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篇一:自己的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摘要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
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高雅的文学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农村几十年巨大变化的宏伟画卷,彰显出他文学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真正为农民所受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成功开创出一个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写作形式和内容称雄于解放区文坛。
然而他小说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归根结底在于他小说的“民间性”上。
赵树理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民间立场,通过对其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乡土口语化的语言手法的运用和深入农民生活的写作视角等方面的分析,表现语言、形式创作和作品内容上的统一,解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同时,使赵树理先生的这种创作方法给当代人重要的创作启示。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民间立场AbstractZhao Shuli is a very special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pioneerof the “Potato School”of literature, Zhao Shuli associate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the real life of the masses by using his unique literary expressive methods, which vividly described the great changes in rural areas for decades,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zed and popular artistic style in his works. His nove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ks of local literature, are really popular with peasants and initiate the popular creative style, and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of literary writing in the liberated are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tyle of his novels just lie in “folk” wo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Zhao Shuli`s works and the folk standpoint Zhao Shuli stuck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of his relevant works, the author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language, form,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then explores the folk style of Zhao Shuli`s novels in more depth. What`s more, the thesis reveals its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ies in literary creation.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 artistic style; folk position目录前言 ........................................................ (1)一、赵树理及其作品 (1)二、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2)三、赵树理民间化特征 (3)(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立场——民间化 (3)(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3)1、“懂”与“透”的特色 (3)2、“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 (3)四、赵树理小说民间化风格的启示 (4)结语.......................................................6参考文献 (7)谢辞 ........................................................8前言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执着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他以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毕生追求大众化文艺风格的创作,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中取得了重高成就,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探析
2019年6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un.2019 第36卷 第2期(总第108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6 No.2(Sum.No.108)【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18-12-15作者简介:刘 晶(1986-),女,山西孝义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山西文学。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探析刘 晶(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 要: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大众化的创作风潮是具有开拓性的。
他的众多作品中总能鲜明地呈现出众多的民间口语,对语言艺术有着独到的深刻的表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引发共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被视为新型的“方向性”文学的代表。
他的语言艺术的独特表达,成为了山西文学的一面标志性旗帜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到引领。
因此,本文对赵树理作品中呈现的诸如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精准的遣词造句、幽默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表达等语言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19)02-0151-02 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的作品始终关心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十分关心中国农民的出路,是一位不折不扣地站在民间立场、固守民间价值、毕生追求大众文艺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他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沁水人,具备一定的创作背景,长期的务农生活,让他有了天然的农民品格,写作手法极具当地特色。
他精通各种农活技艺,过着平淡的普通日子,被民间语言艺术风格长期浸染,在作品中表达着真实的农民情怀,创作出了真正属于农民的文学艺术。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一部分作品被改编为戏曲或电影,一部分还被入选为语文教材中。
究其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源于其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深厚的乡土气息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
从1906年至1925年长达近20年的务农生活中,让他对农村有着深沉的情结,不论是说话的语气方式、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气质都是非常彻底地被农村同化了的。
赵树理文学史意义论文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摘要“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铁笔”,“圣手”。
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新鲜朴实人们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乐观机智的幽默风格,牵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灵,收到人们的普遍的欢迎和赞扬。
赵树理对底层农民利益与文艺需求的深切关注的精神,以及他所坚持的民间文化立场和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特点,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赵树理;语言;民间文化;“山药蛋”派;文学意义赵树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本人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的知识更是几近于零。
他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积累,差不多都是从民间戏曲和唱本故事中得来的。
如果不是因为一种历史的偶然性因素,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通俗作家。
但是,赵树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俗作家,他从事写作的目的是不计任何功利报酬的,而是“农民需要什么,我就写什么。
农民喜欢什么艺术形式,我就采用什么艺术形式”①。
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文摊作家”,尽力用民间“流行的简单形式及农民的口头语言”,去“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
赵树理的这种文学创作理念,与后现代语境中的大众文化观颇为相似,他们都深刻地感悟到,“大多数人现在被动地接受大众通俗小说给予他们的东西”。
故赵树理一再强调说,必须彻底①赵树理《赵树理全集》第246改造传统的通俗文艺形式,正确地去引导农民大众的艺术审美趣味,进而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故赵树理呈现给我们的是其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观念。
一、对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五四“文学革命”和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的讨论一方面从不同的方向上释放了“民间”的力量和意义。
40年代,赵树理和张爱玲认同的分别是农民和市民两个不同的“民间”传统。
在文学上,他们一个是“说书”的传统,是农村民间的、口头的传统;一个是“传奇”的传统,是文人化的、书面化的传统,从唐人传奇直到“海上奇书”《海上花列传》。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稿)题目: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指导教师:杨晓峰准考证号:032204100089考生姓名:张延平宜宾(地、州)南溪县(市、区)工作单位:南溪县大观中学写作时间:2010年8月28日_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1、通俗化、大众化、、、、、、、、、、、、、、、、、、、(4)2、形象化、、、、、、、、、、、、、、、、、、、、、、、、(5)3、个性化、、、、、、、、、、、、、、、、、、、、、、、、(6)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内容提要:赵树理被视为中国文学走民族化,大众化之路的典范,是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果,是毛主席《讲话》后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一位划时代的作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体现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上,赵树理那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民族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就因为这种“喜问乐见”的形象的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和解决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摘要:本文对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形成及特点(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个性化)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些论述。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小二黑结婚》人物形象浅析
论文标题(中文)《小二黑结婚》人物形象浅析目录内容摘要 (Ⅰ)关键词 (Ⅱ)一、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三仙姑 (1)二、新一代农民代表——小二黑、小芹 (3)三、农村封建恶势力——金旺、兴旺兄弟 (4)四、《小二黑结婚》中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几个鲜明特征 (5)参考文献 (7)后记(致谢) (7)《小二黑结婚》人物形象浅析摘要: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
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小说成功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
老一代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2.新一代农民——小二黑和小芹;3。
封建残余势力--金旺和兴旺。
小说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作者主要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真实,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小二黑结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创作手法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成为赵树理的成名作。
小说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故事通俗完整,情节贯穿自然.作者把人物的活动放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不久、某些基层政权为封建恶势力把持、部分群众仍存在浓厚的落后意识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成功塑造了三类神情各异的农民形象。
一、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三仙姑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中刻画的第一类农民形象是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他们属于老一代农民。
二诸葛是落后农民的代表,他满肚子封建迷信,“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因命相不对极力反对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
归根到底,这都是封建思想造成的,那时的穷苦农民任人宰割,只能寄希望于迷信,借以麻痹自己.由于宿命思想使二诸葛失去了对生活的自信,养成了怯弱自卑、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
论文:对比分析锻炼锻炼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对比分析《锻炼锻炼》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小腿疼”和“吃不饱”是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里两个主要人物。
“小腿疼”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小孙子。
“小腿疼”这个外号源于她年轻时生过一种病,后来她便一直拿这个并说事,总喊“腿疼”无法劳动,连生活起居都要让儿媳妇伺候的妥妥帖帖。
但一到能占到便宜的时候,她的腿也不治痊愈了,哪也治不好她所谓的腿疼,“疼”与“不疼”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吃不饱”原名李宝珠,比“小腿疼”年轻的多,才三十多岁。
论人才在争先农业社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可惜这个优点成了她自己很大的一个包袱。
社里让劳动的时候她就说“吃不饱”不能劳动。
然而等丈夫走后自己却下面条吃,就是这两个人成了“争先农业社”的焦点。
作为这篇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她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在逃避劳动这个方面,她们俩都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投机取巧、偷工减料,都是她们惯用的手段。
能占便宜的时候,她们便不约而同的出现在劳动的场地上,,如果占不到便宜或者占的便宜太少,她们定会一个喊“吃不饱”,一个喊“小腿疼”找借口不去劳动,但在某些方面,她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比如说在逃避劳动的问题上,由于“小腿疼”和王盈海和王聚海是亲戚关系,所以她可以仗着有点“后台”,更肆无忌惮,胆子比“吃不饱”更大些。
“吃不饱”无依无靠,胆子自然没有“小腿疼”大,经验也没有“小腿疼”多,一些事情上也总要靠“小腿疼”来定夺。
再比如说“偷棉花事件”上“小腿疼”比较有心计,她丈着自己年纪大,倚老卖老,又因为仗着自己门子硬,所以出此招数,但她又怕出事,为保险起见,她拉“吃不饱”一起下水。
总之,“小腿疼”和“吃不饱”都是当时社会落后农民形象的典型代表,“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相当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中像“吃不饱”“小腿疼”这一类农村妇女的形象.作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作者:王雪萍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6期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
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不下百人,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惹不起”……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正如鲁迅称赞果戈里所说的:“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赵树理认为“小说的重要人物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
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也是形成赵树理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一、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尽量不由作者出面介绍、分析、评价,而让人物自己“亮相”,并且通过语言、行动自我表演展现性格。
赵树理小说中,矛盾一提出,人物就立即活动起来。
《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神课”一节,三仙姑与二黑娘的龙虎斗及二诸葛的占卦,这一系列的情节中所发生的冲突鲜明地表现了三个人物的性格。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语言个性化艺术特色一、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懂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又是经过加工冼练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赵树理的小说基本上以说话为基础, 如加以修饰,则是为了把生活中的原话说得更准确、鲜明、生动。
如“鸡叫”“狗咬”本来就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赵树理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是完全群众化的。
在《小二黑结婚》,就似乎在听一位机智风趣、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农讲故事,话虽然平易,却耐人咀嚼,质朴无华,通俗晓畅,却又简洁明快,轻松幽默,魅力无穷。
比如“三仙姑到区上”那段,从群众议论中描写三仙姑老来俏的不正派性格,便用了极其生动的群众语言:“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花鞋!’”又如“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爱当个老来俏,小花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当时时代、年龄不相称的落后的妇女形象,而这个妇女仿佛就在我们身边[1]。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一种“文艺大众化”,他的风格所体现的农民艺术性给解放区下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赵树理方向。
本文以赵树理的代表小说《小二黑结婚》为例,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赵树理;农民形象在农民话语权利严重丧失的今天,我们要怎么样写才能写出农民愿意接受的作品,才能让农民的意识进入到主流意识领域被知识阶层所承认并参与流通呢,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的审美是朴素的、粗犷的。
曾记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同时赵树理也深受鼓舞,《小二黑结婚》即是他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完成的。
他的小说语言的那种朴实与自然使用词语和句式因此也符合了当时解放区下的农村文化人的阅读习惯。
一、作品分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两个新式青年小二黑与小芹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战胜邪恶乡村旧势力和思想陈旧的父母,喜结连理的故事。
小说精巧的结构设计,幽默、活泼的语调,浓郁的地方风俗描写,强烈的反封建、呼唤自由民主爱情的主题使得这部小说在解放区下焕发出新的魅力。
小说设置了三组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封建家长、封建迷信和落后农民的代表,他们以家长的权威约束并干涉儿女的婚姻。
第二组人物是金旺兄弟,他们是农村恶势力的代表,新政权建立后,他们混进了村委会,为了满足个人,公报私仇。
第三组人物是与他们斗争的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农民中一代新人的代表,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对于金旺等人的打击,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坚信政府的力量最终获得了胜利,并在新社会里树立了新的道德标准,新的思想品质和新的理想。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7汉语言文学教育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Ⅲ)1赵树理简介 (1)1.1赵树理家庭背景 (1)1.2赵树理的社会经历、作品及影响 (1)2.“山药蛋”派的开创 (2)3.赵树理小说的涉及面 (3)3.1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3)3.2恋爱婚姻习俗 (4)3.3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 (5)4.赵树理的艺术成就 (5)4.1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5)4.2艺术风格 (5)4.2.1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 (6)4.2.2 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展示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7)4.2.2.1人物语言 (7)4.2.2.2形体与语言相结合 (7)4.2.3 通过细腻的外部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8)4.2.3.1描写人物外貌 (8)4.2.3.2写景 (8)4.2.4用辩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9)4.2.4.1辩证手法 (9)4.2.4.2现实主义手法 (10)后记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 (11)参考文献 (13)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摘要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现实主义新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奠基人三仙姑杰出领袖1、赵树理简介1.1赵树理家庭背景赵树理,现、当代作家。
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吴戴等。
浅析赵树理《邪不压正》的艺术特色
浅析赵树理《邪不压正》的艺术特色赵羚【摘要】《邪不压正》是赵树理在1948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土改内容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恋爱为线索,通过选取土改中不同的四天时间来反映下河村土改过程的全貌。
和同类题材相比较,小说《邪不压正》不仅在主题表现、叙事方式和民俗描写这三方面显示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造诣,同时更彰显了赵树理执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理想。
%"Good prevails over evil" is a novella fiction of Zhao Shuli based on the land reform. It published in 1948. Through the cautious selection of four typical days in land reform, the novel which puts main clue on love factually describ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land reform in Xia He village.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sub- jects, "Good prevails over evil" not only exhibits Zhao Shuli's unique literary attainments through theme-show, narrative style and custom description, but also it highlights his determined literary ideal of being farmer writ- ing.【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6【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赵树理;土改;民俗【作者】赵羚【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师范分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5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他以自身的农民立场执着地描写着普通农民的生活,成为20世纪40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温和中的批判 ——解读赵树理40年代小说文化批判之内涵
温和中的批判——解读赵树理40年代小说文化批判之内涵中文2005级1班 05091009 李娜指导教师:郑永格中文摘要:赵树理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即作者在农村工作时所遇到的应批判和解决的问题,就用小说的形式把它提出来。
赵树理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与鲁迅冷峻的笔调不同,赵树理的小说流露出一种温情,是以温和为基调的批判。
论文论述了赵树理40年代的乡土小说,对这个时期作者小说中文化批判的内涵进行解读。
论文主要从传统落后的民间陋俗,婚姻家庭观,小生产者的劣根性,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四个方面对赵树理40年代小说批判的内容进行论述,从而充分解读农民彻底解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这一文化内涵。
关键词:温和的批判;传统习俗;奴性意识;功利心理;宗族观念;乡土观念Abstract: Zhao Shuli's novel is called "problem novels", that is, the authors work in the rural areas should be encountered and resolution of critical issues, on the form of novels submitted to it. Zhao Shuli's novel on the one hand, Lu Xun's criticism of the success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the feature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different style Cold Lu, Zhao Shuli's novels reveal a warmer tone is moderate to critical. Zhao Shuli paper discusses the age of 40 native novels, the author of the novels in this period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criticism to interpret. Paper backward from the traditional civil Vulgar, marriage and family, and small-scale producers evil sense of clan concept and the four aspects of Zhao Shuli's 40 novels on the content of criticism in order to fully interpret the total liberation of the peasants of the difficulty, complexity and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is culture.Key words:Mild criticism; traditional practices; servility awareness; utilitarian psychology; clan concept; sense序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第一次大批量而非偶尔为之地把农民形象引进小说领域的人。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学生姓名:蒋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广西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系别 __文学院 ______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学号 ____ __ _姓名 __蒋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英文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作者姓名:王树梅专业:汉语言文学主考学校:兰州大学准考证号: 232306130066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雷恩海教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0年3 月1日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The Rhetorical Art of ZhaoShuli’s novels王树梅WangShumei目录内容摘要 (Ⅰ)关键词 (Ⅱ)正文 (Ⅲ)参考文献 (Ⅳ)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修改稿)王树梅【内容摘要】:赵树理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广泛的影响,他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他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是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通俗恰切的语言、细腻的外部描写、传神的动作形体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而这些人物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艺术特点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的,血肉丰满的。
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不下百人,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惹不起”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正如鲁迅称赞果戈里所说的:“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赵树理与孙犁农村题材小说创作风格论文
赵树理与孙犁农村题材小说创作风格摘要:赵树理与孙犁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有所差异。
具体表现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三方面,于此略作比较。
关键词: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个性;题材;主题;艺术风格;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创作技巧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98-01自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创造性地将农民引进小说领域,真诚地将他们奉为作品的主人公之后,农民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不渝的审美对象,农村题材小说川流不息,蔚为壮观。
其间,赵树理、孙犁他们通常以普通农民为视角,叙述和思维具有浓厚农村乡土气息。
特别是孙犁,他的小说,塑造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乡村普通百姓的乐观、无私和勇敢,具有一种鼓舞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诗意向上的力量。
他以农村乡土小说为输出革命和继续革命理念的所在,十分注意塑造农村乡土世界中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农村革命新人。
一、艺术风格方面1、从题材上看赵树理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大众风格的农民作家。
他出身农家,长期同农民生活在一起,同农民建立起了鱼水般的感情,并立志要写农民、唱农民,写给农民读。
因此,他的作品以农民的视角和思想感情看待生活,观察社会,选取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在工作中及时引起注意的社会意义深刻的创作主题,他将这些社会问题通过文学形式艺术地再现出来,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腔热情地表现农民的生活、心理和农民的气质特点及审美情趣,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孙犁的小说着重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特征,描写的是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抗日根据地党领导下的农民,无论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还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韵律和人物心灵,无不有着这个伟大时代的鲜明特色,显示了坚忍不拔、开朗热情、乐观自信的生活美和性格美,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审美感受。
2、从主题上看赵树理的作品并不以雄伟的气势取胜,而是寓韵味于平淡幽默之中,掩卷之后发人深省,显示了一种见微知著的风格特色。
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4.1硕士学位论文论鲁迅、茅盾、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摘要)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导师:苏光文教授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石世明{鲁迅、茅盾、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既相区剐而又有一定联系的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呈现出“旧式农民——朦胧的新人——新人”的形象系列,展现出半个世纪以来中111农村社会演变的图景和农民的·≮辱流程。
为我们探索农民的心理历程、生存状态和精神特质等方面提供了范本J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三部分论析鲁迅、矛盾、越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鲁迅笔下的农民——“痛苦”中的“老中国儿女”。
f两干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始终处于社会底层,苦难深重,鲁迅首先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与反映。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阿Q、单四嫂子、闰土、祥林嫂等一组安于现状却又苦苦挣扎的农晟二他们要么是落后者的挣扎。
要么是挣扎者的落后,都是“病苦”中的“老中国儿女”、旧式农民。
ry一,第二部分:茅盾笔下的农民——“朦胧”的“农村新人”。
f三十年代初,破产、凋敝、“丰收成灾”与农民负债、卖儿鬻女乃至流赢失所的触目侏心的社会现象,引起了茅盾的极大关注。
他以深刺的社会剖析肆光透视了灾难的现实,展望了大时代的变动。
揭示了农民心态的变化。
在他的“农村三部曲”中,塑造了一系列“新”与“旧”的农民。
这也正是茅盾独特的艺术视囊的体现。
茅盾的农民小说可以说是继鲁迅开拓的反映农村的乡土文学有了阶级的社会的新变化。
广”V一第三部分:赵树理笔下的农民——“战斗”着的新型农民。
C,赵树理生长在解放区。
植根于农村的土壤。
他表现的农民也是曩贴近生活,襄贴近时代。
在新时代里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农民形象具有新的特质。
一是新时代里的新人,如小二黑、小芹、老杨等;二是新时代里农民背负的旧的精神重担及其与新的时代要求之问的距离和逐步获得的一点点新的变化,如二葛、三仙姑等;三是新时代里新人物的旧意识的萌生。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的人物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
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其次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他基本上不用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典型化”原则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刻画具有独具风格,形成了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笔下的人物,从来不脱离故事情节作抽象介绍,而是让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自然的显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他还擅长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三,用辩证的观点,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其四,赵树理讲究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小说语言是真正的三晋农村农民语言。
其二他的小说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幽默感。
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性很强。
其创作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努力探索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现实主义生动描写独特语言曲折情节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正真满足农民的需要,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
因此,他积极参加过解放区的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熟悉农村中各阶层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长江丛刊》2019.065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群像■马婧璇/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赵树理是书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
他深入生活,采取采访调查的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刻画出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农村人物形象。
赵树理刻画的形象典型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是其所生活年代人物形象的缩影。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对赵树理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女性的解放进程。
论文选取封建女性、自由女性和富有创新意义的懒惰女性三个作者所书写的典型形象进行分析,并从“角色转变”“恋爱模式转变”两个角度探究赵树理笔下的女性群像。
关键词:封建女性 自由女性 懒惰女性 角色转变 恋爱模式转变赵树理的写作大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可以回到当时那个年代,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赵树理小说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从对解放进程的促进和阻碍的角度来讲,大而化之的可将其分为“封建女性”和“自由女性”两类。
在此之下,还有根据人物身份所带来的具体的形象特点的划分。
值得一提的是,赵树理还刻画了“懒惰女性”的形象,这在中国对于女性“勤劳善良”的传统书写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一、典型化的女性形象(一)封建女性形象1、女方母亲的形象赵树理的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三仙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仙姑作为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员,深受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影响。
从她的人物角色的设定角度来讲,她是作为小芹和小二黑这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侣的绊脚石的角色出现的,换句话来说,正是她这样的人阻碍了自由恋爱的发展,是具有封建性的。
而她们产生这种行为就是受传统女性文化的影响。
传统社会要求女性服从男权,作为女儿的母亲,女儿的教育者的角色,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把这样的思想教给自己的孩子,也要孩子的行为满足这样的要求。
自己的婚姻模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的婚姻也得是这个样子。
赵树理与孙犁农村题材小说的比较
赵树理与孙犁农村题材小说的比较赵树理与孙犁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两位杰出的农村题材小说家。
二者的创作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有些许差异。
本篇学术论文将从题材选择、角色形象、叙事手法以及意义传达等方面对赵树理与孙犁的农村题材小说进行比较分析。
一、题材选择赵树理的小说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写农民小说。
他的小说家喻户晓,例如《红高粱》、《茶馆》等。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收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农民生活、历史事件等为主线。
他通过农村题材来反映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孙犁的小说同样以农村生活为主题,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一主题反映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小说是《荷花淀》和《围城》,这两部小说描写了现代化大城市中的弊端和矛盾。
相比于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孙犁更加注重反映现代化以及城乡差异的问题。
二、角色形象赵树理的小说中角色形象生动,情感细腻。
他善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物形象,如《红高粱》中的北风、新兵团中的李力君等。
他的小说中多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农民,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孙犁刻画的角色形象则更加注重现实问题。
他善于用笔刻画一些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物,如《荷花淀》中的小金,这些人物面临着一些沉重的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良心坚持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三、叙事手法赵树理的小说常用类比、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善于运用夸张等技巧来加强文学效果。
例如在《红高粱》中,他运用了设定“高粱女儿”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赵树理的小说也善于使用多层次、多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孙犁的小说则更加注重情感和意义的传达。
他的小说中多使用长段式描写,通过反复的笔触加深读者对小说的理解。
此外,孙犁也善于运用隐喻和类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意义传达赵树理的小说目的则常常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思考。
他的小说中包含着许多社会性的思考和批判,着眼于社会矛盾和问题。
孙犁的小说则涉及到更加深刻的思考。
他的小说往往着眼于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小说来引起读者对于社会矛盾以及人性问题的深刻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7汉语言文学教育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Ⅲ)1赵树理简介 (1)1.1赵树理家庭背景 (1)1.2赵树理的社会经历、作品及影响 (1)2.“山药蛋”派的开创 (2)3.赵树理小说的涉及面 (3)3.1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3)3.2恋爱婚姻习俗 (4)3.3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 (5)4.赵树理的艺术成就 (5)4.1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5)4.2艺术风格 (5)4.2.1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 (6)4.2.2 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展示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7)4.2.2.1人物语言 (7)4.2.2.2形体与语言相结合 (7)4.2.3 通过细腻的外部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8)4.2.3.1描写人物外貌 (8)4.2.3.2写景 (8)4.2.4用辩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9)4.2.4.1辩证手法 (9)4.2.4.2现实主义手法 (10)后记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 (11)参考文献 (13)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摘要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现实主义新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奠基人三仙姑杰出领袖1、赵树理简介1.1赵树理家庭背景赵树理,现、当代作家。
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吴戴等。
山西沁水人。
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因家贫,少时即参加农业劳动。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
父亲赵和清是生产上的多面手,兼通易卜星象和医术,常带儿子参加农村自乐性团体“八音会”,这使赵树理熟悉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疾苦,而且多才多艺。
1.2赵树理的社会经历、作品及影响1923年小学毕业后任农村小学教员。
1925年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接触新文学。
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
1929年被山西阎锡山当局逮捕入狱,次年获释。
在此前后,卖过字画,当过江湖郎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饱尝生活的艰辛。
1936年任上党乡村师范语文教师。
翌年参加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和民政工作。
1939年起编辑《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
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
1945年后编辑《新大众》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
1965年回山西文联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致死。
赵树理的创作活动始于20年代末。
1930年首次发表了反映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
1943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稍后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此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邪不压正》,短篇小说《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1954年后著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作品。
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
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
不少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国际的影响,赵树理的创作以农村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农民形象。
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质朴凤趣,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性格,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2. “山药蛋派”的开创“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赵树理小说的涉及面3.1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
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
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
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
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
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
《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
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
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
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
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3.2恋爱婚姻习俗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
《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
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
《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
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
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
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
《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
《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3.3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
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4.赵树理的艺术成就4.1对当代文学的影响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2艺术风格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
人物不下百人,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惹不起”……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正如鲁迅称赞果戈里所说的:“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赵树理认为“小说的重要人物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也是形成赵树理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4.2.1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尽量不由作者出面介绍、分析、评价,而让人物自己“亮相”,并且通过语言行动自我表演展现性格赵树理小说中,矛盾一提出人物就立即活动起来《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神课”一节,三仙姑与二黑娘的龙虎斗及二诸葛的占卦这一系列的情节中所发生的冲突鲜明地表现了三个人物的性格。
这一节中读者就像看戏一样,看到人物用自己的语言、作所做的精彩表演,从中进一步认识他们。
正如赵树理自己所说:要极简练地写“好一个人物,无非挑人物最有代表的几个情节,串连起来就是了。
”4.2.2 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展示人物心理,进而揭示人物性格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
关于人物,并没有像以往小说中那种大幅描写,而是使用了语言、形体来微妙地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突出人物性格。
正如赵树理谈论自己作品中描述心理特点时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不仅没有单独的心理描写,连单独的一般描写都没有。
”赵树理在这里所说的“单独”的心理描写,并不是不进行心理描写,恰恰相反,赵树理不仅对写人物心理很重视,而且对人物心理描写得很细致,很有特色,这种特色,即“通过语言、形体展示人物心理,进而揭示人物性格。
”4.2.2.1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有一种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用好了,对表现人物有很大作用例如二诸葛开口“千里姻缘一线牵”,闭口“命相不对”,说岁数必先讲属相等等,这些话本身带有职业特点,相对比较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