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阳气与疾病

合集下载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诊断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医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对于人体而言,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关键。

当阴阳失调时,疾病就会产生。

从生理功能上看,人体的物质基础,如血、津液等,属于阴;而人体的功能活动,如气的推动、温煦等,属于阳。

在正常情况下,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比如,在脉象上,如果脉象过于洪大有力,速度较快,通常被认为是阳偏盛的表现,可能提示体内有实热之证;反之,如果脉象细弱无力,速度缓慢,则可能是阴偏盛,或者阳气不足,多与虚寒之证相关。

再看面色,如果面色红润有光泽,多表示阴阳平衡,身体健康;而面色苍白无华,多属阳虚阴盛;面色潮红,则可能是阴虚阳亢。

在症状方面,发热、口渴、烦躁等多属阳证;畏寒、肢冷、乏力等多属阴证。

比如,感冒时,如果出现高热、口渴、咽痛等症状,多为阳证;而如果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等,则多为阴证。

五行学说则是将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和运动变化规律,与人体的脏腑、组织、情志等进行类比和联系。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即相互滋生和助长;相克,即相互制约和克制。

以相生关系为例,肝木生心火,如果肝血不足,无法滋养心脏,就可能导致心血虚,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相克关系方面,如心火克肺金,若心火过旺,可能克制肺气,导致肺气不利,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在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声音、脉象等外在表现,结合五行的生克关系,可以推断出脏腑的病变情况。

比如,面色发青,多与肝病有关;面色发红,可能是心病;面色发黄,往往是脾病;面色发白,可能是肺病;面色发黑,多提示肾病。

再从声音来判断,声音高亢洪亮多属阳,声音低微无力多属阴。

如果一个人总是唉声叹气,情绪低落,可能是肝气郁结;而容易激动、急躁易怒,则可能是肝火上亢。

先天精气宝冬养阳气,百病不侵

先天精气宝冬养阳气,百病不侵

先天精气宝冬养阳气,百病不侵冬季最易损人阳气。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

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

所以此时的养生要特别重视阳气潜藏,敛阴护阳,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皇帝内径素问》里说:“阳者卫外儿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他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所以天地运行,必须要有太阳。

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入侵。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阳气在体内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活动作用。

阳气者,正气也,阳气是抗击任何疾病的都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更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根本。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足,人体的功能旺盛,气机通畅,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地运转。

诸如血液的循环,脾胃的运化,肾水的温煦等,都不能缺少这种阳气。

阳气充足,流畅通行,则精神慧爽;反之则无神或失神。

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中医阴阳学说中,阳常居于主导方面,“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随着年龄老化,脏器功能也逐渐衰退、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阳气不足可以出现各种疾病。

虽然病势错综复杂,虚实夹杂是老年病特征,但阳气虚损是老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阳气虚损尤以心、肾之脏最为多见:心主血脉,心脏推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作用,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所谓“夏气”、“太阳”、“阳中之阳”都是指心脏中存在着一种阳热之气,所以古人用“火”来形容它,这种具有火热性质的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保健之道:阳气是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保健之道:阳气是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保健之道:阳气是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2015-08-10 11:04:26 来源:全球医院网[摘要]现在很多人就开始注重养生,其实养生就是在养阳气!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具体了解下吧。

阳气是反应人类体质的一种元素,是维持内脏的的动力的源泉,阳气越足,内脏的工作能力越强,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

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

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

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

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

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

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

跟着《内经》学养生之——阳气损伤,疾病丛生

跟着《内经》学养生之——阳气损伤,疾病丛生

跟着《内经》学养生之——阳气损伤,疾病丛生作者:贺娟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0年第11期俗话说“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命的存在是以太阳为根本的。

我们把太阳产生的这种温暖、明亮的光照,而生命又赖以存活的东西称为“阳气”。

宇宙大自然,人身小天地,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阳光的照射一样,我们人身体内的脏腑、经脉、气血等的功能活动,或者人类生命的维持,同样也依赖人体的“阳气”。

这种阳气的温煦,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而人体的这种阳气,又是很虚少、很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损伤。

人体阳常不足,而非有余《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一句话,言道“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如果运行或功能失常,人体生命就会折损而不能长寿于世。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代有一个非常伟大的中医学家叫张介宾,他作了一个比喻,说明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以及虚弱易损,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你看自然宇宙如此博大,所有的生命所依赖的太阳,也不过象一个小小的药丸般大小,以“一丸红日”,来说明自然界阳气的珍贵;而我们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只有一息,亦足见其小、其量少,来说明人体阳气的不足。

所以,人体阳常不足,而非有余,为了保证健康、长寿,就要好好呵护身体中的阳气。

阳气损伤,百病丛生阳气损伤后,可以导致人体所有的系统、脏腑、经脉、肢体等发生各种各样的病证。

这里说一些最常见的——1.脾胃虚寒证:由于寒性食品是从口而入,进入胃肠道,所以,饮食寒凉最先见的是脾胃虚寒证,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堵塞感、呃逆、腹痛、泄泻等,饮食日渐减少,身体消瘦。

2 .肺阳虚证:多见于过敏性鼻炎。

这类患者往往受不得一点寒气,晨起一打开窗户,出门吹一点凉风,都会喷嚏不断、清涕涟涟;甚至有的患者,过敏性鼻炎继续发展,变成过敏性哮喘等。

这类患者,一些人除了先天禀赋所致以外,很大部分是由于受寒凉引起。

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人们都说阳气足百病除。

可以见的阳气对我们人体多么的重要。

人身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

假如阳气不能发挥他的重要作用,那么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出现病症,生命机能暗弱不足。

自然界的正常运行是因为太阳光的普照而显现出来的。

同样人的阳气也应在外在上,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人体阳气一天中的活动规律:
人体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

中午的时候,阳气达到一个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于体内。

这个时候不要扰动筋骨。

容易使阳气难以收敛而耗散;或置身于雾露之中,则寒湿之邪易侵袭人体,损伤阳气。

养生者不可不知。

如果违反了一天之中的这三个阳气活动的规律,形体被湿邪之气侵扰而感到困乏。

人体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使筋骨柔韧。

汗孔的开闭失常,寒气就容易入侵体内,损伤阳气。

以至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

寒气陷入经脉中使气血不通而淤积久而成为疮瘘。

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特种。

由于寒气的遗留,阳气不能正常运行,阻碍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臃肿。

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会受到消弱。

若风寒入侵,腧穴闭阻就会出现风疟。

只要人体保持着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理,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

养生最好的大医——阳气旺盛 百病不侵

养生最好的大医——阳气旺盛 百病不侵

养生最好的大医——阳气旺盛百病不侵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的。

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现代人生点小病的时候,比如感冒,一般是不轻易找中医的。

很多人,久病体虚,在述说各种病情的时候,往往都会问我:“我这些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说:“你以前和现在所生的病,根源只有一个,就是阳气虚弱。

”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

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

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

然而,同在六淫邪气之中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原来,人体自身是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的。

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

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

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

然而,同在六淫邪气之中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在六淫邪气中,阳气旺盛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邪气拦在身体之外,所以,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样的病菌,他都不会生病。

为什么有的人能逃过瘟疫,还是因为他的阳气非常旺,而阳气虚的人就不同了,邪气在体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长驱直入,直伤人体。

所以,那些身患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卫阳不固、腠理不密的,都是由于阳气不盛,以致外来的各种邪气陆续占领人体并日积月累而成。

对人体阳气和气血的认识(二)

对人体阳气和气血的认识(二)

对人体阳气和气血的认识(二)四、什么是阳气不足、气血两虚俗谓“生命在于运动”,强调了运动对人生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实际上,不管是锻炼还是机体内各种形式的新陈代谢,只要是维持生命不息的,都属于“运动”的形式,亦即中医所说的阳气的作用。

当阳气不足时,人的健康也将缺乏维持之正常运转的动力,各种疾病就随之而来。

所以,在强调养生的今天,对阳气的重视无疑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疾病原因: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临床症状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

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

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

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

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男女的不同表现症状阳气不足、或者说气血不足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一般来说,男人气血不足主要是影响肾气,男人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主要是肾气不足,身体病变情况、亚健康较多。

此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

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则会表现在其他更多的方面上。

女人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主要看皮肤光泽、弹性和皱纹。

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

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

女性生活作息不规律、月经量过多、饮食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足等都可以导致气血不足。

人体阳气的运行规律

人体阳气的运行规律

人体阳气的运行规律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中,阳气是人体内部的活力之源,它的运行规律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本文将从阳气的概念、阳气的运行规律和调节阳气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阳气的概念阳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力和能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阳气的存在和运行可以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如果阳气不足或者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阳气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天地之气,二是人体内部的营养物质。

天地之气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等途径进入人体,而人体内部的营养物质则是通过消化吸收的过程产生的。

阳气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呼吸和饮食是维持阳气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二、阳气的运行规律阳气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日、月、年三个层次。

1. 日循环阳气在一天中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

早晨阳气最旺盛,此时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处于高峰状态,适合进行体育锻炼和大量的思考工作。

上午阳气逐渐衰退,此时适合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和思考工作。

下午阳气开始回升,此时适合进行一些需要动脑的工作。

晚上阳气逐渐消退,此时适合进行放松和休息。

2. 月循环阳气在一个月中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一至初七、初八至十四、十五至二十一、二十二至三十。

初一至初七是阳气逐渐升起的时期,适合进行身体锻炼和思考工作。

初八至十四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适合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和思考工作。

十五至二十一是阳气开始衰退的时期,适合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和思考工作。

二十二至三十是阳气最弱的时期,适合进行放松和休息。

3. 年循环阳气在一年中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春季是阳气逐渐升起的时期,适合进行身体锻炼和思考工作。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适合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和思考工作。

秋季是阳气开始衰退的时期,适合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和思考工作。

冬季是阳气最弱的时期,适合进行放松和休息。

阳症的概念

阳症的概念

阳症的概念阳症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概念,也称为阳虚症或阳气不足症。

它是指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阳气相对不足,导致机体功能低下或有各种症状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阳指的是人体内具有活动、温热、向外散发的能量,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阳虚症的主要特点是阳气不足,机体阳气功能受损,影响了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各个方面。

这种病理状态通常会导致人体出现虚弱无力、易感冒、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阳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劳累损伤、不良饮食习惯、情志内伤等。

与现代医学认为的一些疾病相对应,如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状态、亚健康状态等。

阳症不仅可以作为疾病的独立症候,还可以是其他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阳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中医的辨证方法,包括望诊、问诊、闻诊和切诊。

中医师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其阳气是否不足,并结合病史、症状等信息来确诊阳症。

同时,中医还通过评估病人的阳气状态来确定治疗方案,通常会采用调补阳气、益气固表的方法来治疗。

治疗阳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

中药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它们具有温阳补气、固表止汗等作用。

饮食上应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桂皮、肉类等,以增强阳气。

此外,适当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提升阳气。

阳症的预防和保健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合理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对于维持身体的阳气平衡非常重要。

同时,适当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环境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是防治阳症的有效措施。

总之,阳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人体内阳气不足、机体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阳症的治疗主要依靠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和保健。

通过综合手段调节阳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进程,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

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

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

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

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他在钻研《黄帝内经》30余年后,著成了《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

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

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

孰是孰非,未有定论。

而今,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

《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

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

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是也。

而朱丹溪、张景岳都错了。

影响所及从金元明清一错错到今天。

祸及千万患者,太可怕了!试想,脾、肺阳虚的病,怎么可以用"清"热滋阴?甚至是沾唇必殆!……"说"阳",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太阳、春日、阳光、温暖、明亮?人们在选购房屋的时候传统来说,是要讲究一个好风水,但风水学说流派繁复,规矩众多,往往让人无所适从。

但是,有一个标准是得到公认的。

那就是房屋首选坐北朝南的,最好还要有可供晾晒的向南阳台。

为什么呢?太阳,在我国来看,每日都要沿着"东-东南-西南-西"的方向,延一线划过天空,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田原:看了《伤寒论类方汇参》,就找著窍门儿了。

(笑)李可:这个问题是这样,我从学方开始,麻黄汤系列,麻黄附子汤,麻桂各半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好些东西似懂非懂,但病情是不断改变的,就不能拿著方子套人。

现在呢,各种各样的病放在六经中去考虑,妇科、儿科都是这样,进步一点了。

(笑)田原:您看的书跟大多数学中医的人都不一样?李可:一般初学中医的人啊,就是先学一些历代遗留下来的方剂,背些「汤头歌」什麼的。

我没有师传,没有这个过程,没有说要把哪些东西背得滚瓜烂熟的。

假使我有老师,他也会规定我背这些。

这些个书裏头呢,当然是有一些有效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个错误的东西,当你把它们普遍接受下来以后,你在临床上就要自己摸索,有很多都是碰得头破血流才悟出来,哪个方子好用,哪个方子绝对不能用,都得有这麼一个过程。

初学中医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头痛医头,足痛医足,不能整体辨证,用死方子去套活的病人,「对号入座」,十有八九相反。

比如我曾经治疗过这麼一个肺结核病人,双肺己经空洞了。

他连续发烧一个月了,每天都烧到38度、然后出一身大汗,平稳一下,第二天又是那样.......我们山西太原的结核病院就给他下了诊断,说这个病不能治了,你们回去准备后事吧。

这是我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人,用的就是朱丹溪的理论——滋阴降火。

他就认为这个痨瘵,「痨」就是现在讲的肺结核,古代管这种病就叫作痨瘵,这种病首先它是损伤脾气、胃气,然后耗散元阳,所以病人会不断地发热。

朱丹溪就认为这种病应该补「水」,把那个「火」扑灭了。

病人烧到这种程度了,按照他的理论,应该添一些「水」,滋阴啊,水火不就相对平衡了吗?古代治疗这种病用的都是这个办法,主要是滋阴降火。

当时我用的方子是「青蒿鳖甲汤」,治疗所谓「骨蒸潮热」,意思是那个热是从骨头裏面上来的,热哄哄的,老退不了。

结果吃了这个药以后,这个人到后半夜就感觉气喘,就来不了气儿。

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体阳气与疾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相信很多朋友对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都不怎么了解。

那么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哦!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1、肺阳不足人易外感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

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张静认为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2、肾阳不足,泌尿系统多疾患主要症状:肾阳不足的表现多样,主要有两大类表现,一是表现为肾气化滤水功能失常,即表现为小便频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如男性的阳痿、女性的月经不调。

调理要点: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

3、心阳不足人体血运则差主要症状:血液的运行主要是靠心阳的推动,一旦心阳不足,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会出现后背寒冷、胸闷、心痛、胸痛等症状。

临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阳不足的现象。

调理要点:要补心阳,张静建议用桂枝甘草汤。

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病情,临床上对于病情一般的病人,张静会以桂枝10克、甘草6克这么一个方子来调理;对于病情较重的,甘草则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阳气与疾病的关系是怎样的相关介绍。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人体阳气弱的话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让自己的阳气变弱,如果阳气变弱的话,就应该好好调理,这样才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1期副主任医师:梁兆松《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就是指人体的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

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

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抑制外邪,保护人体的安全。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意思是说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

阳气盛衰还决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

阳气作为动力、火力,能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废物排泄,鼓舞生机,使生命的河流清澈、畅通。

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可惜的是,现代人有很多都阳气不足。

当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诱惑多多,烦恼重重,信息污染,都会使人的精神受到损害。

长此以往,就会使阳气不足。

再就是很多人上班坐在电脑旁,回家坐在电视旁,开的是私家车,吃的是美味佳肴,饮的是醇香美酒,夏天吹空调,冬天用暖气,久而久之,也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吃冰冻食品或饮冰冻饮料,最损脾败胃,戕害阳气。

过度的性生活,恣情纵欲,耽于声色,最伤肾阳,促生阳虚。

阳气不足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阳气不足者常见下肢水肿,夜尿多,有时尿频。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

性功能低下,男性常见阳痿、早泄、滑精,女性性冷淡、痛经、月经延后、闭经、白带增多等。

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

阳气不足者还容易患以受寒遇冷则发作加重为特征的筋骨关节疼痛、僵硬。

阳气不足还会使生命的河流壅滞、浑浊,新陈代谢不畅通,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一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

到了更年期、老年的时候,容易患骨质疏松。

阳气不足者性格比较沉默,性情会消沉,有抑郁的倾向。

现代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都是由于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古人把人体的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作,必须要有太阳。

阴阳失衡 百病始生

阴阳失衡 百病始生

阴阳失衡百病始生《素问》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根本,阴阳失衡却是致病的源泉,它直接把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外衣撕裂,让我们的身体成为病毒的攻击对象。

一个人的身体若长期保持阴阳平衡,生命就会非常有活力,生理机能会很好,心理承受力会很强,能吃能睡,气色较好,心情会很愉快,精神也很旺盛。

反之,如果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就会出现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衡又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运动失常的概括。

由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也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阴阳失衡又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失衡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盛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以及阴阳亡失等几个方面,其中阴阳盛衰则是各种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疾病性质的寒热而表现出来。

阴阳盛衰,是阴和阳的偏盛或偏衰,而表现为或寒或热、或实或虚的病理变化。

——阴阳偏盛何为阴阳偏盛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胜则寒阴胜,是指阴邪致病,导致机体机能障碍,体内阴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

阴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

阴以寒、静、湿为其特点,故阴偏盛产生的寒性病变以及湿、静之象,表现为形寒、肢冷、喜暖、口淡不渴、苔白、脉迟等。

所以说:“阴胜则寒”。

由于阴的一方偏盛,常常耗伤阳气,会导致阳的一方偏衰,从而出现恶寒、腹痛、溲清便溏等。

这种阳气偏衰的表现是由于阴胜所引起的,故称“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热阳胜,是指阳邪致病,导致机体机能亢奋,体内阳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盛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代谢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人体阳气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能量。

阳气的盛衰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人体阳气的概念和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一、人体阳气的概念与功能1.1 人体阳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人体被认为是一个由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整体,阳气是人体内的阳性能量。

它与阴气相对,共同维持着人的正常生理和病理。

1.2 人体阳气的功能阳气在人体内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2.1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阳气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利用。

它在胃中起到升发作用,能够帮助消化吸收,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1.2.2 提升免疫力人体阳气的健康与免疫力息息相关。

阳气充足时,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减少感染的风险。

1.2.3 保持器官功能平衡阳气能够维持人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平衡,保障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它能够调节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保证每个器官的功能协调运行。

二、阳气亏虚与疾病2.1 阳气亏虚的表现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常见的阳气亏虚表现包括:2.1.1 疲乏无力阳气不足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使人容易疲倦、无力,甚至出现乏力、懒言、精神萎靡等症状。

2.1.2 抵抗力下降阳气不足的人易感冒、感染,并且恢复较慢。

他们的免疫力下降,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2.1.3 消化功能减退阳气不足还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使人食欲不振,容易腹胀、腹泻、便溏等消化系统问题。

2.2 阳气亏虚与疾病阳气亏虚是许多疾病的基础。

当阳气不足时,容易引发以下疾病:2.2.1 气虚型疾病阳气亏虚会引起气虚型疾病,如虚寒、气虚等。

这些疾病的症状多表现为手足冰凉、容易出汗、气短懒言等。

2.2.2 免疫功能低下阳气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人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同时,免疫功能低下也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2.2.3 心脑血管疾病阳气亏虚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健康说:阳气充足,祛病延年!冬季三个小诀窍,教你补肾护阳气!

健康说:阳气充足,祛病延年!冬季三个小诀窍,教你补肾护阳气!

阳气充足,祛病延年!冬季三个小诀窍,教你补肾护阳气!小寒、大寒,是最冷的节气,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中风者也增多。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道医认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因而,阳气初生时,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在冬天不少人特别容易犯困。

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当阳气不足时,人往往容易犯困。

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阳气不足,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人体也会出现阳气不足,也就容易犯困了。

道医认为,肾是人体储藏营养精华的主要脏器,即肾为先天之本。

冬至以后,天寒地冻,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和热量来御寒,倘若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天人们往往睡不醒的原因。

要想摆脱“瞌睡虫”诱惑,补肾是尤为重要的。

冬天是给肾补充能源的最佳时期。

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生发,这时再从肾上加把火,阳气越来越充足,人体也越来越健康。

阳气充足就不会犯困了。

附:快速清醒的好办法,提神枕首法。

当犯困时,先吸气,双手从两侧往上抬,交叉在脑后;然后吐气,同时弓身低头,保持1分钟;再慢慢挺直身体吸气,再吐气,最后两手慢慢放下,全身放松,连续5次,可轻松拒绝周公的“邀请”。

当然,睡午觉也是摆脱犯困的好办法。

午饭后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能恢复精神。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暂时摆脱困倦,要想彻底告别睡不醒的冬三月,还要从补肾入手。

不妨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参加运动如散步、跑步,运动后可令人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但运动后大量出汗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晨练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2保证睡眠《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

”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

而睡眠就是一种很好的闭藏状态。

所以,保证充足睡眠,不仅可摆脱白天嗜睡,也是养肾的好方法。

冬至过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感冒的人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

感激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

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

复兴中医,任重道远,原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人体阳气与疾病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

一般来说啊,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

中医学理论素来讲究调整阴阳的关系,正如引文中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但对于怎样算是"阴平阳秘"这个问题,历代医学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

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

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他在钻研《黄帝内经》30余年后,著成了《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

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

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

……孰是孰非,未有定论。

而今,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

《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

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

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是也。

而朱丹溪、张景岳都错了。

影响所及从金元明清一错错到今天。

祸及千万患者,太可怕了!试想,脾、肺阳虚的病,怎么可以用"清"热滋阴?甚至是沾唇必殆!……"说"阳",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太阳、春日、阳光、温暖、明亮?美好的词汇如泉纷涌。

欧美有一首经典老歌《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You a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 That's why I'll always be around……中国亦有一首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呀毛主席,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千山万水向您欢呼……太阳,是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崇拜。

光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

甲骨文之"阳",左边是"阜",表示升高的意思;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

小篆之"阳",与甲骨文基本相似,灯下增加了三撇,表示灯光四射。

历朝历代的人们如何解释"阳"字呢?《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浓茂的露水啊,不出太阳就不会干。

)阳,指太阳升起。

《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春日,天气和暖,黄莺处处欢鸣。

)阳,指温暖。

东汉的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说:阳,高明也。

从阜,昜(yáng)声。

(从阜,与山有关。

)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注解春秋,在《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中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如衡阳-衡山之南,洛阳-洛水之北)相传为秦汉时所作的《尔雅》中载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由此一析,山之东、南、西三面皆阳。

……人们在选购房屋的时候传统来说,是要讲究一个好风水,但风水学说流派繁复,规矩众多,往往让人无所适从。

但是,有一个标准是得到公认的。

那就是房屋首选坐北朝南的,最好还要有可供晾晒的向南阳台。

为什么呢?太阳,在我国来看,每日都要沿着"东-东南-西南-西"的方向,延一线划过天空,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朝南,房间的采光才会好,温度才能有保证,这样一来,人们平时积累在衣物、被褥等起居用品里的湿气才得以燥干,不会发潮,不会积湿伤人。

潜在的健康影响因素被消除或减少了,人的心情自然而然愉悦起来,房间也会显得生气盎然。

长年卧病在床之人,病态怏怏,其人往往给人以晦暗阴冷的感觉……在物资不足的年代,肉类、脂类等供应不足,小孩子们,常会患上"佝偻病":胸骨前突呈"鸡胸"状,走路时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O"型腿或"X"型腿。

病因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进而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

而维生素D的缺乏除了摄入量不足以外,还有可能是紫外线照射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晒太阳晒得不够,皮肤基底层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未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不能顺利转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

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较高了。

春夏时分,天和日暖,草长莺飞,繁花争妍,人们都走到户外来,踏春、远足、登山、旅游、慢跑、练拳、游水……阳光下,大千世界热闹、活跃、律动。

秋冬时分,天凉日冷,草凋莺藏,落叶纷纷,人们都躲到室内去了,厚装厚裹,以避寒气。

阳光变得稀薄,世界也渐渐安静。

而亚热带的雨林里,五颜六色的树蛙还在欢腾跳跃,千姿百态的植被为一争头顶阳光而使劲地拔高……北极的冰天雪地里,只剩下零星出动的北极熊,形单影只。

环境严酷,大多植物难以存活,地衣紧抓地表,在冰雪覆盖下静延生命。

我们看到,活力的来源--光和热。

属阳。

然而,在同一个环境下的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活力。

是为什么呢?外界之阳仅仅是一方面。

人的体内乃另有其"阳"。

一般认为男性以阳为本,女性以血为本,故而常见男性的活力尤其是运动活力或运动意向一般来说高于女性。

孩童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向上,手足常温,不觉冬寒。

老人年事渐长,阳气渐虚,冬日喜在阳光下静坐,汲外温,补内暖。

回赏诗词,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尽道美人的娇艳,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诗也因而流传千古。

桃腮、粉面、红粉佳人,是怎样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唐代张裕又言:"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

"……樱桃小嘴、点绛唇、纤红指……流行至今,受到现代女性的挑战,涂脂抹粉,非红粉不可吗?偏不!个性时代,不少人已有描灰黑唇彩、染褐色指甲、打蓝紫粉底的大胆尝试。

但试问有多少看官觉其美艳?为何唇、颊、指,非红不美呢?那是气血的象征,是健康活力的外在表现啊!化妆为何?为美。

美为哪般?为健康模样罢了。

为了生命的活力,人们逐"阳"息居,犹未自知而已。

千言万语,亦道不尽简单的规律,一朝翻阅古书,古人三言两语已尽诠其意:"寒热者,春夏之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

当长夏之暑,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炙愈繁,不热则不盛。

至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寒无生意,热无伤而寒可畏,非寒强于热乎?此寒热阴阳之辨也。

"逐阳,不等于弃阴,只是更强调"阳主阴从"的理念。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肉身其形既成,即已为器,故生命活力全在于这一口真气,一份阳气。

人生在世,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皆为有形之物,要倚靠阳气运化;外界六淫日积月累,伤人于无形,耗阳损正,故护阳实为要务。

秋日的明净的阳光静静的照进来,坐在李老旁边,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面庞。

虽然中风痊愈不久,李老气色还好,透着健康的白。

他的胡须刮得很干净,只能看到淡淡的青痕,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和花白的眉毛泄漏了他的年龄,还真猜不出他已经78岁了。

开始谈话并不顺畅,李老简单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回答了我的问题,气氛有点冷清。

期待中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李老并没有出现。

相信是我还没找到打开李老这座宝藏的钥匙。

我不断的变换着话题和角度,期望能触到他的兴奋点。

果然,谈到高血压的病因时,李老的话多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