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发改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28•【字号】沪府规〔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府规〔202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工作部署,更好协调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就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出实施意见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
——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全链条改革,建立准入制度与执法监督制度的闭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强化创新引领。
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助力本市“(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制度。
——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便利集约、高效智能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拓宽审批“绿色通道”服务范围,依托数字赋能提升审批效能,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守牢预防底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严格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管理,加强源头预防,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准入,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底线、防风险。
二、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一)建立生态环境分区协同管控机制。
积极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发展战略,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
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协同管控机制,推动成果数据共享共用。
关于上海市低碳城市发展的实证研究

。
“ 销 售付 货凭 证 ”凭证 , 返 回专 柜 。专 柜服 务员 工收取有 效 的 “ 销售付货凭 证”及 “ 商品销售凭证 ”专柜联 、总收款联 留存 , 交付商品于顾客。 总收款 员在收银员交接班 时收交班收银员所收 的货 款 , 与 收 银系统 、收银 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 交款 项是否 正确 , 正 确无误 的在 收银 员提交有本人签字 的收银 流水 单上 签收、留存 , 并给接班收银员换零钱。 专柜 负责人 每 日营 业结束 时凭加盖 “ 现金 收讫章 ”的 “ 商 品销 售凭证 ”填 报 “ 销售 日报 ”后 附 “ 商 品销售凭证 ”总收款 联, 上报总 收款员 。总收款 员收集齐全后 , 根 据统计表 核对 当 日 收款额 ,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试营业期 如没有收款机 , 收银员在 “ 商 品销 售凭证”上 除了 加盖 “ 现 金收讫 章 ”外还 要加盖 本人 名章 , 在 每 日营业结 束 时 凭加盖 “ 现金 收讫章 ”和 本人名章 的专柜提 交的 “ 商 品销售凭 证”收银联 , 自做收银 日报表交款 。总 收款 员根据收银统计表收 款, 并与 专柜 负责人提供的销售 日报表( 后附 “ 商 品销售凭证”总 收款联) 核对 总收款额 ,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 审核 。 会计 核对 无误 , 凭收银 员流水 单( 或收银 日报表) 及 专柜销售 日报表( 后附 “ 商 品销售凭证 ”总收款联) 做会计分录如下 : 借: 现金( 银行存款) ( 收银流水单或收银 日报表 ) 贷: 主营业务收入( 不含税) 应交税费一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收入额 1 7 %) 同时 结 转 成 本 借: 待抵扣进项税( 主营业务成本 1 7 %)
一
.
引言
全球气候变 暖 已是不争的事实 , 给人类生活和生 产化 ,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 发展 “ 低 二 .研究模型设计 .研 究方法 碳经济 ”也逐渐成 为世界各 国的共识 。而城市 是人类活动 的主 1 本文 以 “ 驱动力—压力—状态一影响一 响应 ”(D P S I R)模 要聚集地 、全球 能源的主要 消耗地和 温室气体 的主要排放 源 。 型为基 础 , 构建上海市低碳 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 , 并最后对 其城市 据 统计 , 城 市消耗了全球约7 5 % 的能 源 , 排放 的温室气体 占全球 低碳水 平给予分析 。DP S I R模 型是作为衡量环 境及可持 续发展 总排放量 的8 0 %。最新 统计数据表 明 , 我 国2 0 1 2 年 的城镇 化水平 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 出来 的, 其是在P S R和DS R模型的基础上 已经达 到了5 2 . 6 %, 城镇 规模不 断扩大 , 经济 发展水 平 日益提 升 经过修正发展而来 , 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政策4 大要素 , 不 的同时 , 如何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 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 提 高城镇 化 仅表 明了社会 、经济发展和人类行为对环境 的影响 , 也表明了人 质量 , 把生态文 明理念和 原则全面融 入城镇化 过程 , 走集约 、智 能、绿色 、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做到城市发展与 自然环境 的 类行为及 其最 终导致的环境状 态对社会 的反馈 。 D P S I R模型评 价指标分 为驱动力 因子、压力 因子 、状 态因 和谐统一 , 也是我们亟待解决 的问题 。 子 、影 响因子和响应 因子五种类型 。其 中 “ 驱动 力”表现 为生 上 海是我 国的经济 中心和 金融 中心 , 2 0 1 1 年底 , 上 海常住 人 产经济活 动和居 民消费 活动等对低 碳经济发展产 生影 响的社 会 口达 ̄ U 2 3 4 7 . 5 万人, G DP 总量 1 . 9 万亿 元 , 接近 全国 的二 十分 之 压力 ”主要表 现为 相关资源使 用状 况和资源利 2 0 1 2 年4 月, 发改委气候 司下发 了 《 关于组织推 荐 申报第 二 经济驱动 因素 ;“ 用效率等 因素 ;“ 状态 ”则 主要表 现为城 市在驱动 因子和压 力因 批低碳试 点省区和城市 的通知》 , 上海也入选为试点城市之一 。 子的共同影响所面I 临的状态 , 主要 由C O2 排放量 、其它 温室气体 因此研究 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和城 市低碳发展路径 , 无 疑 人均排 放量 和经济产 出量 等指标 来体 现 ;“ 影 响”表 现为社 会 对其 它城市 具有很重要 的参考 作用 。本 文选择上海 市为研究对 经济状况 和城市资源环 境等指标在 “ 压 力”指标 和 “ 状态 ”指 象, 运用DP S I R模 型构建相 关评价指 标 , 对 上海市近 几年低碳 发 标作用下受到的影响 ;“ 响应 ”则指 的是政府 和大众所 采取 的对 展水 平进 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 为上海市未来的城市转型提供一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体部署,深入推动本市未来五年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实现本市“十三五”节能低碳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十二五”情况、分析未来形势(一)“十二五”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本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上海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区联手,广泛发动全社会合力推进,全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节能低碳目标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5.45%和28.58%,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1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4亿吨标准煤,显著低于原定控制目标。
图1“十二五”上海市能耗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水平全面下降。
火力发电、精品钢等30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保持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原油加工等14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旅游饭店、市级机关、医院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8%以上。
航运单位周转量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
2.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
强化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总体规模控制,推进实施罗泾、吴淞、吴泾、高桥、桃浦等重点区域转型调整。
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实施淘汰项目4296项,相当于减少能耗439万吨标准煤。
大幅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实现全市分散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超过1100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近13个百分点。
风电和光伏发电爆发式增长,2015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1万千瓦和29万千瓦,分别比2010年增长2倍和14倍。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16
•【字号】沪发改法[2012]004号
•【施行日期】2012.07.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价格
正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
(沪发改法[2012]004号)
委机关各处室、委系统各单位、各区县发展改革委、各有关申报单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于2012年6月8日公示的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公示期间未有异议,评定成果和获奖等级已经生效。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附件:2012年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a t n s o h t lw a b n e eo m e t i a ig r a c r m c n e tt a t e hs c i h ws t a o c r o d v lp o n s kn g e tpa e fO t o c p o pr ci .T i c a t l ds u s s b u t e i ic n e o e t bihn lw c r o p a t e o e n h n a ri e ic s e a o t h sgnf a c f s a l ig o c i s a b n r c i z n i S a gh i c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专 栏
从 理念走 向实践
上 海 市 低 碳 实 践 区建设 探 索
上 海 市发 展 改 革研 究 院 总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兼 能 源 交通 研 究所 唐 忆 文
摘
要 :2 1 年 , 海市人 民政府 对虹桥 商务 区、 01 上 崇明县 、 宁区虹桥 地 区、 长 临港地 区( 包括产 业区和 主城
握 的四个关键点 . 供有 关部 门参考 。
关 键 词 :低 碳 发 展 : 碳 实 践 区 建 设 : 新 突破 低 创
F O Co c p o r c ie — Ex Ir g t e E t b ih r m n e tt P a t — c pO i h s a l me t o a g a n s n f Sh n h i L w r o a t e Z n o Ca b n Pr c i o e c
征 , 别是 目前在体 制框 架还 没 有与 之衔 接 到位 的 特 情 况 下 , 府 的 引导 是 低碳 实 践 的根 本 保 证 , 以 政 所 必 须充 分 发 挥 政 府 的主 导 作 用 。 过 规 划 、 针 和 通 方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社会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低碳社会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了评估和监测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维度1.碳排放量:包括全社会和行业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碳排放水平和碳减排效果。
2.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通过衡量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3.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大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生态环境情况。
二、经济维度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低碳产业规模、低碳技术普及率、低碳投资比重等指标,用于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2.低碳消费水平:包括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比重、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消费水平。
3.低碳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绿色技术研发、环保产业发展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三、社会维度1.低碳生活方式:包括居民出行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生活方式普及程度。
2.低碳社会融合程度:包括低碳教育普及率、低碳宣传影响力、低碳文化传播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理念融入程度。
3.低碳社会公平性:包括低碳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低碳福利分配公平性、低碳减排责任分担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低碳发展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指标,涵盖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消费行为、创新能力、生活方式、社会融合、公平性等多个方面,以全方位、系统性地评估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在构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与衡量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上海猛推三大“低碳经济试验区”

曾刚此前接 受采 访时 也建议 ,一 定 要实 现跨越式发 展 ,否则 很可能重新 走
造 ,安装净 化池 ,将污水集 中处理 ,这
些都是要靠项 目来落实 。 资金 的来 源成 为重 中之重 ,而缺少
更 深 意 义 上 ,像 上 海 这 样 的 城 市 以 五 分
之 一的土地 来建 设生态 岛,这在其他 国
家 和 地 区 是 没 有 过 的 ,生 态 岛 建 设 将 使
杨建文 却认 为 ,如何 协调产 业发 展 与生态保 护 的关 系始终是建 设生态 岛的 难题 。他 表示 ,崇 明岛 的生 态保护并 不 是 原生态 的保护 ,而是要在 发展 中进行 保 护 ,而崇 明长期 以来落后 于上海市 的 经 济社会发 展水平 ,而没有工业 发展 的
41
力 推 “ 大 低 碳 三 经 济 试 验 区"
在这 个 节点 推 出崇 明 岛发 展 规划 ,
上主要 依靠投 资推动 和 自然资源 消耗 的 粗放 型发展道路 ;崇 明可以发展 总部经 济 、发展 功能 区 ,发展低碳 经济 和清洁
能 源 。圈
资金的支持 ,这些项 目将难 以完成。 纲要 中提 出,“ 统筹平 衡市级层 面对
上 海 有 着 更 深 的布 局 。
据 了解 ,上 海将 打造三 大低 碳经济 实 践 区,其 中就包 括崇 明岛。另外两个
是 临 港 新 城 和 虹 桥 枢 纽 。根 据 上 海 市 的
部 署 ,这三个 实践 区将 根据 自身特点探
索 低碳路径 ,崇明 岛将 建立低碳 生态实 践 区、临港新城将建立低碳发展实践区 ,
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发改委

提出低碳发展总体目标相关的统计方法,得2分。
4
四、区域管理(20分)
区域低碳管理和实践情况(12分)
区域内企业组织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或碳披露,得2分;
发布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并开展相应低碳管理,得2分;
区域内企业参与碳标识、碳审计、碳认证、碳排放因子监测、CDM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等活动,得2分;
区域内实施3-4项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2分;实施5项及以上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4分。
9
分布式供能和区域能源中心建设情况(2分)
建设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得2分。
10
六、低碳建筑(10分)
新建建筑节能低碳
(8分)
新建建筑均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得2分;
23
低碳产品和装备生产、研发与技术应用(4分)
区域生产低碳产品和装备,且产值明显提高的[7],得2分;
区域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或推广应用的[8],得2分;
24
加分项
(10分)
\
在低碳制度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开展探索
在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机制创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统计排放核算体系建立等方面有突破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每一项加2分,最多加10分。
2
低碳发展
管理
(30分)
二、组织领导(6分)
区域低碳发展工作推进框架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6分)
申报单位形成低碳发展工作组织管理推进体系,并定期推进的,得2分;
申报单位明确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的职责,得2分;
将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区域有关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得2分。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导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评价和监测,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衡量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和绩效。
本文将探讨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量化、可视化地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现问题和瓶颈,找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可靠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绿色低碳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能源消耗、物质利用、环境影响等,确保全面反映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性。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际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决策。
4.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比性,能够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规模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对比与比较。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为了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指标筛选:根据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从海量指标中筛选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
在筛选指标时,应注意指标之间的互相关联性和重要性,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指标权重确定: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反映了各个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基于经验法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与确定。
3.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体系,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传统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同时补充深入的实地调查数据。
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情况分析及建议

N 2 O O . 0 1 5 1
万 m 节 能改 造 项 目。实施 朗诗 、 绿洲 大 厦 等太 阳 能 光 伏 、 光 热 和 地 源 热 泵 项 目。 完成 《 虹 桥 地 区 慢 行 交 通 示 范 路 段 设 计 方 案 》。推 进 建 设 虹 桥 街
道 “ 绿 色 账 户 ” 宣传 平 台 ,试 点 实 施 居 民垃 圾 分 类 日常 激励机 制 并取得 积极 成效 。
参 加 的节 能 减 排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多次 召 开 常务 会
议 和 专 题 会 议 ,对 相 关 低 碳 规 划 、 示 范 项 目、激 励 政 策 等 进 行 部 署 ,并 明确 了相 关 部 门在 低 碳 建
虹 桥 商 务 区成 立 了 由管 委 会 领 导 担 任 组 长 的 “ 虹桥 商务 区低 碳发展 实施 方 案推进 领 导小 组 ”, 编 制 了低 碳 建 设 导 则 ,颁 布 专 项 政 策 明确 了低 碳 实 践 建 设 的专 项 奖 励 范 围和 奖 励 额 度 ,扶 持 范 围 包 括 绿 色 建 筑 、低 碳 交 通 、能 源 利 用优 化 、 绿 色 碳 汇 、 绿 色 照 明 、节 水 与 水 环 境 改 善 、低 碳 软 环 境建 设及 其他 相关 项 目。
3 . 3黄浦外滩滨江地区
支持 ,着 力打造 高端 装备 制造 、战略型 新 兴产业 、 先 进 海 洋 经 济 产 业 、 生产 性 服 务 业 以及 城 市 功 能 性 生活 服务 业五 大产1虹桥商务区
黄 浦 区成 立 由 区 长任 组长 、 各 职 能 部 门共 同
设 中 的 目标 责 任 ,将 低 碳 实践 区建 设 任 务 分 解 到
相 关部 门年 度工 作计 划 中。 黄 浦外 滩 滨 江 地 区在 能 源 、建 筑 、 交通 、资 源 综合 利 用、低 碳 产业 技术 等方 面积极 开展 工作 。
上海零碳园区建设标准

上海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一、碳排放管理1.1 确定园区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时间表,制定碳排放管理计划。
1.2 对园区内企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碳排放进行全面监测和统计,建立碳排放数据平台。
1.3 鼓励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包括采用新能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二、能源结构优化2.1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园区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2.2 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综合利用。
2.3 加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园区的能源供应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1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园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3.2 建立能效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园区内企业和建筑进行能效评估和监测。
3.3 鼓励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改进项目,实现节能降耗。
四、低碳交通和物流4.1 推广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
4.2 建设低碳交通设施,如智能交通系统、充电桩等。
4.3 鼓励采用绿色物流方式,如共同配送、循环物流等。
五、生态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5.1 加强园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绿化带和湿地公园等。
5.2 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5.3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开展环保生产和服务。
六、低碳产业与技术创新6.1 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
6.2 推广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如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等。
6.3 建立低碳产业联盟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低碳生活与文化传播7.1 加强低碳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园区内居民和企业的低碳意识和素质。
7.2 开展低碳文化活动,如低碳创意设计、低碳生活主题活动等。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是指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评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低碳发展政策和推动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区域绿色低碳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经济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衡量区域碳排放水平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可以基于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运输等数据进行估算。
2. 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能源转化效率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3. 清洁能源占比指标:衡量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的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等。
可以基于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计算。
4.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衡量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材料资源利用效率等。
可以基于资源消耗数据和经济产出数据进行计算。
二、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就业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劳动参与率、职业培训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就业和收入数据进行计算。
2. 社会公平指标:衡量区域社会公平性的指标,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比例、教育公平指数、医疗资源分配公平度等。
可以基于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数据进行计算。
3. 生活质量指标:衡量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健康指数等。
可以基于收入、消费和健康数据进行计算。
4. 社区参与指标:衡量区域社区参与度的指标,包括志愿者参与率、社区组织数量、社区活动覆盖率等。
可以基于社区参与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三、环境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1. 空气质量指标:衡量区域空气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
可以基于大气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

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8•【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19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十九号《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2023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推进本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能源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消费等领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活动。
第三条本市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创新驱动、协同增效的原则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形成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制度体系,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绿色低碳模式转变。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工作的领导,将绿色转型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署推动相关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所辖区域内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拟订并推进实施重大政策措施。
经济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管理、交通、生态环境、规划资源、绿化市容、科技、商务、农业农村、水务(海洋)、市场监管、邮政管理、教育、统计、财政、国资、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相关工作。
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一、规划设计1.城区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要求。
2.城区规划应建立包括绿地系统、水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等在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3.城区应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4.城区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二、生态环境1.城区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二级标准,噪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功能区要求。
2.城区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3.城区应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资源利用1.城区应建立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城区应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降低碳排放量。
3.城区应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绿色建筑1.城区应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城区应建立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进行标识。
3.城区应加强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确保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
五、生态服务1.城区应提供生态服务,包括自然保护区、公园、生态廊道等。
2.城区应建立生态服务网络,提高生态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3.城区应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六、低碳交通1.城区应建立低碳交通体系,包括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
2.城区应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
3.城区应限制高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如燃油汽车等。
4.城区应建设良好的道路绿化,增加绿量,吸收车辆排放的尾气。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的通知-沪发改环资〔2017〕163号

——结束——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7.12.04
施行日期
2017.12.04
文号
沪发改环资〔2017〕163号
主题类别
节能管理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关于转发《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的通知
沪发改环资〔2017〕163号
市、区各节能审查部门:
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1975号)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低碳经济(城市)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人均生活碳排放(吨CO2/人)
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人均生活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X%,则人均生活碳排放水平不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生活碳排放低于5/3t CO2/人为低碳;介于5/3~10/3t CO2/人为中碳;高于10/3t CO2/人为高碳。
低碳资源指标
(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比例高于20%为低碳;介于10~20%之间为中碳;低于10%为高碳
(6)
森里覆盖率(%)
参照全国个功能区的水平
(7)
单位能源消耗的CO2排放因子
小于全国平均Leabharlann 平低碳政策指标(8)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有
(9)
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
完善
全国领先/行业领先
低碳消费指标
(3)
人均碳排放(吨CO2/人)
如果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人均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X%,则人均碳排放水平不得高于全国平均0.5%。
则人均碳排放低于5t CO2/人为低碳;介于5~10t CO2/人水平为中碳;高于10t CO2/人为高碳。
低碳经济(城市)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相对评价标准
绝对评价标准
低碳产出指标
(1)
碳生产力(万元/吨CO2)
高于全国水平20%
高于北欧5国平均水平为低碳;结余北欧5过平均水平和OECD水平之间为中碳;低于OECD平均水平为高碳
(2)
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吨CO2/万元)
(10)
公众低碳经济知识普及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自然湿地保有率(2分)
自然湿地面积或生态效果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4],得2分。
21
十、低碳制造和产业
(8分)
产值能耗水平(2分)
产值能耗水平较申报时或本市相关要求有所降低[5],得2分。
22
清洁生产认证(2分)
区域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认证[6],得2分。
23
低碳产品和装备生产、研发与技术应用(4分)
区域生产低碳产品和装备,且产值明显提高的[7],得2分;
区域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或推广应用的[8],得2分;
24
加分项
(10分)
\
在低碳制度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开展探索
在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机制创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统计排放核算体系建立等方面有突破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每一项加2分,最多加10分。
3栋以建筑达到高标准节能要求,或采用外遮阳与建筑一体化、立体绿化等低碳技术,得2分;
3栋以上新建建筑采用装配整体式施工或全装修,得2分;
开展绿色施工,或创建节约型工地的,得2分。
11
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2分)
既有建筑实施门窗、外遮阳、LED高效照明、空调等节能改造[1],得2分。
12
七、低碳交通
6
加强能力建设(4分)
编制区域低碳发展建设导则的,得2分;
进行低碳发展相关政策、低碳技术和产品、低碳示范项目推广、低碳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得2分。
7
低碳发展
实践
(50分)
五、能源低碳化
(9分)
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3分)
区域内实施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得3分。
8
可再生能源利用(4分)
完成区域低碳发展相关统计体系构建,得2分;
提出低碳发展总体目标相关的统计方法,得2分。
4
四、区域管理(20分)
区域低碳管理和实践情况(12分)
区域内企业组织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或碳披露,得2分;
发布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并开展相应低碳管理,得2分;
区域内企业参与碳标识、碳审计、碳认证、碳排放因子监测、CDM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等活动,得2分;
2
低碳发展
管理
(30分)
二、组织领导(6分)
区域低碳发展工作推进框架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6分)
申报单位形成低碳发展工作组织管理推进体系,并定期推进的,得2分;
申报单位明确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的职责,得2分;
将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区域有关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得2分。
3
三、统计体系(4分)
区域低碳发展目标相关统计体系情况(4分)
区域内实施3-4项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2分;实施5项及以上光伏、光热、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的,得4分。
9
分布式供能和区域能源中心建设情况(2分)
建设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得2分。
10
六、低碳建筑(10分)
新建建筑节能低碳
(8分)
新建建筑均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得2分;
(9分)
公交系统建设(3分)
公交站点或自行车停放点合理布置,得3分。
13
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3分)
建设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得3分。
14
低碳交通工具和设施(3分)
推广新能源汽车,得2分;道路采用可渗透路面,得1分。
15
八、资源综合利用
(8分)
生活垃圾分类(2分)
宣传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形成一定效果的,得2分。
16
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4分)
推广使用节水设备的,得2分;
实施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江河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示范工程的,得2分。
17
秸秆资源化利用(2分)
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2],得2分。
18
九、碳汇
(6分)
绿化覆盖率(2分)
绿化覆盖率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或高于本市要求,得2分。
19
森林覆盖率(2分)
附件1:
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项100分;加分项10分)
方面
指标项
指标内容
评分标准说明
得分
1
低碳发展
目标
(20分)
一、低碳目标(20分)
低碳发展总体目标完成情况(20分)
实践区低碳发展边界清晰,碳排放总量或强度目标设置清晰,得10分;
完成低碳发展目标,得10分;完成低碳发展目标80%以上,得5分;完成低碳发展目标不足80%,不得分。
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按要求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得2分;
重点用能单位全部按要求建立能源计量体系,得2分;区域内宾馆、餐饮、商场和社区等场所积极践行和宣传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得2分。
5
探索创新出台低碳发展政策机制(4分)
研究制定区域低碳发展相关支持或约束政策,得2分;
安排低碳发展专门资金,得2分。
合计
注:[1]评分针对“既有城区”设置,[2] - [4]评分针对“郊区”设置,[5] - [8]评分针对“产业区”设置。若评价时,上述基础项指标无法计分,则按照实际得分折算为100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