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
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根据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护理过程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采取及时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循环、呼吸和体温调节情况,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治疗效果。
2.意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神志清醒程度,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工具进行评估,监测意识状态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3.呼吸机管理指标: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可以监测呼吸机的设置参数和气道压力,监测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和氧合情况。
4.疼痛评估:对于危重症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以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等,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5.感染指标:危重症患者易于感染,可以监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结果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
6.肠内营养指标:对于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深静脉补充的营养支持情况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内营养的效果。
7.血糖控制指标: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以监测血糖水平,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8.药物使用指标: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抗凝治疗的效果监测等,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良反应。
9.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的反馈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临床实际确定适用的指标,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一、常规和技术规范1.危重病人的观察与监测: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神志状态、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2.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技术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等。
3.药物管理与监测:危重病人药物管理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需要掌握药物的剂量、途径、频率、禁忌症等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4.理疗技术:部分危重病人需要进行理疗,如床位翻身、被动运动、物理治疗等,护士应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适当的理疗操作,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导管护理:危重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包括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胃肠道引流管等。
护士需要具备导管护理的技术能力,确保导管的畅通性和安全性,并注意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
1.接诊和评估:危重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接诊和评估。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主诉和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观察,以便制定后续的护理计划。
2.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药物管理、监测频次、饮食安排、导管管理等。
护士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如心理支持、家属沟通等。
3.实施护理计划: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护士需要准确执行各项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需要时刻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与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危重病人护理需要护士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包括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
护士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置。
5.家属教育与支持:危重病人的家属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提高他们对病人的陪护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是确保危重病人安全和护理效果的重要保障。
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
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关键步骤与技术:
1. 确保持续监测:安装并正确使用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血
压监测仪和呼吸机等,及时记录病患的生命体征数据。
2. 定期评估病情:定时检查病患的病情变化,评估其呼吸、心率、
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确保病患的药物治疗效果,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确保通畅呼吸道:及时清理病患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
5. 注意营养支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确保病患获得足够的营养。
6.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整洁,定期消毒设备,预防
院内感染的发生。
7. 护理病患:提供细心的护理,包括翻身、清洁、按摩等,确保病
患的身体舒适度。
以上是提高危重病患监护的关键步骤与技术,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
效提高对危重病患的监护水平,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
4)有蓄积作用,可引起中毒而发生惊厥。5)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压、 监测心电图,并备好抢救设备;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出现 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者应立即停药。 2.胺碘酮 (1)药理作用及适应证:胺碘酮具有选择性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原为抗 心续痛药,后发现具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治疗室性和室上 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及预激综合征。 (2)用法与用量:成人先静脉注射负荷量,0.5mg/(kg·min),约1min;随 后静脉点滴维持量,自0.05mg/(kg·min)开始,4min后若疗效理想则继 续维持,若疗效不佳,可重复给予负荷量,并将维持量以 0.05mg/(kg·min)的幅度递增。
2.地高辛 (1)药理作用及适应证:地高辛为长效洋地黄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 心力衰编,心房纤鰣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用法与用量:全效量:成人口服1~1.5mg;于24h内分次服用。小儿2 岁以下0.06-0.08mg/kg,2岁以上0.04-0.06mg/kg。不宜口服者亦可静 脉注射,临用前,以10%或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常用量静脉注 射0.25-0.5mg/次:极量,Img/次。维持量:成人每日0.125-0.5mg,分一 两次服用;小儿为全效量的1/4。
(3)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一过性血压下降。 (4)禁忌证:明显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忌用。 (5)用药监护 1) 高 浓 度 给 药 (>10mg/ml) 会 造 成 严 重 的 静 脉 反 应 , 包 括 血 栓 性 静 脉 炎,20mg/ml的浓度在血管外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甚至坏死,故 应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血管给药。 2)本品酸性代谢产物半衰期约3~7h,肾病患者则约为正常的10倍,故肾 衰竭患者使用本品需注意监测。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一、护理人员培训为了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涵盖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抢救措施、仪器设备使用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
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状况、认知情况等。
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等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
三、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工作是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基础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清洁、饮食等。
用药护理则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四、抢救措施的执行对于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的执行显得尤为关键。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与医生紧密配合,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实施。
五、护理记录的规范护理记录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等内容。
规范化的护理记录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可追溯性,并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证据。
六、患者家属沟通良好的家属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等信息,同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与家属沟通时,要注重语气、方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矛盾。
七、护理安全预防护理安全是危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还需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康复环境。
八、院内感染控制院内感染是危重症患者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重症监护护理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护理质量标准一、重症监护一般护理(一)工作目的。
完毕生命体征监测及患者生活基础护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中心静脉压、意识、瞳孔等,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
疼痛患者见疼痛护理。
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4h输液维持者每日更换输液器。
长期输液者,应防止静脉炎发生。
3.使用微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严密观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特别血压的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医嘱调整输液的速度和药物浓度。
4.定期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尿糖、尿比重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5.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严格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保持呼道通畅。
6.按常规贯彻各项护理措施,保证各种导管通畅、固定、无菌、标记清楚,具体记录引流量及色泽等情况。
7.病情允许时,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根据病情定期翻身、拍背(一般Q2h),鼓励清醒患者深呼吸、咳痰,对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
8.对行胃肠外营养者,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作好相应的观测护理。
9.遵医嘱使用约束带患者见约束护理。
10.有专科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按各专科护理常规规定。
11.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2)若病情许可,每日床上沐浴或擦身1次,涉及洗脚及会阴护理。
(3)口腔护理每日2~3次,洗脸和头发护理每日2次。
(4)协助进食、服药。
12.准时认真书写危重护理记录单,对的记录出入量,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准确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13.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的各种因素,给予心理,进行健康教育。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安全。
2.护士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基础护理贯彻到位。
4.护理操作规范、准确。
5.患者/家属可以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多发伤(一)工作目的。
完毕各脏器功能监测,保证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病情观测】1.呼吸系统监护呼吸变化:应观测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困难限度,以及其与体位、病情的关系。
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
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首先,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观察病情时,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复杂病情的演化趋势。
此外,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外貌、精神状态、疼痛程度等,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异常情况。
比如,病人的体温是否偏高或偏低,心率是否加快或减慢,呼吸是否困难或异常,血压是否偏高或偏低等。
这些异常情况都可能是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状况、肢体活动情况等,以便及时识别出病情的恶化,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再次,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护理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时清洁口腔、鼻腔,及时吸痰,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其次,需要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病人的排泄功能正常,及时给予排便、排尿等操作和护理。
还要护理病人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
另外,对于重症监护病人,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维持病人的体位,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
最后,危重病员病情观察及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因此,在危重病员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
此外,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可以为危重病员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提高其生存率和恢复率。
总之,危重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有效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功能的稳定。
ICU护理中的药物管理和安全
ICU护理中的药物管理和安全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专门负责处理病情危重的患者。
药物管理和安全是ICU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讨论ICU护理中的药物管理和安全问题,包括药物配制、给药途径选择、剂量计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
一、药物配制ICU患者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药物治疗,因此正确的药物配制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配制药物时,护士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注意以下几点:1.1 仔细核对药品信息:在药物配制前,护士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有效期等信息,确保配制的药品与医嘱一致,避免给患者错误的药物。
1.2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准确地计量药物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
护士应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注射器或滴定管,避免因计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药物过量或不足。
1.3 遵循无菌操作:ICU患者的抵抗力通常较弱,容易感染。
护士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措施,以确保药物不被污染。
二、给药途径选择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及时、准确地给药。
给药途径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嘱要求:2.1 静脉给药(IV):静脉给药是ICU中常用的给药途径,它能迅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循环系统,起效快。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注射药物时应掌握注射速度,防止过快或过慢。
2.2 肌肉注射(IM):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的患者,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选择。
护士应清洁注射部位,选取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
2.3 皮下注射(SC):适用于需要长期给药的患者,皮下注射可以提供持续的药物吸收。
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注射前应将皮肤消毒。
三、剂量计算正确的剂量计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ICU护理中,护士需要掌握准确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以下几点:3.1 熟悉药物剂量单位转换:不同的药物剂量单位可能会造成困惑,护士应该熟悉各种常见药物的剂量单位转换,如毫克、微克、国际单位等。
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危重病人是指由于疾病、创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
他们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监护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呼吸支持:对于需要呼吸支持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确保呼吸通畅,及时清洁气道,满足氧气需求,并注意呼吸机设置和调整。
3.静脉通路管理:危重病人通常需要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确保静脉通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定期检查输液情况和输液量。
4.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问题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疾病和治疗原因,常常出现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及时纠正营养不足。
6.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护理人员应通过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式,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7.感染控制:危重病人由于其身体状况较差,容易感染,护理人员应做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规范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8.出血控制:某些危重病人可能存在出血风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压迫止血、输注红细胞等。
9.神经功能监测: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0.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往往面临生命威胁,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与患者交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11.守护安全:危重病人状况不稳定,容易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活动和位置,确保安全,避免跌倒、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危重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疼痛程度、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士工作总结在危重病患护理中的救与监测
护士工作总结在危重病患护理中的救与监测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危重病患护理中,护士的工作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将总结护士在危重病患护理中的救治和监测工作,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紧急救治危重病患的情况常常十分危急,需要紧急的救治措施。
护士在此时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首先,护士需要根据病患的症状和疾病情况,迅速判断病情的紧急性和严重程度。
在紧急情况下,护士需要做到机智应对、冷静处理,充分利用所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迅速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
其次,护士在危重病患的救治过程中,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
护士要准确地传达病患的病情和变化情况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作出治疗决策。
同时,护士还需要执行医嘱,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的及时反馈和配合是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最后,护士在危重病患救治中还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护士要向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告知家属有关事项和需求。
同时,护士还要给予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使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安慰。
二、生命监测危重病患的生命体征监测是护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可以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此外,还需监测病患的各种液体的排出量及其成分,以及其他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护士需要学习并掌握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例如,电子监护仪能够自动记录病患的生命体征,并提醒护士及时采取行动。
通过这些设备的使用,护士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危重病患的生命体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在监测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并及时纠正病患的不良习惯,预防和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对于病患的插管和导尿管,护士要注意管路的通畅和清洁,定期更换,并在需要时进行相应护理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注重病患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护理,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和恢复。
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
有些 患 者 昏迷 或 神志不 清 , 往对 药物 治疗 的反应 ( 往 包括 疗 效 和不 良反应 ) 能主 诉 ; 些疾 病 、 不 有 器官 功 能改变 或合 并
伤 疾病 4 例 , l 胸部肿瘤手术后 3 9例 , 有机磷农药 中毒 3 。 0例
用药 影响 到某种药 物的敏感 性或体 内过程 , 导致 对某种药 物 的 反应 观察起来 不易抓住重 点 ; 有时 由于抢 救或治疗工作 量大而 不 能有 足够 的时 间精 力观 察药 物治疗 的反应 。这些都 对 药物
2 1 年 5 第 2 第 1 期 02 月 卷 0
・
临床 护 理 ・
危重 症 患 者 用 药 的监 测 与护 理
李 旭
郑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护理部 , 河南 郑州 4 0 5 5 02 【 要 】目的 探讨 危重症患者 的用药监测 , 摘 减少 用药过程 中并 发症的发 生 。 方法 从 危重症患 者用 药的特点 、 用药原则 和 用 药监护 的要点对危 重症患 者用药 的过程 和用药安 全进行监 控 。 结果 经 过有效干 预后 , 患者不 合理用 药有效 降低 , 均
出、 中, 集 因此 , 对危 重症 患者 用药 的监 护 也更为 复杂 和 困难 , 对 护理人员 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
药物 ) 一些 可能容 易导致 滥用 的药物 ( 及 如抗 生素 、 镇痛 药 ) 常
常在 重症 加强 护理 病房 (n ni r ui I U 使用 。这些 i es e ae n ,C ) t vc t
进行 了正确用药 。 结论 有效护理 干预 , 可以有效的提 高危重症患者 的用药安全 , 值得 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重症 ; 危 用药 ; 监测 ;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 4 3 R 7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1 一 5 — 2 2 9 — 6 6【 0 2) O 1 1 0 这些都 增加 了发 生药物 不 良反 应的机会 。另外 , 一些 与药源性 疾病 相关 的药 物( 如可 能引起 神经 系统 损 害 、 肾功能损 害 的 肝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于危重病人,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并及时记录。
此外,还需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如心脏、肺部、肝肾等,以及血液气体指标、血液电解质平衡等。
护士应随时留意患者出现的任何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伴随着疼痛,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关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3.呼吸管理:对于呼吸不稳定的危重病人,护士应加强呼吸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
必要时,可协助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插管,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此外,护士还需提供合适的氧疗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4.心血管管理:危重病人常常存在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状况,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指标,如心率、心律、血压等,并根据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同时,护士还需留意心电图监测结果的异常变化,及时通报医生。
5.液体管理: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在给予液体治疗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合理给予输液或口服补液,并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包括尿量、体重、血液电解质等。
6.皮肤护理:由于危重病人常常卧床不动,易发生压疮和皮肤感染,护士应定期进行皮肤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合适的垫子等。
如果发现有皮肤问题,应及时处理和记录。
7.预防感染:危重病人的免疫力通常较弱,易受感染,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勤洗手,并教育患者及家属要注意卫生习惯。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还需进行隔离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8.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由于身体状况较差,有时无法正常进食,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入营养液或胃肠道营养。
9.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常常面临生命威胁,护士除了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之外,还应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危重症状态监测与处理
护理工作中的病人危重症状态监测与处理在护理工作中,监测和处理病人的危重症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密切监测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危重症状态,才能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护理工作中病人危重症状态的监测与处理。
1、尽早发现病人危重症状态在护理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尽早发现病人的危重症状态。
护士应当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行动。
2、及时报告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危重症状态,护士应立即向医务人员进行报告,以便医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及时沟通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3、协助医生进行急救在发现病人危重症状态后,护士应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给氧等。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
4、注重团队合作在处理病人危重症状态时,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护士、医生、护士长等各个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最大程度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5、保障病人的安全在处理病人危重症状态时,护士要确保病人的安全。
在进行急救措施时,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保障病人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6、记录病人情况在处理完病人危重症状态后,护士应及时记录病人的情况,包括发病时间、处理措施、病人反应等,为后续医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7、及时与家属沟通在处理病人危重症状态时,护士应及时与病人的家属沟通,告知病人的病情及处理情况,消除家属的焦虑和恐慌,保持病人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8、持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护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护士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护理技巧,以更好地应对病人的危重症状态。
9、关注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处理病人危重症状态时,护士常常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10、重视团队建设在护理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团队至关重要。
护士要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力,为处理病人危重症状态提供更好的支持。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人的评估和监测:-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的监测。
-监测病人的意识水平、神经系统功能和疼痛程度。
-定期检查病人的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湿度、肢体活动等)。
-评估和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氧饱和度等。
-持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护理干预:-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人的头部处于正中位,定时清理病人的口腔、喉咙和气管。
-监测呼吸道的分泌物,定期吸痰,并保证病人的气道湿润。
-配置适当的吸氧设备,并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浓度。
-监测病人的呼吸机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心血管护理干预:-监测和维持病人的血压稳定,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
-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缺血或损伤。
-监测病人的液体平衡,确保适当的输液和排尿量。
4.消化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饮食摄入和排便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和营养支持。
-定期检查病人的腹部肿块、压痛和肠鸣音,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监测和维持病人的酸碱平衡,调整胃酸抑制剂和碱剂用药。
5.泌尿系统护理干预:-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性状,检查尿液常规和尿培养结果。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需要调整输液和药物治疗。
-定期检查病人的肾功能,及时处理少尿或无尿情况。
6.疼痛管理:-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例如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方法(如按摩、热敷等)。
-监测疼痛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预防和处理压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维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和卫生,防止皮肤感染的发生。
-适时更换病人的体位,减少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
8.沟通交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
-倾听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总之,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覆盖了病人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疼痛和皮肤等护理干预,同时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李旭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用药监测,减少用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从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特点、用药原则和用药监护的要点对危重症患者用药的过程和用药安全进行监控。
结果经过有效干预后,患者不合理用药有效降低,均进行了正确用药。
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危重症;用药;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51-02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危重症患者也不例外。
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和直接监护者,护理工作者在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站在第一线。
危重症患者的用药除了具有一般患者用药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1]。
应该说,危重症患者将某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体现得更为突出、集中,因此,对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护也更为复杂和困难,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236例。
其中男146例,女90例;年龄24~78岁,平均(48.9±9.7)岁。
心血管系统疾病74例,脑血管疾病52例,创伤疾病41例,胸部肿瘤手术后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
2 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特点
对于危重症患者除了临床多系统的连续监护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其用药方案的合理制定和及时调整,严格按照要求给药,并严密监护其用药后的疗效和各种反应。
具体地说,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2.1 以静脉为主,多途径给药
一般在急性期,因为要求药物治疗起效快,危重症患者的用药途径多选择静脉给药,有时也辅以肌内注射等多种其他给药方式。
而急性期过后,一般可选用口服等方式维持给药。
2.2 用药常需个体化
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应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和病情的轻重有所区别;而且由于多数药物直接影响到多种器官功能的调节,对用药品种和给药剂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常常需要对给药剂量、
给药间隔,甚至给药速度和具体溶媒等进行个体化,必要时还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药物监测)[2]。
2.3 使用药物品种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大
一般的危重症患者常同时或在短期内接受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的治疗,这就增大了各种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机会。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对一些有益的相互作用加以利用,对可能发生的不良相互作用尽量避免或提前预防,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2.4 病情严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多
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常常伴随多器官功能的失调或衰竭而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使其发生不良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这些都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
另外,一些与药源性疾病相关的药物(如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及一些可能容易导致滥用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常常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使用。
这些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护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了解它给疾病救治带来的潜在的和巨大的危害,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并不断积累其防治经验。
2.5 用药反应监测难
有些患者昏迷或神志不清,往往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不能主诉;有些疾病、器官功能改变或合并用药影响到某种药物的敏感性或体内过程,导致对某种药物的反应观察起来不易抓住重点;有时由于抢救或治疗工作量大而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观察药物治疗的反应。
这些都对药物治疗所表现出的各种反应的观察和监测造成一定难度,除了常规监测,必要时应利用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或手段以及药学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
3 危重症患者的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医药学词汇。
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合理治疗学(rational therapeutics)、合理处方(rational prescribing)等。
一般来说,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的、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安全第一,在此前提下才考虑尽可能发挥其有效性以及较适当的费用。
同时还应考虑治疗是否及时和适时、药物供应和使用是否方便、保存是否容易、用途是否多样等。
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药原则: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药,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含义外,还具有其特有的具体内涵。
4 危重症患者用药监护的要点
4.1 给药前监护要点
给药前监护的重点在于充分了解病情、病史及患者的个体特点,首先判断其是否具有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然后选择其最佳的给药途径,并做好其用药前的准备。
认真阅读病历和医嘱,明确用药目的。
了解患者病情和病史,特别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了解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判断医嘱用药是否符合适应证、禁忌证,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过敏试验。
是否需要调整给药剂量或间隔,医嘱的给药途径是否为最佳。
根据自身理论知识,判断医嘱同时给予的药物之间或其他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或不良相互作用,如有疑问,应该及时与医生或药师取得联系,做出必要的调整[4]。
如果是注射给药,应判断同时配伍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一般认为,药物不宜加入血液、血浆、脂肪乳、甘露醇的饱和溶液、碳酸氢钠、氨基酸、右旋糖酐等溶液中。
4.2 给药时的监护要点
给药时的监护要点首先要注意每种药物的正确给药方法、部位及其他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时应注意静推或静滴速度的控制,还应注意给药时发生的一些特殊反应。
注射给药前,尤其是在胸、腹腔注射或鞘内注射前,应估计患者的精神及体力状态,以判断其对该给药途径的耐受能力。
必要时应向医生报告,采取有效措施。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充分理解不同给药时间的目的(如3次/d与1次/8 h的区别),时间误差不应超过0.5 h。
静脉给药应有计划地使用穿刺部位,部分易引起穿刺渗漏或静脉炎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较直的静脉穿刺,必要时还应事先做好给药部位热敷、乙醇涂擦等准备。
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出现心慌、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以及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应立即拔出注射针,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同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处理。
4.3 给药后的监护要点
给药后应注意观察和了解给药患者的各种反应,主要包括对药物临床疗效的监测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有时还可结合其他一些非临床指标的监护。
综合分析判断用药后产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有的药物其疗效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改善来判断,但是仍然有许多药物的疗效并不能借助一些直观的指标直接观察。
有一些反应可能是比较潜在的,到达一定的时间或造成一定的结果才能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危重症患者本身的疾病危重,常常缺乏一些正常的反应或主诉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医护人员对药物疗效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5]。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医护人员除尽量从患者的一些细微变化中明察秋毫外,还可监测一些相关的非临床指标。
血药浓度监测是常见的非临床指标手段,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
必要时进行体液药物浓度的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间接了解患者药物疗效,也可以据此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原理帮助预测药物的疗效或潜在毒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给患者的用药方案。
这种方法产生于上令世纪中叶,并且随着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及药物监测手段的日益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药物治疗和医院临床药学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冯海丽.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4(10):23-24.
[2] 杜岳.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34-35.
[3] 朱建英.循证护理在深静脉置管133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67-68.
[4] 陈华.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32-33.
[5] 支晨.ICU患者Swan-Ganz导管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