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合集下载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是评估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旨在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试题类型及其内容: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描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2. 心理学基础知识:-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描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列举并解释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 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策略?4. 课程设计与实施:- 描述如何设计一个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计划。

- 阐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之间的关系。

5.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如何建立有效的班级规则?- 描述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6. 教育法律法规:- 列举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相关规定。

-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7. 教育技术应用:- 描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阐述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8. 教育评价与反馈:- 描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9. 教育研究方法:-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 描述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10. 跨学科教学:- 阐述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描述如何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

11. 特殊教育需求:- 描述如何识别和支持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 简述融合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策略。

12. 教师职业道德:- 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 描述教师如何通过自身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

这些试题内容旨在考察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法律意识、技术应用、评价方法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通过这样的考试,可以有效地选拔和培养符合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中学信息技术I.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目标与能力要求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目标1.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2.考查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掌握与应用情况。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的能力要求1.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部分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测试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及应用能力。

2.高等教育对应于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选修模块。

具体课程有: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比较全面测试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

3.课程与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阐明的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中共通的知识范围内。

III.考试内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信息技术基础及选修模块以及高等院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等课程的要求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般要求,并考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中学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1.信息概念和特征的识记和理解2.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字符编码、汉字编码、交换码、处理码和字形码等概念的识记和理解3.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4.声音数字化,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理解和应用5.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6.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器人、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等概念)7.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浙江省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 教育学_心理学真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 教育学_心理学真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课程代码:1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应该在学校之外寻找教育的出路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尼尔C.伊利奇D.陶行知2.在教育行政体制上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3.强调乡土性、经验性、综合性、伸缩性、心理学化的课程理论是( )A.要素课程论B.情意中心课程论C.经验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4.我国古代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A.《师说》B.《大学》C.《学记》D.《论语》5.现代学校德育提倡的主体理论是( )A.唯一主体论B.双向主体论C.主体转化论D.交互主体论6.吃了糖果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酸,而吃了柠檬后再吃橘子,橘子显得甜。

这是( )A.感觉间的相互作用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适应D.联觉现象7.读《西游记》小说时,我们在头脑中产生的孙悟空形象,这个形象是( )A.知觉形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8.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亲子关系B.师生关系C.同伴关系D.异性关系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1 页(共 3 页)9.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混乱10.提出发现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11.我国的《教育法》和《教师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A.1995.9.1和1994.1.1B.1995.3.18和1993.10.31C.1994.1.1和1995.9.1D.1993.3.18和1995.10.311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根本依据是( )A.党的政策B.中央指示C.我国宪法D.国家法令13.根据我国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宜给予的惩罚类型是( )A.经济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心理制裁14.根据我国教师法规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B.政治表现、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和工作绩效C.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科研水平和教学业绩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1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 )A.提出申诉B.提出复议C.提起诉讼D.提起上诉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学制17.教育目的18.注意的稳定性19.教育政策教育基础知识(高中、初中)试题第 2 页(共 3 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0.学生的权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内容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1、教育学的考查重点在哪些章节?教育学的章节可以分为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三大部分。

其中宏观教育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多考查客观题,常出现细节识记型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观教育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识记型、理解性题目都有涉及,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最多考查到简答题层面;微观教育实践(学生与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德育基本原理、班级管理)更侧重于考查理解分析型题目,尤其是教学和德育两大部分。

其中德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教学过程,个别教育等知识点是材料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核心的理论和观点深入理解,需具备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分析能力。

2、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心理学内容相对较少,重点在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部分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章节。

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客观题上考查,较少出现案例分析题。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3、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相对最大的学科,涉及的章节内容也很多。

其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心理等章节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题型较为广泛,主客观题都有所涉及,主观题一般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出现。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识记重点知识理论之外,还要能举例子并联系实际,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4、教育政策法规考什么?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两方面内容的考查,一方面是法理学基础知识,一方面是重要法律条款。

法理学基础知识往往只在浙江、四川等地的考试中涉及到,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政策法规以重要法律条款的识记、应用为主,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常考的教育政策法规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

5、教师职业道德考什么?教师职业道德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在近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且常常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必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第一部分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第一部分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教育类的基础性学科,是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学科。

本部分依据浙江省历年教师招聘的考试特点和教育学的学科特点进行编排,帮助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理解、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

本部分共分为九章内容。

前三章主要针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在考试的时候,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后六章主要讲述实际的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考查题型多偏重于主观题。

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重结合历年考试真题与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o f f c n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省统考)浙江省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省统考)浙江省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浙江省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课程代码:200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教育家与代表作相匹配的是A.夸美纽斯《普通教育学》B.赫尔巴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C.布卢姆《实验教育学》D.布鲁纳《教育过程》2.“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冶”。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独立说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教育的A.人文性B.科学性C.相对独立性D.社会制约性3.教师通过在氧气瓶内外燃烧木炭的对比状况来讲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练习法4.在教《蝉》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对蝉比较熟悉,但了解得又不甚清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回答。

这属于教学中的哪一阶段?A.感知教材B.引起求知欲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5.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发展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6.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问题时采用“对偶道德小故事”实验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麦克菲尔B.科尔伯格C.班杜拉D.斯宾塞7.学科小组、文体小组、学习小组等群体属于A.班集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8.“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句歌词所描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动景运动B.自主运动C.诱导运动D.运动后效9.警察在嘈杂的人群中,能迅速辨别出罪犯。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 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 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窑小学中公教育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严格依据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编写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前言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招聘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公共科目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考查的则是相应科目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琐碎,考生较难全面把握,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招聘考试对教育理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新课程改革进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本着对广大考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中公名师及相关专家结合近几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精心编制出了这一着重体现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教材。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全面覆盖考点,精准把握考纲★获取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的关键在于知识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即对所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这些知识点又极为庞杂和分散,需要系统的梳理。

为此,本书在精细研究考试说明和真题的基础上,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使读者能真正把握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做到成竹在胸。

★结构科学合理,重点清晰明了★本书以实用与高效为理念,在栏目的设计上充分贯彻此理念。

在每章伊始,本书设置了考试范围与要求,帮助考生迅速把握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正文中本书设置了高效提升训练,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和训练,真正使考教育基础知识·小学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浙江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考纲

浙江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考纲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就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就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与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就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与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就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就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与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与功能的类型。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真题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真题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B2.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参考答案】B3. 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参考答案】C5.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6. 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水平。

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超越习俗【参考答案】A7. 教师将规划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程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目标的设计策划的能力称为()。

A 教学实施能力B、教学设计能力C、课堂教学能力D、教学评价能力【参考答案】B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参考答案】C9. ()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和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A、事业心B、敬业精神C、责任心D、职业信念【参考答案】A1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

而()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

A、教育投资多元化B、教育要服务于本民族为根本C、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D、高等教育产业化【参考答案】C11.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参考答案】B12. 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 2008年全省地市级教育局长会议上,经协商决 定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编写统一的考试的考试 说明,录用考试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
• 2008年12月31日,省教育考试院下达通知, 2009年省教育厅决定考试说明的文本: • /main.asp?id
• 2010、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仍然 采用这种形式。
• 内部绝密,请勿外传!
浙江省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中学数学)
杨光伟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三个话题
• 有关背景介绍(为什么?why) • 考试说明解读(考什么?what) • 几点备考建议(如何做?how)
背景介绍
• 各地录用新教师都要考试,然而,缺乏统一的 要求与规范,对于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 的。
花絮
• 教师招聘政策主体还是以地区教育 局自主公开招聘为主,从2009年起,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各地提供中小 学教师公开招聘笔试服务,是否参 加省里的统一笔试由各地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师招聘条件也 由各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 2009年4月18日,省教育考试院为 浙江地区的教师招聘提供笔试服务, 据了解,有东阳、诸暨、磐安、绍 兴县、丽水市、嘉兴经济开发区、 缙云、莲都区等地参加省考试院提 供的笔试。
=1470 • 小学数学 • 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
『考试说明的体例』 • 考试的性质 • 考试目标与要求 • 考试范围与要求 •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参考试卷与答案
考什么?
•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 (中学数学) ——关于性质 ——关于目标 ——关于范围 ——关于试卷
备考建议
• 把握要求 • 领会意图 • 有的放矢 • 树立信心

【教师招考电子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部分)

【教师招考电子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部分)
★ 教 师 公 开 招 聘 考 试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中学部分)】
1.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门的师资和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64.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
65.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等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
66. 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67.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教育目的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具有什么素质的人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10. 古代教育的特点:强烈的等级性、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刻板性、思想统治的道德性、教育过程的专制性以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
1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2. 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41.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对教育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②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③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④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考核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考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考查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和高等教育对应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的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学科认识的方法与技能1.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2.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技能3.探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4.中国的地理位置5.中国地形、河流、气候的总体状况6.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7.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活特色▲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8.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0.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名称及分布11.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历史上的文明区域及其交流12. 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区域13. 中外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14.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1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16.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17.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18.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19.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政权更替20.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兴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1.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近代中国逐渐落伍22.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社会概况2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24.太平天国运动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6.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创建红色根据地28. 红军长征29. 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30. 巩固新生政权3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32.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一国两制35.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平与发展3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38.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与环境39.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40.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现代经济41.现代主要经济思潮4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社会43.国际组织44.经济全球化44.多元文化▲民族文化4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46.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范围:▲《历史与社会》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历史与社会》教材设计▲《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评价方式▲《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考试说明

2013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资料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
中学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尧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能够辨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o f f c n
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中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3、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二)理解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泰勒原理5.三级课程管理6.选修课与必修课7.校本课程开发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10.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目标模式的利弊。

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

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5.教学的教育性。

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六、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解决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征;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因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0、问题解决的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4、意志品质。

(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2、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能;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应用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三)应用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一)识记1、中学生动作发展2、感知觉发展3、记忆发展4、思维与智力发展5、言语发展、(二)理解1、情感发展的特点2、个性发展的特点3、道德发展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