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名称】《高教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1(030)003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冶金工程6个系和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非金属矿产及应用、燃料电池材料4个研究所,依托本学院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及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
【相关文献】
1.吉林大学:大在规模,更大在情怀与使命——专访吉林大学副校长、博士导师陈岗
教授 [J], 裴富强
2.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J], 辛颖;李东生;张本龙;杨超
3.新形势下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探究——以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 于漫
4.助力冷链发展新型复合蓄冷材料带来保温箱变革——对话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高鸿毅[J], 任芳
5.薪火弦歌赓续传承:原吉林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镇“党在高校一百年--吉林大学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主题展览(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பைடு நூலகம்领导
(表格资料来源: )
谢谢观看
截止到2021年6月,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隶属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隶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隶属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5个本科生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工程及分别属于相应二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 料物理与化学4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294人,其中本科生 1603人,硕士研究生1255人,博士研究生436人。
办学历史
1950年,东北工学院物理冶金专业及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建,这两个专业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 。
1958年,材料物理专业创办 。 2012年,功能材料专业创办 。 1996年10月,由东北大学原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 系合并组建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5年12月15日,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拆分为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级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形金属学、材料的力学性能 表格数据截至2017年3月 (表格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院训:厚德为料,铸智成材
院风:求真拓新,明辨笃行
学院院徽:
院徽设计创意:1、整体颜色用冷色调,显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谨性;2、中间四面体设计,一方面表达新材 料的研发是从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四个方面开展,也是材料发展的核心,其中顶点是性能(或功能 performance),是最终最为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也表示晶体结构,这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MSE是材 料科学与工程的缩写;3、中间的齿轮代表工程,也凸显出路甬祥院士对材料未来发展提出的“料成材,材成器” 理念。也意味着材料必要走向实用化,才能显示出新材料的意义。这也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提出的材料发展思 路一致;4、外圈中东北大学英文表达国际化,汉字“东北大学”用张学良先生的题字表达对学校历史的传承 。 学院院徽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专业课821材料科学基础大纲详解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专业课821材料科学基础大纲详解

821材料科学基础大纲详解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将考察考生对常规材料表征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查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及材料科学的含义:材料及材料的基本要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结构层次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材料选择的基本原理;(2)材料的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间的键合、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与远程结构:(3)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晶体的基本特性、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点阵和晶胞、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金属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高分子凝聚态结构(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非晶态的形成及结构特征、固体材料能带结构的基础知识(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及与性能之间的关系;(4)晶体的结构缺陷:缺陷分类、点缺陷的形成、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晶体结构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5)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变:相的定义、相结构、固溶体的概念及特点、相变的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分类、按热力学分类、按相变方式分类、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结晶的基本规律与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成核-长大机理);(6)高分子材料中的分子链运动: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及柔顺性的本质和影响因素,高分子材料的三种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及粘流态)、玻璃化转变温度;(7)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分析;(8)常规材料表征技术及应用:XRD、TEM、SEM、IR、DSC的工作原理、影响这些表征技术的主要因素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题型: 专业术语或基本概念的解释、简答题、论述或辨析题、综合分析题等。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公路学院道路材料教研室、工程机械学院材料系、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学科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一个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在材料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交通材料方向研究和开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层次高。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5%,高级职称教师占56%。

部分教师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校级教学名师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拥有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名。

学院目前设置的本科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及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建有道路材料工程、热加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功能材料四个专业实验室。

部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或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应届生研究生录取率超过20%。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过千万元。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9部,申报国家专利24项。

与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不少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建于1993 年,1993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

本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系、无机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材料实验中心,拥有材料加工、材料结构分析等多种设备,主要研究有:材料成型加工、反应性加工、聚合物合金、材料结构与性能、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导电材料等。

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材料成型加工、反应性加工、聚合物合金、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深加工技术、导电材料、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材料在高、新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动向,能够创造新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进行材料加工工程研究能力,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组织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技术研究成型加工工艺条件与材料结构、形态和性能的关系,运用计算机模拟和优化加工工艺,对材料或制件进行改性和高性能化。

2.反应性加工跟踪研究快速反应过程动力学、结构形态的发展、流变行为等,优化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以制备高性能的材料或制件。

3.聚合物合金研究多组份、多相聚合物材料优化技术和方法,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合金。

4.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研究晶态或非晶态材料结构、织构与材料宏观物理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定量或半定量化。

5.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研究淬火、退火等深加工技术对非金属材料结构、织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深加工技术以实现材料物理性能的改善。

6.导电材料加工研制与开发具有导电性的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以满足新产品的应用要求。

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 5年。

课程学习应在前4个单元内完成,其中专业必修与选修课在前2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 5年。

中国海洋大学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925材料科学基础 (2)复试考试大纲 (4)F1701材料综合 (4)初试考试大纲925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性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二、考查目标本科目内容包括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相关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材料中的共性基础问题。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一)绪论了解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科学的发展简史。

(二)原子结构和键合了解物质由原子组成,而组成材料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键合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描述原子的电子结构的4个量子数。

(三)固体结构重点掌握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选取晶胞的原则、常见晶体的指数标定、面间距的确定和计算、典型结构的配位数、原子数、间隙等确定。

(四)晶体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点缺陷的平衡浓度、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全位错、不全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柏氏矢量的守恒性、位错的滑移、位错的交滑移、位错的攀移、位错的交割、割阶、扭折等基本概念,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五)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重点掌握扩散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菲克定律、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并会用这些理论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

(六)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掌握晶体、多晶体和合金的弹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七)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掌握相律、相图的基本概念以及纯晶体凝固理论。

(八)二元系相图及合金的凝固掌握相图的基本理论,常见二元相图的结构、分析内容和方法;了解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复试考试大纲F1701材料综合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笔试科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可控制备及自组 装》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三等奖)、《弧焊机器人智能化系统开 发》(三等奖)、《强激光驱动非接触式光接受系统及其工程界面测试技术》(一等奖)、《耐热、耐磨、高强 度铝基陶瓷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二等奖)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的直属院系
01 历史沿革
03 学术研究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文化传统
基本信息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7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设置的铸造、热处理专业,后历经调整与演进, 于2001年随校名变更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2020年7月学院官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66人;有7个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 学院下设3个研究院和5个研究所,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是一级学科博士点,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0.195%)。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7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设置铸造、热处理两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级。 198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江苏工学院。 1983-84年,铸造、热处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每个专业招生两个班级。 1985年,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成立了陶瓷材料及粉末冶金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后更名为材料学。 1992年,由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等专业的全部师资、设备和基础课部化学 教研室为基础组建了材料工程系。 1993年,热加工专业并入材料工程系。 1995年,设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名称及内涵进行了调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热加工、铸 造专业更名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学院大楼 1999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简介•湖北大学•黄鹤江城,百湖灵秀;沙湖黉门,弦歌铿锵。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内,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

•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集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

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

学校规模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4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14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5个领域)专任教师1160人双聘院士2人、正、副教授近700人国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5人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69人 博士化比例超过50%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

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7个。

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分子合金材料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合作单位。

•2013年11月,材料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专业简介:材料物理是材料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将物理学理论与材料制备(或合成)加工、材料结构及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专业创办于2006年,是我校几个典型的理工相结合专业之一。

专业围绕的教学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材料制备、组织性能及加工;(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3)粉末冶金技术;(4)材料的检测和失效分析;(5)新型功能材料。

目前,教研室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且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或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在材料制备与改性、硬质合金及表面工程、碳材料态及纳米晶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毕业生因既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考研率达到1/4(多为985、211高校或中科院),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培养目标:培养出能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应用、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悉应用一门外语。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1.2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1.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适应自我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2.1 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2 熟悉材料的基础原理,初步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设 从事教学 、 科研 的研究所 ( 中心 ) 、 材 料专业实验室 、 材 料 测试 中心 实 验 室 、 材 料 检 测 室 及 上 海 同材 科 技 发 展 有 限公 司 等 机 构 . 拥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一 级 学 科 博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和博 士 后 流 动
站, 其 中材 料 学 ( 原无 机非金属材料 ) 是 全 国首批 博士 点之一 , 也是 国家和上 海市重 点学科 、 国 家“ 2 1 1 工程” 项 目重 点 建 设 学 科 、 教 育部 2 I世 纪 教 育 “ 振兴行 动计划” 的重点建设 学科 、 “ 长 江 学者奖励计划” 特 聘 教 授 设 岗学 科 . 学 院现 有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本 科 专 业 , 下 设 5个 专 业 方 向 :建 筑 材 料 、 高分 子材料 、 无 机 非 金属材料 、 金属材 料 、 复合材料.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研究 生专业有 材料 学 、 材料 物理化 学 、 材 料 加 工工程 、 生物材料 、 纳米材料与技术 等 , 各专业具有二级 学科硕士 、 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 院 以科 学研 究 和 工 程 实 践 成 果 为 办 学 基 础 , 以具 有 国际 化 视 野 的 、 良好 科 学 素养 和 工 程 实 践 能 力 的 师 资 队伍 为 保 障 , 创 建 以递 进 式 课 程 群 为课 堂 教 学 链 , 以实 习基 地 、 教学 实验平 台、 创新研发基地 为创新实践链 , 以工程实践 、 国际化教 学 、 双 学 位 等 为 交 流 合 作 链 开 放 型 卓 越 人 才培养体 系. 综合考 虑本科 、 硕 士 和 博 士 3个 阶段 , 提高人 才培养 效率 , 形 成“ 4 + M” 卓 越 人 才 培养模式 . 学 院师 资 力 量 雄 厚 , 现 有教职 工 1 3 1人 , 其 中正 高 职 教 师 4 O人 、 副高职教 师 3 7人 , 博士生 导师 3 7人 . 学 院 承 担 着 国家 重 点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 9 7 3 ” 计划) 、 国家 高技 术 研 究 发 展计 划 ( “ 8 6 3 ” 计 划) 项 目等 国家 级 项 目 , 省部级重大和重 点科研 项 目, 并 积 极 参 加 全 国 和 上 海 地 区 的 重 大 工 程 项 目的 建设 和 研 发 , 接受各类 企业委托 的技术 开发 项 目, 向社会输 出了一批 高科技成 果. 在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科 的应 用 基 础 和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探 索 创 新 , 形 成 了 以建 筑 材 料 为 特 色 , 高 分 子 材 料、 无机材 料 、 金属材料 、 复合 材 料 和 纳 米 材 料 齐 头 并 进 的学 科 格 局 . 学 院 长 期 坚 持 与 国 内外 同行 密 切 合 作 和交 流 , 聘 请 了来 自德 国 、 美国、 日本 、 丹 麦 等 国及 我 国材 料 界 的 知 名 专 家 学 者 为 名 誉 教 授 或 兼 职 教 授 , 开展科研 合作 . 并 积 极 拓 展 国际 办 学 途 径 ,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实验室开放工作实施方案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组织实验室开放工作的负责人:潘清林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实验室开放工作,把握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形式。

主持开放实施方案的修订;协调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的关系。

实验室开放工作小组成员:黄继武、徐国富、孟力平、巢志红主要职责:负责实验室开放工作的落实,对实验室开放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调配,开放工作量考勤和考核,各项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建设。

仪器设备的运行与维修,实验室环境、安全等。

实验室开放的保障机制:1.学院将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开放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及维护,实现网上开放预约调剂、开放内容预习等功能。

2.加大研究生助教力度,开放管理指导工作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项目指导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联合完成,满足开放需求。

3.根据开放实效适当补贴开放工作量。

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1.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应制定相应的各实验室开放办法和制度,加强对各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管理。

2.学院应高度重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纳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学院实验中心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或创造必要的条件,统筹规划,鼓励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各实验室应本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

4.各教学系和实验中心要组织教师和实验人员认真讨论开放内容和方法,研究制定实验室开放具体措施,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和实验人员指导开放实验。

5.指导教师对选题的科学性及难易程度负责,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有预案、论证,并提前向学生警示防范。

6.实验室应根据参加开放实验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仪器设备、实材等的准备工作。

7.实验室开放时,须有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教学秩序、安全管理工作,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使用给予适当的指导,应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加强管理,做到开放灵活、规范有序。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黄佳教授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黄佳教授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黄佳教授简介
黄佳,博士,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有机半导体、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以
及人工神经突触器件等信息材料领域的研究,拓展了有机晶体管在多
功能传感器、柔性人工电子皮肤、人工神经突触器件等领域中的应用,
提出了多种新的传感性能优化策略和新器件结构。

已在Matter,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mall,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Nano-Micro Letters,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0篇,英文专著1本,以及章节4篇°
长期担任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期刊国际编委,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协的常务理事。

先后入选国家海外层次人才计划、国家基金委优青、上海市浦江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等人才项目。

曾获同济青年五四奖章、同济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积极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先后与美国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英国的Queen Marry, 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 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学院 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进行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导论、有机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物理化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固体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子陶瓷、磁性材料、电子封装材料、材料科学进展、新能 源材料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电子、微电子、通讯、化学、化工、高分子合成与加工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 管理部门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院现有教师91人,其中:教授2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室师)34名,中级职称29 名。
博士导师:涂铭旌、冉均国、沈保罗、肖定全、朱世富、冯良桓、郑文琛、朱建国、尹光福、陈云贵、赵北 君、刘颖、郑家贵、周大利、王瑞林、汪天富
硕士导师:蔡伟、刘恒、孙小松、芶立、刘小波、黄婉霞、张萍、李伯刚、姚亚东、毛健、王洪涛、黄维刚、 余萍、张云、朱达川、张静全、黎兵、苏葆辉、程丽萍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下属学院
01 学院介绍
03 专业介绍
目录
02 成就荣誉 04 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分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分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分布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一项跨学科综合技术,其相关专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建立了众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院。

这些专业院校的分布影响着整个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在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分布相对较广,而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院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而南方六省(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云南)以及浙江、江苏、湖南、四川和山东等地也有多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认可,国内外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国内高等院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如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设备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同时,在海外也有大量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正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水平,这无疑对于国内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有意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院校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国内的大学中,有一些高校是重点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院,其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好,如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

除了国内高校,国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非常发达。

在美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很受欢迎,其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许多世界知名的理工科大学都拥有自己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欧洲,英国、德国等国家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和教学中心。

总的来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院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和特点的。

而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院校时不仅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更要看重院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水平,注重实践环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校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三个教学系和一个以本科实验教学为建设目标的材料实验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材料表面工程、粉末冶金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领域科学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表面工程、粉末冶金与粉体工程四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工程装备基础、材料学、纳米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研究方法、计算材料学、计算机软件基础、非电量测试技术、电子商务等。

专业方向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材料热处理工艺学、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稀有金属与精密合金、材料失效分析、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工艺学、热工工程与设备、先进陶瓷材料、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材料表面工程方向:现代表面工程技术、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原理、材料表面装饰工艺学、薄膜材料与技术、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粉末冶金与粉体工程方向:粉末冶金原理、特种陶瓷材料及工艺、功能材料、模具设计与模具CAD、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能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材料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就业领域涉及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从事材料研究开发、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防护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现设材料成型与晶体生长、焊接技术与控制、塑性成形与模具三个本科专业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34031陶瓷材料黄昊讲师材0403,材0404,材0405,材142240240 5734061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潘学民讲师材0501,材0502100480480 5734071特种铸造王桂芹副教授材0401,材0402,材0403,材188240240 5735081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赵杰教授材0501,材0502,材0503,材20524000 5736091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赵杰教授材0503,材0504,材0507100800800 5736092材料科学基础(双语)王伟强助教材0501,材0502100800800 5736093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董星龙教授材0505,材0506100800800 5744541功能材料项礼副教授材0401,材0402,材0403,材134240240 5766561高温合金张俊善研究员材0403,材0404,材0405,材182240240 5767011涡流检测李萍副教授材0403,材0404,材0407100240240 5768021磁粉检测陈军副教授材0403,材0404,材0407100240240 5788021机械工程材料B李廷举教授机0512,机0513100360320
5788791机械工程材料A王清讲师化机0501,化机0502,化机098440400 5788901粉末冶金谭家隆副教授材0403,材0404,材0405,材182240240
0 1.57-8校部材料馆材2083-6周,8-15周
3-6周,8-15周/3-6周, 033-43-4校部材料馆材209/校
5-6周,8-11周/5-6周, 0 1.57-83-4校部建筑馆建214/校
241
2-6周,8-10周/2-6周, 055-61-21-2校部材料馆材213/校
053-41-23-4校部材料馆材212/校
1-6周,8-17周/1-6周, 053-41-23-4校部材料馆材209/校
1-6周,8-17周/1-6周,
5-6周,8-11周/5-6周, 0 1.55-65-6校部材料馆材201/校
0 1.57-8校部电子馆电2516周,8-18周
3-6周,8-9周/3-6周,8 0 1.55-61-2校部材料馆材212/校
0 1.51-21-2校部材料馆材213/校
11-16周/11-16周
421-25-6校部材料馆材212/校
11-18周/11-18周
4 2.51-21-2校部综合楼综209/校
5-6周,8-15周/5-6周,
3-6周,8-9周/3-6周,8 0 1.53-47-8校部电子馆电151/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