走是推进应试教走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举措。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落实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加强和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
应试教育在特定的时期内的产物,走进了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向前看。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素质教育最标准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回答好这个时代性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试教育经济学分析论文摘要: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阶段,我们应该把创新作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桥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应试教育教育改革经济学分析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
这种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不同地区教育质量的唯一或最高标准。
我国的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状态,这种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而培养出的人才也适应不了现今世界激烈的市场和科技竞争,长久下来,这将造成国家创新能力低下,削弱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求改变这一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经济学分析(一)教育竞争的失控导致应试教育现象从教育产业观出发,教育竞争是指教育生产者或教育需求者之间为了超越对方的努力,从而为增进竞争主体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应试教育是被没有节制的考试竞争所“异化”的教育。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得不通过考试竞争的方式来决定,但竞争的结果却使考试变得至高无上,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
考试不仅左右了学习的目的,而且左右了教育的目的,并最终“异化”为与教育目的相对立的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教育竞争机制在发生异化后产生的“症状”。
也就是说,应试教育的现象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是应试教育造成社会上背离教育目的的竞争,而是一些背离教育目的的竞争造成了应试教育被广泛批判的现象。
也就是说,应试教育的现象其实就是教育竞争的结果。
(二)家长把追求考试成绩作为理性的选择经济学基本理论假设认为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会作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人们在面临教育的选择时同样也是如此。
我国的父母非常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在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教育评价体制下,这种重视就转化成了对子女考试成绩的追求。
当然,父母追求的不能只是考试成绩,子女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等也必须在关注的范围之内。
然而,学习成绩始终是大多数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为只有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才最能保证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阶层中占据较高的地位。
应试教育在我国盛行多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考试的态度。
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教育的选择权和评价权,家长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家长会认为,一所学校的应试教育不成功,就很难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升入更好、更高的学校。
因此,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升学率高的学校。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的选择构成了社会的整体选择,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考试成绩,那么整个社会必然也重视考试成绩。
(三)以考试成绩衡量教育质量成本最低现今,我国的劳动用人体制非常重视文凭,许多的用人单位对职位提出了较高的学历背景要求,即使这些职位并不需要太高的教育背景。
教育经济学的“信号理论”认为,雇主重视受聘者的学历是因为雇主在无法获知受聘者的全部信息(如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忠诚度等)的情况下,雇主只能根据受聘者一些外在容易辨认的特征来挑选受聘者,而最为重要的特征则是受教育水平,于是受教育程度就成为一种说明能力的“信号”。
在雇主不能获取受聘者的准确信息,即在“信息不对称”时,雇主把受聘者的教育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科学的、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的。
因此,雇主通过受教育水平来衡量受聘者的能力是一种快速且成本较低的途径。
教育评价体制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发现要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也就是说“制度成本”太高。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的重要性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所以,在考虑到“评价成本”和德智体美劳的重要性之后,当前评价学生的最重要衡量指标就是考试成绩。
其次,目前在我们对教师评价的很多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仍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判断学生成绩的进步比判断品德的进步容易得多,这就致使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最重要指标。
最后,评价学校和地区的教育状况,实际上就是评价学校或地区范围内学生的状况。
那么,这里必然的逻辑推理就是我们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质量。
因此,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标在教育评价体制中的使用是切实可行且成本最低的。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一)片面的教育内容应试教育是以升学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教育内容的依据。
由于升学考试只涉及知识的积累与提取,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只是机械地复述和背诵,而不去理解知识的真正涵义,缺乏验证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应试教育中“德育是虚的,智育是偏的,体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劳动教育缺失”。
五育中只有智育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中如不从启迪学生的智慧入手,就会导致学生片面地发展。
(二)与社会实际脱离应试教育只关心学生的升学率,在教育教学上不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会考虑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参加经济建设的需要,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形同虚设,职业教育遭受到冷落。
以应试目的为主的学校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也违背了其双重目标的要求。
(三)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使大多数的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考试上,其原因是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的好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这样不但加重了他们身心的负担,而且使他们无暇学习进修,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与教师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四)使学生的负担加重应试教育会导致升学的竞争,激烈的升学竞争势必会使学生的压力增大,加重学生的负担。
学生学习、复习、考试的日程每天都被排满,沉重的考试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在成长时期应该有的欢乐,既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又对他们将来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在应试教育中寻求创新应试教育具有深刻的经济学根源,这是导致应试教育难以真正改革的根本原因。
任何应试教育的改革建议都必须考虑到应试教育的根源及其改革难度,将教育改革创新与应试教育结合起来。
(一)改革相关的体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目前,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更具可行性。
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学生、教师工作绩效和学校及地区教学质量的评价体制。
但是,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教师、学校及地区教育质量评价成本最低的指标,而且在实践中也最容易操作。
因此,在我们使用其他指标来代替或者补充考试成绩时,必须考虑要到其他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操作的成本。
否则,高成本低收益的改革,最终有可能是有害的,而不是有利的。
现在许多职业最重要的准入条件就是学历文凭。
这种现象应该彻底改革,从而缓解因为单纯追求学历文凭而进行升学考试的压力。
学校和教师的升学压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对其的评价,政府应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废除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
政府只要坚持以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和学校,学校就不会因为害怕评价差而影响到其利益。
要改革现在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观念。
(二)增加创新性考题针对知识的考查及运用,我们可以在试卷上增加一些创新性的考题。
为了争取得到高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朝着这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当然,我们仍然要看到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分数会变得更主观,考试的公平性会被质疑。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人评分制,取其平均分。
虽然这样做会浪费人力物力,却是有必要的。
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不足,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慢慢地蜕变以至于完善,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三)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为了应对考试,学生会开始被动地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而教师则开始采取创新的教育。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学生会慢慢对其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可以可通过“情境式”、“开放式”和“诱导式”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阶段,我们应该把创新作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桥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应试教育下求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1]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钱民辉.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兼论“应试教育”的危害及潜在的负面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3]江峰,林玲.论教育的竞争与应试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1999,(3).[4]涂文涛,彭时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7,(11).[5]张翌日.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0,(3).[6]王世忠,王涛.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9).[7]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8]周国军.教育竞争的经济学审视[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