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论文:浅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及课题选择
浅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及课题选择楚雄州南华县一街初级中学吉平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将改变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代之以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运用一、语文研究性学习概念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语文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语文学科新的课程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2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3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4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5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及课题来源举例(一)、将研究性学习与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将研究性学习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整合的主要目标是,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教学中普遍实施,并与接受性学习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作者:马利军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09期[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积极作用教学程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地加强。
为此,许多教学方法相继推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
一、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积极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通常有“教师——学生的单向型”和“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处理事物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
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与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
其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从教师到活动中获得知识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借助自身的潜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就显得更重要。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
“教师讲学生听”已形成了一种定势。
“习惯”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自主思考,自主活动,而教师则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
二、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的教学程序及其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大大增加背景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决策性等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可为:教师提供一部分现成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必须通过其研究活动以各种途径去获得知识的全部,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运用、拓展。
课堂教学流程可包含:相关知识导入(讲授),提出有关问题,学生研讨活动展开,研讨、分析、总结问题,也包括进一步的拓展练习。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最新4篇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最新4篇说明: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因此模版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家思考的框架模型,辅助教师们在真正组织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只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间,逐步丰富和完善方案,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而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也随之诞生。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正如之前对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纳一样,网络文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并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学生。
与互联网迅猛发展相一致,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原创文学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发展。
各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或网络文学频道仿佛雨后春笋一般映入网民的视野。
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小说网站486个,诗歌网站249个,散文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杂文的31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
其他各类非文学网站中设有文学平台或栏目的网站共有3000多个。
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的中学生们,在面对网络文学这个新事物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每个人深思研究。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文学是精神的底子,语文则是底子中的底子,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为配合中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开拓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也为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更好更快地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判断、迁移的能力,我选择了此一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旨在给学生开辟出一块新的学习天地。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学有深层次的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案《黄山奇松》(优秀4篇)
语文教案《黄山奇松》(优秀4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本第九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根据《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设计理念《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
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情境,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感悟,与文本自由的进行亲密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在读中引发思维,唤起情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
进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四年级语文备课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作为信息主要载体,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标:1、通过计算机教师和语文教师的携手,探索出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有效存储和应用的方式。
2、通过研究,寻找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与有效点,探索总结出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进一步改变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四、课题组人员:李文姚洁茹文爱妍程佩侠梁艳五、研究内容: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科学理论指导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有效途径等进行研究,以求更加科学地认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象、总结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特点、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前拓后展和适度补充,形成厚重的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语文教学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9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有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 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3、怎样治理黄河?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板书:原来----摇篮现在----祸河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现在的黄河。
(1)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2)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3)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2、解决问题二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泥沙量大)(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参照课题序号课题名称1 中学生花费观2 中学生网络应用状况检查3 47 中学生课外活动检查报告4 烟草中的有害成份和戒烟方法检查研究5 研究实验中的碘元素6 城市垃圾问题及对策7 手机辐射问题研究8 如何选择蓄电池和发电机9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10 合理饮食与肥胖11 中国传统节目12 抽烟危害的检查13 对于城市中小学生压岁钱及流向的检查报告14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15 商业广告词对青少年的影响16 牛仔裤的过去、此刻和未来17 一次性木筷的危害18 水垢的主要成分的研究19 传基因产品的发展状况20 浪费水现象的检查21 中学生上网利与弊22 白色污染的检查报告23 中学生花费检查24 狂人鲁迅25 绿色化学与食品加工26 食品污染27 生活中的化学28 近来中日关系的构造的转变及未来展望29 商业广告用语检查30 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影响31 学新手机适用状况检查32 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香烟浸出液的致突变性33 荒弃电池的危害及可行性方法34 研究大蒜延缓食品氧化的功能35 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办理36 新能源和可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远景37 我校校区及周边环境检查38 干细胞和人类健康39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40 酸雨的产生和防治41 生活中的化学-对于合磷洗衣粉的检查报告42 对于中华姓氏文化检查及发展远景报告43 地震与海啸44 对于使用泡沫塑料一次性用品的检查报告45 南京大屠戮46 对于中学生使用 MP3、手机等的检查报告47 大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检查研究48 营养饮食与身体健康49 对于浪费粮食的检查报告50 可连续发展中的能源问题的研究51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52 对于某某班同学饮食健康的检查53 宋词婉约派词风的商讨54 对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检查报告55 学生对学习和学习环境的自我认识的检查56 浅谈王羲之及书法《兰亭序》对中国书法的影响57 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影响58 中国古典诗词的月文化的研究59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60 传统节日的现代生计状况61 古典文学62 研究高中生学习最有效率的时间段63 英文歌曲对学习的帮助64 禁用、限用塑料袋的意义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65 研究适合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意义66 中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的关系167 校园垃圾的回收和利用68 今世高中生的金钱观、花费观和享福观的检查69 氢气在氯气中焚烧的实验改进70 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检查71 酸雨的危害和防治72 高考备考过程中学生忧虑问题及对应方法73 红绿灯时间科学设臵的研究74 我校学生月均花费状况检查75 中学生如何对待早恋问题76 学生的自信程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77 中学生作息时间的检查78 中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检查及原由研究79 高中生睡眠质量的检查和研究80 中学生的运动状况检查81 中学生对考场作文的态度检查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参照一、依据研究性学习学科分类为:(1)自然环境类: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进、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有关的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摘要】作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应遵守的原则,并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今世界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知识型经济使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教育应打破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1]。
1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应遵守的原则1.1双主体变化原则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过程呈现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特点,这必然从外部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在成长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又必然从内部影响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变化。
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双主体变化原则,把握渐变原则,顺应其发展趋势,而不是超越变化。
教师要主动地创造利于学生开展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渐进变化。
1.2联系、主导原则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之间的联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在解读人物形象或思想内容时应把握作品的主导思想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局部细节的意义和作用。
比如学习曹禺的《雷雨》,学生对“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真心怀念”展开研究。
一些学生认为怀念是虚情假意,因为周朴园肆杀矿工,毫无人性,满手沾满鲜血的资本家不大可能有细腻的感情。
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怀念是真的,因为周朴园可能动过真情。
鲁侍萍毕竟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晚年的周朴园精神生活空虚,繁漪又桀骜不驯,他在怀念中咀嚼着自己的过去,资本家也有人性。
教师可趁势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到鲁侍萍讲述往事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沉思”“沉吟”“苦痛”“惊愕”的局部细节,这些细节都与作者的主导思想倾向有密切关系,都属于整体性范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路上迅速前进 , 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 息。 他更多 的是一个 学生的反感。因此 。 我们要从学生 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多想想他们
作者 简 介 : 育新 , , 罗市第一 中学语 文教 师。 徐 男 汨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是教师 教育观念的转变 , 教师应该认识 到 ,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
学过程 , 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 , 注意力涣散, 最后导致思 维僵化 。因此 ,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生动
的生命个体 ,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体 , 而关注学生的生 从 活体验 。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首先必须建立 学生 主体观。
维普资讯
浅 谈 语 文教 学 中的研 究 性 学 习
徐 育 新 ( 罗 市 一 中 湖 南 岳 阳 汨 4 40 ) 140
摘 要 : 研 究性学 习倡 导的是 一种研 究性 的学 习方 式, 基于这 种认 识 , 者认 为, 究性 学 习的主 阵地应该 是 笔 研
看待学习对象 , 人们常说 :教 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所以 , “ , 它也可
以充 当研究载体 , 因此 , 我认 为 , 要开展语 文研究性学 习,, 开拓语文教学 的研究性 空间 , 高 提
课堂教学质量。
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 的价值, 就 看你怎么应用 。只有我们充分的钻研教材, 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
三、 课堂教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1建 立 学 生 主 体 观 。 注 生 活 热 点 问 题 . 关
教师应该是“ 指挥” 与学生共 同奏出优美 的旋律; , 教师应该是“ 配 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 师应该是“ , 教 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 , 鲜活与新颖 ; 教师应该是“ 1”在学生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 , 10 , 及时守候在学生身边 ; 教师应该是“ 导游” 引导学生探幽发微 , , 欣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语文研究学习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 习是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四项 内容之一。 内容之一。
12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 兴趣,在教师指导下, 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 语文、社会中的语文、 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 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 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 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课程活动。 的课程活动。
32
从时间安排的角度看, 从时间安排的角度看,语文综 合性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和教科书 的单元设计同步的, 的单元设计同步的,而语文研究 性学习时间安排具有相当大的灵 活性,可以通过周几学时、 活性,可以通过周几学时、月几 学时的方式体现, 学时的方式体现,也可以在一学 期里集中一定的学习活动时间来 完成。 完成。
7
生成性是指在综合性学习 过程中,学生由一个“ 过程中,学生由一个“最近 发展区”向另一个“ 发展区”向另一个“最近发 展区” 展区”发展的特征
8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9
① 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过程 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 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 ②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 形成对自然、社会、 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 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③ 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 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 度和能力; 度和能力;
33
从小组成员的角度看, 从小组成员的角度看 , 语文 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小组成员是 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 而语 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小组成员 既可以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既可以由同一班级的学生组成 , 也可以由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 也可以由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 。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小学语文研究性研究探究活动方案二年级一、活动目的与意义: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以小组形式进行主题型探究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探究性研究方式已经步入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教材和课堂的约束。
它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发现,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从“教会”逐渐向“学会”、“会学”转变。
但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研究方式大多数都只是走过场,急于求成,教师关心的似乎仅仅是课堂活动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研究方式、思维活动。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理念中,探究性研究是新的数学研究方式之一。
二、实施过程1、方案设计:1)课前的体验研究变式有:预、调查、访问参观、收集信息等。
2)课内的体验研究变式有:自学指导、交流研讨、探索研究等。
3)课后的体验研究变式有:表演、操作、制作、活动等。
2、准备活动: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获取资料,拓展研究语文渠道。
2)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自主研究、自主探究的研究氛围。
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研究需要,使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研究潜能。
3)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主阵地,课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在课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规律,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本身。
4)及时总结,总结是研究型研究活动十分重要的一环。
总结得当,将会拨正航向,扫除障碍,为下一轮研究铺平道。
3、步骤及时间安排:1)初步研究性研究惯。
2)取得语文研究初步成果。
3)总结验证实验结果。
4、程序操作要点:1)自主体验:主要指互动教学过程的课前主体自主研究活动,学生必须根据一定的预要求,能够独立阅读、观察、思考、理解,并且整理出该内容的知识链和疑难问题。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2000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上学期学校组织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中,我担任了三个小组的指导教师。
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我越发地感到,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是很有生命力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既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
同时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定的区别。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接受性语文学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掌握程度,而研究性语文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吵人学习内容来看,接受性语文学习的学习内容基本局限在语文课本,全班学生所学的内容都是相同的,而研究性语文学习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文学、文化名著来学习,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例如有的同学要研究大连的足球文化,有目的要研究大连广场文化、中山广场四周建筑特点等等,内容非常广泛。
这样同学之间学习内容不一定相同,学习计划可以由学生自订;接受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教师的传授,而研究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更广泛,学生可以通过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接受性语文学习以评价结果为主,毕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而研究性语文学习以评价学习过程为主,它不一定是具体的,有形的,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等。
2.与语文学法指导的区别它是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从范围上看,语文学法指导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语文研究性学习即包括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又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社会,还包括对自身学习方法的研究。
从内涵上看,语文学法指寻着眼于应试教育,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答卷,语文研究性学习则着眼于思想理念,习惯意识,强调过程体验。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有意无意间思想受到不良 文化的侵袭和腐蚀 , 随之 出现的便是文化素养的 日 趋滑落 。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学生在网络环境背景下 监控学生 络环境 下 的选 题 为大 学语文 的研究 性学 习开辟 了新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的组织和 引导工作 , 的方 向和新 的路径 。 的研究过程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自己的主体性地位 , 把学 生引 到正确 的学 习轨道 上 。 ( 二) 依靠 网络资源, 研究课题 ( -) 信息辨识要高效 网络环 境下 大学 语文研 究性 学 习的实施 过程 主 网络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最大的资源库 , 其中 要是搜集、 筛选 、 整理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传统的大 学语 文研究 性学 习 的实施 主要 是通过 翻 阅书籍和 采 潜藏着海量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大量学习信息资源 有时分辨不出哪些具有参考的价值 , 所 访调 查 的方式进 行 , 在一 定程度 上 , 研究 的进程得 不 的包围之下 , 到有效的提升 , 信息的反馈得不到及时的查收 , 而且 以, 学生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 无效的信息也成为 笔录的方式也为开展研究、 整理资料带来了诸多不 学 生开展 语文 研 究学 习 的干 扰 。从 某种 意 义 上 说 , 便 。而 网络环 境下 的大 学语 文研究 性学 习则打 破 了 筛选出对所研究课题有价值的资料更加困难了。这 引导工作 , 指导学生 时空界限和技术障碍。一方面 , 学生可 以通过阅读 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组织 、 对 网络信息进行有效 的辨识 、 判断 , 去粗取精 , 使学 书籍 , 去网上查找关于选题的资料 , 另一方面, 以问 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 , 有效 卷形式挂在网上 , 通过 Q I C Q和 B B S 进行网上调查。 生提高高效地获取信息 , 存储并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 以及创造性地 通过成员之间的细致分工 , 明确职责 , 以各 自 分担不 地吸收、 同的学习任务 的方式有 目的地查找、 收集相关资料 , 使用信息的能力。 ( 三) 正确评价 然后 进行分类 整 理 。这 既节 省 了时 间 , 又提 高 了研 网络环 境下 大学语 文 的研究性 学 习所关 注 的不 讨的效率。学生在搜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学 仅仅是研究 的结果 , 更应该注重的是研究学 习的过 会合作 , 并形成 自己的观点。 程, 注重学生三维 目 标, 即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 ( 三) 利用网络平台 , 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既符合语文教育 对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的 也顺应 了当今时代的社会发展 交流和展示, 这一环节是 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 现代化的实际要求 , 只 习的最后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趋势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如果把二者孤立看待 , 最终不仅不能达到理想 的交流途径和成果展示形式更加多样化 , 除了传统 关注研究过程或研究成果 , 的研究成效 , 反而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 的方式之外 , 可 以发布到虚拟网络校园、 网络教室、 网络论坛、 微博 、 个人空 间上 , 评价的方式也更加多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把着眼点放在了 但也要注意评价研 元化。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中所 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 , 究成果 的多 元化 , 正确 认 识 学 生语 文 研 究 性
文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2、校园设计之我见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4、襄阳市的建筑风格5、诗词雅韵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7、大话《三国》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9、80年代新生活调查10、被遗弃的角落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14、广场文化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19、文言文虚词研究20、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21、苏轼生平事迹研究22、标点符号研究23、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24、《史记》人物列传研究2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2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2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28、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29、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30、寓言对生活的启迪31、古希腊神话研读32、《三国》人物性格探析33、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34、高考满分作文研究35、《红楼梦》研究36、广告语的修辞分析37、民俗文化研究38、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39、略论网络文学的优劣40、本市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42、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43、寺庙道观文化在襄阳44、追寻在襄阳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45、诸葛亮与襄阳46、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4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48、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49、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50、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51、从美学角度谈古代咏月诗歌52、中学生上网利弊谈53、现代文阅读54、毛泽东早期诗词研究。
55、辛弃疾词风研究56、从美学角度谈中国古典诗词57、钱钟书与《围城》58、霓裳艳影--服装与时代59、张艺谋电影中的“唯美主义”60、海岩作品中的“惯性”61、看《射雕》评《射雕》62《诗经》研究63、宋词赏析--李清照64、三毛及其作品研究65、《孔雀东南飞》66、陆游诗词鉴赏67、读李白诗歌,评李白人格68、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宗师69、战斗的史诗--鲁迅诗歌70、梁山英雄的赞歌--《水浒》71、读水浒--看四大奸佞专权误国72、毛主席诗词学习73、艾青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事 学 习 、 作 , 以思 维 并 进 行 交 际 的 基 本 工 具 —— 语 文 工 赖
知 识 创 新 任 务 的 教 育 领 域 。 学校 中 。 生 凭 借 网 络 , 仅 可 在 学 不
笔 者 认 为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 指 凡 是 在 “ 是 语 文 学 习 过 程 中运 用 了 网 络 技 术 的 语 文 研 究 性 活 动 . 论 是 无
通 过网页发布 、 电子邮件 , 还是 通过 网络传递视频 信息 ( 似 类
电视 直 播 ) 只 要 是 在 网环 境 中 充 分 发 挥 了学 生 的 主体 性 、 , 创
以向传 统意义 上的 教师学 习, 可以通过 E—ma 、 线聊 还 i在 l
天、 网络 会 议 、 B B S论 坛 等交 互 方 式 向 全 球 范 围 内 的 专 家 、 学
Vo . 6 No 1 12 .
M a .2 0 r 06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 习
黄 东民
( 河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 河北 石 家庄 00 9 ) 5 0 1
摘 要 : 网络 信 息技 术 迅 猛 发 展 的今 天 , 在 网络 信 息 平 台为 语 文 研 究性 学 习 的 开展 提 供 了 强 大 的技 术 保 障 和 动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期
2 0 年 3月 06
承德 民族 师专学 报
J u n l fCh n d a h r ’ l g o to ai e o r a e g eTe c e s Co l ef rNa in l is o e t
W E QUE T, 9 5年 圣 地 亚 哥 大 学 道 奇 教 授 提 出 这 一 概 B S 19
念 , 建 构在现代 教育技 术的普 及特别是 互联 网应用基 础. 指“ 之上的 . 充分 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 的交流帮助进行 高
效 适 时 的 问题 处 理 的 学 习 活 动 。 ”
九十 。 人类进入 了一个新的文 明阶段一 “
网络文明 . 基于 网
络 文 明 的信 息技 术 将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人 类 的 生 活 方 式 ”1 置 [。 ]
身于这样 一个 以数 字化 、 全球 化为特 征的信息 时代 , 一切都 将变 , 一切都在 变 , 当其 冲的 自然是承担 培养创 新人才 和 首
的 能 力 。这 两 种 能 力 的 获 得 正 是 研 究 性 学 习 的重 要 目标 。基
键 字 段 的 查 询 , 可 进 行 ac i( 息查 询 ) nte ( 络 也 rhe 信 和 enws 网
展. 信息 素养 ( fr t nleay r及信 息索养的培养 在各 i omai trc ) 3 n o i _ 2 国受 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美 国全国 图书馆协会 和教育传播
一
、
问题 的提 出
活 动 ” 。
随 着信息 技术 的迅 猛 发展 . 人类 社会 的 信息 量增 速 加 快, 特别是科学 知识的爆炸 式增 长 , 使人类 近 3 O年来 所获得
的科 学 知 识 总 量 占 有 史 以 来 积 累 的 科 学 知 识 总 量 的 百 分 之
基 于 网 络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 称 网 络 探 究 学 习 , 称 又 简
力支持 , 讨 网络 环境下的语文研 究性 学习无疑是非 常必要 的. 探 网络 环境下 的语 文研究性 学习必须充 分利 用 网络
信 息特 性 优 势 . 同时 还 应 谊 注 意 相 关 的 一 些 问题 。 关键词 : 网络 ; 境 ; 文 ; 究 性 学 习 环 语 研 中 国 分 类 号 : 3 G4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5 1 5 (0 6 0 —0 7 一 O 1O— 420)1 O8 2 5
“ 能够认识到信 息的需要 : 认识 到正确的 、 完整的信息是做 出 决 策的根 本 ; 形成 基于信 息需求 的问题 ; 确定 可能 的信 息资
源 ; 开 成 功 的 检 索 策 略 ; 问 信 息 . 括 基 于 计 算 机 和 其 他 展 访 包
来说, 若无视 飞速 发展的 网络技 术 , 仍拘 泥于传 统 的语 文教 学 . 信息的有限性就将 使我们 的视野变得狭 隘 . 阻滞 我们的
思 维发 展 。 此 , 究 网络 环 境 下 的语 文 研 究性 学 习 . 显 得 因 探 尤
技术 的信息 ; 评价信 息 ; 为实 际应用 组织信息 ; 将新 的信息综
合 到现有 的知识体系 中; 利用信息进行批判 性思维和 问题解
决 ” ] 文作为 一门基础 学科 . 重要 的教 学 目的 , 是要 。 语 其 就 训 练学 习者的理解能 力 和表达能力 。以信息 论来 看理解 能 力 . 应 当包括 高效获 取信息 , 它 熟练 、 批判 性地评 价信 息 , 有 效地吸 收、 存储并快速提 取信息的能力 ; 而表达能 力, 则应 当 包 括运 用 文本和超 文本表达 信息 、 创造性 地使用 信息 , 并将 以上一整套驾驭 信息的能力转化为 自主、 高效 地学习与交流
者 学 习 ; 习 材 料 不 仅 有 以文 字 符 号 为 载 体 的 课 本 , 有 以 学 还
造 性的都应属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 习。
近 年 来 , 着 信 息 技 术 向 基 础 教 育 教 学 领 域 的 迅 速 扩 随
图像 、 图画、 音、 声 动画等 多种符 号表现 的电子 教材 ; 学生 可 以在 Www ( 全球 信息 网) 上用 s h 、o ge b iu等进行关 o u g o l、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