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容量激活氯电流的分子基础及机制
吗啡对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
吗啡对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宋阜彪;梁映霞;类维富【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对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介导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肠线结扎法制作神经病理痛模型)和吗啡组(建神经病理痛模型后给予吗啡注射液干预1周),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7及14天时两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WT)、右后爪热痛潜伏期(TWL),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时两组大鼠脊髓组织FcγR Ⅰ mRNA及蛋白表达、背根神经节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结果:干预前,两组大鼠MWT及TWL数值、脊髓FcγR Ⅰ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GAP-43及NGF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3、7及14天时吗啡组MWT较模型组同时点显著升高、TWL较同时点模型组显著降低(P<O.05),干预后第14天时吗啡组FcγR Ⅰ mRNA及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吗啡组GAP-43、NGF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神经病理痛与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表达水平上调有关,吗啡可作为神经病理痛的有效镇痛药物,其机制可肯能为抑制背根神经节FcγR Ⅰ受体、下调背神经根神经节内GAP-43及NGF表达有关.【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5页(P306-310)【关键词】FcγR Ⅰ受体;背根神经节;神经病理痛;吗啡;基因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生长因子【作者】宋阜彪;梁映霞;类维富【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麻醉系,山东潍坊261053;潍坊医学院麻醉系,山东潍坊26105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神经病理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类型,主要为神经损伤或病变所致的疼痛,常包含自发性疼痛及诱发性疼痛,以周围神经痛最为常见[1],约有8%的人一生中经历过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对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2]。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低温等离子周围神经调理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963908.5(22)申请日 2019.10.11(71)申请人 孙岩军地址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丁家桥(72)发明人 孙岩军 卞菊花 奚诚玺 周昊 高照 殷锦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代理人 郭璐(51)Int.Cl.A61B 18/1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低温等离子周围神经调理方法(57)摘要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低温等离子周围神经调理方法,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采用皮下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以12号穿刺针15°进针,抵达皮下,连接等离子刀头,连接等离子射频机,调节射频机消融强度在3档,每点消融时间是电切5秒,电凝5秒,消融同时左右摆动针尾,以增大消融范围,每0.5cm为一个消融点,边退针边消融,直到将疼痛部位全部消融为止,消融结束,局部敷料贴敷,手术部位保持清洁干燥48h。
治疗的靶点在末梢神经,通过对末梢神经的刺激调理,达到抑制末梢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目的,从而控制疼痛,其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10604614 A 2019.12.24C N 110604614A1.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低温等离子周围神经调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操作步骤如下:(1)、局麻药调配:2%利多卡因20ml+0.9%生理盐水20ml,配成1%的局麻药,不加肾上腺素;(2)、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充分暴露疼痛部位,局部常规消毒铺巾;(3)、穿刺及治疗:采用皮下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此时疼痛立即消失,以12号穿刺针15°进针,抵达皮下,连接等离子刀头,连接等离子射频机,调节射频机消融强度在3档,每点消融时间是电切5秒,电凝5秒,消融同时左右摆动针尾,以增大消融范围,每0.5cm为一个消融点,边退针边消融,直到将疼痛部位全部消融为止,消融结束,局部敷料贴敷,手术部位保持清洁干燥48h。
高纯度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鉴定
高纯度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鉴定韩创业;赵春节;刘锦愉;杨劲松【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取材容易、存活时间长、纯度高的原代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培养模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得胎鼠背根神经节(DRG),通过胰蛋白酶消化,使用Neurobasal (NB)培养基联合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DRGn.采用神经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hoechst染核鉴定并测定DRGn的纯度.结果:原代培养的DRGn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存活时间可达45 d,纯度可达到95%以上.结论:该培养模型简单易行,培养稳定,可获得大量高纯度和存活时间长的DRGn.【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4页(P358-361)【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大鼠胚胎【作者】韩创业;赵春节;刘锦愉;杨劲松【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体外培养可使相互独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条件下生长。
随着相对纯化的细胞再次共培养,可进一步研究神经元的生长、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髓鞘形成等。
在体内,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轴突主要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伸展出来,在中枢(少突胶质细胞)和外周(雪旺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诱导下逐渐形成髓鞘。
与此同时,体外培养的DRGn在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后将会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因此,共同培养纯化的DRGn和成髓鞘细胞(如雪旺氏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研究髓鞘形成的方法,但神经细胞分化成熟后不再具备分裂能力,其体外培养对培养体系要求较高,培养具有较大的困难。
A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A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
的研究进展
潘昱睿;王瑜元;白玉龙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24(45)3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A型肉毒毒素可缓解多种疼痛,其镇痛作用被认为与神经胶质细胞相关。
本文概要介绍A 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究A型肉毒毒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上的临床潜力。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潘昱睿;王瑜元;白玉龙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R961
【相关文献】
1.A型肉毒毒素调控钠离子通道Nav1.8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2.A型肉毒毒素通过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钠离子通道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3.A 型肉毒毒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4.针刺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推拿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发表时间:2015-10-09T15:22:53.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张雨尧1 梁宸1 胡学昱2(通讯作者)[导读] 1第四军医大学学员旅陕西西安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陕西西安我们采用新生大鼠DRGn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电刺激对神经元突起再生的影响,进行轴突生长发育的研究,是经典而常用的方法之一[4]。
张雨尧1 梁宸1 胡学昱2(通讯作者)(1第四军医大学学员旅陕西西安 710032)(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摘取新生24h SD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
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
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
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纯化【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34-03The dissection, purification and culture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from new born ratsZhang Yuyao1, Liang Chen1, HU Xueyu(corresponding author)21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32, China2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3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simple, efficient,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purification culture system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derived from new born rats. Methods Dorsal root ganglions harvested from new born SD rats were digested with the mixture of trypsin and collegonease Ⅳ, then turned into single cell suspension and plated in neuralbasal media. The purified rate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ell count and β-tubulinⅢ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 Results Cultured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could survive healthily. The purification rate of neurons was(92±6)%. Conclusion The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culture and purification of DRGn, is a simpl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way. Using it could obtain highly purify neurons.【Key words】Dorsal root ganglion; Animal experimentation;Cell Culture;Purification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主要由感觉神经元组成,参与脊髓反射与感觉功能的调节,DRG因其细胞种类、生物学特性单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收稿日期:2020-12-03;修订日期:2021-01-29作者简介:骆浪(1985-),男,湖北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电子邮箱:1694983582@ ㊃经验交流㊃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骆浪,吕磊,何伟,张磊(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汉川432300)摘要:目的㊀探讨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㊂方法㊀纳入2016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行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基础上联合PRF治疗㊂治疗前㊁治疗后3个月评价腰骶部㊁下肢疼痛VAS评分,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EG2)㊁β-内啡肽(β-EP)水平,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治疗后3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㊂结果㊀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腰骶部㊁下肢VAS评分和ODI指数㊁血清PEG2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β-EP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㊀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PRF治疗TLIF术后根性疼痛,能够显著降低腰骶部㊁下肢疼痛症状,缓解功能障碍,并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改善近期疗效㊂关键词:背根神经节阻滞;脉冲射频;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根性疼痛中图分类号:R441.1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5-7234(2021)02-0239-03DOI:10.3969/j.issn.1005-7234.2021.02.026㊀㊀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流术式,但在获得良好减压及椎间融合效果的同时,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顽固性根性痛㊂对于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治疗,轻者以物理干预㊁药物镇痛等为主,症状顽固者需采取介入治疗㊂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探讨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TLIF术后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2016年2月~2020年2月本院共收治853例采用TLIF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80例发生术后根性疼痛,纳入本次研究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年龄(岁)距离手术时间(月)性别男女症状侧单侧双侧观察组(n=40)45.88ʃ5.12 3.12ʃ0.3226143010对照组(n=40)46.08ʃ5.24 3.09ʃ0.3723172812统计值t=0.172t=0.388x2=0.474x2=0.251P0.8630.6990.4910.617 1.2㊀选择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有明确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史以及TLIF手术史;术后出现顽固性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或腰骶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药物或物理治疗效果较差,患者自愿接受微创介入治疗㊂排除标准:腰椎骨折㊁肿瘤㊁结核等手术后疼痛;骨质疏松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相关疼痛;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固定失效或松动脱落㊂1.3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㊂术前6h禁食水㊂根据原手术节段㊁现根性疼痛情况,确定诱发下肢根性症状的责任节段背根神经节,标记皮肤投影作为穿刺靶点㊂开放静脉通道后取俯卧位,腹部垫软枕,进行生命体征监测㊂消毒铺巾后,穿刺点局部采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选取22G穿刺针(长10cm)穿刺,根据 C 臂透视引导调整穿刺针的角度与方向,逐步穿刺使穿刺针到达椎间孔背根神经节区域,即 C 臂正位透视针尖处于相应椎弓根的正下方,侧位透视位于相应椎间孔的上1/3处㊂阻滞液为0.25mL 甲钴胺注射液㊁1mL 复方倍他米松㊁1mL 2%盐酸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混合配置成的10mL 药液,每节段每侧注射阻滞液2mL㊂注射完成后拔出穿刺针,按压止血,覆盖无菌辅料,休息30min 后无异常即可离开治疗室,卧床休息12h㊂观察组在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RF 治疗㊂按对照组方式进行穿刺,选择22G 射频穿刺针(长10cm),0.5V㊁50Hz 进行感觉测试,复制根性疼痛,1.0V㊁2Hz 进行运动测试,表现为相应区域肌肉跳动;随后阻滞治疗按对照组步骤进行㊂适当休息后,进行PRF 治疗,治疗参数为:频率2Hz㊁持续20ms,温度42ħ,治疗时间2min,循环2次㊂穿刺针拔出后,按压止血,覆盖无菌辅料,休息30min 后无异常即可离开治疗室,卧床12h㊂1.4㊀观察指标治疗前㊁治疗后6个月评价腰骶部㊁下肢疼痛VAS 评分,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2,PGE 2)㊁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评价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1],治疗后3个月按照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疗效㊂1.5㊀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ʃs 表示㊁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㊁采用x 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腰骶部㊁下肢VAS 评分㊁ODI 指数㊁血清PEG 2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β-EP 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显示:观察组中,优23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95%;对照组中,优20例,良12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0%㊂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㊂表2㊀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指标与血清指标比较(x ʃs )组别时间腰骶部VAS 评分下肢VAS 评分ODI 指数PEG 2(μg /L)β-EP(pg /mL)观察组(n =40)治疗前 5.27ʃ0.54 6.30ʃ0.7856.01ʃ4.8235.54ʃ5.28138.12ʃ12.33治疗后 1.62ʃ0.23ab 1.75ʃ0.22ab 16.81ʃ2.03ab 15.34ʃ3.22ab 210.88ʃ16.67ab 对照组(n =40)治疗前 5.34ʃ0.60 6.36ʃ0.6956.28ʃ4.7635.38ʃ4.85136.76ʃ13.34治疗后1.89ʃ0.20a1.97ʃ0.22a19.12ʃ2.83a22.18ʃ3.60∗187.19ʃ17.63∗㊀㊀注:与治疗前比较a P <0.05,与对照组比较b P <0.05㊂3㊀讨论目前,微创介入是治疗腰椎手术后顽固性根性疼痛的重要途径,何海峰[2]对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采用责任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疼痛VAS 评分缓解率达到76.78%㊂但神经阻滞存在疗效不持久㊁药物的潜在副作用等情况,如何在保障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临床疗效,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3]㊂本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阻滞药物中,甲钴胺注射液是神经营养药物,能够促进受损神经根修复;复方倍他米松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无菌性炎症,改善神经根水肿㊁炎性粘连;盐酸利多卡因起到麻醉镇痛作用,快速降低患者疼痛症状[4]㊂但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联合PRF 治疗后,腰骶部㊁下肢VAS 评分和ODI 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PRF 治疗在降低术后根性疼痛方面的效果更佳㊂本研究PRF 治疗采用2Hz㊁20ms 冲击式射频电流,电极最高温度控制在42ħ;相比于传统射频热凝,PRF 治疗发出的是间断性射频电流,通过控制温度不造成神经纤维的解剖结构损坏,仅导致疼痛传导纤维失活,无肌力和感觉减退的风险[5]㊂另有报道显示,背根神经节中的小血管㊁卫星胶质细胞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提供支持,而背根神经节胶质细胞激活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在形成疼痛信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RF 治疗的射频针尖在背根神经节周围产生高电压场,对附近胶质细胞㊁交感神经的激活产生抑制,从而提升镇痛疗效[6]㊂另外,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PEG 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β-EP 水平显著升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PRF 治疗可能通过调控血清疼痛及镇痛介质的水平而提升临床疗效㊂PEG 2在炎症部位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加重神经水肿等,是疼痛感觉产生过程中的主要介质;β-EP 是氨基化合物,由丘脑下部分泌,属于内源性阿片肽,是脊椎动物抗痛系统的重要介质[7]㊂TLIF术后根性疼痛患者的神经根炎性介质堆积改变了背根神经节表面钾㊁钠㊁钙等离子通道,持续性放电造成脊髓背角细胞敏化,而PRF治疗能够调整背根神经节表面离子通道,抑制脊髓背角细胞敏化,阻断痛觉传导,反馈刺激丘脑下部分泌β-EP,提升镇痛效果[8]㊂PRF电极端发出的电场能够引起背根神经节附近组织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变化,降低疼痛敏感性,减少炎性因子㊁疼痛介质分泌,进而减轻疼痛症状[9]㊂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阻滞联合PRF治疗TLIF 术后根性疼痛,能够显著降低腰骶部㊁下肢疼痛症状,缓解功能障碍,并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改善近期疗效㊂参考文献:[1]㊀Pettine K,Suzuki R,Sand T,et al.Treatment of discogenic backpain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oncentrate injection with mini-mum two year follow-up[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6,40(1):135-140.[2]㊀何海峰.C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对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ODI评分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6):335-336.[3]㊀方婕.单次神经阻滞后暴发痛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8,23(2):181-184.[4]㊀陈锋,赵巧丽,解金三,等.侧隐窝阻滞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9, 40(5):710-711.[5]㊀刘荣国,林昭众,徐雪汝,等.不同靶位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23(2):106-111,116.[6]㊀孙悦,季云晶,吴征元,等.不同电压的胸椎旁神经脉冲射频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6):563-568.[7]㊀马航,吴照鹏.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91-93.[8]㊀Hao R,Hailong J,Zipu J,et al.Pulsed radiofrequency applied to thesciatic nerve improves neuropathic pain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ences,2018,15(2):153-160.[9]㊀刘靖芷,史可梅,王晓娟,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38(6):691-694.收稿日期:2019-10-25;修订日期:2020-01-06作者简介:王浩磊(1979-),男,河南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及骨关节电子邮箱:nws358@ ㊃经验交流㊃PVP术后骨水泥分布与伤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王浩磊1,赵丽2(1.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河南平顶山467000;2.平煤十二矿医院药械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目的㊀探讨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行PVP术后伤椎再骨折的影响㊂方法㊀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其中骨水泥分布:上下终板/下终板上方/上终板下方/椎体中部为47/48/44/28,记录患者性别㊁年龄㊁骨密度㊁症状持续时间㊁椎体压缩水平㊁压缩恢复水平㊁骨水泥用量㊁骨水泥渗漏等数据,随访观察伤椎再骨折发生率,探讨骨水泥分布与伤椎再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㊂结果㊀随访期间发生伤椎再骨折57例,发生率为34.13%㊂单因素分析显示,伤椎再骨折和非伤椎骨折患者的骨水泥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㊁骨水泥用量㊁症状持续时间㊁BMD(P<0.05)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D是伤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骨水泥分布为上下终板类型是伤椎再骨折的保护性因素(P<0.05)㊂结论㊀骨密度是OVCF患者PVP术后伤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骨水泥的分布方式为上下终板类型是其保护因素;术中通过改善骨水泥的分布方式,有利于降低伤椎再骨折的风险㊂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伤椎再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2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5-7234(2021)02-0241-03DOI:10.3969/j.issn.1005-7234.2021.02.027。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1976:Neher & Sakman内尔、扎克曼发明膜片钳分析单通道活动1991 Neher & Sakman 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1、膜内外K浓度差2、膜对k/Na的相对透性3、钠泵的生电作用局部电位的特性:1、等级性2、电紧张性扩布3、总和性动作电位的特征1、全或无2、全幅传导3、不叠加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突起:树突和轴突。
根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
突触分为三部分,即突触前、突触间隙和突触后。
按照结构和机制的不同,突触可以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按照其传递的性质又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交触等。
突触后膜电位的分类:根据其变化的方向和对突出后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分为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反应的称之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反应多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电位的时间参数特征分为快的突触后电位、慢的突触后电位和迟慢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传递的级数可分为单突触、双突触和多突触的突触后电位。
突出传递的可塑性:突触前膜的重复刺激导致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
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功能:(一)支持、(二)绝缘、屏障(三)保护、修复和再生作用(四)营养和物质代谢作用(五)免疫功能(六)维持离子平衡(七)递质的调节(八)合成神经活性物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重要区别:其通道是配基门控,而动作电位是电压门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位大小是一种分级电位,它具有空间总和和时间总和的作用而没有“全或无”的特性。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主要是氯离子的流入(在有些情况下,是钾离子的流出) 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神经元细胞,即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四种弥散性调制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蓝斑●5-羟色胺能系统:睡眠觉醒调节●多巴胺能系统:随意运动与奖赏系统●乙酰胆碱能系统:睡眠觉醒与学习记忆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Ca2+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①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的移动;②取消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便于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烧伤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烧伤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烧伤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烧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外伤,在临床上经常会导致剧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烧伤痛主要是由于受损组织释放的炎症介质和神经递质,刺激和激活了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从而引发疼痛传递和感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烧伤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其调控。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微胶质细胞和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等。
针对这些细胞的研究显示,神经胶质细胞不仅仅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还参与了烧伤痛的调节。
烧伤创伤后,炎症介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神经胶质细胞,并引发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释放。
这些激活的神经胶质细胞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等,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并参与疼痛感受的产生和传递。
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TLRs)和核糖核酸感受器(NLRs)在烧伤痛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些受体可以与损伤组织释放的炎症因子结合,引发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诱导神经胶质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形成炎症环路。
此外,神经胶质细胞还能通过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参与烧伤痛的调控。
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等,与周围神经元进行信号交流。
在烧伤痛中,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的谷氨酸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结合,引起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进一步加剧疼痛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还可以通过释放胶质细胞衍生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调节因子,对烧伤痛进行调控。
这些因子可以抑制或增强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从而影响烧伤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雌激素、雄激素对鸡胚背根神经节和垂体发育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犬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第一章雌、雄激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图1.雌激素作用信吁途径模式图(弓I自LuconielaL.2002)。
A.基闻组途径;B非摧㈨途径。
2)雌激素受体的类型及结构雌激素受体是属于甾体激素受体大家族的一种核受体。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雌激素只有一种受体,1996年Kuiper等首先证实在大鼠的前列腺和卵巢中除经典的ER外,还存在第二种ER,命名为ERB(KuiperetaL,1996),而传统的雌激素受体称之为ERa。
随后其他学者陆续在人及其他动物中也发现ERl3(Mosselmanela/.,1996;Lakayeetal.,1998)。
人ERa和ERl3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如图2)。
ERa基因由140kb碱基构成,位于6号染色体;ERIB基因由40kb碱基组成,位于14号染色体。
但_二者在结构上均可分为A、B、C、D、E和F六个区域,功能上可分为4个区域:转录激活功能区对应于A/B及E/F段,分别被命名为AF.1和AF一2区;DNA结合区对应于C区;受体蛋白变构过程中的铰链区对应丁二D区;激素结合区(hormonebindingdomain.HBD)亦对应于E/F段(PeRerssonandGustafsson,2001)。
近年来,Griffin等人在鸡体内发现了ERa的另一种类型,即ERa-61,与传统的ERa-66相比,ERa-61缺少N端的21个氨基酸,且ERtt-61主要存在于鸡的肝脏中.而下丘脑和垂体中则不表达此种ERa(GriffinelaL,1998,1999,2001)。
中围农业人学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第一章雌、雄激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图2.人ERa和ERB的结构模式幽(引白Luconiet口t,2002)。
A/B结构域位于N一末端.含有AF.1位点。
C/D结构域含有两个锌指结构,这一结构域是与结合DNA位点,E/F结构域是配体结合位点,它含有直接与协同激活因子结台的AF-2结构。
ANA-12通过靶向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降低大鼠的脊髓炎症和缓解病理性疼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TrkB )相互作用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分化以及神经发生等[1]。
在脑中,BDNF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存活、新突触的形成、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调节以及突触可塑性的维持等[2]。
除了上述生理功能之外,BDNF 还参与痛觉的调控,BDNF 的异常表达与痛觉行为表现相关[3]。
BDNF 在神经损伤或炎症相关的痛觉传导区域过度表达,即伤害性途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背根神经节、三叉ANA-12inhibits spinal inflammation and alleviates acute and chronic pain in rats by targeted blocking of BDNF/TrkB signalingZHAO Jiajia,YANG Heyu,WANG Zhaodi,ZHU Haili,XIE MinSchool of Pharmacy,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China摘要:目的探讨ANA-12靶向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TrkB )信号对炎症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6只/组):BDNF 处理下的对照组、ANA-12处理组、BDNF 处理组以及BDNF 和ANA-12联合处理组(BDNF+ANA-12);炎症痛模型下的对照组、CFA 处理组以及CFA 和ANA-12联合处理组(CFA+ANA-12)。
给药完毕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记录ANA-12处理对BDNF-急性痛和CFA-慢性炎症痛大鼠痛觉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rkB 信号、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1β、Caspase-1、NLRP3的表达水平。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孙青;梁晓春;张宏【摘要】目的原代培养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取E15 SD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分离纯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鉴定神经元.结果纯化培养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93%左右.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用于DRGn的相关实验研究.【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1【总页数】4页(P66-68,73)【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胚胎大鼠【作者】孙青;梁晓春;张宏【作者单位】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10000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DRGn)是周围神经系统重要的初级感觉神经元,能量代谢旺盛,线粒体丰富,这种结构和功能特点使其对高糖和氧化应激等具有高度易感性,是周围神经病变重要的靶细胞之一[1]。
DRGn因其原代培养难度大、纯化复杂、培养基条件要求高,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介绍一种实验中摸索出的DRGn原代培养方法,旨在为周围神经病变的体外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
1.实验动物:孕15天(E15)的SPF级Sprague Dawley(SD)大鼠,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06-0008。
2.主要试剂与仪器:Neurobasal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神经生长因子、B27添加剂(美国Invitrogen公司);胎牛血清、胰蛋白酶(美国Hyclone公司);L-谷氨酰胺、丙酮酸钠、Hepes、多聚赖氨酸(美国Sigma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公司);兔抗大鼠NSE多克隆抗体(丹麦Dako公司);其余试剂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右美托咪定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并抑制背根神经节内p-ERK信号通路的激活
ofAnesthesiology,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ofSun
Yat—sen Universi-
ty,Guangzhou 51012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A0心增一hui,Email:caofox5188@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effect
on
pain
blotting revealed Was
that
up-regulation of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ERK
on
ipsilateral side
of the 15 DRG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on the day 7,14 post-PSNL following 40 ws/kg dexmedetomidine application, whereas 20“∥kg dexmedetomidine had no effect.Conclusion Systemic dexmedetomidine inhibits the activation of ERK signals in L5 DRG,which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its antihyperalgesia in rats with
Dexmedetomidine blocks hyperalgesia and dorsal root ganglia ERK signal activation in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48卷第3期2022年5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8No.3May2022DOI:10.13481/j.1671‑587X.20220317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杜元良1,任旺2,刘琳2,胡朔丹2,刘茗宇2,杜鹏飞2,付秀美2,3(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医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河北承德067000;3.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067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将其诱导分化为SCLCs,免疫荧光法检测SCLCs中S100蛋白的表达。
分离培养DR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细胞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
建立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单培养组和共培养组。
HE染色观察2组DRG细胞的形态结构,计数2组DRG细胞数和DRG细胞突起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结果:原代ADSCs培养7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呈长梭形的细胞类似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
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化结节,即所培养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免疫荧光染色,大多数细胞均呈S100染色阳性,即ADSCs可成功诱导分化为SCLCs。
培养72h 后,DRG细胞突起细而长、呈花环样排列,7~8d后,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体较大,呈圆形,突起细长,相互连接似栅栏样。
感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神经节 细 胞没 有树 突 ,结 构 相对 简单 ,表 达 多 种 神 经 递质 的受 体 l 3 ] 个 节 细胞 都 有 自己 的卫 星 。每
胶 质 细胞鞘 ,每个鞘 由数 个卫 星胶 质细 胞 组成 ,节
维普资讯
・
综述 ・
感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顾 斌 刘 洪 臣
【 要 】 在 中枢 神 经 系统 中 ,各 种 胶 质 细 胞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最 近 的 研 究 较 多 , 而 针 对 感 觉 神 经 节 中 卫 星 摘 胶 质 细 胞 的 研 究 很 少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发 现 ,卫 星 胶 质 细 胞 能 表 达 多 种 神 经 活 性 递 质及 其 受 体 ,参 与 了感 觉神 经 节 的 信 号 处 理 和 传 导 过 程 ,在 神 经 节 的 痛 觉 致 敏 过 程 中 着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本 文 对 其 作 以 回 顾 。
的凹 陷 ,为 2种 细胞 间化 学物质 的 交换提 供便 利围 。
( ie n l a l ,T 。 神 经 节 细 胞 主 要 有 2 t g mia n i r g g a G) (s ld r ” D) “ma ak ,S ,它 们 有 着 生理 、生 化 和 功 能 l
方 面 的 差 异 ,可 能 是 细 胞 处 于 不 同 功 能 状 态 的 表 现 。L L细胞 发 出有 髓鞘 的快 传导 的 A 纤 维 ,与 低 阈值 的机械 性 感 受 相 关 ;S 细 胞发 出无 髓 鞘 慢 传 D 导 的 C纤维 , 与伤 害性 感 受 相关[ 2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浓度可抑制该电流的发生 ; 阻断 A T P受体对该 电流的发生无影响。结论 : 大 鼠背根神经节的卫星胶质细胞上
存 在 容 量激 活 的氯 电 流 , 其分 子 基 础 为 T ME M1 6 A介 导 的钙 激 活 氯通 道 , 激 活 机 制 可能 与 细 胞 内钙 离 子 的释 放
s i g n i ic f a nt l y whe n SGCs we r e t r a ns f e c t e d wi t h s i RNA a g a i n s t TM EM 1 6 A.Th e d e ve l o pme nt of
嘌呤受体 、 特异性敲低跨膜蛋 白 1 6 A( t r a n s me m b r a n e p r o t e i n 1 6 A, T ME M1 6 A ) 时对该 电流的影响。结果 : 在细 胞 内高渗条件下 , 在大鼠背根神经节 的卫星胶质细胞上可以记 录到可被氯离子通道阻断剂阻断的内向电流 即容
O f VACC. Re s ul t s: Hy pe r t o n i c i n t r a c e l l ul a r s o l u t i o n i n d uc e d a n i n wa r d c u r r e nt t h a t wa s bl o c k e d
焦晓翠 张 海 林
河北 医科 大学 药理教 研 室, 石家庄 , 0 5 0 0 0 0 , 中国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容量激活氯 电流的分子基础及激活机制。方法 : 采用全细
胞 膜 片 钳技 术 记 录大 鼠背根 氯 电流 并 观 察在 螫 合细 胞 内钙 离 子 、 阻 断细 胞 膜
有关 。
【 关键 词 】 卫星胶质细胞 ; 容量激活氯电流; 钙离子 ; 跨膜蛋 白 1 6 A
【 中图分类号 】 R 3 3 8 . 8
【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2 0 9 5 — 1 3 9 6 . 2 0 1 6 . 0 2 . 0 0 1
by c hl o r i d e c h a n n e l bl o c k e r i n t he SGC s o f r a t D RG .Thi s c u r r e n t , n a me l y VACC , wa s r e d u c e d
M ol e c ul a r Ba s i s a nd Me c ha ni s m o f S we l l i ng - Ac t i v a t e d C hl o r i d e C ur r e nt i n S a t e l l i t e Gl i a Ce l l s o f Ra t Do r s a l Roo t Ga ng l i o n
第6 卷 第 2期
2 0 1 6年 o 4月
神 经药理学报
Ac t a Ne ur o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V_ 0 1 . 6N O . 2 Ap r . 2 01 6
大 鼠 背 根 神 经 节 中 卫 星 胶 质 细 胞 容 量 激 活氯 电流 的分子 基础 及 机制
g a n g l i o n( DRG) . Me t h o d s : T h e V AC C wa s r e c o r d e d b y wh o l e - c e l l p a t c h c l a mp t e c h n i q u e .
Pha r ma c ol o g i c a l t o ol s we r e us e d t o e va l ua t e t he r ol e s o f c a l c i u m a nd p u r i n e r g i c r e c e p t o r s i n t h e
儿 A0 Xi a o- c ui . ZHAN G Ha i — l i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o l o g y , He b e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 0 5 0 0 0 0 , C h i n a
a c t i va t i o n o fⅥ CC.s i RNA w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a t e t he r ol e O f TM EM 1 6 A i n t he mo l e c ul a r ba s i s
【 AB S TR ACT】 O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mo l e c u l a r b a s i s a n d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v o l u me .
a c t i v a t e d c h l o r i d e c u r r e n t s( V ACC)i n t h e s a t e l l i t e g l i a c e l l s( S GCS )o f r a t d o r s a l r o 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