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年轻人涌向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留下了许多农村留守妇女。这些留守妇女在听取他们的故事时,往往会让人感到心痛。她们背负着养育孩子和照料老人的重担,同时还面临着无法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本文旨在调研并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和社会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从而改善她们的生存状况。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

1. 婚姻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妇女已婚,尤其是

农村地区的年轻女性。她们的丈夫往往是城市打工者或外出经商,长时间不在家。

2. 子女状况。留守妇女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年幼的子女。

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这些孩子陷入了缺乏爱和关爱的困境中。在母亲的长期缺席下,一些孩子常常吃不好、穿不暖,甚至没有正确的教育和督促。

3. 经济状况。留守妇女往往不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且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以及资金来源完全依赖父母或者配偶。她们往往面临着艰巨的经济压力和困境。

4. 精神健康状况。在家庭的长期亲别和孤单中,留守妇

女面临着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问题。她们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独,也容易陷入抑郁和焦虑的状态中。

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子女教育。留守妇女往往面临着无法照顾孩子的困境。无法监督孩子的成长,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和管教。孩子容易陷入学习和行为上的问题中。

2. 安全问题。留守妇女面临着盗窃、性侵等严重的安全

问题。长时间的独居状态,使她们更容易遭受这些危险和威胁。

3. 精神健康问题。留守妇女面临着孤独、无助和担忧的

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中国农村地区的男性纷纷选择到城市打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妇女也因此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妇女由于家庭责任和社会习俗的束缚,往往无法随丈夫一起到城市生活,而是留在农村继续种地、照顾家庭。《留守妇女调研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和问题,以期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部分,报告对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调研发现,留守妇女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经济收入不足、教育机会有限、社会支持不足等。据统计,大部分留守妇女的生活主要依赖于种地和牲畜养殖,而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收入往往难以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

第二部分,报告探讨了留守妇女所遭遇的心理压力。调研显示,留守妇女由于长期与家庭分离,面临孤独、焦虑和失落的心理困扰。她们和丈夫的沟通不足,与子女的关系也难以保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她们的一大课题。

第三部分,报告在政策建议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方案。首先,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补贴、提供培训等方式帮助她们增强经济收入和独立生活能力。其次,相关部门应开展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妇女调节情绪,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社会应

当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和支持,为她们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报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摆脱困境,实现更好的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3-11-02

CATALOGUE

目录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与帮扶•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融入与心理健康•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村留守老人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求学,留守老人被迫留在家中,面临着一系列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

的焦点之一。

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公正、平等和稳定等方面,研究这一群体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结构和人口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困境,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农村养老保障

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2

研究目的和方法

描述农村留守老人

的现状和问题

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影响因素

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研究目的

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系统回顾和梳理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定量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法收集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数据,分析其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定性研究

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真实需求和体验,探究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03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问题

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经济来源有限,往往需要依靠子女供养。

物质生活

健康状况

精神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很多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医疗保障有限。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工作现状及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工作现状及改善措施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工作现状及改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被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工作现状及改善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大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被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家庭抚养、赡养责任,同时扮演着多种家庭与社会角色[1]。周福林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留守家庭研究课题结论表明:我国目前的留守家庭已达7 000万户,涉及2.4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20%。其中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家庭的77%。而这其中316 795位已婚妇女中,留守妻子为10 307人,占3.3%。按0.95‰的抽样比推算,全国留守妇女的总量为1085万人,是留守丈夫的2.26倍[2]。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展示了课题组历时两年对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的成果,研究显示,目前全国有8 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 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二、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涉及因素较多,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强度大、身体状况差

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原本由夫妻共同承担的生活担子,一下子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兼顾家务劳动,还要照顾未成年子女、年迈的父母,以及应付社会交往。她们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活辛苦,身体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休闲,生活负担极其沉重。根据四川省宜宾市妇联开展的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情况调查显示:85%的留守妇女在家庭中是劳动主力,既要承担农活,又要承担家务活。68%的妇女感到体力无法承受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劳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

【摘要】

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讨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发展空间和需求。通过对留守妇女群体的关注和帮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未来研究应关注如何更好地帮助留守妇女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农村留守妇女所面临的挑战,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

农村留守妇女, 生活现状, 研究, 重要性, 目的, 意义, 困境, 挑战,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发展空间, 需求, 关注, 帮助, 政府措施, 社会措施, 研究方向, 未来意义.

1. 引言

1.1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的重要性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的妇女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农村地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生活现状备受关注。

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有助于揭示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关系变化对妇女自身以及家庭整体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妇

女的生活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和帮助这一特殊群体,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了解留守妇女的实际生活状况,探讨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分析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社会支持对她们的影响。通过对留守妇女群体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更好地关注和帮助这一特殊群体,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对留守妇女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机制,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农村妇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文献已经有很多。文学差异研究呈现出不同层次。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现状两方面入手。

1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在一个更积极的态度对女性发展战略研究的可能性。近年来,提高妇女在中国的地位,和转换社会角色,性别分析:理论、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以下几个领域的发展长期信贷的实际应用:促进农村妇女特殊功能生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繁殖潜力。据2000年2月《中国人权发展五十年》资料显示,在中国4亿5000万农村劳动力中,3亿2000万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占71%,其中2亿1000万是女性,占65.6%。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重为82.1%,比男子高17.4个百分点。

王洪菊(2010)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妇女是主体。农村妇女“半边天”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男女务农”现象,大量农村妇女留守农村,承担着留守农民工的重要责任[30]。卫勇(2012)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和重要的依附群体[31]。张海燕(2010)[32] 江雪铮(2011)农村妇女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肩负重任。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33] 。郑小敏(2006)大批男性劳动力流入乡镇企业,妇女承担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大部分生产任务。农业生产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60%。妇女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妇女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4] 。高延春(2007)中国妇女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5]。许艳丽(200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和全社会的男女参与,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贡献[36]。杨海燕(2008)农村妇女与农村经济的农业生产力,超过65%的农村劳动力的会计,他们努力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技能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7] 。郑曦(2007)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增加国内补贴收入,离开家的城市中心的工人挣钱,因为社会角色和自身素质等原因,大多数妇女呆在家里,传统的耕作方法,我们长期的传统模式”的男人耕作农场妇女编织正在慢慢地被“男性和女性的种植模式,发挥妇女在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03
社会和学校应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
关心留守妇女。
自我发展建议
提高自我认知
留守妇女应该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面 对生活中的挑战。
加强自我管理
留守妇女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家庭和工 作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培养兴趣爱好
留守妇女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 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社交能力。
留守妇女面临多重挑战,如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以及在 农业生产与家庭照顾之间的压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困境与需求,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依 据。
研究意义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留守妇女的现实问题,为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农 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建立援助机制
政府应建立针对留守妇女的援助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 、健康服务等支持,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社区服务建议
1 2 3
加强社区建设
社区应加强留守妇女的社区建设,提供文化娱 乐、健康锻炼、亲子活动等公共服务,增强她 们的社区归属感。
开展教育和培训
社区应组织针对留守妇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她们更 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建立互助组织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

留守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问题分析

摘要

近十年以来,农村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用农民的话说,这是源于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增加了收入而得到的改善。这些年来,农村劳务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农村青壮年男女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下年老父母和年少子女,形成一个特殊群体。称之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群体。本文就留守群体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留守群体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目录

1、前言.................................................. - 1 -

1.1 研究背景.................................................... - 1 -

1.2 发展现状.................................................... - 1 -

2、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

2.1 留守妇女存在的问题.......................................... - 1 -

2.2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 2 -

2.3 老年人存在的问题............................................ - 2 -

3、对策和建议............................................ - 2 -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术支持等。
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条件相 对简陋,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服务

健康和教育状况
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状况普遍不 佳,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
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状况也较差 ,缺乏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农村留守妇女的子女教育问题也 较为突出,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经 济困难和教育资源不足而无法接
受良好的教育。
研究不足和展望
数据来源有限
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主要集中在 部分农村地区,可能不能全面反
映全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状况。
缺乏深度分析
对于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本次调查尚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 健康、社会支持、权益保障等方面 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 政策和建议。
0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和亮点
农村留守妇女比例高
01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比例较高,表明这是一个值得关
注的社会问题。
留守妇女面临多重压力
02
调查发现,留守妇女面临着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的多重压力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留守妇女缺乏权益保障
03
留守妇女在土地承包、财产分配等方面缺乏合法权益的保障,
易受到不公正待遇。
研究目的和方法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家 庭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探讨这些方面的影响因 素。为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收集 农村留守妇女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数据。同时,还采用了访谈法 ,对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和 深入的信息。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但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依然占较大比重。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农村出现了“386199”现象。其中,留守妇女承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维系家庭等责任和义务,因而压力和责任最大。本文以陕西C村为例,结合农村发展,对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索。

一、陕西C村留守妇女

(一)概念界定

留守妇女的概念界定,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对不同学者的概念综合后,本文将留守妇女界定为: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1],自己留居家乡年龄介于20-50周岁之间的已婚农村妇女。

(二)C村概况介绍

C村位于陕西扶风,地属关中平原的渭河流域,

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近年来,C村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该村附近还有棉纺厂两个,食品加工厂、林场以及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各一个。

C村共150户居民,共700余人,留守妇女约80余人。C村是中国现当代农村社会的代表,贺雪峰对中国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四种划分:进城户、半工半耕户、中农、老弱病残户[2]。家庭是社会的“原子”,从家庭模式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结构。C村家庭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即“进城户”;夫妻双方均在村中,即“半工半耕户”与“中农”;夫妻一方外出务工,一般为男性外出,女性留守家庭。本文主要研究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的情况。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作者:李丹丹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8期

摘要: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留守原因、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原因、生存现状、社会支持理论

作者简介:李丹丹,女,(1982—),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独自承担着生理、心理、情感、安全等方面的多重负担。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中国一共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4700万为留守妇女,占留守总人口的54%,但留守妇女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为留守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对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支持理论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相对而言,受到来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比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后来,“社会支持”成为一个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概念,运用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不同的领域中。由于认识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人员对“社会支持”概念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分歧。总的来说,研究者把社会支持分为客观的(物质、实际可见的)支持和主观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安慰等)支持,倾向于认为社会支持是以个体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联系的人们,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系统。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现实困境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现实困境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现实困境的研究作者:任文枝芦雅丽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一个新型群体——农名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农名工的出现带来了留守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当前我国留守妇女数量持续增长,他们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妇女社会工作角度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心理等现实困境,探索突破农村留守妇女现实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妇女社会工作;留守妇女;现实困境;突破路径

第1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日渐明显。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村人口逐渐为了生存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放下农具,走到城市中去,形成农民工团体,而大量已婚妇女被迫留在家中从事生产劳动、照顾老小、经营家庭,成为留守妇女,据调查,目前中国留守妇女早已超过5000万[1]。

近年来,农村留守的“386199”大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大部分学者的目光都在“61”所代表的留守儿童和“99”所代表的空巢老人身上,鲜少有目光转向农村留守妇女[2]。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妇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突破路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现实困境: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生活上:家庭压力增大,健康状况持续降低

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以往夫妻二人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逐渐转移到留守妇女一个人的肩膀上,所承受的家庭压力逐渐增加。她们既要负责家中日常田间劳作,获得生活所需要的材米油盐;又要照顾老人,关心其身体状况,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关心孩子,为其洗衣做饭,辅导其学习,陪伴孩子成长,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此类种种都需要作为留守妇女的妻子亲力亲为,稍有差池,还会带来怨恨咒骂甚至扫地出门的后果,沉重的压力让她们喘不过气,有数据显示,75%的留守妇女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

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农村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01
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照顾家庭成员等方面承
担了重要职责,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
02
农村留守妇女在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存在多重压力和挑战
,需要关注和解决。
政策与社会支持不足
03
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政策和社会支持相对较少,需要加强
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 告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 • 农村留守妇女政策的落实情况 • 建议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农村留守妇女现象是中国城市化 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她们承 担着家庭和农业生产的多重责任
,但往往被忽视。
研究农村留守妇女的情况对于了 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 发展和家庭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
总结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提供就业机会,是解决农村留守 妇女问题的根本途径。
详细描述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 、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同时,政 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供相 关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使她们能够在家乡找到稳 定的工作,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经济的推动者。然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和妇女却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机构、人才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对策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是指那些父母为了生计而到城市打工、经商或务工,在家乡留下儿童和妇女无人照顾的群体。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留守儿童和妇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的关爱服务体系中存在着政策、资金、机构、人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

(一)政策问题

当前,我国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方面的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忽视了留守儿童和妇女处于的特殊地位,而是将他们视同为城市户口的居民。因此,留守儿童和妇女在享受公共服务或政策福利时,往往遭受不公平待遇。

(二)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一直是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大难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仍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限制和其他优先事项的竞争,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但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依然占较大比重。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农村出现了“386199”现象。其中,留守妇女承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维系家庭等责任和义务,因而压力和责任最大。本文以陕西C村为例,结合农村发展,对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索。

一、陕西C村留守妇女

(一)概念界定

留守妇女的概念界定,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对不同学者的概念综合后,本文将留守妇女界定为: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1],自己留居家乡年龄介于20-50周岁之间的已婚农村妇女。

(二)C村概况介绍

C村位于陕西扶风,地属关中平原的渭河流域,

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近年来,C村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该村附近还有棉纺厂两个,食品加工厂、林场以及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各一个。

C村共150户居民,共700余人,留守妇女约80余人。C村是中国现当代农村社会的代表,贺雪峰对中国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四种划分:进城户、半工半耕户、中农、老弱病残户[2]。家庭是社会的“原子”,从家庭模式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结构。C村家庭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即“进城户”;夫妻双方均在村中,即“半工半耕户”与“中农”;夫妻一方外出务工,一般为男性外出,女性留守家庭。本文主要研究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的情况。

农村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研究_社会学

农村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研究_社会学

农村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研究_社会学

农村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研究属于社会学范畴,主要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留守妇女面临的情感问题,以及社会支持对她们情感健康的影响。

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

1.留守妇女的情感健康问题:留守妇女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在情感方面往往表现出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

2.社会支持对留守妇女的影响:留守妇女在情感上需要得到来自家庭、朋友、社区等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这对她们的情感健康非常重要。

3.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留守妇女的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上的介入和支持,是保障留守妇女情感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留守妇女情感支持的研究,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了解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和需要,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社会行动方案,为留守群体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

1、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平克斯和米纳汉(Pincus&Minahan)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以获取社会资源为目的,而从社会资源的角度分析社会支持,他们把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资源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它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还通过帮助与有关部门或机构联系来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第二,正式资源系统,包括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成员的福利与利益,直接提供给成员资源,并帮助他们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是为适应社会公众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①国外学者如所茨(Thoits)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这些功能典型地包括社会情感帮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②考伯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③韦尔曼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5项。④(Wellman and WoI-tley,1989)。库恩等人将社会支持区分为归属性支持、满足自尊的自持、物质性支持和赞成性支持4种。⑤

2、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在对国外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与借鉴的基础上,我国相关学者对“社会支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如郑杭生认为:“在笼统的含以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李强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⑦从社会网络与物质与精神支持相结合的角度陈成文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一定社

①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马特.GM.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③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④Wellman and WoI-tley.Social support[J].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1989,(5)

⑤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⑥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⑦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⑧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周林刚将社会支持进行了概括与梳理,他认为社会支持“从其性质上来看,不外乎以下这两大块:一是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朋友等,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等),这种社会支持不以个体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二是,主观概念的支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被体谅的情感支持及满意度,这类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⑨

王思斌的观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研究人们的社会网络,发现在人们的社会网络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给人们支持作用的,并将之称为社会支持。可以将人们的社会支持笼统的表述为:各种社会形式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生活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的援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于他人的各种帮助。他认为社会支持是社会资源李彤相关的概念,是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人或家庭的社会网络中具有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时,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面对的问题,战胜困境。⑩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李迎生教授在研究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支持网时提到:从社会学视角看,社会支持网就是指个人能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物质、情感等)的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包括有形的物质资助、行为支持和无形的精神支持。社会网络中蕴含着各种资本,流浪乞讨人员可以通过调动社会支持网中的各种资源,增强摆脱弱势处境的能力。一般而言,社会网络既包括非正式社会网络,即由家庭成员、邻居、密友等初级群体构成的关系网;还包括正式社会网络关系,主要指由政府、企业、NGO组织等构成的关系网。处于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网络中的成员能够通过调动潜入在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本以获得支持和保障。11

二、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理论研究

“留守妇女”,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林桂芳、黄文昭认为: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女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走进城镇,从事第一产业之外的劳动,留下妇

⑧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⑨周林刚.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J].社会学研究.1997,(6)

⑩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李迎生.社合支持网.社会科学.2007年

女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本文中,我们将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等外出谋生的农民工群体的妻子称为留守妇女群体。在一项对留守妇女专门研究中用统计方法估计出的该群体人数,竟然有5000万人之巨!这些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像以前那样承担全部家务和家院劳动,而且还承担了原来由男性分担的农业生产活动,她们的劳动负担呈加重的趋势;由于家中无男性劳动力,留守妇女也常常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威胁;并且,由于长期两地分居,留守妇女也容易产生性苦闷。留守妇女权益缺乏保障,现状不容乐观。12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黄安丽在研究中提出:伴随着大量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离乡离土,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们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后,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孩子教育、老人照料等责任,多种角色的扮演加重了留守妇女的生活和心理负担。13

学者吕永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在家的妇女形成了个特殊的群体。她们面临着劳动强度重、精神压力大、婚姻家庭破裂等问题,要使这个特殊的群体走出这些困境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出路进行分析,期望能帮助她们走出困境。14各个研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和她们所遇到的问题,以此作为自己这次课题的研究背景,在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分析。

三、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研究

南开大学的许传新教授认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包括三个方面的支持系统,主要是指:第一,政府支持系统,现代文明社会的良性运动、协调发展是靠政府行为来实现的,单靠个人行为和小集体行为都会形成社会的短期行为和无序状态,没有政府的重视、支持及参与,即使是良性行为也难以持久运行。因此,政府应该是“留守妇女”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对“留守妇女”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给予保障、行为上进行协调、舆论上给予支持。第二,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支持系统,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分化与整合程度在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12林桂芳、黄文昭.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地位浅析.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7)

13黄安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安徽大学通报.2007年

14吕永辉.农村留守妇女的出路分析.博士硕士论坛.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