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板(驱动)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讲解

合集下载

Candence使用手册仿真分册

Candence使用手册仿真分册

前言PCB仿真Cadence软件是我们公司统一使用的原理图设计、PCB设计、高速仿真的EDA工具。

进行仿真工作需要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须对高速设计的理论有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具体的单板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还需具备仿真库的相关知识等。

在这个分册中仅对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较详细的阐述,还介绍高速设计的一些相关理论,仿真过程是基于Allegro SPB 15.7的PCB SI模块进行的。

其他知识,如仿真库的知识、约束管理器等请参阅专门的使用手册。

在此非常感谢网络南研 EDA和本部 EDA对此手册的支持。

第一章高速设计与PCB仿真流程本章介绍高速PCB仿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意义,并介绍基于Cadence 的Allegro SPB15.7的PCB仿真流程。

1.1高速信号与高速设计随着通信系统中逻辑及系统时钟频率的迅速提高和信号边沿不断变陡,PCB的走线和板层特性对系统电气性能的影响也越发显著。

对于低频设计,走线和板层的影响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当频率超过 50MHz时,PCB走线则必须以传输线考虑,而在评定系统性能时也必须考虑 PCB 板材的电参数影响。

当系统时钟频率达到120MHz及更高时,就只能使用高速电路设计方法,否则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

因此,高速电路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只有通过使用高速电路设计师的设计技术,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

高速系统的设计必须面对互连延迟引起的时序问题以及串扰、传输线效应等信号完整性问题。

通常认为如果数字逻辑电路的频率达到或者超过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占整个电子系统的一定份量(比如说1/3),就称为高速电路。

实际上,信号边沿的谐波频率比信号本身的频率高,是信号快速变化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或称信号的跳变)引发了信号传输的非预期结果。

因此,通常约定如果线传播延时大于1/2数字信号驱动端的上升时间,则认为此类信号是高速信号并产生传输线效应,见图1-1所示。

DV05-单板软件详细设计模板

DV05-单板软件详细设计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Document Name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Table of Content 目录1.概述(COPY) (4)2.常量和变量定义 (4)3.函数调用关系图 (4)4. 其他 (4)5.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5.1 XXX模块 (4)5.2 XXX模块 (5)相关文档清单List of related documents : (5)Table of forms and graphics 图表目录关键词Key words:能够体现文档描述内容的主要词汇。

摘要Abstract:对文档主题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缩略语清单List of abbreviations:可选。

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概述(COPY)【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描述本软件及其所属系统的完整名称:2). 简要说明本软件及其所属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

如果该文档不是第一版本,应说明文档版本升级的主要原因和这些原因在本文档的什么位置得以体现;3).本文档主要目的和概述】2.常量和变量定义【主要的常量和变量定义,以及其他自定义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常量、变量的注释中应描述相应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以及相关的定标关系等,可以不包含所有的变量,也可以附加变量文件或表】3.函数调用关系图【根据各模块或函数的运行顺序,和调用关系,画出整个程序的调用关系图】4. 其他【模板中没有提及,但在开发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设计、约定,或者设计思路】5.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5.1 XXX模块A) 模块名称【描述模块名称、本模块的原型定义、模块编号、设计者(可选)、设计日期(可选),如是宏定义需说明】B) 功能描述【详细描述本模块的功能】C) 全局资源调用(可选)【被本模块使用的全局变量】D) 输入参数(可选)【描述本模块的输入参数名、参数类型和参数范围。

此输入参数只被本模块使用,其他全局变量在C】中描述】E) 输出参数(可选)【描述本模块的输出参数名(或返回值)、参数类型和参数范围。

硬件单板详细设计文档模板

硬件单板详细设计文档模板

硬件单板详细设计文档模板1. 引言在本文档中,将详细地描述硬件单板的设计。

该设计旨在满足特定需求,并确保硬件单板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档将提供硬件单板设计的详细信息,包括硬件组件、接口、电源、尺寸等方面的规格。

2. 总体设计2.1 硬件单板功能描述硬件单板的功能和主要特点,包括所需的输入和输出接口。

2.2 系统框图展示硬件单板与其他系统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内存等。

2.3 总体架构描述硬件单板的整体架构,包括主要模块的布局和互联方式。

3. 硬件组件设计3.1 处理器描述所选用的处理器类型、主频、存储器等硬件规格。

3.2 存储器包括闪存、RAM等存储器组件的详细设计。

3.3 电源系统描述硬件单板所需的电源系统设计,包括电源输入、功率管理等内容。

3.4 接口设计描述与其他组件之间的接口设计,包括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

4. 物理布局设计4.1 尺寸和外观描述硬件单板的尺寸、外壳材料、散热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4.2 微控制器和传感器的连接描述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和布局。

4.3 硬件板层间堆叠描述不同硬件板层之间的堆叠方式和间隙。

5. 测试计划5.1 功能测试定义硬件单板的功能测试计划,包括各个模块的测试目标和方案。

5.2 性能测试定义硬件单板的性能测试计划,包括各个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5.3 可靠性测试定义硬件单板的可靠性测试计划,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方案。

6. 风险分析分析硬件单板设计中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7. 设计验证描述硬件单板设计的验证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室测试、原型验证等。

8. 结论总结硬件单板的详细设计文档,并强调设计的主要亮点和创新之处。

通过以上的详细设计文档模板,可以清晰地呈现硬件单板的设计思路、规格和验证计划。

这样的设计文档能够为硬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该文档也可作为后续项目的参考和文档基础,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usr-c210 说明书

usr-c210 说明书

USR-C210说明书文件版本:V1.5.4产品特点:●支持********GHz802.11b/g/n无线标准●支持WEP/WPA/WPA2安全模式●支持AP、STA、AP+STA工作模式●完全集成的串口转无线TCP/UDP传输功能,多个串口速率选择●局域网搜索和无线参数设置功能●支持TCP/UDP Client注册包机制●支持Simple Config/Airkiss/usrlink快速联网配置●支持类RFC2217自动波特率适配功能●支持简单AT+指令集配置●Httpd Client功能●3.3V单电源供电●超低功耗模式,支持深度休眠●可选择内置天线,外置天线(IPEX连接器)●超小尺寸:26.6mm*18.2mm*2.8mm SMT封装目录USR-C210说明书 (1)1.快速入门 (3)1.1.模块测试硬件环境 (3)1.2.数据传输测试 (5)2.产品概述 (7)2.1.产品简介 (7)2.2.模块基本参数 (7)2.3.模块工作电源及功耗 (8)2.4.硬件描述 (10)3.产品功能 (13)3.1.WIFI无线配网方式 (13)3.1.1.模块作为STA方式 (14)3.1.2.模块作为AP方式 (15)3.1.3.模块作为AP+STA模式 (15)3.1.4.加密方式 (16)3.2.工作模式 (16)3.2.1.透明传输模式 (17)3.2.2.命令模式 (19)3.2.3.HTTPD Client模式 (19)3.3.串口参数 (21)3.3.1.串口参数简介 (21)3.3.2.类RFC2217自动波特率功能 (22)3.4.特色功能 (24)3.4.1.GPIO功能 (24)3.4.2.局域网内搜索 (25)3.4.3.TCP/UDP Client注册包机制 (26)3.4.4.快速联网协议(usrlink) (27)3.4.5.Simple Config/Airkiss智能配网 (28)3.4.6.模块休眠模式介绍 (28)3.4.7.心跳包机制 (29)3.4.8.自定义网页功能 (31)3.4.9.Wi-Fi连接异常处理 (31)4.设置方法 (32)4.1.Web页面设置 (32)4.2.AT指令配置 (33)4.2.1.AT指令集 (34)5.联系方式 (38)6.免责声明 (39)7.更新历史 (40)1.快速入门USR-C210是有人WiFi模块USR-C21系列的一款低成本模块。

单板(驱动)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讲解

单板(驱动)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讲解

机密单板/驱动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CJ-7.3-54v1.0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200X年月XX日修订历史记录日期版本作者备注编制姓名签字日期审查姓名签字日期审核姓名签字日期批准姓名签字日期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目录1引言 (4)1.1编写目的 (4)1.2背景 (4)1.3定义 (4)1.4设计依据 (5)2软件系统结构 (5)2.1功能需求 (5)2.2子模块划分 (6)2.3子模块间关系 (13)3公共数据结构 (14)4程序设计说明 (14)4.1程序1设计说明 (14)4.1.1程序描述 (14)4.1.2功能 (14)4.1.3性能 (14)4.1.4输入 (14)4.1.5输出 (14)4.1.6算法 (14)4.1.7流程 (14)4.2程序2设计说明 (14)5模块重用说明 (15)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本文档是以RFID读卡器硬件结构为基础,以《RFID读卡器需求分析说明书》和《RFID读卡器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为指导编写而成。

本文档旨在分析RFID读卡器需求的基础上,定义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与具体函数,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同时也为RFID读卡器后期的软件升级和维护提供便利。

1.2背景〖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RFID读卡器通常使用无线电调制方式和卡片进行信息交换,通常根据以下几种标准来设计,即ISO/IEC10536标准、ISO/IEC14443标准、ISO/IEC15693标准。

根据ISO/IEC10536标准设计的卡称为"密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也相应遵循ISO/IEC10536标准设计;根据ISO/IEC14443标准设计的卡是近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遵循ISO/IEC14443标准设计;根据ISO/IEC15693标准设计的卡是遥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遵循ISO/IEC15693标准设计。

ZXSM-10G-SC单板软件培训讲义(转产)

ZXSM-10G-SC单板软件培训讲义(转产)

目录1单板面板指示灯意义 (2)1.1 指示灯定义以及说明 (2)1.2 软件运行流程中指示灯说明 (2)2单板寄存器解读原则 (3)3联调测试说明 (3)3.1 界面说明 (3)3.2 设置定义说明 (3)3.3 测试参考 (4)3.3.1定时源选择原则 (4)3.3.2导出源选择原则(完成选择器A和C以及T4输出过程) (4)3.3.3定时源的维护功能。

(4)3.3.4告警产生与告警屏蔽功能。

(5)3.3.5各种测试基本配置说明 (5)4单板软件中目前不支持的功能 (5)4.1 单板软件中支持的命令条 (5)4.1.1配置管理 (5)4.1.2告警管理 (6)4.1.3性能管理 (6)4.1.4维护管理 (6)4.1.5调试管理 (7)4.2 单板软件命令条下发原则 (7)4.3 单板软件目前不支持的功能 (7)5SDH设备时钟的功能要求 (8)5.1 选择器A (8)5.2 选择器B (8)5.3 选择器C (8)5.4 定时参考信号优选顺序由高至低为: (8)5.5 SDH设备外同步接口(物理接口)的要求 (9)6SDH设备的SSM功能要求 (11)6.1 SDH复用层必须具备SSM功能 (11)6.2 SSM响应规则 (12)6.3 SSM信息处理延时的要求 (13)ZXSM-10G-SC单板软件培训讲义1单板面板指示灯意义1.1指示灯定义以及说明目前ZXSM-10G-SC时钟板的面板上总共有6个指示灯,各自指示软件运行、锁相运行所处的状态,为了测试和非SC单板开发人员解读时钟板状态的便利,特编写以下关于指示灯的说明。

●NOM 绿(NORMAL正常工作时有规律闪烁)●ALM1 黄(一般告警,长亮;告警消失灯灭;当为时钟总线无输出的告警并且该告警没有被屏蔽时,此灯点亮)●ALM2 红(严重告警,长亮;告警消失灯灭;当为时钟源失效告警或者单板检测温度超限告警并且该告警没有被屏蔽时,此灯点亮)●MS 绿(MASTER 主用状态灯,处于主用时长亮)●CKS1 绿(CLOCKSTATE1 时钟运行状态指示灯)1.2软件运行流程中指示灯说明1、上电后,NOM、ALM1、ALM2先同时亮约1秒钟,然后同时灭掉;2、NOM、ALM1、ALM2灯同时按照每秒3次的频率快闪,表示正在自检和初始化RAM区域;3、自检RAM成功完成后,ALM1、ALM2灯灭掉,如果此时出现“红灯闪(3次/秒),黄灯灭”然后重复1~3步的情况,则表示RAM区没有自检成功;如果边界扫描不通过,则按照“黄灯闪(3次/秒),红灯亮”然后重复1~3步的情况。

HDSL单板使用说明

HDSL单板使用说明

目录目录 (1)I - 表格目录 (1)II - 图目录 (1)1.HDSL-数字用户板 (2)1.1.主要功能 (2)1.2.面板说明 (2)1.3.HDSL平面图 (4)1.4.拨码开关和跳线说明 (5)1.5.单板与背板间的接线说明 (6)1.6.技术指标 (9)1.7.注意事项 (9)I - 表格目录表1 HDSL面板指示灯说明 (4)表2 拨码开关SW1的设置说明 (5)表3 J3、J4的设置说明 (5)表4 每路U口的跳线设置 (5)表5 数字用户板HDSL欧式插座UJ1引脚信号定义 (6)表6 数字用户板HDSL欧式插座DJ1引脚信号定义 (7)表7 HDSL电控录音方式电压说明 (8)II - 图目录图1 HDSL面板图 (3)图2 HDSL平面图 (4)1.HDSL-数字用户板1.1. 主要功能1.1.1. 每板4路1.1.2. 提供模拟录音接口,支持B1、B2混合录音和分开录音(跳线设置)1.1.3. 支持我公司现有的专用调度终端1.1.4. 在电路板上以过流、过压保护器件实现过电流、过电压防护,符合<<YDN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18.3章节的要求。

1.1.5. 接口支持主备用1.1.6. 支持软件在线升级1.2. 面板说明图1 HDSL面板图表1 HDSL面板指示灯说明灯名颜色说明含义ACT 绿色主备用指示亮:主用灭:备用RUN 绿色运行状态指示灯1S亮/1S灭:正常运行COM 绿色与主控板通信状态指示灯常亮:与主控板通信正常闪:正在有数据通信ALM 红色告警指示灭:正常亮:时钟丢失告警STA1—STA4绿色数字用户电路状态指示STA1—STA4常灭:网管未配置HDSL单板常亮:调度台通信正常快闪(0.25S亮/0.25S灭):链路已连接,等待数据通信正常慢闪(0.5S亮/0.5S灭):尝试线路连接1.3. HDSL平面图图2 HDSL平面图1.4. 拨码开关和跳线说明1.拨码开关SW1拨码开关SW1保留,出厂设置全设成OFF。

《硬件详细设计文档》解析之二单板上电复位设计

《硬件详细设计文档》解析之二单板上电复位设计

《硬件详细设计文档》解析之二单板上电复位设计单板上电和复位设计是硬件详细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单板上电和复位设计进行详细解析。

1.上电设计单板上电过程主要包括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初始化等步骤。

其设计目标是保证单板能够正常稳定地上电,并在上电后能够快速初始化,使各个硬件模块能够正常运行。

上电设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供电系统设计:单板的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稳压、滤波和分配等组成部分。

需要根据单板的功耗和各个模块的电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电源供电方案,并进行电源线路的布局和连接。

(2)电源管理设计:电源管理模块用于监测和控制电源的状态和输出,并提供给其他模块所需的电源。

需要设计合适的电源管理电路和电源管理芯片,以实现电源的开关控制、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功能。

(3)芯片初始化设计:在单板上电后,各个芯片需要进行初始化,包括时钟设置、寄存器配置、芯片模式设置等。

需要根据芯片的数据手册和设计需求,编写相应的初始化代码,并在上电后进行加载和执行。

2.复位设计单板复位过程用于将单板中各个硬件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重新启动或重新配置。

其设计目标是保证复位过程能够快速、稳定地完成,并能够正确恢复各个硬件模块的工作状态。

复位设计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位信号设计:复位信号用于触发单板的复位过程,需要根据复位信号的触发条件和复位的级数来设计复位电路和复位信号的生成方式。

(2)复位电路设计:复位电路用于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复位,其设计目标是能够正确地将各个模块恢复到初始状态。

需要根据模块的需求和复位的时序要求,设计合适的复位电路,包括复位信号的源、复位电平的稳定和复位电路的电源供应等。

(3)复位过程设计:复位过程包括各个硬件模块的复位顺序和复位时序。

需要根据各个模块的依赖关系和初始化需求,设计合适的复位过程,确保每个模块能够在正确的时序下完成复位操作。

总结:单板的上电和复位设计是硬件详细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单板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单板/驱动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CJ-7.3-54v1.0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200X年月XX日修订历史记录日期版本作者备注编制姓名签字日期审查姓名签字日期审核姓名签字日期批准姓名签字日期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目录1引言 (4)1.1编写目的 (4)1.2背景 (4)1.3定义 (4)1.4设计依据 (5)2软件系统结构 (5)2.1功能需求 (5)2.2子模块划分 (6)2.3子模块间关系 (13)3公共数据结构 (14)4程序设计说明 (14)4.1程序1设计说明 (14)4.1.1程序描述 (14)4.1.2功能 (14)4.1.3性能 (14)4.1.4输入 (14)4.1.5输出 (14)4.1.6算法 (14)4.1.7流程 (14)4.2程序2设计说明 (14)5模块重用说明 (15)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本文档是以RFID读卡器硬件结构为基础,以《RFID读卡器需求分析说明书》和《RFID读卡器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为指导编写而成。

本文档旨在分析RFID读卡器需求的基础上,定义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与具体函数,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同时也为RFID读卡器后期的软件升级和维护提供便利。

1.2背景〖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RFID读卡器通常使用无线电调制方式和卡片进行信息交换,通常根据以下几种标准来设计,即ISO/IEC10536标准、ISO/IEC14443标准、ISO/IEC15693标准。

根据ISO/IEC10536标准设计的卡称为"密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也相应遵循ISO/IEC10536标准设计;根据ISO/IEC14443标准设计的卡是近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遵循ISO/IEC14443标准设计;根据ISO/IEC15693标准设计的卡是遥耦合卡,对应的阅读器遵循ISO/IEC15693标准设计。

遥耦合卡比近耦合卡具有更远的读卡距离,但二者均采用13.56MHz工作频率,均具有防冲突机制。

RFID读卡器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具体的行业应用规范,比如金融行业的中国银联《非接触IC卡读卡器技术规范》或支持某些特殊应用协议,比如PC/SC协议。

本产品是针对金融服务业开发的RFID读卡器,配合我们自主研发的大容量智能存储卡的推广应用。

本文档是在RFID读卡器硬件设计、外观设计已经完成,系统需求与概要设计已经确定的背景下完成的。

1.3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RFID R 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无线射频身份识别APDU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1.4设计依据〖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RFID读卡器支持ISO/IEC 14443 Type A/Type B的非接触智能卡和Mifare one系列存储卡,内置2个小SIM卡座,支持符合ISO/IEC 7816-1/2/3的智能卡。

本RFID读卡器参考以下外部文档:•支持符合标准非接触IC卡读卡器技术规范•ISO/IEC14443-1/2/3/4•ISO/IEC7816-1/2/3•USB2.0标准•《AT89C5131.PDF》ATMEL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文档资料•《MCRF531.PDF》NXP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文档资料本RFID读卡器参考以下文档:•RFID读卡器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RFID读卡器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2软件系统结构2.1功能需求图 1 RFID读卡器功能框图RFID读卡器系统控制软件是这个RFID读卡机的灵魂。

RFID读卡器系统控制软件本着满足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和实际使用时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采用自上而下的软件设计方法逐步细化进行模块化设计。

使控制软件具有很好的可读性、逻辑性和易扩展性。

软件通过MCU控制硬件资源,利用USB接口、UART接口接收并响应上层应用的命令,利用非接触卡接口完成与非接触智能卡的数据交换,利用SIM卡接口满足应用对安全鉴权模块的需求,利用LED和BEEP提供操作帮助,如显示RFID读卡器状态、提示异常,时钟和电源是RFID读卡器工作的基本保证。

设计遵循USB2.0通讯协议规范、ISO7816协议规范和ISO14443协议规范。

2.2子模块划分〖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

建议以图形说明。

〗图 2 RFID读卡器软件模块图如图 2所示,本RFID读卡器系统软件可以具体划分为中心控制模块(MCU)、报警提示模块、非接触卡控制模块、安全鉴权模块、应用接口模块和卡片协议模块6个部分,是对概要设计中读卡器管理模块、应用接口模块和卡片接口模块的细致划分。

1.中心控制模块(MCU)图 3 中心控制模块结构图如图 3所示,中心控制模块由系统初始化模块(Init_System())、循环控制模块(While())、中断服务模块组成。

系统初始化模块完成系统时钟初始化、定时器中断初始化、波特率初始化等操作;循环控制模块用来轮询UART或USB端口进行系统任务的选择具体任务如图 4所示;中断服务模块完成MCU同上位PC机的通讯和非接触卡通讯等操作。

系统主循环SIM Card 操作RF Card操作与PC通讯LED指示设置当前卡槽设置T P D U 自动执行卡复位执行PPS发送APDU卡复位执行PPS发送APDUUSB UART模式设定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模式设定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图 4 循环控制模块任务图2.报警提示模块LED控制是读卡器系统工作的辅助设计,完成对读卡器工作状态的指示和系统故障的报警提示,分别采用长亮和10KHz频闪的方式(LED_ON( )、LED_Flash_10K( ))。

BEEP控制是读卡器系统工作的辅助设计,完成读卡器系统故障时的报警提示和系统部分功能使用时的提示音(Beep_On( )、Beep_Error( ))。

3.非接触卡控制模块图 5 非接触卡控制芯片程序划分图非接触卡控制模块程序设计是针对控制芯片MF RC531进行代码设计,由下至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会话层和传输层4个具体模块,以完成非接触卡传输协议ISO14443协议的工作需求。

具体实现了寻卡、卡防冲突、选卡、卡读写等具体操作。

TYPEA和TYPEB的启动和防冲突过程如图 6、图 7所示。

图 6 TYPEA启动和防冲突流程图图7 TYPEB启动和防冲突流程图4.安全鉴权模块图8 安全鉴权模块程序划分图安全鉴权模块是针对SIM卡进行代码设计,符合ISO7816相关协议,支持T=0和T =1两种工作模式。

程序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3个模块,实现选卡、PPS 请求和APDU的功能需求。

对SIM卡的操作流程如图 9所示。

图9 SIM卡操作流程图5.应用接口模块•UART接口UART接口采用定时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发送采用查询方式进行,具体的初始化设置在中心控制模块的初始化模块中定义。

•USB接口USB接口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相关函数模块如表 1所示。

函数名称函数功能USB_General_Config() USB接口全局设置USB_Endpoint_Config() USB接口端点设置USB_Read() MCU从USB接口读数据USB_Send() MCU将数据发送到USB接口USB_Bulk_Read() MCU从USB接口以块模式读数据USB_Bulk_Send() MCU将数据以块模式发送到USB接口表 1 USB接口函数表6.卡片协议模块卡片协议模块完成非接触卡和SIM卡之间的信息交互,以进行安全认证工作(Safe_Garud( ))。

2.3子模块间关系〖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图10 系统自模块调用关系图3公共数据结构〖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

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4程序设计说明〖从本章节开始,逐个对每个程序模块给出以下的设计说明。

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就可以了。

〗4.1程序1设计说明4.1.1程序描述〖给出对该程序的简单描述,主要说明安排设计本程序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说明本程序的特点(是否常驻内存、是否子程序、顺序处理还是并发处理、是可重入的还是不可重入的等等)〗4.1.2功能〖说明本程序应具备的功能,可用IPO图(输入-处理-输出)的形式描述。

〗4.1.3性能〖说明对本程序的全部性能要求,包括精度、灵活性、时间特性等〗4.1.4输入〖给出本程序的输入参数的详细说明, 包括名称、标识、取值范围、格式、含义,及参数间的控制、顺序、独立或依赖等关系。

〗4.1.5输出〖给出本程序的输出参数的详细说明, 包括名称、标识、取值范围、格式、含义,及参数间的控制、顺序、独立或依赖等关系。

〗4.1.6算法〖详细说明本程序所选用的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4.1.7流程〖采用流程图或伪码给出程序流程。

〗4.2程序2设计说明〖类似于程序1设计说明的方式,说明第2个程序乃至第N个程序的设计考虑〗5模块重用说明提示:此处简要说明各子程序是否重用,以及大致重用比率# 程序名称是否重用重用比例1 程序1 Y/N2 程序2 Y/N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