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小说的特点

合集下载

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的创作特点:融合民间说唱文学样式形 成独特的评述小说形式;语言幽默,通俗易懂,适 合农民大众的口味。
赵树理方向:在解放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的 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 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病 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 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3.成功地描写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一面热情讴歌了小二黑和小芹这 样的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的新思想、新品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象二诸葛、 三仙姑这样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
赵树理小说的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1、塑造了一系列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2、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评述体的叙事结构,
二诸葛的形象
1.思想落后,封建迷信。(不管干什么都要看一看阴阳八卦,黄道黑道) 2.胆小怕事,奴性心理。(让区长“恩典恩典“) 3.落后的封建家长观。(包办婚姻) 4.关爱儿子,善良质朴。(救难民的女儿,儿子被抓后吃不下饭)
三仙姑的形象
1.装神弄鬼,骗人财物,(米烂了,跳大神) 2.好逸恶劳,作风不正,(不符合她的年纪的打扮) 3.心理扭曲,自私冷漠,(嫉妒女儿,反对她的婚姻) 4.落后封建,(见到区长就哭天喊地)
《小二黑结婚》的艺术特色
一、问题小说,揭露农村存在 的问题。 二、强烈的政治色彩,注意为政治和中心工作服务。 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三仙姑和二诸葛的神婆行为深刻揭示了封建的迷信
思想,以及文中农民对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采取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也 反映 了农民思想的弊端 四、叙事,写人都用白描手法,以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性格。 五、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生动风趣,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 注意地方 色彩 和乡土风味。

赵树理创作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创作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创作的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

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

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组成生活众生图。

(3) 经常采用“扣子”和“卖关子”的手段。

如《登记》名词解释: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

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

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发展的深化和必然结果。

反思文学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青春之歌》林道静:①她是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②他的性格:是由出身、时代环境和文化教养造成的。

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但有着统一的性格因素。

多愁善感,狂热偏激,但又单纯、正直、有上进心,有着同情心等,追求进步,不畏强暴,勇于反抗。

③作家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塑造林道静这一个觉醒成长的形象。

[表情]④林道静的意义。

党与青年学生《关汉卿》田汉<1>人物分析:“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2>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3>主题的多种阐释1)阶级斗争、民族压迫关汉卿:反抗封建压迫、满怀民主正义、为下层人民奋不顾身进行战斗的形象。

2)现实政治的“隐喻”与“象征”关汉卿:傲岸不屈,独立的、批判现实的品格,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理想人格的象征。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


词 语 的锤 炼
意义 是词语 的 内涵 , 如 果 不从 意 义着 手锤 炼 词 语, 那 么文 章就 会显 得 冗长 繁琐 。如 《 小二 黑 结婚 》 中对 于福 的描 写 : “ 于福 是个 老 实 后生 , 不 多 说一 句 话, 只会在 地 里死 受 。 ” 此处 如果 用 “ 埋 头苦 干 ” 形 容 于福 的做 事风 格 就不 太恰 当 , 用“ 蒙 着头 干 活 ” 又显 得 平 淡无 奇 , 而“ 死” 字 却 形象 贴切 地 概 括 出 了这方 面 的意思 , 而 且 比苦 干要 更深 一 层 。而 “ 受” 字 又有 “ 受罪” 的之 意 , 故 这个 词 用 的很 好 , 有 助 于 凸 显 于 福 的形 象 。 由于本 篇 小说 反 映 的大都 是太 行 山 区农 村 和农 民的生 活 , 所 以创 作 的作 品 表 现 出了很 浓 的 地方 色 彩 , “ 熟 悉 的语 言 、 熟 悉 的地 方 风趣 是有 助于 感 情 深刻 化 的” 。『 1 ]

在《 语言小谈》 中, 赵树理说 : “ 那么学语言应该
从 哪里 学 呢 ? 应 该从 广 大 的劳 动人 民群 众 中学 。见 的人 多就 听 的话 多 。广大 群 众就 是话 海 , 其 中有 很 多 的天 才 和专业 家 ( 即 以说话 为业务 的 人 ) , 他们 每 天 每时 都说 着 能为 我们所 欣 赏 的话 。 我们 只要 每 天 在 这些 人群 中生活 , 那些 好 的话 和那 些 好 的说 话 风 度、 气 魄就 会 填满 我 们 的记 忆 。” ( P 9 5 ) 赵 树 理 一 方 面注 意从 群众 的语 言 中汲 取 丰富 的养 分 , 他 有一 条 铁 的写作 原则 即他 的作 品是写 给农 民朋 友读 的 , 他 也 是一 直 根 据 这 一写 作 原 则 来搜 集 素 材 、提 炼 主 题、 塑造 形象 , 同时根 据这 一 写作 原则 锤 炼语 言 ; 另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

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

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

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

“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

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

《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

《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

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

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

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

如:(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点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点

赵树理是我国著名作家,其原名赵树礼,是我国山药蛋派的创始人。

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民间化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浓郁清新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小二黑结婚》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主要是对农村的恋爱结婚等相关习俗进行了描写,对农村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面貌进行了反映。

在小说当中,三仙姑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嫁给了于福时,那个时候她才15岁,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标志的美人。

但是,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其逐渐从一个清新少女演变成争艳卖俏、装神弄鬼的女人。

比如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对于该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一些民间思想,对封建迷信思想下的买卖婚姻进行了鞭笞。

不仅如此,在该作品当中,还对恶霸势力进行了描写,将其作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对象予以了批判。

同时也描写了从恶霸势力包围中所逐渐觉醒的民众[1]。

总的说来,在《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当中,对民主力量进行了歌颂,尤其是对农村社会的进步发展进行了颂扬,对农村新一代农民的成长予以了肯定。

二、《三里湾》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三里湾》是赵树理的另一部作品,在该作品当中,主要是针对旧时代两个大家庭进行了描写,其中涉及到劳动分工、经济分配、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对农村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

比如在该部小说的第二节中,就对王金生和王金全的居住生活环境进行了介绍,其主要是以后早东西南北的基本顺序,对窑洞房子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同时阐述了基本的一些习俗礼节。

比如,在金生和玉生两兄弟都已经娶妻,分别住在不同的窑洞中。

王宝全两口子则住在同一个窑洞中,玉梅则住在另一个窑洞中,但是和父母的窑洞是联通的,无门有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让玉梅独处一个窑洞,说明女儿长大了,需要和父母分开居住,这一点其王宝全夫妇还是有认知的。

赵树理农民作品的语言风格作者

赵树理农民作品的语言风格作者

赵树理农民作品的语言风格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三是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的性格。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点,在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中,农民读者听到了自己钟爱的纯正的"乡音",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带着浑厚的土腥味儿。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

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

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

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

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

山药蛋派小说创造的主要特点,以赵树理小说为例1、带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因赵树理生在山西农村,长在山西农村,所以作品也以表现反映农民生活为主。

包括《李有才板话》的阎家山、《锻炼锻炼》的“争先农业社”、《登记》的张家庄等等。

2、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态度,敢于直面现实,赵树理小说又被称为是“问题小说”也在于他敢于揭露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唱赞歌。

在小说《锻炼锻炼》中通过塑造“小腿疼”和“吃不饱”两个落后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总是以种种借口不参加集体劳动,可是哪里有占便宜的事又总是能第一个到场。

揭示了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许多农民钻空子占便宜,以及党内干部姑息纵容态度,揭示了“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老的思想问题”。

赵树理揭示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农民心声并且希望能够指导现实生活的实践工作。

3、艺术手法上大众化、民间化的风格。

具体表现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上。

赵树理在情节安排上讲求作品的故事性,有始有终,情节依次展开且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惯用动态表现人物,极少有心理等静态描写,而是采用细节和语言描写。

“小腿疼”在听说自己被贴大字报后,急忙赶到社里,破口大骂杨小四。

这段情节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讲“小腿疼”泼辣、刁蛮不讲理好撒泼闹事的形象刻画无疑。

在语言方面,小说作品多是平白易懂的白话,且多添加农村口语,已达到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效果。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特点1、创作的群体特殊,创作者都是从硝烟中走过来的,要么是直接参与过战争有么是战争的目击者,因此对革命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2、创作意图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发扬人民革命的光荣传统。

3、人物塑造以英雄为主,尤其是革命英雄的塑造,且呈现高大全的特点。

4、题材的重大话以及长篇小说的史诗性。

该类作品描述内容要么是重大历史战役,比如《保卫延安》、《红日》就是大规模地表现战争进程;要么是展现巨大的历史变革,例如《红旗谱》《创业史》等;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表现在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矛盾冲突剧烈等(《以红旗谱》为例)5、创作基调以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为主。

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

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特色赵树理在实现文艺大众化,创造“新鲜活泼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归纳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民族精神的精心描绘。

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的生活题材有关系。

赵树理身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都描写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普通农民的生活与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这种题材本身就必然透露出中国历史的特点和民族特色。

不过,仅仅有了民族的生活题材,也还不能使作品成为真正民族的东西。

果戈理说得好:“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家的创作要表现民族性格的特征。

赵树理写小二黑和小芹,写李有才和小顺、小保、小明、小福,写铁锁,以至于写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福贵等等,都写了他们的心灵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民族性的活生生的血肉联系。

即使是金旺兄弟、阎恒元一伙、李如珍等恶霸地主,也都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这些人物理解事物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评价社会的价值观念,他们所依循的伦理法则和道德规范,他们的全部言行,所有的作为,虽然表现了不同阶级的阶级特征,却又有其共同之处,即:既带有中国革命的那个阶段的特点,又都是纯粹的中华民族的,都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当然,除了描绘这种民族精神,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也还借助了民俗细节的描写,其中包括中国农村风物习俗的描写。

(二)把“情节”和“性格”融为一体的小说体式。

我们说过,小说的成败主要系于是否创造出不朽的人物,而那万千的世事,尽管转眼即逝,虽新颖亦必归于陈腐,却仍是小说作家们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鲁迅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故事为主的素质,受外国小说影响,开始了以描写人物为主的现代潮流,诚然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进步。

但是,有些作家偏执一端,不注意情节故事,而终于不合乎中国人的文学欣赏的民族传统,难以获得众多的读者。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语言个性化艺术特色一、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懂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又是经过加工冼练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赵树理的小说基本上以说话为基础, 如加以修饰,则是为了把生活中的原话说得更准确、鲜明、生动。

如“鸡叫”“狗咬”本来就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赵树理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是完全群众化的。

在《小二黑结婚》,就似乎在听一位机智风趣、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农讲故事,话虽然平易,却耐人咀嚼,质朴无华,通俗晓畅,却又简洁明快,轻松幽默,魅力无穷。

比如“三仙姑到区上”那段,从群众议论中描写三仙姑老来俏的不正派性格,便用了极其生动的群众语言:“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花鞋!’”又如“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爱当个老来俏,小花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当时时代、年龄不相称的落后的妇女形象,而这个妇女仿佛就在我们身边[1]。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赵树理创作的风格及其意义

赵树理创作的风格及其意义
赵 树 理创 作的风格 及其意义

赵树 理的 “ 乡土叙事”创作手法写农 民心 中想 的事情 ,说

亲切 ,在轻松幽默 中让人发 出会心 的微笑 。赵树 理的叙述语言 注重对群众 口语 的加工提炼 ,使其语言 既通俗 化 、大众化 ,又 不粗俗 、简陋 ,是富有表现力 的、有韵 味的语 言。这样的语言
受到原汁原味的 乡土气息 。 赵树理是普通农 民的代 言人。他的小说大多 以描写农村普
阎恒元就 是村 子里的伪 村长上 官恒元 ,李有才则是贫农 尚秋成
一 一
的化身 。 ”
所 以赵树 理 “ 乡土叙 事”的成就 “ 就是因为零距离地贴近 生活 ,从农村 生活中提取素材 ,赵树理的作品才有独特的 乡土 气息 ,正如他说 :‘ 我在做群众 工作 的过程 中,遇到 了非解决不 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 了的问题 , 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 。 ” ’
《 t b - -黑结婚 》是 赵树理 “ 乡土叙 事”小说中非常有代表
性 的一篇作 品 ,表现了农村 婚嫁 观念的进步。小二黑和小芹不
再以 “ 父母之命 、媒妁 之言”决定 自己的婚姻大事 ,敢于和封 建礼教对抗 ,追求属于 自己的幸福。《 李有才板话 》则被认为取 得 了比 《 小二黑结婚 》更大的成就 ,“ 这个 中篇 当然可 以视为赵 树理 ( 到1 9 4 3年为止 ) 的代表作”( 茅盾 ) 。这部作品描写 了民 主政权初建 时 ,农 民和地主恶霸所进行的曲折复杂的斗争 。而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1 )
农 民 口中所说 的事情 , 充满 了浓郁 的农村气息与农 民的幽默感 ,
主题 不流于俗套 ,且又给人 以乐观开 朗之感 ,总之 ,他成 功的

赵树理的写作风格

赵树理的写作风格

赵树理的写作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

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个流派还包括冯志勤、西虎、威树、林依晨、赵少康等一批小说家。

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

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中篇小说)、《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

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

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

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

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①人物塑造方法和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传统。

表现手法多采取白描,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以简练传神的笔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有时也采取侧面描写方法。

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手法。

如《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在区上一段,就采用这种手法把三仙姑的老来俏和她的难堪尴尬心理表现得极其精彩。

②在情节结构方面,故事性强,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如《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事,大故事中穿插小故事:“不宜就种”和“米烂了”就是二诸葛和三仙姑的两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了一个真迷信、一个假迷信的不同性格特点。

每章结尾和下章开头衔接很紧,一环扣一环.几乎没有跳跃、空白,多取单线顺序发展形式。

作品的故事和人物的来龙去脉都一一交代清楚,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如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局,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思想也有了好的变化,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

这些特点,也都是中国小说情节结构的传统特点。

③语言大众化。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以群众(主要是农民)口头语言为基础提炼而成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

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大众化,并采用一些俚语民谚,但很少用偏僻方言,没有丝毫洋腔洋调或书卷气学生腔。

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的“老来俏”,用了一句“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就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地勾勒了她的形象特点,并作了辛辣的讽刺。

赵树理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了重大的贡献。

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上,他都有所创造,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这既是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

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发展所增添的又一新因素。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

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

2、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

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

《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4、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

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

赵树理作品

赵树理作品

试论赵树理作品的民间文学特征赵树理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这些作品无论是选题、情节结构、叙述表达,还是人物形象、语言对话,都富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所喜闻乐见。

如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

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的。

小说发表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源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同样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就主要以这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谈一谈自己理解。

我认为,作品《小二黑结婚》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一般来说,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

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我们可以称其为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一些常见的体裁、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格式,在人们口头世代相传沿袭长久。

赵树理小说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并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赵树理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意愿。

”而赵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描写手法赵树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荣获茅盾文学奖、毛泽东文艺奖等多项大奖。

他创作的小说风格独特,语言表现力极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本文将从字音、词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四个方面浅谈关于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一、字音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他的字音丰富多彩,能够营造出细致丰富、生动有色的形象效果。

例如,在小说《白银豆腐坊》中,赵树理用“碾同”、“礴碾”等词语来形容豆腐的制作过程,这些字音凝练、意境明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词语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其词语选择准确、得体,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小说《转山》中,赵树理用到了“鬼怪屯”、“妖异村”等词语,这些感性词语在表现人物所处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达到激发情感的效果。

三、句子结构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蕴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其句子结构清楚、流畅,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少。

例如,在小说《奇境》中,赵树理的句子结构简练明了,直白地表达了主要意思,读起来舒适自然。

四、修辞手法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艺术风格多样,修辞手法丰富,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大漠青春》中,赵树理
采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在表现人物形象的同时,加深了主旨的表达。

综上所述,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在字音、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表现突出,这为他的小说创作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的人物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

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其次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他基本上不用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典型化”原则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刻画具有独具风格,形成了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笔下的人物,从来不脱离故事情节作抽象介绍,而是让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自然的显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他还擅长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三,用辩证的观点,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其四,赵树理讲究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小说语言是真正的三晋农村农民语言。

其二他的小说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幽默感。

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性很强。

其创作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努力探索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现实主义生动描写独特语言曲折情节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正真满足农民的需要,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

因此,他积极参加过解放区的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熟悉农村中各阶层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浅谈赵树理短篇小说的艺术形象

浅谈赵树理短篇小说的艺术形象

浅谈赵树理短篇小说的艺术形象内容摘要:赵树理短篇小说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成功塑造了众多的土里土气的农民形象,如“小腿疼”、“吃不饱”、二诸葛、三仙姑、王聚海、小二黑、小芹和孟祥英等。

关键词:赵树理短篇小说人物形象赵树理短篇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富于个性特色的农民形象。

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思想特征和风貌,我们可以大致把它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新时代青年形象赵树理作品中的小二黑和小芹,艾艾和小进等都是新时代新青年的典型形象。

他们是农村新政权建立初期涌现出来的,敢于同旧传统决裂,不畏强暴,具有崭新精神面貌的青年人。

他们敢说敢做、敢于同封建残余思想做斗争,不仅是作品中青年人的偶像,也是当时现实生活中追求进步的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更是历经几十年,仍使人们念念不忘的的人物形象。

小二黑和小芹是青年一代的代表,他们热情,纯朴、活泼、乐观,具有斗争的勇气。

小二黑是特等射手,英俊、聪明、识字,在同父亲二诸葛的封建包办婚姻作斗争时态度坚决,不管二诸葛怎么说收童养媳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就是一口咬定“不要”。

尤其面对刘家峧的两只虎金旺兄弟的打击迫害,他理直气壮地针锋相对,至死不屈。

小芹同母亲三仙姑的风流作风不同,她朴实正派,出污泥而不染,为争取自由婚姻不受利诱,不畏强暴。

二、落后人物形象在众多的农民形象中,最突出的还是那些各具特色的落后人物(或称“转变”人物)。

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田寡妇看瓜》中的田寡妇,《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的婆婆,《“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吃不饱”等。

他们背负沉重的封建因袭的精神负担,于是在新事物面前,在同新人物之间的关系上显得格格不入,出现种种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

但在时代进步声中他们的灵魂深处也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语言、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描写,把这些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说中的两们“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塑造得最为成功。

赵树理小说特色

赵树理小说特色

1、情节结构上,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

如《小二黑结婚》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作者先用“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小故事交代先出场的小芹有引出金旺兄弟和小二黑。

情节发展一环扣一环,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

每章节尾和下章开头扣得很紧,例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他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的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

最后又用“怎么交底”交代了任务归宿: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诸葛,三仙姑的思想也有了转变。

这些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构架。

《李有才板话》写阎家由贫苦农民斗倒阎恒元的故事。

开始怎样,后来这样,结果又怎样,小说都一一作了清楚的交代。

同时,坐直在小说是的叙述过程中,继承了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保留故事中的关节,类似于传统小说中“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造成阅读心里上的悬念以吸引读者。

2、在描写与叙事上,把人物放在情节与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赵树理吸取中国“评书式”小说的传统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故事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

如二诸葛就是通过不宜栽种的情节,还有小说小芹与小二黑“命相不对”,求区长“恩典恩典”等言行。

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他那迷信、迂腐、懦弱、老实得性格特征。

3、采用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语言,风格质朴、明快、风趣。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一种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口语,朴素自然,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小二黑结婚》介绍“三仙姑的来历”中的一段叙述,完全是平淡无奇的口语而这种口语在赵树理笔下,却便可很有表现力:“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还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的小说特点 回归到民族的、民间的文学传统,从中汲取有益成分,大胆创新,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带有鲜明赵树理个人印记的新评书体小说。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尽管书写的是当下发生的故事,描绘的是现时代的风云变幻,但其艺术风味却是古色古香的,富有传统之品格。具体而言,赵树理之新性强。情节完整,故事性强是中国传统小说一个显著的共同性特征。创作时,赵树理舍弃了传统小说程式化框架的弊端,汲取其情节连贯完整之特点,使其小说具有强烈的讲故事之特点。二是单线发展,扣子艺术。传统小说采用的是有别于西洋短篇小说“横断面”作法的纵式结构,多为单线发展,为避免一线到底易造成的呆板、单调之缺陷,往往在行文中设置形形色色的“扣子”(悬念)以增强小说的波澜。为适应中国百姓长期积淀而成的审美习性,赵树理之小说大多也采用单线线索结构故事,承用“扣子”(悬念)手法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与吸引力。三是团圆主义,喜剧风格。“大团圆”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学固有的风格,喜剧是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学的主流色调,赵树理充分尊重中国百姓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审美取向,其作品大多以进步战胜落后、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而告终,从而在情节结构上凝成“一个一以贯之的特点,这便是:‘团圆’式的喜剧结尾。”四是言行画人,绰号手法。与西洋小说擅长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分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同,中国传统小说善于通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展示人物个性。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学还形成了借绰号以凸显人物特点的特殊手法,《水浒传》梁山108个好汉甚至人人有绰号。赵树理在刻画人物时,“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方法,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及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即使是要揭示人物心灵的秘密,也极少用静止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言行加以含蓄地刻画,至于借助绰号以刻画人物,那更是赵树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常有理”、“二诸葛”、“小腿疼”之类的绰号令人过目不忘。五是群众语言,“说”的文学。赵树理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不仅具有质朴、明快、晓畅的特点,而且充分口语化,不仅人物的语言是口语化的,甚至连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也是口语化的,从而使其小说既可以看,又可以说,达到了看与说的高度一致。从赵树理新评书体小说的如上五大艺术特征可知,赵树理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学哺育了赵树理的茁壮成长。然而,赵树理并非是对传统中国文学生吞活剥抑或全盘照抄,而是推陈出新,批判性地接纳。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与赵树理小说都有“大团圆”结局之显著特征,但传统文学中的“大团圆”是虚幻的,恰如鲁迅所言,是一种“瞒”和“骗”,而赵树理笔下的“大团圆”却是时代的必然,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比翼双飞,这只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二黑与小芹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是真实可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