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3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合集下载

【公共】神经生物学 第三章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公共】神经生物学 第三章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 (2)兴奋收缩偶联
生物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相伴随的事件。
3. 骨骼肌的机械收缩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肌肉单收缩呈现等级性,但单条肌纤维收 缩符合“全或无”,收缩无等级性。
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人的随意活动是由不同程度强直收缩所构成的。
多巴胺循环通路经常和5-羟色胺通路在一些点上出现 交叉和融合,这两种通路可能会同时对某些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多巴胺与探索、外向、追求愉悦的行为有关,而5羟色胺则与抑制有关。这两个系统在某种意义上互相平衡。 一些药物可以作用于5-羟色胺系统,包括三环类抗抑 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抑制剂。这些药物被用于治疗 很多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心境和饮食障碍。
四、骨骼肌的收缩
1. 骨骼肌的功能解剖和超微结构
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肌原纤维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含有肌 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骨骼肌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 粗肌丝和细肌丝
2、肌膜:肌细胞膜
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又称T小管可将 肌膜的兴奋迅速同步地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3、肌质网 ★结构:是肌纤维内高度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形成 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又称L小管; 终池 (terminal cisternae);三联体(triad )
5-羟色胺(5-HT)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脑 内5-HT具有广泛的功能,参与情绪调节、饮食、觉醒-睡 眠周期、痛觉、体温、性行为、梦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 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缓和调节我们的反应。适 当的5-羟色胺的水平可以使饮食行为、性行为和攻击行为 等处于很好的控制之下。 如果大脑中的5-羟色胺循环通路受到损伤,会发现自 己对脑子里的每个念头和冲动都会付之于行动,使机体表 现得过分活跃:情绪不稳定、好冲动以及对环境过度反应 常常和5-羟色胺的活性极度降低联系在一起,攻击性行为、 自杀、过度饮食和活性降低有联系。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神经生物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疾病等各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细胞水平、单元回路水平、神经系统水平三个方面,总结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水平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

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

树突主要接收神经冲动,而轴突则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元的典型结构有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

2.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神经元的功能。

与神经元相比,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更多。

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密集胶质细胞是三种常见的胶质细胞。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电信号。

其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

动作电位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间序列特征,可以被记录和分析。

4.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一种神经信号传递方式,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影响相邻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等靶细胞。

突触传递主要包括化学突触传递和电子突触传递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后者是通过电流通过直接传递关节隙。

5.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能力的改变。

其主要形式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LTP和LTD的产生机制包括突触前活动变化、突触后细胞膜电位变化和神经递质浓度变化等。

单元回路水平1. 神经环路神经环路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环路可以通过神经突触连接,从而形成复杂的功能。

常见的神经环路包括反射弧和中枢神经环路等。

2. 突触后势突触后势是当神经元被兴奋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形成的一种延迟激活现象。

突触后势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不同的突触类型而异,但是它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

3. 网络动力学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回路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2、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2、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01. nerve impulse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一个个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02. axoplastic transport (轴浆运输)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流动,进行性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03. synapse (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04.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5.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06. after discharge(后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

07. non-directed synaptic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出后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与其相应的膜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

第三节神经递质与受体08.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09.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第四节神经反射10.nonconditioned reflex (非条件反射)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先天就具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1.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在后天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组织的实验报告(3篇)

神经组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

2. 观察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3. 掌握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特点。

4. 理解神经组织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接受、传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则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豚鼠大脑切片、神经组织染色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数码相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切片:将豚鼠大脑组织进行切片,厚度约为10微米。

2. 染色:将切片浸入神经组织染色液中,进行染色处理。

3.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

4. 拍照:使用数码相机记录观察到的图像。

五、实验步骤1. 将豚鼠大脑组织固定在切片机上,调整切片机参数,进行切片。

2. 将切片放入染色液中,进行染色处理,使神经组织染色。

3. 取出切片,滴加少量生理盐水,使切片展平。

4. 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5.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6. 使用数码相机记录观察到的图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细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含有细胞核。

树突短而分支多,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长而分支少,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等效应器。

2.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元轴突的延伸,外面包裹着髓鞘。

髓鞘具有绝缘作用,可以减少神经冲动在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3.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主要负责形成髓鞘;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可以清除神经系统中的细胞碎片和病原体。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什么是神经生物学、它的范畴1.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

2.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什么是行为—-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行为的决定因素——人类行为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行为在诺贝尔得奖上的争论?●脑的基本结构、组成——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小延站在桥的中间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具有的1.共性: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骨架等2.神经元特性1)细胞轴突和树突2)特殊的结构(如突触)和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3)通过电化学突触相互联系4)不能复制5)膜内外的盐溶液;磷脂膜;跨膜蛋白质3.神经胶质细胞特性1)无突触。

2)与神经元不同,可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3)低电阻通路的缝隙连接,无动作电位4)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组织构筑的塑型、修复、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物质转运对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代谢的调节、维持微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细胞间液中K+的缓冲作用影响神经活动、参与脑的免疫应答反应、神经元新生●细胞骨架:微管;神经丝;微丝1.微管:组成→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tau(与老年痴呆症相关)异二聚体为单位,有极性。

功能:细胞器的定位和物质运输2.微丝:成分→Actin肌动蛋白,组装需要ATP修饰蛋白,微丝是由球形-肌动蛋白形成的聚合体,生长锥运动3.神经丝: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调节细胞和轴突的大小和直径●什么是轴浆运输,它的分子马达?1.指化学物质和某些细胞器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突起之间的运输,是双向性的。

1)快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囊泡、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病毒如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慢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胞浆中可溶性成分和细胞骨架成分2.分子马达:驱动蛋白动力蛋白3.应用:追踪脑内突触连接●髓鞘是什么?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一般只出现在脊椎动物的轴突,在树突没有分布。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

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

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

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分类: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

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颗粒囊泡。

神经生物学第三章-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课件1.ppt

神经生物学第三章-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课件1.ppt
突触后膜:电镜下:一层致密层。有多 种特异蛋白质(受体、通道、酶)。
3)、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特征:间隙小(2nm),每一侧的膜上 都由6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颗粒,颗 粒的中心是一个亲水性的通道。
电突触的信息传递依赖电信号的离子流, 突触一侧的电位变化,直接通过动 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 靶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完整); ②绝缘性 ③双向传导; ④不衰减性 ⑤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丝
神经纤维的分类
按有无髓鞘分: 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
根据电生理特性分:
Aα Aβ A类 Aγ Aδ
有髓躯体传入 和传出纤维
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
F型(含扁平行囊泡-flattened vesicle)突触
2)、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 分为突触前、突触后和突触间隙。
特点:单向传递,神经信号通过这类突触时有明显 的突触延搁存在。
突触前成分常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而有不同的 术语,如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等,有突触 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等名称。
脑髓的区域化及相互关系
脑干背面观
成年男子的大脑平均重1424克,老年萎缩到 1395克。男子大脑的重量纪录是2049克。 正常的、未萎缩的大脑最轻为1096克。
人体的大脑皮层展开,抚平皱褶,可得到一张厚3毫米,面积为 90×60平方厘米的“发面饼”。
皮层功能初略分区
采用人和猴大脑 皮层Brodmann 分区图(更细致的 分区:人脑皮层可 以分为46区;而 猴大脑皮层分为 27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神经分化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
图3-1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成神经分化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
图3-2 不同诱导天数细胞内钙离子流变化趋势。取未分化AMSCs及成球诱导法诱导的分化不同 天数(2 d、4 d、6 d、8 d、10 d、12 d)的类神经元细胞经10 umol/LFluo3/AM 染色30min后, 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拍摄单个细胞内的荧光强度值。(n=10)
来源:人脂肪组织(手术获取,均征得患者同意)、 骨髓组织(病人本身或志愿者捐赠) 足月胎儿脐带(均征得孕妇同意)
干性标志性抗原表达检测: 间质细胞的标志物CD29、CD44、CD90、CD105、CD166等 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CD45、CD14等
技术路线
神经向诱导分化
• 化学诱导方法 • 鼠脑条件培养基诱导方法 • 成神经球后分化诱导方法 脂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
(2)转录因子的调控
– 在胚胎干细胞的发生中,转录因子Oct4是必需的。 – Oct4是一种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细胞表达的转录因子, 它诱导表达的靶基因产物是FGF-4等生长因子,能 够通过生长因子的旁分泌作用调节干细胞以及周围 滋养层的进一步分化。 – Oct4缺失突变的胚胎只能发育到囊胚期,其内部细 胞不能发育成内层细胞团
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分布于灰质及白质内,约占胶质 细胞的5%脑体较小,呈长椭圆 形,常以胞体长轴的两端伸出两 个较长突起,反复分支,其表面 有小棘。胞核小,呈椭圆或三角 形,染色较深。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属于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也有人认为小胶质细胞是中枢 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的干细胞, 能分化成其他胶质细胞。
图2-5 Syn及Basson Real time PCR 检测不同分化阶段基因表达
突触蛋白Basson检测
图2-5 Basson蛋白表达及定位 经成球诱导分化9 d后,检测FITC标记Basson免疫荧 光表达,Hoechst33258染核
诱导后类神经元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图2-6 Elisa法检测诱导后AMSCs的EGF,BDNF因子分泌功能(** P<0.05)
化学方法诱导后形态学鉴定
图2-1 化学因子诱导后类神经元形态 A:诱导14 days B:诱导30 days
鼠脑条件培养基诱导后形态学鉴定
图2-1 鼠脑条件培养基诱导后类神经元形态 C:诱导7days D:诱导14days
成神经球分化诱导后形态学鉴定
图2-1成球诱导分化后类神经元形态 E:成球诱导72 h F:Nestin荧光染色鉴定
内源性调控
• 干细胞自身有许多调控因子可对外界信号起反应从 而调节其增殖和分化
(1)细胞内蛋白对干细胞分裂的调控
e.g 在果蝇卵巢中,调控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是一种 称为收缩体的细胞器,包含有许多调节蛋白,如 膜收缩蛋白和细胞周期素A。 收缩体与纺锤体的结合决定了干细胞分裂的部位, 从而把维持干细胞性状所必需的成分保留在子代 干细胞中。
5.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展望----
-----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产业
录像:干细胞产业
自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命令解除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政府 资金支持限制后,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放行干细胞临 床实验和干细胞产品。2010年批准了第一个上市的干细胞治疗药 物-美国杰龙公司的一个干细胞药物。
肝样诱导分化
•共聚焦显微镜及 免疫蛋白印迹检测 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几 种特异蛋白的表达
干细胞特性鉴定
细胞活力测定
• 形态学检测 • 免疫荧光检测 • 神经特异性标记 β-Ⅲ-Tubulin NSE Nissl • 突触形成检测 • 神经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AMSCs形态学观察
图1-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形态学观察
第三讲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 神经元
脊椎动物的神经细胞结构
神经细胞及其组成成分
二、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多,没有传导功能。
脑内含量比较:果蝇-25%
啮齿类-65% 人类-90% (与神经元的比例约为10:1)
神经元的代谢和正常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 髓鞘化 郎飞氏节形成 突触形成 神经元信号转导
–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 Tcf/Lef转录因子
外源性调控
• 干细胞的分化还可受到其周围组织及细胞外基 质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 (1)分泌因子
– 间质细胞能够分泌许多因子,维持干细胞的增殖, 分化和存活. e.g TGFβ 家族和Wnt信号通路。
(2)膜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有些信号是通过细胞-细胞的直接接触起作用的。 e.g β -Catenin (一种介导细胞粘附连接的结构 成分)。 e.g 穿膜蛋白Notch及其配体Delta或Jagged也对干 细胞分化有重要影响.

胚胎干细胞: 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 器官的能力

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 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2.干细胞分化如何调控的? ——干细胞的应用基础
• 干细胞的调控是指给出适当的因子条件,对干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行调控,使之向指定的方 向发展。 • 内源性调控 • 外源性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星型胶质细胞 Astrocytes
胶质细胞中最大的一种,胞体呈星形,核大呈圆形或椭 圆形,染色较浅。 胞质内有交织走行的神经胶质丝(neuroglial filament)。由胞体伸出许多呈放射状走行的突起, 部分突起末端膨大形成脚板(end foot),附着在毛 细血管基膜上,或伸到脑和脊髓的表面形成胶质界膜 (gliolimitan)。 约占全部胶质细胞的20%。
4.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覆盖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壁的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或纤毛
•细胞基部发出细长突起伸向脑及脊髓深层
•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1.施万细胞(Schwann cell):又称神经膜细 胞(neurolemmal cell),它包卷在神经纤维轴突的 周围,形成髓鞘和神经膜。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中起诱 导作用。 2.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又称被囊细胞 (capsular cell),是包绕在神经节细胞周围的一 层扁平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较深。它具有营养和保 护神经节细胞的功能。
增殖能力 分化
低,最原始
最强 全能 可生畸胎瘤
较低
强 多能 安全
较高
较强及较低 多能 安全
人类尸体大脑内里的细胞培养出多功能干细胞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从人类尸体的头皮和大脑内里收集到这样的细胞并且把它们 再次转变成干细胞。换句话说,死人能够产生活体细胞,而且能够被转化成为 身体中的任何细胞或者组织。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能够带来新奇的干细胞疗 法并且清楚的了解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比如说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和躁郁症, 这些疾病或许就是源自于发育问题。 健康网2012-10-19
三种方法诱导后β-Ⅲ-Tubulin检测
图2-2 AMSC经过不同方法诱导后β-Ⅲ-Tubulin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三种方法诱导后NSE检测
图2-3 AMSC经过不同方法诱导后NSE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三种方法诱导后Nissl检测
图2-4 AMSC经过不同方法诱导后Nissl表达免疫荧光检测
突触基因Basson、Syn检测
德国慕尼黑大学、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2010年5月18日宣布在脑 细胞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使用特殊的转录因子可使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转 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或中风等疾病的新疗法研究。
Heinrich et al :Directing Astroglia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into Subtype Specific Functional Neurons PLoS Biology 2010,8(5):1-29
Fig 3 ER-a36, a isoforms of ERa, is highly expressed throughout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
Fig 4 ER-a36 is translocated into nucleus related with Runx2 in osteogenetic differ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又称少突胶质,分布于灰质及 白质内,位于神经元胞体及神 经纤维的周围,其数量很多, 约占全部胶质细胞的75%。
胞体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突起少,分支亦少,核呈圆形 或椭圆形,染色稍深。电镜 下可见少突胶质细胞的每一 个突起包绕一个轴突形成髓 鞘。它除形成髓鞘外,可能还 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3)整合素(Integrin)与细胞外基质
– 整合素家族是介导干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的最主要的 分子。整合素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为干细胞的非分化增 殖提供了适当的微环境。 e.g β1整合素
干细胞的可塑性
• ___供体的干细胞在受体中分化为与其组织来 源一致的细胞。而在某些情况下干细胞的分 化并不遵循这种规律。 • e.g 1999年Goodell等人分离出小鼠的肌 肉干细胞,体外培养5天后,与少量的骨髓间 质细胞一起移植入接受致死量辐射的小鼠中, 结果发现肌肉干细胞会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细胞的横向分化
3.干细胞来源于哪里?如何分离、 培养和定向分化?
——干细胞的平台技术
干细胞来源及其特点
特征 胚胎及胚胎组织干 脐带及脐带血干细 骨髓及外周组织干 细胞 胞 细胞(血液,体细 胞) 自然及人工流产 三胚层及其选择 分娩取得 外胚层为主 骨髓穿刺,外周血 细胞因子激发 单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