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情监管看新闻传播学考研出题趋势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
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及学校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
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各位同学请注意,为了增加大家的选择方向,老师们在原来的选题基础上又特意追加了一部分选题,在下面的文档中用红色标注,请大家抓紧时间确定选题,截止时间5月10日。
新闻学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6、论隐性采访所面临的道德法律问题及规避之策7、(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与治理8、司法新闻报道中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9、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1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11、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12、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研究13、媒介报道与司法审判的界限14、媒介规制研究15、灾难新闻的报道伦理16、舆论监督与调查性记者的职业准则二、新闻业务方面1、新闻叙事研究2、从近年典型人物报道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新闻作品的语言美4、新闻作品的形象美5、新闻作品的意境美6、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写作7、社区新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8、传媒的都市空间生产研究9、城市形象传播研究10、抗争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11、中国媒介融合研究12、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13、武汉都市报业市场研究14、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15、公共评论与知识分子的表达16、新闻评论的人文化趋势及其写作形式17、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8、论新闻媒体在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中的角色与功能19、公共危机传播研究20、新闻文体发展研究21、新社会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身份认同研究22、典型报道的改进研究23、大众传媒在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中的实际效应及作为分析24、大众媒体都市集体行动报道机制研究25、医疗报道研究26、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研究27、风险传播研究28、健康传播研究29、农民工的新闻话语表达研究30、区域传播研究31、传媒的公共性研究32、传媒的消费主义研究33、媒介恐慌研究34、当前我国对外报道研究35、当前灾难报道的新趋向研究36、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37、食品安全危机的传播机制分析38、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39、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40、读图时代与新闻审美的价值走向研究41、新闻时评热成因探析42、新闻线人的利弊研究43、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44、公共广电的理念与中国广电体制改革45、纪录片影像与社会表达46、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介报道47、社会变迁时代的媒介时评分析48、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的产生、内容与价值49、CNN的价值观及其对电视新闻的影响50、美国新闻自由的发展与《纽约时报》51、社会热点问题的媒介报道52、谣言与舆论传播53、黄色新闻与媒体娱乐浪潮54、明星访谈类电视栏目设计三、新闻史1、19世纪中后期中国报业生态研究2、维新时期报刊舆论对社会进程影响研究3、《新记大公报》“文人论政”研究4、《申报》经营管理研究5、《世界日报》、《世界晚报》副刊研究6、外报对中国晚清社会发展研究7、报刊舆论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研究8、新文化运动之在新闻史上的意义研究9、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10、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兴起成因研究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报业繁荣原因研究12、王韬报刊思想研究13、维新派报刊特点研究14、晚清女报研究15、《民报》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研究16、章太炎报刊思想研究17、《中央日报》研究18、黄远生报刊通讯特点研究19、《解放日报》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理论发展研究20、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21、《新华日报》研究22、20世纪初年留日学生报刊活动研究23、《申报》副刊“自由谈"研究24、邵飘萍报刊思想研究25、五四时期四大著名副刊研究26、新华社发展历程回顾与研究27、储安平《观察》周刊研究28、20世纪初年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研究29、《时务报》研究30、《新闻报》之“经济新闻"研究四、新媒体1、试论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2、微电影兴起的传播学思考3、微博兴起与“全民记者”研究4、网络环境下的大众传媒新闻处置研究5、对手机报的思考与研究6、QQ群的传播模式探析7、微博时代的民生话语权辨析8、网络微博与公民新闻实践9、新媒体事件的民意表达与公众参与10、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信息公开11、农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12、农民的手机使用行为13、互联网媒介对中国日常政治生活的影响14、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话语分化15、手机微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6、网络舆论引导研究17、新媒体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五、媒介经营管理1、中国传媒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中国传媒多元化投资现状与对策研究3、湖北媒介文化企业经营环境研究4、武汉都市报赢利模式研究5、武汉市城市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6、媒介产业财务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7、论武汉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8、武汉传媒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9、传统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创新思路10、媒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11、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电视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究12、个案研究:华谊兄弟13、移动电视受众市场与赢利模式分析14、武汉市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研究15、电视台版权管理16、电视台品牌管理17、法制节目相关问题研究18、论影视产业的版权战略19、政府在新媒体中的监管20、浅析我国电视行业发展中的体制性制约因素21、探讨新的媒体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22、我国电视媒体市场化过程中的困境23、政府媒体进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4、武汉地区电视媒体人才需求调查25、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26、英美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启示27、媒介资本市场现状研究28、广电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忠诚度研究29、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30、纸质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1、电视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2、户外媒体的品牌化发展路径33、本土传媒企业与跨国传媒集团的营销策略比较研究六、传播学1、国际传播的文化霸权研究2、国际传播的刻板成见问题研究3、媒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4、3G时代手机媒体传播优势分析5、网络实名制的可行性研究6、网络流行语研究7、网络文化研究8、网络恶搞研究9、电影中的国际形象研究10、网络时代的政府媒介现象传播策略11、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形象研究12、网络互动与现实人际传播的异同13、近年国内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报道研究14、灾难事件新闻传播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注意15、新闻伦理研究16、“公共新闻”与社会变迁17、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女性主义的跨文化传播研究19、电视媒体的节目文化传播研究20、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话语研究21、当代中国媒介权利与政论权利的结构变迁22、分文人化时代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23、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保护问题24、公关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作用及其发展25、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研究26“新闻立台”理念及其实践27、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如何发展现状与品牌建设研究28、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传播策略29、争议性公共议题的媒介表达与社会参与30、网络传播中心群体极化现象31、网络传播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32、转型时期中国“公共新闻"的实践研究33、网络媒体的“舆论绑架”现象研究34、食品安全报道研究35、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36、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治理37、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38、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研究39、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效果分析40、中美主流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分析广告学1、20世纪广告创意模式研究2、整合营销传播对广告发展的影响3、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4、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5、城市形象传播的定位策略6、20世纪广告策划的理论流派研究7、广告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设8、广告传播与品牌建设9、广告传播与企业文化建设10、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的互动影响11、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传播创新研究12、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的关联与区别13、全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价值研究14、广告的社会价值15、广告传播与时尚文化16、中国广告产业的创新与发展17、李奥•贝纳、奥格威、伯恩巴克广告理论研究18、世界著名广告公司策划流程与方法研究19、广告人的知识结构研究20、广告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联与影响。
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研究
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测和危机公关策略成为了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选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监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监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多样性:网络舆情的数据可以来源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多个渠道。
研究者可以通过监测这些渠道的信息来获取全面的舆情数据。
2. 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舆情,研究者需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如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抽取网络舆情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3. 舆情预警系统的搭建:为了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的风险,研究者可以建立舆情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舆情变化并提前作出应对措施,以减少舆情对组织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是紧密相关的。
网络舆情的爆发往往会给组织带来危机,而危机公关则是组织应对舆情危机的重要手段。
本节将探讨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的关系。
1. 敏锐的舆情监测: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组织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来化解危机。
舆情监测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情绪,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快速响应和信息传播: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组织需要快速作出反应并传播有效信息以减少负面影响。
通过在危机公关活动中灵活运用新媒体工具,组织可以更好地控制危机话语权,重塑公众对组织的认知。
3. 多元化的危机公关策略:组织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危机公关策略,如积极回应、危机管理、危机沟通等。
这些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组织的利益。
三、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研究,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来深入探讨这一议题。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对于新闻传播学来说,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
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海量数据的挑战。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主要依靠样本调查和统计分析来进行研究,数据量相对较小。
而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需要面临海量的数据,如社交媒体上的评论、用户浏览行为等,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
新闻传播学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以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新闻传播现象。
大数据时代增加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以往,新闻传播学主要关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而在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对象。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研究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传播对于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时代还催生了一些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如移动互联网、直播等,这些新的传播形式也需要被新闻传播学所研究。
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数据,可以研究用户的新闻偏好和传播路径,从而优化新闻的推送和传播策略。
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新闻传播学研究社会网络的结构和影响力,揭示新闻传播的社会效应。
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议题和应用场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学可以研究一些以往无法研究的议题,如谣言传播、信息流动等。
大数据时代也给新闻传播学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新闻传播学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来进行舆情监测和热点预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新闻传播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闻传播学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拓展研究领域,优化研究方法,并探索新的研究议题和应用场景。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与趋势
新 闻媒 介 对党 务 、政务 和一 切 公共 事 务
的公开 ,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 的施
政 活 动 ,以 及 社会 公 众 人 物 ( 括 政 治 包
日报 报 业 集 团 协 办
17 9 8年 以来 ,我 国 新 闻 事 业 在 经 历 了拨 乱 反 正 和 对 以 往 工 作 中 经 验 和
督 ,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 级党政机关 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 、以及 体 自身的影 响力和丰富的资源 ,有意识
地 主 动设 置 议 程 和话 题 ,形 成第 一 落 点 的引 导 ,引领 人 们对 社 会 现 象 和 问题 的 认 识 ,引导 社 会 舆论 在 正 确 的 方 向上 发
“ ・ 公交 车燃烧事故 ” 65 发生 2小时 后, 在事故现场附近的会议室里 , 成都市
就举 行 了首 场专 题 新 闻发 布会 。市 政 府 新 闻 发 言 人 在 第 一 时 问发 布 权 威 信 息 。 在 未 查 清 事故 原 因的情 况下 ,确 保公 布
体现 以人为本 ,最大限度地尊重民众 的 知情权 , 尽可能地把薪闻传递给大众 , 尽 可能地把客观事实真相展现给社会 。主 流媒体应根据群众的信息需求 ,利用媒
握 好 度 , 适 度适 量 , 炒 作 。 在报 道 中 要 不
布会为主平 台,积极开展信息发 布和舆
论 引导 , 进 了事 故 的妥 善 处 置 。 促
伤愈 出院的乘客。同时组织实施了多起 针对网民言论 的网上信息发布 ,及 时回
答 了媒体 和公众疑问,把舆论引导 贯穿 到事故信息公开的全过程 。 成都市在处 置公交车燃烧事件 的过 程 中, 及时准确 、 公开透 明发布信 息 , 主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与舆情分析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与舆情分析广播电视传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社会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和舆情分析的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
本文将从内容监管和舆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一、内容监管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是确保社会公众能够接触到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避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环节。
但是,由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庞大和多样性,内容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如何界定合规内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播电视传输的内容涉及到文化、娱乐、教育、新闻等多个领域,不同节目的定位和标准也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规范,对影视剧、综艺节目等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每个节目都符合规定的内容要求。
其次,如何加强内容监管力度也是重点。
目前,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内容监管主要依靠相关机构的抽查和投诉举报。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时效性差、效果不佳的问题。
因此,建议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引入智能化监管系统,实现对广播电视传输内容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符合规定的节目。
最后,加强行业自律也是保障内容监管的重要手段。
广播电视行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促使各个媒体机构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倡导社会责任感,共同维护良好的传媒环境。
二、舆情分析舆情分析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舆情分析有助于了解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传输内容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传播策略。
首先,要从大数据角度进行舆情分析。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量、收视率、观众评价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广播电视媒体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为节目制作和播放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引入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关注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传输内容的评价和意见反馈,在舆情出现前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要加强舆情分析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舆情分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闻传播学作为研究舆情与传播的学科,提供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应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对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应对策略,并分析其对于舆情管理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针对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扩散特点,新闻传播学强调了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声音和态度,抓住舆论关键点。
预警机制则能够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预判,提前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为舆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提高了应对危机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信息发布与传播策略新闻传播学倡导科学、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发布与传播策略。
在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中,正确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是管理舆情的关键。
新闻传播学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对舆情时应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炒作,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同时,新闻传播学也推崇及时发布信息,以尽快掌握舆论走向,引导公众舆论,化解危机。
三、倡导与引导公众参与新闻传播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管理网络舆情与危机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公众的参与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众视角,也能够凝聚舆论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通过互动平台、问卷调查等形式,新闻传播学倡导公众参与舆情的研究和管理,提高公众对舆情的理解和参与度,减少舆论对于组织的负面影响。
四、媒体与公关管理策略新闻传播学强调媒体与公关管理在网络舆情和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媒体作为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对于舆情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学倡导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合作和有效沟通,控制舆论的发展,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在危机传播中,公关管理是组织应对危机的核心策略之一。
通过公关管理,组织能够有效地管理危机,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组织的形象和信誉。
五、跨学科合作与社会责任新闻传播学强调跨学科合作与社会责任在舆情与危机传播中的意义。
我国网络舆情识别的研究脉络、核心主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用的主要思路方法通常为文本聚类和主题模型
两类。
文本聚类作为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 ,主
要采用k-means,SVM,贝叶斯网络等算法将文本特
征数据进行聚类,从而对舆情热点主题或观点进行
划分,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自动处理能力「15+。如王
旭仁等*16+提出了基于向量空间模SVM的文本聚类 算法,其按照层次聚类自下而上得到获取初始簇信
情矗感识亂别风叫险 舆情监 知识测 图谱
a 分类
主题识别
耐
主题模型一!社交媒体区块链
风叽 识别
社交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微博
灰色关联分析
大数据 主题模型
可视化
识别特征
情感分析櫻情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突发事件意见领袖
网络水军
舆情
图3 “舆情识别”CSSCI期刊研究主题的演化
・91・
2网络舆情识别的核心主题与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雄安新区发展视域下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与治理研究"(HB18TQ005)的研究成 果之一 %
・90・
(单位篇)
40
38 x]
图1 “舆情识别%CSSCI期刊载文趋势(篇) 1.2 研究的所属学科
对所属学科进行统计发现,舆情识别核心研究 成果较多见于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 与档案管理、社会学、公共管理、控制工程等学科领 域,具体如图2所示。考虑到舆情识别贯穿整个舆 情分析与治理过程,并涉及多学科的核心研究问 题,所属学科的研究者们基于不同视角 、理论、方法 和技术等对舆情识别展开基于实践需求的多维度 探究与规律揭示。
突发舆情的意见领袖。
2. 3 基于观点主题的网络舆情识别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下信息爆炸的局面,需要重新思考与调整。
本文将围绕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学展开讨论,探索当下新闻传播学的新发展方向与趋势。
一、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学意义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为新闻传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帮助新闻媒体更好地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趋势,提供更加准确的报道和观点。
大数据技术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撑。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多依赖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以获得大规模数据的问题。
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则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更加深刻的规律和结论,为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内容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内容的分析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传统的文本内容分析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海量多样的信息内容,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加精细和全面的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话题的受众群体,为新闻传播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新闻传播内容的实验与创新也变得更加迫切。
大数据时代中,新闻传播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逐渐转向碎片化和个性化,媒体需要适应这一趋势进行内容改革。
媒体也需要不断进行实验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受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三、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帮助新闻传播媒体更好地进行舆情监测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媒体可以更加迅速地了解社会舆论的走向和趋势,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四、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多依赖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但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复杂多变的信息网络。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学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创新和崭新的话题。
本文从十个新鲜的话题出发,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媒体时代下的价值重建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价值。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实现媒体价值的重塑,成为2022年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社交媒体对公共话语权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对公共话语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研究将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塑造公共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和尺度问题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形式,而是集合了各种媒介手段。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流程和尺度问题,如何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规范与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
四、媒介融合与创新传播模式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022年的研究将聚焦媒介融合对传播模式的影响,以及新的创新传播模式的发展。
五、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时代,媒体素养与公民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怎样提高公众对媒体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将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六、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的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蔓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防控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策略、手段和效果评估。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未来,研究将关注跨文化传播在推动民族复兴、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八、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媒体监管和自律在维护传媒生态和公共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的研究将关注媒体监管与自律机制的创新,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和媒体变革带来的挑战。
九、新闻传播学和新技术的融合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新闻传播学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
新闻传播学对舆论引导与舆情管理的探讨
新闻传播学对舆论引导与舆情管理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和教授新闻传播原理与实践的学科,主要关注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引导和舆情管理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在舆论引导与舆情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一、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指通过媒体的报道、评论和宣传来影响公众的意见和态度。
新闻传播学通过研究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和规范舆论引导的实践。
首先,媒体选择和报道的客观性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前提。
新闻传播学强调媒体应该以事实为基础,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避免主观偏见和虚假宣传。
只有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媒体才能引导公众形成准确的判断和观点。
其次,媒体的话语权和话语策略对舆论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学提出了许多关于媒体话语权与话语策略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媒体门控理论、话语权过程模型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媒体可以更好地引导公众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和态度。
此外,公众参与和媒体与公众的互动也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
新闻传播学主张通过媒体的互动平台,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舆论引导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然而,舆论引导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媒体的商业化和政治化导致了媒体价值观的偏倚,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信息和观点使舆论形成更加复杂多变,媒体的舆论引导难度增加。
二、舆情管理舆情管理是指对公众舆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在现代社会,舆情的爆发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舆情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传播学通过研究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提出了舆情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舆情分析是舆情管理的基础。
新闻传播学提出了舆情分析的框架和方法,用于对舆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舆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后续的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危机公关是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
新闻传播学强调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初,以及在危机期间,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引导舆论。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 新闻的定义和属性新闻是指通过媒介传播的公共信息,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特点。
新闻的定义和属性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标准。
1.2 传播过程与角色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在新闻传播学中,有记者、编辑、主编、报道对象和受众等不同的角色参与传播过程。
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1.3 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新闻传播学关注新闻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
传播效果指新闻在受众中引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指新闻对社会公众舆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趋势2.1 媒介多元化与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逐渐与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介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
未来,新闻传播媒介将更加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更加方便和快捷。
2.2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更多研究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新闻传播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同时,新闻传播学也需要关注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3 社交媒体与公共舆情管理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和规律。
微博、微信和其他社交平台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和焦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闻传播学将更加关注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和公共舆情的管理,以应对信息爆炸和谣言的传播。
2.4 新闻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介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新闻传播学中的舆情分析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舆情分析研究【第一部分】舆情分析的概述舆情分析是新闻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包括事件、人物、组织、产品等,通过分析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态度、情感、行为等,从而揭示公众在这些话题中的趋势和特点。
舆情分析在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诉求和动态,进而做出相应的战略安排。
【第二部分】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舆情分析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定量分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包括文本挖掘、网络挖掘、数据挖掘等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定性分析则是主要通过人工阅读、纵向比较、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以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舆情分析中,有很多工具可以被用来辅助分析。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情感分析工具。
情感分析工具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词汇,来得出文本中的正面、负面和中性情感。
其次是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帮助收集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论坛等上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最后是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将分析出来的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舆情分析的应用领域政府是舆情分析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及时发现公众所关注的话题,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危机和不满情绪,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舆情分析结果来调整政策方向,推出更符合公众需要的政策。
企业也是舆情分析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舆情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舆情分析来了解市场的热点和趋势,指导产品研发和设计方向。
媒体是舆情分析的最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媒体可以通过分析各种媒体上的内容和数据,了解公众对事件、人物、组织、产品等的关注和评价,进而做出更好的新闻报道,更好地反映公众需求和情绪。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与公众舆论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与公众舆论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普及,新闻传播和公众舆论的研究也逐渐从传统媒体时代转向了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新闻传播和公众舆论的运作方式和机制发生了不少变化,需要进行全新的研究和思考。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已经逐渐失去了它们单一独特的优势,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则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角。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量至上在新媒体时代下,流量成为了衡量一个新闻媒体或新闻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准。
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的各个新闻机构和个人编辑都在竞争着吸引更多的流量,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与影响力。
2.个性化需求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有着更为多元、个性化的需求。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新媒体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精准的推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多媒体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单一的形式,而是实现了多媒体的融合。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也可以为新闻传媒实现更为全面的信息传递。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舆论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崛起,公众拥有了更为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表达渠道,因此对于新闻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不再被传统媒体所掌控,而是由公众自由表达和传播形成社会共识。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下的公众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由于新媒体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到达公众的信息也变得多元化。
这也带来了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使得公众的舆论多元化。
2.动态性由于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因此公众舆论的变化也变得更加迅速和动态。
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媒体和公众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国内外舆情治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2021年2月第35卷第1期Feb. = 2021Vol.35 , No.1文章编号:1673-9973(2021)01-0021-07政府管理国内外舆情治理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封超1,杜娟2〔1.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 2•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西安710061〕摘 要:以CNKI 和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收录2002-1-1至2019-12-31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 Space 软件及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样本对比研究,分析舆情治理领域研究起源、演化路径、热点及研究趋势#发现: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网络舆情监管和治理这三 个方面;国外舆情治理的研究趋势是舆情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社交媒体情感行为分析和大数据网络舆情技术研究;国内舆情治理研究趋势是舆情信息分析研究、舆情的管理及公共政策制定研究、大数据驱动的隐私保护机制、利益相关者及信息生态研究#研究结论对舆情治理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舆情;舆情治理;大数据;Cite Space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D0I:10.13411/ki.sxsx.2021.01.004Hot Spots and Trend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at Home and AbroadFENG Chao 1 , DU Juan 2(1. Schoo! Public Manage m e n t/School &f Emergency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 ' an 710127, China; 2. 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Committee of CPC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 Theoretical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de r is t ics, Xi '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core database from January 1, 2002 to December 31, 2019, using Cite Space soft ware and bibliometric metho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evo lution path, hot spots and research trend of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hotspots at home and abroadmainly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the us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o ana lyze, judge, predict and warn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super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researchtrend of foreign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is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opinion evolution, the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emotional behavior and the research of big dat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trend of domestic public opinion gover nance is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making, big data driven privacy protection mechanism, stakeholders and information ecolog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 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Key words :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big data; Cite Space —、弓[言舆情是社情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是民意及民 意作用于执政者的一种描述。
从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形成看对“度”的把握
一
、
我 国新 闻舆论监督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 舆 论” 一词最早 出现在 《 三 国志・ 魏 书・ 王朗传》中,指 的
监 督” 在 《 辞海 》中的解释是“ 监察督 论 的形成 、发展,在新 闻实践中把握好“ 度” ,做到能够帮忙 是百姓的议论与意见 。“ 促” ,包含监察 、督促两层意思,监察是要发现 问题 ,督促是 不添乱 ,达到 团结稳 定鼓劲 ,促进工作 的 目的,对 于从事新 闻舆论监督 的新 闻工作者来说 ,至关重要 。
地 引导社 会舆 论 ,促进 社会 的和谐发展 。
本期“ 传媒与法” 栏目 精选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 、 舆情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文章 , 从传播学 角度解读传媒活动,为规范传媒活动提供 了 借鉴和启示。“ 传媒与法” 栏目 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传播 的 重要 窗口,不仅承担传播渠道的功能,而且作 为传媒学术期刊的重点栏 目,竭力展 示传媒与司法的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0 5
要解决 问题 。“ 新闻舆论监督” 就 是通 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
作者简介:赵新春 ,男,驻马店人 民广播 电台新 闻中心副主任 ,主任编辑 ,主要从事广播 电视新 闻采编工作 。
2 7
今传 媒
2 0 1 4 年第2 期
传 媒 与法
在我 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提 出较晚 。在新 中国建立
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 论监 督方式。
郭镇之在 《 舆论监督 与西方新 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一 初期,虽然还没有舆论监督这个专有名词 ,但 当时提 出的批 文 中指 出“ 舆论监 督” 是中 国新 闻界创造 的带 有中国特 色的词 评一词 已经具有今天舆论监督相近 的意义 。对于其应遵循 的 组,在西方的新 闻媒介和大众传播文献 ( 主 要是英美国家 ) 原则和尺度 ,在 1 9 5 0年 4月 1 9日中共 中央 发出 《 关 于在报
新闻学如何影响社会舆论走向
新闻学如何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的学科,对于社会舆论的走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舆论犹如一片广袤的海洋,而新闻学则如同那引导潮流的风,悄然地改变着其流动的方向。
首先,新闻报道的选题和角度决定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媒体在众多事件中选择报道哪些内容,以及从何种视角去呈现,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度。
例如,在环保问题上,如果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治理的紧迫性,那么公众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应提高,社会舆论也会更多地聚焦在如何改善环境质量上。
反之,如果媒体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少,那么公众可能会对环保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影响社会舆论的基石。
虚假或不准确的新闻信息,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会激起错误的舆论波澜。
一旦公众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基于这些信息形成错误的观点和判断,进而导致舆论的偏差。
比如,某些不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编造夸大某些事件,引发公众的恐慌和愤怒,从而使社会舆论走向极端。
因此,新闻学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核实信息,确保报道的真实可靠,为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再者,新闻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舆论的走向。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一条新闻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不同的传播渠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受众群体,例如传统的报纸、电视更倾向于权威和深度的报道,而社交媒体则更注重即时性和互动性。
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渠道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一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的新闻评论,可以帮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形成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新闻评论能够为公众提供思考的方向,引导社会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张晓光来源:《活力》2013年第11期[关键词]网络舆情;现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
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
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分析
传播学中的网络舆情分析第一章前言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并相互影响的公众意见和情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社会发展、政治决策、企业管理等方面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在网络舆情分析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介绍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概念、方法、工具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网络舆情分析的基本概念网络舆情分析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从网络上获取、加工和研究公众对某一特定话题或事件的评价、情感和态度,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其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指对公众情感和态度进行持续的、客观的、系统的跟踪和记录,以保证对公众情感的第一时间掌握,对未来态势进行预测和决策提供参考。
2. 舆情预测舆情预测是指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分析出舆情演变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舆情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是指对网络舆情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公众的意见和态度,从而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传媒从业者等提供决策参考。
4. 舆情管理舆情管理是指通过对舆情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公众意见和态度,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或措施,达到舆情引导和管理的目的。
第三章网络舆情分析的主要方法网络舆情分析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文本挖掘文本挖掘是指对文本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提取、分析和理解,以揭示文本背后的潜在信息,从而进行舆情分析和预测。
文本挖掘主要适用于文本信息量大、分析难度高的情况,如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
2.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多变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揭示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及其关联,从而进行舆情分析和预测。
数据挖掘主要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舆情监管看新闻传播学考研出题趋势
近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深入,网络作为一个公共平台,使每位公民都成了新闻工作者,人们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谣言却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广大网民,大有向传统媒体传播的趋势。
近期,由国信办、工信部发起打击新闻、网络谣言的查处行动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但网络作为开放平台,在查处谣言方面相比传统媒体有相应难度,在防堵的同时,更应该从源头教育开始。
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考试,作为国家选拔及培养新闻高端人才的渠道,在考研试题出题方向上,可能会有相应调整,报考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新闻真实性的意义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
现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优势和力量之所在。
新闻真实包含了双重含义,即新闻的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
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
新闻的总体真实则是指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具体真实是基础,它对总体真实起制约作用,总体真实是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它对具体真实起指导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要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做到这双重真实,就必须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事实。
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避免由于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浅尝辄止等原因造成的新闻失实。
新闻舆论引导及监督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事业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舆论运动的规律始终支配着新闻报道活动,舆论也因此成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新闻舆论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
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的主体;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的源头;言论表达是新闻舆论形式。
新闻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舆论指向--社会事态的范围大;舆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程度高;舆论导向--社会公众的领域广。
舆论引导是指新闻媒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
我们的新闻媒体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讲究舆论引导艺术。
具体包括:宜解不宜避,坚持舆论引导的鲜明性;宜缓不宜急,把握舆论引导的渐进性;宜全不宜片,讲求舆论引导的辩证性;宜诱不宜硬,注意舆论引导的启发性。
舆论监督则是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
舆论监督具有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社会调整、社会控制、社会制衡等功能。
新闻体现的党性原则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表现了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截然不同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
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具有历史继承性,从马克思到列宁,从到,都有大量关于党性原则的论述。
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就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意见。
社会主义党性原则认为,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党的领导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论、进行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发挥着宣传工具和舆论机关的作用,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具体包括: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的主要推手,新闻传播学毕业生是未来从事新闻工作的主力军,国家在防堵的同时不会忘记对症下药,所以报考新闻专业的考生不因忽视这一趋势。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