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通常采用实验室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实验室资源有限、时间安排不便等。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对于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总结。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实验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方式及效果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相关理论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分析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价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量化和定性方法对学生成绩、学习情况、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 提出优化策略,针对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5. 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为进一步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是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作者:杭瑞友王芳涂小丽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05期摘要:以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开发为例,介绍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将其概括为:三方参与、三层分析、三次分解、三次转化,以此作为高职课程开发的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性任务;学习情境作者简介:杭瑞友(1965-),男,江苏姜堰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51-0220世纪末,人们认识到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需要用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知识、技能去解决,职业教育是培养“为了工作而学习”[1]的人的教育。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系统化的束缚,将工作过程、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学科知识进行解构,围绕工作过程进行重构和序化,开发出工作性的学习情境,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一、“三方参与”、“三层分析”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2]。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广泛社会调研本校本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规划学生就业的职业(群)或岗位(群),通过召开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访谈会,分析会计专业对应的“会计职业”,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构成,分析会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归纳出九个行动领域(也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面向归纳出4个核心领域),这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出纳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行动领域。

(一)出纳员职业分析出纳员是会计职业领域里的一个技术类职业,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职业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出纳员主要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货币资金是出纳工作的对象,核算与管理是出纳工作的过程。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作者:王东苏东梅姜惠民迟恩宇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32期摘要:介绍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互联》的课程沿革、课程建设理念与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课程特色,总结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做法,为其他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工作过程作者简介:王东(1979-),男,河北泊头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通信;姜惠民(1964-),男,吉林敦化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迟恩宇(1976-),男,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2-0034-0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2009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经过本专业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教学观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开发了以网络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了工学结合。

一、课程沿革《网络组建与互联》的前身是《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两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主要讲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用技术。

由于当时是专业成立初期,各种条件均不十分完善,网络硬件设备也非常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课程资源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理论测试题库等。

2004年,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教育基地,将神州数码公司的DCNE(神州数码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的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合同为期三年。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0 引言当代的职业教育,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

近几年来,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成效,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进展方向。

本文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开发实践阐述课程开发的过程。

1 课程形成与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为进一步适应技术进展、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始终致力于专业建设与完善。

企业需要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想学高技能,实现优质就业。

课程就必须紧密结合工作过程与岗位实际,使学生的学习训练过程接近岗位任务的执行过程,学生学习课程后就能基本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

经走访企业、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整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历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确定了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电子信息类产品生产与研发,核心岗位是PCB 板的焊接与维修、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电子产品销售采购技术支持、电子产品品质保证和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五个。

2 课程目标制定以核心课程“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为例,该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梳理岗位能力要素,确定对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是研发助理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配合辅助工程师选用开发产品需要的器件及替代品、绘制原理图、PCB板的布局与布线、编写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工艺流程、制作工装测试夹具、设计的品质保证等。

基于岗位能力要素,我们确立了该课程针对性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为: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能熟练分析常见单元电路原理;掌握电子产品开发常用的软件(Protel、keil、C语言、汇编语言);能说出电子产品制作的工艺、调试、测试的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理解GJ、行业技术文件的标准。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书
3.增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
在“互联网+”的理念下建立的创新性实验室平台,能够提供一个及时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而且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带来不同的测试课题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将不断研究和创新的测试方法,对实验实践教学认识和了解会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得到强化,从而为开展技术创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和技能,使得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
2. 云实验中心的建立
目前高校实验资源主要还是以现场实验为主,实验资源利用率低,实验维护成本高,实验更新换代难以和技术发展有效协同发展,实验也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少量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来优化高校实验教学环节迫在眉睫。
国内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利用互联网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实验教学角度,建立了云实验中心,通过建立服务器池,搭建桌面虚拟机环境,在同一系统上同时运行多台虚拟机,快速部署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构建了灵活可靠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
云实验中心的可以起到实验室宣传介绍的功能,有些高校实验室不为学生熟悉,不知道哪些实验室可以做哪些实验和研究,不知道实验室是否对学生开放,不知道每个实验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建立云实验中心就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对各个实验室的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包括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和成立时间,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就,实验室目前的人员组成以及实验目前所具有的实验设备,实验室可以做哪些实验。实验室相应的实验指导数据资料以及实验指导老师等。在实验室的主页上列出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以及预约情况。
2.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转型发展。因为有了实验室和互联网的结合,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他们不仅在线上得到教学,也在线下得到更好的教学与服务。我们不仅能够把传统的教学做得更好,同时也能够让实验、实践等平台上的教学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让各学科的教师、设备产品受益,以服务学生为目的.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转型发展。

中期报告--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期报告--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中期报告根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的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目标,作者对目前国内外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B/S 模式与C/S模式的特点及优劣,提出了系统概念模型,并对系统模型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相关具体内容概述如下:一、国内外基于WEB的网上教学系统的研究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给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迅速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工具。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一系列相关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开展网上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达到巧%的目标,在十五规划中又将这一目标提前到2005年,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寻找现代的教学管理方法,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进程相协调,就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大背景的前提下而顺应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以网络为依托、充分的利用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结合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而推出的最有生命力的网络化教学。

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减少了教育的投入,节省了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

同时也为各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全面的交流机会,使教育真正地实现了大众化、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 于 工学 结 合 的模 块式 课 程设 置 体 系
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 I
体系 、 网站 建设 工 作 任 务包 课 程 体系 、 网络 集 成工 作 任 务包 课 程 体 系 和 网 络 管 理 工 作 任 务 包 课 程体系框架 图分别如下 图 2 图 、 3图 4 图 5 示 : 、 和 所
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的理念 是 基于工作过程 的工学结合模块化项 目课程体 系, 是 在“ 业+ 产 企业 + 专业 ” 专业 建 设 模 式指 导 下 ,依托 “ 行业 、 接产业 、 对 服务 就 业 ” 的开 放 性 课 程 体 系 , 课 程 建设 模 式 必 须 遵 循 “ 作 过 程 导 向 、 目任 务 载 工 项 体、 职业 能力 培养 主线 ” 。 基 于工 作 过 程 的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专 业 课 程 体 系构建必须 与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网络集成类 岗位 、 网络管理类 岗位和 网站建设 类岗位 的工作过程相 联 系 。首先 , 通过 调研 确定 网络 集成类 岗位 、 网络管 理类岗位和 网站建设类 岗位 的岗位群 ; 次 , 其 进行 相 应模 块 的行 动领 域 分 析 ; 次 , 再 根据 行 动 领 域 确 定 相应 模 块 的专 业 课 程 体 系 ; 后 , 建 具 体 的学 最 创 习情 境— —教 学项 目。 基 于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课 程 开 发 的 基 本 思 路 如 图 1 示 ,以工 作 实 践 任 务 为 起 点 、 以就 业 岗位 所 ( ) 需 职业 能力 为 框 架 、 技 能训 练 为 主线 , 群 所 以 把 本 专 业 所 涉及 到 的 实 际 职场 中 的工 作 任 务 分 解 成 为若 干 相对 独 立 的工 作 项 目, 学 习性 的工 作 任务 将 融合到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去 , 以全新 的模 式组 织 教学 。

中南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B)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开发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基于现行系统,但要__________现行系统。

2.________________阶段常用的方法有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等。

3._______________开发方法由管理策略部分和开发策略部分组成。

4.__________是客观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反映。

5.高质量的__________有利于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

6.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___。

7.数据流程图主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在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8.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讯线路和站点的_________排列形式。

9.____________是组织中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0.数据流程图的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输入输出保持平衡。

11.新的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包括功能目标、技术目标和_________目标。

12.系统详细调查的参加人员有系统开发人员、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和______________。

13.信息流是物质流的________。

14.文件中能唯一标识记录的数据项称为___________。

15.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16.系统分析结束时应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上级审查。

1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和____________和谐工作的系统。

1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各开发阶段之间设置____________。

19.合作开发是由____________和用户共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方式。

20.企业过程是指在组织在管理活动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为了实现某一功能的_______活动。

二、判断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括号中,用“√”、“╳”分别表示其表述是“正确”或“错误”)。

浅析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 3 4 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59( 1) 5 08— 2 07 99 2 2 1- 27 0 O
计 算机 网络技 术是计算 机技术和 通讯技术 紧密结合 的产 领域课程 。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 系结构如表 1 所示 表 1 计 算机 网络 技术专业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 物 , Itme 为代表 的全球性信 息化网络浪潮, 以 ne t 给人们生产 、
( 上接第 2 6页 ) 8 中,学生 的主体地位 、主动 能力都得到 了加强 。 比如 , 在讲授文件压缩工具软件使用 的时候 , 以从生活 可 中最常见 的应用 引出。 第一步 , 出当我们需要将很多张照片 提 通过 电子 邮件发给朋友 时, 该如何处理 ?引导 同学们得 出压缩 打包 的回答 。 第二步 , 出如何来打包和压缩文件呢 ?这时候 提 有 同学提到有 WiR R, n A 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 的工具软件呢 ? 第三步 ,同学们使用搜索引擎查找 “ 如何压缩文件 ”的相关资 料 。得 出常用 的压缩 工具软件有 WiR R、Wi:p和好压 。 nA ni Z 第 四步,引导同学们使 用已学的工具软件 获取 安装 方法 , 下载 并安装好相应 软件 。 第五步 , 对于安装好的软件, 该如何使用 ? 鼓励 同学们 尝试 自己做文件的压缩, 并随时可 以利用搜索 引擎 工 具搜 索解 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最后,教师全面讲解和 总结 该软件 的具体使用的注意事项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教师都在 积极地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研究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 。 通过这种 方法,学生的 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得到 了锻炼 。
专业的 岗位群分析 , 网络专业 的重 点教学内容确定为计算机 将 网络技术 、网络系统集成与 工程 设计 、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安 络专业 的就 业岗位有 :计算机 网络操作 员、网络 管理 员、网站 全与管理 、 网站建设等 。 择合适的教学 内容 的教材至关重要 , 选 管理员 、网站设 计员、网络 工程 施工员、网络安全员、网络产 鼓励开发 以工作任务 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 品销售 员等 。 计算机 网络技 术专 业必须围绕 岗位群设置课程群 3 课内实验教学环节 . 2 支撑体 系, 课程改革也 必须 围绕 岗位 群 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 网络 技术专业 实践性很强、 几乎每 门专业课都有实 培养 为重 点。 按照基于 工作 过程 的课 程体系设计思路和建设流 验 内容 。 采用 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 的教室组织教学 , 实验通过 网 程, 专业核心 学习领域 的设计是 由网络技术典型职业能力分解 络 实训室进行 ,在课程 安排 中考虑 理论与 实践 的课 时 比例 为 而来 ,在本 案例 中细 分为 网络系统集成 ( 网能力 )、网络运 建 1 ,理论环节 以够用 、适用为原则 ,避 免教师讲得太深、太 :1 维管理 ( 网能力)和网站建设与维护 ( 网能力 )三大 岗位 管 用 宽泛 , 响学 生的学习兴趣 的提高;实践环节重在学生技能 的 影 群 ,然后对三 大 岗位群所 对应 的典型工作任 务进行 组合或分 提高 ,促使学 习兴趣 、成就感 的提升 。为保证各 门实验课程 的 解 ,从而得 到网络技 术专业系统化、模块化 的 1 4门核心学 习 顺利进行 中,需要 课程 大纲中说 明该课程课 内实验 的 目的、 具

《互联网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互联网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互联网软件开发》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127002.课程中文名称:互联网软件开发课程英文名称:Internet Software Design3.面向对象:信息工程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5.总学时数:56讲课学时数:40,实验学时数:166.学分数:3.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自编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使学生通过对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学习和使用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和工具。

本课程介绍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技术和工具使学生了解网络应用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全过程掌握较成熟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为日后从事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互联网软件开发》课程系统介绍了互联网软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网站开发与网络编程的技能,得到基本的网站开发动手能力的训练,初步掌握动态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从而为学习后续的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了解互联网编程基础知识;2、掌握HTML语言开发;3、掌握ASP与」SP网站开发;4、学会JSP动态创立网站;5、了解并掌握Servlet原理与应用;6、掌握JavaBean;7、掌握JSP访问数据库;8、WebGIS校园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安排在第三个学期开设,安排在《计算机基础》、《空间信息服务》、《数据库》、《VC++》等课程之后开设,学好《互联网软件开发》课必将为学生的动手开发能力打好基础。

大学计算机网络教案: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互联网技术

大学计算机网络教案: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互联网技术

大学计算机网络教案: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互联网技术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业运作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因此,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学习计算机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互联网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中建立起对计算机网络的扎实基础。

1. 为什么需要计算机网络?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联网时,很少去思考它背后的原理和技术。

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存在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便利。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迅速地传输大量的数据,并能够与全世界的人进行实时的通信。

1.2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 信息传输和共享计算机网络让我们能够在任何地点快速传输和共享信息。

无论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文件、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照片,还是在网上浏览新闻和资讯,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1.2.2 资源共享和协作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同的计算机可以共享资源,如打印机、扫描仪、文件存储等。

此外,计算机网络也提供了协作工具,如在线文档编辑和视频会议,方便团队成员在不同地点进行实时合作。

1.2.3 电子商务和在线交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催生了电子商务和在线交易的兴起。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预订机票、支付账单等,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定义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2.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抽象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

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

工作 岗位的要求 , 事相 关的工作。 从
关 键 词 :X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 程 导 向 ; 自主 学 习 ;开放 式教 学 ; 学结 合 - - 工
作 者 简 介 : 丹 , , 学硕 士 , 要 研 究方 向为 多媒 体 技 术 。 李 女 理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 7 7 2 1 )4 0 4 — 3 6 4 7 4 (0 10 — 0 3 0
“ 络综 合 布线 ” 网 是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专业 的核 心 课程 , 主要 内容 包 括 了解 综 合 布线 的标 准 、 其 传
输 媒 介 、 线 系 统 T 程设 计 、 统 ] 程 的施 、 布 系 系
统测 试 验收 和T 程 质量 控制 等 。该 课程 操作 性 强 , 学生 不 仅 要学 习理 论性 知识 ,更 多 的涉 及 技 能 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 问答式教 学, 再到开放式 实践教学。整个教 学活动的 实施 , 不仅体现 了“ 学结合 ” 而且充分调 工 ,
动 了学 生 学 习的 积 极 性 , 现 了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教 学 原 则 。 过 本 课 程 的 学 习 , 学 生 能 够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内适 应 体 通 使
的选 , 制 布线 设 计 方 案 , 线 T程 的组 织 与 施 编 布 工 、 装 管 理 、 线 T 程 测 试 及 调试 , 关 文 档 及 安 布 相 由 于 网络 综 合 布 线 涉 及 的 知 识 内 容 多 而 复 杂 , 了提 高 教学 效 率 , 为 了给 学生 广 阔 的 发展 为 也
装 ; 装 管槽 系 统 ; 安 双绞 线 电缆 施 1 ; 试 双 绞 线 测 电缆 和光 缆 ; 收 综 合 布线 1 程 ; 合 布线 系统 丁 验 二 综

网上选课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网上选课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1 引言1.1 开发背景Internet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运作方式。

人们打开网页浏览当天的新闻,发电子邮件给远方的朋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进入网上商城购买商品——这一切都是在使用Internet。

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着互连网的应用,使得一向烦琐的手工程序变得方便,快捷,而学校网上选课系统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1.2 开发目的网上选课系统已经在很多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得广大师生的称赞,它改变了以往由学校统发课程表到学生手中,然后由学生填好再反馈到学校,而学校还要对结果进行审查,确定有效性,最后才实施上课计划,这一传统的手工选课不仅复杂,也牵涉了很多的人力,对管理也造成了诸多不变,而借助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在规定选课时间段内,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完成选修课的申请,而学校也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1.3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本文采用ASP+SQL Server技术分析与设计了一个高校选课系统。

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此处把自己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叙述一下)2 开发环境2.1 B/S模式的特点B/S(浏览器/服务器)是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多层结构体系。

B/S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用户界面简单易用。

用户使用单一的浏览器软件,通过鼠标即可访问文本、图像、声音、电影及数据库等信息,特别适合非计算机人员使用。

(2) 易于维护与升级。

由于客户端无需专用的软件,所以,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工作简单。

(3)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能够与遵循这些标准协议的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很好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4) 信息共享度高。

HTML是数据格式的一种开放标准,目前信息系统中大多数流行的软件均支持HTML。

(5) 扩展性好。

TCP/IP、HTTP的标准性使得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可直接接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

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

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网络实训心得1这个暑假,学校安排了我们三、四班学生到四川省国信安信息安全培训基地进行实训,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仅仅为期五天,但是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训,让我对网络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此次实训,颇有体会。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

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

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

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等等。

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

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

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此外,在此次实训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分组完成一个网络系统的构建策划,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以及网络搭建方案的撰写。

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整个项目的竟标和项目开发的流程,而且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团队中的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设总结报告一、目标与任务到2014-2017年,学校完成4个平台的建设,建成适应抚顺市地方经济发展及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标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数据资源,并以数据中心为依托,全面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服务领域的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建成先进的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多媒体管控系统,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不断提升信息化辅助决策能力,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面向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校园生活的实际要求,建设高水平的智能化校园、IT环境和先进网络文化。

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促进教学发展。

我院数字化校园打造成一个服务地方的“教育信息港”。

1、建设目标利用三年的建设时间,打造“4231”工程,即完成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4个平台建设;开发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2个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机房、录播教室3个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通过整合各级教育资源打造一个服务抚顺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信息港”。

图1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2、主要任务2.1校园网基础设施平台建设1)建成一个覆盖全校的万兆核心、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建成覆盖面全校的地下通信管井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

实现与Internet的安全可靠互连,提供两个以上ISP出口。

2)建设一个设施完善,环境稳定的中心机房。

3)建设一个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可用、高共享的数据中心。

4)建设一个覆盖全校各应用部门的集身份认证、消费、管理于一体的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2.2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管理平台建设1)开发一个集数据资源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虚拟仿真实训、校企合作教育培训功能于一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各专业主体教学环节的数字化操作。

2)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现有各类网站资源,构建信息资源社区,利用资源社区构建资源平台,丰富网络资源。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基础设施,承载着海量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任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实验练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和在线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分析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线上线下联动的实验教学模式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深入分析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大单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大单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大单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程核心素养的指向下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主动探索适合学生的“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教学”大单元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学生对互联网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互联网;核心素养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中的“互联网应用与创新”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这个课程旨在通过开展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工具与技巧、网络应用开发与设计以及创新思维与实践等方面。

信息科技学科在课程开发方面,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目标,结合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同时,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教材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在课程实践研究方面,需要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活动,探索适合学生的“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教学”大单元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引入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互联网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其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

互联网发展至今,在其影响下,人们的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全球互联的环境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标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挖掘学生技能并提升绩效摘要:近年来,由于职业领域对应知识的迅速更新,传统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以促进学生技能的挖掘和绩效的提升。

通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我们对当前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进而提出了一套创新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

通过对一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我们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问题二、文献综述2.1 传统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缺陷2.2 工作过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三、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3.2 数据分析方法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4.1 数据整理与统计4.2 实证研究结果呈现与分析五、研究结果与讨论5.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优势5.2 学生技能挖掘与绩效提升情况5.3 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分析六、结论6.1 研究贡献6.2 存在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七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方法,旨在促进学生技能的挖掘和绩效的提升。

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我们发现传统模式在满足职业领域需求方面存在重要不足,因此需要寻求更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新方法。

由于工作过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设计一套适应实际工作的综合性任务,学生能够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并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践考核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等。

在一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我们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技能绩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开发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开发与实施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力。

必须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本文以“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课程定位“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小型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师,培养学生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课程定位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瞄准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

一次岗位为网络工程师,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成为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及一般性的网络维护工作。

晋升岗位为网络专业人员,少部分学生经过深入学习达到专业水平,主要从事大型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工作。

发展岗位为网络专家,个别学生经过一两年工作积累,达到专家水平,为具有特殊要求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专业人员。

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思路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要想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必须熟悉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教师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对于网络组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需求分析—收集资料—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制订工程施工计划—网络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性能测试及验收—网络运行管理及故障排除。

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

具体实施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的网络专家对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把关。

2.行动领域归纳。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并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互连”课程开发
的研究,对该课程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学习情境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
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
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
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
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
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

如下表所示: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
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

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
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
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
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
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
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

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

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

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
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
业.2007.24.11~13.
[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作者单位: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