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经济学案例分析参考

经济学案例分析参考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1、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结合您的情况分析您为什么选择来徐州工程学院参加岗前培训?答:(1)首先,此次岗前培训的机会非常难得,是党中央与自治区政府为新疆跨越式发展作出的英明决策,可以说百年不遇。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此次机会在新疆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个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具有十分的稀缺性,而我又恰好符合政策的要求,所以就应该抓住机会珍惜机遇,响应号召,磨练自己。

岗位的稀缺性(2)可能在以前的岗位上我们能够获得较目前相对较好的报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在原先的岗位上获得相应的地位,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次岗前培训虽然让我们放弃了原先的工作,到异地求学且时间为两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因为从整个自己的人生与职业规划来看,岗前培训的机会对于我来说非常难得与珍贵,自己将受益一生。

从经济学角度看,培训的这两年中我所放弃的以前的工作与因工作取得的收益是我的成本,可能面临的目标是自己的机会成本,但是这些成本与我将来预期取得的收益相比较,我认为还是收益大于成本,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我认为参加岗前培训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提示: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些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多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这就要考察你的收益与成本,包括机会成本。

2、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即,幸福=效用/欲望。

请结合经济理论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分析下面问题: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答:(1)确实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也就说幸福感在下降。

毕业论文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方法解析

毕业论文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方法解析

毕业论文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方法解析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经济学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经济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学者们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学案例分析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以及适用场景。

一、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来揭示和解释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收集宏观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胀率等,来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现象。

数量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提供客观的、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但也存在着只看到表面数据而忽视背后原因的风险。

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经济实体或不同时间段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差异和规律。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政策措施,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问题或者解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比较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不同样本之间的对比,揭示经济现象的各种差异。

然而,比较分析法需要对比对象具有可比性,且对比结果可能受到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经验观察和数据验证来探索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收集实地调查数据或运用现有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关的结论。

实证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结合实际观察和统计数据,提供具有实证支撑的分析结果。

然而,实证分析法也存在着对数据可靠性和样本选择的要求。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深入研究特定经济事件、组织或个体,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可以从微观层面揭示经济规律和问题。

案例研究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剖析特定事件或现象,提供具体而丰富的案例分析。

然而,由于案例研究法通常只涉及特定对象或事件,所以其结果可能缺乏普遍适用性。

五、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通过应用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推演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逻辑上的解释和推理,进而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预测或解释。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价格管制的例子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最低价格分析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反对: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

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

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4、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到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有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支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然小,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1、“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请你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种现象。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话,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场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场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致使农民收入减少。
与此类似,在歉收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场品的均衡价格上升幅度大于农场品均衡数量的蒋少幅度,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不一定因风调雨顺而减少。因此,在风调雨顺的年份里,农民是喜还是忧取决于我们对弹性系数及需求状况所作的假定,不能笼统的做出判断。

3、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了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对于四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是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从《卖疯了的iPhone4,背后的秘密!》谈商品效用的特点苹果品牌作为时尚电子系列产品的领航者,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iPhone系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在国内引发的消费热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从今年来看,iPhone4S在国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领头军。

消费者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新款的iPhone手机,纷纷熬夜排队等候,甚至不惜花高昂的价格去收购、竞拍。

那么一款iPhone手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对此,有网友称:“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拥有iPhone手机,象征了一个人的身份。

大多数人在看到手上拿着一部iPhone手机的人,往往会露出一种羡慕的眼光,而大部分拥有iPhone手机的人就是为了享受这种眼光,让自己可以炫耀!“在这里,“炫耀”这个词间接揭示了一部iPhone手机的本质属性.往往,能够禁得起人们炫耀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

而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定义为”效用“ .商品效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主观性.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一种完全取决消费者本人的感觉。

也就是说,效用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用的度量也只对消费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

(2 ) 相对性。

相对性说明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的效用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一部iPhone手机的真正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它的使用价值上.换言之,虽然能够上网、发微信、刷微博、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手机早已屡见不鲜,但是iPhone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崛起,是因为它的效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手机被赋予了高端、时尚、个性、奢侈等内涵。

这些内涵的追加不是单纯靠研发生产所能带来的,更多是体现在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消费者认为iPhone手机能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的效用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通讯工具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时尚奢侈品。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包括人类的生产、消费和交换活动,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科,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会以几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经济学的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有关人口增长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者。

然而,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量也在随之增加。

现在,中国政府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了确保未来的资源供应,而不是忽视环境的影响,仅仅为了满足当下的需求。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供求关系和价格的问题。

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都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而供应量保持不变时,价格必定会上涨。

相反的,如果供应量增加而需求量保持不变,价格必定会下降。

这些变化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的需求和供给来决定价格的。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例如,在中国,央行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联邦基金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

第四个案例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问题。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两种对待国际交易的不同立场。

自由贸易主张去除国家间的贸易障碍,以便商品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相反的,保护主义主张通过设置关税和其他限制物品的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

自由贸易主张可以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但保护主义则可能掩盖替代性成本,增加了产业成本。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会做出某些决策,在政策选择和商业决策方面给出合理建议。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经济问题常常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济学来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

经济学原理案例分析案例一:供需关系的影响某国市场上发生了一起稀缺资源的案例。

据报道,在该国某地区的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稀缺的土地资源。

由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一次公开竞标来争夺该地区的一块土地用于房屋建设。

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供需关系,供给不足会导致需求的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供给减少,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对该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

竞标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开发商需要以竞价的方式来争取这块土地。

竞标结果显示,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出价激烈竞争,导致最终竞得土地的价格相对较高。

这表明供需关系在市场中起到了调节价格的作用。

这个案例展示了经济学原理中供需关系的重要性。

当资源稀缺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会上涨。

因此,了解供需关系对于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案例二:边际效益的应用某家电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型空调产品。

为了评估这款产品的市场潜力,该公司进行了市场调研,并发现该产品在高温地区的需求较大。

然而,在这些地区竞争对手也存在,并且已经有类似产品在销售。

根据经济学原理中的边际效益概念,决策者需要比较额外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进一步投资。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考虑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推出新产品可能在一开始并不会带来很高的利润,但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利润可能会逐渐增加。

基于边际效益的原理,该公司决定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并在高温地区进行重点宣传和销售。

他们相信,尽管一开始投入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回报,但在边际收益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在竞争对手中取得市场优势。

这个案例显示了经济学原理中边际效益的应用。

决策者在评估潜在投资时,应该考虑额外的收益和成本。

尽管初始投资可能不那么有利可图,但通过边际增长的效应,决策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
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题目: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分析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经济学已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了。

我们应该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为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有益和必要的帮助。

一、第三块三明治罗斯福曾三次连任美国总统,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吃下去,总统又拿出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去,没料到总统又紧接着拿出第三块三明治,记者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笑笑说:“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吧。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

当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

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

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

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

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

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

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其带来的满足感会不断递减;同一享乐不断重复,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获得的满足感最大。

——戈森法则二、是赚了还是亏了毕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面临着众多可供选择的道路:出国、去企业、去研究机构、去政府机关等等,而有的学友只有去路一条。

结果,只有一条去路的同学反而没有多条去路的同学那样费时和烦恼。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

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经济学案例分析题(仅供参考)案例一:燃油税幕后的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一、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答:(一)影响我国油价的需求因素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当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起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汽车需求的销量的增加,引致了消费者燃油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明确的偏好,对于我国多数消费者而言,私家车给他们的带来的效用水平远大于公共交通工具,在居民预算约束的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购买私家车,这符合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越大,其消费需求也就越大。

在私家车市场如火如荼的今天,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

3、相关商品(汽车等)的价格汽车与燃油是一组的互补品,为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燃油的需求会上升。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原因,汽车厂商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加之,车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汽车市场整体价格的下降,由于汽车价格下降对消费者产生了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使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引致了消费者对燃油需求的增加。

4、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在本题的案例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攀升。

消费者面对持续上涨的油价,形成了一种价格预期:国内的油价在未来可能仍会上升。

在这样的价格预期作用下,消费者会做出增加当期燃油消费的决策,从而使自身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对原油未来的价格预期会增大燃油的需求。

主要因素:短期来看,影响本次油价的需求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油价持续的上升,导致消费者形成了价格预期,这种预期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市场验证后会使消费者强化该种预期,从而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需求冲击。

经济学研究论文范文案例与分析

经济学研究论文范文案例与分析

经济学研究论文范文案例与分析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论文是学术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

通过分析现有的范文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篇符合学术要求的经济学研究论文。

本文将提供一些经济学研究论文范文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案例一:《市场定价和竞争对电信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市场定价和竞争对电信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

文章通过归纳过去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

首先,作者详细介绍了电信行业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作者提出了研究目的和假设,并设计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

然后,作者使用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以证明市场定价和竞争对电信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最后,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结论。

这篇论文的优点在于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合理。

文章的结构合理有序,段落间过渡自然流畅。

此外,作者还充分考虑了背景和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持,提升了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案例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背景,接着详细讨论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然后,作者选择了中国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并使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模型揭示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

这篇论文的优点在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数据的合理运用。

作者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有效的支持和解释。

此外,文章还包含了对全球化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供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分析和理论依据。

三、案例三:《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本文以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题,采用了国际比较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文章首先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通过对多个国家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和影响机制。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

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经济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个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滴滴出行的运价政策。

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通过手机应用连接乘客和司机。

近年来,滴滴出行曾多次调整运价政策,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2024年和2024年间,由于竞争加剧,滴滴出行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大幅降低了车费。

然而,这些举措导致了司机收入的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大量司机离职,用户体验下降。

于是,在2024年,滴滴出行逐步调整运价策略,提高车费,以吸引更多的司机。

这一举措一方面确实大大提高了司机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部分用户的流失。

滴滴出行在调整运价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用户需求弹性、司机收入、市场竞争等等。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平衡关系。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使得滴滴出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最优决策。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手机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手机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和能力。

近年来,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价格差距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经济学可以通过供需分析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手机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导致了手机价格的下降。

另一方面,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导致了价格的差异化。

此外,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有不同的需求,也是价格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手机价格背后的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机制。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即排放权交易制度。

经济学真实案例分析

经济学真实案例分析

经济学真实案例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真实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今天,我们将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分析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供求关系的。

在某个小城镇,有一家农场主种植了大量的西红柿,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西红柿产量减少,而需求量并没有减少。

这就导致了供求失衡,西红柿的价格飙升。

这个案例很好地诠释了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即供应量减少而需求量不变时,价格会上涨。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市场竞争的。

假设有两家手机厂商,它们生产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手机,但是一家的价格比另一家低。

结果是,价格较低的手机销量远远超过了价格较高的手机。

这个案例表明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对价格和销量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对市场的影响,以及价格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这两个案例都很好地展现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它们告诉我们供求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市场竞争对价格和销量的影响。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的来说,经济学真实案例分析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理论,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案例分析,大家能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一、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农民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环境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双重风险。

灾害有可能导致他们减产;即使是丰产,产量增加,他们也并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收入。

俗话说:“谷贱伤农“。

因此,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谷价,棉花、大麦等农产品价格。

为此政府制定农业保护法案,其中包括为上述农产品建立一定的价格下限,使农民最后可以享受的平均价格实际上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正如经济学家所预计的,这引起了供给和政府农作物储备过剩,1978年美国政府拥有31亿蒲式耳谷物,23亿蒲式耳麦和35亿包棉花,分别相当于去年产量的42%、60%、35%,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图形说明,为何出现“谷贱伤农“现象?2、结合图形说明最低限价政策是如何导致农产品过剩?二、世界财政部长会议最近一次世界财政部长会议的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危害“。

主题发言讨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问题。

发言概括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有:价格上涨;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降低;国家收支状况恶化,并进而产生失业。

发言从失业救济和资源浪费的经济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了失业的危害,发言强调有必要控制这些问题。

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感到迷惑不解。

他所在的国家经济增长很快,不存在任何失业,而工资很低,通货膨胀也不是问题。

但人们告诉他,他们国家的发展总有一天也会遇到这些问题,通货膨胀将会首先出现,由于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某些厂家迫切需要工人就会支付更高的工资,通货膨胀的过程就会开始,同时,收入增加导致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从而国内产品生产减少,进而产生失业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1、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问题?2、国际收支逆差与失业关系如何?3、政府应如何抑制通货膨胀?4、产生失业主要原因(或类型)是什么?5、政府应如何解决高失业问题?三、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汽油价格两次上生,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5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给瘫痪。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 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案例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经济学案例:1、鸦片战争后,英国洋布为什么不能进入中国市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

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

于是他们把大量的洋布运到中国。

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按当时中国人的收入,并不是没有购买洋布的能力,起码许多上层社会人士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强的。

英国人的洋布为什么完全卖不出去呢关键在于中国人没有购买洋布的欲望。

购买意愿或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消费时尚所决定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仍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保守。

封闭、甚至排外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保守封闭的意识形态,也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时尚。

当时,上层人士以穿丝绸为荣,一般群众以穿家织的土布为主。

如果什么人标新立异要穿洋布,反而会受到众人指责。

洋布和其他洋货受到冷落主要不在于价格高,也不在于人们收入太低,而在于没有购买欲望。

这种购买欲望又是当时消费时尚以及抵制洋货心理的结果。

可见购买意愿对需求的决定是极为重要的。

英国人以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自己的商品就可以进入中国。

其实武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入侵一个国家,但摧毁不了一个国家的传统,也改变不了一个社会的消费时尚和国民的购买意愿。

英国人可以借助船坚炮利把洋布运到中国,但不能强迫中国人购买。

构成需求的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两者缺一都不能成其为需求。

所以,需求预测既要考虑购买能力,又要考虑购买意愿。

英国人仅考虑到购买能力,而没有考虑到购买意愿,这正是他们的洋布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原因。

2、“蜗居”与追梦-----住房的供需与价格(1)澳大利亚的“80后”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忍受着高房价之痛在悉尼市中心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宇间,穿插散落着一些公寓楼。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1、汽车行业行业并购和并行市场竞争:在汽车市场上,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寻求机会以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并利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同时减少产品研发、制造和分销等成本。

在这个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已开始采取并购行业的战略,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并购是汽车制造商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缩短了其创新过程,增强了其市场和技术实力,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可拓展的市场和经营能力。

2、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全球布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全球布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学案例,主要是指低成本航空公司占据全球航空市场的显著增加。

呈现出低成本、高服务的航空业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他们是如何利用较低的机票价格、更快的交付能力以及更高的服务水平,以求抢占全球航空市场,同时扩展其航空网络,实现他们的全球布局和经营目标。

3、暴露于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被暴露在全球化环境中,并面临着全球市场的重压。

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的今天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包括技术和人员的短缺、跨国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力、跨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等。

本案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以及在跨国市场中可能拓展的空间。

4、剥离模式下的垂直整合:垂直一体化是指一家公司拥有全部或分部分类的行业从产品研发、生产组装到销售服务等要环节,使得其产品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拥有统一的管理者,加上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缩短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和把握市场机遇。

在剥离模式下,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改变利润模式,实现组织和市场的统一,同时又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本案件分析将以垂直一体化模式下企业背后的机理为视角,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垂直一体化带来的利弊,探讨企业在此模式下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5、共享经济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共享经济,指的是允许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共享资源的市场,它可以帮助经营者将成本最低化,从而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透明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从《卖疯了的iPhone4,背后的秘密!》谈商品效用的特点
苹果品牌作为时尚电子系列产品的领航者,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其中,iPhone系
列手机的更新换代在国内引发的消费热潮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从今年来看,iPhone4S
在国内一经上市就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领头军。

消费者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新款的iPhone
手机,纷纷熬夜排队等候,甚至不惜花高昂的价格去收购、竞拍。

那么一款iPhone手机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
对此,有网友称:“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拥有iPhone手机,象征了一个人的身份。

大多数人在看到手上拿着一部iPhone手机的人,往往会露出一种羡慕的眼光,而大部分拥有iPhone手机的人就是为了享受这种眼光,让自己可以炫耀!“在这里,“炫耀”这个词间接揭示了一部iPhone手机的本质属性。

往往,能够禁得起人们炫耀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

而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定义为”效用“。

商品效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观性。

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是一种完全取决消费者本人的感觉。


就是说,效用有很多不确定性,效用的度量也只对消费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言。

(2 ) 相对性。

相对性说明效用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的效用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由此可见,一部iPhone手机的真正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它的使用价值上。

换言之,虽然能够上网、发微信、刷微博、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手机早已屡见不鲜,
但是iPhone手机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手机品牌的竞争中崛起,是因为它的效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手机被赋予了高端、时尚、个性、奢侈等内涵。

这些内涵的追加不是单纯靠研发生产所能带来的,更多是体现在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消费者认为iPhone手机能够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的效用就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通讯工具转变为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时尚奢侈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使用iPhone手机,部分消费者甚至对人们痴迷iPhone 手机的行为嗤之以鼻。

认为iPhone手机的诞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孤立了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消费人群。

因此,对于购买iPhone手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再次说
明商品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
不同评价。

案例分析二:
从《女性疯迷手机淋浴如厕不离手防水手机盛行》谈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据“中央社”报道,日本手机制造商表示,日本女性非常爱用手机,甚至连淋浴时也一机在手,必备防水功能应运而生,而且这种手机就算遇到暴雨,或在如厕发短
信时意外落水都不怕。

对此,松下主管板仓太郎说:“在日本,手机不防水就卖不出去。

现在所有市面上手机约有90%到95%已具备防水功能。

”于是,在世界最大手机展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WC)中,松下和富士通(Fujitsu)纷纷大推防水、防尘手机,以
期吸引海外市场买家的目光。

日本手机制造企业推出防水手机的行为说明消费者行为对于企业决策有重要意义。

第一,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时,首先要考虑商品的销售能给消费者带来多
大的效用。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受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影响。

第二,不同的消费群体,由于其收人与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立场和伦理道德观的不同,对产品的偏好也不同。

所以,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定位于某一群体消费者,根据特定
群体的爱好来开发产品,这就是市场营销中所说的产品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

正是由
于日本手机制造商了解到日本年轻女性族群对于手机的喜好达到了淋浴时也不离身的
程度,才研发推出了具有防水功能的手机。

另一方面,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
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
保证产品多样化,才能巩固消费人群。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手机防水功能的延
伸也为日本手机制造企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开拓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此外,据调查,消费者的偏好首先取决于消费时尚。

而广告对于消费时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则成
功的广告甚至会引领一起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松下和富士通才会
紧紧抓住世界最大手机展——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WC)的推广平台,为防水、防尘手机大做广告,以期吸引海外市场买家的目光。

因此,消费者的行为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为企业的决策指引方向。

企业只有时
刻关注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对产品做出改进,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做好产品推广
工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