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家庭的教育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太把孩子当“人”看了

合集下载

中国父母们 毁人不倦

中国父母们  毁人不倦

中国父母们毁人不倦有些父母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以成熟的心智对待问题,他们往往会把心中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不满,投射在小孩身上,要修正你,要改造你,要操控你,不断地产生那种批判和否定。

并且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开明,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的东西是对的,固执武断,还想要树立起威权,压制孩子。

一、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越俎代庖,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

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二、父母行为轻浮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三、忽略孩子的存在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四、破坏性批评孩子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

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

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的败笔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的败笔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的败笔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

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

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弊端,很难用一种简单而笼统的方式总结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失败: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

爱孩子是自然的,但溺爱孩子是人类创造的另一种爱。

在全世界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在溺爱孩子方面是最好的。

这种溺爱是人性中爱的光辉的一种变态心理。

当这种不正常的爱被放大后,温柔变成了枷锁,爱变成了陷阱。

人性扭曲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时代把小狮子扔进广袤草原的母狮释放的动物本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把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能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精神压抑影响独立人格的建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学无忧教育:中国父母正在用“管太多”,毁掉下一代

学无忧教育:中国父母正在用“管太多”,毁掉下一代

学无忧教育:中国父母正在用“管太多”,毁掉下一代努力学会放手,做个“不管教”的父母,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课。

罗宾说,“不管教”不是伪自然教育,是该放手时,让孩子独立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中国父母,正在用“管太多”毁掉孩子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每位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他们为了孩子竭尽全力,陪孩子上兴趣班、练琴、学奥数,买800万的学区房,花3万去撑一个暑假……就希望自己多付出点,换来孩子的成功。

更有一种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他们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普通父母的焦虑,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那精英父母的焦虑,更是提前到孩子还在幼儿园。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加入到“抢跑”大军,他们管着、教着、拉着、拽着孩子,拼命向前奔跑。

可结果呢,越上兴趣班的孩子越对什么都没兴趣;越被夸奖的孩子,越容易有玻璃心;越是父母事事都帮的孩子,越是什么都不会做。

太多的父母,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给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锁,绑架孩子的人生。

他们在用自己的爱,亲手毁掉孩子。

二、父母放手,孩子才能成长曾经我也是管太多的妈妈,我对女儿也是事事关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总是担心她——天冷担心她穿少了,下雨担心她没伞,吃饭怕她没吃饱,跑步怕她摔跤。

突然有一天,先生出差,我父母也在外旅行,而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午宴,中午不能回家陪女儿了。

事先,我和女儿商量好,让她中午到小区餐馆里点份饭菜,吃完后自己回家睡觉,等快到点我会给家里座机打电话,叫她起床,然后她自己去上学。

尽管我已交代清楚,可还是担心得不得了。

结果中午午宴,我因为和朋友交谈甚欢,居然忘了给女儿打电话。

下班忐忑不安地回家,才发现瞎操心一场,女儿一个人也过得很好。

中午她点了自己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吃的好,睡的好,下午也没有迟到,一切都好。

我这才顿悟:原来,一直都是我的错,我太不信任孩子,不肯放手,不给她自由,让她成了束住脚的小鸟,飞不起来。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打压式教育真的好吗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打压式教育真的好吗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打压式教育真的好吗因为奉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打压式教育在中国很常见,经常批评孩子的短处,忽视孩子的努力,让孩子很少给予夸赞,长此以往自然会已经形成自卑的性格,重挫式教育真的好吗?下面带来介绍。

在中国上一代的教育环境第七代下,有太多的父母奉行何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打压式教育,故意漠视孩子的飞跃努力和进步,却将孩子的谈论短处时不时的拎出来谈到一番。

中国父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刀子嘴,或许你也似乎很少得到父母的夸奖,甚至在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被打压,他们一脸嫌弃,翻着白眼,叫你别太得意。

但他们,通常也不成功。

而西方西方的教养方式则完全相反,他们觉得“爱最大”,而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人应该是“无条件的”。

无论孩子漂不漂亮,有没有天赋,都想要想方设法的找词出来夸奖赞美他,让他相信自己被爱,被需要。

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上一代并非是坏人,他们同样也是上一代教育背景下的受害者,他们无法给我们的,常常也是可他们自己从未得到的有的父母不能欣赏孩子自我欣赏,他们习惯泼冷水:别打扮了,人丑怎么打扮都没有用!或许他们小时候自以为是的时候,你的爷爷奶奶因此是这样对待他们的也无法付出和自己所欠缺的东西,甚至因为自己的欠缺,他们更加不能容忍愈发别人拥有!共勉!热评:1、小时候我爸基本没夸过我2、所以会很自卑,无论别人怎么夸自己都觉得是客套,觉得自己不够好。

3、同个世界同款爹妈。

甭指望夸了,少骂两句已经谢天谢地了…4、反正说出来的都是为我好为我差劲好打击我也是为我好看好不好我心里没点b数吗。

5、成长还是需要有鼓励的,我现在看到被家长打骂的孩子都会莫名揪心,这种教育真的是程源6、导致长大后比较自卑,不敢表达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7、因为小时候老是受到打击导致现在真的好自恋8、中国的父母很少会赞扬父母。

这样的教育形式方式能造成孩子自卑,内向,缺乏创新,不善社交的性格特点9、我妈妈和奶奶就总把我和别人比,高中花钱多就拿我初中和不上学的比,学院我经济独立就拿我中国经济和挣钱养家的比10、焦虑真的就是这么来的,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么差,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中国式家庭教育看法

中国式家庭教育看法

中国式家庭教育看法
中国式家庭教育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严格、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而有人则认为它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好,是为了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出路。

笔者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而且,家长的期望过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无从应对,导致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

此外,中国式家庭教育也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忽略了孩子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好处。

它的严格和重视学业,也给了孩子更加扎实的基础和更多的机会。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孩子往往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此外,中国式家庭教育也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这些素质在孩子的未来成长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式家庭教育既有好处也有不足,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家长应该在重视学习的同时,也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同时,教育机构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管,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和合理。

- 1 -。

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时间和关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父母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家庭中。

另外,由于职业压力和其他事务的困扰,很多父母也缺乏关注孩子成长的重视。

这导致了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兴趣和问题,影响了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过度依赖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交给电子设备进行娱乐和学习。

虽然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多样、方便快捷的知识资源,但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却让孩子失去了与现实社会互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机会。

此外,互联网上也存在着大量不健康、不适合儿童接触的内容,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三、权威性教育观念不足有些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往往以权威主义的方式对待孩子。

他们过度强调自己的意志和权威,缺乏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四、过度重视学业成绩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在追求升学和职业竞争力的同时忽略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

家长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压力,常常鼓励他们花大量时间在功课上,而忽视了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社交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其他方面的需求。

这种单一化教育容易造成孩子丧失个性和创造力。

五、缺乏规范引导与约束由于亲情关系和对孩子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于纪律要求持较宽松态度。

他们缺少明确而坚定的规范引导与约束,容易放任孩子无秩序地生活、学习和娱乐。

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使孩子失去对规则和责任的认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六、缺少沟通交流有效的亲子沟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忙碌工作、争吵冲突等,很多家庭缺少了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对孩子缺乏真正关心和倾听,无法有效传递信息、解答问题或提供指导。

这限制了彼此间建立深入联系和理解的机会。

七、缺乏性别平等教育在一些家庭中,仍存在着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传统观念。

中国父母教育的最大问题

中国父母教育的最大问题

中国父母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中国,父母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多种多样,有的人认为,中国父母的教育太过功利,存在普遍的望子成龙现象,棍棒教育的痕迹也非常明显;有的人则认为,中国父母的教育存在金钱观缺失、性教育缺失、创造力教育缺失等短板,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表面问题,深层次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中国父母的教育,面临着一个核心的潜在问题,那就是“中国父母不把孩子当人”。

首先,不把孩子当人,就是不能够平等地对待。

在孩子小时候,绝对的操控权,让父母陷入到糊涂的境地之中,任意地摆布孩子;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后,父母无法自如摆布了,就把它放到机构中去,让机构来强制限制、塑造;当孩子终于成年之后,父母却老了,只能以孩子为中心。

在整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平等的对话、平等的交流和平等的相处,自然也就不能展开真正的、平等的教育。

其次,不把孩子当人,就是罔顾自然成长的客观规律。

我们都知道腐朽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塑,但可以用来养蘑菇。

可家长总是望子成龙,希望把自己主观的想象,强加于孩子自然的成长过程之中,无论是作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亦或是各种激娃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扭曲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将其塑造为畸形个体。

这样的畸形个体,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正常的人,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教育,自然也不能成为正常的教育。

最后,不把孩子当人,就是不承认孩子的价值。

有一次曹操看到了英勇威武的孙权,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则往往被说成“别人家的孩子”更好,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的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可谁也没有认识到,在肯定别人家孩子价值的时候,事实上是对于自己孩子价值的无视。

每一个正常成长的孩子,最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但在家长看来,这种需求是幼稚的,是浅薄的,可我们的孩子不正是幼稚而浅薄的年纪吗?与其肯定别人家孩子的价值,为什么不肯定自家孩子的价值?难道他们不是亲生的吗?正是因为中国父母不能和孩子平等对话,不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肯定孩子本身的价值,才不把孩子当人,而是把他们当做一种工具,一个影子,一份成果!想要转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非常困难。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可能存在的5大问题!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可能存在的5大问题!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可能存在的5大问题!中国家庭教育总是受到大家的质疑和讨论,老师就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很多方面都是直接受父母影响的。

然而,家庭教育也是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往往是我们的父母怎么教我们,我们也怎么教自己的孩子。

因而有时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不察觉,最终受苦受累的将会是我们的孩子。

1、永无止境的包办替代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孩子一直都被看得很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总是各种紧张担忧:孩子刚学走路,经常摔倒,我们总是心疼地一个箭步冲过去扶起哭着的孩子;孩子玩心大,吃饭的时候老跑来跑去,担心孩子不吃饭身体不好,我们便追着他喂;孩子在外面跟别的小朋友有了争执,打人了该道歉的替孩子道歉,被欺负了该出面的替孩子出面;孩子上了小学,我们晚上陪着他做作业,周末陪着他上各种培训……总之,为了孩子的事情,我们折腾得怎么精疲力尽也不过分。

解析:孩子的成长要靠自己,父母的包办替代有可能是出于心疼,但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离开我们身边,到社会上追求梦想的。

如果孩子独立的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他已经习惯了依赖你,上了大学每周末还要把整周换洗的衣服带回来给你洗,年纪轻轻的不愿去工作,在家当起了啃老族,结婚买房跟你要钱,到那个时候,你哭得呼天抢地也没用啊!2、一犯错就呵斥、惩罚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也因为这样,他总会时不时地整出点麻烦来,不管家长之前有没有叮嘱提醒过:孩子吃饭不好好坐着,老扭来扭去,不小心碰了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孩子跑到床上吃冰淇淋,床单上到处都是冰淇淋渍,弄得整张床都脏兮兮的;孩子拿着画笔到处涂涂画画,墙上、地上都是一团糟,还把你最爱的那本书的封面给画花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都会很恼火,脸一下子黑了,大声呵斥孩子,“是你弄的?你这孩子一天到晚都给我找麻烦,看我不打你”、“早说你不要扭来扭去,就是不听,现在碗打碎了,干脆别吃了”,大吼过后,我们的气没消,孩子也伤心得哇哇大哭。

中国式教育出现新问题

中国式教育出现新问题

中国式教育出现新问题
QQ:724814227
新浪微博:赵成4256
中国式教育出现新的问题了,大部分独生子女幼儿,如果要上幼儿园,就是要远离天天照顾自己的父母,对于依赖感强烈的幼儿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于农村的幼儿,主要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挣钱,除了上课时能听到老师的声音,放学回家后,又要面临老旧的失败教育模式。

这些孩子上课三心二意,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上课容易分心,加上奶奶爷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习方面就会进入死胡同,有很多事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孤单惯了,就会有事不向老师和家长反应,要么就是上网,要么就是再文盲一次,长期下去,就会行程代沟。

上课没兴趣,下课无人管理的学习模式。

逐渐形成两极分化,拒绝沟通,无话可说,一考定终身有它的好处,同时弊端也诟病百出,会造成一部分人,想方设法钻各自可以利用的漏洞,来快速的达成一些目的。

有些是合理的要求,有的则是纯粹就是变相的赌博。

教育的目的是用,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方法,方式使用。

很多时候,接触新鲜事物,既有好奇心,也有恐惧感,和无助感。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使用说明,一旦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一连串问题,跨地域,跨国家,跨部门,跨行业,就连生活的衣食住行一样也离不开跨界融合,跨界组合。

如果缺少一个团队组合,都很难把事情做好,坐会,做到极致,要发展。

就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创新型,创意型的的人才,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很欠缺的,也是一个未被足够重点开发的重要资源。

团队协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当今家庭教育内卷现状

当今家庭教育内卷现状

当今家庭教育内卷现状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意义愈发重要。

然而现今社会,家庭教育内卷现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内卷现象使得家长们日益焦虑。

许多家庭在追求得分的同时,会无意间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作为家长,他们都想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发展。

这些疏忽导致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化,丧失自信,甚至影响其身体健康。

其次,家庭教育内卷现象导致了知识的堆积,而不是真正的学习。

在现代社会,许多家长从小开始就着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让孩子真正地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陷入了考试中的焦虑和担忧,无法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前途如何使用。

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对真正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家长们应明确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家庭教育应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高低。

教育应着重于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发掘他们的潜力和优势。

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要过度干预。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聪明的个体。

还有一个重点,教育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良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语言、科技、文学和物理等方面。

孩子们需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他们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家庭教育的内卷现象已经在现代社会引起了许多问题,但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带动家庭教育的改变。

如果家长能加强教育的质量和多样性,帮助孩子自主发展,这样的改变也许可以避免让他们误入歧途,真正成为具有个性、意义和价值的人。

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

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

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社会稳定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之道。

一、家庭教育问题的存在在中国社会,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观念不足:一些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全面需求。

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过于重视功利性和结果导向,忽略了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品质等方面。

2. 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严厉甚至暴力的方式,导致孩子心理扭曲、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由,缺乏教育引导,导致孩子缺乏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3. 沟通不畅: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家庭教育的传达难以进行,孩子们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也无法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4. 个性发展受限: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苛刻,不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导致孩子心灵受到抑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以上问题反映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之道1. 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意识到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业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情感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还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亲情体验,用爱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

2. 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家长应当学会科学的教养方式,坚持爱与严的结合,不以权威和暴力来压制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给予适度的自由,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3. 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倾听孩子的诉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也应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一、前言我国的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和新的问题。

本文将从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当下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儿童教育缺乏个性当代中国父母多数对儿童的教育方法重视成绩、分数,而不注重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有些让人担忧。

因为成绩很好不代表这个孩子潜力和动力强大。

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积极探索,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喜好与兴趣,为孩子量身定制适合他的学习计划和主题。

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最终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教育过渡焦虑很多家长的教育过渡焦虑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很多家长虽然极力推动子女的学习并在学习方面变得过于激动,但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的关注却不充分。

现在的父母很容易因为一些琐事而产生情感问题,特别是在孩子生活中父母对于情感发展的关注与交流不足的时候,孩子常常会产生迷茫与孤独。

因此,家长不仅要在学习上给孩子以支持和指引,同时也要了解孩子的情感变动,适时关注和互动,让孩子在安全感中成长。

四、教育理念偏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价值观意识和教育理念也是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好的家庭教育是必须外在标准化的方式去培育的,而忽视了生活、情趣、锻炼等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教育理念偏差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引起家庭矛盾、情感冲突等问题。

因此,父母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内部需求,改变单一标准的教育方式,并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以线性式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即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去做。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的兴趣与创意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自主性差。

因此,父母应该建立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要持续的与孩子沟通,激励孩子的灵感和表达能力,让孩子在情感方面、思想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教育乃世上最糟糕

中国教育乃世上最糟糕

中国教育乃世上最糟糕?李双江之子打人是家长之过中国是一个有悠久的家庭教育传统的国家,但是在今天,家庭教育却成为饱受批评的对象。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怪现象,溺爱却充满逼迫,孩子们压力很大,却又肆无忌惮……究竟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学者秋风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家庭教育,这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有关,一味注重知识的累积,不教孩子道德方面的东西。

尤其是精英阶层,家庭教育更差,没有教养孩子的意识,只是用物欲淹没孩子。

”先学会做一个好人中国历史上有非常悠久和完备的家庭教育传统,也留下了无数的蒙学典籍,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虽然在今天看来,传统的规矩和繁文缛节有些多余,但这些规矩显然非区别尊卑那么简单。

秋风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最重视的是君子的养成。

什么是君子?首先要有德行,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领导能力。

一般的官宦子弟,比较注重培养领导能力,而贫民子弟,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本分的人。

其实不管是精英还是大众,在传统社会中,培养孩子做一个好人,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整个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

所以,那些看似繁文缛节的规矩、理论,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等级尊卑,其背后所代表的,是德行的培养、处理现实问题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做人最基本的是你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人,你可以对社会不做贡献,但不能危害它。

”不该放弃的德行教育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一再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

今天的孩子,在学校之外的家庭教育中,一方面要承受各种培训班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却又毫无约束,甚至肆无忌惮。

一方面望子成龙,一再施压,另一方面却有求必应,无限溺爱,这种矛盾的家庭教育折射的正是当今教育观的缺失。

秋风说:“中国当今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出现了种种误区,这些误区并非今天才有。

家庭极端教育易致儿童“心病”

家庭极端教育易致儿童“心病”

家庭极端教育易致儿童“心病”今年3岁的小综,要上幼儿园了,父母把他从老家接回来。

由于在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小综在爸爸妈妈面前也当起了“小皇帝”。

面对不听话、顽固的亲小孩,父母对他的蛮横无理进行了指责。

小综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专家表示,儿童心理显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占主导位置。

家庭极端教育极易令小孩显现紧张、焦虑、退缩、惧怕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误区:只有一个小孩,给他最好的分析:过分骄纵,小孩“脾气大”小综的行为就极具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幼儿时期要紧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躯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小孩更多的是采纳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有意给对方造成心理损害。

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爱那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谢海燕指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时期,“父母脾气急躁,当小孩的行为令其不中意时,斥责、打骂,为小孩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

在溺爱娇惯纵容小孩的环境中生长的小孩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

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小孩面前表现出来,如小孩犯错时,有批判、有斥责、有体罚的、也有哄骗的,小孩与大人意见相左无法侍从,极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进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误区:“吓一下,小孩就听话”今年8岁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大夫检查后诊断,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惧怕上学而患上了焦虑症才是确实。

“小小孩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逐步形成适应生疏环境的能力。

”谢海燕分析,较焦虑的小孩一方面是先天素养、个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

她指出,儿童焦虑症常见是分离焦虑,多发病于学龄前期,要紧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

由于焦虑中的小孩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查找亲人上。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当前社会家庭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家长过度保护、教育焦虑、家庭教育资源不均等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一、家长过度保护在当前社会中,很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爱和关怀,导致他们过度保护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去接触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

当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家长会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而不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对于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容易造成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时间和行为严加限制,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无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性格受到压抑,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焦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其中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即教育焦虑问题。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学习和培训上。

他们希望通过提前布置好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潜力。

教育焦虑还表现在家长们的过分期望上,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种种表现不满意的时候,会采取一些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困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资源不均在当前社会中,一些家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良好的学校、丰富的课外培训资源等;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可能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家庭教育资源的不均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使一些孩子从起点上就处于劣势地位,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这种不公平现象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也会进一步扩大社会的阶层分化,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发展。

“中国式家教”严重跑偏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

“中国式家教”严重跑偏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

“中国式家教”严重跑偏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整理如今,“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追捧。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92.3%的家长称教育孩子很难,其中“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家长打孩子现象这一问题上,42.4%的人认为是轻微的处罚、吓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认为该打时就打、让孩子长记性。

认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调查发现,更多的家长认为体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龄”而异,并主张惩戒要适当,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以劳动代替打骂成为孩子较为接受的受罚方式。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孙进认为,家长的暴力惩罚方式会让孩子习得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胆怯敏感不自信,不利于阳光向上人格的形成。

家长可以通过减少零用钱、减少礼物的赠与等物质刺激进行惩罚,从而使他们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在哪儿。

平等交流仅占5%根据《报告》,在家庭交流中,25.7%的家长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跟孩子交流,23.4%通过说理的方式交流,民主讨论的只占5.1%。

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许多家长持有“一家之长”的心态,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因为他们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心理健康和成功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1.1 家庭教育压力大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感到非常的压力,这也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或者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等。

1.2 家庭教育极度依赖教材在中国,许多家长和学校都非常注重教材的运用,就算家长教育孩子,也常常是按照教材来进行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认为教材是权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认为教材可以考出好成绩。

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也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和不适应。

1.3 家庭教育不够科学合理许多家长虽然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但是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的孩子。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损,让孩子感到对教育的抵触和反感。

二、发展趋势2.1培养创造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能够创造、创新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将成为未来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如提供创新作业,多鼓励孩子提出想法等。

2.2 促进自主学习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普及,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会倾向于促进自主学习。

孩子将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可以更加自信和独立地成长。

2.3 科技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科技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需要,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当前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变化、家长过度干涉、教育资源失衡等方面,谈谈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

第一、家庭教育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家庭教育主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传授知识、价值观和生活技能。

而现在,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互联网的兴起,很多家长开始依赖各种教育资源,比如各种培训班、网络课程等,来替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这样一来,孩子接触到的教育内容变得单一,缺乏全面性和深度,家庭教育的作用也逐渐被淡化。

第二、家长过度干涉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过度干涉的问题。

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干预。

这种过度关注和干涉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甚至丧失了做决策的勇气和能力。

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变得软弱、缺乏自信,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第三、教育资源失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

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名校教育、外教培训等,而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却因为经济限制而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社会在各个层面产生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无形中也拉大了孩子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扩大。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主动规避这些弊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在家庭的教育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太把孩子当
“人”看了
展开全文
现代社会,随着西方民主、平等等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西方教育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父母,特别是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父母,人们开始抛弃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转而接受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此培养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我在刚开始有孩子时也是抱着这种思想。

我虽然上的三流大学,但是也是经过了人文主义洗脑的人,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

甭管你是地方领导
还是贩夫走卒,在最基本的人权上是一致的,谁也不比谁高等,谁也不比谁低贱。

因此我特看不起那些见到领导就卑躬屈膝,见到底层百姓就鼻孔朝天的人。

同样我也鄙视那些只会运用父母权威,动辄打骂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他们都是最无能的父母,我将来成为父母后,一定做一个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

正是抱着这种思想认知,我在有了我女儿后,一开始把她当做一个独立人来对待,尊重她,用平等的方式与她相处。

并不觉得我是她父亲,我就可以倚老卖老,肆意践踏孩子的尊严,随意命令她干这干那。

因此,每当女儿犯了错误,我就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用平等交流,讲道理的方式与她沟通,希望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很不幸,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沟通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根本就不听我说的,往往需要我动用父母的权力来逼迫孩子改变。

这不由得让我很苦恼,每次训斥完孩子后我就不由的自责,因为我动用父母权力训斥孩子,逼迫孩子做她原本不喜欢做的事,这不正是我最讨厌那种专制父母的样子吗?这不是与我尊重、平等的育儿理念截然相反吗?我不是应该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吗?
因此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困惑,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直到随着我对儿童心理生理发育的了解,我才明白为什么尊
重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不管用。

比起像“人”来,儿童更像“动物”可能有的人觉得我说孩子像动物有些接受不了,觉得怎么能把孩子说的像动物呢?不要急,听完我的分析,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说孩子更像动物。

一、儿童智力上存在缺陷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孩子就是“缩小版”的成人,除了体型、力量、经验上与成人有所不同,别的都差不多。

但事实上,如果父母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儿童在思维能力上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缺陷。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岁前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在认知上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守恒概念和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正是这几个特点,使得儿童在思维认识上存在很大缺陷。

1、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你跟2、3岁的孩子玩捉迷藏,你会发现他们经常是只把自己的头藏起来,而身子、屁股却露在外面。

成人可能会觉得这很搞笑,觉得孩子傻傻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傻,只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在起作用。

因为此时的孩子认为:我藏起来了,你们就看不见了。

他们并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被看见。

为了验证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特点,皮亚杰还设计了一个经典的“三山实验”。

他让儿童从桌子一边观察一个沙盘模型,然后从几张图片中选出桌子另一边玩具娃娃看到的样子。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大多数孩子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皮亚杰以此判断儿童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2、没有守恒概念
守恒是指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比如说水从一个杯子倒到盆子里,水的重量并没有变化;一个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整个面团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成年人对这种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却不能掌握这个知识。

皮亚杰曾经做了一个经典的守恒实验:
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中到满水,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个细而窄的杯子中,问孩子,现在两个量杯里的水哪个多,还是一样多?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会认为细而窄的杯子的水多,因为它的高度更高。

这就证明了儿童不具备守恒概念。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思维可逆性是指在思维上逆转顺序,回到原点,而无须具体执行这些动作。

比如说1+7和7+1是一样的,只是调换了顺序,这对成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两个算数却是不一样的。

你如果让他们计算完1+7=8后,再计算7+1,你会发现孩子不会直接回答8,而是用手指从1再加到7,重新计算一次。

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守恒概念、思维不可逆,这三个思维特点使得6岁前的儿童在思维上具有天然的缺陷性。

而父母跟孩子讲道理时,依靠的是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但这又是儿童恰恰比较欠缺的,所以讲道理就不容易被孩子理解。

二、儿童对规则理解掌握不足
规则是什么?规则是一种后天教育的结果,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概念。

比如说排队,这只有在很多人的群体环境中才会产生排队概念,假如只有一个孩子话还用排队吗?同样的,那些尊重、平等等规则都是在社会群体环境下才产生的,为了让群体成员之间更好的相处。

而这些规则只有通过后天的生活体验,通过父母、社会的教育,孩子才能理解这种规则。

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早期对于大多数规则并不能熟练掌握,因为他们既没有受到充足的教育,也没有充分的社会体验帮助他们理解规则。

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经历的增多,在具体场景下多利用规则,他们才能真正的理解规则,掌握规则。

比如说你对6岁前的孩子说不能撒谎,转眼孩子外出时当面说邻居阿姨长的真丑。

这时候你就会很尬尴,你回家后就会教训孩子“怎么能说人家丑呢?要说人家漂亮”。

孩子可能就会问:这不是撒谎吗?这正是因为孩子对“不说谎规则”不能充分理解的结果。

而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依靠的就是基本的道理规则,但孩子对于道理规则又不能熟练掌握运用,那我们讲的道理孩子又怎么能充分理解呢?
三、儿童行为主要依靠本能
我们上面分析了儿童在智力上存在缺陷,又不懂各种规则,那么他们靠什么来指挥自己的行为呢?其实很简单,像其它所有的动物一样,就是追逐快乐的本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因此我们会看到孩子比较情绪化,比较直接。

如果得不到就又哭又闹,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抢过来据为己有,他才不管这是谁的。

孩子的早期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这个原始本能支配,所以他们比起像人来更像是动物,就像小猫小狗一样,有好吃好喝的哄着就开心,得不到就满地打滚。

当孩子受自己的本能支配时,他们哪还用的上本就不高的智力?更不用说理解本来就不是很懂的道理规则了,所以也就注定了讲道理没用。

用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注定是一个错误正因为儿童在智力上存在缺陷,对规则理解掌握不足,再加上他们依靠天性的行为本能,使得孩子容易被本能控制,这与成年人的理智是不一样的。

所以,儿童,至少是6岁以前的儿童,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

他们与人相比,行为模式更接近于动物。

而现在很多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因为都受过高等教育,自由、尊重、平等的思想深入骨髓,因此就跟我一开始教育孩子时心态是一样的,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用尊重平等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父母们忽略了一个问题:6岁前的孩子比起像人来更类似于动物,更多的受他们的本能支配。

他们没有长远计划,也没有足够的理智来谋划未来,只重视眼前的快乐。

所以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的话,孩子只会选择眼前对他们有利的结果。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刚开始学舞蹈、美术、钢琴等很有兴趣,但很快这种兴趣就丧失殆尽。

因为要掌握任何一门技能都必须要长期坚持训练,训练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是痛苦的。

而孩子的本能又逃避痛苦,所以尊重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结果就只能是放弃,孩子基本将来不可能掌握任何特长,
刘欢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女儿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但是因为她不喜欢,所以最终也没有逼她学。

结果他女儿现在与音乐无缘,而刘欢老师每当谈起此事都遗憾万分。

总结尊重孩子没错,但是父母如果在孩子没有足够能力时,就赋予孩子太大的权力,超过了孩子本身的能力范围,这就不是在尊重孩子,而是在坑孩子了。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未成年保护法》,让家长起到监护、教育的职责了。

所以,对于年龄幼小的儿童,过于尊重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恰当的行使父母权力,批评教训孩子,甚至严重时打骂孩子都是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