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赵俊秀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九上第一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九上第一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为你写诗”单元整体设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面我给大家说我们备课组研讨的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为你写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共分四部分: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规划、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进程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规划下面我先说第一部分——单元教学内容规划。
这是我们文海中学语文组几位老师共同参与提炼的。
本单元学习指向的核心概念及其进阶路线。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属于诗歌单元。
小学的时候学生都学过诗歌,那么我们九年级还要学什么呢?我们认真研读新课标。
我们先回顾看看小学都是学了关于诗歌的什么知识,然后再去定位初中要学什么。
我们先看小学低年级。
学习的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那么,到中年级(三到四年级)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高年级也有诵读。
但它不是停留在“感受”“体验”上了,而是“体味”。
课标这样写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呢?也有这样的要求:“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同样是“想象”,到高年级就发展到了“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好,以上是小学低中高年级对这个诗歌教学的要求。
那我们按照“想象”这条线如果往上走的话,到初中的要求,不能仅仅是欣赏,而且要赏析与品析,就是要通过语言来把你感受到的诗歌的美表现出来,那就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象”。
就要写,学会写诗歌赏析短文。
大家再看,如果是从诗歌的诵读这条线看,不仅是“感受”“体验”“体味”这个层次,到了初中,课标上这样写:“揣摩和学习朗诵技巧,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除了对“想象”和“诵读”的要求之外,到了初中学段,对诗歌有这样的新要求,课标上写道:“了解诗歌的形式,尝试诗歌创作。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语文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全国通用

荷荷香通感,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假设有假设无幽雅宁静
塘荷波比喻,闪电般,速度快动
流水叠词,脉脉,拟人,饱含深情
塘月光:泻;浮、洗、笼〔动词〕
上月影:画虚实结合
月朦胧淡雅
色月与影:通感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明确:
荷叶—①用叠词“田田、层层〞,突出密度的,繁密
第二部分(2—6):去荷塘及感受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侧重抒情〕
〔二〕、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道路。
1、找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考虑: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明确:欣赏荷塘月色的缘由。
问:那么缘由到底是什么?用原文的一句话来答复。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品味文中的修辞美、语言美、图画美、意境美,学习文中的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想象品味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语文拟好作文题教学设计(关于作文的)必修二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拟作文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作文拟题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拟题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拟题的方式和技巧教学步骤一、导入“题好一半文〞。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好标题,往往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题拟题有什么方法和技巧这是我们本堂课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方法〔一〕师生讨论把握作文题目的特点。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发给学生一些杂志,让学生只看题目,问问他们会看哪些文章。
让他们考虑为什么。
进而讨论文章题目的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新颖、个性、意味隽永应该是作文题的特点。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但又不能落于俗套;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很快激起阅读兴趣。
例如,以“亲情〞为话题作文,就有可能出现以下这样两类不同的标题:第一类虽然切题但俗套:小事中见亲情、难忘的亲情。
第二类就很抢眼:亲情,有阳光也有风雨、人生的七棱镜、一次影响世界的对话。
〔二〕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拟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先请一些有拟题成功经历的同学谈谈。
根据学生所谈的信息,总结拟题创新的几种方法:〔1〕巧用修辞来拟题1、巧用比喻:如练字虎山行,练字的过程枯燥无味,作者用擒猛虎作比,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
人生之网,人生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一张沉重的网吗?这个题目带给人深思。
我渴望教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那么索然无味。
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
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巧用拟人:这种题目说明文应用的较多,如我是网,我怕谁,一看就知道是介绍网络知识的,还传达出网络的的力量无比强大的信息。
你听见冰川的脚步声吗?,冰川的挪动变化变得生动有趣。
香烟的自白、我是电都是运用了拟人手法3、运用设问: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以“变"字立骨,梳理主要情节,结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2. 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3. 联系自我,理解“成长”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故乡》。
当小说主人公“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然而“我”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阿!这不是我二十余年时时记得的故乡?”(结论: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一:说“变”教师:所以,现在让我们聚焦故乡的“变化"。
课前,老师已经给大家提前发了“预习单”,老师发现大家做得非常认真。
但我们现在在课上谈论的方式有些不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给你独特体验的“变",同学们可以参照屏幕上的三个体验来找,你还可以找出你不一样的发现。
(预设:①最令人心疼的“变”——闰土老了、闰土叫我老爷、闰土和我之间有了隔膜;②最意外的“变"——我没有想到我心心念念的故乡居然变成了这样;闰土居然叫我老爷;③最期待的“变”——)过渡:是的,我们读小说,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寻着我们有独特感受体验的地方走进小说,我们就能发现小说那些更深层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有独特体验的“变"。
活动二:探“变”教师:刚刚这位同学提到了最令人心疼的“变"——闰土居然叫我“老爷”。
我们除了读出“心疼",还可以读出矛盾。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教师:这段话中哪些地方有矛盾?(预设:预设:欢喜和凄凉。
①我们是童年的好伙伴;②阿!闰土哥,——你来了;③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教案67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3.22

例2、解方程组2x+3y=16①
x+4y=13②
教师先分析:此题不同于例1,(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②式不能直接代入①,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处理才能转化为例1②式这样的形式呢?请同学回答
解:由②,得x=13-4y
将③代入①,得2(13-4)S+3y=16
26-8y+得x=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2
说明:本表用作每次课的教学设计,上课之前必须由教研组长和教学主任签字确认,下课后填完相应内容交养成部存档。
教学目标
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
思想,从而“变陌生为熟悉”
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方法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
教学难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化归——化陌生为熟悉
教学流程
引
导
暴
露
共
同
解
疑
听:引导和鼓励学生把课后作业和课前预习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大胆地提出来
看:面批课后作业,检查评价预习情况
问: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把备课时预设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
1.什么是直角坐标系?
解方程组3x+ 2y=8①
x= ②
解:将②代入①,得3(y+3)+2y = 14
3y+9+2y=14 5y =5 y=1
将y=1代入②,得x=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4
TIDE全方位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姓名
马书丽
学生姓名
王凯奇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九年级语文《那树》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那树》导学案组别:某某:知识储备(教师专用)语文导学案解析编写原则:严格遵循导学案的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问题性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时间性原则:教师的讲应尽量少而精,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导学案结构:语文导学案由案头、案体两部分构成。
案头包括课题、总课时、课型及课型课时、总目标、分课时及分课时内容、课时目标、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教者及授课时间八项构成。
案体包括导学过程和知识超市两部分。
导学过程包括学案部分和教案部分,学案部分主要为学生前置预习时用,主体为预习题,习题设计遵循导学案习题设计原则,每到习题都有相应的学法指导。
强化习题完成的目标性,将习题定为三种类型,每类习题有不同的标识及达标要求。
(★号习题为预习时必须记住并积累的,课上随机检测。
◆号题为理解性知识,重点掌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号题为技能性知识,发挥自我,大胆下笔。
)。
赵俊霞29课教学设计

Lesson 29 How to Push a Product教案沧县张官屯中学赵俊霞【Learning aims】1. Master the words and the phrases2. Master “Adverbial Clau ses”【Learn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1. The words and phrases2. Adverbial Clauses【Learning steps】Step1..Learn the new words.{flash}Step2.Think about it.If you had your own product to sell,how would you push it?Step3.Look at a video.how to push a product?Step4.Listen to the tapeand write true(T) or false(F).1.Making your product is just half the battle.( )2.There are only three ways to push a product.( )3.Customers learn the advantages of a product by using it.( )4. Only excellent advertising can help you succeed.( )Step5.Read the test and writ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paragraph3,4,5.Step6.knowledge points1. Remember, you need to make your product stand out.记住,要使你的产品引人注目。
stand out意思是“引人注目;显眼”。
五年级东川九年制学校2015春教学设计导学案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3.学生展示结束时,教师的点评要跟上,适时的点拨和追问。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得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 m,
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学生说出后,教师归纳命名:想乘算除法。然后再把过程板书。
5、分解法:
一分:84=80+4
二除:80÷4=20(盆)
4÷4=1(盆)
三合:20+1=21(盆)
分解法还可以用下面的形式来表示:
6、学生做完这道题后,教师指名回答,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说出口算的过程,教师适当点评。
学生进行思考、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
教师指名汇报。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口算方法:
(1)想多少乘4等于84,21×4=84,所以84÷4=21(盆)
(2)把84分成80和4,80÷4=20(盆)
4÷4=1(盆)20+1=21(盆)
课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赵俊秀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我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流程
一、快乐口算
80÷284÷4 32÷8
40÷5 72÷9 25÷5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刚才,同学们对表内除法的口算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解决问题
有36名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每3人一组。需要准备多少根跳绳?
第三关:拓展题
3枝39元(白玫瑰)
4枝48元(黄玫瑰)
你知道哪种百合花便宜吗?
六、游戏
开火车口算下面各题
26÷248÷488÷8
48÷469÷328÷2
研讨补充
1、把口算题都改为表内除法
把80÷2改为8÷2,84÷4改为28÷4
2、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总结的三个字中(分、除、加)的"加"如果改成"合"就更合理了。2、新知探究环节用时有些少。3、口算过程如果板书在小黑板上,总结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后展示出来,那就更完美了。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订正。
教师指名汇报,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五、趣味练习,巩固应用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基础题
26÷2=39÷3=
96÷3=68÷2=
48÷4=66÷6=
第二关:深化题
1、比一比,填一填
(1)48÷2○55÷5(2)69÷3○46÷2
(3)84÷4○99÷3
7、独立完成之后对答案,说方法。
8、独立完成后,说思路,想提醒大家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四点做的较好:1、可以紧紧围绕本课主题、结合本节课学习目标展开各环节的学习。2、用三个字:分、除、合总结口算过程是一大亮点,非常简洁明白的概括了整个口算过程。3、在总结时,老师点拨及时、到位,学生能用完整的话叙述整个口算过程。4、由于时间的充沛,开火车游戏让课堂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兴趣立马高涨了起来。
指名回答:84盆鲜花、摆成4个同样的小花坛。
师:要回答聪明兔的问题:“每个花坛摆多少盆鲜花?”应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和列式的依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84÷4。
2、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师:根据列出的算式,你能独立地快速口算出结果吗?那请你动脑筋想办法找出口算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我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四、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题教学情境图:
国庆节前,学校买来84盆鲜花装饰校园,计划摆成4个同样的小花坛。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片,获取相关信息。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想一想,为什么?
教师指名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仔细观察思考,第二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你能用几个字来表述吗?
学生进行思考,指名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一分、二除、三加。
3、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
试一试如果把84盆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摆成2个同样的小花坛,那么每个花坛摆多少盆鲜花?
师:请看大屏幕,找出有用的信息,独立完成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