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2015.12.9
简单电路(教案)
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且画出电路图。
3、认识一些常见电路符号,并且能画出简单电路图。
4、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5、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准备:电筒、小电机、风扇电池、导线、灯泡、水彩笔、图钉、回形针、泡沫板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未装电池的电筒,说:我这里有一个电筒,谁能让电筒亮起来?学生打开开关,电筒还是不亮。
2、教师让学生猜测:电筒为什么没亮,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没装电池。
3、装入电池,电筒亮了。
师:看来电池是电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电池,电筒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呢?(二)新授1、连接简单电路⑴出示:导线、电池、灯泡,给学生介绍实验的材料。
电池:电池有凸起的一端是它的正极,没有凸起的一端是它的负极。
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灯泡:看灯泡剖面图,灯丝一端接到灯泡的底部,一端接到灯泡的侧面。
连的时候,导线一端接到灯泡底部,一端接到灯泡的侧面。
⑵让学生用所给的材料,想办法让一只灯泡亮起来,并画出使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学生实验、画图。
学生在投影下连接电路,讲解画的图。
⑶小结: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⑷练习巩固:判断哪种接法灯泡能亮?⑸教师教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
2、增加电池个数使灯泡更亮⑴师:你们都能让灯泡亮了,我想让灯泡更亮一些,你有什么办法?⑵学生猜测:更换新电池、增加电池个数、灯泡的形状、大小、导线的粗细、导线的长短。
⑶教师判断。
⑷小结:更换新电池、增加电池个数可以让灯泡更亮,其他方法都不行。
3、了解开关的作用⑴电筒、电灯、电扇都有开关,开关的作用很大。
⑵教师出示开关,说一说开关的作用。
4、制作红绿灯模型⑴出示课件,我们平时看到的交通信号灯,就是利用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和灭的。
我们来制作一个红绿灯模型。
⑵教师教学生制作开关。
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第一篇: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小电子工程师教学设计1.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常用元件;知道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认识简单的电路图。
科学探究:能对元件进行简单分类;能根据元件电路图拼装简单电路;能认识简单的电路图符号。
科学态度:喜欢拼装电子积木;善于大胆合理的拼装;保持热爱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养成良好的拼装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拼装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认识电路图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积木套材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小电子工程师教学设计(1)(出示城市夜景图片)教师提问:五彩斑斓的灯光是怎样亮起来的?学生讨论:发电厂的电通过电线到了城市各处的电灯里。
(2)(出示电灯、电线、发电厂的图片,再出示汽车、公路、加油站的图片)教师讲解:电的输送其实和车辆在路上行驶有着类似的地方。
谁来说说,这两组图片的相似之处?学生回答:灯泡像汽车、电线像公路、发电厂像加油站。
教师小结:用电线把灯泡、发电厂连起来,让电在电线中流动,就像车在路上行驶一样,形成了电路。
2.动手操作:活动1:能试着用电子积木元件组一个你认为最简单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吗?(参考下图)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小电子工程师教学设计说说你的电路中用了哪些元件。
(导线、灯泡、电池、开关)活动2:试着换换电路中的元件,让灯泡亮起来,让电动机转起来。
(参考下图)操作要点:电子积木由透明的绝缘安装底板、各种彩色电子元件以及各种导线和垫片组成。
每个元件都装有子母扣,绝缘安装底板上,等距离布置有若干个凸桩子扣,主要用来固定电子元件块和导线条。
导线有不同的长度,操作时,可以把透明的底板覆盖在电路图上,用多彩的元件块组装出各种趣味电路,以此学到相关的电子原理和知识。
3.知识讲解:教师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电器元件呢?它们有何功能?电池:一般指化学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
教学准备学生:灯泡、电池、电线、开关制作材料(橡皮、回形针、图钉、导线)。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小电扇、小喇叭、开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留意过江阴城的夜景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图片)美不美?是啊,这些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霓虹灯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电源导线灯泡【设计意图】:生活化的问题的抛出能唤起所有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利于激发他们思考。
为下面的探究顺利过渡。
二、初步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1、谈话:如果老师给大家每人一根电线(导线),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在你动手之前,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灯泡会亮。
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并画出尽可能多的能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关于简单电路的已有经验储备,也为后面的画电路图做准备。
同时,学生往往对桌上的材料也是最感兴趣的,关注度高,更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提醒学生动脑很有必要,这些都有利于保障学生动手活动有序进行,养成“活而不乱”的习惯。
3、请最先点亮小灯泡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教师提供电池和小灯炮的实物卡片,只要求学生把它们摆放到黑板上,用粉笔把它们连起来就行了),让其他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的同学逐个到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
4、逐组分析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这为孩子们交流、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便发现只有闭合电路才能点亮小灯泡这个共同特征。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通用15篇)《简单电路》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2.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学习用不同小角标表示同类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有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入,要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见性。
引导学生注意更换电阻后电流表的示数是否发生了变化,而不必观察电流表的具体示数,从此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一)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假设有一个电阻可以代替串联的电阻而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我们就称这个电阻是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等效电阻与串联各个电阻的关系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得。
说明:(1)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是指在电源电压不变时,其输出的电流也不变。
(2)等效电阻也叫总电阻。
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在图甲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设等效电阻的电阻值为R。
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
由欧姆定律可知,U=IR,U1=I1R1,U2=I2R2。
从串联电路总电压与分段电压的关系:U=U1+U2,得IR=I1R1+I2R2。
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所以R=R1+R2。
对于多个电阻(R1、R2、R3……Rn)串联,同样可以得到R=R1+R2+R3+…+Rn。
这表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 知识技能:1.知道一个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 知道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 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B、情感态度: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行为习惯,并表现出不怕失败、大胆探究、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1、情境激励法:创设了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探究发现法: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电池盒、小灯座、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电机等分组实验材料。
2.用小电珠装饰的圣诞树。
3.介绍小电珠和电池结构的示意图片4.表明电流在电路中如何流动的课件。
5.电池和电珠的模型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用许多发光小电珠点缀的圣诞树灯光忽闪忽闪,光彩夺目。
2谈话:这棵圣诞树怎么这么漂亮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许多发光的小电珠。
于是提出问题给你小电珠你能让它亮吗你还需要什么东西二、探究实验,学习新知。
1 把装有一只电池一只小电珠和两根导线的纸盒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把小电珠连亮,方法越多越好,并把连接的方法用图记录下来。
2 学生汇报接亮电珠的方法。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连接方法,教师提供电池和小电珠的模型卡片,学生把它们摆放在黑板上,用粉笔连接。
3归纳接亮的方法。
让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电路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即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电珠的上下两个接线点都连接起来,小电珠就亮了。
再提出问题这样连接起来后小电珠为什么就亮了呢然后用图片介绍小电珠和电池的基本结构,让学生试着说说电流是怎么在电路里流动的。
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一下。
接着出示几种错误的连接方法,要求学生找出原因。
《简单电路》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简单电路【教材分析】《简单电路》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
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2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
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干电池是能给一个简单电路提供持续电源的装置。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电流时从干电池一端流出,经过用电器和导线回到另一端。
过程和方法: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观察、描述和记录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和小灯泡被点亮的情况。
3.学会用简易的电器符号画简单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体会小灯泡被点亮时的快乐。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用简易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池、小灯泡和导线。
3.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
难点: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动手操作法,一开始上课,我就把握学生的活动欲望,提供一定的电路元件让他们尝试使一个小电珠发光,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在学生交流成果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建构电路的知识。
接着为学生多提供一个小电珠,让他们在学会了简单电路连接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寻找各种方法使两个小电珠都发光。
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1《简单电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什么是简单电路;2.掌握简单电路的元件及其功能;3.进行简单电路的组装和连接。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简单电路的概念和元件的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电路的组装和连接。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电路吗?”2.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简单电路的概念:“简单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闭合回路。
”2.学生可以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电路来理解这个概念。
3.向学生介绍简单电路的三个元件及其功能:-电源:提供电能,可以是电池或插座。
-导线:传导电能,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电器元件。
-电器元件: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如灯泡、电扇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简单电路组装套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2.指导学生使用组装套件中的电池作为电源,将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通过导线将电能传输到灯泡。
3.让学生自主探索,搭建一个闭合回路的简单电路。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搭建的简单电路,向全班展示如何连接和组装。
2.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传递的?”3.答疑解惑,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简单电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你们能想到简单电路的其他应用吗?”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用于控制灯泡的亮灭。
”2.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简单电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简单电路的组装和连接。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简单电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和连接方法。
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闭合回路。
分析简单电路中的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连接方法和工作原理。
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简单电路中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连接方法和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电器的工作情况。
提问学生:这些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电路。
讲解新课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金属线。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简单电路》教案
《简单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作用;(2)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3)学会用导线、电池、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的组成和作用;(2)通过动手实践,学会用导线、电池、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安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概念、组成和作用;(2)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3)用导线、电池、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流动方向;(2)电路的短路和断路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灯泡、开关、电流表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电路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和作用;(2)邀请学生分享对电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作用;(2)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3)讲解电流的形成和流动方向。
3. 实验演示:(1)演示用导线、电池、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灭现象,解释原因。
4. 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组成简单电路;(2)指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灭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规律。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电路中电流的形成和流动方向的重要性;(3)提醒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2. 写一篇关于电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路的短路和断路现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简单电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简单电路的原理和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简单电路》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并能够搭建和测量基本电路。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2.掌握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和连接方式。
3.能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4.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并搭建简单电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电表、电源、电线、电阻器等实验设备。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引入:通过电灯的亮灭现象引起学生对电流的兴趣,介绍电流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2.探究电流的实验: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连接电池和导线,观察电流表的指示,测量电流的大小,让学生体验电流的存在和实际的测量。
3.引导学生总结电流的单位及测量方法,并进行板书展示。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回顾电流的概念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电流的理解和记忆。
2.介绍电压和电阻:通过示意图和生活实例,引入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压和电阻的意义和单位。
3.实验测量电压和电阻: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电表测量电压和电阻,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测量所给电阻值和电源电压,体验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第三课时:1.复习第二节课的内容:回顾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实验,巩固学生的理解。
2.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材料,介绍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等。
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3.实践搭建简单电路: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按照图纸和所学知识进行搭建,并进行实验测量,验证电路的有效性。
第四课时:1.复习第三节课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巩固学生关于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的知识点。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课教案:临海市杜桥小学金玲玲【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第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电池盒和小灯座点亮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第二部分让学生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学生分析】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
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多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器材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思考: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会亮?你能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吗?3.揭题:像这样,由导线、电池和小灯泡构成的一个电路,我们把它叫做《简单电路》。
二、带灯座的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并思考:这两个工具的作用?2.学生回答3.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并演示:(1)先将电池盒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并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简单电路》教案(精选3篇)
《简单电路》教案(精选3篇)《简单电路》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既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电学的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尝试并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并画出电路连接方法,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并运用理性思维比较、概括,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运用简单电路原理的小用电器,并对简单电路中的基本材料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工作原理并不知晓。
因此本节课应该让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地认识电路的工作原理,经历从模糊了解到简单明白的过程。
设计意图:本节课一共有四个板块的活动。
第一个板块“导入”:出示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灯光上,讨论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然后激发学生点亮小灯泡的兴趣。
第二个板块“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先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需要什么材料”,然后小组设计并尝试连接,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最后引导分析、总结原理。
第三板块“在电路中加入开关”:让学生知道在电路中加入开关,可以灯泡的控制灯泡的亮灭,同时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流是否通畅,开关就可以人为控制电路的通畅。
第四板块“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把课本问题引入生活,同时强调用电安全。
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认识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连接方法。
3、认识开关的作用,能够把它加入到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灭。
4、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
5、愿意与同学一起动手连接电路,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画出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准备: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盒,灯泡底座,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棵圣诞树漂亮吗?为什么看起来很漂亮?2、提问: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呢?学生说:小灯泡用电线连起来了,通了电就能亮起来。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钢都小学陈婷《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钢都小学陈婷一、教学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电光棒、解剖后的小灯泡、电池和灯泡的模型、电池、课件。
分组材料:电池(1号)、导线若干根、小灯泡1个、电池盒、开关、灯泡座、记录纸1张等。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大家喜欢玩具吗?(喜欢)老师带来1样玩具,你认识它吗?生:认识,是电光棒。
师:仔细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教师打开开关,电光棒发亮)生:电光棒亮了。
学生很惊奇。
师:大家想一想,电光棒为什么会亮?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电光棒为什么会发亮?师:谁来说说?生:汇报。
可能有“电池、导线、灯泡、开关”(同时板书)师: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打开电光棒内部)生:学生仔细看师:看来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说的很对,电光棒会亮是因为有“电池、导线、灯泡、开关”。
(二)学习新内容那么你们对电池和灯泡熟悉吗?谁能说说电池一般都什么样?灯泡又是什么样的?生:回答。
(电池是什么样?灯泡是什么样?)师:你说的很正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电池和灯泡的结构。
(实物投影出示:电池和灯泡的剖面图)教师介绍电池的结构:电池有正、负极,凸起的这边是正极,用“+”表示,平面的这边是负极,用“—”表示。
再看看灯泡,灯泡里有2根灯丝,一根连在灯泡的下侧部,另一根连在灯泡的底部突起的位置,如果你想把小灯泡点亮,必须把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两个接点都连起来,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池和小灯泡的工作原理,那你们想不想试试,亲手点亮小灯泡?生:想。
师: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些导线(出示课件),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做实验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实验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简单电路》教案
《简单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部分。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正确连接简单电路。
3. 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负载、导体等。
2. 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3. 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连接、并联连接。
4.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5. 简单电路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部分、电路的连接方法。
难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关系,简单电路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路,电路有哪些组成部分。
2.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源、负载、导体等基本概念。
3. 讲解电路的连接方法,介绍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关系,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5. 进行简单电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连接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理解是否准确。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应用领域,如家庭电路、工业电路等。
2. 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进阶知识,如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等。
3.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简单电路》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电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上午好,下面我来谈谈《简单电路》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觉得教师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备好一堂课。
那么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
我认为一堂好课在课堂上要充分落实课标要求,还要体现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颁布,但已基本形成了。
这个未来的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课程性质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
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
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我国关于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觉得英国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简单的说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的运用与启示,文化理解,合作,实践和探究技巧,批判性的理解科学证据,交流。
我国的科学教育现在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今年10月,“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主题就是“基于学
生核心素养的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与实践研究”
STEM
此外,当下的科学教育还有一个很热门的理念就是——STEM。
STEM是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要素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把学习学科知识,变成一个探究世界不同侧面的过程。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下面我来谈谈《简单电路》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知道开关的作用;
3、知道不能用交流电做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使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灯泡;
2、记录小灯泡点亮和没点亮的连接方法,描述完整电路的电流方向;
3、能用常见的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体会探究的快乐;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辩证的利用证据,意识到证据来自多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描述完整电路的电流方向
难点:建构通路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灯泡亮起来与导线、电池有关,但他们对于怎样把电路联通才会使灯泡亮起来并不十分清楚。
因此,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课研究的重点,而要完成这一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建构通路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活动,修正再认识活动,画电路图活动。
五、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本课内容,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六、学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学习
3、建构概念
七、教学流程
实验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活动,修正再认识活动,画电路图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是课堂的核心内容。
实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
环节1 自主、合作探究,尝试用不同方法连接导线、电池、灯泡在学生探究前前,我告诉学生要把点亮和没点亮的连接方式都画下来,引入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
这部分以学生探究为核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验。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没点亮灯泡的连接方式,总结出点亮的方法。
灯泡不亮并不代表失败,它只是说明这种连法不能使灯泡发光。
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实践和探究技巧”、“交流”的科学素养,将点亮和没点亮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批判性的理解科学证据”的科学素养及收集资料(STEM)的能力。
环节 2 在记录单上画出点亮和没点亮灯泡的所有连接方式,比比谁画的多
设计意图:学会记录证据,为后面汇报做好准备;比比谁画的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讨论分析活动
环节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灯泡、电池用粘贴粘在黑板上,导线自
己画)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方便交流。
环节2 观察灯泡、电池和导线的内部结构
教师出示灯泡和电池的剖面图和去掉橡胶皮的导线,学生观察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 突破难点,观察灯泡、电池和导线的内部结构,使学生理解要想建构一个完整的通路,首先灯泡内部、电池内部和导线内部也是联通的。
环节3 学生观察亮和不亮的连接方法,找出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对比观察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点亮灯泡的连接方式。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有助于“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
环节 4 描述电流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各种连接方法电流的流动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画电流方向,对比发现不亮的方法是电流在电路中断了或是短路,使学生初步建立通路的概念。
3、修正再认识活动
环节1 把没亮的方法修正,让没亮的灯泡亮起来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通路概念后,让每个同学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再认识到只要电路是联通的,灯泡就亮;另外,测试和改进实验方法,也体现了STEM教学理念。
环节2 添加开关
让学生思考怎样控制灯泡的亮和灭,引入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
路的通或不通。
将开关、电池盒、灯座及导线发给学生,让学生连接简单电路,引出《简单电路》课题。
学生画出电流的流动方向。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开关的作用,以及灯座、电池盒的作用。
通过画电流流动情况,再次强化通路的概念。
4、画电路图活动
教师介绍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的电路符号,学生画电路图。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由实物图过渡到电路图,完整建立通路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是通的,引出简单电路包括哪些原件(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