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含脂食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_林琼

合集下载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衍生化气相色谱法(Derivatization Gas Chromatography)是指将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改性处理后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增加化合物的稳定性、挥发性和检测灵敏度,从而更好地适用于食品分析。

在食品分析中,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食品中毒素和香气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下文将分别介绍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营养成分的分析在食品分析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脂肪酸和胆固醇是营养成分中常见的组分之一。

在传统的气相色谱分析中,脂肪酸和胆固醇分析的检测灵敏度比较低,一般需要提取、脱色和尽量降低热裂解等工艺才能保证结果准确。

而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则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增加它们的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例如,通过对脂肪酸进行甲基化、酯化等方法,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灵敏度。

此外,同时进行内标法的应用也能提高检测准确度。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在食品工业中,常常添加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提高食品的口感、色泽、保存期等。

而这些化学物质一方面能够重要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同时也会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食品添加剂成分至关重要。

进行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分析,能够提高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分析。

例如,通过对氨基酸酯和汽车酸酯进行苄化,增加它们的挥发性和检测灵敏度。

另外,将化学反应改造为微流控分析技术,更能提高分析效果。

农药残留的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农药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对于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也显得非常重要。

在传统的气相色谱分析中,某些极性、热稳定性较差的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采用的衍生化气相色谱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对乙二胺四乙酸进行甲基化、酰化处理,从而增加其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1 关于气相色谱测定碳氢化合物方法的分析(1)受到辐照因素的影响,脂肪食品内部的脂肪酸成分断裂,生成了一系列的硬脂酸等物质。

通过GC方法的应用,可以进行辐照样品中十七碳烯、十四碳烯等物质的检测。

在没有进行辐照的食品中,这些物质的成分含量比较小,辐照样品与未辐照样品存在巨大的差别。

辐解生成的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比较稳定。

在商用范围,它的辐照剂量与生产量呈现线性的关系,可以进行曲线辐照图的应用,满足辐照食品检测工作的要求。

上述方法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益,比较适合进行高脂肪食品的检测工作,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天然香味化合物内部的成分较多,导致食品GC谱的复杂性,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多的食物,它们内部的碳氢化合物的产额较低,为了满足食品检测工作的要求,可以进行热释光法检测模式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共萃取物多的食物,比如牡蛎类食物,其内部的共萃取物资会影响到碳氢化合物的正常测定。

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肉类内部的可萃取物不断增加,通过对化学解离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高脂肪食品内部的共萃取物的碳氢化合物的检测。

(2)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上述方法的使用,可以进行辐照鸡肉、牛肉、木瓜、蛋粉等的检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分离碳氢化合物方法不断得到发展,通过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灵敏性,有利于进行鳕鱼、奶酪、虾等辐照食品的检测。

2 关于热释光分析法及相关方法的分析(1)在电离辐照过程中,内含硅酸盐的辐照食品,其内部存在晶格缺陷,这会影响其内部的电荷储存能量,将样品中的碳酸盐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从晶格缺陷中逸出,当这些电子回归到稳定状态后,其会进行能量的释放,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热释光,这些热释光与加热温度函数密切相关,光谱由不同的发光峰构成。

无论是未辐照固体样品还是辐照固体样品,其都存在热释光现象,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这两者的差异性,需要进行阈值的建立,进行其与TL强度的分析及比较,如果样品的TL强度比阈值大,那么可以判断样品受过辐照的影响。

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浅析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范明志;廖淑琴;林伟进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18(0)2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辐照食品的检测成为了食品检测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到更加健康的食品,我们必须对辐照食品进行检测.关于辐照食品如何进行检测以及检测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将进行重点分析,接下来本文将对辐照食品检测的目的、原理、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目前的存在的辐照食品检测的方法来看,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辐照食品检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对我国今后辐照食品的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页数】1页(P113)
【作者】范明志;廖淑琴;林伟进
【作者单位】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辐照食品检测技术方法与标准
2.辐照食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浅析含脂辐照食品检测鉴定的免疫分析技术
4.必须重视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推动辐照食品商业化
5.辐照食品检测原理及标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这项技术通过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信息来了解食品的质量、新鲜度以及口感等特征。

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是一种能够定量测定和鉴定食品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采集并分离食品挥发性成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可以对成分进行准确鉴定和定量。

在分析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及质量问题时,这项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食品的新鲜度检测方面,挥发性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判断食品是否已经变质。

通过测定食品中特定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可以发现其含量的变化。

例如,在肉类食品中,乙醛和己酮是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它们的含量会随着食品的变质而逐渐增加。

因此,当挥发性分析技术检测到这些物质的含量增加时,可以提前发现食品的变质情况,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口感是影响人们对食品喜好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挥发性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不同食品的口感特征。

通过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确定食品的气味、香气和口感的原因。

例如,水果的香气来自其中的酯类物质,而烤肉的气味则与脂肪的氧化产生的化合物有关。

通过研究这些成分的含量和变化,可以为食品制造商提供指导,改进产品的口感表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除了以上应用之外,挥发性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特定的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储存条件、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由于每种食品都有特定的挥发性成分,因此挥发性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食品的真实性鉴定,通过分析食品中的特定成分来判断其是否经过掺假或者伪造。

总之,食品挥发性分析技术在食品研究和品质保障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食品新鲜度的监测到口感特征的分析,再到质量控制和真实性鉴定,这项技术能够为食品行业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我国辐照检疫处理的研究现状_康芬芬

我国辐照检疫处理的研究现状_康芬芬

将辐照技术用作检疫处理的一种方法, 且有相应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麦矮腥黑穗菌 ( TCK) 为我国进口植物检疫
收稿日期: 2009- 08- 03, 2009- 12- 10修回
51
2010年第 2 期
植物检疫 PLANT QUA RANT INE
V o.l 24 N o. 2
性有害生物, 在我国加入 WTO之前, 美国进境带病 疫麦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问题。对此, 刘新春等 对当时国内杀灭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热力灭菌法、
52
辐射芒果, 能使芒果中的芒果果肉象甲和芒果果实 象甲在 25d内全部死亡, 对芒果品质没有 影响, 这 一试验结果能投入实际应用 [ 13 ] 。
1. 2. 2 柑橘、橙类 柑橘、橙类有害生物的辐照处理, 主要针对实
蝇研究得较多。刘琼茹等研究认为 90Gy的辐照剂 量对柑桔 大实蝇的 羽化率、寿命和 交尾时间 无影
order to prov ide reference for comm erc ia l use of irradiation as a phytosan itary treatm en,t rev iew s on research of ir-
rad iation as a phytosan itary treatm en t in Ch ina are briefly introduced.
另外, 黄庆林等采用电子束照射稻粒黑粉菌和 禾草腥黑粉菌病粒, 研究发现当照射剂量达到 5. 31KGy时, 未发现萌发的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 粉菌冬孢子 [ 9] 。
1. 1. 2 检疫性仓储害虫 谷斑皮蠹、菜豆象、绿豆象等仓储害虫一直以
来被列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当中。高美须

气相色谱法鉴别含脂辐照食品研究

气相色谱法鉴别含脂辐照食品研究

气相色谱法鉴别含脂辐照食品研究宓捷波;何佳;赵良娟;常春艳;王云凤;陈其勇;郑文杰【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通过熔出/溶剂萃取、弗洛里硅土净化的前处理过程提取碳氢化合物,建立了一种针对含脂辐照食品的气相色谱鉴别法.通过对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的肉类和木瓜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对于肉类和木瓜类样品的检测限分别为1 kGy和0.5 kGy,可以满足国内外检测的需求.【总页数】4页(P61-64)【作者】宓捷波;何佳;赵良娟;常春艳;王云凤;陈其勇;郑文杰【作者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法——一种含脂类辐照食品的鉴别方法 [J], 汪昌保;金宇东;严登秀;王超2.一种气相色谱鉴别含脂辐照食品的方法 [J], 何佳;刘旸;刘国宏;陈其勇;王云凤;常春艳;郑文杰3.一种气相色谱鉴别含脂辐照食品的方法 [J], 何佳;刘旸;刘国宏;陈其勇;王云凤;常春艳;郑文杰4.浅析含脂辐照食品检测鉴定的免疫分析技术 [J], 沈小玲;陈光5.气相色谱检测含脂辐照食品中的碳氢化合物 [J], 徐敦明;张志刚;吴敏;陈鹭平;林立毅;周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解析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解析

食品 安全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解析 施雪 孙敬涛 黑龙江省肇东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将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可以克服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使食品检测更加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验的领域中也将更加完善、可靠。

气相色谱法的概况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作为色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相色谱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选用的固定相不同,气相色谱法可以分为两类,如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为固体吸附体,气液色谱的固定相为涂有固定液的担体。

根据色谱操作形式进行划分,气相色谱归属于柱色谱。

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粗细程度不同的色谱柱:填充柱与毛细管柱。

在一根玻璃或金属管内安装固定相的为填充相。

空心毛细管柱与填充毛细管柱为毛细管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选用载气为氮气的气相色谱仪器,填充柱与毛细管柱为色谱柱,不锈钢与玻璃为填充柱主要材质,选用酸洗并硅烷化处理过的硅藻土(直径为0.25~0.18 mm)及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选用内径为0.20 mm 或0.32 mm的玻璃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作业。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系统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在管柱内盛放的吸附剂、惰性固体上涂着液体的固定相及不断通过管柱的气体流动相。

从管柱一端将需要分离、分析的样品加入,因固定相对样品内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与溶解能力,因此在分配固定相与流动相是各组份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两相多次重复分配后随移动相组分向前移动,沿管柱运动各组分具有不同的速度,具有较小分配系数的组分在固定相作用下具有较短的滞留时间,从色谱柱末端流出的速度较快。

食品安全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农药及其他药物残留的检测。

目前有机氟、有机磷等农药残留在蔬菜与水果中的现象愈加严重,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其中的挥发性成分则是影响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挥发性成分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容易挥发出来的成分,其存在不仅会对食品的味道和香气产生影响,还可能潜藏着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食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一项常见的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技术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该技术通过分离和检测挥发性成分,可以帮助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化学成分。

但是,传统的GC-MS技术存在着分析时间长、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等问题,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便捷的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

最近几年,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挥发性成分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电子鼻是一种模拟人鼻嗅觉的仪器,它通过感受挥发性成分释放的气味,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对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

电子鼻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品质控制、真伪鉴别、病害检测等领域。

此外,近年来亦出现了一种新兴的食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光声技术。

光声技术结合了光学和声学的特点,通过激光光束对食品样品进行扫描,当光束与挥发性成分相互作用时,产生声波信号,并通过声波传导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光声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非接触性、实时性等优势,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

此外,基于纳米技术的食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也具备巨大潜力。

纳米技术是一种研究微观世界的新兴技术,通过利用纳米尺寸的材料在食品样品中识别和检测挥发性成分。

纳米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性等特点。

未来,基于纳米技术的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有望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与食品挥发性成分检测技术相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建立模型来识别、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高效、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辐照猪肉挥发性成分研究

辐照猪肉挥发性成分研究

辐照猪肉挥发性成分研究廖涛;熊光权;杨玉平;耿胜荣;李新;乔宇;林若泰;李露;程薇【期刊名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28)6【摘要】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辐照猪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猪肉经辐照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峰面积都较未辐照的多,产生了较多的C5~C9醇和醛类,它们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另外,也产生了阈值较低的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等含硫化合物,经试验推测它们可能是含硫氨基酸辐照降解后的产物,并对猪肉辐照异味起主要贡献作用.【总页数】4页(P14-17)【作者】廖涛;熊光权;杨玉平;耿胜荣;李新;乔宇;林若泰;李露;程薇【作者单位】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5【相关文献】1.γ射线辐照对猪肉糜加工特性及安全性影响研究 [J], 聂文;杜叶叶;屠泽慧;李雨竹;蔡克周2.微波辐照猪肉脂肪实验规律的研究 [J], 高小晗;苏润洲;谷宏圆3.γ辐照和电子束辐照对猪肉火腿肠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刘福莉;陈华才;杨菁怡4.60Co辐照清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 [J], 何江;冯峰;高鹏;高飞;张峰5.3种抗氧化剂对辐照猪肉火腿肠异味的控制技术研究 [J], 何立超;杨海燕;孙秀秀;吴文敏;马素敏;靳国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对鲜肉及其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中国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对鲜肉及其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中国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对鲜肉及其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佚名
【期刊名称】《肉类研究》
【年(卷),期】2017(0)4
【摘要】辐照是一项能够有效维持食品微生物安全性的非热加工技术,但是当食品经辐照处理后,会有自由基的产生,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等肉制品食品组分的变化,
【总页数】1页(PI0002-I0002)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脂质氧化;贮藏过程;辐射处理;鲜肉;剂量;中国;质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1.1
【相关文献】
1.高氧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对冷鲜肉贮藏过程中保水性和脂质氧化的影响 [J], 袁璐;高峰;周光宏
2.风干肠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异味物质分析 [J], 吴倩蓉; 曲超; 周慧敏; 李素; 朱宁; 张顺亮; 赵冰; 潘晓倩; 乔晓玲; 陈文华
3.三种香辛料水提物腌制对烤鸭腿脂质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J], 孙震; 黄苓; 赵金; 吴振; 何俊; 潘道东
4.上海熏鱼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脂肪分解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J], 王钰杰;郭雪花;林婷;陈舜胜
5.烹制方法对猪肉脂质氧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作用研究 [J], 王瑞花;姜万舟;汪倩;陈健初;叶兴乾;刘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含脂辐照食品检测鉴定的免疫分析技术

浅析含脂辐照食品检测鉴定的免疫分析技术
关 键 词 :含 脂 辐 照 食 品 ;食 品检 测 ;免 疫 分 析 技 术
、 含脂 辐 照 食 品检 测 鉴定 方法
自动 化 索 式提 取 装 置 合 理 性 埘 超 临 界 二氧 化 碳 提
在 食 品 检 测 工 作 中 ,2一DCB主 要 是 食 品 『{1 取 2一DCB,相 较 于 手 动 索 式 提 取 :r 作 ,无 论 是存
理 后 ,为 了有 效对 其 进 行 标 准分 析 ,就 要 将 正 己烷 对 抗 体 抗 原 之 间 的 特 异 性 组 合 进 行 集 中 分 忻 , 相
作 为基 础 性 提取 剂 ,有 效 整 合索 式 结 构 ,确 保 能 对 较 于 传 统 技 术 体 系 ,其 最 大 的 优 势 就 是 具 有 较 高
所 谓 免 疫 技 术 ,尤 其 是 酶 联 免 疫 分 析 技 术 ,
的是 ,相 关研 究 人 员为 了从 根本 上 提 高超 临界 萃 取 主 要 是 基 于 抗 体 和 抗 原 之 间 特 异 性 结 合 反 应 的 分
工 作 和 2一DCB分 析 机 制 的 时 效 性 , 会 对 萃 取 操 作 析 机 制 , 相 较 于 传 统 的 检 测 分 析 过 程 ,其 灵敏 度
应 用 薄 层 色谱 处 理 方 式 和 色 谱 柱 处 理 进 行 协 同控 品进 行 测 定 ,能 在 优 化 亚 基 连 接 条 件 的基 础 上 ,
制 ,具 有 简 便 快 速 以 及 成 本 较 低 的 优 势 。 其 借 助 借 助 评 估 分 析 含 脂 食 品 吸 收 剂 量 。 j
对 具 体 项 目进 行 测 定 ,从 而 得 出 2一DCB的具 体 含 域 、医 学 领 域 以及 农 业 领 域 中 ,能 整 合 不 同污 染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含脂食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含脂食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关 于 辐 照 食 品检 测 方 法 的研 究 , 盟 较 之 我 国起 欧
步较早 , 且研究相对较为深入。 截至到 20 04年 , 食品法
典 (A ) C C 先后颁布 了 1 项辐 照食 品鉴定方法 标准 , 0 大 致可 以分为三大类 : 理检测方法 、 物 化学 检测方法 、 生
p o p c r h u ed r cino ee t ntc n lg e e rh a dde eo me t ifo ra it n r s e t o ef r ie t f tc i e h o o yr s a c n v lp n lo di da i . f t ut o d o O o
关键 词 : 照含 脂 食 品 ; 氢 化合 物 : 果 辐 碳 成
A v e o tc i gI r dito o n a n n tb oa l dr c r o s Re iw fDe e tn r a a n Fo d Co t i i g Fa yV l t e WA GZ id n Z A GD - un, A e X L i - e g L u r g , I i M a , N h- o g, H N e q a OM i U, I n pn I h —o n一 G — Qg , S n
Z O ogj WA GF n H UH n -i , N e g e
T c nl y C iee cd m gi l r Sine B i g 0 13 C ia 3Is t e f gi l rl c n e ad ehoo , hns ae y f r u ue c c , e i 0 9 , hn ; .ntu r u ua Si cs n g A oA c t e j 1 n i t oA c t e

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电子束辐照对带鱼鱼糜及其热诱导凝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J], 吕梁玉;官爱艳;张单阳;杨文鸽;徐大伦;林娴萍;周星宇
3.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J], 张春芳;杨文鸽;徐大伦;施惠栋
4.高能电子束辐照剂量方式对白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J], 张义杰;李磊;潘际林;汪江波
5.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花鲈鱼肉风味的影响 [J], 卢佳芳;朱煜康;徐大伦;张进杰;黄涛;李超;张晗;杨文鸽
【总页数】9页(P60-68)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美国红鱼;挥发性成分;GC—MS
【作 者】杨文鸽;林娴萍;茅宇虹;徐大伦;张春芳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251.1
【相关文献】
1.畜禽肉和鱼肉对南极磷虾凝胶制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J], 许刚;丁浩宸;张燕平;戴志远
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杨文鸽;林
【年(卷),期】2014()1
【摘 要】为了分析电子束辐照剂量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红鱼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1)辐照后红鱼肉风味有一定变化,感官评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2)红鱼肉经1、3、5、7、9kGy剂量处理,检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由36种分别增加到52、46、65、55、55种;挥发性成分中羰基化合物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辐照后挥发性醇类、酯类、芳香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高剂量辐照后醛酮类、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普遍增加,是导致气味改变的主要因素。总之,美国红鱼肉经低于5kGy剂量辐照后能较好的保持其原有风味,高剂量电子束辐照会导致异味的产生。

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挥发性脂肪酸作为食品中的一种常见成分,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类易于蒸发和呈挥发性的脂肪酸,常见于植物和动物的食物中。

它们不仅对食物的气味和口感产生影响,还与食品的储存寿命和品质相关。

因此,准确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成为了重要而复杂的研究课题。

当前,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该技术以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对食品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般来说,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脂肪酸需要将食品样品提取出脂肪酸,然后通过衍生化反应将其转化为能够通过GC-MS分析的适当形态,并使用该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不仅有助于评估食品质量,还能为食品加工和存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比如过氧化脂质、酸败、腐败等。

此外,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还有助于研究食品的保存条件和贮存期,并找到延长食品寿命的方法。

因此,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然而,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食品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食品样品进行专门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优化。

其次,挥发性脂肪酸的提取和衍生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选择等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此外,食品中的复杂基质和其他成分也会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和分析产生干扰,需要进一步优化样品处理方法。

因此,针对食品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研究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难题。

为解决这些挑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改进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食用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估

食用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估

食用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估食用油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中是否含有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挥发性酚类化合物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立即转化为气体的有机物质。

它们具有强烈的香气,但同时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食用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如何测定食用油脂中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呢?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而质谱法则是将样品通过质谱分析仪进行离子化,并根据质荷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食用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然而,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主要危害来自于它们在空气中形成的可吸入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会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一些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产生毒性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对食用油脂中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食用油脂中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油脂的氧化和热分解反应。

氧化是指油脂在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时发生的化学反应,而热分解则是指油脂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挥发性酚类化合物。

因此,要控制油脂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首先要注意油脂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控制油脂氧化和热分解的方法。

首先,保持油脂的新鲜度非常重要。

新鲜的油脂中含有较少的氧化产物和挥发性酚类化合物。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保持油脂的新鲜度:避免将油脂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将油脂加热至高温,定期更换使用的油脂等。

此外,适当选择合适的油脂种类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油脂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不同量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

例如,调和油中的挥发性酚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而花生油中的含量相对较高。

因此,在选择食用油脂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油脂种类。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手段。

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和精准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感官检测、化学分析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但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色谱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检测手段。

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能够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精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这些技术凭借其高分离效能和高灵敏度,成为检测复杂混合物中微量成分的有力工具。

例如,在检测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时,色谱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出其含量,从而判断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质谱技术的发展也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质谱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不仅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还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化合物。

这种多组分同时检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减少了检测时间和成本。

在检测食品中的真菌毒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时,质谱技术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此外,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过敏原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则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微生物基因等,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近红外光谱(NIR)和拉曼光谱技术能够快速、无损地检测食品的品质和成分。

例如,通过近红外光谱可以快速判断粮食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而拉曼光谱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和污染物。

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与分析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品中的VOCs主要来自食品本身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

这些VOCs可能是自然生成的,也可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此,研究食品中VOCs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于食品质量的评价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食品中,VOCs的种类繁多,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芳香化合物等。

其中,醛类、酮类和芳香化合物是最常见的。

这些VOCs具有挥发性强、易溶于水和有较低的水平蒸汽压等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人类感官和健康的不适。

食品中VOCs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VOCs的性质和测定的需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同时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灵敏度、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为了更好地进行食品中VOCs的检测与分析,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样品的制备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VOCs具有挥发性,对样品的处理和保存要求严格。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尽量减少VOCs的丢失。

其次,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

不同的食品可能含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VOCs,因此,研究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和方法。

最后,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也是关键。

对于得到的分析结果,研究人员要有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结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食品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食品中VOCs的检测与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常见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VOCs,例如水果、蔬菜、肉类和奶制品等。

这些VOCs来源于食品本身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

其中,一些VOCs具有致癌和致畸的潜在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加强食品中VOCs的检测与分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引言:挥发性成分是指在室温下能够从食品中蒸发出来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对于食品的香气、味道和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对于食品质量的控制和改进至关重要。

一、传统分析方法过去,人们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分析方法来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缺点也不可忽视。

首先,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其次,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提取和浓缩样品,这会导致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分析方法。

二、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技术和电子鼻技术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红外光谱技术能够通过检测挥发性成分所发出的特征红外光谱,实现对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和准确检测。

与传统方法相比,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食品行业中挥发性成分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电子鼻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类嗅觉系统的技术,通过一组传感器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感知和识别。

电子鼻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挥发性成分的独特电化学特性进行检测,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成分的识别。

与传统方法相比,电子鼻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新兴分析方法除了无损检测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分析方法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以微流体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通过微小通道中的流体传输和控制实现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并且可以极大地减少对样品的消耗和污染,对于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导电薄膜传感技术是利用导电材料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感知和响应的技术。

导电薄膜可以通过电阻、电容等参数的变化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

该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并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辐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_哈益明

辐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_哈益明

收稿日期:2004-05-18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食品安全重大专项(2001BA804A23-2)作者简介:哈益明(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辐照加工与分析检测研究。

辐照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哈益明,周洪杰(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94)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化学分析法、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及热释光分析(TL)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辐照食品;检测方法;辐射效应The Review on Analytic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Irradiated FoodsHA Yi-ming,ZHOU Hong-jie(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 Center of Irradiated Products of MOA,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irradiated foods and detection methods suchas chemical metho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was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irradiated foods in future were envisaged.Key words:irradiation food;detection methods;irradiation effect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5)06-0260-06随着食品辐照保藏技术的发展,对辐照食品的分析检测的要求也愈加迫切。

辐照香料与食品的鉴定

辐照香料与食品的鉴定

辐照香料与食品的鉴定
赵克俭;刘天伟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年(卷),期】1989(3)2
【摘要】本文采用ESR和化学发光等测量法鉴定辐照香料和辐照食物,研究了花椒粉、胡椒粉(黑、白)、大料、姜粉、芥末、咖哩粉、安息茴香、五香粉、香辣酥和复合调料等香料,以及全脂奶粉、纯藕粉、健儿粉、白面粉、甘草霜和食用明胶等食物经60Coγ射线辐照后,ESR及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以及辐照剂量,贮藏时间和样品粒度对ESR及化学发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区分辐照和未辐照食物和香料,而ESR法较化学发光法更易应用,其鉴定的有效期在30天以上。

此外,还对某些包装材料如玻璃、木材和纸等的ESR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总页数】7页(P91-97)
【关键词】辐照香料;辐照食品;ESR谱
【作者】赵克俭;刘天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5.9
【相关文献】
1.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方法 [J], 孙睿婷
2.辐照食品热释光鉴定方法的研究 [J], 马晓梅;陆地;彭玉灿;史美华;马思政;刘品;张

3.浅析含脂辐照食品检测鉴定的免疫分析技术 [J], 沈小玲;陈光
4.蜂花粉类辐照食品的热释光鉴定探究 [J], 孙其众;燕瑾;张悦;沈以凌;刘宏跃
5.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的优化研究 [J], 刘绵学;伏毅;郑宇;王艳;潘琳;李华;黄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辐照技术在保持食品质量、延长货架期和保证食品供应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辐照食品的应用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世界各国对于辐照食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2-6],在辐照食品应用研究的同时,20世纪60年代开始食品辐照检测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198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为期5年的食品辐照检测方法研究的成果推向了实际应用,从此,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成为近20年来辐照食品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于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欧盟较之我国起步较早,且研究相对较为深入。

截至到2004年,食品法典(CAC)先后颁布了10项辐照食品鉴定方法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物理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方法。

而其中较常用的有电子自旋共振(ESR)法,DNA裂解产物检测法,热释光发光法,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GC检测法等已成功应用于辐照食品的检测。

这里将着重对利用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含脂食品的检测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1含脂食品中辐照产生的特征性碳氢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1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法检测辐照食品的原理食品中的脂肪酸Cm:n(m:碳原子数;n:双键数)受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含脂食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林琼1,2,马涛1,3,王志东2,张德权2,高美须2,李庆鹏2,李淑荣2,*,周宏杰2,王锋2(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11016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193;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综述辐照食品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重点阐述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法检测含脂类食品的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和研究成果。

以及国外辐照含脂食品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

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最后探讨和展望今后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辐照含脂食品;碳氢化合物;成果A Review of Detecting Irradiation Food Containing Fat by Volatile HydrocarbonsLIN Qiong1,2,MA Tao1,3,WANG Zhi-dong2,ZHANG De-quan2,GAO Mei-xu2,LI Qing-peng2,LI Shu-rong2,*,ZHOU Hong-jie2,WANG Feng2(1.Shen y 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Shen y ang110161,Liaoning,China;2.Institute of Agri-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Beijing100193,China;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hen y ang110161,Liaoning,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uduy of the detecting techniques on irradiated food home and abroad.Among them this article make an emphasis on elabrat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which 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way of detecting the irradiated food by volatile hydrocarbons.Besides that make an introducton of the standard relative to the fat irradiation food which has been made by EU and Canadan.And carred out an explore and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food irradiation.Key words:irradiated food contain fat;volatile hydrocarbons;achievements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核技术农业应用”项目(200803034)作者简介:林琼(1984—),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李淑英(1968—),女(汉),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食品辐照工艺及鉴定方法。

到辐照以后,脂肪酸α键位和β键位的断裂导致了一对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出现,即:少一个碳原子的烷烃Cm -1:n 类和少两个碳原子的烯烃Cm -2:n +1类和Cm 醛的产生。

虽然辐照食品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产生并不是辐照食品所特有的,但是针对每一种脂肪酸受辐照后,而产生对应于这种脂肪酸的两种碳氢化合物:烷烃和烯烃的出现可以明确的表明这种食品是经过辐照处理的。

因此,挥发性碳氢化合物Cm -1和Cm -2可以被认为是辐照专一产物。

这些脂肪酸辐解后对应的两种碳氢化合物的出现可以较容易的被GC-FID 检测到并且可以通过GC-MS 进一步得到确认。

虽然不同食品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别,但总体上,在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中主要以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为主,其辐照产生对应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如表1所示。

这6种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就是辐照前后所主要追踪的烷烃和烯烃类物质。

2特征性碳氢化合物分离和检测早在1970年纳瓦和巴尔波提出用衍生的碳氢化合物作为检测辐照肉类和家禽的探针化合物,利用有机溶剂萃取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通过碳氢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采用GC 或GC-MS 进行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鉴定。

自此之后,人们开始了辐照食品种碳氢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

该方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脂肪提取、脂肪净化和仪器检测,分别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1脂肪提取和分离的研究进程Kim M.Morehouse [7]对比用了两种不同的脂肪提取方法:Floch 法和以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法,试验结果表明:用索氏法提取脂肪虽然提取较为完全,但是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回收率是其它方法的一半。

其它几种方法的回收率均达到90%,而改进的Folch 法表明,相对于对照组,这种方法对于碳氢化合物的提取率比较高。

碳氢化合物与脂肪酸成功的分离是实现检测的关键。

W.W.Nawar [8]等在1981年曾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真空蒸馏法提取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宽沸点的特点(-100℃~300℃),因而把这种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分为两部分即低沸点化合物(沸点小于150℃)和高沸点化合物进行分离。

1996年,欧盟出台了关于此种检测方法的标准即EN1784。

采用Florisil (极性佛罗里硅土)方法进行碳氢化合物的分离净化。

但缺点是填料的价格较贵,增加了试验成本。

柱子的填装质量对试验结果有不确定的影响,但近年随着Florisil 小柱的问世,使这一缺陷得到了些弥补。

P.Horvatovich [9]研究还发现Bio-Rad (Richmond,CA )、(200目~400目)和Silica Gel 60(70目~230目)硅胶是Florisil 较好的替代物,其洗脱速度接近Florisil 柱,但该方法进行碳氢化合物的分离和净化效果受脂肪中碳氢化合物浓度的制约,含量较低的含脂食品不适用。

P.Horvatovich 和M.Miesch [10]等采用超临界CO 2萃取技术直接提取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Florisil 进行碳氢化合物的净化,较EN1784大大减少了分析时间,这种方法已经成功运用于冷冻鸡肉,鳄梨,奶酪的检测中。

Lembke [11]的研究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法提取脂肪和碳氢化合物,再用超临界萃取碳氢化合物,采用该法能有效净化样品,提高样品中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与EN1784的方法相比,检测限值有所降低。

而Hampson 和Tewfik [11]等直接将未处理过的样品进行超临界萃取,但这样不能免去Florisil 柱净化的过程。

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不同的分离和净化处理方法,对试验周期和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检测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2.2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法检测辐照食品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于碳氢化合物的检测,利用其挥发性的特点,目前主要采用GC 和GC-MS ,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和识别。

从1990年开始,国外已开始用这一方法进行各种辐照食品的检测分析和研究,并于1996年欧盟制定了这一方法的标准EN1784,至此发展较为成熟。

现就国内外关于此方法已经应用的食品范围和部分研究成果列于表2[12-17]。

从表2看出,不同的辐照食品产生的标志物是不同的,但C16∶2、C17∶1和C14∶1是辐照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物质。

J.R.CHAMPAGNE 和W.W.NAWAR [18]研究了辐照猪肉和牛肉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经0.5kGy~脂肪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表1食品中主要脂肪酸辐照后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Table 1The volatile hydrocarbons produced after the main fattyacid of food were irradiated挥发性碳氢化合物C15∶0C14∶0C17∶1C16∶2C17∶0C16∶1C17∶2C16∶36.0kGy 辐照的猪肉和牛肉样品经过GC 和GC-MS 确认的有41种,他们包括一系列的正构烷烃类,1-烯烃,不饱和的烯烃和二烯烃类。

除此之外,发现棕榈醛,十八醛在辐照过的样品中有大量存在。

同时大量数据表明,辐照过的样品中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结构和原始脂肪酸的组成有关。

3利用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食品标准的状况欧盟[19](EN-1784)已经将利用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检测辐照食品列为检测辐照食品的标准方法。

2001年CAC 将其批准作为国际标准。

该方法简述如下:1)脂肪提取:有机溶剂法(用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正己烷回流提取法。

2)Florisil 固相萃取:装柱子前,硅藻土需先在650℃下高温活化过夜后,自然冷却;3GC 检测分析。

加拿大方面也对此做了详细的规定,方法基本相同。

而两种标准对碳氢化合物的检出限有所不同,EN 方法可达到0.5kGy ,加拿大的标准达到0.2kGy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