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课后题目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课后题目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集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2.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3.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4.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5.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D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2、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B )A、强学会B、兴中会C、华兴会D、同盟会3、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D )A、保国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同盟会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A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一部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宪法C、一部仍然带有封建色彩的宪法D、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C )A、《新民丛报》B、《苏报》C、《民报》D、《国民报》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D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D )A、缺乏威望较高的革命领袖B、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破坏革命C、清政府起用狡诈的袁世凯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愿望是:( B )A、恢复孙中山总统职位B、实行议会政治C、使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D、进行二次革命9、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B )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0、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 B )A、林觉民B、胡汉民C、徐锡麟D、黄兴11、护国运动开始时,回云南发动反袁战争的是:( D )A、孙中山B、唐继尧C、蔡锷D、黄兴12、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B )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共和党D、民主党13、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C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3、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C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D )A、全民革命B、民族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有:( ABD )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拒英运动D、抵制美货运动2、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 ABC )A、章炳麟B、陈天华C、邹容D、蔡元培3、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BD )A、《时务报》B、《民报》C、《苏报》D、《新民丛报》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B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D、要不要社会革命5、在武昌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BC )A、日知会B、文学社C、共进会D、科学补习所6、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D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争都是在“瓜分豆剖,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发生的7、孙中山对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政府新总统是有警惕的,曾经提出防范条件有:( ABCD )A、袁世凯必须宣布拥护共和B、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C、定都南京D、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8、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 ABCD )A、帝国主义的干涉B、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C、袁世凯阴谋篡权D、革命党人没有广泛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斗争9、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11、1912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CDFG )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清帝退位D、中华民国成立E、袁世凯称帝F、《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G、国民党成立12、袁世凯独裁政权是代表:( BC )A、清朝贵族利益B、中国地主买办利益C、帝国主义利益D、立宪派利益13、辛亥革命前,中国留学生陈天华在东京为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控诉清政府卖国罪行奋笔撰写的白话文著作是:( BD )A、《革命军》B、《猛回头》C、《敬告同乡书》D、《警世钟》三、辨析题1、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共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共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练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每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每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每章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A 带来的坏东西:1、国土丧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国土,在黑龙江以东、乌苏里江以北地区和新疆以西);2、边界纠纷(南海、东海上的岛屿纷争,中印边界等)3、租界(上海、武汉、宁波等地曾经就是租界)4、外交歧视(片面最惠国)5、国内法被干涉(领事裁判权)6、国际地位降低(战败国历来在战胜国面前的必然,现在也是这样的,就像现在的伊拉克与美国,布什和赖丝到巴格达根本不用通知伊拉克政府,才在新闻里有“突访”这个词汇。

7、贸易无保护,海关名存实亡(中国1949年之前不具有改变海关关税的自由权利,中国长期的关税都是低的要命,大概是5%的税率,不论什么货物)8、种族歧视(不消细讲,对中国人的“东亚病夫”“猪仔”可不是尊称)9、资金外流,外债紧逼。

(因为海关失效,外货倾销,资金自然外流,财政自然赤字,没钱自然要借,借给你钱自然不能白借,海关、盐税自然成为理所当然的抵押品)10、鸦片,毒品泛滥11、国力日衰,还来揍你(每次都是,越弱越挨打,越打越招人,原来还只是西洋,后来就变成了东洋,而且还越大越大,敌人也越来越贪婪)12、军阀割据(各国家的势力范围不同,就培植不同的代理人,就成了军阀)B 带来的好处:1、新思想到来。

(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西方政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2、民族觉醒与民族爱国主义(国家重新回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格局,共同为民族解放努力)3、新的科学技术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战争,中国军民都进行了抵抗。

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缓解了中国被瓜分和殖民的进程、促进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

但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技术的落后等等原因,都没有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代史课后答案~安娜与七七倾力奉献~比较精简的版本,资料来源以老师PPT为主,书本、百度文库为辅,亲们答题时还要自己编一些哦~打印时把这段话删了正好六张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革命性质、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之,则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者相互交织,贯穿始终,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成为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黑暗衰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发展,但是力量薄弱;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帝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积极作用:(1)政治: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中国一步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中。

②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2)经济:①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一些企业家试图以“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起来。

③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3)思想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为救国图存开始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4)科技: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

2、消极作用:(1)政治: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经济: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

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

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倾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在经济上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③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压制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陷入困境。

(3)思想文化: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圆明园等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帝国主义摧毁(4)对人民:大量中国人民惨遭杀害,是历史的巨大灾难。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近代史,并提供一些课后参考答案。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不安。

对于晚清时期的问题,参考答案可能包括:1. 外国列强的侵略: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失。

2. 内部动荡:参考答案可以提到,晚清时期中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动荡使得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政治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之后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

2. 辛亥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可以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五四运动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五四运动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五四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内部政治腐败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质疑和反思。

2. 五四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可以提到,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重要篇章。

对于抗日战争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时候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通常认为是哪个事件?A. 辛亥革命B. 抗日战争C. 五四运动D. 南京条约答案:A. 辛亥革命2.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A. 1945年B. 1949年C. 1954年D. 1978年答案:B. 1949年3.以下哪个国家最早成为中国近代史的殖民地?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德国答案:C. 日本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 五四运动二、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它发生在1911年。

背景是清朝政治腐败,民众的不满情绪上升,以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发起的一次抗议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影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3.请简要描述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是中国国民党政府领导的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背景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上升。

抗日战争的意义在于团结了中国各个阶层和民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为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题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众多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通常认为是辛亥革命,这一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现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而对当今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将针对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请简要介绍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是指从晚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变革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包括: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推动现代化进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启蒙思想的兴起,推动知识分子的崛起;反对封建礼教和压迫,争取人权和自由。

2.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

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此外,辛亥革命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3.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起源于1919年北京学生的抗议活动,最终演变成全国范围的抗议运动。

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和争取民族独立、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的革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外,五四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条件。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答案与期末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答案与期末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答案与期末考试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答案与期末考试题课后练习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5页第二段)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因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抗阶级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点?答: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基本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退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这种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只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局面,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才能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题目一: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与失败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个阶段。

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清朝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采用西方技术和制度以加强国力,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开始于道光朝,由魏源等人发起,成为洋务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制度,修建近代化设施,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

然而,洋务运动的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洋务派在引进技术和制度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系统思维,大多数洋务设施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激化,清朝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逐渐减弱,导致洋务运动的衰落。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庚子赔款结束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尝试,目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抵御列强的侵略。

然而,戊戌变法的改革被保守派力量所阻挠,事实上只持续了103天。

变法派所进行的改革措施被保守派解除,变法派遭到清政府的迫害和镇压,其中包括光绪帝的软禁和戊戌六君子的处决。

综上所述,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洋务派对技术和制度的盲目引进;清政府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不足;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和迫害。

题目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性事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列强侵略,不仅领土被侵占,还割让了大片领土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家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清朝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导致了国力衰退、商业落后、社会矛盾激化。

广义上,中国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另一是封建统治和民族矛盾。

•改良与革命思潮的兴起:自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支反对清政府的新兴力量,他们或获得过西方学问,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
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
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
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
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11月,孙中山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进一步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族包括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当时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没有从正面鲜明提出反帝主张。

民权、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忽视了广大农民群众在国家的地位难以使民主权利得到正真保证。

民生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增加的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地价收买地主土地。

但是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1924
年国民党改组以前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

在当时,它是进步的、革命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还没有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
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并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正是这次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