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老式农民形象之比较——以《小二黑结婚》、《水东流》为例
在 中国现 当代文 学史 上 , 赵树 理 、 晓声之 所 以被誉 为 “ 写农村 生 活 的两 位圣 手 ” 原 因之一 就 在 高 描 Ⅲ,
于 他们 都成 功塑 造 了 中国农 民 的典型 , 二诸 葛 、 仙姑 、 三 小二 黑 、 李有 才 、 李顺 大 、 奂生 、 坤 大 全成 陈 江 崔
1 赵 树 理 、 晓 声 笔下 老 一代 农 民形 象 之 比较 高
无论 是赵树 理 , 还是 高晓声 , 都成 功 塑造 了老一代 农 民的典 型形 象 。他 们笔 下 的老一代 农 民形象 , 既 有共 性 , 有差 异 。 更
1 1 共 同 农 民形象 , 闪耀着 中 国农 民的传统 美德—— 勤 劳 、 韧 、 俭等 等 。 高 都 坚 节 如 《 东流》 水 为揭示 老一 代农 民刘兴 大 的勤 劳品性 , 特意 安排 了如下 情节 :
第 2 3卷 第 6期
浙 江 万里 学 院 学报
J u a o ei n W a l o m l f Zh ia  ̄ ni Un v r i ie s
Vo123 No6 . .
21 0 0年 1 月 1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的人物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
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其次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他基本上不用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典型化”原则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刻画具有独具风格,形成了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笔下的人物,从来不脱离故事情节作抽象介绍,而是让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自然的显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他还擅长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三,用辩证的观点,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其四,赵树理讲究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小说语言是真正的三晋农村农民语言。
其二他的小说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幽默感。
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性很强。
其创作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努力探索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现实主义生动描写独特语言曲折情节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正真满足农民的需要,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
因此,他积极参加过解放区的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熟悉农村中各阶层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精彩纷呈 各树一帜——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作品特征评析
第29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29 No.22009年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09收稿日期:2008-11-10作者简介:曾丽洁,女,1968年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精彩纷呈 各树一帜——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作品特征评析曾丽洁(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东 潮州 521000)摘 要:鲁迅、赵树理和高晓声都是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然而三大作家的创作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深入文本,结合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人生经历探究三大作家创作特质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可以让我们更明确地看到时代大环境和个体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09)02-0057-05Splendid Achievements and Being a School of Their Own: on Characteristicsof Rural Themes by Lu Xun, Zhao Shuli and Gao XiaoshengZENG Li-jie(Chaozhou Teachers' Colleg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 Chaozhou 521000,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Lu Xun Zhao Shu-Li and Gao Xiao-Sheng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ural themes, their writ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three writers’ works share the common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第29卷58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writing style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By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with life experience of the three writers, this paper do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texts and explores their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ing of their writing styles, thus shows u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ag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n literary writing.Key words: Lu Xun;Zhao Shuli;Gao Xiaosheng;rural themes;writing style文学创作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作家所处的时代特点、人生经历都会影响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反映。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以赵树理小说为例1、带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因赵树理生在山西农村,长在山西农村,所以作品也以表现反映农民生活为主。
包括《李有才板话》的阎家山、《锻炼锻炼》的“争先农业社”、《登记》的张家庄等等。
2、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态度,敢于直面现实,赵树理小说又被称为是“问题小说”也在于他敢于揭露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唱赞歌。
在小说《锻炼锻炼》中通过塑造“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总是以种种借口不参加集体劳动,可是哪里有占便宜的事又总是能第一个到场。
揭示了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许多农民钻空子占便宜,以及党内干部姑息纵容态度,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老的思想问题”。
赵树理揭示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农民心声并且希望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工作。
3、艺术手法上大众化、民间化的风格。
具体表现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上。
赵树理在情节安排上讲求作品的故事性,有始有终,情节依次展开且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惯用动态表现人物,极少有心理等静态描写,而是采用细节和语言描写。
“小腿疼”在听说自己被贴大字报后,急忙赶到社里,破口大骂杨小四。
这段情节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讲“小腿疼”泼辣、刁蛮不讲理好撒泼闹事的形象刻画无疑。
在语言方面,小说作品多是平白易懂的白话,且多添加农村口语,已达到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效果。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特点1、创作的群体特殊,创作者都是从硝烟中走过来的,要么是直接参与过战争有么是战争的目击者,因此对革命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2、创作意图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发扬人民革命的光荣传统。
3、人物塑造以英雄为主,尤其是革命英雄的塑造,且呈现高大全的特点。
4、题材的重大话以及长篇小说的史诗性。
该类作品描述内容要么是重大历史战役,比如《保卫延安》、《红日》就是大规模地表现战争进程;要么是展现巨大的历史变革,例如《红旗谱》《创业史》等;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表现在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矛盾冲突剧烈等(《以红旗谱》为例)5、创作基调以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为主。
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色赵树理在实现文艺大众化,创造“新鲜活泼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归纳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民族精神的精心描绘。
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的生活题材有关系。
赵树理身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都描写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通农民的生活与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这种题材本身就必然透露出中国历史的特点和民族特色。
不过,仅仅有了民族的生活题材,也还不能使作品成为真正民族的东西。
果戈理说得好:“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家的创作要表现民族性格的特征。
赵树理写小二黑和小芹,写李有才和小顺、小保、小明、小福,写铁锁,以至于写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福贵等等,都写了他们的心灵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民族性的活生生的血肉联系。
即使是金旺兄弟、阎恒元一伙、李如珍等恶霸地主,也都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这些人物理解事物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评价社会的价值观念,他们所依循的伦理法则和道德规范,他们的全部言行,所有的作为,虽然表现了不同阶级的阶级特征,却又有其共同之处,即:既带有中国革命的那个阶段的特点,又都是纯粹的中华民族的,都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当然,除了描绘这种民族精神,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也还借助了民俗细节的描写,其中包括中国农村风物习俗的描写。
(二)把“情节”和“性格”融为一体的小说体式。
我们说过,小说的成败主要系于是否创造出不朽的人物,而那万千的世事,尽管转眼即逝,虽新颖亦必归于陈腐,却仍是小说作家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鲁迅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故事为主的素质,受外国小说影响,开始了以描写人物为主的现代潮流,诚然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进步。
但是,有些作家偏执一端,不注意情节故事,而终于不合乎中国人的文学欣赏的民族传统,难以获得众多的读者。
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作者:王雪萍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6期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
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不下百人,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惹不起”……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正如鲁迅称赞果戈里所说的:“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赵树理认为“小说的重要人物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
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也是形成赵树理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一、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尽量不由作者出面介绍、分析、评价,而让人物自己“亮相”,并且通过语言、行动自我表演展现性格。
赵树理小说中,矛盾一提出,人物就立即活动起来。
《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神课”一节,三仙姑与二黑娘的龙虎斗及二诸葛的占卦,这一系列的情节中所发生的冲突鲜明地表现了三个人物的性格。
论赵树理和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作者: 白福祥
出版物刊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9-43页
主题词: 高晓声;赵树理小说;农民命运;现实主义作家;李有才;小二黑;艺术形象;三里湾;当代文学;人物画廊
摘要: 赵树理和高晓声是我国著名的反映农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们辛勤耕耘,塑造了许多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
这不仅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而且也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
研究赵树理和高晓声的小说创作,对于认识我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水平或许会有所帮助。
一 赵树理和高晓声都是农民作家。
他们置根于农村,关心农民命运,追随时代命脉,反映农民的生活、思想和要求。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叙事风格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位类型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07年5月
摘
要
赵树理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农民作家能够不辱使命,始终致力于创作和研究为 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毕生沉潜民间,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文学 身份和体验,对农村的一切惟有由衷的喜欢和亲近感,固守着野生的民间文化意识形态, 这在现代文坛上是只此一例,绝无仅有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赵树理先生能够活到今天, 将会有更多反映“三农”问题和农民工题材的作品出自他的笔下。然而各界人士对赵树 理的研究评论文章纷纭复杂,对他褒贬各异,莫衷一是,致使赵树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几经起承转合,大起大落。但无论评论者如何争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民间性叙事却是真 实存在并得到广泛认可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他既不同子 一般的农村民问艺人,也不同于完全站在时代政治立场的主流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 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得赵树理对自身所担负的文化使命 有着相当的自觉。他在描绘处于变革期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精神动态时,所凭借的并不 完全是政治权威对农村社会的阐释,而是以普通农民直接的感觉、印象和判断为基础, 依据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去表现农村变革和变革期农民的行为与思想感情,以及这种 行为和感情在不断变动的历史环境中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这使得他的作品比同时代的其 他作家较多地保留了农村民间底层的生活场景和意识内容。由于作家对乡土生活烂熟于 心,创作时能信手拈来,营造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氛围,再加上他把自己作品的接受对象 预设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读者,创作上尽量使用浅显的民间口语和运用传统的民间手 法,这一切都为他的作品文本为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提供了可能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树理及其作品的出现,都属于历史,都有不可避免的历史 局限。今天我们肯定赵树理创作的经验和成就,是对历史的承认和尊重,而不是把他的 不足也标榜为“长处”。但是,我们不赞成不顾事实,随心所欲地对赵树理横加指责。 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的崇高精神,他所建构的一幅幅生动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历 史画卷,他在审美追求上给人类带来的宝贵财富,都将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尊敬。 关键词:民间叙事风格;创作选择;审美追求;整和与失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赵树理———以《小二黑结婚》透视赵树理农村小说的大众风格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4月第16期Apr.2014NO.16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称赞。
同时,数以百计的剧团用不同的地方戏将《小二黑结婚》搬上舞台,其在群众中影响之大,甚至偏僻山村的老乡也翻山越岭赶来看演出。
可以说,从“五四”运动以来,还没有任何一本新小说能在农村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如今看来,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反封建斗争下人民的生活、爱情、观念等,都成为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部小说也成为永恒的文艺经典。
为什么小说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究其原因,赵树理一生都在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他注重使自己的作品形成一种大众化风格,让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让我们把这种风格浓缩在《小二黑结婚》中去仔细体会一下。
一、从《小二黑结婚》中体现原汁原味的晋东南民俗民情作为活生生、浑身具有晋东南泥土气息的赵树理,民俗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对他小说创作从内到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二黑结婚》故事发生在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村庄刘家峧,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私下给儿子收了个童养媳。
小芹的母亲三仙姑贪图财礼,逼迫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而小二黑与小芹的恋爱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甚至遭到反动代表金旺兄弟破坏,金旺兄弟纠缠小芹未果,怀恨在心。
在一天夜里,二黑和小芹在商量终身大事时,被金旺兄弟捆住,并以“腐化”的罪名借机陷害,区长及时赶来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兄弟,当众教育参加过ISPN 的相关培训,其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本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比例上,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英语课比重偏大,与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重专业,轻人文”思想仍没有根本改变,而在国外,人文课程已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方法单一。
阐释中的差异_论周扬_论赵树理的创作_与赵树理创作的差异
收稿日期:2004-12-17作者简介:郭文元(1975-),男,甘肃陇西县人,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陶维国(1972-),男,甘肃白银市人,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阐释中的差异———论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创作的差异郭文元,陶维国(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周扬的双重身份,使他在评价赵树理小说时既能高屋建瓴地看到它的价值,又深谙文艺是“党”的文艺而有所规避。
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周扬既确定了赵树理在解放区文艺界“方向”性作家的地位,又有意识地对赵树理小说中的不和谐音进行了消解,赵树理的作品在大量普及时,赵树理追求的价值被逐渐置换,赵树理的真实面目逐渐远离了读者。
关键词:周扬;赵树理;置换;农民;实利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5)04-0058-0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对赵树理小说和他的文学观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甚至看法相去甚远。
最早、而且系统地对赵树理的小说给予很高评价的,是周扬发表于1946年的《论赵树理的创作》。
在当时,周扬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又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文艺领导———延安大学校长兼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院长。
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在评价赵树理小说时既能高屋建瓴地看到它的价值,又深谙文艺是“党”的文艺而有所规避。
周扬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分析到赵树理小说与《讲话》的一致之处,又有意识的对赵树理的小说中流露出的不和谐的声音进行了置换、消解。
清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40年代赵树理小说创作与解放区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周扬以理论家的身份的确看到了赵树理的独特性。
他首先看到赵树理强调的新文艺是为农民的大众化文艺,是关涉农民切身“实”利的文艺。
这种对农民切身“实”利的关涉正是农民“革命”所关注的核心内容,因此正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方向,“革命”只有在能解决人们的生存困境———首先是物质困境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人们的真正拥护,与“革命”相关的新文艺也只有在首先关注农民的实际利益时才会受到农民的喜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填空题1.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赵树理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主要周立波受以沈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2. 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
3.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5月出版的《重放的鲜花》,标志着“右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4. 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5. 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6. 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7.《茶馆》以裕泰大茶馆作为三幕戏的惟一场景。
8.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剥作品。
9.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8年,共发表“随想"150篇。
10.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11.汪曾祺将苏北高邮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幅明媚的风俗画。
12.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下,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一批以“文化化”为特征的系列作品,主要有陆文夫的《美食家》等“小巷人物志”系列等。
13.“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4.“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15.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
16.“反右运动”是1957年夏季开始的。
17. 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柳青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浅析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艺术特点2
摘要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那么鲜明突出,毫无雷同之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小说中人物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同时这些人物也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语言个性化艺术特色目录摘要 (1)目录 (2)正文 (3)参考文献 (9)谢辞 (10)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的,血肉丰满的。
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不下百人,给人们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同时这些人物也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然而,赵树理塑造的人物之所以有那么长久的生命力,产生那样强烈的影响,自有其特色可寻,尤其是他在人物语言方面的匠心独运,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将从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口语化,小说人物语言幽默活泼,小说人物命名的形象化,通过对话语言、形体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及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等方面分析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一、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懂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又是经过加工冼练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以赵树理小说为例1、带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因赵树理生在山西农村,长在山西农村,所以作品也以表现反映农民生活为主。
包括《李有才板话》的阎家山、《锻炼锻炼》的“争先农业社”、《登记》的张家庄等等。
2、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态度,敢于直面现实,赵树理小说又被称为是“问题小说”也在于他敢于揭露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唱赞歌。
在小说《锻炼锻炼》中通过塑造“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总是以种种借口不参加集体劳动,可是哪里有占便宜的事又总是能第一个到场。
揭示了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许多农民钻空子占便宜,以及党内干部姑息纵容态度,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老的思想问题”。
赵树理揭示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农民心声并且希望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工作。
3、艺术手法上大众化、民间化的风格。
具体表现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上。
赵树理在情节安排上讲求作品的故事性,有始有终,情节依次展开且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惯用动态表现人物,极少有心理等静态描写,而是采用细节和语言描写。
“小腿疼”在听说自己被贴大字报后,急忙赶到社里,破口大骂杨小四。
这段情节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讲“小腿疼”泼辣、刁蛮不讲理好撒泼闹事的形象刻画无疑。
在语言方面,小说作品多是平白易懂的白话,且多添加农村口语,已达到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效果。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特点1、创作的群体特殊,创作者都是从硝烟中走过来的,要么是直接参与过战争有么是战争的目击者,因此对革命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2、创作意图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发扬人民革命的光荣传统。
3、人物塑造以英雄为主,尤其是革命英雄的塑造,且呈现高大全的特点。
4、题材的重大话以及长篇小说的史诗性。
该类作品描述内容要么是重大历史战役,比如《保卫延安》、《红日》就是大规模地表现战争进程;要么是展现巨大的历史变革,例如《红旗谱》《创业史》等;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表现在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矛盾冲突剧烈等(《以红旗谱》为例)5、创作基调以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为主。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民题材小说的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 民题材小说的比较
于安琪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摘 要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创作,是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赵树理和高晓声是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两个代表 性作家,都重视对农 民生活的反映又显示出不同的创作个性。 关键 词 :农村 小说 ;赵树 理 ;高 晓声 ;比较分析
在 中 国现当代 文学 史上 ,赵 树理 、高 晓声 都 以描 写农 村 现状 、展现 农 民生 活 而 蜚声 文坛 。他 们 熟 悉农 村 生活 , 为 农 民代言 ,真 实地反 映 了解放 后农 民 的生活 命运 。他们 笔 下 的农 民形象 都有传 统美 德 ,又受 到封 建传 统思 想的影 响带 有 劣根 性和 落后 性 。二 人 又表 现 出不 同的艺 术 个性 , 本 文主 要就 文化 参考 系 、叙 事方 式 、艺术 特色 三方 面对 二 者 农村 题材 的小说 进行分 析 比较 。
反 映他们 各 自身上 存在 的 问题 ,共 同构成 了农村 时代 风 云 变幻 ,在 反映现 实方 面有 一定 的广度 。 高 晓声一 直致 力于 描写 和反 映 中国农 村经济 体制 改革
乡土文摊与城市观照 赵 树 理 和 高 晓 声 所 处 时代 的差 异 、个 人 成 长 经 历 和 生 活 环 境 的 不 同致 使 二 人 小说 所 处 的文 化参 考 系 截 然 不 同。赵 树理 一直 成长 和生 活在 农村 中 ,他 的所 思所 写就 是 自己真实 的生活 经历 ,故 其作 品有深 厚 的现 实基础 ,被 称 为“ 乡土 文摊 ” 。这 就决 定 了其 小 说 处于 农村 文 化参 考 系 中, 以先进 的农 村知 识分 子 的眼光 为基 点,主 要对 封建 意 识影 响 下 的农 村社 会 关系 和 道德 伦 理进 行 深入 剖 析 。《 小 二黑 结婚 》写小 二 黑和 小芹恋 爱 自 由获 得 的胜 利 ,抨击 二 诸葛 、三 仙 姑等 人 恪 守 的封 建迷 信 的落 后 思想 ;《 李 有 才 板话 》歌颂 李有 才 为代表 的农 民在 党领 导下 的成长 ,揭 露 以村 长 阎恒 元为 首 的腐败 势力 和小 昌等 人 的堕落腐 化 。处 于单 一 的农 村文 化 参考 系中 ,使赵 树理 的小 说 以其真 实性 和大众 化为 农 民喜 闻乐 见 ,具有强 烈 的政 治宣 传功 能 。 高晓 声是新 时 期擅长 描 写农 民 问题 的作 家 ,虽 出身于 农 民家 庭 ,但他 接 受 了高 等 教育 后长 期 生 活于 城 市之 中, 这使 得他 的作 品带 有城 市文 明观 照 问题 的态 度 ,更 倾 向于 城市 文化 参考 系 。他 的小说表 现 改革开 放后 农 民对于城 市 化 的不适 应 ,深 刻 分析 了农 民生 活贫苦 的根 源 ,解释 了农 民历 久形 成 的精神 创伤 ,有 很强 的时代 感和 历 史感 。代 表 作陈 奂生 上城 系列 描绘 了农 民在摆 脱物 质贫 困后 面对 先进 的城 市文 明时 ,仍 表现 出与 自卑相 伴 的 自欺 自大,在 复杂 的现 代社 会 中无法 定位 , 由此写 出 了农 民走 向商品经 济 的 惶恐 和 不易 ,进而 写 出 了新 时期 另一种 改革 的艰 难 。将反 思 主 题 与 改革 主 题 结 合 ,这 正 是 高 晓声 文 学 创 作 的深 刻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蔚为壮观。
其间,农民作家赵树理多以中短篇的小说形式揭露农村问题,提倡社会新风尚,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一面镜子,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艺,促进了革命文艺向着大众化发展,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熟悉农村,热爱农民,大量描写了以农村为题材的民俗事象,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
1多角度透视社会社会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素材,赵树理的小说,敢于面对现实,按照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同时又注意挖掘生活深层,向现实深化,从多个视角透视社会,不断提出一些农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以引起人们重视。
可以说,赵树理作品中描写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
《登记》、《求雨》等作品,以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新、旧思想的消长;赵树理的《三里湾》,既真实描写农业社在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集体财富方面的优越性,说明合作化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艰巨性,深刻提出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改造农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赵树理是一位有勇气、有责任感的作家,看到了农村经济受到破坏,他毫不犹豫的写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反映出生活中真实的东西,不去说假话,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有什么虚假的描述,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讲求实干,脚踏实地去做事,希望给人们带来启示,严厉批判了资本主义势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关心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揭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
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之异趣
作者: 陈俊;朱庆华
作者机构: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51-15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异趣
摘要:因创作立场、创作目的、时代环境、个性才情等因素之差异,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创作风格,具体表现为:赵树理的小说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予以诗意的言说,写的是凡人大事,文笔简约,风格明丽欢快;高晓声则以追踪反映的方式,致力于对农民心灵世界的探索,多为奇人奇事,善于细节描绘,风格幽默,喜中有泪。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高晓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而闻名,其农村小说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特质和文化内涵。
高晓声的农村小说中的思想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农村人民的困境和命运。
高晓声的小说中经常描绘农民生活中的困苦和不幸,包括土地破碎化、自然灾害、生计艰难等。
他以真实的笔触展示了农民的辛苦和无助,传达了对农村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关注农民的人性和智慧。
高晓声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普通农民的形象,他们虽然生活困难,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善良和勇敢的品质。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困难,展现出农民的自强不息和顽强生存的精神。
批判社会不公和封建陋习。
高晓声的小说中常常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陋习。
他通过对农村人民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和不公当进行揭露和批判,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关注农村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高晓声的小说中常常体现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包括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对亲情的追求等。
他通过描绘这些农村文化传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晓声的小说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其中包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强调、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家庭观念的传承。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晓声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关注了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
高晓声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农村生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和变迁性。
他着重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农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包括方言、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弘扬了农民精神和农村文化的艺术价值。
高晓声的小说中以农民为主要创作对象,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
通过对农民的崇敬和赞颂,他弘扬了农民精神和农村文化的艺术价值。
这些形象通过他的笔触,成为独特而鲜活的文化符号,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农村文化的艺术魅力。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思想特质及文化内涵解析1. 引言1.1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意义高晓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农村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描写而备受好评。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意义在于其反映了中国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呈现了农民的心灵世界和生存状态。
通过描绘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他传达了对农村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引起了读者对农村现实的深刻反思。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高晓声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为丰富中国文学传统,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1.2 研究背景高晓声作为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其农村小说作品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对于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文学性和社会意义的探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小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而高晓声的作品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对高晓声农村小说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反映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可能途径。
对高晓声农村小说的研究背景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正文2.1 高晓声农村小说的主题高晓声农村小说的主题主要包括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农村社会现实的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奋斗历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农民形象常常是勤劳、朴实、善良的代表,他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态度。
高晓声的作品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问题,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高晓声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真实动人的乡村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与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摘要]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散
点透视与追踪反映、观照问题与审视灵魂、凡人大事与奇人奇事等。
本文于此略作比较。
[关键词]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比较
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不渝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川流不息,蔚为大观。
其间,赵树理、高晓声脱颖而出,自成一家,业绩卓著。
此就赵树理与高晓声两位大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略作比较。
一、散点透视与追踪反映
赵树理曾极坦诚而直率地称自己的小说是问题小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
”工作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是赵树理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反映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这既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原动力,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宗旨之所在。
高晓声“一直致力于描写和反映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命运,对普通农民在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作追踪式的描写。
”《李顺大造屋》虽使阔别文坛20余年后的高晓声声名鹊起,但真正奠定高晓声在中国当代文坛重要地位的却是他那“上城出国十二年,小说一篇写白头”的陈奂生系列小说。
陈奂生系列小说主要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作品,创作时间前后历时10余年,横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主人公陈奂生之生存状态进行了跟踪式描绘。
二、观照问题与审视灵魂
尽管赵树理名垂千古主要得益于他那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但就其革命一生
而言,创作仅是其中小小的一个部分。
赵树理首先是一名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其次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
事实上,赵树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超出了他对文艺工作的兴趣。
“他平时从来不谈文艺工作,也不见他写什么东西,却爱参与社里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当一位一同下乡的作家无意间抱怨个把月来几乎没写过一个字时,赵树理却认真地说道:“你是说没写创作?可是这个把月,你在农村做了多少具体工作啊!”
高晓声之文学创作,尽管也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地表现了新中国农民的喜怒哀乐,出色地描绘出一幅幅跃然纸上的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但他“更注重于对他们心灵世界的探索”,更着力于“摄录下社会迈步的足音和人物灵魂的演进”。
这正是高晓声文学创作的深刻之处,也是高晓声高于同时代反映农村生活的别的作家的地方。
在谈及《李顺大造屋》时,高晓声坦言:“李顺大在十年浩劫中受尽了磨难,但是,当我探究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浩劫时,我不禁想起像李顺大这样的人是否也应该对这一段历史负一点责任。
”
三、凡人大事与奇人奇事
从“我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及“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等言,可见赵树理笔下之事,决非轻而易举所能解决的小事,而是非下决心,花大力气,不解决就可能直接危害革命工作的大事、要事。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在党的培育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如二黑、小芹、孟祥英,还是背负着数千年因袭之重轭但正逐渐走向觉醒的中间人物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抑或是被历史无情淘汰出局的反派人物如金旺、兴旺、阎恒元,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而普通的一个,身上不带半点的神光异彩。
凡人大事是赵树理小说创作在取材上的一大特色。
例如,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无论是农村新人如二黑,还是落后的老一辈农民如二诸葛,或者是反动人物如金旺,都是其同类人物中普通的一分子。
作品所反映的问题,却是事关革命之成败:通过金旺、兴旺,作品尖锐地揭露了有的基层政权破坏人钻了空子的严重问题,倘若不能保持红色政权的纯洁性,党终究有一天会失去民心,革命必将惨遭颠覆;通过二诸葛、三仙姑,作品又形象地说明了封建流毒仍在农村肆虐的严峻性,倘若不能及时地引导农民,教育农民,促使广大农民真正的觉悟起来,革命事业就难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与赵树理取材于凡人大事相比,高晓声小说创作的取材特点可归纳为奇人奇事。
着眼于一个“奇”字是高晓声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顺大造屋》中,为造三间普通房屋,竟使李顺大经受了三起两落的磨难,竟耗去了其30来年的人生岁月,实乃中国版之天方夜谭。
另外,李顺大为造房屋而采取的那种最原始而令人心酸的聚财方式,李顺大生怕自己一觉醒来后因变”修”而背上遗害无穷之黑锅的荒唐之举,李顺大看不懂世情而吟唱的希奇歌等等,也大大地加重了小说的传
奇色彩。
在《陈奂生上城》中,住五元钱一天高级房间、坐过吴书记小车的奇遇,回家路上阿Q式的精神畅游,村里人前倨后恭的变脸,也给陈奂生增添了浓重的传奇色彩。
在高晓声笔下,即使作品整体缺乏传奇性,也尽可能要营造出局部的传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