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
经外奇穴
1.四神聪
Sì ncōng shé
(EX-HN1)
【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四神聪
3.印堂
Yì ng ntá
(EX-HN3)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 ● yāo (EX-HN4) 4.鱼腰 Yú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 【定位】 ● 鼻塞,鼻渊,鼻衄,眉棱骨痛,目痛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操作】 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右透刺攒竹、睛明 印堂 【主治】● uhòu (EX-HN7)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下垂,眼睑跳动,眉棱骨痛 7.球后 Qí 等,深0.5~1寸。 【操作】 平刺0.3~0.5寸。 鱼腰 【定位】 仰靠坐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 手指麻木,手指屈伸不利 【操作】 直刺0.5~0.8寸。 腰 痛 点
9.八邪
Bāxié (EX-UE9)
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定位】 微握拳,在手背侧,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 【主治】 ● 烦热,目痛 ● 毒蛇咬伤,手背肿痛,手指麻木 【操作】 向下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八邪
【主治】 ● 舌强不语,舌肿,口疮
● 呕吐,消渴
【操作】 点刺出血。 金津、玉液
13.翳明
Yì ng mí
(EX-HN13)
【定位】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主治】 ● 目疾,耳鸣、失眠,头痛 【操作】 直刺0.5~1寸。
翳明
翳风
14、颈百劳
Jì ngbǎilá o
(EX-HN14)
经外奇穴
翳明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主治:近视,远视,雀盲,早期白内障。 操作:直刺0.5-1寸。 : 0.5 1
安眠
【标准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 的中点。 【取穴】俯卧位或侧伏位,在翳风穴和风池穴 的中点取穴。 【功用】镇惊安神。 【主治病症】1、失眠,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2、精神病,癔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临床运用】 •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 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 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配 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配太冲、风池 主治头痛、头昏。
2.太阳 定位 眉梢与外 眦的中点,向后 约1寸凹陷处。 主治 头痛、牙 痛、面瘫、外眼 炎症。 操作 向下斜刺 0.5~0.8寸。
3.八邪
定位 手背的指 缝间,左右共8穴。 主治 指关节疾患、 手背红肿、麻木、 蛇咬伤(刺出血)。 操作 向掌骨间斜 刺0.3~0.5寸,或点 刺出血。
4.落枕 定位 手背第二、三 掌骨间,当指掌 关节 后约0.5寸。 主治 落枕,手指麻 木、五指不能伸屈。 操作 直刺0.5~0.8 寸。
腰痛点
备注 现代报道:针治小儿营养不良合并佝 偻病者,针四缝后发现血清钙、磷有上升、 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乘积增加, 大大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与成长。也有 人报道,针刺蛔虫病患儿四缝穴,可使肠 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 (消化强度)增加。因此,认为该穴能迅 速改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患儿的症状, 与胆汁、胰液分泌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3.鱼腰 定位 眼平视,当 瞳孔直上眉毛中点 处。 主治 眼科病,面 瘫、三叉神经痛。 操作 向内侧或 外侧横刺0.4~0·6 寸。
4.球后 定位 眼眶下缘外1/4与 内3/4交界处。 主治 急性结膜炎、近视、 青光眼、视网膜炎、视神经 萎缩等眼病。 操作 以左手食指将眼球 推向内侧固定,沿眼眶下缘 缓缓刺入0.5~1.5寸,出针 时压迫局部l~3分钟,以防 出血。
16个经外奇穴
16个经外奇穴1、四神聪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简单取穴:仰靠,先取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郭尖端连线的交又点(百会穴),再从百会穴向前、后、左、右各开1寸即是。
作用:益智聪脑。
主治:头痛,昡晕,失眠,健忘,偏瘫,癫痫精神病,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神经衰弱。
2.印堂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中间简单取穴:仰靠或仰卧,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清热散风。
主治:前头痛,眩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颜面疔疮,高血压病,小儿惊风,三叉神经痛。
3.太阳定位: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中。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额骨的眉弓外侧端旁开可按取凹陷,凹陷正中即是。
作用:清头明目。
主治:目疾,昡晕,偏正头痛,眼病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炎4.上迎香定位: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简单取穴:仰靠,鼻唇沟上端,鼻甲外下绿。
作用:清热散风,宣通鼻窍。
主治:头痛,鼻衄,鼻塞,鼻中息肉,嗅觉减退,鼻部疖肿,各种鼻炎,鼻窦炎,面瘫。
5.牵正定位:耳垂前0.5~1寸处。
简单取穴:耳垂前0.5~1寸处。
作用:扶正通络。
主治:面瘫,口腔溃疡,下牙痛,口臭。
6,翳明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后1す。
简单取穴:正坐,头略前倾,先取风穴,当翳风后1寸,乳突前下方即是作用:通络明目,安神。
主治眼病,头痛,眩晕,耳鸣,失民,精神病。
7.安眠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筒单取穴: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作用:安神。
主治:失眠,偏头痛,精神病。
8,定喘定位:大椎穴旁0.5寸。
简单取穴:俯伏或俯卧,先在后正中线上定取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即是。
作用:宣肺定喘。
主治:落朸,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哮喘,咳嗽,荨麻疹,慢性支气管爻,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肩肖神经痛。
9.夹脊定位: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简单取穴:俯卧,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四陷旁开0.5寸,左右各17穴。
人体50个奇经外穴有哪些
人体50个奇经外穴有哪些人体50个奇经外穴有哪些3.13督脉穴DumaixuePoints of Du meridian,DU.3.13.1长强Changgqian(DU1)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3.13.2腰俞Yaoshu(DU2)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13.3腰阳关Yaoyangguan(DU3)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4命门Mingmen(DU4)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5悬枢Xuanshu(DU5)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6脊中Jizhong(DU6)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7中枢zhongshu(DU7)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8 筋缩Jinsuo (DU8)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9至阳Zhiyang(DU9)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0灵台Lingtai(DU10)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1神道Shendao(DU11)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2身柱Shenzhu(DU12)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3陶道T aodao(DU13)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4大椎DaiZhui(DU14)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3.13.15哑门Yamen(DU15)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3.13.16风府Fengfu(DU16)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3.13.17脑户Naohu(DU17)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经络大全】经外穴(经外奇穴)
【经络⼤全】经外⽳(经外奇⽳) 经外⽳,腧⽳分类名。
过去称经外奇⽳。
简称奇⽳。
1991年1⽉1⽇始,据《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部位》改称经外⽳。
奇,是相对于常⽽⾔,即以⼗四经经⽳为常。
它是指既有定名。
⼜有定位,临床⽤之有效,但尚未纳⼊⼗四经系统的腧⽳。
经外奇⽳,《黄帝内经》中已有零散记载,如《素问.刺症论》、“刺⼗指间”、“刺⾆下两脉”等,后《备急千⾦要⽅》、《外台秘要》等书记载甚多,⾄《奇效良⽅》才列“奇⽳”⼀门。
经外奇⽳分布⽐较分散,但与经络仍有密切联系,如印堂⽳与督脉,太阳⽳与三焦等。
其中少数腧⽳,后来⼜补充到⼗四经⽳,如督脉的阳关⽳、中枢⽳、灵台⽳,膀胱经的眉冲⽳、膏肓俞⽳、厥阴俞⽳等。
随着针灸学术的发展,现代的⼀些新⽳,诸如阑尾⽳、球后⽳等,亦⼊经外奇⽳之列。
头颈部⽳编号⽳名拼⾳位置EX-HN1四神聪siShencong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共四⽳。
EX-HN2当阳Dangyang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
EX-HN3印堂Yintang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EX-HN4鱼腰Yuyao在额部,瞳孔直上,眉⽑中。
EX-HN5太阳Taiyang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横指的凹陷处。
EX-HN6⽿尖Erjian在⽿廓的上⽅,当折⽿向前,⽿廓上⽅的尖端处。
Ex-HN7球后Qiuhou在⾯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Ex-HN8上迎⾹Shangyingxiang在⾯部,当⿐翼软⾻与⿐甲的交界处,近⿐唇沟上端处。
EX-HN9内迎⾹Neiyingxiang在⿐孔内,当⿐翼软⾻与⿐甲交界的粘膜处。
EX-HN10聚泉Juquan在⼝腔内,当⾆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Ex-HN11海泉Haiquan在⼝腔内,当⾆下系带中点处。
EX-HN12⾦津Jinjin在⼝腔内,当⾆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EX-HNl3⽟液Yuye在⼝腔内,当⾆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经外奇穴-精品文档
部分经外奇穴具有特殊的疗效,可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半 身不遂、口眼歪斜、中风等。
注意事项
定位准确
准确找到经外奇穴的位置,确保治疗效果。
配穴合理
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合理配伍经外奇穴和 其他穴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操作规范
刺激经外奇穴时应注意刺激的强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现代经外奇穴研究
现代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外奇穴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现代研究表明,经外 奇穴具有一定的神经、血管和肌肉分布特点,其刺激能够影响神经递质、激素等体内物质 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现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
现代经外奇穴的命名更加规范和统一,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命名。 同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治疗作用等不同特点,经外奇穴被分为多种类型,如面部经外 奇穴、颈部经外奇穴、腹部经外奇穴等。
用于临床治疗。
02
古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
古代经外奇穴的命名通常与其所在部位或治疗作用相关,例如“太阳穴
”、“印堂穴”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经外奇穴可以分为不同的类
型,如单穴、对穴、群穴等。
03
古代经外奇穴的治疗范围
古代经外奇穴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和症状,如头痛、目痛、鼻塞
、咽喉肿痛等,同时也用于一些急救和止痛治疗。
禁忌症
了解经外奇穴的禁忌症,如孕妇、幼儿、老 人等特殊人群慎用或禁用某些穴位。
经外奇穴的配伍原则与方法
配伍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经外奇穴的配伍原则通常为“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即根据病症的虚实情况选择相应的配穴方法 。
配穴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经外奇穴的配穴方法有多种,如局部 配穴、远端配穴、上下配穴等,具体方法应根据病症和个 体差异选择。
常用经外奇穴
常用经外奇穴
腰痛点
【定位】 在手背,第2、3掌骨间 及第 4 、 5 掌骨间,腕背侧远端横 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处,一手2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常用经外奇穴
外劳宫
【定位】 在手背,第2、3掌骨间, 掌指关节后0.5寸。 【主治】(1)落枕 (2)通络止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是治疗小儿疳积的要穴 (2)止咳平喘(百日咳) 【操作】直刺 0.3-0.5 寸;挤出少 量黄白色透明样粘十指尖端,距 指甲游离缘 0.1 寸(指寸),左右 共10穴。
【主治】(1)醒脑开窍
(2)镇静解痉 (3)解热发汗 (4)通络止痛 【操作】直刺或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
常用经外奇穴
八风
【定位】 在足背,第1-5趾间,趾
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 活络调血,通络止痛【操作】斜 刺或点刺出血。
常用经外奇穴
鹤顶
【定位】 在膝前区,髌底中点的上
方凹陷中。 【主治】 通络止痛:膝痛,腿足无力,鹤膝风 【操作】直刺1 -1.5寸;
常用经外奇穴
膝眼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 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 侧的称为外膝眼;
【主治】
除湿通络,通利关节
治疗膝关节病变的要穴
【操作】向膝中斜刺 0.5-1 寸,或透
球后*(Qiúhòu, EX-HN7)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 1/4与内
3/4交界处。
【主治】 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上,向眶下缘缓 慢直刺0.5 ~ 1.5寸,不提插。
常用经外奇穴
颈百劳
【定位】 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
「穴位科普」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
「穴位科普」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太阳穴┊头痛必点太阳穴部位: 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1/3的地方, 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主治 : 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功效: 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肘尖穴┊痈疽疔疮按肘尖部位: 位于肘后部, 屈肘时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 目肿痛、目翳、痈疽、疔疮、肠痈、瘰疬。
功效: 清热解毒八风穴┊牙痛胃痛点八风部位: 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位于足背侧, 第一至第五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每侧4穴, 左右两侧共8个穴位。
主治:咳嗽, 哮喘, 肺结核、牙痛、胃痛。
功效:舒筋活络, 清热解毒。
鱼腰穴┊近视刮刮鱼腰穴部位: 位于额部, 瞳孔直上, 眉毛中。
主治 : 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功效:镇惊安神, 疏风通络。
百劳穴┊咳嗽哮喘百老止部位: 在项部, 大椎穴直上2寸, 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 : 咳嗽、哮喘、肺结核。
功效:滋补肺阴, 舒筋活络。
球后穴┊眼部疾病有妙招部位: 位于面部, 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 :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白内障、近视。
功效: 清热明目。
胆囊穴┊胆道疾病找胆囊部位: 在小腿外侧上部,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
主治 : 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斜。
功效: 利胆通络。
十宣穴┊十指连心治昏迷部位: 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 左右手共10个穴。
主治 : 中风、中暑、昏迷。
功效: 活血、化瘀、消滞、解痉。
外明穴┊屈光不正外明正部位: 位于眼外眦角上三分, 眶上缘内方。
主治 : 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
功效: 清热明目。
耳尖穴┊清热祛风耳尖穴部位: 在耳廓的上方, 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 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功效:清热祛风, 解痉止痛。
子宫穴┊按此穴呵护子宫部位: 在下腹部, 脐中下4寸, 中极旁开3寸。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通常是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名称、固定位置、主治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一般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可推论奇穴是经穴发展的来源,经外奇穴有时并不指某一个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组合成,如四缝、十宣、华佗夹脊穴等。
而且经外奇穴分布较为分散,可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也可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上主要针对性也比较强。
经外奇穴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于治疗所在部位的病变,如四缝穴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劳穴用于治疗瘰疬、十二井穴用于治疗高热昏迷等。
其次治疗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大小骨空用于治疗目疾、二白用于治疗痔疮等。
在按摩或针灸经外奇穴的操作过程中,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在进行小儿按摩时,还要根据病情、体质来决定力的大小,按摩治疗后应安静休息15~20分钟,避免吹风受凉。
经外奇穴
主治:口眼歪斜;
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之中点处。 主治:失眠。
定喘
定位:大椎当第二、 三掌骨及第四、五掌 骨之间,当腕横纹与 掌指关节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四缝
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 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腹泻,疳积、 百日咳、肠虫症。 刺灸:直刺0.1~0.2寸, 挤出少量黄白色 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 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1 头痛、眩晕、 中风偏瘫、癫痫。 2 失眠、健忘。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 中间。
主治:1 失眠 2 鼻渊、鼻衄。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 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牵正
定位:耳垂前 0.5 ~ 1 寸处。
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 掌骨之间,掌指关 节后0.5寸。 主治:落枕;
胆囊
定位: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胆囊疾患。
阑尾
定位:足三里下2寸。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经外奇穴是指位于经络系统之外,没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穴位。
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上,但它们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经外奇穴的特点和作用特点经外奇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不定:经外奇穴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在不同的部位和区域分布,如头面、颈项、胸腹、腰背等。
(2)无固定名称:经外奇穴没有固定的名称,一般只有俗称或俗称的别名,不像正经穴位那样有明确的名称和定位。
(3)治疗作用:经外奇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如头痛、失眠、腰痛、颈椎病等。
(4)多发性:经外奇穴在人体上分布较多,有些穴位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如印堂、太阳等。
作用经外奇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血:经外奇穴通过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2)平衡阴阳:经外奇穴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之气,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疏通经络:经外奇穴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病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4)调和脏腑:经外奇穴可以调和脏腑功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脏腑疾病。
常用的经外奇穴及治疗应用以下是常用的经外奇穴及其治疗应用:太阳穴位置:位于头部侧面,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预防晕厥和眼部疾病。
印堂穴位置:位于眉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0.5寸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眼部疾病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焦虑症状。
鱼腰穴位置:位于额部中央,眉梢与目正中线之间,即眉毛成竖立排列的三个点中间的一个点。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和舒缓压力。
十宣穴位置:位于双手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游离缘0.1寸。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手指拘挛、手指麻木、手指红肿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手指疼痛。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收藏慢慢看)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收藏慢慢看)1、里内庭穴【图解里内庭穴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
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里内庭穴,经穴名,属于:经外穴名。
见《中国针灸学》。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印堂穴的准确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
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
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印堂穴,经外穴名,隶属:经外奇穴。
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别名: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备急灸经》)。
在降眉间肌中;布有额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眼动脉的分支额动脉及伴行的静脉。
印堂穴又名曲眉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取穴时用左手拇,食两指将印堂穴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向平刺0.5寸左右。
施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或向鼻部放散者为佳。
可用艾灸、埋针、透刺、三棱针点刺出血等法。
本穴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1下翳风Xia yi fēng[释名]本穴位于翳风穴之下方,故名下翳风。
[位置]耳垂后,下颌骨与乳突之间凹陷下0.2寸。
[局部解剖]耳大神经,深层有面神经干。
[主治]牙痛,扁桃体炎,针麻用穴。
[方例]全喉摘除针麻:下翳风、合谷。
肺切除手术针麻:下翳风、三阳络透郄门。
[刺灸法]斜刺0.3~0.5寸。
2 地合Di ge[释名]地,此指下部,合,同“阁”,古代相术中谓两颊骨之下端为“地阁”,穴在下颌骨之中央,故以此命名。
[位置]在下颌部,颏之正中向前突出之高点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颏肌中;有下唇动、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面部诸疔,牙痛,下齿痛。
[方例]牙痛:地合、颊车、合谷。
[刺灸法]直刺2分。
局部有酸胀感。
3鱼尾Yuwěi[释名]眉毛弯曲如鱼,穴位于眉之外侧端,恰如鱼之尾部,故名。
[位置]在眼外眦处方约1分处取之,左右共计2穴。
[局部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颞神经、颧面神经和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一切目疾,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齿龈炎,头眩,偏正头痛。
[方例]偏头痛:鱼尾、太阳、风池。
急性结膜炎:鱼尾、睛明、合谷。
[刺灸法]针2~5分。
得气时局部有酸胀感。
宜浅针不灸。
4燕口Ya nkǒu[释名]燕,燕子;口,口腔解剖位置名,因穴在口角两旁,形如较宽的燕口,故名。
[位置]位于面部口角之外方赤白肉际处,皮肤与口粘膜移行部,近地仓穴。
[局部解剖]在口轮匝肌内缘中,深层为平面肌;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
[主治]狂乱骂詈,小儿痉摩,小儿大小便不通,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方例]面神经麻痹:燕口透颊车、下关、阳白、翳风、合谷。
三叉神经痛;燕口透扶承浆、四白、攒竹。
[刺灸法]针1~3分,得气时局部有痛麻感觉。
可灸。
5上腭穴shang e xue[释名]上腭,解剖部位名,该穴位于上腭,故名。
[位置]位于上腭,缝际前端,当齿龈上缘中点处,开口取之。
第三节经外奇穴
海泉H6iqufin(HNl2) 【取穴】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主治】呃逆、呕吐、重舌肿胀、舌缓不 收、咽 喉肿痛、腹泻、糖尿病。 【刺灸】手持纱布牵舌向外,直刺o.1~ o.2寸或点刺出血。
金津.Jinjin{HNl3} 【取穴】在口腔内,在舌系带左侧舌下神 经 伴行静脉可见部分的中点处。 【主治】舌强、舌肿、失语、口腔炎、喉 闭、呕 吐、腹泻、糖尿病。 【刺灸】点刺出血。
鱼 腰 Y矗yao(HN4) 临床常用穴。 【取穴】在额部,瞳孑L直上,眉毛中。 【主治】眼病、眶上神经痛、面瘫、眼睑下 垂、 屈光不正、偏正头痛。、 【刺灸】平刺或斜刺o.3~o.5寸;禁灸。
太 阳 Taiy6ng(HN5) 临床常用穴。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1横指凹陷处。 【主治】 眩晕、偏头痛、面瘫、眼部疾病、牙 痛、三叉神经痛、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 【刺灸】直刺或斜刺o.3~1.o寸;或点刺出
牵 正 Qianzh每ng(HNl6)¨ E^ 临床常用穴。 ’ 【取穴】在颊部,当耳垂前0.5~1.0寸处。 【主治】面瘫、口腔溃疡、下牙痛、口臭。 【刺灸】向前斜刺o.5~0.8寸。
【主治】 精神病。 【刺灸】 眼部疾病、头痛、眩晕、耳鸣、失眠、 直刺0.5~1.0寸;可灸。 安眠Anmi6n(HNl8) 陆床常用穴。 【取穴】在颈部,当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 【主治】失眠、偏头痛、精神病。 【刺灸】直刺1.o~1.5寸;可灸。 挟承浆Ji6ch6ngjidng(HNl9) 【取穴】在颏部,当承浆穴两侧各1寸。 【主治】面瘫、口腔溃疡、牙周炎、面肿、面肌 痉挛、三叉神经痛。 【刺灸】直刺0.5~1.0寸。
【主治】偏正头痛、结膜炎、角膜炎、颜面疔 疖、高热、荨麻疹、银屑病、麦粒肿。 【刺灸】直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球后Qifihbu(HN7) 【取穴】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 交界处。 【主治】各种眼病特别是内眼疾病。 【刺灸】 将眼球推向内上方固定,沿眶下缘 向视神经孔方向刺入0.5~1.0寸;禁提插捻转;
人体的经外穴
经外穴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耳尖球后上迎香内迎香聚泉海泉金津玉液翳明颈百劳牵正侠承浆正光上明外明上廉泉安眠新明新设扁桃体穴颈臂崇骨唇里颊里阳维发际血压点山根悬命上腭穴燕口鱼尾地合下翳风子宫提胃血门胃上疝气穴利尿穴脐中四边气门提托胸通谷梅花肓募气中长谷断户肠遗经中泉阴肋罅转谷腋门胁堂提胃腹肌松腋平穴1.四神聪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百会穴前后左右各相去一寸处,共计四穴。
2.当阳位置:在前头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
3.印堂位置: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4.鱼腰位置: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5.太阳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6.耳尖位置: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7.球后位置: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取穴时患者正坐仰靠,轻轻闭眼。
8.上迎香位置: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9.内迎香位置: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界的粘膜处。
10.聚泉位置: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11.海泉位置: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12.金津玉液位置: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右两侧的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13.翳明位置: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14.颈百劳位置:在项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15.牵正位置:在耳垂前方0.5寸。
16.侠承浆位置:位于承浆穴旁开约一寸处,当下颌骨之颏孔中,仰面取之。
17.正光位置:位于眶上缘之下方,有二点,当攒竹与鱼腰穴之间中点为正光1;当丝竹空与鱼腰穴之中点为正光2。
18.上明位置:位于眶上缘下方,从眉弓中点划一垂直线与上缘之交点的下方。
左右计二穴。
19.外明位置:位于眼外眦角上三分,眶上缘内方。
20.上廉泉位置:在廉泉上一寸,当下颌下缘与任脉廉泉穴之间的凹陷中。
21.安眠位置:位于耳后,在翳风与风池穴联线的中点。
当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与胸锁乳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连线之中点取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膈、反胃、呕吐、牙痛、鼻出血、白癜风。
7颈椎棘突下,旁开0点5寸;
治疗—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痛不举、荨麻疹。
2、3掌骨之间,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
关节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治疗—急性腰扭伤、头痛、痰壅气促、小儿急慢惊风、手背红肿疼痛。
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点5寸;
治疗—手背红肿、手指麻木不能屈伸、落枕、颈椎综合症。
1—5指间(指根部),左右共8穴;
治疗—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颈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
指尖,指甲游离缘0点1寸;
治疗—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1-5趾间根部;
治疗—脚气、足跗红肿、毒蛇咬伤、头痛、牙痛。
2脚趾的趾间关节的中点;
治疗—卒心痛、胸胁痛、呕吐、月经不调。
0点1寸;
治疗—中风急救、足趾麻木、脚背红肿、脚疼痛。
治疗—舌强、舌缓、消渴、哮喘、咳嗽、味觉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