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5章 频率法_2-1

自动控制原理 第5章 频率法_2-1

1 2
)
(5-28)
M (w )
0.2 0.5
1
0.9
0
Mr
wr
wn w c
w
振荡环节的幅频特性
2 2
1 Tw 1 2 2 2 1 T w 2
这是一个标准圆方程,其圆心坐标是 1 ,0 , 2 半径为 1 。且当ω 由 0 时, G( jw ) 由 0 90 , 2 说明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G( jw ) 平面上是实轴下 方半个圆周。
20
1 T

(w ) 45
0
的交点为
工程上常用简便的作图法来得到L(w曲线,方法如下:
w
1 T
L(w ) 20 lg
1 T w
2
2
0 (dB)
即当频率很低时, L(w可用零分贝线近似; 低频渐近线
w
1 T
L(w ) 20 lg
1 T w
2
2
20 lg wT (dB)
当 w 10 时,20 lg G( j10) 20 lg 10 20(dB)

8
设 w'
10w
'
,则有
(5-36)
dB L(w )
60
20 lg w 20 lg 10w 20 20 lg w
可见,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 性是一条在w=1(弧度/秒)处 穿过零分贝线(w轴),斜率为 -20dB/dec的直线。 几何 意义 积分环节的相频特性是
(1) 幅相曲线 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s) G
1 T w j 2Tw 1
2 2

第5章多普勒参数估计

第5章多普勒参数估计

第5章多普勒参数估计多普勒参数估计是指通过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信息,估计目标物体的速度、角度和距离等参数的过程。

在雷达、超声波测速仪等领域都应用了多普勒参数估计技术。

多普勒频移是由运动物体引起的频率变化,实际上表征了物体相对于接收器运动的信息。

在雷达系统中,通过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频率,可以推断出目标物体的运动情况。

为了实现多普勒参数估计,需要进行时间和频率域的信号分析。

时间域信号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时域波形,来推测目标物体的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回波信号的波形,可以估计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计算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然而,时间域方法只能很粗略地估计运动速度,对于更精确的参数估计,需要进行频域分析。

频域信号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频谱信息,来推测目标物体的运动情况。

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信号的频谱。

目标物体的速度会引起信号频率的变化,而频率的变化幅度与速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观察频谱的峰值位置和幅度,可以推断出目标物体的速度。

多普勒参数估计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

在雷达系统中,可以通过利用回波信号的时延信息,结合多普勒频移信息,来估计目标物体的距离。

通过计算回波信号的时延,可以得到目标物体到接收器的距离。

而多普勒频移则提供了目标物体的相对速度信息。

因此,通过综合利用时延和多普勒频移信息,可以准确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

另外,多普勒参数估计还可以应用于估计目标物体的角度。

在雷达系统中,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信息,来估计目标物体的角度。

通过分析各个方向上的回波信号的频谱,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相对于雷达的方向。

因此,通过综合利用不同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移信息,可以准确估计目标物体的角度。

总之,多普勒参数估计是通过分析目标物体引起的多普勒频移信息,来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角度和距离等参数。

通过时间和频率域的信号分析,可以实现对多普勒频移信息的提取和估计。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教学内容
1、频率特性的概念 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3、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方法,重点: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4、频域稳定判据,奈奎斯特判据,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5、稳定裕度的概念 6、闭环系统的频域指标
5-1 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法:用频率特性作为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设 计系统的方法。 优点:①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②计算量很小,采用近似作图法,简单、直 观,易于在工程技术中使用; ③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求出系统或元件的频 率特性。
1 1 (T1 )
2

1 1 (T2 )
2
k
相频特性: ( ) tan1 T1 tan1 T2
1.确定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0时, G ( j 0) k (0) 0 时, G ( j 0) 0 (0) -180
式中, φ=-arctgωτ。
式(5.3)的等号右边 , 第一项是输出的暂态分量 , 第
二项是输出的稳态分量。 当时间t→∞ 时, 暂态分量趋 于零, 所以上述电路的稳态响应可以表示为
1 1 limuo (t ) sin( t ) U sin t (5.4) 2 2 t 1 j 1 j 1 U
0
ω 0 1/T ∞
∠G(jω ) 0º -90º -180º
│G(jω │ 1 1/2ζ 0
U(ω ) 1 0 0
V(ω )
-0.5
ζ =0.2— 0.8
0 -1/2ζ 0
-1.5 -0.5 0 0.5 1 1.5 -1
振荡环节的幅相曲线
: 0 , G ( j )曲 线 有 单 调 衰 减 和 谐 两 振种形式。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2.频率特性反映系统本身性能,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与外 界因素无关。
3. 频率特性随输入频率变化的原因是系统往往含有电容、电感、 弹簧等储能元件,导致输出不能立即跟踪输入,而与输入信号 的频率有关。
4.频率特性表征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跟踪能力,一般有 “低通滤波”与“相位滞后”作用。
2024年5月3日
2024年5月3日
若用一个复数G(jω)来表示,则有 G(jω)=∣G(jω)∣·ej∠G(jω)=A(ω)·ej 指数表示法
G(jω)=A(ω)∠ (ω) 幅角表示法
G(jω)就是频率特性通用的表示形式,是ω的函数。
当ω是一个特定的值时,可以 在复平面上用一个向量去表示G (jω)。向量的长度为A(ω),向量
频率特性的数学意义
频率特性是描述系统固有特性的数学模型,与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微分方程
(以t为变量)
d s
dt
传递函数
(以s为变量)
s j 频率特性
(以ω为变量)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
以上三种数学模型以不同的数学形式表达系统的运 动本质,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系统的内在规律,是经 典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
R() A()cos()
I () A()sin()
2024年5月3日
以上函数都是ω的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它 们随频率变化的规律,使用曲线表示系统的频率 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应用广泛。
并且A(ω)与R(ω)为ω的偶函数, (ω)与I
(ω)是ω的奇函数。
2024年5月3日
三、频率特性的实验求取方法
css(t) =Kce-jωt+K-cejωt
系数Kc和K-c由留数定理确定,可以求出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频率特性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频率的响应特点。

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了解和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稳定裕度。

本章主要介绍频率特性的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响应函数、频率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坐标图等。

1.频率响应函数频率响应函数是描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在连续时间系统中,频率响应函数可以表示为H(jω),其中j是虚数单位,ω是频率。

频率响应函数通常是复数形式,它包含了系统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2.频率幅频特性频率幅频特性是频率响应函数的模的图形表示,通常用于表示系统的增益特性。

频率幅频特性通常用对数坐标图绘制,以便更好地显示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特性。

对数坐标图上,增益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3.相频特性相频特性是频率响应函数的相角的图形表示,通常用于表示系统的相位特性。

相频特性可以让我们了解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或提前情况。

在相频特性图上,频率通常是以对数坐标表示的。

4. Bode图Bode图是频率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综合图形表示。

它将频率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绘制在纵轴和横轴上,因此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和相位特性。

5.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频率特性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在Bode图上,当系统的相位角趋近于-180度,且增益在此处为0dB时,系统即将变得不稳定。

对于闭环控制系统,我们希望系统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以便实现良好的控制性能。

6.频率特性的设计频率特性的设计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工程师需要根据系统对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和相位的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

常见的设计方法包括校正器设计、分频补偿、频率域设计等。

总结:本章重点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包括频率响应函数、频率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Bode图。

频率特性的分析和设计对于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稳定裕度非常重要。

第5章--频率时间测量4

第5章--频率时间测量4

图5.2-2中T为计数器的主门开启时间,Tx为被测信 号周期,△t1为主门开启时刻至第一个计数脉冲前沿的 时间(假设计数脉冲前沿使计数器翻转计数), △t2为闸 门关闭时刻至下一个计数脉冲前沿的时间。设计数值
为N(处在T区间之内窄脉冲个数,图中N=6),由N
t1 t2
测周期时,内部的基准信号,在闸门时间信号控制下 通过主门,进入计数器。闸门时间信号则由被测信号经整 形产生,它的宽度不仅决定于被测信号周期T,还与被测 信号的幅度、波形陡直程度以及叠加噪声情况等有关,而 这些因素在测量过程中是无法预先知道的,因此测量周期 的误差因素比测量频率时要多。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Tx
Tx
fc
fc
1 N
fc
fc
Tc Tx
(5.3-5)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其测量误差主要决定于量化误差,被测周期越大 (fx越小)时误差越小,被测周期越小(fx大)时误差越大。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减小Tc(增大fc),但这受到实 际计数器计数速度的限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 量使fc增大。另一种方法是把Tx扩大m倍,以它控制主 门开启,实施计数。计数器计数结果为
2fxUm cosxtp
2
Tx
Um
1 sin2 xtp
2
Tx
Um
1 (Up ) Um
(5.3-10)
第5章 频率时间测量
将式(5.3-10)代入式(5.3-8)、(5.3-9),可得
T1
T2
2Um
UnTx 1 (Up Um
)2
(5.3-11)
N mTx Tc
由于 N 1 ,并考虑式(5.3-6),所以
(5.3-6)
N Tc

第5章 时域测量

第5章 时域测量
x u x/S x k 1 t/S x k t
能实现扫描的锯齿波电压称为扫描电压 光点在锯齿波作用下扫动的过程称为“扫描” 光点自左向右的连续扫动称为“扫描正程” 自荧光屏的右端迅速返回左端起扫点的过程称 为“扫描逆程”
5.2.2 示波管显示波形的原理
5 同步的概念
第5章 时域测量
5.1 示波器分类
根据示波器对信号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 为模拟、数字两大类: 模拟示波器 ——采用模拟方式对时间信号进行处理和显 示。 数字示波器 ——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再显示。
5.1 示波器分类
模拟示波器
➢ 通用示波器采用单束示波管,又可分为单踪、双 踪、多踪示波器。
➢ 多束示波器采用多束示波管,荧光屏上显示的每 个波形都由单独的电子束扫描产生。
输X 输输输
输输输 输输输
主要由Y垂直系统、X水平系统、主机(高低压电源和显
示电路)三部分组成
5.2.2 示波管显示波形的原理
1 高灵敏度示波管的结构
CRT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偏偏偏偏
偏偏偏
偏偏偏
G1 K
G2 A1 A2
Y偏 偏 偏 X偏 偏 偏

F


-E 偏偏
+E
偏偏
偏偏偏偏
( b ) U x = 0 、 U y = 常 量
5.2.2 示波管显示波形的原理
光点仅在水平方向偏移:Ux为正电 压时,光点从荧光屏的中心往水平 方向右移;Ux为负电压时,光点从 荧光屏的中心往水平方向左移。
( c ) U x = 常 量 、 U y = 0
当两对偏转板上同时加固定的正电 压时,光点位置应为两电压的矢量 合成。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指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入
量的频率由0变化到 时,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 幅之比和相位差的变化规律,用G(jω) 表示。
xr (t) xrm sin(t)
xc(t) xcm sin(t ( ))
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频率相同,仅振幅和相位不同。
3)在ω轴上,十倍频程的长度相等;
4)可以将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L(ω)=20lgA(ω) ;
5)满足直线方程:斜率k
k L(2 ) L(1 ) lg2 lg1
例如:G ( s )
1 Ts
1
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
1)频率特性: G( j ) 1
1
tg1T
jT 1 2T 2 1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
s d dt
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系统
d j
dt
频率特性
s j
四、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常用频率特性的三种表示法: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幅相曲线、奈奎斯
特图(Nyquist)、极坐标图)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图 (Bode))
频率对数分度,幅值/相角线性分度
2)对数频率特性:
0
Bode Diagram
Magnitude (dB)
L( ) 201g 1
-10
T 1 2 2
-20
-30
( ) tg1T
-40 0
Phase (deg)
3)画出伯德图:
-45
-90 10-1
100
101
Frequency (rad/sec)
102
五、典型环节的分解

第5章-频率法1

第5章-频率法1

相频特性
( ) arctan T
L( ) 20 lg T 2 2 1 对数幅频
信通学院
18
L( ) dB
[20]
1 T
0
精确曲线
10

( )
90
45
0

信通学院
六.振荡环节
2 n G (s) 2 2 s 2n s n
G ( j )


2
G
( )
[-20] 表示每10倍频程下降20dB 特征点: =1rad/s,L=0
信通学院
三.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G( s) s
j
频率特性 G( j ) j e

2
幅频特性 A( ) G ( j )
相频特性 ( ) G( j ) 对数幅频
信通学院
四、频率特性的三种图示法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Nyquist图(又叫幅相频率特性、极坐 标图或奈奎斯特图简称奈氏图)
G ( j ) A( )e j ( )
对于某一特定ω,总可以在复平面上找到一个向量与G(jω) 对应,该向量的长度为A(ω),与实轴的夹角为 ( ω)。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又叫伯德图) 包括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 横坐标按lg ω进行线性分度,但标注ω。 纵坐标分别为L (ω)和 ( ω)。 L(ω)=20 lgA(ω)
幅频特性 A( ) G ( j ) K 相频特性 ( ) G ( j ) 0
L( )
均与无关
对数幅频 L( ) 20lg A() 20lg K
j
[G ]
20 lg K

0

频率时间间隔测量原理

频率时间间隔测量原理

频率时间间隔测量原理
频率时间间隔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出事件的频率。

该原理适用于各种领域,如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

在物理学中,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

通过测量事件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的频率。

例如,假设我们想测量一个摆动钟的频率,我们可以开始计时,然后记录摆钟完成一次摆动所经过的时间。

通过将这个时间除以一秒,我们就可以得到摆钟的频率。

在电子学中,频率是指电信号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测量电信号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电信号的频率。

例如,在无线电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周期性变化来计算出无线电波的频率。

在计算机科学中,频率是指计算机处理指令的速度。

通过测量计算机执行指令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出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频率时间间隔测量原理是基于时间的。

通过测量一系列事件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事件的频率。

这个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运动规律、电信号的变化规律以及计算机的性能等。

测频率的方法

测频率的方法

测频率的方法测频率,是指测量某一事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某些事件的频率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规律和特点。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频率的方法。

首先,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计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事件发生次数较少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对事件进行计数,然后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来表示频率。

比如,我们可以用计数法来测量某个机器在一小时内发生的故障次数,或者测量某个产品在一天内的销售量。

其次,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时间间隔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事件发生次数较多、且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比如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然后在这个时间间隔内对事件进行计数,最后用单位时间间隔内的次数来表示频率。

比如,我们可以用时间间隔法来测量某个地区一年内的降雨量,或者测量某个网站一个月内的访问量。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采样调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事件发生次数较多、且时间间隔较短的情况。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和统计,最后用样本的频率来估计整体的频率。

比如,我们可以用采样调查法来测量某个城市一天内的交通流量,或者测量某个超市一周内的顾客数量。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是统计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事件发生次数较多、且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预测未来事件的频率。

比如,我们可以用统计分析法来预测某个股票未来一周的交易频率,或者预测某个疾病未来一年的发病率。

总之,测频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规律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频率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分析。

希望上述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05章
近代最准确的频率标准是原子频率标准, 简称为原子频标。 原子频标有许多种, 其中铯束原子频标的稳定性、 制造重复 性较好, 因而高标准的频率标准源大多采用铯束原子频标。
原子频标的原理是: 原子处于一定的量子能级, 当它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 能级时, 将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铯-133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为9192.631 770 MHz, 利用铯原子源射出的原子束在磁间隙中获得偏转, 在谐振腔中 激励起微波交变磁场, 当其频率等于跃迁频率时, 原子束穿过 间隙, 向检测器汇集, 从而就获得了铯束原子频标。
这部分电路中的逻辑控制电路用来控制计数器的工作程序 (准备→计数→显示→复零→准备下一次测量)。 逻辑控制电路 一般由若干门电路和触发器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构成。 时序逻
电子计数器的测频原理实质上是以比较法为基础的。 它将 被测信号频率fx和已知的时基信号频率fc相比, 将相比的结果以 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秒的定义为: “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 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现在各国标准时号发播台所发送的是协调世界时标 (UTC), 其准确度优于±2×10-11。
需要说明的是, 时间标准并不像米尺或砝码那样的标准, 因为“时间”具有流逝性。
在闸门脉冲关闭主门期间, 周期为Tx的窄脉冲不能在 主门的输出端产生输出。
在闸门脉冲控制下主门输出的脉冲将输入计数器计数, 所以将主门输出的脉冲称为计数脉冲。
(3) 计数显示电路。 计数被测周期信号重复的次数, 显示被测信号的频率。 它一般由计数电路、 控制(逻辑)电路、 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 在控制(逻辑)电路的控制下, 计数器对主门输出的计数脉冲 实施二进制计数, 其输出经译码器转换为十进制数, 输出到数码 管或显示器件显示。因时基T都是10的整次幂倍秒, 所以显示出 的十进制数就是被测信号的频率, 其单位可能是Hz、 kHz或MHz。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两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各专业课的必需先行课,为学生学习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自己设计和应用测量电路。

基本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的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频谱分析仪、失真度测量仪、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虚拟仪器、测量用电路等。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和应用;对于各种被测电量和被测系统采用的不同测量原则和测量电路,及测量结果的表达。

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根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的依据;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与功能;对于不同测量对象和对测量速度与测量准确度的不同要求采用的不同测量配置与测量方法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三、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技术中一些常用术语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测量、计量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的意义。

第一节电子测量一、测量二、电子测量第二节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一、电子测量的内容二、电子测量的特点第三节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一、按测量手续分类二、按测量方式分类三、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四、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第四节电子测量仪器概述一、测量仪器的功能二、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第五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制三、计量基准四、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检定与比对【思考题】1.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2.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4.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第5章时域测量

第5章时域测量

图5-1 示波管及电子束控制电路
1.电子枪
电子枪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 高速电子束,它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 和前加速极G2和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 组成。
2.偏转系统
示波管的偏转系统由两对相互垂直的平 行金属板组成,分别称为垂直偏转板Y1、 Y2和水平偏转板X1、X2。当有外加电压作 用时,偏转板之间形成电场;在偏转电场 作用下,电子束打向由X、Y偏转板共同决 定的荧光屏上的某个坐标位置。
图5-9 通用示波器的组成
5.3.2 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
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由输入电路、前置放 大器、延迟级和输出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它的主 要作用是:对单端输入的被测信号进行变换和放 大,得到足够的幅度后加在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 上;向水平通道提供内触发信号源;补偿x轴通道 的时间延迟,以观测如脉冲等信号的完整波形。
Hale Waihona Puke 5.1.1 示波器的主要特点
时域测量的典型仪器是示波器,其主要特点如下:
1)能显示信号波形,可测量瞬时值,具有直观 性。
2)输入阻抗高,对被测信号影响很小。测量灵 敏度高,因为配有高增益放大器,所以能够观测微弱 信号的变化。由于不用表针指示方式,因而过载能力 强。目前示波器的最高灵敏度可达到10微伏/格。
电子束在偏转电场作用下的偏转距离与 外偏转电压成正比,即
y

lS 2bU a
Uy
(5-1)
式中,l为偏转板的长度;S为偏转板中心到 屏幕中心的距离;b为偏转板间距;Ua为阳 极A2上的电压Uy为偏转板上所加的电压。
偏转距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和偏转板结 构的多个参数有关,其物理意义可解释如下:
若外加电压Uy越大,则偏转电场越强,偏 转距离就越大;若偏转板长度l越长,偏转电 场的作用距离就越长,因而偏转距离越大; 若偏转板到荧光屏的距离S越长,则电子在垂 直方向上的速度作用下,使偏转距离增大; 若偏转板间距b越大,偏转电场将减弱,使偏 转距离减小;若阳极A2的电压Ua越大,电子 在轴线方向的速度越大,穿过偏转板到荧光 屏的时间越小,因而偏转距离减小。

第五章 频率法

第五章 频率法
二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为
可得极值点 r n 1 2 2
当0.707<ζ<1时,A(ω)从1单调增至∞;
当0<ζ<0.707时,A(ω)在ωr处有最小值 Ar 2 1,然2 后 单调增至∞。
Im
2
Ar
Re
O
1
5.2.8 延迟环节
(s

sn
)

R s2
2

A1

A2
n

Bi
s j s j i1 s si
用留数法计算系数
A1
lim (s s j
j)G(s) R s2 2
R G(j) R
2j
2j
G( j)
e jG( j)
A2

lim (s
s j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为
Im
ω→∞
ω=0 O
Re
1
L / dB
0 0.1/T
20

0° 0.1/T
-90°
精确曲线
3.01dB
1/T
10/T
20dB/dec
1/T
10/T
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通常用两端直 线渐近线来近似,在转折频率以前与0dB线重合,在 转折频率以后是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
sC
3
ur (t) Rsint
当初始条件为0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
Uc
(s)

1 Ts
1Ur
(s)

1 Ts

FT测量

FT测量

3、时基信号产生与变换单元:通过《闸门时间》选择 开关S1选出时标信号,加到门控电路,形成不同的显示。
例如: 时标信号 闸门时间 显示 100. 000kHz 100. 00kHz
如图
被测频率为 100000Hz
1s 0.1s
1s 0.1s
A通道 A通道 fx 输入单元 主门 十进电子计数器
门控 电路 时标信号
(2)、标准频率的选择:
作为基准的标准频率的准确度比被测频率至少要高 一个数量级。 如果内部晶振量级不够,可外接标准频率源。
测量(比对)设备即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准确度(主要 指±1误差)至少比被测频率准确度高三倍。 (3)、闸门时间的选择: 正确选择闸门、时标可把量化误差降为最小。
(4)、关于输入信号:
基本原理:由被测信号控制主门开门,用时标脉冲 进行计数,属于比较测量方法。
此原理与测频的基本原理刚好相反。
测量周期的原理方框图: Ts 1MHz 石英 振荡器 K 1 主门 十进计数器
门控信号 B通道 B输入 Tx
脉冲 形成电路
门控 电路
Tx
被测信号
第五章 频率与时间的测量
时间间隔的测量
信号波形上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测量。 分为:周期测量和同一信号波形上两个不同点之间 的时间间隔的测量。 基本模式:设置两个独立的通道,分别设置触发电平 和触发极性;一个作为起始通道开通主门 一个是终止信号通道用来关闭主门。
2 2 '
2Vm TX
TX Vn 2 Vm
加屏蔽合理接地可以降低Vn。
在考虑了以上三项误差的情况下,采用多周期测量 的方法,其合成误差如下式所示:
表达式:
Tx k 1 Vn fc n n Tx V f 10 T f 2 10 m c x c

消防安全教育_培训制度(2篇)

消防安全教育_培训制度(2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2.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3. 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和维护;4. 火灾预防和控制措施;5. 火灾逃生和自救技能;6. 应急疏散和救援演练;7. 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8. 特定岗位的消防安全要求。

第五条培训内容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工作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

第三章培训对象第六条公司全体员工均应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七条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特定岗位员工,如电工、焊工、油漆工等,应进行专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培训方式第九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可采用以下方式:1. 集中授课:由公司内部或外部专业人员进行授课;2. 现场演示:在消防设施、器材现场进行操作演示;3. 视频教学:播放消防安全教育视频;4.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事故案例,吸取教训;5. 应急疏散和救援演练:组织应急疏散和救援演练,提高员工实战能力。

第五章培训时间与频率第十条新员工入职培训应在入职后的一个月内完成。

第十一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二条特定岗位员工的专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第十三条在公司发生火灾事故或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时,应及时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六章培训考核第十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第十五条考核合格者,颁发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六条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参加培训,直至合格。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G(s) s G(s) 1 Ts
G(s) T 2s2 2Ts 1
频率特性分别为:
G( j ) j G( j ) 1 jT G( j ) 1 T 2 2 j2T
① 纯微分环节: G( j ) j
A() , ()
2
P() 0, Q()
微分环节的极坐标图为 正虚轴。频率从0→∞ 特性曲线由原点趋向虚 轴的+∞。
当 o 时,误差为:2 20lg 1 T 22 20lgT
T L(),dB 渐近线,dB0.1 0.2来自0.5 1 2 510
-0.04 -0.2 -1 -3 -7 -14.2 -20.04
0
0
0 0 -6 -14
-20
最大误差发生在
o
处,为
1 T
误差,dB
0 -1
-0.04 -0.2 -1 -3 -1 -0.2
时:A() 0,() 90
P() 0,Q() 0
2. 对数频率特性
A( ) K 1 T 2 2
G(s) K Ts 1
G( j ) K jT 1
( ) tg1T
①对数幅频特性:L() 20lg A() 20lg K 20lg 1 T 2 2
为了图示简单,采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
二、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工程上常用图形来表示频率特性,常用的有:
1.幅相频率特性图,极坐标图,也称乃奎斯特(Nyquist) 图。是以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为直角坐标横坐标,以其
虚部为纵坐标,以 为参变量的幅值与相位的图解表示
法。
它是在复平面上用一条曲线表示 由 0 时的频
率特性。即用矢量 G( j)的端点轨迹形成的图形。 是
R Ar0o ,C 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式关系
设计数结果为 N:
(N个计数的周期)
TX N N = = K f Ts m f xm
(门控时间)
N fx = mKf Ts
N = mKf Ts f x
为了使N值能够直接表示 fx : 常取 mKf Ts = 1ms、10ms、0.1s、1s、10s 等几种闸门时间。 即当闸门时间为 1×10n s (n为整数),并且使 闸门开启时间的改变与计数器显示屏上小数 点位置的移动同步进行时,无需对计数结果 进行换算,就可直接读出测量结果。
(2)触发误差 )
触发误差又称为转换误差
产生原因:被测信号在整形过程中, 产生原因:被测信号在整形过程中,由于 整形电路本身触发电平的抖动, 整形电路本身触发电平的抖动, 被测信号叠加有噪声, 被测信号叠加有噪声, 各种干扰信号等原因, 各种干扰信号等原因, 使得整形后的脉冲周期不等于被测信号的周 由此而产生的误差称为触发误差。 期,由此而产生的误差称为触发误差。 闸门开启时间为 :
A通道是计数脉冲信号的通道。它对输入信号进 行放大整形、变换,输出计数脉冲信号。计数脉冲 信号经过闸门进入十进制计数器, 是十进制计数器的 触发脉冲源。
B通道是闸门时间信号的通道,用于控制 闸门的开启和关闭。输入信号经整形后用来 触发门控电路(双稳态触发器),使其状态 翻转。以一个脉冲开启闸门,而以随后的一 个脉冲关闭闸门,两脉冲的时间间隔为闸门 时间。在此期间,十进制计数器对经过A通 道的计数脉冲进行计数。
2. 电子计数器基本组成 (1) (2) (3) (4) 输入通道 计数显示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 标准时间产生电路
电子计数器基本组成方框
(1)输入通道 )
输入通道即输入电路。其作用是接受被测信号,并 对被测信号进行放大整形,然后送入闸门(即主门或 信号门)。输入通道通常包括A、B 两个独立的单元 电路。
5.2 通用电子计数器及其应用
5.2.1 计数器概述
1.电子计数器的分类 .
按其测试功能的不同,电子计数器分为以下几类: (1)通用电子计数器:是多功能电子计数器。它可以测量频 率、频率比、周期、时间间隔及累加计数等,通常还具有自检 功能。 (2)频率计数器:指专门用于测量高频和微波频率的电子计数 器,它具有较宽的频率范围。 (3)计算计数器 指的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能够进行数学运 算、求解较复杂方程式等功能的电子计数器。 (4)特种计数器 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子计数器。如可逆计 数器、预置计数器、程序计数器和差值计数器等,它们主要用 于工业生产自动化,尤其在自动控制和自动测量方面。
5.2.3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
Ts/m ( fs )
时标信号 计数脉冲
KfTx
B输入 输入 通道
KfTx 1/Kf
门控信号
Ts 1 K f Tx = N = N m mfs
NT 1 s Tx = N = mKf fs mKf
TX Kf —— 为闸门时间 ; Kf —— 分频器分频次数 ; Ts —— 为晶振信号周期; 调节 Kf 的旋钮称为 “周期倍乘率” ; 改变 Ts / m 的大小的旋钮称为“时标选择”开关。
1.直接测频法 常用的直接测频法分为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 (1)谐振法 谐振法测频的基本原理如图5-1所示。将被测 信号作为谐振电路的电源,经互感与串联谐振回 路进行松耦合,通过改变电路参数使电路谐振, 调节可变电容器使回路发生串联谐振。谐振时回 路电流达到最大(电流表指示),被测频率可用 下式计算。
第5章 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5.1 概述
• 频率的测量可以分为模拟法和数字法两大类, 模拟法又可分为直接法和比较法两种,直接法 又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谐振法是利用电路 的频率响应特性来测量频率。电桥法是利用电 桥平衡原理来测量频率。比较法有拍频法、差 频法和示波器法。比较法是利用已知的参考频 率同被测频率进行比较而测得被测频率的。示 波器法是先读出波形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周期再 换算成频率。 • 电子计数器法是测量频率最常用的方法,目前 的电子计数器由于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因而 具有测量频率范围宽、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 数字显示、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 电子计数器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数字化测 量仪器。
4. 自检(自校)
检查仪器自身的逻辑功能以及电路的工作是否正常。 检查仪器自身的逻辑功能以及电路的工作是否正常。
Tc Tc 时 信 标 号 晶振 分频 闸门
Ts
计数显示
Ts
分频 闸门信号 门控双稳
Ts
逻辑控制 电路
由图可见,自检就是电子计数器对内部 时间基准信号源进行测量,检测过程与 测量频率的原理相似,不过自检时的计 数脉冲不再是被测信号而是晶振信号经 分频后产生的时标信号Tc。显然,此时 Tc 计数值为 N=TS / TC 。
(2)差频法 高频段测频通常采用差频法。 差频法是利用非线性器件和标准信号对 被测信号进行差频变换来实现频率测量 的。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5-4所示。和两 个信号经混频器混频和滤波器滤波后输 出二者的差频信号,该差频信号落在音 频信号范围内,调节标准信号频率,当 耳机中听不到声音时,表明两个信号频 率近似相等。
5.2.2 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
A输入 输入 通道
计数 显示
倍频系数 —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频系数 — Kf
fx —— 被测信号频率,其倒数为周期 Tx; N —— 闸门开启期间十进制计数器计出 的计数脉冲个数; 1 fx = fs —— 晶振信号频率; Tx Ts —— 晶振信号周期; m —— 倍频系数; 1 fs = Kf —— 分频系数; Ts 闸门时间 —— Kf Ts 闸门时间选择 —— 调节 Kf 的旋钮;
2.比较测频法
常用的比较法有拍频法、差频法和示波器法。
(1)拍频法 拍频法是将被测信号与标准信号 经线性元件(如耳机、电压表)直接进行叠加 来实现频率测量的,其原理电路如图5-3所示。
当两个音频信号逐渐靠近时,耳机中可以 听到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调。当这两个频 率靠近到差值不到4~6Hz时,就只能听 到一个近于单一音调的声音。这时,声 音的响度作周期性的变化,再观察电压 表,会发现指针在有规律地来回摆动, 被测信号的频率近似等于标准信号频率。 拍频法通常只用于音频的测量,而不宜 用于高频测量。
3. 测量时间间隔
Tc Tc
tab
晶振 输入A 输入通道 输入B 分频 闸门 计数显示
tab tab
门控双稳 逻辑控制 电路
tab
• 如图5-10所示为计数器测量两个脉冲之 间时间间隔的原理框图,其测量原理与 测量周期原理相似,相当于用被测信号 来控制计数。两个被测信号分别由A端和 B端输入,用其跳 • 变沿来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A信号用 来打开闸门,B信号用来关闭闸门,时标 信号Tc作为计数脉冲,在闸门打开的时 间内,由计数器进行计数,则两个信号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ab = N·TC 。
3. 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 测试功能: 2) 测量范围:仪器的有效测量范围 3) 晶振频率及稳定度 4) 输入特性 :
(1)输入耦合方式 (2)触发电平及其可调范围 (3)输入灵敏度 (4)最高输入电压 (5)输入阻抗
(5) 测量准确度 (6) 闸门时间和时标 (7) 显示及工作方式 (8) 输出
(3)标准频率误差 ) 标准频率误差指的是由于晶振信号不 稳定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 稳定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
∆ s f
fs
2. 测量误差的分析
(1)测频误差: )测频误差:
fx N = mKf T s
∆fx 1 1 =± =± fx N mKf Ts fx
(2)测周误差: )测周误差:
N T = x mKf fs
∆Tx ∆N 1 = =± Tx N mKf fsTx
量化误差的公式为: 量化误差的公式为:
∆ = ±1 N
量化误差的相对误差公式为: 量化误差的相对误差公式为:
∆N 1 γN = ×100% = ± ×100% N N
量化误差公式分析:
从公式可看出,总读 数越大 数越大, 越小, 从公式可看出,总读N数越大,γN 越小,测量 的相对准确度就越高。 的相对准确度就越高。 例如:计数器读数 N=100时, γN =±1% 例如: 时 N=10000时 读数 N=10000时, γN =±0.01% 同是± 个字的误差 个字的误差, 同是±1个字的误差,但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却大不相同。 却大不相同。
5.3 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分析
1. 测量误差的来源
量化误差 触发误差 标准频率误差
(1)量化误差 )
量化误差是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量 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数字化仪器所特 有的误差,是不可消除的误差。 有的误差,是不可消除的误差。
量化误差的特点是: 量化误差的特点是: 无论计数值为多少, 每次的计数值总是相差± 。 无论计数值为多少 每次的计数值总是相差±1。
Tx + ∆T + ∆T2 1
触发误差的相对误差 :
∆T x =± T x
Un 2 KfUm π
Un — 为噪声或干扰信号的最大幅度 为噪声或干扰信号的最大幅度, Um — 为被测信号电压幅度 为被测信号电压幅度, Kf — 为B通道分频器分频次数。 通道分频器分频次数。 通道分频器分频次数 对测量周期的影响较大, 触发误差 — 对测量周期的影响较大, 对测量频率的影响较小。 对测量频率的影响较小。
(4)逻辑控制电路 )
逻辑控制电路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各种控制 信号,如产生测频时的门控信号、时间测量 的时标信号等,用于控制电子计数器各单元 电路的协调工作。一般每一次测量的工作程 序是: 准备→计数 →显示→复零 → 准备下次测量
测周期时: 测周期时 标准时间信号(晶振)经过放大 整形和倍频电路,送入A通道,用作测周 期时的计数脉冲,称为时标信号; 测频率时: 标准时间信号(晶振)经过放大 测频率时 整形和一系列分频,送入B通道,用作控制 门控电路的信号,称为时基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