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企业摄像头维修申请报告

企业摄像头维修申请报告一、问题描述近期,我司位于办公楼的摄像头出现了故障。
故障表现为画面异常模糊、颜色失真、图像抖动等问题。
这给我们的安全监控工作带来了困扰,因此有必要对摄像头进行维修。
本报告旨在申请维修摄像头并提供详细的维修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维修原因经过初步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可能导致摄像头故障的原因:1. 摄像头镜头问题:可能是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镜头上积累了灰尘和污垢,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2. 摄像头连接线松动:由于办公室的人流量较大,摄像头连接线可能被踩踏或意外拉扯,导致与监控设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进而影响画面质量。
3. 摄像头固定架松动:长时间的震动可能导致摄像头固定架的螺丝松动,从而造成画面抖动和不稳定。
三、解决方案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1. 清洁摄像头镜头:我们将派遣技术人员定期对摄像头镜头进行清洁,以去除积累在上面的灰尘和污垢。
2. 检查并重新连接摄像头连接线:技术人员将检查摄像头连接线的状态,如果发现松动或破损,将会进行修复或更换。
3. 固定摄像头固定架:技术人员将会对摄像头固定架进行检查,并紧固所有螺丝,确保固定架的稳定性。
四、维修计划我们将安排以下维修计划:1. 第一周:技术人员将前往现场清洁所有摄像头的镜头,并记录并汇报问题摄像头的数量和具体情况。
2. 第二周:根据第一周的报告,技术人员将前往现场,检查所有摄像头的连接线,解决任何松动或损坏的问题。
3. 第三周:技术人员将对摄像头固定架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所有摄像头安全固定。
五、预算估计根据上述维修计划,我们初步估计的维修预算如下:1. 清洁摄像头镜头费用:每台摄像头清洁费用为30元,共计清洁10台摄像头,预计费用300元。
2. 摄像头连接线维修费用: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更换100米的连接线,每米10元,预计费用1000元。
3. 摄像头固定架维修费用:材料费用预计为200元,人工费用预计为400元,共计600元。
CCD摄像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CCD摄像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画面模糊或失真:可能是镜头脏污或者摄像机设置不正确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清洁镜头、调整摄像机的对焦和曝光设置。
2.画面出现花屏或颜色异常:可能是摄像机的视频输出线松动或连接不良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检查并重新连接视频输出线。
3.画面无法显示或显示故障:可能是摄像机的电源故障或视频输出线损坏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更换视频输出线。
4.录制的视频无声音:可能是摄像机的麦克风故障或设置问题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麦克风是否正常工作,调整摄像机的音频设置。
5.摄像机无法启动或频繁死机:可能是摄像机的内存卡故障或操作系统问题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更换内存卡,重置摄像机的操作系统。
6.摄像机无法接收到远程控制信号:可能是摄像机的接收器故障或遥控器电池耗尽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更换遥控器电池。
7.摄像机画面抖动或不稳定:可能是摄像机的稳定器故障或摄像机设置不正确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稳定器是否正常工作,调整摄像机的稳定设置。
8.摄像机无法自动对焦:可能是摄像机的对焦模块故障或摄像机设置不正确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对焦模块是否正常工作,调整摄像机的对焦设置。
9.摄像机录制的视频质量差:可能是摄像机的传感器故障或摄像机设置不正确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调整摄像机的曝光和白平衡设置。
10.摄像机无法连接到电脑或其他设备:可能是摄像机的USB接口故障或连接线松动导致的。
处理方法包括检查USB接口是否正常工作,重新连接连接线。
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修理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镜头是由多片光学镜片组成的透镜组,被摄影像通过镜头,在相机的胶片(或影像传感器)上成像。
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便利大家学习了解。
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常见的镜头毛病1. 镜头摔坏2. 光圈不收缩,或收缩后不张开。
3. 不能正常对焦4. 不能正常变焦5. 镜头发霉镜头的修理镜头是一个特别精密的设备,肯定要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士才能修理。
以前的机械镜头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洁,修理起来比较简单;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和数码镜头有许多线路和电子原件,修理起来就麻烦多了。
镜头发霉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假如状况较轻,还可以清理掉;假如状况较重,镜头上的镀膜已经损坏,就无法再修复了。
个别镜头结构非常紧密,假如中间镜组消失问题,拆一天也拆不下来。
常常发觉的一个问题是摄影人不慎将镜头掉在水中,修理时比较麻烦,需要把镜头全部拆开擦试才行。
镜头的结构镜头通常由前镜组、中间镜组和后镜组组成,镜组也是由几片镜片组成。
现代的镜片上一般都镀膜,防止光线折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像的清楚度和颜色饱和度。
每一款镜头的结构都不一样,尼康、佳能、徕卡等各有自已的设计方法。
日本镜头内部的镜片比较多,而德国镜头的内部镜片比较少。
德国镜头的前组有时候一两片就行了,而日本镜头常达四五片。
另外,日本镜头内部程序特殊多,而德国镜头的轨道相对来说就很少。
镜头内部都涂黑,防相机的爱护方法1、防潮箱可能你的相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存放着,所以存放的地方要能防潮防尘,避开相机发霉或是进灰。
防潮箱其实是一个箱子,能够减低箱子内的湿度,让相机能有一个相对平安的环境,市场上低端(几十块起就有)的小型防潮箱的电子吸湿器是分别,需要另外充电再放进箱内进行湿度掌握。
高端货则将电子吸湿设备整合在箱内,可以实行不间断的湿度掌握,大家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进行选购。
2、相机带你的相机不是坚硬的金刚石,而是一摔在地上就简单碎的玻璃,因此为你的相机带上相机带,能够避开在使用时候手滑而导致的悲剧。
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相机镜头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引言相机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最爱之一,但相机镜头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机镜头的常见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方法,以帮助各位摄影爱好者们修复自己的相机镜头。
1. 模糊图像模糊图像可能是最常见的相机镜头问题之一。
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镜头不干净、对焦错误或者光圈设置不正确。
修复方法:•清洁镜头:使用专业的相机镜头清洁剂和柔软的清洁布,轻轻擦拭镜头表面,确保镜头干净。
•重新对焦:在拍摄时,确保相机正确对焦,可以通过调节对焦环或者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来实现。
•调整光圈:光圈设置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图像模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圈大小。
2. 噪点噪点在低光条件下或高感光度设置时经常出现。
噪点会破坏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影响照片质量。
修复方法:•降低ISO感光度:将相机的感光度设置调低,可以通过降低ISO值来减少噪点。
•使用降噪滤镜:在后期处理中使用降噪滤镜来减少噪点。
•使用较长曝光时间:在低光条件下,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可以更好地捕捉细节,并减少噪点。
3. 自动对焦故障相机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可能会出现故障,无法正确对焦。
修复方法:•清洁对焦传感器:对焦传感器可能被灰尘或污垢覆盖,使用空气吹扫工具或专业的相机传感器清洁剂进行清洁。
•重新设置自动对焦:在相机设置中重新设置自动对焦功能,或者通过对焦环手动对焦。
4. 变焦问题变焦镜头可能会出现变焦不顺畅、无法变焦或者卡住的问题。
修复方法:•清洁变焦环:确保变焦环干净,没有灰尘或污垢,使用专业的相机镜头清洁剂进行清洁。
•轻轻卡住变焦环:有时变焦环可能会卡住,可以轻轻地旋转变焦环几次,帮助解决卡住的问题。
•检查变焦电机:如果以上方法无法修复问题,可能需要到专业的相机维修中心进行检查和修复。
5. 镜头组件松动在使用过程中,相机镜头的一些组件可能会松动,导致镜头无法正常工作。
修复方法:•检查紧固螺丝:检查镜头上紧固螺丝是否松动,使用适当大小的螺丝刀将其拧紧。
摄像头维修手册

摄像头维修手册摄像头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监控、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领域。
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者使用不当,摄像头有时会遇到一些故障或者质量问题。
为了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了以下摄像头维修手册。
第一部分:前言在开始修理摄像头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请注意,对于一些高级问题或者需要专业维修的情况,建议您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部分: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1. 摄像头无法开启如果摄像头无法开启,首先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正常。
尝试更换电源线并确保电源插座正常工作。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摄像头内部控制器出现问题,建议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2. 摄像头画面模糊或者有色差如果摄像头的画面模糊或者有色差,您可以尝试调整摄像头的对焦,通常可以在摄像头的镜头上找到对焦环。
将对焦环旋转至合适位置,直到画面变得清晰。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是摄像头的镜头出现问题,可以尝试清洁镜头或者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3. 摄像头无法被电脑或设备识别如果摄像头无法被电脑或其他设备识别,首先检查摄像头的连接是否稳固。
确保摄像头与电脑或设备之间的连接线正确连接。
如果连接正常,尝试在设备管理器中检查摄像头的驱动程序是否正常安装并更新。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尝试重新安装驱动程序或者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4. 摄像头图像黑白或者有噪点如果摄像头的图像变为黑白或者有噪点,首先检查摄像头是否正常工作在彩色模式下。
在驱动程序设置或者摄像头软件中,确认摄像头的工作模式设置正确。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尝试调整摄像头的曝光时间或者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第三部分:维护与保养为了保证摄像头的长期正常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
1. 清洁摄像头镜头使用专用的清洁布或纸巾轻轻擦拭摄像头镜头,避免使用化学溶剂或者刷子等工具,以免损坏镜头表面。
2. 避免强光照射避免将摄像头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以免损坏摄像头感光器件。
3. 定期检查连接线定期检查摄像头与电脑或设备之间的连接线是否松动或破损,及时更换损坏的连接线。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这个网页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病症,并针对每种病症说明医治或预防的原则;但是实际上的病况可能比这里说明的更复杂,还是要看实际的状况来对症下药;此网页主要是给一些想自己修镜头的勇者参考,已经很有经验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发霉发霉是最常见的镜头病症,发霉的原因是存放不当,很多人喜欢将相机镜头放在衣柜里面,其实衣柜里面是最不适当的相机存放场所,衣柜里面其实湿度是很高的;开始发霉的时候,玻璃上看来好像有细细的丝状,渐渐扩散,如左图A、C;发霉严重时整个镜头都是霉丝,如左图E;如果没有镀膜的老镜不大会发霉,即使发了霉也容易清理;镜头的镀膜是一些金属氧化物或是卤化物,当然现代镜头镀膜的配方复杂,有些机密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不管是什么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学物质,而霉菌附着之后就会吃掉这些化学物质,不严重的时候可以将霉菌清掉,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是有经验的人还是看得出来;发霉严重的时候,有时会把镀膜吃光,也就是说清理掉霉菌之后,会发现发霉的地方镀膜都不见了,像左图D 就是镀膜都不见了;有时即使镀膜还在但是已经变质,如左图B,如果镀膜看来黄黄的那样,基本上那块地方的镀膜已经没救了;不要以为发霉清掉就好,因为发霉处的菌丝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气等等物质,最严重的时候,霉菌与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灰尘混合作用之下,会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硬硬的、雾雾的,类似沈淀矿物质的东西,如左图F,这种情形镜片就报销了;这种雾化能否清理要看运气,如果很薄的话,用牙膏磨一下也许就磨掉了,但是镀膜大概都毁了,严重的时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镜面上可能也会留下一些磨痕,这样的镜头大概只能留着拆零件;要预防发霉就是要保持干燥,现在的电子式干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买到,调整在相对湿度45-55 之间就好;至于已经发病的怎么办,如果只有一两个小点,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干燥箱中,不要让霉菌继续生长,如果已经有丝状,那就洗吧,自己练功自己洗,如果没胆子就花钱吧;如果是已经有沈淀物的那种雾化情形,就大胆的给他拆下去吧;发了霉要早处理比较好,因为霉菌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会与镀膜作用,即使放在干燥箱里面,霉菌并没有死亡,那些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也仍然在里面,还会继续腐蚀镀膜;一般说发霉不严重无须处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发的,由保养的观念看应该要马上处理;脱胶脱胶也是很常见的镜头毛病,几十年前因为镜片与空气的接触面会造成反光,所以会尽量将镜片黏合以便减少空气-玻璃的接触面,近年也会因光学设计的关系,继续使用一些黏合型镜片,但是这些黏合型的镜片常常会发生黏合胶变质,或是脱胶,脱胶轻微时,仔细看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点状痕迹,不仔细用放大镜看,有时会以为是发霉,如左图A,此时逆光会发生反差降低;蓝色框中放大看,仔细看会发现有许多小点,如左图B,如果B 的蓝色框中再用放大镜看就变成很多明显的小白点,如左图C;更严重一点白点就会变大,变的明显,有时会看起来像汽水;有时黏合胶会变质,变成整片白白雾雾的;不管怎样,脱胶或是黏合胶变质都很麻烦,因为医治的方法是将镜片分开,再重新黏合,但是笔者自己也没有这个功力;三十年前是说要将镜片泡在溶剂里面,再用阿拉伯胶一种树脂黏合;以前用旧的变质的小天文望远镜片试过,可以用丙酮溶开,但是黏合的时候很难,还是留了一堆气泡;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镜片间距离可能无法与原来相同,对画质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脱胶的问题很难避免,有时与原来的材料质量有关,存放条件只要不受热应该还好,像笔者的镜头存放条件都一样,但是就是有一两只镜头变质了;这是另一种典型的脱胶,黏合的镜片脱胶后会出现两个没有镀膜的面,因此脱胶的部份会产生强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图中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份比较暗,表示穿透的光线减少,而右图中则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位与其他有镀膜的面相比,反光强烈许多;比较有趣的是,似乎三、四十年前的老镜头脱胶时比较常看到这种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镜头脱胶则是气泡状的脱胶;此种面状脱胶,其实还可以拍,只是透光率会有些不均匀,但是分辨率影响不大;有只Leica 135/2.8,虽然脱胶,但是分辨率还是胜出,不像一些近代镜一脱胶就是一堆点状像气泡的东西,拍起来雾雾的;镜片变质有些老镜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学元素,久了会变黄,这是变质的一种,此种问题似乎无法预防,但是在数字相机上,有时因为自动白平衡的关系,可能根本看不出来镜片变黄;另外反射镜因为有些面是镀了薄薄一层金属,久了会氧化,左图是一只Sigma 400/5.6 的反射镜氧化的状况,因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来暂时还没有明显影响;反射面的金属氧化,理论上可以拆出来清洗重新镀,但是那样很麻烦,也要不少钱,不如买新的算了;另外一种变质是镀膜变质,镀膜有时即使没有发霉也会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作用而变质,这与材质有关,一般副厂镜变质的机会比原厂镜大,一分钱一分货,至少笔者自己的经验是这样;这种变质有时看起来与发霉造成的变质很难分别,不过如果从来没有发过霉,但是镜片雾掉了,多半是镀膜变质,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镀膜一变质,大概镜头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是轻微的镜片变质,不管是因为发霉造成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甚至是镜片敲到了,敲了一个点;反射镜氧化掉了,反正是点状的变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绝招,就是把变质处用黑色签字笔点掉,天文望远镜也是一样,这样至少不会在逆光时造成耀光;不过如果坏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总不能把镜片的1/4-1/5 都涂黑吧;镀膜磨损镀膜磨损也是常见的问题,不过这是不爱惜镜头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爱惜镜头的人多半会在镜头前面加个skylight 或是UV 之类的保护镜,但是有些人又说那样会影响色彩;不过我是觉得除了拍正片,我实在不很相信那些影响用肉眼看得出来,即使用正片恐怕影响也有限;其实也很简单,自己拍拍看有没有影响,不满意就不要用;加了保护镜是可以保护镜片,保护镜擦坏了就换一片,不会太贵;但是镜头前镜片擦出痕来像左图就很难医治;虽然大致看来没问题,可是用微距镜配合灯光的反光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细纹,这样的细纹其实对拍照的影响真的很有限,也许逆光的情形看得出来,但是那样的机会很小;磨出细纹其实对心里影响的层面可能比较大;要预防镜片镀膜的刮伤当然是尽量使用保护镜,此外不管有没有保护镜,除非是记者上山下海,否则有些地方有些喷漆、灰尘很大的地方等等,尽量不要去拍吧;真的要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应该先用吹气球将灰尘吹掉,再用拭镜纸轻轻擦,确定没有灰尘才能比较用点力道;光圈失效这是一只Zeiss 镜头,这是光圈机构,有许多零件,如果有螺丝或弹簧等其他零件松脱,光圈当然就不能正常运作,或者会有误差;这是另一只Zeiss 镜,光圈组件中有一根弹簧红线旁,如果用久锈蚀了,可能会断裂,如果弹簧断裂,当然也无法正常运作;一般而言镜头中控制光圈的弹簧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要缩起来,另一个是要将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对焦,但是如果是那种很老的全手动光圈镜头就没有弹簧的烦恼;这是一只广角镜,里面的光圈松了,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后来拆开拨弄了一下使他归位就好了;这种情形常常是受到撞击导致;当然如果光圈叶进了油也会导致收放迟滞,因为光圈叶很薄,油一进去就会将光圈叶黏住,不易开阖,甚至无法动作;此时只要拆开清洗即可;像左图就是油将光圈叶黏住,但是此镜为手动镜,在实际使用时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反光会造成耀光;镜头应该避免受热,受热会造成黄油渗漏,所以镜头不要放在车里面晒太阳;对焦过紧左图是对焦机构中的复螺纹结构,如果镜头遭到撞击,会导致零件变形,当然也就无法转动,此外复螺纹中有许多黄油,有些质量不佳或是长期受热等等,黄油有时会结成硬块,有时有灰尘沙粒进到这些复螺纹中也会卡死;有些镜头的对焦松紧度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过紧也可能是调松紧的机构偏移;对焦过紧一般都需要拆开清理、校正或调整,如果撞击变形,有时很难校正回来;对焦过紧时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转,有时越转越紧就毁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话千万不要去转它,转过度会将螺纹磨损,磨松了就无法修理了;对焦环太紧也不宜上油,因为对焦环机构藏在里面,上黄油根本碰不到,液体的油固然可以上进去,但是容易造成渗油,当油渗到光圈叶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镜头的光圈叶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叶来清理的话,一般都几乎要全部拆开;而有些镜头的光圈叶控制机构是调好后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还要整个泡在溶剂里面,非常的麻烦;漏油像左途中右边的框中,黄油渗漏出来,有时一点点渗漏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该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烦,漏油只能拆开擦洗;一般漏油都是油的质量不良或是受热使油融化,手上有许多原厂镜,用了快35 年,可是没有一只漏油,而副厂镜则有好几只都有渗油现象;有人说黄油受热会融化,而太干燥则会使黄油干掉,笔者不认为这是对的,黄油沸点很高,一般空气再干燥也不应该会挥发,一般黄油会变干多半是受热使其中较低沸点的物质挥发掉,即使单纯的低沸点物质挥发也不会失去润滑作用,蜡的沸点比黄油高,但是仍然很润滑,失去润滑作用的黄油多半变质的比较多,而不单纯是挥发的问题,相机中小零件用的较低沸点的润滑油比较可能挥发干燥;无限远无法对焦对焦机构一般都会有固定螺丝,一点点松脱时会造成转动对焦环却无法调焦,轻微时会时好时坏,左图是Pentax 的标准镜,有三只调焦螺丝,如果很松的时候会无法调焦;一般这种地方很少松脱,因为原厂在出厂时几乎都会用胶把螺丝固定一下;有些朋友是镜头送修之后发病,那表示可能是师傅没锁紧,甚至是忘了锁紧;并不是每只镜头都有无限远的调整机构,有些老镜根本是调好之后就用螺丝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种镜头不会用一用就发生无限远无法调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机构松脱,此类镜头在维修时只要移动了无限远位置,就很不好装回,要花很多时间;另外有些变焦镜的无限远位置则只是靠调整最前方的镜片组来调整,所以有时变焦镜万一无法调到无限远,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镜片固定环松脱;镜头脏污与镀膜伤害镜头另一种常见问题是脏污,脏污的来源可能为环境,但是最常见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会分泌油脂,碰到镜头就是一个痕迹,像左图A是指纹,如果是保护镜,可以用干净的卫生纸加一点呼吸的湿气,也就是对着镜片哈一口气,会有些凝结水气比较容易擦掉,但这当然是非正规的擦法,不是很严重最好还是等回家再处理;有朋友问镜片刮伤与脏痕如何分办,有时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脏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镀膜的刮伤常常是看起来有细丝状,但是细丝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在条件许可时还是应该使用擦镜头的专用药水,用长纤维的拭净纸来擦拭,比较正规的擦法是由中央环状向外擦,拭净纸擦过就不要重复使用,理论上最好不要用溶剂,这是比较正规的说法;不过笔者自己用什么擦呢报告各位,本人从来是用去渍油、酒精、镜头水等等手边有什么用什么,有时懒惰就用卫生纸沾着这些溶剂来擦,有油脂就用去渍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镜头水或是酒精,发霉则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渍油,不过从来也没有哪只镜头这样擦坏的,从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远镜头、旧货摊买的旧镜头等等到现在都一样;不过您如果学我这样擦,擦坏了不负责;现在的镜片有一点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镜是用塑料镜片,有人说是用polycarbonate,也就是PC 材质,塑料镜片再怎样还是没有玻璃硬,比较怕刮伤,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镜片大概不会是塑料镜片,但是自己擦镜头,最好到网站上查查资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镜,那片通常是塑料的,擦得时候绝对要小心,不要刮伤;不要以为只有抛弃式相机用塑料镜片,小数字机、单眼机等等都可能使用塑料镜头,现在的铸模技术已经很好,可以制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难分辨的镜片,也可以在塑料镜片上镀膜;落水相机落水要看掉到哪种水中,先关电源,如果是干净水,可以先将水甩干,再用不超过50℃的温度烘干,如果是电子机,有时很难医,除非马上拆开医治;因为电子机里面有许多软性的电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几层迭在一起,迭在一起的地方很难用烘干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吸附在两层之间的水分很难去除,当然隔很久也是会干,但是附近的电路板会腐蚀;如果无法在落水后立刻医治,有人是说要先放在水里泡起来,等能处理在拿出来处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做个实验,泡一根钉子在杯子里,隔一阵子看是水面容易锈还是水中的容易锈当然是水面容易锈,所以有人说无法马上处理最好还是泡起来;笔者是认为可以泡起来,但是最好泡开水,因为开水中的溶氧比较少;无论如何落水机就要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里准备,要医最好整个解剖来烘干比较好,相机中密密麻麻的零件有许多缝隙以及转轴,还有交迭光圈、快门叶片,不拆开很难烘干,万一没烘干就开电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毁了;至于镜头如果水进到镜片间隙,就必须整个拆开擦洗了,如果没有电路,一般镜片大概都可以医治,手上有一只落海水机,被人不当处理放在烤箱里烤,机身全毁,镜头铝合金部份有些腐蚀,但是清理后镜头塑料部份坏了,但是功能还是完好的,镜片也完美;如果是掉到脏水、海水,马上找干净水泡起来,而且最好换水好几次把里面的海水或脏水洗出来,其他就与干净水类似了;反正落水的话,机械机医好的希望比较大,电子机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还是小心点吧,落水对相机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至于有些人说如果刚掉到水里,赶快拿起来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当然运气好进的水不多也许没问题,但是赶快拿起来要多赶快恐怕很难定义,恐怕看运气比较贴切;镜片清洗的问题常有影友讨论镜片清洗的问题,认为洗过的镜片会光轴不准,或者是镀膜被洗掉;这两个问题有时确实是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并不会发生;先谈光轴的问题,一般而言绝大部份的镜片拆过重装时光轴并不会不正,如果您拆装过镜片就知道,镜片装回去要不正也很难,能装到镜片不正的话实在技术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没有装到定位;但是有些情形真的会光轴不正,例如某个牌子的老东德镜头,最后一片镜子竟然靠三只螺丝去固定并调整中心点,这种镜没有仪器真的会光轴不准,但是我用目测装回去其实也看不出画面有何差异;但是如果拆的时候没有注意正反面,装回时装错面就真的会有问题,可是这样往往也会导致焦点偏移,甚至无法对焦,如果装反了镜片还无法看出问题的机会实在不大;有一种情形会影响画质,就是镜片研磨时不够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异,因此某个镜片转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组合角度,不过现代的镜头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没有仪器量测可能也很难看出问题;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镜确实是有这样的要求,在两片镜片的边缘会有记号,装配时要将记号对正才有最佳效果;至于清洗时将镀膜洗掉的问题要从几个方向来谈,一个是镀膜质量,一个是发霉问题;基本上镀膜质量够好的话,并不会因为清洗而脱落,但现在许多廉价的保护镜确实会因擦洗就将镀膜给擦掉;不过即使镀膜不会被擦掉,但是清洗时不注意的话却会在镀膜上产生一些细小的刮痕,所以没有发霉就尽量不要去擦洗;镀膜的损毁除了被沙子刮坏以外,发霉是主要的凶手;许多人说发霉清洗会将镀膜洗掉,我还是要强调,镀膜掉了不是因为清洗而是因为被霉菌吃掉了;发霉清洗后有没有痕迹其实与技术的关系不大,是要看霉菌长了多久,有没有把镀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术再好也补不回来,除非重新镀膜;如果发霉时间很短,还没有侵蚀镀膜,那技术再不好,也不至于把镀膜洗掉,只要用的药剂对,不要去用强酸强碱,其实很难把镀膜洗掉;但是廉价烂镜则不一定,一般的原厂镜要把镀膜洗掉还不容易;我有一只镜镀膜变质,用粗蜡打了很久,变质也没磨掉,没变质的地方镀膜也还在,想想看粗蜡都打不掉,用拭镜纸沾溶剂清洗会掉吗事实上我没有碰过发霉而将镀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洗的不好只会有一些细细的擦痕,并不会将镀膜磨掉;。
内镜常见故障及处理考试试题

考试试题,内镜常见故障及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内镜卡顿或无法插入:可能是由于内镜表面有杂质或内镜通道被阻塞。
处理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内镜,再使用专用工具清理内镜通道。
2. 内镜图像不清晰:可能是由于内镜镜头脏污或镜头光学系统损坏。
处理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镜头,再检查镜头光学系统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新镜头。
3. 内镜漏气:可能是由于内镜密封不良或充气系统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内镜密封部分,必要时更换新的密封件;同时,也要检查充气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内镜操作手柄失灵:可能是由于手柄内部电路或机械部分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手柄内部电路和机械部分,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5. 内镜使用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可能是电源问题或者内镜本身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源线路,确保电源正常;同时检查内镜,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以上故障在处理时都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对内镜造成二次损坏。
同时,对于任何故障,都需要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确保内镜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解决无人飞行器镜头故障的常见方法

解决无人飞行器镜头故障的常见方法无人飞行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航拍、科研还是军事侦察,都离不开高质量的镜头。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无人飞行器的镜头故障时有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来解决无人飞行器镜头故障,帮助飞行器用户更好地维护和保养镜头。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镜头故障的常见原因。
镜头故障可能是由于机械损坏、灰尘、湿气或者不当使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原因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机械损坏机械损坏是导致镜头故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在使用无人飞行器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或者摔落,这可能会导致镜头的机械部件受损。
一旦发生机械损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1. 检查机身和镜头外壳是否有明显的破损,如果有,可以考虑更换外壳或者进行修复。
2. 检查镜头的焦距调节环和光圈调节环是否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卡顿或者无法调节的情况,可能需要将镜头送修。
二、灰尘灰尘是另一个常见的镜头故障原因。
在飞行器使用过程中,镜头表面容易积累灰尘,这会导致影像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工具,如清洁刷、清洁纸和清洁液,轻轻擦拭镜头表面,去除灰尘。
2. 定期进行镜头清洁,避免灰尘长时间积累,影响画面质量。
三、湿气湿气是导致镜头故障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无人飞行器,镜头内部可能会产生水汽,进而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
为了解决湿气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在使用无人飞行器之前,确保镜头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湿气进入镜头。
2. 如果镜头受潮,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等待湿气蒸发。
四、不当使用不当使用也是导致镜头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人飞行器的镜头需要经过专业的操作和维护,否则会增加故障的风险。
为了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镜头故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在飞行之前,确保对无人飞行器的操作进行充分的了解,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操作流程。
2. 避免频繁更换镜头,因为频繁更换可能会导致镜头接口磨损,进而影响镜头的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見鏡頭故障原因及維修這個網頁中將介紹一些常見的鏡頭病症,並針對每種病症說明醫治或預防的原則。
但是實際上的病況可能比這裡說明的更複雜,還是要看實際的狀況來對症下藥。
此網頁主要是給一些想自己修鏡頭的【勇者】參考,已經很有經驗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發霉發霉是最常見的鏡頭病症,發霉的原因是存放不當,很多人喜歡將相機鏡頭放在衣櫃裡面,其實衣櫃裡面是最不適當的相機存放場所,衣櫃裡面其實溼度是很高的。
開始發霉的時候,玻璃上看來好像有細細的絲狀,漸漸擴散,如左圖A、C;發霉嚴重時整個鏡頭都是霉絲,如左圖E。
如果沒有鍍膜的老鏡不大會發霉,即使發了霉也容易清理。
鏡頭的鍍膜是一些金屬氧化物或是鹵化物,當然現代鏡頭鍍膜的配方複雜,有些機密我們也無法清楚了解,不管是什麼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學物質,而霉菌附著之後就會吃掉這些化學物質,不嚴重的時候可以將霉菌清掉,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但是有經驗的人還是看得出來。
發霉嚴重的時候,有時會把鍍膜吃光,也就是說清理掉霉菌之後,會發現發霉的地方鍍膜都不見了,像左圖 D 就是鍍膜都不見了。
有時即使鍍膜還在但是已經變質,如左圖B,如果鍍膜看來黃黃的那樣,基本上那塊地方的鍍膜已經沒救了。
不要以為發霉清掉就好,因為發霉處的菌絲會吸附空氣中的水氣等等物質,最嚴重的時候,霉菌與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以及灰塵混合作用之下,會在鏡片表面形成一層硬硬的、霧霧的,類似沈澱礦物質的東西,如左圖F,這種情形鏡片就報銷了。
這種霧化能否清理要看運氣,如果很薄的話,用牙膏磨一下也許就磨掉了,但是鍍膜大概都毀了,嚴重的時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鏡面上可能也會留下一些磨痕,這樣的鏡頭大概只能留著拆零件。
要預防發霉就是要保持乾燥,現在的電子式乾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買到,調整在相對溼度45-55 之間就好。
至於已經發病的怎麼辦,如果只有一兩個小點,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時可能會產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乾燥箱中,不要讓霉菌繼續生長,如果已經有絲狀,那就洗吧,自己練功自己洗,如果沒膽子就花錢吧。
如果是已經有沈澱物的那種霧化情形,就大膽的給他拆下去吧。
發了霉要早處理比較好,因為霉菌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會與鍍膜作用,即使放在乾燥箱裡面,黴菌並沒有死亡,那些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也仍然在裡面,還會繼續腐蝕鍍膜。
一般說發霉不嚴重無須處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發的,由保養的觀念看應該要馬上處理。
脫膠脫膠也是很常見的鏡頭毛病,幾十年前因為鏡片與空氣的接觸面會造成反光,所以會儘量將鏡片黏合以便減少空氣-玻璃的接觸面,近年也會因光學設計的關係,繼續使用一些黏合型鏡片,但是這些黏合型的鏡片常常會發生黏合膠變質,或是脫膠,脫膠輕微時,仔細看會有一些很細小的點狀痕跡,不仔細用放大鏡看,有時會以為是發霉,如左圖A,此時逆光會發生反差降低。
藍色框中放大看,仔細看會發現有許多小點,如左圖B,如果 B 的藍色框中再用放大鏡看就變成很多明顯的小白點,如左圖C。
更嚴重一點白點就會變大,變的明顯,有時會看起來像汽水。
有時黏合膠會變質,變成整片白白霧霧的。
不管怎樣,脫膠或是黏合膠變質都很麻煩,因為醫治的方法是將鏡片分開,再重新黏合,但是筆者自己也沒有這個功力。
三十年前是說要將鏡片泡在溶劑裡面,再用阿拉伯膠(一種樹脂)黏合。
以前用舊的變質的小天文望遠鏡片試過,可以用丙酮溶開,但是黏合的時候很難,還是留了一堆氣泡。
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鏡片間距離可能無法與原來相同,對畫質難免會造成不良影響。
脫膠的問題很難避免,有時與原來的材料品質有關,存放條件只要不受熱應該還好,像筆者的鏡頭存放條件都一樣,但是就是有一兩隻鏡頭變質了。
這是另一種典型的脫膠,黏合的鏡片脫膠後會出現兩個沒有鍍膜的面,因此脫膠的部份會產生強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圖中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份比較暗,表示穿透的光線減少,而右圖中則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位與其他有鍍膜的面相比,反光強烈許多。
比較有趣的是,似乎三、四十年前的老鏡頭脫膠時比較常看到這種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鏡頭脫膠則是氣泡狀的脫膠。
此種面狀脫膠,其實還可以拍,只是透光率會有些不均勻,但是解析度影響不大。
有隻Leica 135/2.8,雖然脫膠,但是解析度還是勝出,不像一些近代鏡一脫膠就是一堆點狀像氣泡的東西,拍起來霧霧的。
鏡片變質有些老鏡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學元素,久了會變黃,這是變質的一種,此種問題似乎無法預防,但是在數位相機上,有時因為自動白平衡的關係,可能根本看不出來鏡片變黃。
另外反射鏡因為有些面是鍍了薄薄一層金屬,久了會氧化,左圖是一隻Sigma400/5.6 的反射鏡氧化的狀況,因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來暫時還沒有明顯影響。
反射面的金屬氧化,理論上可以拆出來清洗重新鍍,但是那樣很麻煩,也要不少錢,不如買新的算了。
另外一種變質是鍍膜變質,鍍膜有時即使沒有發霉也會與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作用而變質,這與材質有關,一般副廠鏡變質的機會比原廠鏡大,一分錢一分貨,至少筆者自己的經驗是這樣。
這種變質有時看起來與發霉造成的變質很難分別,不過如果從來沒有發過霉,但是鏡片霧掉了,多半是鍍膜變質,不過不管什麼原因,鍍膜一變質,大概鏡頭就沒什麼價值了。
如果是輕微的鏡片變質,不管是因為發霉造成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甚至是鏡片敲到了,敲了一個點;反射鏡氧化掉了,反正是點狀的變質問題,都可以用一個絕招,就是把變質處用黑色簽字筆點掉,天文望遠鏡也是一樣,這樣至少不會在逆光時造成耀光。
不過如果壞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總不能把鏡片的1/4-1/5 都塗黑吧。
鍍膜磨損鍍膜磨損也是常見的問題,不過這是不愛惜鏡頭的人才會發生的事情。
一般而言,愛惜鏡頭的人多半會在鏡頭前面加個skylight 或是UV 之類的保護鏡,但是有些人又說那樣會影響色彩;不過我是覺得除了拍正片,我實在不很相信那些影響用肉眼看得出來,即使用正片恐怕影響也有限。
其實也很簡單,自己拍拍看有沒有影響,不滿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護鏡是可以保護鏡片,保護鏡擦壞了就換一片,不會太貴。
但是鏡頭前鏡片擦出痕來(像左圖)就很難醫治。
雖然大致看來沒問題,可是用微距鏡配合燈光的反光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細紋,這樣的細紋其實對拍照的影響真的很有限,也許逆光的情形看得出來,但是那樣的機會很小。
磨出細紋其實對心裡影響的層面可能比較大。
要預防鏡片鍍膜的刮傷當然是儘量使用保護鏡,此外不管有沒有保護鏡,除非是記者上山下海,否則有些地方有些噴漆、灰塵很大的地方等等,儘量不要去拍吧。
真的要擦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應該先用吹氣球將灰塵吹掉,再用拭鏡紙輕輕擦,確定沒有灰塵才能比較用點力道。
光圈失效這是一隻Zeiss 鏡頭,這是光圈機構,有許多零件,如果有螺絲或彈簧等其他零件鬆脫,光圈當然就不能正常運作,或者會有誤差。
這是另一隻Zeiss 鏡,光圈組件中有一根彈簧(紅線旁),如果用久銹蝕了,可能會斷裂,如果彈簧斷裂,當然也無法正常運作。
一般而言鏡頭中控制光圈的彈簧至少有兩個,一個是要縮起來,另一個是要將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對焦,但是如果是那種很老的全手動光圈鏡頭就沒有彈簧的煩惱。
這是一隻廣角鏡,裡面的光圈鬆了,脫離了原來的位置。
後來拆開撥弄了一下使他歸位就好了。
這種情形常常是受到撞擊導致。
當然如果光圈葉進了油也會導致收放遲滯,因為光圈葉很薄,油一進去就會將光圈葉黏住,不易開闔,甚至無法動作。
此時只要拆開清洗即可。
像左圖就是油將光圈葉黏住,但是此鏡為手動鏡,在實際使用時並沒有問題,只是有些反光會造成耀光。
鏡頭應該避免受熱,受熱會造成黃油滲漏,所以鏡頭不要放在車裡面晒太陽。
對焦過緊左圖是對焦機構中的複螺紋結構,如果鏡頭遭到撞擊,會導致零件變形,當然也就無法轉動,此外複螺紋中有許多黃油,有些品質不佳或是長期受熱等等,黃油有時會結成硬塊,有時有灰塵沙粒進到這些複螺紋中也會卡死。
有些鏡頭的對焦鬆緊度是可以調整的,如果過緊也可能是調鬆緊的機構偏移。
對焦過緊一般都需要拆開清理、校正或調整,如果撞擊變形,有時很難校正回來。
對焦過緊時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轉,有時越轉越緊就毀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話千萬不要去轉它,轉過度會將螺紋磨損,磨鬆了就無法修理了。
對焦環太緊也不宜上油,因為對焦環機構藏在裡面,上黃油根本碰不到,液體的油固然可以上進去,但是容易造成滲油,當油滲到光圈葉的話,那就麻煩了,因為鏡頭的光圈葉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葉來清理的話,一般都幾乎要全部拆開。
而有些鏡頭的光圈葉控制機構是調好後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還要整個泡在溶劑裡面,非常的麻煩。
漏油像左途中右邊的框中,黃油滲漏出來,有時一點點滲漏並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該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煩,漏油只能拆開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品質不良或是受熱使油融化,手上有許多原廠鏡,用了快35 年,可是沒有一隻漏油,而副廠鏡則有好幾隻都有滲油現象。
有人說黃油受熱會融化,而太乾燥則會使黃油乾掉,筆者不認為這是對的,黃油沸點很高,一般空氣再乾燥也不應該會揮發,一般黃油會變乾多半是受熱使其中較低沸點的物質揮發掉,即使單純的低沸點物質揮發也不會失去潤滑作用,蠟的沸點比黃油高,但是仍然很潤滑,失去潤滑作用的黃油多半變質的比較多,而不單純是揮發的問題,相機中小零件用的較低沸點的潤滑油比較可能揮發乾燥。
無限遠無法對焦對焦機構一般都會有固定螺絲,一點點鬆脫時會造成轉動對焦環卻無法調焦,輕微時會時好時壞,左圖是Pentax 的標準鏡,有三隻調焦螺絲,如果很鬆的時候會無法調焦。
一般這種地方很少鬆脫,因為原廠在出廠時幾乎都會用膠把螺絲固定一下。
有些朋友是鏡頭送修之後發病,那表示可能是師傅沒鎖緊,甚至是忘了鎖緊。
並不是每隻鏡頭都有無限遠的調整機構,有些老鏡根本是調好之後就用螺絲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種鏡頭不會用一用就發生無限遠無法調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機構鬆脫,此類鏡頭在維修時只要移動了無限遠位置,就很不好裝回,要花很多時間。
另外有些變焦鏡的無限遠位置則只是靠調整最前方的鏡片組來調整,所以有時變焦鏡萬一無法調到無限遠,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鏡片固定環鬆脫。
鏡頭髒污與鍍膜傷害鏡頭另一種常見問題是髒污,髒污的來源可能為環境,但是最常見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會分泌油脂,碰到鏡頭就是一個痕跡,像左圖A是指紋,如果是保護鏡,可以用乾淨的衛生紙加一點【呼吸的溼氣】,也就是對著鏡片哈一口氣,會有些凝結水氣比較容易擦掉,但這當然是非正規的擦法,不是很嚴重最好還是等回家再處理。
有朋友問鏡片刮傷與髒痕如何分辦,有時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髒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鍍膜的刮傷常常是看起來有細絲狀,但是細絲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條件許可時還是應該使用擦鏡頭的專用藥水,用長纖維的拭淨紙來擦拭,比較正規的擦法是由中央環狀向外擦,拭淨紙擦過就不要重複使用,理論上最好不要用溶劑,這是比較正規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