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2 桥之美

合集下载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石桥与细柳配合,也就是刚与柔的和谐统一
江 南 乡 间 的 石 桥
苏州的宝带桥
长桥与比较宽阔的水面配合 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风雨桥的安适、自在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 形成对照,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长桥卧龙 风雨桥
密密的苇丛 细柳拂丝 湖水苍茫 飞瀑流泉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即“桥之 美”在何处?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要举了哪些例子?
1.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议一议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四段主
2.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3.水天间的长桥——苏州的宝带桥 4.急流上的风雨桥
使石 空桥 间与 显苇 得丛 疏配 朗合 开 阔
乌 镇 苇 丛 上 的 石 桥
吴 冠 中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 生,中国现代作家. 江苏省宜兴市人.是 当代在世界画坛具 有巨大影响的著名 画家.
读一读 注音:
和谐(xié) 点缀( zhuì ) 纤( xiān) 细 纤(qià n)夫 煞( shā )风景 孕( yùn )育 煞( shà)费苦心 失之毫厘,差(chā )之千里 失之毫厘,谬( miù )以千里
从美学角度 发掘桥在不同的 环境中所产生的 美学效果。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认识和看法:桥 美在于它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的景物 相配合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作业: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谈谈学习《桥之美》后,
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
人的痛苦之上!的结构美, 而是源于桥能在不同环境与周围景物共 同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课文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
(1)“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境之 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桥与 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 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 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 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 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 角色 ……
虹桥转翠屏 。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 》
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宋 陆游 《五云桥 》
拓展
咏桥名句
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
——李慈铭《微雨中过湖塘二首 》
清道桥下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
——周作人 《往昔三十首 》
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殿舞斜阳 。
——陈从周 《越州吟》
• 比较阅读 • 与《中国石拱桥》在语言、内容和写法 上加以对比。 • 例:语言上《桥之美》是说明小品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语言形象生动; 《中国石拱桥》是规范的说明文,语言 科学、准确、平实。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在美 术上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 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 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 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自读提示 一、朗读课文,感受桥之美。
二、思考:在作家看来,“桥” 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 的文句。
三、课文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桥 之美的特征?
西藏、西双版纳、四川的索桥
桥 之 美
• 小桥、 流水、人家 •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桥之美, •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美在与周 •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围环境和 • 风雨桥 飞泉瀑布 谐融合。 • 画中桥 街头市集 • 铁索桥 激流险峻

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桥之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桥之美》

学校:班级: 姓名:课题:《桥之美》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并欣赏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 2 -- 2 -当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纤.细( ) 驻.足( ) 险峻.( ) 孕.育( ) 颐.和园( ) 煞.它风景( ) 2.解释词语。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

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

(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

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

(丁)3.“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

”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

A 、甲处 B、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自主反思】(当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15篇)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篇一一、把握大纲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三)学生情况的分析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2课 桥之美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2课 桥之美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第12课
桥之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颐yí和园浮萍píng
2.解释下列词语。

(1)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2)驻足:停止脚步。

(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用恰当词语填空。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桥之美》的作者是著名艺术大师吴冠中。

八(上)12课《桥之美》23中门婕

八(上)12课《桥之美》23中门婕

教材基础内容整理八年级上册12.桥之美吴冠中一、重点词语着重(zhuó)前瞻后顾(zhān)孕育(yùn)脂粉(zhī)魅力(mèi)口吻(wěn)符合(fú)【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审视】仔细看。

【诗境】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煞,削弱,损坏。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纤细】非常细。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水天一色】形容水域辽阔。

【珍视】珍惜重视。

【驻足】停止脚步。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极,尽,达到顶点。

【协同】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

【险峻】(山势)高而险。

【孕育】怀胎生育。

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在画家眼中,桥的魅力在哪里。

2.理解蕴涵丰富但表达上不太符合常规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1.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在画家眼中,桥的魅力在哪里。

(三)教学难点:理解蕴涵丰富但表达上不太符合常规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积累内容过关检测1.会读会写:着重、前瞻后顾、孕育、脂粉、魅力、口吻2.解释:和谐、得体、着眼、水天一色3.作者介绍: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二、梳理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的评说。

第二部分(第2~6段),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

第三部分(第7段),点明“桥之美”所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2.全文行文思路为:一、(1)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的评说。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12课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12课
以描述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阐述 了自己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桥之美在于它 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景物相配合,与景物一起 构成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画面。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1.课文在讲述桥与周围景物的关系时举了四个例子进行说明, 它们彼此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个例子,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的配合给人们带来的特别 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拥挤狭窄,令人产生 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使空间陡然疏朗开阔, 令人神清气爽。
字词知识
5.重要词语释义 销魂: 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前瞻后顾: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
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史诗: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煞它风景: 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水天一色: 水和天相接,一片苍茫。形容水域辽阔。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苍茫: 空阔辽远。 极目: 用尽目力(远望)。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C (A.奏出 B.唱出 C.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4)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 A
(A.左右 B.控制 C.制约)结构之美呢!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摧毁 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 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2)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
第二个例子,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 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态上的强与弱、轻与重、 动与静之分,颜色上的对比,变与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 其实就是阳刚与阴柔两种美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却仍能和谐 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桥之美》优秀教案中学教研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借鉴与创新。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著名的桥梁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感受桥梁的美。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桥梁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桥是跨越障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这句话解释了桥梁的定义和象征意义。

“桥梁之美,在于其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这句话概括了桥梁之美的三个方面。

2.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桥梁的结构之美、造型之美、环境之美。

四、课堂讨论你认为桥梁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一座桥梁?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桥梁之美?2.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写作训练1.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我眼中的桥梁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如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等。

3.学生写作: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2.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下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桥梁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今后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桥梁之美。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桥
之美》课件
桥之美作者:吴冠中桥之美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
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有《春雪》、《狮子林》、《长城》。散文作品《吴
冠中人生小品》。
旧金山金门大桥
兰州中山桥铁索桥飞龙桥
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记一记
用一句俗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引出“桥”的。
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之美为说明这一中心对
象,作者举了哪些桥的例子?说明了桥有什幺美学效果?
正面举例
—芦苇—舒畅
—细柳—销魂
—小孔—满足
—廊、亭—驻足
—行人—高潮
—形与色—乐曲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反面举例
欠缺配合
—想寻找
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
体。
语言赏析: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
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
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写法精讲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
西藏、西双版纳等地的索桥
是山岩、树丛、急流的衬托小桥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长桥卧龙风雨桥画中桥索桥桥
流水、人家
密密的苇丛
细柳拂丝
湖Hale Waihona Puke 苍茫飞瀑流泉街头市集
高山峡谷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作用。小结桥之美环境和谐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2课《桥之美》课件1-(人教版八年级上)
桥 之 美
吳冠中是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幾十年來,
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 在一起。
吳冠中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父親種田,
兼作小學教員,父親最大的希望 希望他能進
無錫師範,畢業後作一名小學教員。起初他
學工科,因一次機緣參觀了 當時由畫家林風
眠主持的杭州藝專,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
術美迷住了,下決心改 行從藝,奉獻終生。

你 哪赏
断 桥
一析


你乌
说 说
喜 欢






哪赏

一析



说喜

说 理

和 塔

一項前所未有的展覽:吳冠中個展,展出44

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 年以來所創作的油畫 ﹑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號稱“前所未有”,
是由於吳冠中個人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畫家所辦的
展覽。因此這次個展,不僅對吳冠中而言是

他繪畫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著東西藝
術交流的向前發展。

行人船只——桥
对照反差 重叠交错
构 成 画 面

水波——水桥或石桥

山岩、树丛、急流——索桥

点、线、面——南京长江大桥 不和谐 六和塔——钱塘江大桥
不构成画面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学完本文,对你有哪些启发? 能从生活中找到和谐与不和谐的景点吗?
虽然说者看到那种垃圾类的表面做作的简历类型到底有哪些了?第一,在简历里不断地夸自己并且装出一副老实或者可怜的样子,想通过这种表现引导者朝着自己设计的方向走,对自己的经历感 从而让自己获得面试的机会。这一招对付人事处的新职员来说是有些作用的,因为他们涉世未深所以可能会因此对你产生同情心,但是这样的简历被叫到老油条手里后,马上就会被识破而被扔地 第二,在简历里大打照片攻势,企图利用身体优势去吸引者,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小年轻喜欢玩花样,因为自己在简历里摆出一些酷或帅的照片能够吸引者,即使是异性者也不会被你的这种攻势所 为者明白企业审核简历的要求是什么,又不是求职者过来卖身的,所以说有些色相又怎么样?何况只不过在简历里摆出一些姿势而已,想依靠身体找那不如去吃软饭得了。此类求职者只会被人看 尤其是刚刚出道的大学生就有如此想法,这还有什么上进心了?以后又能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幼儿早教加盟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桥之美》课件

1、自读课文,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文句。
2、再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看来,“桥” 美在何处?
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划出揭示桥之美的
句子。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
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感受桥,品味桥之美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 四段主要列举了四个例子,请你说 说这四个例子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 桥之美?
???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 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说明 文,本文中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 不同呢?
归纳:
篇目
不同 体裁 主要表达方式 语言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文
中国石拱桥
规范性说明文
说明、描写、抒情
说明
极富表现力、感染 科学、平实、准确 力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
苍 天 一 槊
绿野寻踪
卢 沟 夕 照
四通八达
山高水远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 美。 2.研读4、5段,理解桥在不同环境中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品读语言,感受美,提高审美趣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滕王阁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 霖 铃》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显石 得桥 疏与 朗苇 开丛 阔配 合
乌 镇 苇 丛 上 的 石 桥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第12课 《桥之美》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实践拓展
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 方法,尝试欣赏身边的桥 美在何处。(请看几幅画 面,也可以回想自己见过 的桥。)
高密小康河
潍河大桥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 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吴冠中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运 用了哪些具体的例子?请将 它们列出。
爱桥原因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 眼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 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 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 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感悟美
在文中诸多的 桥之美景中,你最 喜欢哪一幅画面呢? 找出来,读一读,赏
江南细柳石桥
苏州的宝带桥
铁索桥
山区风雨桥
虹《 桥清 明 上 河 图 》
五 亭 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桥梁专家茅以升眼中的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 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 式和作用。 2、品味文章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 言。 3、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学会 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 美能力。
一赏?
1、乌镇苇丛石桥
2、江南柳下石桥 3、卧龙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 的宝带桥) 4、形式独特的风雨桥 5、《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6、庄稼地里的小桥 7、人造索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成昆路 那河畔的金柳, 上的桥
温馨提示:1、这种桥美在哪里?
2、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现这种桥之美 《再别康桥》 的?(修辞、句式、词语运用……)
概括美
根据刚才描绘的画面,用 “ 桥之美,美在 ” 的句式,概述文中所说到的桥 的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教育意图1.堆集言语,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3.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教育重难点1.品尝本文美丽而又赋有意蕴的言语。

2.学习作者捉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阐明的办法。

教育想象1.与《我国石拱桥》比照教育;2.辅导学生结合日子实践、发挥想像领会作者所体现的“桥之美”。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过程情形激趣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神韵。

现在就让咱们跟从今世画家吴冠中去感触“桥之美”吧。

吴冠中1919年生,我国现代闻名画家。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结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下一任重庆大学修建系助教。

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榜初次个展。

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

1948年著作参与巴黎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50年为寻根决然回国。

先后在中心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修建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0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乡村劳作。

1973年调回北京参与宾馆画发明。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著作于开幕40分钟内悉数售完。

1988年参与新加坡、日本、澳门主办的“吴冠中画展”开幕式并讲学。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

在美国举办著作巡回展。

其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创始我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后来他的墨彩《交河故城》价格更高达225万港币。

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创始我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

1991年承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5年承受法国轩尼诗公司95轩尼诗构思和成果奖。

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目标,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目标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2 桥之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2 桥之美

12* 桥之美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把握说明对象;2.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理清说明顺序;3.揣摩文章语言,体味个性色彩。

过程和方法 1.学生预习,辅导自学;2.比较阅读,探究文本差异。

情感目标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1:(激发兴趣)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设计2:(激情导入)桥在生活中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了。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下面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关于桥的画面,看看这些桥美在何处?(学生看图说话)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同学们的眼中,桥又有另外一种韵味。

那么在画家的眼中,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1.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请指出说明对象。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桥之美”。

2.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教师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在作者眼中,所有的桥都美吗?请结合课文举例回答。

在作者眼中,并不是所有的桥都美。

如果桥与周围景物不能互相衬托、呼应就构不成桥之美。

例如:南京长江大桥本身的直线因于周围环境不能构成衬托、呼应关系而无美感。

因找不到钱塘江大桥与六和塔的和谐关系而无法入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拓展练习】一.阅读人间仙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课文原文“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八2班课题12 桥之美
撰写教师刘燕子上课时间 2014 年 10 月 21 日星期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画家眼中的桥具有的美感。

过程与
方法
学习本文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比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比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法运用
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检查预习)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在桥梁
专家眼中,桥是美的,美在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
十分和谐;美在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柱头上雕刻的
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画家眼中的桥也是美的,小桥
流水人家,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湖水苍茫,水天一
色的长桥卧龙都是美的。

那么,画家眼中的桥之美究竟与
桥梁专家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吴
冠中一同领略画家眼中的桥之美。

回顾预习
唤起对课文
的印象




(初步探究)(一)作者简介
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现代著名画
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
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二)寻找桥之美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速度。

2.寻找画家眼中的美。

细读课文,圈点重要的词句,用一句话概括画家眼中
的桥有什么特殊美感?
学生概括: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
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三)发现桥之美
1.探究桥之美。

桥究竟在不同环境中发挥了哪些形式上的作用,构成
了怎样的美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找文中这样的例子,
用你的眼睛去发现桥之美。

学习自主学习跳读课文,批划出关键语句,分析桥的
识记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解读课

测试主体解
读能力,引
导阅读感
悟、写作特

形式与环境之间构成的美。

学生交流发言桥的美体现在这些例子中:
(1)桥与环境构成的密疏之美。

江南小镇河岸密密的芦苇丛,与拱桥强劲的弧线、单
纯的直线形成密疏对照,构成密疏之美。

(2)桥与环境构成的柔刚之美。

江南乡间石桥头的飘丝细柳,与桥身坚硬石块合作创
造的阴柔与阳刚之美,令多少画家销魂。

(3)桥与环境构成的单调与丰富之美。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的单纯背景与卧龙般的长桥,史
诗似的古桥,构成单调背景与底蕴丰厚的长桥的对照之美。

(4)桥与环境构成的对比之美。

风雨桥上遮雨的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悠闲感,它
和桥下急流、险峻的山峰以及飞泉流瀑构成对比之美。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
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
构成入画的景致。

(5)桥与环境构成形象的重叠与交错之美。

《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将桥上、桥下、往返行
人、各样船只、两岸街头生活联系成一幅浓缩画图。

桥与
周围的环境构成了形象重叠和交错之美。

乡间小桥与河里倒影、水草、浮萍构成形象的重叠,
桥与流水构成纵横交错之美。

(6)桥与环境构成富有生命的线之美。

山岩、树丛、急流这些险峻的环境孕育了索桥之生命,
使之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之美。

2.探究桥不美之因。

在画家眼中,不是所有的桥都是美的,你们知道什么
样的桥在画家眼中不美么?举出具体例子作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批划、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

桥与周围景物如果不能互相衬托、呼
应就构不成桥之美。

例如:
(1)南京长江大桥本身的直线因与周围环境不能构成衬
托、呼应关系而无美感。

(2)因找不到钱塘江大桥与六和塔的和谐关系而无法入
画。

⑶成昆铁路上的直线桥与陡坡虽险而不美。

3.总结。

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
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家眼中的桥,因发挥形式上的作用与周围环境构成和谐一
体而美丽。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导释疑)(四)概括桥之美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组桥的图片,让学生仔
细观察画面上桥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用
画家眼光看看这些桥美不美并阐述理由。

(五)比较桥之美
画家和桥梁专家眼中的桥都是美的,但《桥之美》和
《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请比较
阅读两篇文章,分析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
文。

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
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

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
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
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
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
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
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
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
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
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
“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
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观察图片,各抒自见
学生思考两篇文章的写作
不同点,自由回答
测试文本解
读、阅读体
悟和品句能

当堂检测(学习诊断)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
的形式美。

()
(2)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
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
(3)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
备了桥之美!()
完成练习
测试对说明
方法的理解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小结课文(梳理归纳)(六)全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画家眼中的桥具有的特
殊美感,明白画家眼中的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
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了解了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它与《中
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并不是
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
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课我们不仅知道
在不同人眼中桥具有的不同美感,同时也知道了说明文因
语言特点不同的两种分类,即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也
就是科学小品文。

回顾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总结说明方法
学习本文举
例子说明方
法的作用;
比较本文在
内容和写法
上与一般说
明文的区
别。

作业
布置
(检查反馈)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突出重点)
12 桥之美




(总结得失)
教研组长检查签名指导意见
科组长检查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