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2用数对表示位置练习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知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3. 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顺序和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引入位置的概念。

- 提问:如何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 讲解数对的概念:数对是由两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用于表示平面上的点。

- 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数对通常用括号括起来,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3,4)。

- 讲解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 示例:在教室座位图中,找出某个学生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3.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在平面图上标出自己座位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并与其他组交流。

- 个人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题。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

- 强调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尝试用数对表示,并与家人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利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顺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第3课时 练习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第3课时 练习课课件
教材P22 练习五 4
三七
(2)三七在(8,6)的位置,请你在 图中标出。
教材P22 练习五 4
(2,5)
(8,4)(10,4) (6,3)
(2,2) (5,1)
(3)大夫开了一个药方:黄岑、芦 根、桃仁、冬瓜子、苦杏仁、炙百部。 教材P22 请你分别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练习五 4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从学生熟悉的识字表出发,让学生在找识字表中 的汉字的过程中练习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从实际 练习中培养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 渡到用方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方格图找到 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 符合孩 子的学习特点。最后通过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的五子棋 的游戏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用数对来表示棋子的位 置,既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又加强了孩子们对数 对的理解和掌握。
苹果(2,3) 梨(4,4)
明明和小强下五子棋: 明明执黑子先下,小强执白子后下。 明明和小强的落子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明明:①(4,5)②(5,6)③(6,7) ④(7,8)⑤(4,7)⑥(5,7) 小强:①(5,5)②(6,6)③(3,4) ④(8,9)⑤(4,4)⑥(7,7)
⑴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画出一个简单的 棋盘,并在棋盘上画出黑子和白子。
第3课时 练习课
R·五年级上册
一、复习巩固
知识点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 置的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 置就是数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 表示第几行。在书写时要用括号把列数与 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1)像这样,说一说“春”“雪”“花” “土”的位置。 (2)数对(4 ,2)和(2,4)分别表示 哪个汉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1位置 一课一练 精讲精练+奥数培优(无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1位置 一课一练 精讲精练+奥数培优(无答案)

位置知识引入: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例题1:下面是一个中药橱。

(1)如果丹皮的位置用数对(2,3)表示,那么当归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2)一味中药的位置在(9,4)处,它是哪味中药?知识精讲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要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

○○○○○○○○○○○○○○○○○○○○○○○○第1列第2列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第2行(2,3)第1行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例题2:仔细观察右面的平面图,填一填。

(1)用数对表示下列地点的位置。

学校( ) 小明家( ) 体育馆( ) 商场( ) 图书馆( ) 小玲家( )(2)在图中标出下列三个位置。

小丽家(6,2) 车站(10,9) 动物园(2,3)(3)小明从家到图书馆应先往( )走( )米,再往( )走( )米。

(4)上周六,小玲的活动路线是(2,4)(9,4)(8,8)(2,9)(2,4)。

说一说她这一天去了哪些地方?知识精讲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用数对可以表示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2)给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数对,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A ,B ) (A ,C ) (A ,B ) (C ,B )在方格纸上,物体左右平移,行数不变。

向左平移,列数减去平移格数,向右平移,列数加上平移格数。

在方格纸上,物体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向上平移,行数加上平移格数,向下平移,行数减去平移格数。

○ ○ ○ ○ ○ ○ ○ ○ ○ ○ ○ ○ ○○○○第一个数相同, 物体在同一列第二个数相同, 物体在同一行巩固练习:1.填空。

(1)()叫列,()叫行,确定第几列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从()往()数。

(2)小军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

(3)在数对(3,3)中,前一个3表示(),后一个3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位置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位置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3位置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运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运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提问:数对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教室座位图,每个座位上都有学生的名字。

2. 提问:如何用数对表示每个学生的位置?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停车场,每个停车位上都有车牌号。

5. 提问:如何用数对表示每辆车的位置?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个数字表示行,第二个数字表示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内有一个数字。

2. 提问:如何用数对表示每个数字的位置?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城市的地图,标注了几个地点。

2. 提问: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地点的位置?3.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提问:数对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用数对表示家里的家具位置,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

2. 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对与位置 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对与位置 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对与位置基础练一、单选题1.小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3),小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在同一行B.他们不同列,也不同行C.他们在同一列D.他们既同列,又同行2.下列数据不能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是()。

A.3楼5号B.8排7号C.东偏北45°D.东三路2号3.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 ,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B.(1,1)C.(7,1)D.(3,3)4.在方格纸上甲的位置是(1,1),乙的位置是(2,1),如果甲的位置变为(0,0),则乙的位置就成了()。

A.1,0B.0,1C.1,2D.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幅图中,数对(2,3)和(3,2)表示同一位置B.在同一张方格纸上,(x,4)和(y,4)两个点在同一列C.霞霞在教室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4),她的座位在第3行、第4列D.在同一幅平面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6.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C.(5,4)D.(3,3)7.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1,5),点B用数对表示为(1,1),点C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8.五(1)班同学的位置设为6列,每列位置同样多,第6列最后一名同学的位置是(6,7),那么五(1)班共有学生()人。

A.42B.14C.13D.49二、填空题9.如图,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1),则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10.同学们团体表演时,佳佳的位置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4,5)表示,刘丹在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2),她在第列第行;张婷与佳佳在同一行,与刘丹在同一列,张婷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邛崃市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练习课导学案新人教版

邛崃市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练习课导学案新人教版

练习课答案:苹果(2,3)梨(4,4)2.明明和小强下五子棋:明明第9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0~41“练习九”第1、2、6、9、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应用意识。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根据实际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情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商的近似值,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等。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基本练习1.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判断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比较合适,简单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习题)师:不用计算,判断这两题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第(1)小题用“去尾法”,因为剩下的钱不够买一支;第(2)小题用“进一法”,因为剩下的人还需要坐一辆汽车。

3.完成教科书P40“练习九”第6题。

师:大家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注意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情预设】510÷3=170(km),170÷74≈2.3。

师:这道题先要求什么?(雨燕的速度)最后求出问题时采取的什么取值方法?(“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三道基本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考虑了对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对能力的提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科书P40“练习九”第1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则,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坐标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实践操作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坐标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的确定过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方格纸、坐标系图、实物模型等。

2.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位置的确定过程。

3.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描述教室里某个学生的位置,引发学生对位置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方格纸和坐标系图,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则。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给定物体的位置。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案)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案)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1课时_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和位置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对的概念和相关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情境图和实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数轴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位置。

提问: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物体的位置吗?让学生尝试回答,为下面学习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的概念,解释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五3.(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你能接着涂一涂吗?
(12,11) (6,11)
(5,10) ( 9, 8)
(9,8) (6,11) (12,11 )(5,10) (13,10 )(6,10) (12,10)(7,10) (11,10)(6,9) (12,9) (4,6) (14,6) (4,5) (14,5) (5,4) (13,4) (6,3) (12,3) (7,2) (11,2) (8,1) (9,1) (10,1)
(12,11) (6,11)
(5,10) (13,10) ( 9, 8)
三七
(2,5)(4,5) (3,3) (2,2) (8,4)
(10,6)
(10,4)
(5,1)
白方的“后”在(d,1)处。
练习五7
C(2,8) ⑴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 A(1,6) B(4,6) C(7,3)

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 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 图形。
C( 2, 3) ●
A(6,1)
A(1,1) B( 4 , 1)
● ● ● ●
⑵用数对表示所得图形
顶点的位置,说说你发 B(9,1) 现了什么?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9,8)这个已经涂好了,你能接着涂一涂吗? (9,8) (6,11) (12,11 (5,10) (13,10 (6,10) (12,10)(7,10) (11,10)(6,9) (12,9) (4,6) (14,6) (4,5) (14,5) (5,4) (13,4) (6,3) (12,3) (7,2) (11,2) (8,1) (9,1) (10,1)
用数对表示 物体的位置
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 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用数对( 2 用数对( 4 用数对( 2 用数对( 4
,3 ,3 1 , ,1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春”用数对( , 1 2 )表示。 “雪”用数对( , )表示。 2 3 “花”用数对( , )表示。 3 1 “土”用数对( , 4 5 )表示。 数对( 4 ,2 )表示“冬 ”。 数对( 2 ,4 )表示“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王玲家
. 赵华家
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可以用 (4,3)表示。它在学校 以东400m,再往北300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