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依法治国

合集下载

依法治国的认识 -回复

依法治国的认识 -回复

依法治国是国家文明和进步的象征,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体现。

笔者从事律师工作已近二十年,在检察机关工作也有一段时间,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依法治国问题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制观念概括地说,依法治国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权力主体普遍地遵循具有正义与秩序价值的良法体系以实现人权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行动准则,即国家不能依照少数领导者个人的智慧、看法和注意力来治理,而应依法治理。

坚持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必然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法律为准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坚持依法治国,加快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加快立法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任务。

近些年,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不完备,主要表现为法律部门不健全,法律结构不合理,有的重要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加快立法的同时,我们要树立开放意识,坚持批判地吸收西方先进的法治理念,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对待西方法治国家的制度和理念,应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法治的要求,“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不能一字不改地照搬。

在刑事司法领域,我国“口供至上”主义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刑讯逼供现象屡见不鲜。

刑讯逼供必然导致冤案,冤案的发生不但损害了司法机关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司法公正,给建立和谐社会带来了阻力。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避免司法不公的现象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事实、重调查,西方国家提出的“无罪推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需有律师在场”等理念,应该引入我国司法制度并写入刑事诉讼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完善检察体制,核心是强化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积极作用。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形式已当然地包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并且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辅相承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因此,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当然地包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中,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而维护国内稳定的政治局面,就必须运用法律武器。

恩格斯说过,在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之下,广大的农民和他的家庭只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君主给自己以雨露和阳光。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产生现代法治。

现代经济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经济,一种是计划经济。

人们通常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人治经济。

因为计划经济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市场经济的主体却是多元而独立的。

市场经济的产品能够进行自由与平等的交换,而计划经济则是依靠国有统一分配各种资源;市场经济是以市场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来优化物质和人力的资源配置,计划经济则存在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实践。

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有以下认识:
1. 法律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

法律具有规范行为、调整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只有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推进,需要构建法治文化和法治意识,加强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建设。

3.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建设和创新,遵循世界法治发展的潮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4.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人等法律职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司法公正、公开、高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权益。

5. 着力提高法治实践水平。

要不断加强法律服务能力,推进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加强社会组织、媒体、网络等的法律宣传和舆论引导,形成全民参与法治建设、共建共享法治的格局。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公权力机关,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事务都要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管理和处理。

法治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开展工作,不得滥用权力,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法治国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依法治国可以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法治的保护下,每个公民都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和保障。

依法治国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体现,具有普遍性和约束力。

依法治国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够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依法治国可以保证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依法治国可以确保政府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履行职责,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法乱纪。

依法治国可以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效能。

依法治国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和动力,依法治国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依法治国可以保护创新和创业的权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源投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实践中,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个方面都要依法行事,共同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的理解和认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背景,以及本文结构和目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中,以宪法作为核心,依法行使权力、依法管理社会、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治国理念和治理模式。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根基和准绳,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通过依法治理,推动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领导人民进行国家治理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其次,全面依法治国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同时,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就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背景展开阐述,探讨其深刻革命性,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进行阐述。

最后,还将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将说明整篇文章将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和顺序展开,以提供读者更清晰的阅读导引。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以表明写作的动机和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将分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背景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革命性两个小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和背景部分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行阐述,说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国策。

同时,还将介绍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包括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等。

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革命性部分将探讨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深刻革命性,说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认识依法治国

认识依法治国

一、什么是依法治国? 什么是依法治国? 1、含义: 含义: (1)依法治国的领导者 (1)依法治国的领导者 依法治国的 (2)依法治国的主体 依法治国的主体 (3)依法治国的依据 依法治国的依据 (4)依法治国的本质 依法治国的本质
P76最后一段+P77 P76最后一段+P77 第一段 最后一段
▲法律的本质 ▲我国法律的本质
• 奇奇为重庆市某校初二年级学生,今年14岁,很 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老师伤透了脑筋。 2003年1月,班主任老师先后两次就“要不要奇 奇继续留校读书”问题在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表 决,给奇奇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 到该校读书了。
假如你是奇奇, 将如何对待班主任老师的处理方式? 假如你是奇奇,你将如何对待班主任老师的处理方式? 通过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①自我反省; ②通过适当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 自我反省; 与班主任交流,告诉他其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与班主任交流,告诉他其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求其停止行为或赔礼道歉;若不行, 要求其停止行为或赔礼道歉;若不行,向家长或校领导反 请求他们的帮助。 映,请求他们的帮助。
启示
有同学说: 我又不违法犯罪, 有同学说:“我又不违法犯罪,没 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 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你认可这 个观点吗? 个观点吗?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1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1)学法 。( 懂法,有利于公民增强法治观念, 懂法,有利于公民增强法治观念,远 离违法犯罪。( 。(2 学法懂法, 离违法犯罪。(2)学法懂法,也有 利于公民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利于公民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 规范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经济 活动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法治一般来说指的是现有各类法律制度都能得到自觉遵守和普遍适用的一种状态,而法治思维则是将现代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及具体的法律规定来处理现实法律问题的思维过程。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篇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依法治国。

1978年12月,邓小平说:“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党的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一、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并普遍接受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

它强调的是在国家治理中,依法行政、依法立法、依法司法必须全面展开,以法治为统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确保国家持久安定、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维护社会稳定: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全面依法治国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促进司法公正: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公正司法,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度。

3.推动经济发展:有法可依、依法行事,能够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率。

全面依法治国能够推动市场规则的健全和落实,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4.培养文明素质:依法治国要求公民守法,提升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文明素养,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1.宪法至上:宪法是最高法律,所有法律均要以宪法为依据。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宪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保证宪法的权威和有效性。

2.平等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追求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要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机会和待遇,消除法律实施中的不平等现象。

3.公正司法: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建立一个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

司法独立、公正、廉洁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主体,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改革、服务百姓是政府的基本使命。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参与,人民群众要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各级政府和法治部门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2.健全法律体系:要加强法律颁布、完善法律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以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3.提高法律实施能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效能。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推进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全面依法治国, 不仅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础和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针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就必然要突破我国当前治国模式下的诸多制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制度;其次,依法治国创造的民主和秩序必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作出的必然选择。

1954 年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多样化,国家与集体、个人,政府与社会、市场关系的深刻调整,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善于通过国家机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面依法治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党必须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己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全国上下一体遵循宪法和法律,有利于保证党执政兴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持续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对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法治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意味着,法治应该贯穿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法治应该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即国家权威和国家行动应该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执政和依法裁判,实现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法治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即社会的各个层面应该依据法律规范行为,实现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还意味着,法治应该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核心。

这就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即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执法、司法、执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国家、社会、个人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提升为支撑,以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意味着,法治应该成为国际交往的基础。

这就需要加强国际法治建设,推进国际法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的制定,为人类和平与
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因此,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目标,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法律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企业、个人等广泛参与下不断推进。

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推广先进法治文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5篇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5篇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一)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依据法律来管理和决策。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内容和精神,理解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是学习依法治国的基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则是具体实施法律的法规。

掌握宪法和法律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约束力。

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学会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是法律规范的决定性因素。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的现实状况,学会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与公共事务,强化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维权维益,是培养依法治国意识的有效途径。

参与公共事务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也可以为社会的法治进程贡献力量。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是加强社会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政府是法治的重要主体,要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提高政府的法治素养。

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公务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教育。

加强法治监督和司法保障:法治监督是保障法治实施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和个人的法治监督,推动法律的公正实施。

要加强司法保障,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二)依法治国是指国家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法律是治国的最高准则和公民行为的约束。

个人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认识依法治国

认识依法治国

第1框《认识依法治国》教学实录 ○适用版本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6课○对应课标内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内容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该部分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治国观念,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实施。

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国庆假期,老师在商场购买了一双皮鞋,穿了一天就发现皮鞋脱胶。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生:凭购物发票要求退货。

师:商场有权不退货吗?生:没有。

师: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生:法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师:对!是法律!那么,我们的生活跟法律的关系怎样呢?请看。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学生联系教材来回答)生:在现代社会,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治理,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学生在课本划出相关知识点)师: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认识依法治国。

第二环节:共同探究,学习新课一、认识依法治国重大方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78,思考以下问题:1.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历史过程。

2.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根本目的。

师:是否今天才有依法治国的思想呢?古人有没有呢?生:有。

(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代的“以法治国”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是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

《认识依法治国》培训课件

《认识依法治国》培训课件
严格公正司法
加强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使每个公民都能在 司法程序中得到公正对待。
强化法律实施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公民更加了解法 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进程。
04
CATALOGUE
依法治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立法不健全
执法不严格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法律体系,但随 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未能及时更 新,导致在某些领域存在立法空白。
司法不公正
在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处理不 够严格,甚至存在包庇现象,导致一些违 法犯罪行为未能得到有效打击。
完善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各项事务有法可依, 推动政府工作的规范化、 标准化。
强化执法监督
建立执法监督机制,规范 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公正 、公平、公开。
司法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深化审判制度改革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审判 流程,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
法公正。
强化检察监督
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完 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到位。
公正司法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司法机关 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防止外部干扰, 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使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 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05
CATALOGUE
结语:依法治国的未来发展
完善法治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
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注重立法的科学性、合理 性和可操作性。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的一切行政、立法、司法活动都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准绳,公正、公平地进行。

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依法治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

通过依法治国,可以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法律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增强社会成员的依法意识和遵法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依法治国使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约束。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政府行为起到规范和限制作用。

政府的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随意滥用,这有助于减少政府干预市场、侵犯公民权益的行为。

同时,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也能够避免高官或政府部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保证政府行为的公正和透明。

再次,依法治国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确保人们的权益和利益得到公平对待。

在法律的保护下,每个人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区别对待。

依法治国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依法治国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法律,可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保护竞争公平,打击非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为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法律的规范下,各种交易行为得到有序地进行,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依法治国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须通过依法治国来规范国内行为,并遵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赢得国际社会更高评价和信任的关键。

只有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展示出责任和权威。

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它体现了公平正义、权力制约、社会稳定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1. 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依法治国的定义: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

2. 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3. 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法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法治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法治意识的增强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1. 课件:内容包括依法治国的定义、意义、案例分析等。

2. 视频:法治案例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 纸张: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小组讨论。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依法治国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遵守校规校纪、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2. 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法庭审理案件,增强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3. 法治宣传:学生制作法治宣传海报,提高全班同学的法治意识。

七、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法治意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治机构,感受法治的力量。

八、教学难点1. 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谈谈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加强法律执行和司法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

依法治国可以通过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维护公正司法,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增强社会稳定性。

2. 促进经济发展。

依法治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信心和创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3. 推进文明进步。

依法治国可以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文明进步。

4. 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后,将有助于提升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成果1. 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加强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保障了人权和社会公正,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加强司法体系建设。

中国加大了对司法机关的投入,提高了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加大了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4. 加强对外交往合作。

中国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经验。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方向1. 完善立法机制。

加强立法过程中民主参与和专业评估,健全完善各级立法机构职责和权利。

2. 提高司法公信力。

加强司法独立性、公正性,完善审判程序,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

3. 推进普及普遍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经验,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效率,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依法治国是指以法律为准绳,通过法治的方式来管理社会、行使权力、解决争议,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原则,体现了国家法制的基础和发展。

我的理解是,依法治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治为根本:依法治国意味着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根本依据,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应当公正、公平、透明。

法律要面向全体公民,平等对待,不分族裔、身份、财富。

法律和法治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2.依法行政:以法律为基础,政府和行政机构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要遵循法定程序,依法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责。

政府权力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的约束,要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公众有权得到公正、及时和准确的信息。

3.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意味着要在社会运行中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法律要防止歧视和不平等的现象,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4.司法独立与公正:依法治国要求司法机构独立、公正、中立地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司法权利。

司法机构应受法律的约束,依法公正办案,对所有人平等适用法律。

司法要保证审判公正、判决公开,法官需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涉,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全民法治观念的培育:依法治国需要全民参与,公民应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法律教育和宣传应得到加强,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通过法律教育,提高人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社会秩序的共同维护意识。

总之,依法治国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治方式来保障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实现。

它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强化法治理念、推动政府责任和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和公民权益的平等保护。

谈谈我对中国法治的认识优秀范文

谈谈我对中国法治的认识优秀范文

谈谈我对中国法治的认识优秀范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中国法治的认识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我对中国法治的认识范本篇1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

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

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

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式,是指国家依据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权益。

我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依法治国体现了法治的原则。

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强调根据法律来行使权力和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宪法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实行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司法制度。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证国家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其次,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让社会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依法治国还能够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依法治国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强调依法行使权力和规范行政,强调科学规划和决策,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参与度,增进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效能。

同时,依法治国也能够加强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培养公民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社会,保障公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治国观念,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实施。

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国庆假期,老师在商场购买了一双皮鞋,穿了一天就发现皮鞋脱胶。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凭购物发票要求退货。

师:商场有权不退货吗?
生:没有。

师: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生:法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师:对!是法律!那么,我们的生活跟法律的关系怎样呢?请看。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学生联系教材来回答)
生:在现代社会,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治理,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学生在课本划出相关知识点)
师: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认识依法治国。

第二环节: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一、认识依法治国重大方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78,思考以下问题:
1.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历史过程。

2.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根本目的。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师:是否今天才有依法治国的思想呢?古人有没有呢?
生:有。

(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代的“以法治国”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是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

它主张轻罪重刑,主张用“严刑酷罚”来治理国家。

法家的“法治”本质是人治和专制,皇帝言出法随,言出法废,皇帝就是法,就是王法。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处理羊群失窃案时,久查未决。

有人来告发,案件成功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国王大怒,“为子不孝父母者与为臣不忠君王者同罪,告父即不孝,不孝即不忠,不忠即犯国法,犯法则当诛”。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师:古代“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谁的权威?根本目的是维护谁的利益?今天的依法
治国呢?
生:古代社会——崇尚人的权威,是一种人治。

维护少数统治者的利益……
二、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呢?或者说,实行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公民个人提出了什么要求?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

【案例一】2002年,清华大学机电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的说法是否正确,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

链接:我国《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设疑:你认为刘海洋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链接:我国刑法第341条只规定了猎捕、杀害行为是犯罪,而未规定伤害是犯罪,因此,刘海洋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设疑:这对实行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小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即有法可依。

【案例二】2005年5月23日,安徽来北京务工人员杜宝良查询得知自己于2004年7月20日至2005年5月2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头条西口同一地点被“电子眼”记录105次违章,被交管部门扣罚210分、缴纳罚款1.05万元。

设疑:(1)你如何评价杜宝良的行为呢?
(2)你如何评价交警部门的处罚行为?你有什么好建议?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法》规定:执法者有及时告知的义务,公民有被告知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3)你认为出现“杜宝良违章105次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案例三】河南村民赵作海因涉嫌杀害同村村民赵振响,又因证据不足,被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杀人罪入狱11年后。

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响突然复活回到村中。

设疑:(1)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回答。

(2)你认为法院在判决时要做到怎样?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案例四】2010年7月9日晚,兰州一位老人手持砖块,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老人便会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

老人称,一些司机在斑马线上无视行人,他此举就是为了教训这些违章司机。

据不完全统计,当晚被老人砸中的车有30辆左右。

民警接到报警后制止了老人的行为。

设疑:(1)你认为老人怒砸违章车的原因是什么?
A、交警不作为
B、闯红灯者激怒了老人
C、其它
(2)你认同老人的举动吗?为什么?
小结: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追究。

实行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公民提出的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十六个字,即:
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有没有切身体会到依法治国的好处?(学生回答略)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关注几则新闻,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新闻一】市场惊现洗虾洗蟹粉多人误食致肌肉溶解
自今年7月份开始,南京鼓楼医院陆续收治了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经诊断疑因食用经洗虾粉洗过的小龙虾,导致肌肉溶解。

国庆黄金周期间,肥嫩鲜美的螃蟹上市。

市场上又惊现洗蟹粉,而洗蟹粉和洗虾粉的成分相同。

设疑:(1)这样的小龙虾、螃蟹,你还敢吃吗?
(2)用什么来规范、引导和制约经营者的行为?(法律法规)引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3)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新闻二】常州警匪居民楼内对决
2010年10月3日晚,江苏常州戚墅堰某新小区内,在抓捕恶势力老大曾独的过程中,
为了防止“跳弹”伤及民警和楼下的市民,参战的民警们放弃开枪,或用警棍,或徒手与丧失理智的暴徒们展开搏斗,只用短短两分钟,就将曾独一伙全部擒获。

设疑:(1)看到这样的新闻,你是何感受?
(2)如果任黑恶势力发展,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过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靠依法治国,即仅依靠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人民的权益,能行吗?法律能管得过来吗?还需要什么吗?请学生阅读教材P80。

生:道德。

引出: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案例。

拾金不昧是道德还是法律要求
2010年3月,武汉一市民在银行存钱后,将手机遗失在银行柜台,但拾手机者不还手机,还强行索要报酬,更发雷人短信“手机很合适,报警没有啊?我道德不好,让您生气了(笑脸)”戏弄失主。

设疑:(1)你认为拾金不昧是道德还是法律要求?
链接: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2)道德靠什么保证实施?法律靠什么保证实施?
(3)拾手机者的道德水平怎样?强行索要报酬属于什么行为?
引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

(4)你会给失主怎样的建议?
师: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打个比喻,好比“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那么两者有区别吗?
生(依据课本):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第三环节:总结提高,巩固新知
结束语: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要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
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