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一下 1.2 捉迷藏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2 捉迷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2 捉迷藏》教学反思

2020年北师大版 教学反思

1.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过程也有了比较大的空间。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多种算法,虽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2.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评价与反思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方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方法没有问题时,则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提出的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提出的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根植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2捉迷藏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2捉迷藏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2 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数比大小,并知道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够理解“捉迷藏”游戏规则,并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锻炼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数比大小的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捉迷藏”游戏规则。

三、教学难点

1.能够识别数字的大小关系;

2.能够根据游戏规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教师制作的游戏道具:迷藏器、小球、数字牌

3.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1.首先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本课的学习目标,并简要解释“数比大小”,让学生明白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概念。

2.让学生在黑板上排一排数字牌,让他们按照大小重新排列一下,并让他们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2. 游戏环节

1.首先介绍游戏规则:当老师喊“1-100去,1-100回”时,所有学生都必须去躲藏,之后老师用迷藏器指定一个数,让所有学生试着去猜,看谁猜得最快。猜得最快的学生将得到一个小球奖励。

2.在游戏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根据规则进行计算和判断,通过这个锻炼让学生更灵活掌握数比大小的方法。

3. 总结

1.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2.让学生回答几个小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在最后委托学生回家后,再回想一下在课堂上有哪些地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用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了数比大小的方法,通过游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及教

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2.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3.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掌握1~20之间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

2.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数的归纳法”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课件和教具。

2.学生预习教材。

2.引入

老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由玩耍,引导他们注意到

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许多学生都喜欢玩“捉迷藏”这个游戏。老师就利用这个游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习过程

(1)概念讲解

1.老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数

的归纳法”的概念和作用。

2.老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目,并且让学

生在白板上写出答案。

(2)游戏环节

老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一些数学小游戏,例如《捉迷藏》。其中,捉迷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合作能力。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被分成两组。一组是“藏在房子里”的学生,另一组则是“找房子”的学生。

游戏开始后,每个“藏在房子里”的学生都会选择一个数

字在1~20之间,并告诉老师他们选择了什么数字。然后,他

们会在不同的房间里找到一个与所选数字相加等于指定数字的同学,让同学成为他们的“捕猎目标”。

其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猜测“藏在房子里”的学生所选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捉迷藏|北师

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

2.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材为北师大版。本课的知识点是加法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捉迷藏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解加法的加数和和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加数和和的概念。

2.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确定游戏规则。

2.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游戏。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游戏教学法,既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走进教室之后,老师先和学生们打个招呼,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问: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学生们应该能够回答出来:“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

2、出示物品(2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某种物品,让学生们观察数目,鼓励学生们说出物品的数量。

老师提问: “请问一共有几个鸭子?”

学生们答: “有三个鸭子。”

3、规定游戏规则(5分钟)

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加法的概念。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个游戏叫做捉迷藏,规则如下:

•老师藏起三个物品,每次隐藏一个物品,并告诉孩子们当前还有多少个物品没有被找到。

•孩子们要围着教室走一圈,每走一圈,就可以找到一个物品,然后孩子们报出找到几个物品。

•如果孩子们找到了所有物品,那么游戏结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1.1买铅笔(十几减9)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兔子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兔子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买铅笔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支铅笔”时,引入算式“15-9”以后,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1.2捉迷藏(十几减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8”的算法教学。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8”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思

考。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教学民主则是本课又一亮点。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明确了要求的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想想刚才你是怎样算十几减8的?”进而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思考,去计算。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在交流各种算法时,因其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到后来,有的孩子可能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记不清了。这时,让孩子们“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但不一定熟练,不一定真正理解,通过本节课再次自己操作、思考,能更好地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捉迷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着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刚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第一、二、三单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第一、二、三单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

(第一、二、三单元)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1.1买铅笔(十几减9)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兔子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兔子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买铅笔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支铅笔”时,引入算式“15-9”以后,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1.2捉迷藏(十几减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8”的算法教学。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8”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思

考。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教学民主则是本课又一亮点。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明确了要求的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想想刚才你是怎样算十几减8的?”进而让学生自己去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思考,去计算。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在交流各种算法时,因其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到后来,有的孩子可能连自己当初的想法都记不清了。这时,让孩子们“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但不一定熟练,不一定真正理解,通过本节课再次自己操作、思考,能更好地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此教学设计是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小学生教授《捉迷藏》一课所准备的。此课程是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的第四个单元,是一个十分基础的单元,通过对这个单元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这个单元的语言功能是“play”,内容相对简单,有八个单词和三个短语。

二、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

•能够熟练使用单词 hide, seek, count

•能够使用句型“Let’s play hide-and-seek.”

2.知识技能:

•能够有效地与同伴协作玩捉迷藏游戏

•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游戏

•能够培养英语听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单词:hide, seek, count

•短语:play hide-and-seek

•句型:“Let’s play hide-and-seek.”

教学方法

•媒体资源(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展示

•唱游、互动、角色扮演以及其他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并给予指导与较长时间的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参与游戏

四、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游戏准备

初步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资源,如录音机、音响、画板、段视频等等。

Step 2. 热身游戏

让孩子们变换姿势、打拍子,热身体育课。

Step 3. 给语言环节介绍前置任务

让孩子们看视频或通过照片来了解“hide-and-seek”这个游戏。

Step 4. 教授基础优酷

通过唱游、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单词和必要短语。

Step 5. 游戏实践

讲解捉迷藏的规则并且进行该游戏。两组先后顶替捉、躲。每一组轮流躲藏和寻找。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捉迷藏》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2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学习积极性高。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喜欢通过游戏来学习。但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维持课堂纪律。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乐

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隐藏与显现过程,培养空间观

念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游戏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故事,引入捉迷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

趣。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隐藏与

显现过程。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原

理。

4.游戏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1.1买铅笔(十几减9 )

1.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兔

子作为学习火伴。通过小兔子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又创

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买铅笔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份学生来说,并非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需要解决“还剩几支铅笔”时,引入算式“1-59”以后,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量,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59”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同的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实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实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实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的,实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 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1.2捉迷藏 (十几减8 )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8”的算法教学。教者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量、讨论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量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8”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

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教学民主则是本课又一亮点。体现

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学生发现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数

学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

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游戏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和自

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数学概念的介绍。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掌握游戏规则。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2.讲解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数学

概念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游戏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戏来引入本课讲解。例如猜数字、

快速记忆、石头剪子布等。

2.游戏介绍

老师给出“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示范一下如何玩。并教给学

生怎样选择藏身的位置。

3.游戏体验

学生按照规则分为“求”和“藏”两组,掌握规则后开始游戏。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对游戏规则和数学概念进行概

括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了“游戏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能

够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度。通过该

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到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202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202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捉迷藏》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

教学课题: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捉迷藏”的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教材通过三个问题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合作交流,学生的积极情感才能得到发展,启发式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20根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口答:

9+6=10-3=7-2=9-5=19-10=

2+9=10-9=9-1=9-9=6+7=

2、开火车:

1)8加几(2)8减几3)9加几6)9减几

板块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图片:

引入课题:捉迷藏

《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为43分钟,由于有些紧张,语言显得不够丰富,但是基本做到能够微笑教学,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学生基本能按照我的引领做出反应,我感到比较自豪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图片和钢琴伴奏引领,学生能理解3拍子的强弱变化。意外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非常强。

本节课附点节奏练习、新授歌曲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加入打击乐三角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环节与预期有些差距,学生对所加入的节奏打的不是很整齐,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进行节奏辅导及语言引导,用打击乐器引领学生嗓音模仿,最后收到效果基本满意。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他们对音乐的感觉非常敏锐,在提问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回答让我感觉有些措手不及,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及教学环节的语言连接上我将会做的更好些,使教态更亲切一些,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让学生更有表现力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捉迷藏》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

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大书,观察封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大象会干什么呢?大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阅读内页。

第一页:

1、这是什么地方?大象被捉到了吗?大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咱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课上完后感触颇多。

1、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研究了十几减9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

里?”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还比较模糊。课上完后没有进行合理的总结和适当的练。

3、利用媒体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研究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但有些方面还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捉迷藏教学反思(经典版)

捉迷藏教学反思(经典版)

捉迷藏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担任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师,主题是捉迷藏游戏。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描述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反思和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1. 教学准备

在准备阶段,我对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进行了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我还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游戏场地的布置、安全措施的制定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我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确保学生对游戏的了解。然后,我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他们体验游戏的乐趣,并通过观察和指导提供及时的反馈。3.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除了基本的捉迷藏规则外,我还引入了一些变化和扩展的玩法,如多人合作、战略布局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教学评价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评价。我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技能运用情况以及合作能力等,并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他们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和成长。

5.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反馈,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制定了一些改进措施。

1.我注意到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对游戏场地的布置和安全措施的考虑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场地的规划和安全控制,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捉迷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捉迷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捉迷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捉迷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捉迷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捉迷藏》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课上完后感触颇多。

1、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了十几减9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还比较模糊。课上完后没有进行合理的总结和适当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过程也有了比较大的空间。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多种算法,虽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2.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评价与反思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方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方法没有问题时,则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提出的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提出的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根植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