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HIV与HBV)
艾滋梅毒乙肝健康教育范文
艾滋梅毒乙肝健康教育范文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艾滋、梅毒和乙肝这三个有点严肃但又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艾滋病(AIDS)1. 艾滋病是什么?大家可以把艾滋病想象成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恶魔。
这个小恶魔是由一种叫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HIV可狡猾了,它专门攻击咱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一群坏蛋专门破坏保护城堡的士兵一样。
一旦免疫系统被破坏得差不多了,身体就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其他病菌的入侵,这时候就会发展成艾滋病啦。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可不是吓唬大家,不安全的性行为就像是给HIV这个小恶魔打开了一扇门。
所以啊,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这就像给那扇门加了一把锁,把小恶魔挡在外面。
血液传播:比如说共用注射器吸毒,这是非常危险的。
就像你和有艾滋病的人共用了一把沾满病菌的“毒剑”,病毒就会顺着血液进入你的身体。
还有不正规的输血或者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这些都像是给小恶魔铺了一条进入身体的“红毯”,千万要避免哦。
母婴传播:如果妈妈感染了艾滋病,她肚子里的宝宝就很危险了。
不过现在有很多办法可以降低这种传播的风险,只要妈妈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干预,宝宝就有很大的希望健康出生。
3.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刚刚说的安全套和避免共用注射器这些都很重要。
另外,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随便去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打针或者纹身之类的,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器具是不是干净卫生。
还有就是要洁身自好,不要有太多的性伴侣。
4. 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不要绝望。
现在有很多药物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只要按时吃药,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很久。
而且社会上也有很多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组织和机构,会给大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
二、梅毒。
1. 梅毒是啥。
梅毒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捣蛋鬼”。
它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这个“捣蛋鬼”一旦进入身体,就会在身体里到处搞破坏,刚开始可能症状不明显,但慢慢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症状。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HIV与HBV
“鸡尾酒疗法”:联合交替使用2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HIV 蛋白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把血液中的HIV含量减少到最低(外周血中 测不出HIV或其RNA),因而能减轻症状及延缓生命。但无法清除整 合在CD4+细胞染色体上的第前八章病疾病毒与,人类因健康此HIV仍与H不BV能从体内彻底清除HIV。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HIV与HBV
防治原则
WHO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控制HIV 感染的措施:
①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控制疾病的流行蔓 延;
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取缔娼妓,防止性传播疾病的 流行,抵制吸毒等社会弊病;
③检测高危险人群包括供血员、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 成瘾者、血友病患者,国外旅游者和外事使馆人员等;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生物学性状
病毒基因组全长约9200bp, 其5’端和3’端各有一段相同的 核苷酸序列,是长末端重复序 列(LTR),中间含有env 、pol、 gag 3个结构基因和tat、rev、 nef、vif、vpu、vpr等6个调节 基因。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HIV与HBV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病毒疾病
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HIV与HBV
第1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是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俗称艾滋病。 HIV主要有两型: HIV-1型:即通常称谓的HIV,世界上的AIDS多由HIV-1所致; HIV-2型:1986年在西非发现一种与HIV-1不同的逆转录病毒,两 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超过40%,称为HIV-2型,只在西非呈地区性 流行。
9-2第八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Group-Specific Antigens
p17: inner surface p24: nucleocapsid p9: nucleocapsid associated with RNA
GAG gene-p55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3)POL
POL polyprotein is cleaved into Three proteins
艾滋病感染及患者人数 共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共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共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4,200万 3,860万 320万 500万 420万 80万 310万 250万 61万
2002年新感染者人数
2002年艾滋病死亡人数
Source: Report on the Global HIV/AIDS Epidemic, UNAIDS, 2002 资料来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2年《全球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 专家估计HIV 感染者的实际人数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中国HIV/AIDS常规检测历年报 告例数(1985-1999.9)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中国HIV/AIDS地理分布图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中国HIV/AIDS年龄分布(19851999.9)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The gp160 precursor is cleaved into functional domains
gp160 N proteolysis
gp120
gp41
分子生物学
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
ENV Gene coding
疾病,健康与艾滋病
人际关系紧张
12
对身体抵抗力和自然愈合力影响最大的是人的
心理状态 舒畅心情和平静心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心情畅快 分泌β-内啡肽 分泌多巴(胺)
镇痛,安神 提高免疫细胞活动能力
头脑清晰,提高创造力
13
社会人群亚健康状
态根源在于精神上 的紧张和压力
辅助疗法:
音乐、发泄、旅游等
14
根本在于,
接受、认同、遵守
一系列伦理原则和规范
实现
公共健康
31
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提出的12条“公共健康伦理实践原则”
道德品格的要求
诚实、仁慈、 公正、尊重、 关怀……
32
特别话题::
艾滋病
33
艾滋病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对人体的影响
艾滋病流行的社会经济后果
34
艾滋病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43
艾滋病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 治疗艾滋病病人的义务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艾滋病的医源性传染 • 临床法律责任 • 临床中的保密 • 关于HIV检测的知情同意 • 产前HIV检测 • 临终照顾 • 抗病毒药物治疗 • ……
44
艾滋病预防中的伦理问题
• 普遍性和选择性筛查 • 隔离与检疫 • 行为改变 • 全方位教育 • 公共健康和个人权利 • ……
9
三、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东、西方传统的健康观
1948年,WHO关于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 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的前提和
疾病与人类健康(精)
HIV依靠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人体分泌液, 如奶液和精液等进行传播,它主要感染其他类 型如B淋巴细胞的单形核细胞等,HIV感染后可 引起明显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并导致细胞 死亡。HIV病毒可以通过所感染细胞扩散到全 身,已在淋巴细胞、脑、胸腺、脾等组织发现 了该病毒。不同毒株在试管内感染细胞的能力 差异很大,说明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突变株。
第八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
8.1 肿瘤与癌症 8.2 人免疫缺损病毒——HIV 8.3 乙型肝炎病毒——HBV 8.4 基因治疗
疾病的发生其实都直接与间接基因有关。人类 疾病都是“基因病”。可将人类疾病分为三大 类:
① 经典单基因病 主要病因是某个基因位点上产生 了缺陷等位基因。
② 多基因病 病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及调控这些基因 表达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癌基因产物通过介质传递生长刺激信号的 部位有3处:①癌基因产物本身模拟了生长因 子,因而与相应的受体作用,以自分泌的方式 刺激细胞生长;②癌基因产物模拟了已结合配 体的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在无外源生长因子时 提供了促进细胞分裂的信号;③癌基因产物作 用于细胞内生长控制途径,解除了此途径对外 源刺激信号的需求。
图(8-1)肿瘤组织示意图
癌基因(oncogene)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v-onc), 编码病毒癌基因的主要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第二类是细胞转化基因可能就使存在于人体正 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的突变产物,广泛存在于 生物界,有相当高的保存性,属于“看家基 因”,正常表达时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调控 的作用。
8.2.5 HIV的感染及致病机理
HIV初次感染人体后,立即大量复制合扩增。感 染者血清中出现HIV抗原,从外周血细胞、脑脊液合 骨髓细胞总均能分离出HIV。这是HIV原发感染的急 性期。大约70%以上的原发感染后2-4周内出现急性 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咽炎、淋巴肿大、关节疼、 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病变、皮肤斑丘疹、黏膜溃疡 等,持续1-2周后进入HIV感染的无症状潜伏期。
病与人类的关系
病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疾病既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也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了解病与人类的关系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对人类的影响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给人体带来不适甚至威胁生命。
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病等各种类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侵袭人体,导致身体机能的异常和破坏。
疾病不仅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痛苦,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二、人类对疾病的认知与应对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手段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知相对薄弱,多认为疾病是神灵降罚或邪魔作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理解逐渐深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手段也不断提升。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疫苗的发明与推广,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都为人类抵御疾病进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疾病与人类社会进步疾病与人类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疾病的爆发和传播,迫使人类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鼠疫的流行促使人们意识到传染病的危险,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类似的例子还有霍乱、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的流行和防控,催生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对疾病的防治能力。
四、疾病与人类文化疾病与人类文化也有紧密的关系。
许多疾病成为了文化创作的题材,如《红与黑》中的霍乱、《百年孤独》中的白蚁病等。
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通过展现疾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类对于生命和健康的思考。
此外,各地民俗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疾病的禁忌和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敬畏。
五、未来疾病防控的挑战和展望面对未来,人类仍面临着许多疾病防控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病原体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疾病的出现。
因此,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提升预警和监测能力、加大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投入等措施,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响半衰期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知识要点
• 分子克隆技术的过程 • 分子杂交的概念 • PCR反应步骤
分子克隆RE、ligase • 重组DNA分子导入寄主细胞:细菌转化 • 重组体克隆的筛选:蓝白斑筛选、抗生素
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
知识要点
• 三联体遗传密码 • tRNA的结构与功能 •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 蛋白质合成机制 • 蛋白质转运机制
遗传密码
• 遗传密码的破译 • 遗传密码的特性:无逗号、不重叠、通用
性、简并性、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tRNA的结构与功能
•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型——四环四臂 • tRNA的三级结构:倒L型 • tRNA的功能: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 • tRNA种类:起始tRNA与延伸tRNA、同工
C值矛盾
DNA结构
• DNA的一级结构 •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型
影响DNA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 • DNA的高级结构——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
DNA复制
• 半保留复制 • 半不连续复制 • 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 • DNA聚合酶:原核 真核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别
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
知识要点
• RNA转录过程和转录后加工 • 启动子与增强子、终止与抗终止 •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RNA转录过程
• 不对称转录 •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核心酶+因子 •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分类、特征、转录
产物 • 起始(启动子)、延伸、终止(终止信号)
原核与真核启动子的特征 增强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终止和抗终止
分子生物学 第八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
二、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 /隐性癌 基因: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基因。
如:Rb抑癌基因、抑癌基因p53
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在生物学上有以下几点差异:
①在功能上,抑癌基因起负调控作用,而原癌基因起
正调控作用;
②在遗传方式上,原癌基因是显性的,而抑癌基因在
在无外源生长因子时提供了促进细胞分裂的信号;
③癌基因产物作用于细胞内生长控制途径,解除此途径
对外源刺激信号的需求。
(3)抑癌基因产物对原癌基因的调控 (4)外源信号对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一节 肿瘤与癌症
内容提要: 癌基因(oncogene) 反转录病毒致癌基因 细胞转化基因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
(-)
oncogen e
cance r
(5)基因扩增
使每个细胞中基因拷贝数增加,从而直接增 加可用的转录模板数以增加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
基因扩增
蛋白质结构未变化,但总量大大提高
3、基因互作与癌基因表达
(1)染色体构象对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表达不仅取决于基因本身及其相邻区域的一级
结构,也取决于其空间构象,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 HIV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 • HIV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 • HIV的复制
一、 HIV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
P24 Capsid protein
P18 Matrix protein
二、HIV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
TAT and REV are essential for HIV replication
Contents
• 肿瘤与癌症 • 人免疫缺损病毒——HIV • 乙型肝炎病毒——HBV
艾滋梅毒乙肝健康教育范文
艾滋梅毒乙肝健康教育范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艾滋、梅毒和乙肝这三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家伙,但了解它们之后,你就会知道怎么更好地保护自己啦。
一、艾滋病(AIDS)1. 艾滋病是啥?艾滋病啊,全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单来说,就是有个病毒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了咱们的身体,然后把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搞得乱七八糟的。
免疫系统就像咱们身体的保卫军,被这个病毒这么一折腾,身体就很容易被其他病菌欺负了。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可不是吓唬大家哦,不安全的性行为,比如不戴套的性行为,就像是给HIV病毒开了个“大门”,让它很容易就跑到另一个人身体里去了。
所以啊,在性这件事情上,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戴套就像给这个“大门”加了把锁,安全又可靠。
血液传播:比如说共用注射器吸毒,这可千万要不得啊。
还有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像小诊所里重复使用针头等,也可能会传播艾滋病。
正常的医疗行为,像在正规医院输血、打针这些都是安全的,因为医院对血液制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可是很严格的呢。
母婴传播:如果妈妈感染了艾滋病,她生宝宝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病毒传给宝宝。
不过现在医学很发达啦,要是妈妈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在孕期进行规范的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宝宝感染的几率。
3. 艾滋病的预防。
刚刚说了,安全的性行为是关键。
这就像是在和艾滋病的战斗里穿上了一层铠甲。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等医疗行为,如果需要,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
这就好比咱们走在路上,要选安全的路走,正规医院就是那条安全的路。
对于艾滋病患者,咱们不要歧视他们哦。
歧视就像另一种病毒,会让大家的心都生病的。
其实正常的接触,像一起吃饭、握手、共用办公用品这些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二、梅毒。
1. 梅毒是个啥?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这个梅毒啊,它很狡猾,在身体里会有不同的表现阶段。
刚感染的时候可能就是生殖器上长个小溃疡,不疼不痒的,很多人就容易忽略它。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培训课件【48页】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是 国家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孕 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政府将对疾病的咨询 、检测、治疗和随访提供经费支持。
1.什么是艾滋病?
❖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 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 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 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 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 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 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 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 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16、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 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 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 传播项目培训课件
❖ xxxxxx ❖ xxxxx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 传染性疾病,这三种疾病均可以通过妊娠和 分娩由母亲传给婴儿。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 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根据国家要求,我省181个县实施了预防艾 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8疾病与人类健康_《分子生物学》课件
现代科学认为, 现代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 经典单基因病 人类疾病都是:“基因病”多基因病 获得性基因病
经典单基因病:主要病因是某个基因位点上产生了缺陷 经典单基因病 等位基因; 多基因病:涉及多个基因及调控这些基因表达的环境因 多基因病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获得性基因病: 获得性基因病:主要是由病源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Avian Sarcoma Virus (ASV)
remove tumor & prepare cell-free extract
Sarcoma
Sarcoma
Rous sarcoma virus (RSV) compared to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
Fig 3.1 Oncogenes (Cooper)
遗传学家:X线和化学物质能导致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导致癌症发生??
化学物质和X线
细胞癌化的基本环 节和检测标准?
基因突变
组织细胞衰竭
癌症(组织细胞增生)
化学物质→ 高度诱变细菌的作用(-) →有效诱发啮齿类动物肿瘤(-) 致癌物质—诱变因素理论:诱变因素→损害基因→导 致癌症。 问题:如果以上理论成立,癌细胞必定携有突变基因 ,必须找到这些突变基因。(化学致癌物→细胞中所 有DNA)
Isolation of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s of RSV
Martin
解释:致癌的基 因突变,相应的 蛋白在较高温度 时丧失功能。
Fig 3.3 Oncogenes (Cooper)
Isolation of Transformation-Defective Mutants of RSV
病毒与人类健康
Virus And Human Health Virus And Human Health
5
病 毒 与 人 类 健 康
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形态各 式各样, 式各样,常见 的有杆形、 的有杆形、球 形、弧形、砖 弧形、 形、子弹形、 子弹形、 蝌蚪形等。 蝌蚪形等。
Virus And Human Health Virus And Human Health
3
病 毒 与 人 类 健 康
病毒的发现
1886年,德国农业化学 年 家迈尔发现烟草花叶病。 家迈尔发现烟草花叶病。 1892年,俄罗斯伊万诺 年 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感 病因子的细菌滤器滤过性。 病因子的细菌滤器滤过性。 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 年 杰林克用“病毒(Virus)” 杰林克用“病毒 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
病毒
与
人类健康
Virus And Human Health Virus And Human Health
2
病 毒 与 人 类 健 康
CONTENTS
目录
病毒简介
病毒与 人类健康
狂犬病…………… 狂犬病……………10 …………… 艾滋病…………… 艾滋病……………11 …………… 禽流感…………… 禽流感……………12 …………… 非典……………… 非典………………13 ……………… 乙肝……………… 乙肝………………14 ……………… 其它……………… 其它………………15 ………………
Virus And Human Health Virus And Human Health
15
病 毒 与 人 类 健 康
其他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 种能引起人类和灵 天花 长类动物产生埃博 天花是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天花是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拉出血热的烈性传 死亡率很高。 死亡率很高。但经推广牛痘接种和数 染病病毒, 染病病毒,病人最 年的世界性监测, 年的世界性监测,世界卫生组织于 后因广泛内出血、 后因广泛内出血、 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 脑部受损等原因而 年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 年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 死亡, 死亡,有很高的死 口蹄疫 亡率。 亡率
精品PPT课件----疾病与人类健康共70页文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疾病与人类健康
v-onc基因的起源
病毒在感染动物或人体之后获得的细胞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经 病毒修饰和 改造后,成 为病毒基因 组的一部分 并具有了致 癌性,其作 用的靶分子 也往往发生 改变。
突变的Ha-ras基因产物与结肠癌、肺癌、 胰腺癌等相关 突变的K-ras与恶性骨髓瘤、成淋巴细胞 瘤等有关 突变的N-ras则多见于泌尿系统癌症
3
母子垂直感染 母亲 (约30% 的机会)经由 母体及母乳直 接将艾滋病病 毒传给新生的 婴儿
输血感染
共同针头感染
边超 11003301
HIV侵染过程
HIV依靠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人体分泌液,如 奶液和精液等进行传播 它主要感染T4淋巴细胞,也可以感染其他类型 如B淋巴细胞和单形核细胞等 HIV感染后可引起明显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 并导致细胞死亡。HIV病毒可以通过所感染细 胞扩散到全身,已在淋巴细胞、脑、胸腺、脾 等组织发现了该病毒。
环境
广义:人类疾病都是“基因病”。
癌症的形成原因
烟草 饮食习惯
遗传基因
形成原因
化学制剂
功能紊乱
紫外线 放射线
边超 11003301
基因病
经典单基因病
至今已发现6000余种,其主要病因是某个基因位点上产生了 缺陷等位基因。表现为孟德尔遗传,有常、性染色体的显、 隐性及共显性分离等现象。 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及调控这些基因表达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大多数人类疾病,特别是危害较大的高血压、糖尿 病、骨质疏松、精神及神经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虽然不符合经典的 “世代遗传”方式,但基本上是病原微生物基因组与人类基 因组相互作用的结果,都涉及基因结构与表达模式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原则
WHO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控制HIV 感染的措施: ①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控制疾病的流行蔓 延; 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取缔娼妓,防止性传播疾病的 流行,抵制吸毒等社会弊病; ③检测高危险人群包括供血员、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 成瘾者、血友病患者,国外旅游者和外事使馆人员等; ④禁止进口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Ⅷ等; ⑤加强国IV的抵抗力不强,以下条件可被灭活: 1) 56℃加热 30min; 2) 冻干血制品需68℃ 72h方能保证污染病毒的灭活; 3) 高压蒸气灭菌(103.4kpa/121.3℃)20min可被灭活; 4) 10%漂白粉液、0.5%次氯酸钠、50%乙醇、35%异丙醇、
0.3%H2O2 、 0.5% 来苏等消毒液中室温 10min 保证完全
检测病毒及其组分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病毒分离 :取新鲜分离的正常人淋巴细胞或脐血淋巴细胞接种 病人的 血液单个核细胞、骨髓细胞、血浆或脑脊液等标本。培 养2~4周,细胞病变出现后,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 胞中的病毒抗原,或用生化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逆转录酶活性。 2) 检测病毒抗原 :常用ELISA法检测衣壳蛋白。P24多出现于HIV 感染的急性期,而在潜伏期中为阴性,到出现典型的艾滋病症 状时,p24 又可重新升高。 3) 检测病毒核酸: 应用核酸杂交法检测整合在细胞中的前病毒 DNA片段,可确定细胞中HIV潜伏感染的情况。应用PCR检测 HIV的前病毒DNA,或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病毒的RNA。
在非洲主要流的是HIV-1的 A、C、D、和E亚型,我 国云南省感染者主要为B和C亚型。全球流行将以C和E亚 型为主,另外各亚型的流行时间和传播情况也不同。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HIV仅感染表面有CD4受 体的细胞。实验室中常用正
常人T细胞分离病毒。感染
病毒的细胞出现CPE。动物 模型可用HIV感染恒河猴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4)典型AIDS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合并各种条件致病菌(如 分枝杆菌、念珠菌、卡氏肺孢 菌等)或其他病毒(如EBV,CMV、 HHV-8型等)感染; 并发卡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 。 在感染后10年内约有50% 的人会发展为AIDS。AIDS的5 年间死亡率约为90%,多于临
ELISA 、 IFA 、 RIA: 敏感性好,应用方便。尤其 ELISA法目前最为常用。但由于HIV的全病毒抗原与其 他逆转录病毒(HTLV)有交叉反应,而且病毒系芽生 释放,病毒包膜中常带有细胞成分,故有一定的假阳 性。因此,这类试验仅适用于筛查HIV抗体. Western Blot ( WB ) : HIV 抗体阳性者进一步用 WB法予以确认。
生物学性状
病毒变异性
HIV基因组可发生变异,最易变异的是编码包膜糖 蛋白的env基因和调节基因nef。 估计病毒env基因核苷酸变异概率每年每个位点约 0.1%,其变异率与流感病毒相似。
根据nef基因序列的异同将HIV-1分为M、O、N等3组 (group)12个亚型(subtype);HIV-2型为A~F等6个亚型。
被灭活。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致病性与免疫性
b)艾滋病患者
a)HIV无症状携带者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
1)性传播:STD之一
同性恋
异性恋 2)血液传播:医源性 吸毒者 3)母 婴传播:胎盘 产道 哺乳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
HIV进入机体后病毒开始复制, 约在8~12w时出现病毒血症,此期 病毒在体内广泛播散,并开始在淋巴 样器官种植,3~6w在许多病人 (50%~70%)体内发展成急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其后大多数病毒 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 体内,进入长期的、无症状的潜伏感 染期。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结构基因
生物学性状
env基因:编码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胞膜的融合; gp120:有病毒颗粒与NT抗体及宿主细胞表面 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pol基因:编码产生逆转录酶(p66/ p53)和整合酶(p31),与 病毒的复制有关。 gag基因:编码产生蛋白前体,经酶解后形成3种蛋白(P17、 P24、P15)。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2) 潜伏感染
此期可长达6个月至10年。 临床无症状,有些病人可出现无 痛性淋巴结肿大。当机体受到各 种因素的激发使潜伏感染的病毒 再次大量增殖而引致免疫损害时, 才出现临床症状,进入AIDS相关 综合征期。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3)AIDS相关综合征
(AIDS-rilated complex,ARC) 早期有发热、盗汗、全身倦 怠、体重下降、皮疹及慢性 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有进 行性淋巴结病及舌上白斑等 口腔损害。
④近年来研制的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赛科纳瓦(sapuinavir)、 瑞托纳瓦(ritonavir)以及英迪纳瓦(indinavir)等; ⑤免疫调节剂,如IFN-γ ,IL-2和胸腺素等。 “鸡尾酒疗法”:联合交替使用2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HIV 蛋白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把血液中的HIV含量减少到最低(外周血中 测不出HIV或其RNA),因而能减轻症状及延缓生命。但无法清除整 合在CD4+细胞染色体上的前病毒,因此仍不能从体内彻底清除HIV。
AIDS的治疗
防治原则
①阻止HIV吸附穿入的重组可溶性CD4分子(rsCD4)的使用; ②给予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苷类似物如叠氮胸苷 (azidothymidine,AZT),双脱氧肌苷(2,,3,-dideoxyinosine,DDI) 与2,,3,-双脱氧肌苷(2,,3,- dideoxyinosine,DDC)等; ③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德拉维拉丁(Delaviradine)和耐维 拉平(Nevirapine)等,国内多用施多宁;
第2节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 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
HBV的发现源于表面抗原的研究。 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 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 (Australia antigen);直至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 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epatitis associated antigen,HAA); 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 Dane颗粒(Dane's particle)。从而HBV被确认。
4 ) HIV 感染所致神经细胞损害:约有 40 %~ 90 %的 AIDS 患者出 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异常,包括HIV脑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 炎和严重的AIDS痴呆综合征。
HIV对CD4+T 细胞损害的机制
1)病毒感染对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致病性与免疫性
a.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的出芽释放,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b.HIV增殖时可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cDNA,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物合成;
T细胞起交叉反应,即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使细胞造成免疫病损害或功能障碍。
3)HIV感染诱导细胞凋亡:
病毒激活 T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FAS 受体,当其与细胞表面 FAS 结合后最终导 致感染细胞死亡。
致病性与免疫性
3.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
机体感染HIV后产生多种抗体,包括抗gp120等中和抗体。 HIV 感染也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包括 CTL 细胞、 NK细胞及ADCC的杀伤活性,但细胞免疫依然不能清除有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这与病毒能逃逸免疫作用有关,如: HIV损伤CD4细胞,使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失效; 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细胞不表达或少表达病毒 结构蛋白,使宿主长期呈“无抗原状态; 病毒包膜糖蛋白的一些区段的高变异性,致使不断出现新抗原 而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 HIV对各种免疫细胞均有损害。故表明机体的免疫力不足以清 除病毒,HIV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
c.感染T细胞表面gp120与非感染细胞的CD4结合,细胞融合死亡,T细胞减少。
2)免疫病理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a.受染细胞膜上表达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可激活特异性CTL的识别,或与特异 性抗体结合后通过ADCC作用而破坏细胞; b.HIV 的 gp120 与细胞膜上的 MHCⅡ类分子有一同源区,抗 gp120 抗体能与这 类
1) 2) 3)
4)
微生物学检查法
HIV感染早期呈病毒血症时,从病人血液、脑脊液 和骨髓细胞中能分离到病毒,从血清中查到HIV抗原; 无症状的潜伏期内一般不能或很少从外周血中检测 到HIV抗原;
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或典型AIDS期,于外周血中 均可查到病毒抗原、核酸及抗体。
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测抗体
调节基因: tat、rev、nef、vif、vpu、vpr
tat、rev和nef的产物对HIV表达的正、负调节以及对维持 HIV在细胞中复制平衡和控制HIV潜伏有重要意义。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对病毒转录的调控起关键作用。
病毒的复制
生物学性状
HIV 病毒体的包膜糖蛋白 刺突与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然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 合。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内脱壳, 释放其核心RNA进行复制。
HIV-1型:即通常称谓的HIV,世界上的AIDS多由HIV-1所致;
HIV-2型:1986年在西非发现一种与HIV-1不同的逆转录病毒,两 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超过 40%,称为HIV-2型,只在西非呈地区性 流行。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
生物学性状
核衣壳 核酸:两条ssRNA与核衣壳蛋白(P7)结合形成双体结构
•病毒疾病
第1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是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俗称艾滋病。 HIV主要有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