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更和凡高艺术观念异同
梵高与高更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
高更
Paul Gauguin,1848
-—1903
火的崇拜者——梵高
高更
高傲与野蛮
我认为高更主张,艺术家应该追求 象征、梦想神话,将生活的事物一直扩 大成梦想神话,而梵高主张,艺术家必 须善于演绎最贴近生活的实物的梦想神 话。现实远远高于任何故事、任何寓言 、任何神性、任何超现实。 ——安托南·阿尔托
后期创作
• 1889 年,他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 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象可见于《黄色基督 》(The Yellow Christ)。高更对于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于公元 1891 年在巴黎拍卖其画作以筹款,并于 6 月抵达大溪地,他在那里 停留到 1893 年。该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得离 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人”理想化,认 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此时,高更已 不再使用补色。他变得喜欢并用红色与橘红色、蓝色与绿色、紫色与 暗褐色,将靛蓝当作黑色使用 。尽管此时画作在色调上比起他早期的 作品来得阴沉些,但是在构图上却变得更为直接而大胆。这些作品同 时具有壁画的风格与份量。1901 前往马贵斯群岛。尽管一时极端的 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泼鲜明、最富想象力的作 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到哪里去
• 这是高更以最大的热情完成的一幅“宏伟的作品”。此时 的画家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心情沮丧,极端愤世嫉 俗,他曾决定自杀,喝下毒药却被人救活。就是在这样的 逆境中,高更以巨大的热情完成了此画。此画反映了高更 完整的人生观,表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虽然这 些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很像神话传说,再加之那富有 异国情调的渺远、神秘的意境,更加给人一种神秘感,其 实画家在此所表现的只是那些土著人一种偶然的臆想。此 画可以说是高更对塔希提岛多年生活经验的综述,也是献 给自己的墓志铭
三位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
04
文森特·梵高
梵高生平及艺术成就
出生于荷兰的神圣艾地省,生命的大部分时 间都生活在荷兰。
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个默默无闻的画家 ,直到他去世后,他的作品才获得了广泛的 认可和赞誉。
是后印象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对色彩 和形式的独特运用而著称。
艺术背景
印象派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画家开始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创作 理念和技巧,他们追求更为个性化和主观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对现代艺术影响
对绘画技巧的影响
后印象派画家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创 新和尝试,他们运用笔触、色彩和构图等手 法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这些技巧 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画像》
《静物画系列》
以水果、瓶罐等静物为主题,通过精 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物体的质 感和光影效果,体现了画家对日常生 活的敏锐观察。
通过简洁的笔触和色彩对比,生动地 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展现了画家高超 的绘画技巧。
03
保罗·高更
高更生平及艺术成就
早期经历
出生于法国巴黎,早期从 事证券工作,业余时间进 行绘画创作。
艺术成就
与塞尚、梵高并称为后印 象派三大巨匠,对现代艺 术产生深远影响。
独特地位
以独特的构图、色彩和笔 触,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 缚,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
高更绘画风格与技巧
风格特点
追求原始与纯真,强调色彩与构 图的平面化,注重画面的装饰性
。
绘画技巧
运用大面积的平涂色块,简化形 体与细节,突出色彩的对比与和
梵高和高更的关系怎么样
梵高和高更的关系怎么样梵高和高更都是天才画家,都是十九世纪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样两个人都是孤独的。
所以梵高和高更的关系是微妙的,他们同样痴迷于对艺术创作的不同理解,最终也因为理解不同而分道扬镳。
高更自画像梵高的弟弟知道梵高的个性,同样也知道高更对梵高的赏识,所以他为两位天才艺术家在法国南部租下一处住所,可以使得两位艺术家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而不受生活的困扰。
这让梵高和高更欣喜若狂,但是好景不长,两位天才艺术家因为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而发生争执。
梵高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事物本身,需要对事物进行客观细致的描述才能体现出艺术本身的价值,而高更认为艺术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所以没有个人感受的艺术创作都只能被称为事物而不是艺术。
高更和梵高的个性都是相当强烈的,都是不会让步的,所以两个人的争吵也更加的激烈,但是他们在争吵中只是因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两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争抢事件中,梵高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也由此离开,梵高和高更的友谊也断了,七个月后,梵高开枪自杀身亡。
梵高和高更的关系刚开始是惺惺相惜,对对方孤独而又高傲的灵魂珍惜。
但是因为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发生的争执,最终使得他们不能一起进行艺术创作。
高更大溪地的联系高更大溪池是高更早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的主要分水岭,大溪池带给高更的是更多的生活体验,也是高更的欢愉小屋。
1891年,在对法国巴黎的生活环境感到实在无法忍受之后,高更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池。
高更画像高更刚来到大溪池就被当地的环境所深深地吸引,梦境般的生活状态使得高更有一种梦寐以求的感觉。
在早期高更的作品之中可以简略的看出高更所想要的生活状态,而大溪池完全吻合了高更的幻想。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高更开始定居在大溪池并且一直到死去都再也没有离开过。
在大溪池的时间里,高更开始反思艺术创作,印象派更加注重的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这就忽略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和感受。
来到大溪池之后高更的作品,继承了印象派的色彩变化,但是更多的却是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所以在高更后期的作品中除了大块的色彩冲击表现之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是在大溪池,高更的创作更加的后现代派。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
高更绘画艺术浅析作者:冯长根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4期摘要:保罗·高更是与塞尚、梵高提名的近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是一位激情中又加入原始野性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生涯充满了冒险与传奇。
为了追求原始艺术,他放弃现实生活,远赴南太平洋大溪地寻求新天地。
高更在充满野性的岛屿上,自在地描绘毛利族原住民的风土人情,强烈的表现他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原始与野性憧憬的自我。
关键词:高更绘画思想研究装饰性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54-02一、高更的生涯以及艺术高更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的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派画法,走上了一条反对印象派的道路,追求东方绘画中的线条、鲜艳亮丽色彩的装饰性。
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充满了不平凡。
高更的绘画形式感很突出:色彩单纯,大笔挥洒,颜料厚重,大面积的平涂,不像之前的印象派强调明暗变化和注重光的色彩在一天的不同,而是注重装饰,充满象征性。
高更并不像印象派那样片面追求“客观主义”表现的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他更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情和情绪感受。
在艺术表现上,高更更加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高于生活的真实,艺术作品要融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也赞同印象派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痴迷,但他更侧重于表现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高更的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视角,对现代各绘画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位充满传神奇色彩的画家,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了巴黎社会的文明,憧憬原始与野性的未开化的世界,远离巴黎的繁华追溯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与岛上的原始部落的土著居民同居,在岛上与他们共同生活。
当时放弃巴黎前往大溪地时,他在法国年轻一辈的画家中已经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两年后,高更重新回到巴黎,有些人认为高更是满载而归,也有些人认为高更是狼狈不堪,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更是了解到了毛利族的狂野之情并且把这种憧憬带入到了他的画里面,创作出了一幅幅优异的油画作品。
梵高与高更:跨越时空的艺术交响
梵高与高更:跨越时空的艺术交响梵高与高更作为20世纪艺术界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详细介绍梵高和高更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旨在深入挖掘这两位艺术大师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与价值。
梵高和高更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将从生平背景、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等方面,全面解析这两位艺术巨匠的非凡之处。
梵高和高更出生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成为了当时艺术界的杰出代表。
梵高生活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他的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强调色彩和光影的变化;高更则出生在法国的阿尔勒,他的作品则融合了印象派和立体派的技法,表现出浓厚的色彩与线条。
正是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为梵高和高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梵高和高更在绘画和雕塑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梵高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而著称,如《星月夜》、《向日葵》等;高更则擅长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立体派的技法,如《塔希提岛的妇女》、《夜泊水边》等。
两位大师在表现主题、运用色彩和材料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
高的艺术天赋。
梵高和高更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作品启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等,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此外,梵高和高更还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如政治动荡、民族主义等,这些因素都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梵高和高更作为20世纪艺术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梵高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梵高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编辑/雨浓油画技法使用点彩画法。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艺术使命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印象主义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
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
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和高更的故事
梵高和高更的故事梵高和高更是19世纪末期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两人的友情和竞争,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使他们成为了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梵高和高更的相遇梵高和高更是在1888年相遇的,当时梵高已经开始在阿尔勒租下了一间房子作为自己的画室。
高更是来阿尔勒拜访梵高的,两人的相遇非常有趣。
据说当时梵高正在外面作画,高更看到了他的画作,就走进去找他。
高更对梵高的画作非常感兴趣,两人开始聊天,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梵高和高更的友情梵高和高更的友情是建立在彼此对艺术的共同热爱和尊重上的。
两人都是非常执着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表现力。
梵高和高更经常一起画画,互相鼓励和批评,他们的友情变得越来越深厚。
梵高和高更的竞争尽管两人是好朋友,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梵高和高更都是非常自我意识和敏感的艺术家,他们都渴望成为更好的画家。
梵高和高更的风格非常不同,梵高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情感,而高更的作品则更加现实和理性。
两人的竞争关系一度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能够保持友谊。
梵高和高更的成就梵高和高更的成就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显著,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是后印象派的代表性作品。
梵高的画作充满了情感和表现力,他的色彩运用和线条处理都非常独特。
高更的作品则更加现实和理性,他的画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两人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梵高和高更的悲剧梵高和高更的生命都充满了悲剧。
梵高一生都非常贫困,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认可,他的作品也没有卖出去几幅。
梵高在1890年自杀身亡,他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作品和信件。
高更则在1891年去世,他的死因是因为枪击自己。
结语梵高和高更的故事是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们的作品和生命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梵高和高更的友情和竞争,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
他们的作品虽然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依然不减。
梵高的艺术概念
梵高的艺术概念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荷兰后印象派艺术家,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艺术概念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但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哲学观念。
梵高的艺术概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表现力:梵高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独特,他以亮丽的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浓重的蓝色和绿色来表现画面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
他使用大胆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创造出充满动力和热情的画面。
2. 主观情感的表达:梵高追求通过画作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
他相信艺术家应该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体验。
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情绪和表达。
3. 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梵高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人类生活的关注是他艺术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和农民的劳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4. 线条和构图:梵高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弯曲和扭曲的线条,形成了动感和张力。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构图来表现主题的情感和氛围,让画面具有一种充满张力和独特的美感。
5. 内心的探索和寻求:梵高的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表达,更是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艺术来探寻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观,并试图通过艺术来传达他对人类生活的独特观察和见解。
6. 艺术的社会功能:梵高认为艺术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正能量和希望,让人们能够从中找到对生活的启示和力量。
总结起来,梵高的艺术概念强调色彩表现、主观情感表达、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线条和构图、内心的探索和寻求,以及艺术的社会功能。
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西方绘画观念差异
《星夜》梵高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1、奔马图1941年,纸本水墨130×76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梵高的艺术贡献
梵高的艺术贡献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是19世纪末荷兰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颜色鲜明,情感强烈,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痛苦。
尽管梵高在生前并没有受到艺术界的认可,但他的作品却对20世纪的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
本文将从梵高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和艺术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梵高的艺术贡献。
一、梵高的艺术风格梵高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以强烈的色彩和形式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的画作中,色彩非常鲜明,常常使用红、黄、蓝等强烈的原色,以及绿、紫等次要的颜色。
他对色彩的运用极为自由,常常将不同颜色的笔触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
除了色彩,梵高的画作中还有明显的笔触,他用笔触来表现画面中的形式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梵高的画作中,常常出现自然界中的元素,如太阳、星星、月亮、树木、花卉等,这些元素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二、梵高的艺术思想梵高的艺术思想主要是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是一个传达内心情感的人,他的作品应该是真实而有力的,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
梵高在信仰方面非常虔诚,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基督教的元素,如圣经、教堂、宗教仪式等。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宗教体验,艺术家应该通过艺术来传达上帝的意志和人类的精神。
梵高还非常关注社会问题,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贫穷、疾病、残疾等社会边缘人群的形象,他希望通过艺术来呼吁社会关注这些人的命运。
三、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的艺术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他的作品对20世纪的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梵高的色彩运用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强烈的原色运用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色彩的先驱,对后来的画家如毕加索、梅洛、马蒂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梵高的表现主义风格也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影响。
他的画作中强烈的情感表现和明显的笔触成为了表现主义的特征之一,对后来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如克林姆、贝克曼等产生了影响。
梵高和高更的南方画室
梵高和高更的南方画室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24期夏丹严酷的冬天,特别使人向往南方。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那是梵高的南方阿尔。
只有梵高所在的南方,才会出产那样的向日葵,那样金色的麦田。
阿尔对于梵高,除了满足他对阳光的渴望,还怀揣另一个想法,那就是与他的朋友高更,共建一个“南方画室”。
梵高学画是半路出家,他却看不上那些学院派,他唯一佩服的人就是高更。
两位大师都是天才的画家,他们的相遇,就像中国诗人杜甫和李白。
历史记载,诗圣杜甫对诗仙李白的仰慕总是更多一些。
梵高对于高更的仰慕,比杜甫对李白的仰慕更甚,这种仰慕伴随了他见到高更之后的余生。
梵高和高相遇于1887年。
高更比梵高大五岁,自幼家境富裕,年轻时曾当海员周游过世界,这使他的眼界超出一般人。
与高更相比,梵高更像一位苦行僧,但两人都有一种强烈求变的艺术理想。
梵高称赞高更的画极富诗意,高更则在欣赏梵高的艺术热情之余,还有另一层考虑:他希望梵高的弟弟提奥,能够为他的作品做推介和销售。
可以说,高更比梵高更理性。
这次见面令梵高念念不忘,他提议,他们应该摆脱法国当时的“印象派”之风,去南方寻找的新的源泉。
第二年,梵高就怀着对艺术变革的渴望,搭火车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
在阿尔,每天天不亮,他就去野外寻找吸引他的地方开始画画,傍晚,带着一张完成的油画回家。
他用三个月的时间画了190幅作品,几乎是他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这段时间是梵高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黄房子》、《卧室》和《诗人的花园》这些伟大的作品。
在梵高内心,已经把高更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除了画画,他还亲手粉刷了房子,布置房间,把自己画的向日葵挂在房间里。
他觉得,终于可以有把握把作品给高更看了。
此时的高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被困在了布里塔尼亚。
1887年6月,一文不名的他收到了梵高寄来的邀请函,附加上50法郎路费。
在常人看来,两人算得上是患难之交,没有想到最后结局却是一个悲剧。
梵高和高更
/孟媛梵高和高更梵高与高更,西方绘画史上的两位巨匠。
1888年,两人在法国的阿尔小镇里“同居”了62天。
他们之间发生的,除了触目的色彩,是个性的笔触,还有……高更梵高历史有时是以极端冲撞的方式激射出创造与美的灿烂火花。
如果说,梵高的艺术是对苦难生活的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如同燃烧的向日葵般炙热而残酷,那么,高更的艺术,则是对单纯稚拙的回归,对神秘内心的探寻和对原始自然的无限向往,如同远离文明喧扰的塔希提般纯粹美丽。
梵高和高更,生于同一个年代,相差五岁。
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两人希望抛弃一切,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嘱”。
不过,他们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瞬间交集,很快就分开了。
在那之后,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互赠画像 惺惺相惜1888年2月,35岁的梵高来到了艳阳高照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
他All Times 古今中外Reading 月读狂热地投入到工作中,绘画技法也日趋成熟。
这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构想在梵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组建“南方画院”!他认为,要想得到认可,仅靠自己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才能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
他第一个想要邀请的同行就是保罗·高更。
高更曾经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经纪人,拥有富足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
之后他狂热地爱上了绘画,结识了毕沙罗、莫奈、塞尚等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家,还参加了印象派在巴黎举办的沙龙,并获得好评。
尽管他的艺术之路比梵高略为顺畅,不过由于画风过于前卫,作品也很少售出,因此生活变得愈发拮据。
梵高是在巴黎时认识高更的。
他十分钦佩对方的画风,特别是当他向高更展示自己的画作时,高更还特别称赞了其中的一幅《向日葵》,梵高因此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对高更的感情,掺杂着对前辈的敬畏、对艺术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热爱,错综复杂。
到达阿尔之后不久,梵高便紧锣密鼓地商议,策划高更的阿尔之行。
此时的高更疾病缠身,穷困潦倒。
1888年,高更40岁生日前,几乎一文不名的他收到了梵高寄来的正式邀请,附加50法郎的路费。
梵高的事例
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对 20 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梵高的事例:
1. 早期生活:梵高出生于 1853 年,他的父母都是神职人员。
他在年轻时曾在艺术品交易公司工作,但后来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
2. 艺术风格: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色彩。
他的绘画技巧独特,经常使用厚涂的颜料和鲜明的色彩,创造出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 精神疾病:梵高在生命的后期患有精神疾病,这对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经住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星夜》和《麦田里的乌鸦》。
4. 与高更的关系:梵高与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曾经是朋友,但后来他们的关系破裂了。
这对梵高的精神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导致了他的自残行为。
5. 逝世:梵高于 1890 年 7 月 29 日在法国的奥弗-苏瓦尔去世,他的死因是自杀。
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梵高的作品和人生经历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现在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中,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
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深受后世艺
术家的影响。
本文将从梵高的绘画风格、色彩运用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浅析。
梵高的绘画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处理,二是构图形式。
他的线条处理
鲜明有力,常常使用细长的笔画描绘出形体的轮廓,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形体的动态感。
同时,梵高的构图形式也很具特点,他通常采用对称和重复的形式进行构图,使画面具有强
烈的节奏感,整个画面就像是在跳动、呼吸和流动。
梵高的色彩运用也是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之一。
他深受印象派的影响,在画面中广泛地
使用了大面积的明亮色彩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和热情。
同时,梵高还经
常采用对比着色的技法,比如在一张画中大量使用蓝色的同时又有一些橙色,从而在画面
中形成强烈的反差,突显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除此之外,梵高的思想情感也是其绘画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绘画蕴含着深刻的
思想和情感,表现了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自画像作品,他通过自画像表达自己对于自我和命运的思考和内心矛盾的情感。
此外,梵高的作品中还
充满了对贫苦人民和农居生活的热爱和同情,表现了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后印象派绘画三杰:塞尚、梵高、高更
后印象派绘画三杰:塞尚、梵高、高更梵高《吃土豆的人》,梵高,72cm*93cm,1885年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
【梵高心语】1.“19世纪画作,描绘农民场景,无病呻吟,只不过是中产阶级的贫民窟一日游。
”2.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
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
我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
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3.“我试着表达这样的想法:灯光下,这些吃土豆的人们,靠体力劳动,靠诚心实意挣下的一餐饭。
”3.“我明白这幅画或许不合现代趣味,我渴望着能将这些示诸众人,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优越感。
”4.“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
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
”5.“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
真正的画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
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
”6.“我一生的冒险,不是靠主动选择,而是被命运推动。
”【后印象派绘画简介】时代:19世纪80年代与前印象派共同点: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
与前印象派不同点: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外光与色彩的再现,转而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
性格:敏感且深沉。
特征:不仅用眼去看,而且用心去感。
专注:事物内在结构与秩序。
影响了抽象主义。
线条特色: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
影响了立体主义。
色彩癖好:一切素描,其实都是色块。
影响了野兽主义。
信仰:艺术是自我心灵的表现。
影响了表现主义。
口头禅: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东方气质:偶有“散点透视”的手法。
一句话秒懂:扬弃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
历史影响: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家庭成员:塞尚、梵高、高更等。
【请欣赏后印象派其它作品】1.《玩纸牌的人》,塞尚,47cm*57cm,1890-1892年我喜欢那些年事已高的人的模样,他们因循世俗,顺随时务。
梵高艺术观点
梵高艺术观点
梵高(1853–1890)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和表现手法的荷兰印象派画家,也是近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他的艺术影响深远,受到了后世艺术家的高度述评,他的艺术观点也曾随着艺术派别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
梵高艺术的根本思想是“艺术主义”。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充分表现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而不是受审美标准和传统方法的束缚。
他追求艺术的精神,试图从传统艺术中剥离出独特的艺术主义。
他对现实的叙述不进行技巧上的夸大,表现出他对简约手法的偏好。
因此,他的艺术作品通常体现出一种素雅、抒情、优美的感觉,仿佛他的画面自身就可以激发观者的情感。
梵高艺术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抽象性的,他把艺术内涵抽象化,试图摆脱细节的把握,注重整体的形象构建。
他把“抽象性”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概念,他将艺术创作的目的视为“表达艺术家于艺术中所叹息的思想”,而不是“表现物质现实”。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艺术内容上,他都试图把具体的形象抽象到最简单和最深入的状态,强调艺术家自己的创作意图。
由以上可以得出结论:梵高艺术观点结合了艺术主义的情趣与抽象性的审美,追求独特的艺术主义,注重表达艺术家心中的思想而非物质现实,强调艺术创作的精神。
梵高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篇章,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不朽的艺术杰作。
浅述后印象派三位大师的相同点
浅述后 印象派三位大师 的相 同点
杨 妮 娜 ( 北 民 族 大 学 美术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0 ) 西 30 0
摘要 :文森特 ・ 梵高,保 罗・ 塞尚,保 罗・ 高更三位是后 印象派的 商失 败 ,而后 当牧师 受挫 。凡 ・ 的艺 术之 路 是 自 己每 天 的大 量 高 绘 画 大 师 ,到 2世 纪初 期 ,印 象派 已经 成 为 广 受欢 迎 的 艺 术 流 派 ,他 画画 以及 同 自己相识 的艺术 家之 间 的谈论 或是互 相 交换作 品而走 O 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方艺术产生 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 ,印 象派绘画在世界 出来 的。是靠 自己的毅 力与对 艺术 的执着 铺就而成 。 各地 受 观 众 欢 迎 的程 度 ,仍 然超 过 绘 画 史 。 塞 尚出生 于银行 家 家庭 ,他却 酷爱 文学 与绘 画。 1 6 年4 8 1 月, 关 键 词 :后 印 象主 义 父亲 发现 儿子 实在 没有 从商 的才 能,终 于带 着低 声抱怨 让步 了 ,
一
、
但保 罗 并未 因此 从 文森特 ・ 梵高 ( i c n V n o h 8 3 3 0日一19 年 的父 亲在 自己 的银行 中给他 安排 了一个 职 务, V n e t a G g ,1 5 年 月3 80 7 9 月2 日)初 到 巴黎 时因 受修 拉等 新 印象 画派 的 影响 ,也 曾用 点 事金 融而牺 牲 画笔 ,仍然热 情地 i 着 。在 塞 尚艺术 生涯 中的大 部 画 彩 方法画过 少量 的画 ,如 《 餐馆 内 部》 ( 8 7 。后 来 ,被 南方 分时 间里部 不为人 们所 理解 ,他 怪异 、孤避 的 性格 ,不善 与人相 18 ) 灿烂 的 阳光 和 明媚 的色 彩所 激动 ,凡 ・ 高便 决然 抛 弃 了印 象派 , 处 , 因此他 的作 品 内容 多是 室 内静物 、野外 风光 ,人物 写 生,人 特 别 是新 印象派 的那种 纯 客观 的描写 。他 被大 自然 以及与 他朝 夕 物 画方 面也 只是 自画像 或少 数亲 友 ,走 的完 全 是靠 自己的 勤奋与 相处 的劳动 人 民的热情 生活 所感动 ,并在他 的作 品 中做 出了强 烈 努力 的艺术 之路 。 的激动人 心的反 映。 高更是 ~位 自学 成才 的画 家 ,早年 当过海 员和 银行 职员 ,证 保 罗 ・ 尚 ( 8 9 9 6 信 奉 英 国哲 学 家培 根 的 “ 重真 券经 纪人 的优厚 待遇 ,然 而他 为 了艺术 不惜辞 去高 收入 的工作 以 塞 1 3 l 0 ) 双 理 ”说 ,认 为艺术创 作就 是 “ 人加 自然 ” 。他 把人 的 囚素放 在 自 及舒适 的生活环 境 ,于 18 难 辞职 专 门从事绘 画创 作 ,生活 陷入 83 然 之上 : “ 人们 不须 再现 自然 ,而 是代表 自然 。” 他 的作 品大 贫困 ,妻子 也与 他 离了婚 。 19 年 在与凡 ・ 自杀后 不久, 81 高 因厌 倦 都是他 自己艺 术思想 的体 现 ,表现 出结实 的几 何体感 ,忽 略物 体 都 市生 活孑 然一 身离 开 巴黎 ,来 到南 平洋 的塔 希堤 岛上居 住 ,后 的质 感及造 型 的准确 性 ,强调 厚重 、沉稳 的体 积感 ,物体 之 间的 来 移居 马克 萨斯群 岛的德米 尼库 岛直 至贫病 交 迫地死 去 。他是 一 整体 关系 。有 的时候 甚至 是为 了寻求 各种 关系 的和谐 而放 弃个 体 个 神秘 艺术 氛围 中长大 的 自学成 才画 家 ,成为 了开创 一个 时代 的 的独立 和真 实性 。 《 在红扶 手 椅里 的塞 尚夫人 》是 为他 夫人 画 宗 师 ,创 造 一种新 的绘 画方 式 ,对 后来 的野 兽主义 马 蒂斯和 美 国 坐 的 肖像 。作 品 中,塞 尚完全 不考 虑西 方传统 肖像 画所 要表现 的人 抽象 派 画家 ,还有 各种倾 向的表现 主义 流派 , 以及 对 西方现代 绘 物 性格 、心理 状态 以及 社会地 位 等等 。在表 现手 法上 ,也 不是用 画产 生过重 要影 响。 传 统 的以光影 表现 质感 的方法 来描 绘 的。而 是采 用色 彩造 型法达 四 、共 同的导 师毕沙 罗 到他 一 生追求 的色彩 与形 体 的结合 。色彩 与 形体 的表现 便成 了塞 毕 沙 罗一 生 艺术 毫不 倦 怠 的追 求 的 同时, 不断 的支 持和 鼓励 尚一 生所追求 的 “ 型 的本质 ”。 一 造 年 轻 的 画家 。塞 尚、 高更 、 儿 ・ , 曾得 到他 悉 心 的教 导 与 帮 高 都 保罗 ・ 更 ( 8 8 1 0 年 )主 张不 要面 对 实物 ,而 凭记 忆 助 。毕 沙 罗是 第 一 个 预见 到 塞 尚 的灭 才 ,第 一 个 对 高更 发 生 兴 高 14 — 9 3 作 画,提 倡综 合的和 象征 的美 学原则 。他 认为 “ J 丰义 者 一味 趣 ,并 慷 慨地 指 导他 们 的人 ,当 提奥 把 凡 ・ E象 J 高介 绍给 毕 沙罗 时 , 地研 究色彩 ,而 没有 自由可 言 ,……他 们只 关注 眼睛 , _对 思想 凡 ・ 把 自己从 荷 兰带 来 的油 画 计他 看 ,特 别是 大画 《 土 豆 的 面 高 吃 的神秘 核心 ,则漠 不关 心 ,从而 落到 了只 是科学 推理 的境地 。” 人 》,这 些油 画 以其感人 的力量使 毕沙 罗吃惊 。毕沙 罗的色 彩具 对 “ 思想 的神 秘核 心 ”的表 达 ,恰 是 高更 的 目标 所在 。他认 为 印 有主 观 的特征 ,他 力 图画 出最 丰 富的色 彩效 果 ,使色彩 语言 获得 象 派 的绘 画依 赖于 纯粹 的客观 事物 ,他 要复 活精神 ,用 自己的语 最大 的 艺术 表现 力 。毕沙 罗具 有 印象主义 的典 范性 ,是色 彩美 学 言 , 自己的感 官来表 现作 品 。他 的创作 既忠 实于 自然物 象 ,又加 的经 典 。所 以 , 他 的色 彩 理念 对塞 尚、高 更 、梵高 的绘 画作 品 入 了人类 智慧和想象 力 的图像 。 起 了很 重要 指 导作用 。塞 尚在 总结 印象派 的情 况 时说 : “ 我们 都 二 、 对 色 彩 的 大 胆解 放 , 主 张 运 用 强 烈 的 明快 的 色 是毕沙 罗创造 出来 的 ”。 后 印象派 主义 直接 影响 了2 世纪 域坛 儿乎 时 出现 的两 大新 O 调 、奔 放 自由的线条 来统一 画面 。 凡 ・ 8 5 说 “ 了真 实地表 达 我所 见 到的 东西 ,我 更 自 潮 :受 塞 尚 的启发 、注 重 画 面结 构 的 “ 高1 8年 为 立体 主义 ”和受 凡 ・ 、 高 由地 运用色 彩 ,使它 更具有 表现 力 。今天我 们要 求 的,是 一种 在 高 更的影 响注 重色 彩 、线条动 力和 节奏 的 “ 野兽 派 ”。塞 尚被称 色彩 上特 有的 生气 ,特 别 强烈和 紧 张的 艺术 感觉 。 ” 色彩 对 于 为为 : “ 代 主义之 父 ”,他 对现 代主义 艺术的最 大贡 献在 于他 现 凡・ 自己来 说是 他 自己的 内心 ,是精 神 的 ,是 活着 的是 有 生命 为 口后的 艺术 家拆 除 了那 堵横 梗在 艺术发 展革 新道 路上 、遮 蔽无 高 热 血的精 灵 ,是最 真挚 的感受 的结 品。 数 人 眼睛 的 “艺术传 统 ”之 墙 。约 翰 ・ 塞尔 说塞 尚拆 除 的那堵 拉 高更 1 8 年说 “ 88 色彩 能 以一种 密码 传递信 息 ,那种 密码 还没 4 0 0 印之 久 的 “ 术传 统 ”之墙 ,。 高更 的艺 术对 现代 绘 画影 响 艺 有破 译 出来 。”他认 为 :色彩就 是 绘画要 表达 的 的 ,而小足 对 极 大 , 他彼 称 为 “ 征派 的g  ̄ 人 ”。 凡高 那种 狂 放不 羁 的艺术 象 'f J i 自然 界的 某些事 物 的客观描 写 。他 向往 东方艺 术的魅 力 ,从而 追 风 格对 以马蒂 斯 为首 的 “ 兽派 ”产 牛 了很大影 响 ,他非理 性艺 野 求一 种原始 的不拘 泥 于某种 规格 的观 念 。同时他 反对 印象 主义 和 术 风格 一定程 度上 也影 响到 J二战后美 国 的抽象 表现 主义 ,特别 , 新 印象主义 者那 种纯 客观 的描写 及 点彩 的堆 砌 。迥然 不 同的足 他 是 热抽象 表现 主义 。N2 世 纪初期 ,印象派 已经 成为 广受欢 迎的 0 用平涂 的 、大块 的、强 烈的 色块对 比,并用粗 犷 的线描 来 区分人 艺术 流派 ,他们 对 西方艺 术产 生 了极其 深刻 的影 响。直 到今 天, 物 与背 景之 间的联 系 。他善 于用 强烈 的红 、黄 、蓝 等原 色 组合成 印象 派绘画在 世界各 地受观 众欢迎 的程 度 ,仍 然超过 绘画 史。 幅幅 像壁 挂式 的鲜艳 的图案 ,用 粗犷 的 、起 伏不 平 、错落 有致 的线条 来构成 色彩斑 斓 的面面 。高 更的这 一 认识很 快被他 的弟 了 参 考 书 目 : 们接 受 。 fl 后印象派绘画史 》 约翰 ・ 1《 雷德华著 广西师 范大学 出版社 2 0 02 1 塞 尚认 为 : “ 是不存 在 的, 明暗也 不 在 ,只存在 色彩 之 年 1 月 版 线 间 的对 比。物体 的体秋 ��
梵高和高更
梵高和高更
梵高和高更是两位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与赞誉。
尽管他们在绘画风格和技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两位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梵高和高更都是荷兰人,他们都曾在法国巴黎生活和工作。
在巴黎期间,他们都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印象派艺术家的影响。
然而,梵高和高更在绘画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
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鲜艳的色彩,而高更则更关注形式和结构,他的作品更加凝练和理性。
尽管两位画家的风格不同,但他们的生活经历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梵高和高更都是孤独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受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
梵高曾经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并在一次病发中切断了自己的耳朵。
高更则曾经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被迫离开巴黎,前往塞纳河畔的阿尔勒生活。
尽管两位画家的生活经历很不容易,但他们的作品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和观众。
梵高的作品《星夜》和《向日葵》等都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而高更的作品《桥》和《月光下的晚餐》等也深受人们喜爱和欣赏。
总的来说,梵高和高更是两位非常杰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和生活经历都对后世的艺术家和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论是他们的绘画风格还是他们的创作精神,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命运纠结的两位艺术家——梵高和高更
梵高的信念一直不容歪曲,这是他性格上突出的一部分,也是常使周围朋友误解的原因。可是此时他对高更的态度,足以说明他对高更的敬性相差甚远,对于只能画眼前景物的梵高来说,高更的想象力异乎寻常。另外,对于画材的使用方法及资金筹集等,梵高总是杂乱无章,多次被神经质、个性认真的高更所指责。但最使彼此烦躁不安的,还是梵高迫切希望得到对方的感情,而最讨厌受到束缚的高更并没有回应他的要求。种种原因,使得这共同生活变得冷淡起来。
第二天,高更回到家中,发现梵高满身是血的裹在被子里。原来梵高将自己的耳朵割掉,送给他最亲密的妓女之后,蜷缩在屋里,不省人事。高更留下一句话,“请告诉他,我回巴黎去了。”之后,就搭乘早班车走了。割耳事件后,他们的共同生活也宣告彻底结束。
后来,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屡屡发作,苦不堪言,一直到他自杀身亡为止。而梵高扣动扳机的直接原因,就是与梵高共同生活的悲剧结局。梵高的艺术成就斐然,其动力便是来自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但是,即使得到高更,也仍然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也许能够满足他的只有神了。
梵高来到巴黎两年左右,在冬季快要结束之时,由于罗特列克的建议而独自一人于早春的傍晚向普罗旺斯出发。那时,意气风发、自由奔放且充满自信的高更是梵高向往的对象,而和高更共同生活的梦想则与日俱增。此时梵高三十五岁,高更四十岁。
梵高对高更的感情是对前辈的尊敬与敬畏、对伟大艺术家的向往与嫉妒以及对朋友的热爱与不安等,复杂交错。在高更决定前往南方画室时,梵高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长久煎熬的孤独感得到缓和,因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别人指明方向了。
此外,在艺术上的争论,也屡次引起生活上的口角。到了十二月时,梵高就觉察到高更想离开这里的意图。对梵高来说,失去高更就意味着失去生命,他的心情沉重,难以自拔。
于是,1888年12月23日,梵高手持锋利的剃刀,突然追上正在街头漫步的高更。高更吃惊的看着他,目光炯炯,表情严肃;梵高没有进一步的举动,便低头走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高更和凡高艺术观念异同/h1高更与凡高同是后印象派的大家,本文通过简要的回顾当时西方整个社会环境,分析后印象派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
并结合高曼和凡高的艺术生平,艺术观念确立的过程,来进一步探讨他们在艺术观念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他们的艺术观念有同有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基于这些文中还对其后受他们影响的画家、画派浅要的进行了阐析。
19世纪末,西方的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动荡的不安中,不管是生存环境,生产方式或是意识形态。
这是一个充满艺术碰撞气味的时代,继印象派之后产生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新印象派却因为过度追求光与色的科学性分割,用纯色点的精确组成画面而使它渐渐的背离了艺术的本质,从而慢慢地脱离了社会;后印象派却能够真正的摒弃传统的绘画法则,敢于与传统决裂,把艺术从关注客观主体转向了关注内心、内在精神的主体。
后印象派画家注重内心的感受,注重绘画形式的表现,运用变形、夸张、寓意、象征等手法给色彩、线条和构图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达到表现自我,表现主观,表现内在感受作为追求的目标。
其中高更与凡高就是作为后印象派代表的身份出现的。
一高更与凡高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境遇,同时他们在早期的绘画上又都追随过某派某家,从中也受到他们的影响,并又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他们在成名前都面临过穷困潦倒,可是都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为了自己深爱的艺术坚持的走了下来。
高更,1848年生于巴黎,当过6年的海员,有过l2年股票经纪人的经历。
高更后来由其监护人介绍并加入了当时巴黎画坛一个十分活跃的“礼拜日画会”,当了l2年的“星期天画家”。
凭借l2年的“星期天画家”,在1880年由毕沙罗推荐他的作品《裸体习作》参加了第五届印象派的画展,当时受到艺术评论家居斯芒斯的高度评价。
他称这幅作品“显示着一个当代画家无可争辩的气质”;称赞高更:“创作了一幅大胆的、独具一格的油画!”,“我敢肯定,在当代所有画过裸体的画家中,还没有一个能够如此有力的表现生活的”。
1881年又有八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印象派画展;1882年有十二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印象派画展。
1883年,他辞去了银行职务全身心地投入绘画,穷困与家庭的冲突接着而来。
1886年高更几乎和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
高更早期风景画里带有较明显的模仿毕沙罗的痕迹,在人物画室内情景的作品比较多是学习德加的构图法则,可以看出高更的绘画一开始是从学习印象派起步的。
高更这时候的艺术观念里已经开始有一种幻想的成分。
他曾经这样说过:“自由自在而又热情地去画画,你就会取得进步,而且你迟早会发现它们将被赏识的价值。
重要的是只要不在画幅前焦躁不安,一股强烈的感情就能很快传达出来,要善于幻想,并为这种感情寻求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853出生比高更小五岁的凡高,出生在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
凡高l6岁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在那儿当店员,并在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复制名画,后转到伦敦分店工作。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他这时候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直到1885年去安特卫普前其绘画属于其早期绘画。
这个时期凡高的作品受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黝黑,富于乡土气息,大部分都是表现农民的题材,这时候的凡高向往成为“农民”画家。
凡高的信里曾这样写到:“我以为,把一幅农民画画成老一套光洁的样子,同样是错误的。
如果能在农民画上闻到熏腊肉的烟味、煮土豆的蒸汽味,那就好了,这不是不正常;只要闻到马棚里的粪味,很好,那正是一个马棚;如果田野上有一种成熟了的庄稼或土豆味,鱼肥或是人造肥料的气味,那就是正常的,对城里人来说更是这样。
”凡高所追求的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来描绘淳朴的农民,来表现他们的美。
“自纽南时期起,凡高渐渐意识到色彩的神秘微妙。
他接触到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但在荷兰的自然环境中,尚不能脱离以固有色为优先的动态表现形式。
”二布列塔尼时期的高更与法国巴黎时期的凡高他们同时都在形成自己的一种绘画的意图,这种东西的出现就是一种绘/h1画观念的雏形。
1886年高更只身前往布列塔尼,那里的风景人物都带有浓厚的原始韵味,加上淳朴的地域色彩更是令他激动不已,当地人崇尚自由的天性更深深的吸引了他,仿佛让他觉得那是一种永恒。
于是他表示“我在此拼命的工作,不断求取进步,盼望成为彭塔汶的一流画家。
我的画虽然不值钱,但对于未来必有所帮助的”。
这也正与他内心幻想产生了共鸣,并开始怀疑印象派。
而这也恰恰是他那极富色彩,放浪艺术生活的开始。
后来在马丁尼克岛因为受到贝尔纳的理论影响使他的画笔变得流畅明朗起来了,以前毕沙罗影响的色彩分割手法、灰色彩也开始消失殆尽。
取之的是用浓烈的色彩花纹图形和大胆的线条自可组成装饰性风格,开始形成了象征式的绘画特色。
这时候高更追求的是一种抽象,他给弥尔·苏芬奈克的信曾说到:“有人劝说;不要过分的描摹自然。
艺术是一种抽象;人们是在面对自然而浮想联翩时,从自然提取这种抽象的。
我们应该多多思索能结出果实的创造,才是引向上帝的唯一之路。
”这时候的凡高在安特卫普学习,迷恋上了鲁本斯明亮大胆的色调以及臼本浮世版画上新颖的色彩,从而使他从深沉的色彩转向明朗,并注重对比所产生的美。
后来在巴黎由于受到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人的影响,这些画家都受光学理论的的影响,否定事物的固有色,并提倡用自己视觉经验来表现画面的理论。
这一理论对凡高初期的色彩虽然没有多大的改变,暗色和灰色依然是他色彩的主体,但是在笔触上却开始变得轻快,有活力。
再加上后来与德加、西涅克、修拉画家的接触,使凡高的画面开始出现了强烈而明亮的印象派色彩,并且开始对强烈色彩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偏爱。
再加上他对日本浮世版画的不断临摹,使他在面临多种艺术形式的情况下开始产生内心的不安和孤立。
因此绘画开始产生了质的变化,除开色彩变亮,笔触也形成连续的,有条不紊的线条。
三高更与凡高同是对学院派艺术传统的反叛和对印象画风的摒弃,使他们之问能够相互仰慕,产生对艺术的其|鸣,最终走进共同的画室。
他们在阿尔共同生活,但是后来却又导致了分裂。
这不仅是一种性格,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冲突,更是一种艺术观念上的冲突和艺术观念上的反差造成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料到,虽然在打破原有的艺术板块方面他们可以达成共识,但在自己今后的艺术走向上却是南辕北辙的”。
1888年2月份,凡高到了阿尔,在到达那后的三四个月,他拼命的画画,作品近两百幅,由于阿尔的天气比起巴黎来说更加明朗,凡高的思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想象能力得到更大的推进。
他在给弥尔·伯纳尔的信中曾说过:“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
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他比对显示的短暂一瞥一一在我们眼中它一直像闪光一样变化着——更能找到抚慰,更能使我们觉察。
”此时的凡高考虑的已经不是绘画的题材而是怎样借助色彩来揭示一种精神,他曾深深的觉得:“除非使用色彩,否则不能传达沉默无言的观念”。
高更此时强调的是一种装饰性的表现。
高更在给贝尔纳的信中曾这样写到:“凡高与我对事物的看法几乎是背道而弛,尤其是在绘画方面:他极为崇拜多米埃、杜比尼、卢梭等人,这些画家正是我最不感兴趣的;而我所倾慕的安格尔、拉斐尔、德加等人也正为他所厌恶。
凡高是浪漫派的画家,我则崇拜原始自然。
在色彩方面,凡高的绘画就如同蒙特切里一样,是在惨和颜料中获得的偶然,我却最憎恨任意混杂色彩”。
虽然高更与凡高在艺术观念里有不同的因素,但是他们在谈论的过程中却有某些不谋而合的观念。
如高更曾说过:“低品级的画的产生是由于要求把一切再现出来,因而整体陷入细节的描写,沉闷是他的结果。
但从简单的色彩,光和影的分布里产生的印象却奏出画面的音乐”。
凡高也曾说过:“在我们眼里真正的画家是那些人:他们画多种东西,不是照她们的样……而是照他们自己的感觉那样”。
他们都反对画家只是注重对形的描绘而忽视了事物内在的本质,他们都提倡用内心的感觉来表现画面,以达到自我对艺术的表达。
两大巨匠在阿尔的分离也许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他们的分离对两大画家最终成就自己的艺术颠峰也许不是不无作用的。
&nb/h1sp; 高更两度在塔西提岛的境遇成就了他这位伟大的画家,凡高也在这个时期当把自己的艺术发挥到了至高点。
高更在塔西提岛创造了他大部分杰出的艺术作品,在这里他崇尚原始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他在第一次离开塔西提岛时曾总结过:“在这两年多的时间,我仿佛年轻了20岁。
个性比来时变的更加野蛮与敏锐。
确实如此,当地的野蛮人给予我这年以不惑的文明人不少教诲。
”后来第二次回到塔西提岛又创造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我们从那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高更在塔西提岛从事的绘画创作,环境变了,对象变了,高更的画风更是产生了新的变化。
“他从异国情调中,从东方艺术,黑人艺术和土着人艺术中吸收养料,那种纯洁强烈的色调,那种单纯化,装饰性的画风都受到原始部落艺术的影响。
”凡高在离开阿尔后转入了他圣雷米时期和后来的奥弗时期的创作。
在圣雷米时的作品已经和阿尔时期的明显区分开了,这时的他支撑他画画的是一种对生命深深的爱,是完全为了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为他只是最平凡的人群中的一个灵魂,一个低层的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不屈服者和抗争者,一个实践善良和使用决心的人”。
对于高更和凡高的艺术观念我们很难评价出谁对谁错,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都是通过表现人的认识和情感作为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主观感受。
但是客观世界在两个画家的眼中所反映出的事物都是有其独特性的,唯一性的,是有差异的。
他们反映的并不是世界的本身,而是艺术家自己内心的世界。
高更总是在向往原始、反叛现代文明、在寻求通往绘画本质的独行者之路。
他不惜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综合平衡、破坏自然的真实。
他具有敏感性,在印象派的艺术中能看出文明社会的智巧的不自然,所以他追求的是更自由、更朴素的画镜。
结果他的画具有装饰性、单纯性和永恒性。
“因为已经洗净一切智巧的属性的兴味,而在极度的单纯中表现形状,极度的纯真中表现情感。
”。
凡高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是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把色彩和线条当作抽象表现的形式,这使他蔑视传统素描、透视对形体的规范,从而加强他绘画中的精神力度。
作为一个激烈的革命者,他渴望创造、发明,他的画似乎都是他反叛生活成规的宣言。
为了完成他的革命,他从东方艺术、日本的浮世绘、拜占庭镶嵌画及原始艺术中吸取营养。
如果用古典主义或学院派的眼光来看,那么凡高的画远离了真实,他的作品太过分,然而这正是凡高的企图,凡高的追求。
他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这样说“假如画中的人物在学术语言上讲是‘真实’的话,那我会感到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