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文 / 刘宇杰
摘要:余华作为我国的一名先锋作家,其父亲的形象在余华作品中出现次数频繁。 在先锋创作时期,余华塑造的父亲 形象大多是自私丑陋的,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 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民国创作时期,余华逐渐改变了对父亲人 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开始描写父亲的伟大、慈爱与坚韧,使父亲的形象回归了传统。 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就塑造 了一位敢于与苦难作斗争、顽强坚韧的父亲形象。 本文分析了《许三观卖血记》的创作手法及人物形象,对其中塑造的 父亲形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理解余华的作品。 关键词:父亲 形象 线索 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林 静 声 . 从 先 锋 的 幻 影 走 入“民 间 ” 的 本 真———论 余 华《活 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的父亲形象[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8,(01). [2]雍楠.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形象[J].兰州教育学 院学报,2013,(01). [3]杨春红.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人物形象[J].文学教 育(中),2011,(10).
四、《许三观卖血记》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叙述了一个平凡家庭在历史困难时期的 经历,在生活苦难的压力下,许三观用宽容与父爱化解了往日 的怨恨,体现了他坚韧的品格与对孩子无私的爱[3]。 许三观是 一个坚韧的父亲,他依靠卖血来反抗现实的苦难,在灾年也让 全家吃了面条。 除此之外,许三观还是一个英雄的父亲,一乐 虽然不是他亲生的儿子,但是在一乐身患肝炎时,许三观一路 卖血攒钱给一乐看病,这不仅仅是背离了传统的行为,也是平 民父亲的壮举。 五、结语 余华创作风格转折的重要作品就是《许三观卖血记》,《许 三观卖血记》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许三 观作为一个父亲,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堪称是平民中的 英雄,他有着高于常人的品格,慈爱又坚韧。 余华通过对许三 观父亲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生活中充满了许多苦难与挫折,但 是只有理解生活,直面苦难,坚韧不拔,才能从这些苦难中感 受到世间的真情,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父亲形象塑造
己 的孩子 ,在 一 乐得 脑 炎 之 后 ,为 了凑 足 手 术 费 ,他 一 路 卖 血 , 就 算 累 了快 要晕 倒 ,当 时许三 观对 于一 乐 的信 仰就 是 :“ 我儿 子 只
次 完全 让人 物 自己开 口说 话创作 出来 的 小说 , 而且 通过 这 部 作 品 的创作 ,他 对 掌 握叙 述 技 巧有 了更 多 的信 心。在 余 华 的 《 许 三观 卖 血
记 》 中.余 华把许 三观 不 断的 卖血 作 为故 事的 线索 ,以此 来展现 主人 翁 的苦难 生命经 历。
文 掌 评 论
-
_ 一 _ 一 :- _ : : : : : : : : :
浅 《 许 三观 卖 血 记 》 中父 亲形 象 塑 造
郭 婧
( 华 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 5 1 4 5 0 )
摘要 :余 华是 当代 文学 最 受关注 的小说 家之 一 ,作为 当代 中 国一位 先锋 作家 ,余 华在 “ 暴力” 、“ 死亡 ” 之 外 ,还 将 对 “ 父 亲” 形 象 的 书- W纳 入到 了 自己的艺术 创作 中,并建 立起 了属 于 自己的 “ 父 亲” 世界 。 《 许 三观 卖血 记》 是 他 的第 三部长 篇小 说 ,也 是他 认 为 自己首
关键 词 :许 三观 卖血记 ;父 亲 ;品质 ;原 因 中图分 类号 :1 2 0 7 文献 标识 码 :A 1 父 亲形 象 1 . 1 英 雄的 父亲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1— 0 0 5 2— 0 1
人间的好爸爸
人间的好爸爸——许三观记得刚刚上大一的那一年,我的现代文学老师让大家都去图书馆里借余华作品全集来看,等我去借的时候,作品全集就都已经被人借走了,所以我就非常失落的借了一本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来看,初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感觉许三观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男人,就请许玉兰吃了一顿饭,就把许玉兰这个“油条西施”给搞定了,但是越往下读你就会发现许三观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还是一个挺不错的男人,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
许三观一个丝厂的工人,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难题,一辈子都被“卖血”牵扯一生的人。
娶媳妇靠卖血,給一乐收拾烂摊子靠卖血,郑重款待贵客靠卖血,为了赎回抵押的物件靠卖血,为了不被饿死靠卖血,给儿子一乐治病走投无路靠卖血,但是最终,为了自己可笑的尊严,吃一顿炒猪肝喝黄酒去卖血。
所以余华的这本书,德文译名叫做“那个卖血的男人”。
许三观靠着卖血娶了“油条西施”许玉兰,许玉兰长得十分漂亮,在许三观娶她之前,许玉兰跟何小勇差一点就成亲了,但是最后许玉兰还是比较看重物质的,因为许三观比何小勇大两岁,比他在三年参加工作,所以许三观挣得钱也比何小勇多。
许玉兰的父亲同意这门婚事,是因为许三观和他是一个姓,生了孩子之后许家的香火也能接上,所以许玉兰的父亲十分同意这门亲事,就这样许三观成功的娶到了许玉兰。
许三观在娶了许玉兰之后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好男人的,好吃好喝的供着许玉兰,还在许玉兰过节的时候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这是为数不多的男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们的婚姻还是十分幸福的,当然许玉兰的肚子也是十分争气的,她给许三观生了三个儿子,这让许三观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十分有面子的,我想所讲的故事这就开始了,就是许三观的大儿子长得不像他,这是为何呢?诚如大家所想,他的大儿子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乐是何小勇与许玉兰的儿子,是当时何小勇不满许玉兰嫁给许三观,在许玉兰回娘家的时候趁许父不在,把许玉兰给强暴了,这才有了一乐,虽然在他刚刚知道一乐不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自己白白养了一乐九年,他十分的难过,因为在这三个儿子当中他最喜欢的就是一乐,那时别人也都叫他缩头乌龟,他一怒之下让二乐,三乐长大之后把何小勇的女儿强奸了,但是在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之后,我发现许三观还是一个十分称职的父亲,在一乐闯祸之后,他想让何小勇替一乐收拾方铁匠一家的烂摊子,但是何小勇按兵不动,这就有了许三观卖血替一乐收拾烂摊子,换回自家物件的事情。
父子情感的表现《许三观卖血记》的情感世界
父子情感的表现《许三观卖血记》的情感世界《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许三观与他的儿子的关系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本文将探讨《许三观卖血记》中父子情感的表现,展现主人公与他儿子之间的情感世界。
故事中,许三观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艰苦的生活中,通过不懈地努力和乐观的心态,展现了对儿子的深厚的爱。
他对儿子许远的期望和关爱贯穿全书,给予读者一种温暖和感动。
父亲的关心体现在他对许远的教育和启发上,希望他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不过,正是因为父亲的过于期望,许远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许远内心却渴望自由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矛盾的表现使得父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摩擦。
然而,尽管他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无论是许三观还是许远,在内心深处还是彼此深爱着对方。
小说中,余华通过描写许三观与他儿子之间那种亲情的细致描写,进一步凸显了父子间深深的感情纽带。
尤其是在最后许三观卖血赚钱治病的情节中,他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这种对儿子的无尽付出使人动容。
他的父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支持,更体现在他默默的付出和无条件的爱。
与此同时,许远也逐渐明白了父亲对他的深爱和期望,最终悔过自新,意识到父爱的宝贵。
他深刻感受到父亲的付出和期望,并开始以一个新的眼光看待他。
这种感悟和成长让他更加珍惜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愿意主动接受父亲的教导并努力实现他的期望。
总的来说,《许三观卖血记》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父子情感的故事,更是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作品。
父子之间的纠葛和磨合,以及最终的相互理解和接纳,给人们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通过这本小说,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父子之间那份特殊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父子情感的表现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以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方式呈现,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父子之间的爱与牺牲。
无论是许三观还是许远,他们展现了一种无尽的关爱和包容,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如何理解和珍惜父子之间的情感。
《许三观卖血记》:为了孩子,这位平凡的父亲,活成了英雄
《许三观卖血记》:为了孩子,这位平凡的父亲,活成了英雄提及文学大师余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活着》一书中的徐福贵。
除了《活着》之外,余华的小说作品中,还有一个人物形象令人动容,这个人物就是《许三观卖血记》一书中的许三观。
《许三观卖血记》讲述的是一个底层小人物,一位平凡的父亲,在遭遇人生的意外之时,如何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卖血,去化解命运加诸在他身上的噩运,最后成功捍卫家庭和幸福的故事。
《许三观卖血记》发表于1998年,而让余华声名鹊起的《活着》一书,发表在1993年。
五年的时间,让余华在悲天悯人的路上走得更远。
相对于《活着》,余华没有安排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而是给出了中国人都喜闻乐见的“大团圆”。
这更易于让人接受,也更加贴近我们真实的生活。
福贵是从历史里面走出来的,而骂骂咧咧的许三观,来源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
许三观更像是从人群里面走出来的,随处可见的普通人。
在今天看来,尽管许三观身上还是带有时代赋予他的陈旧感,但是他在生活中遭遇的现实问题,与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一般无二。
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工人,二十多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因为父母早亡,他乡下的四叔将他抚养成人。
“孤儿”许三观,在自己终于长大成人之后,对他四叔涌起了一种朴实的“报恩”之情。
许三观为什么要去卖血?是因为别人要去城里卖血。
在他四叔生活的那个农村,人们把“能不能卖血”作为一个人身体是否结实的标准。
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体结实”。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身体结实”意味着这个人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赚钱养家糊口的资本,具备成家立业的条件。
许三观已经成年了,他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或许他自己还未意识到,但是他还是胆怯地走进了城里医院的“卖血室”。
拿着卖血挣来的三十五块钱,许三观开始了第一次人生意义上的思考。
什么是血汗钱,在工厂干活挣得是汗钱,卖血挣的钱是血钱。
血钱可不能乱花,得花在大事情上。
什么是大事情呢?在农村最为质朴的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下,许三观首先想到了——娶妻生子。
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赏析
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赏析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赏析读完书名大家应该也了解不少吧!对了,这本书主要写了许三观卖血。
但是这本书是充满父爱的一本书,也许大家会认为这很平常。
因为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是你们见过这么一位父亲吗?一位为了不是亲生儿子“卖命”的父亲;一位为了儿子而受尽折磨的父亲;一位意志坚强的父亲……人心是可以被打动的,世上没有铁打的心!当许三观发现大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时,他非常愤怒。
因为她觉得她像个傻子一样,为别人养了十多年的孩子。
于是他决定将大乐送还给亲生父亲,可大乐的母亲万般不愿,当然大乐也不愿。
因为他已经认定许三观是他的父亲。
许三观无可奈何,但他暗暗决定,不能对大乐好。
于是他便一次次冷落大乐,但大乐却仍不变心。
时间慢慢过去了,他们却迎来了灾难—闹粮。
但是他们还是熬了过去,过去后许三观又去卖血了。
因为他想让他家人去吃一顿好的,但他唯独留下了大乐。
给他一块钱,让他去买红薯吃。
但是小小的红薯并不能满足大乐的肚子,只好静静的坐在门槛上等待父母。
当他们回来时,已经夜深了,大乐看着他们有说有笑。
顿时说不出话来,二乐对大人说:“哥你的红薯好吃吗?”许三观什么也没说他们四人进去了。
唯独大乐,大乐一直向前走。
越走越远,越走越黑。
正在另一方许三观在睡觉。
大乐的母亲着急,他求许三观去找大乐。
许三观气冲冲的去了,当找到大乐时,怒火已收到心头。
他走到大乐前面,大乐不理他。
只是边走边喊:“谁给我买一碗面,我就是他儿子!”许三观大喊:“你别回来了。
”大乐一直向前走,许三观这时不禁一震,心想:“这小兔崽子!”便跑向大乐,板着脸说:“回家!”于是便蹲下身子,把大乐背了起来。
一分一秒过去了,大乐说:“这不是回去的路。
”许三观告诉他,带他去吃面。
也因为这件事,许三观下定了决心。
有一次他在大众面前,用刀划开了脸。
庄严地对大家说:“下次谁要是说大乐不是我儿子,我就拿刀子和他对着干。
”转身便拉大乐走了……父爱,比天大地大!几十年过去了,许三观的几个儿子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家庭与亲情的价值《许三观卖血记》
家庭与亲情的价值《许三观卖血记》家庭与亲情的价值在《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中,家庭与亲情的价值是一个主要主题。
通过许三观这一位勤劳善良的父亲和丈夫的形象,作者生动地展现了家庭中的亲情对于个人的力量和幸福的作用。
首先,在小说中,许三观的家庭中存在着强烈的亲情纽带。
尽管家庭经济困难,许三观始终将家人放在第一位。
他卖血换取家庭生活所需的钱,并忍受着疼痛与辛苦,这种牺牲精神表达了他对妻子和儿女的无比关爱。
儿子小许在一次给父亲验血时发现自己是个“空壳”,但许三观并没有责怪他或抛弃他,而是选择了包容和爱护。
这种家庭中的无私奉献和信任构成了亲情的核心,让家庭成员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
其次,许三观的自我价值观与家庭亲情密切相关。
他一直坚持着自己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凭借着卖血所获得的少许收入,他牢牢地抓住了家庭的团结和和谐。
他从不言辞地为妻子洗衣、照顾孩子、烧饭,不计较辛苦和委屈。
他理解并接纳了儿子的特殊身体状况,给予他父爱与支持,帮助他顺利走过困境。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亲情给了许三观以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他认为无论是物质贫穷还是身体残疾,只要家庭和睦,幸福就存在。
最后,小说通过描写许三观和他的家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家庭亲情的广泛意义。
不同的人物角色和家庭情境呈现出了多样化的亲情表达。
许三观和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夫妻之间守望相助、同甘共苦的信念;许三观和儿子之间的感情,彰显了父爱的伟大和力量;许三观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归纳了长辈对子女的无私关心和无私奉献。
这些感情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构架,与亲情紧密相连的每一根纽带都在支撑着家长里短的故事。
通过《许三观卖血记》这一作品,我们再次看到了家庭与亲情的价值。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最初载体,亲情是构建家庭和谐的基石。
亲情带给了许三观和他的家庭成员力量和勇气,使他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逆境,都能相互支持和坚守。
无论是艰难的血汗钱之路,还是儿子的先天残疾,亲情在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父亲形象-作文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父亲形象大学时读过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隐隐地被这样的农民形象所震惊,我们的一生会有那么多苦难嘛?这样的在绝境中只能默默接受,而又继续活着?福贵一直接受着死亡——他人的死亡,许三观一直用卖血渡过一次次的绝境——往往是儿子产生的困境。
去年再度《活着》,福贵的一生令我痛哭,活着是那么不易的一件事,那到底上帝给予我们那么多的苦难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不可能如同伟人一般,以极强的生命力去超脱,我们只是福贵,万般无奈地恨着却又平静地接受。
再读许三观,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病了,他是一名农民工,做着这个社会最辛苦的搬砖工作,在这个行业里一呆多年,他以为他还可以再干年,即使现在已经有些吃力。
在过去的年里,他的血汗钱,带大了他的两个女儿,在三线小城市买了房——虽然是二手的的,虽然只有多平。
回忆我的成长,我们家没有如福贵般突然因为钱而难以招架的时刻,当在早期两个女儿都读着书的日子里,我们家一直很贫困,有住过舅舅的房子,有住过平米的小平房,年我从乡下小学到城里花了块钱,我读高中时为了读学校外语班花了万块钱,年我们终于买了房,房产证上写的还是我和姐姐的名字然后我的父亲倒下了,从医院回来那天,吃着饭他突然哭了,也许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没几年好活,也许是化疗太痛苦,也许是发现人没用了。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赚不了钱了,这让他难受,他觉得没能给我买辆车而觉得对不起我,我给他钱的时候只是落寞地说让我省点钱。
有一次我和老妈去买电动车,他觉得我们买太贵了吵了一架——他生病后脾气很差,后来我也哭着在大街上和他吵,他一个人在外面呆了一会,回家后他说他赚不了钱了,你自己的钱你自己决定,你喜欢你就买好了。
那个时候我就想到了许三观,他的血拯救了这个家庭那么多次,而最后一次,他老了,正如我的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当两个女儿都能赚钱了,他还在想着付出,想着赚钱给我们买车,甚至病了害怕成为累赘。
所以对我来说,许三观是个父亲形象,一个简单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
论余华小说中温情的父亲形象
本期关注· 3 ·论余华小说中温情的父亲形象谭淑婷【摘 要】余华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他对于同时代的作家而言,作品产量不算很高,但其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他创作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在这两篇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父亲形象——福贵和许三观。
纵观余华的小说,从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最新小说《第七天》,各种类型的父亲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其作品中,有缺席的父亲山岗山峰、扭曲的父亲孙福、无赖的父亲孙光林以及温情的父亲福贵和许三观。
其中福贵和许三观是余华第一次给读者呈现出乐观、顽强且温情的父亲形象,这一形象的出现代表这余华从先锋小说进入到民间小说的创作阶段,意味着身为人父的余华重新开始打量人性,从而成就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更奠定了余华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温情 父亲形象一直以来,父亲在每个家庭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并且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威严不可侵犯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说明父亲在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具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
从古至今,我国文学作品受到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熏陶,出现了父权集中化的父亲形象,《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最为典型。
而在二十世纪以后,受西方作家的影响,中国的一些作家们开始对父亲这一形象重新进行审判。
本文试着以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出发点,梳理余华笔下温情的父亲形象的特点。
一、余华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塑造的转变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率先对父亲这一形象进行审判,对带有浓厚传统意义的父亲形象进行颠覆,父亲不再是我们眼中的家庭的顶梁柱、有权威负责任的丈夫,而是逐渐产生异化,余华《我胆小如鼠》中的父亲,总是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回击,甚至于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极端的用同归于尽的方式企图报复他人。
这个的父亲形象与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大相径庭,从其间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中所勾勒的父亲形象的崩塌。
《许三观卖血记》之父亲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之父亲形象发布时间:2021-04-01T09:34:33.70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1期作者:许菲菲[导读] “父母者,人之本也。
”许菲菲(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 )“父母者,人之本也。
”在我们心目中,父亲往往是高大伟岸的形象,在中国传统里往往父为子纲,父亲是权威的代表,所谓父爱如山,一方面是象征着山的仰止、压迫和渴望征服,另一方面也是父爱的深沉朴实,如山般厚重。
《许三观卖血记》将视角放于底层小人物身上,以其卖血为线索的故事的展现了一个平凡的父亲在苦难中的抗争,在苦难的压迫下义无反顾的为家庭付出,平凡中寓意着不平凡的力量。
纵观许三观的一生,卖血十二次,而其中九次是作为“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实施的,可以说是他用血滋养并支撑着整个家庭。
文中不止一次两次提到“血是力气”,他们将血等同于力气,等同于生命力,而农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力气。
血是生命之源,可见血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可许三观却用卖血的这种极端方式去抵御现实的苦难。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他超越世俗的偏见,突破了陈旧的血统观念,接受一乐。
血缘、血脉、血浓于水的观念根深蒂固,但许三观却抛弃这些传统与偏见,他的无私与大爱将无血缘的冰冷现实所融化,这巨大的温情来之不易,是经过不断的思想煎熬斗争。
一乐是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与何小勇的私生子,当知道真相时,许三观也是无法接受的,他养育了九年的儿子竟不是亲生,而自己的尊严也被践踏。
被邻里嘲笑更让他不堪,他将一乐一次一次往外推,是因为心里还是有那道坎,也狭隘的报复了妻子。
但是这样的描写才更加活脱脱的展现一个平民老百姓的个性,还是会有愤愤不平,还是会有委屈,但最终也被善良本性给替代,当面对一乐闯下的“巨额医疗赔偿费”,他也曾推拖,将一乐推给亲生父亲,但最终还是再一次卖血来拯救一乐,来挽救他的家庭,他不愿自己的家庭破碎,是他用鲜血拯救了这个家。
许三观这位平凡的父亲,他的形象高度也展现在他对于妻子和情敌何小勇的大方、宽容、博大的胸襟。
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先锋小说”创作文本,余华的小说作品中包含着一个丰富的“父亲”形象系列。
有的父亲是先在地缺席的,有的父亲则象征性地成为外部世界暴力真相的揭密者和引导者,暴力旋涡中的“父亲”往往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后来余华又写出了被苦难升华了的父亲形象……本文从探究这些“父亲”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的角度入手考察余华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发展趋势。
标签:父亲,暴力,命运,存在1986年余华以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正式踏上文坛。
这个关于“成年礼”的故事奠定了余华以后作品的情感基调和叙事起点,初步形成了余华作品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
它所出示的“暴力”、“世界之恶”也成为其以后创作的基本语词。
“它变成了一个寓言,一个种族的神话:人就是这样地在受骗的经历中完成了他十八岁的‘成人仪式’,他的纯洁童年的破产之时便是他成熟的成年到来之际。
血的教训完成了他的蜕变,由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少年,在成年人的恶、在是非的颠倒和生活的教训面前,终将变得见怪不怪,对人性之恶视若无睹。
”[1]在这个十八岁的“成人仪式”中,父亲象征性地成为外部世界暴力真相的揭密者和引导者。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我们不妨认为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就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
”在古代中国,这个“原始模型”尤其注重突出“父亲”权威,“孩子”在“父为子纲”的约束下驯服了数千年。
作为给予生命的人,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成为子女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的化身。
在余华的小说作品中,传统文学中父亲所具有的这种先在的权力被质疑并且否定,这种被否定的父亲形象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的《在细雨中呼喊》,直到《活着》,余华创造了福贵的形象。
《鲜血梅花》中,死去的父亲阮进武却成为儿子阮海阔生命的全部目的和意义。
阮海阔为了报父仇走出家门,在轮廓模糊的群山江河、村庄集镇漫游,经历着他不知道的巧合和错过。
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
余华小说中的边缘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在小说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如主 角的陪衬、故事的见证者,甚至是反派角色。这些人物虽然不是主角,但他们的 “狂”表现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边缘人物的“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的行为往往出人意料,带有一种破罐破摔的放肆。例如,在《活 着》中,福贵的儿子有庆,他一边光着脚丫子跑,一边喊着“我是龟儿子”,这 种行为让人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心酸。有庆的这种放肆行为,体现了他在面对生活 的无奈和绝望时,以自嘲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安慰。
其次,“血”也象征着死亡和悲剧。在余华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常常与 “血”在一起,这种既可能是直接的血腥暴力,也可能是隐喻的血脉相连。当人 物的命运与“血”在一起时,这种命运的无奈、无法预料和控制往往能给读者带 来强烈的震撼和反思。例如,《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他的卖血生涯就是 他一生悲惨命运的缩影。
创作体会方面,通过研究余华小说中的边缘人物“狂”,我深刻认识到“狂” 是一种强大的表现力,它可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不易。在我自己的写作 中,我也尝试运用这种“狂”的表现手法,让我的作品更加具有张力和深度。 “狂”也是我对抗现实压力和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 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人性展现,让我们对 父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他们既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 足;也是一座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理解和感受这些父亲形象的我们 更应该珍视和感恩那份来自父亲的深沉的爱与付出。
参考内容
题目: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 的意义
然而,在余华的小说中,父亲并不总是被反抗的对象。有时候,父子之间也 会达成和解。这种和解往往需要在双方之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许三 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与儿子许一乐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许三观为了让儿子能 娶到老婆,不惜卖血换取彩礼钱。尽管许一乐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但最终在生 活的压力下,他还是与父亲达成了和解。这种和解以家庭为纽带,让父子之间重 新建立起深深的亲情。
教师读书随笔父亲是一辈子的奉献—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父亲是一辈子的奉献—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余华笔下的许三观,真实得如同生活里的人物,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也似乎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交集。
这个为了家庭不断卖血的人,读着读着,竟不知不觉中会担心他的身体状况。
一乐从生产队被背回来的那个夜晚,很担心他就那样离开,真是替许三观捏了一把汗。
而许三观一路走,一路卖血的场景,更是深深触动了我。
这就是父爱,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却可以为了孩子吃苦受罪,卖血卖命。
实在是中国式父母的爱,爱得深沉,爱得让人心生爱怜。
我们的父辈们何尝不是“许三观”呢?他们为了家庭,努力地生存,想尽一切办法,只是想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他们把责任烙在心里,苦了累了,也不会向我们诉说。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一个月让回家一次。
每次回家,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父母都在家,然后,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那是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
那时的父亲,从不允许我们外出打工,他总是放心不下。
他也以身作则,不外出打工,就在家里做个小生意。
虽然日子很苦,但父亲总能让我们安心。
又到了回家的日子,我一下车就跑着回家。
一进家门,就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心里真是高兴。
晚上看电视时,一低头,发现父亲腿上有很长一道口子,口子很深。
我打了个激灵,问父亲是怎么回事。
父亲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小心挂着了”。
我相信了,只盼望父亲的腿快快好起来。
暑假到了,回到家里,没有父亲的身影。
母亲说,父亲最近半年都在打工。
每次都是算好了我回家的时间,提前赶回来,就怕我担心。
腿上的口子也是干活的时候弄伤的,父亲不让母亲告诉我们。
听完母亲的话,我故作镇定地离开了。
走到无人的地方,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怕母亲听见,低声抽泣,哭得心都痛了。
我可亲可敬的父亲,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放下了自己的原则,背着行囊,独自在外打拼。
想到这儿,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得更加伤心。
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们,为了自己的儿女,宁愿自己吃苦,宁愿自己受罪,却从不言语。
读到许三观因为自己的血再也卖不出去时,我落泪了。
家庭亲情的微妙之情《许三观卖血记》
家庭亲情的微妙之情《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先生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主人公许三观的卖血经历,展现了家庭亲情之间的微妙情感。
这部小说以一种温暖而真实的方式,深刻探讨了家庭中的关爱、付出和奉献。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小说中展现出的家庭亲情之妙。
家人的默契与支持许三观是一个普通的乡村人,他出于无奈开始卖血来维持家庭的生计。
当他第一次决定卖血的时候,家人并没有担心他的健康状况,而是默默地支持了他的决定。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家人之间有着一种默契,他们知道彼此需要什么,懂得在无言中给予支持和鼓励。
母爱的伟大与牺牲许三观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女人。
为了支撑家庭,她默默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
她将温暖和关爱融入到家庭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她用她的爱培育着许三观和他的哥哥。
当许三观卖血后,她很少责怪他,只是默默地关心和照顾他,为他送饭、为他操心。
这无声的关怀,展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的牺牲。
父爱的坚守与支持尽管许三观的父亲个性比较冷漠,但在小说中,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坚守着父爱。
他虽然不善言辞,却通过行动来表达对许三观的关心和支持。
他默默地为许三观工作付出,通过行动向他传达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他没有过多地表达情感,却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儿子的选择。
兄弟情深的陪伴与理解许三观的哥哥小三阳是一个悲观和消沉的人,但在小说中,他却是许三观最重要的支撑。
两兄弟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一起流离失所和坚持下去。
小三阳虽然内心充满了绝望,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许三观力量和鼓励。
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尽管不经常明说,却能够通过微妙的眼神和动作得到最真切的体现。
家庭亲情的微妙之情,正是通过这些细微而又真实的描写展现出来的。
《许三观卖血记》用淡淡的笔调,将家庭中的亲情之妙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种微妙的情感,不需要大式的宣泄与表达,却能在家人的每一个关怀和付出里得以体现。
总结《许三观卖血记》通过家庭亲情的展现,给予了读者一种深刻的感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常常忽略了周围所给予我们的关爱和支持,而这些最平凡的默契和牵挂,却是家庭亲情中最迷人的部分。
父子情感的复杂性《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亲情描写
父子情感的复杂性《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亲情描写《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许大爷与儿子许三观之间的亲情关系,展现了父子情感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中的亲情描写既温馨又令人心酸,揭示了家庭纷争与人性的悲壮。
首先,小说中的许大爷是一个坚韧而懦弱的形象。
他因经营失败,负债累累,为了还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卖血。
尽管许大爷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尽力为儿子许三观提供生活所需,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深厚的亲情。
在小说中,许大爷为了能给许三观买一辆自行车,主动去给人担保还债,展现了他父爱的伟大和坚持。
而许大爷卖血的决定也是为了能够给儿子带来更好的生活,这种无私的爱让人动容。
与此同时,许三观作为许大爷的儿子,也对父亲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尽管许三观对父亲的行为感到不解,但他仍然无条件地接受和理解父亲的选择。
在小说中,许三观在得知父亲决定卖血时,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父亲的决定。
他明白父亲的苦衷,理解他的选择,这展现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宽容和理解。
然而,小说也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许三观在与父亲的争吵中反映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对父亲的卖血行为感到愤怒和无法接受,因为他不希望父亲献血而让自己的身体濒临崩溃。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深刻,同时也揭示了亲情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小说中,许三观还有两个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为亲情描写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许三观对大哥在养父许大爷的眼中更受宠爱的感觉心生嫉妒之情,这为整个家庭增加了紧张氛围。
尽管如此,许三观仍然为兄弟之间的团结而努力,表现出他心中对家庭的执着情感。
通过《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亲情描写,我们能够深刻体验到父子情感的复杂性。
父亲为了子女而付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兄弟之间的情感交织,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多维度的家庭画面。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对父子关系有更深的理解,也引发了对家庭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许三观卖血记》通过细腻的亲情描写,展现了父子情感的复杂性。
论余华小说中温情的父亲形象
论余华小说中温情的父亲形象班级:汉本0703 学生:景艾敬指导老师:赵海燕摘要:余华作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早期作品曾以叛逆的精神重构了“父亲”的寓言,将其“妖魔化”。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华却一改其冷漠阴郁的风格,在作品中塑造了“另类”的“父亲”形象,他们已不同于前期的“恶父”,而是一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温情的父亲的形象。
关键词:道德评价余华小说温情父亲“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多重指向和内涵,他们以男性的优势成为宗法家庭的家长,同时也是权利和秩序的象征,始终保持着不可侵犯的姿态和神圣的威严。
然而在异质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开始对“父亲”形象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审父”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八十年代以来的先锋派作家更是大胆地将“审父”演化为“弑父”、“渎父”。
余华的同路人苏童在余华将“父亲”进行“妖魔化”处理时,他也把父亲写成了人性堕落的象征。
“父亲”形象在这些作品中几乎被彻底解构和颠覆。
我们从中看不到人性的美好,有的只是杀戮,血腥,病态,畸形。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余华的《活着》开始,还有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上),我们却看到了比较温情的父亲形象。
富贵,许三观,宋凡平三个男性是作者为我们塑造的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父亲形象,他们一个比一个高大,到宋凡平时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
下面我们就从他们面对苦难时的方式和承受力来分析一下这三个人物形象。
1、富贵—为了活着而坚强地活着富贵是《活着》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从最初的纨绔子弟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从原来的儿女双全变成最后的形单影只。
但是这一切的不幸并没有把他压倒。
我们看到了他在温暖的夕阳下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一生,回顾着自己的过去,似乎这样以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P37)在家产未败光之前,富贵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浪子,整天出入妓院,赌场,对待他的父可以说是不孝至极,而对待妻子和女儿,也没有感到有丝毫的责任感。
浅析余华长篇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父亲形象的演变 (2)(一)无赖无耻的父亲形象 (2)(二)回归传统的父亲形象 (3)(三)趋于完美的父亲形象 (5)二、父亲形象转变的原因 (6)(一)时代背景的变化 (6)(二)受国内外文学的影响 (7)(三)作者的成长经历 (7)(四)作者创作观念的变化 (8)注释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8)摘要:父亲形象一直是余华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余华的四部长篇小说,分析其作品中塑造的父亲形象经过了由无耻无赖的父亲回归传统的父亲到趋于完美的父亲转变过程,并阐述其作品中父亲形象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余华;长篇小说;父亲形象Analyze the image of father in YuHua's novelsAbstract:The images of father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YuHua's writing.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changing of father's image in his four pieces of novels,from shameless rogue,the traditional to the perfect father,and described the reasons for their changing.Key words:YuHua;Novel;Father image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文学发展异常繁荣,出现不少文学流派,而在这些流派中,先锋小说派曾以它独特的创作在当时刮起了一股热潮,然而从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开始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体制上的合法地位,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文学也开始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
曾经风靡一时的先锋小说派的创作也逐渐退潮,不少先锋作家转变了他们的创作方向,仅有少数作家仍然坚持他们的先锋创作,余华就是这少数坚持先锋创作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作者:刘宇杰
来源:《祖国》2018年第19期
摘要:余华作为我国的一名先锋作家,其父親的形象在余华作品中出现次数频繁。
在先锋创作时期,余华塑造的父亲形象大多是自私丑陋的,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
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民国创作时期,余华逐渐改变了对父亲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开始描写父亲的伟大、慈爱与坚韧,使父亲的形象回归了传统。
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就塑造了一位敢于与苦难作斗争、顽强坚韧的父亲形象。
本文分析了《许三观卖血记》的创作手法及人物形象,对其中塑造的父亲形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理解余华的作品。
关键词:父亲形象线索重要性
余华的作品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回归传统化,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始重视对底层民众和小人物的生活描写,余华对父亲形象的描写逐渐回归传统,出现了大量坚韧、伟大的人物。
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将许三观卖血作为文章的线索,在描写许三观苦难的人生经历同时,刻画了许三观传统而坚韧的父亲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塑造父亲形象的转折点,也是余华文学创作的突破点,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回归也由此开始。
一、《许三观卖血记》的创作手法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转型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文学语言方面,余华一改之前夸张的风格,而是采用平白朴实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与重复的叙述方式描写许三观平凡却伟大的父亲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的主要线索就是许三观一次次的卖血经历,其卖血经历既代表了生活中存在的苦难与挫折,又代表了许三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与坚韧的精神。
余华通过对许三观卖血的反复叙述揭示了许三观人性深处的善良与伟大。
许三观始终依靠着卖血来度过生活的难关,但他却始终没有意识到卖血的悲哀与无奈,甚至在富裕的生活中也因自己不能再卖血而痛哭,这就侧面体现出了文章的悲剧意味。
二、《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许三观卖血的经历是文章的主要线索,文章的主人公应对苦难生活的方式就是卖血,余华通过描写许三观的卖血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反映了主人公积极向上的生存观念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许三观一生卖血12次,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家人,尤其是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书中的高潮就是许三观为了救一乐而一路卖血甚至晕倒在松林,但他恢复后又一直卖血,最后挽救了一乐的生命。
每一次卖血的经历都是许三观遇到的苦难,卖血的过程也是许三观自我救赎的过程,当他用卖血的钱挽救了一乐的生命时,许三观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牺牲精神的“英雄”,一次次卖血的过程体现出了许三观的善良与伟大。
三、《许三观卖血记》中形成父亲形象的原因
余华在先锋文学环境中塑造的暴力自私的父亲形象是有一定原因的,这是他真实经历过的社会在他心中的映像,而到了民国创作时期,传统的父亲形象又回归到余华的作品中[1]。
《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父亲形象的塑造就是余华转型时期的作品,余华创作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变化是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余华的作品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其自身经历的增多而变化。
余华经历过亲情的缺失与文革的动荡,这种环境对余华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到了民国创作时期,余华对生活与家人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这些理解也逐渐体现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
余华后期的作品多以生活的苦难为主题,《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就是生活在苦难中的小人物[2],但是在他重复卖血的情节中,体现出了许三观小人物的善良与智慧,也体现出了许三观作为一个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四、《许三观卖血记》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叙述了一个平凡家庭在历史困难时期的经历,在生活苦难的压力下,许三观用宽容与父爱化解了往日的怨恨,体现了他坚韧的品格与对孩子无私的爱[3]。
许三观是一个坚韧的父亲,他依靠卖血来反抗现实的苦难,在灾年也让全家吃了面条。
除此之外,许三观还是一个英雄的父亲,一乐虽然不是他亲生的儿子,但是在一乐身患肝炎时,许三观一路卖血攒钱给一乐看病,这不仅仅是背离了传统的行为,也是平民父亲的壮举。
五、结语
余华创作风格转折的重要作品就是《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卖血记》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许三观作为一个父亲,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堪称是平民中的英雄,他有着高于常人的品格,慈爱又坚韧。
余华通过对许三观父亲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生活中充满了许多苦难与挫折,但是只有理解生活,直面苦难,坚韧不拔,才能从这些苦难中感受到世间的真情,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
参考文献:
[1]林静声.从先锋的幻影走入“民间”的本真——论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的父亲形象[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2]雍楠.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形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3]杨春红.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1,(10).
(作者简介:刘宇杰,高中学历,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中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