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比中看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_以比喻为例

合集下载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探析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探析

2019年6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un.2019 第36卷 第2期(总第108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6 No.2(Sum.No.108)【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18-12-15作者简介:刘 晶(1986-),女,山西孝义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山西文学。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探析刘 晶(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 要: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大众化的创作风潮是具有开拓性的。

他的众多作品中总能鲜明地呈现出众多的民间口语,对语言艺术有着独到的深刻的表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引发共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被视为新型的“方向性”文学的代表。

他的语言艺术的独特表达,成为了山西文学的一面标志性旗帜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到引领。

因此,本文对赵树理作品中呈现的诸如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精准的遣词造句、幽默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表达等语言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19)02-0151-02 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的作品始终关心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十分关心中国农民的出路,是一位不折不扣地站在民间立场、固守民间价值、毕生追求大众文艺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他是土生土长的山西沁水人,具备一定的创作背景,长期的务农生活,让他有了天然的农民品格,写作手法极具当地特色。

他精通各种农活技艺,过着平淡的普通日子,被民间语言艺术风格长期浸染,在作品中表达着真实的农民情怀,创作出了真正属于农民的文学艺术。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一部分作品被改编为戏曲或电影,一部分还被入选为语文教材中。

究其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源于其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深厚的乡土气息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

从1906年至1925年长达近20年的务农生活中,让他对农村有着深沉的情结,不论是说话的语气方式、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气质都是非常彻底地被农村同化了的。

催粮差赵树理阅读答案解析

催粮差赵树理阅读答案解析

催粮差赵树理阅读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催粮差赵树理崔九孩当了一辈子司法警察差,在那年虽是五十多了可还能说能跑。

有一次南乡的催粮差使派到他头上,他不想去——虽然能说能跑,可总得有点油水跑得才有劲——差使多了跑不过来。

就雇个人吧!他雇了煎饼铺里一个伙计。

这人是从镇上来的,才到城里没有几天,虽说没有催过粮,可是见过别的差人到他家去催粮,他觉着这事也没有什么不好办——按单找户口、吃饭、要盘费。

这有什么难办?他答应了,九孩就把票子、铁绳、锁子和自己的藤条手杖都交给他。

走路比卖煎饼还轻快,不慌不忙走了十五里,取出票来看看,眼前村子里有一户叫张天锡。

他走进了村,到了村公所一打听,村警说:“催粮啦?张天锡是张局长的老爷爷,早就不在了。

”他又问村警说:“他住在哪一院?”村警说:“在南头槐树底那黑漆大门里。

”到了村南头,找着了槐树,又找着黑漆大门,一进去就有个大白花狗叫起来,有个人正担着水在院里浇花,见他进去,便挡住狗问他是哪里来的。

他说从城里来。

那人又问:“送信吗?”他说:“不是!有个事啦!”二先生在家里听见了,隔着窗问:“什么事?'说着就到门边,揭开竹帘用手一点说:“过来,我问问你!”他便走到门边。

二先生问:“说吧!什么事?是不是财政局打发你来的?”他说:“不是!我是催粮的!”二先生问:“催粮的?给我捎着信啦?”他说:“没有!”二先生说:“那你来做什么?”他说:“票上有你的名字。

”二先生看了看他,又问:“你是新来的吧?”他说:“是!”二先生摇了一下头,似乎笑了一笑说:“走吧!我已经打发人点粮去了!”他觉得奇怪了。

他想:这先生怎么这样不讲面子?不给钱吧也不管顿饭?不管饭吧连屋子也不叫进去坐坐?他还没有想完,二先生追他道:走吧!”说了就放下帘子把头缩回去。

他生了气,就向门里喊道:“这是拘票啊!”二先生也生了气,隔着门叹气道:“哪这么不通窍的差人来!”又揭开帘道:“你叫什么名?”他更气极了:'我拿着票找你找错了?”浇花那个人也赶上阶台,推了他一把道:“你这人真不识高低!跟二先生说话还敢那么喊叫?”白花狗也夹搀在中间叫起来。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


词 语 的锤 炼
意义 是词语 的 内涵 , 如 果 不从 意 义着 手锤 炼 词 语, 那 么文 章就 会显 得 冗长 繁琐 。如 《 小二 黑 结婚 》 中对 于福 的描 写 : “ 于福 是个 老 实 后生 , 不 多 说一 句 话, 只会在 地 里死 受 。 ” 此处 如果 用 “ 埋 头苦 干 ” 形 容 于福 的做 事风 格 就不 太恰 当 , 用“ 蒙 着头 干 活 ” 又显 得 平 淡无 奇 , 而“ 死” 字 却 形象 贴切 地 概 括 出 了这方 面 的意思 , 而 且 比苦 干要 更深 一 层 。而 “ 受” 字 又有 “ 受罪” 的之 意 , 故 这个 词 用 的很 好 , 有 助 于 凸 显 于 福 的形 象 。 由于本 篇 小说 反 映 的大都 是太 行 山 区农 村 和农 民的生 活 , 所 以创 作 的作 品 表 现 出了很 浓 的 地方 色 彩 , “ 熟 悉 的语 言 、 熟 悉 的地 方 风趣 是有 助于 感 情 深刻 化 的” 。『 1 ]

在《 语言小谈》 中, 赵树理说 : “ 那么学语言应该
从 哪里 学 呢 ? 应 该从 广 大 的劳 动人 民群 众 中学 。见 的人 多就 听 的话 多 。广大 群 众就 是话 海 , 其 中有 很 多 的天 才 和专业 家 ( 即 以说话 为业务 的 人 ) , 他们 每 天 每时 都说 着 能为 我们所 欣 赏 的话 。 我们 只要 每 天 在 这些 人群 中生活 , 那些 好 的话 和那 些 好 的说 话 风 度、 气 魄就 会 填满 我 们 的记 忆 。” ( P 9 5 ) 赵 树 理 一 方 面注 意从 群众 的语 言 中汲 取 丰富 的养 分 , 他 有一 条 铁 的写作 原则 即他 的作 品是写 给农 民朋 友读 的 , 他 也 是一 直 根 据 这 一写 作 原 则 来搜 集 素 材 、提 炼 主 题、 塑造 形象 , 同时根 据这 一 写作 原则 锤 炼语 言 ; 另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

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

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

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

“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

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

《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

《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

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

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

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

如:(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点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点

赵树理是我国著名作家,其原名赵树礼,是我国山药蛋派的创始人。

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民间化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浓郁清新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小二黑结婚》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主要是对农村的恋爱结婚等相关习俗进行了描写,对农村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面貌进行了反映。

在小说当中,三仙姑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嫁给了于福时,那个时候她才15岁,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标志的美人。

但是,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其逐渐从一个清新少女演变成争艳卖俏、装神弄鬼的女人。

比如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对于该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一些民间思想,对封建迷信思想下的买卖婚姻进行了鞭笞。

不仅如此,在该作品当中,还对恶霸势力进行了描写,将其作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对象予以了批判。

同时也描写了从恶霸势力包围中所逐渐觉醒的民众[1]。

总的说来,在《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当中,对民主力量进行了歌颂,尤其是对农村社会的进步发展进行了颂扬,对农村新一代农民的成长予以了肯定。

二、《三里湾》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三里湾》是赵树理的另一部作品,在该作品当中,主要是针对旧时代两个大家庭进行了描写,其中涉及到劳动分工、经济分配、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对农村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

比如在该部小说的第二节中,就对王金生和王金全的居住生活环境进行了介绍,其主要是以后早东西南北的基本顺序,对窑洞房子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同时阐述了基本的一些习俗礼节。

比如,在金生和玉生两兄弟都已经娶妻,分别住在不同的窑洞中。

王宝全两口子则住在同一个窑洞中,玉梅则住在另一个窑洞中,但是和父母的窑洞是联通的,无门有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让玉梅独处一个窑洞,说明女儿长大了,需要和父母分开居住,这一点其王宝全夫妇还是有认知的。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稿)题目: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指导教师:杨晓峰准考证号:032204100089考生姓名:张延平宜宾(地、州)南溪县(市、区)工作单位:南溪县大观中学写作时间:2010年8月28日_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1、通俗化、大众化、、、、、、、、、、、、、、、、、、、(4)2、形象化、、、、、、、、、、、、、、、、、、、、、、、、(5)3、个性化、、、、、、、、、、、、、、、、、、、、、、、、(6)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内容提要:赵树理被视为中国文学走民族化,大众化之路的典范,是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果,是毛主席《讲话》后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一位划时代的作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体现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上,赵树理那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民族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就因为这种“喜问乐见”的形象的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和解决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摘要:本文对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形成及特点(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个性化)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些论述。

瘦而实腴形象生动_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

瘦而实腴形象生动_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

化的。”[2]
祥英死去活来,甚至当孟祥英当了干部“打不得”、“骂不得”时,
如:
竟然密谋要把孟祥英卖掉。
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
我们若用一种历史的、美学的眼光来透视孟祥英的婆婆时,
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 会发现她不过同她的上辈人一样,不自觉地继承了老辈人传下
物,用它作喻体,形象地描绘出一向爱占小便宜且霸道不讲理的 出版社,1981.
小腿疼被制服后,急切寻找援助的模样。
[5]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高等教
这些比喻不仅亲切可感,鲜明生动,喻体还饱含着作者的爱 育出版社,1999.332.
与憎。如上例中“母猪”、“老鼠”这些喻体饱含着作者对农村封建 旧势力的憎恨之情。“驴粪蛋”、“货郎鼓”暗含着对这些有“劣根 性”的农民的“嘲讽”之意。“仙果”传达着作者对进步农民的喜爱
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 来的老规矩、老传统— ——民族文化心理与道德规范而已。当媳妇
两个一上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村里的年轻人们觉着新 时,必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必须忍受婆婆的百般挑剔和虐
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觉地来跟新媳妇做伴,不几天集合了一大 待,而一旦地位改变,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时,就得会打骂媳妇,不
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它能够使语言具体形象,给 新鲜性,具有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如“,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
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如“门‘啪’一声开了”、“跪在地 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登
下咕咚咕咚磕了几个头”(《李有才板话》),用“啪”摹拟开门声, 记》)。这几句运用了顶真,头尾蝉联,句句顶接,顺势而下,气势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语言特点分析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语言特点分析

为 累 。” l3]王 世 贞提 出“合 而离 、离 而 合 ”的 口号 ,在 倡 导 古法 的 同 时 强 调 “不似 之似 ”与“妙 合 自然 ”的 美 学 原 则 ,确 实 向人 们 提 示 了 一种 学 习古 人 的正 确 态 度 和 方 法 。从 王 世 贞 对法 度 的 要 求 可 以看 出明 人 诗 歌 创 作 的风 尚 与 特 点 ,这 是 他 对 诗 法 理 论 发 展 的 贡献 所 在 。
二 、语 言 的通 俗 化 作 为语 言 艺 术 大 师 ,赵 树 理 一 方 面从 人 民群 众 的语 言 中 吸 取 丰 富 的营 养 ,予 以充 分 的加 工 .另 一方 面借 鉴 中 国古 典 小 说 、民 间文 学 和 戏 曲 的语 言 与 表 达 方 式 加 以 创 造性 的运 用 ,从 而 成 功 地 将 农 民群 众 的 口头 语 言 提 炼 为 准 确 、质 朴 、明 快 、活 泼 、鲜 明 生 动 和 风 趣 幽 默 的文 学 语 言 ,深 受 广 大 读 者 ,尤 其是 农 民大众 的喜 爱 。本 文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小 二 黑 结 婚 》是 赵 树 理 的 成 名 作 ,读 过 这 篇 小 说 之后 ,我 感 觉 到 了 一种 美 的享 受 ,从 中体 会 到 了这 篇 小 说 的语 言 是那 么 的质 朴 、明 快 、活 泼 和 幽 默 风 趣 ,不 仅 段 落 之 间 清 晰 ,情 节 引 人 人 胜 ,行 云 流 水 ,可 以一 气 读 完 .毫 不 累人 ,而且 读 者 都 能 读 得 懂 。 该 作 品一 经 发 表 就 得 到 了 文 艺 界 和 广 大读 者 的高 度 评 价 。其 中周 扬 同 志对 他 进 行 了很 高 的表 扬 ,称 赞 他是 :“实 践 了 毛 泽 东 的文 艺 方 向 ”.“是 毛 泽 东 文 艺 思 想 在 创 作 实 践 上 的一 个 胜 利 ”,“不 是 墨 守 陈规 者 ,而 是 革新 家 ,创 造 家 ”,“是 一 位 在 成 名 之 前 ,已经 成熟 了 的作 家 ”,“是 一 位具 有新 颖 独 创 的 大众 风 格 的人 民艺 术 家 ”,等 等 。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作者:朱星畅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摘要:赵树理是著名的农民作家,他擅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其中有大量的民间口语,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他的语言质朴,生动丰富,让他的作品极具特色。

本文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特色分析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06-01赵树理是20世纪中期我国著名的作家和人民艺术家,也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涉及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他的作品还被选入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赵树理的作品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特色。

一、小说语言中浓厚的乡土气息赵树理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使他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农民说话的语气、方式、态度等都非常熟悉,这就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语言素材。

所以,他的小说语言让人感到非常的朴实、亲切,这些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描写赵树理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对民间的一些打油诗、快板、顺口溜等艺术形式都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这些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真实生活进行的加工和创作,赵树理在作品中,对这些艺术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确,能够灵活运用。

以《李有才板话》为例,小说取材于人民群众勇斗地主恶霸的故事。

在斗争中,李有才以“快板诗”这种形式,揭露地主恶霸的凶狠无耻,经过不懈的斗争,以李有才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小说的选材和人民的生活非常贴近,又采用了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整个故事读起来生动活泼,趣味性十足。

在小说中,一共有13段快板,每一段都韵律和谐,内容清晰,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在群众中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其中有这样一段快板:“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

论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色

论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色
史 上 杰 出 的 作 家 , 其 在 语 言 方 面 , 树 理 被 称 为 语 言 大 尤 赵 师 , 的 语 言 创 造 达 到 了 极 高 的 成 就 , 致 来 说 体 现 在 以 他 大 下 几个方 面 。

工 , 其 作 品 在 诙 谐 幽 默 中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内 容 , 现 出 使 呈 作 品 的 自然 之 美 。 比 如 , 小 二 黑 结 婚 》 : 三 仙 姑 却 和 《 中 “
文 艺 大 众 化 . 而 成 为 我 国现 当代 文 学 史 上 杰 出的 作 家 . 从
去 , 带 训 斥 , 里 明 里 对 着 小 福 . 际 是 给 老 杨 一 点 颜 语 这 实 色 看 看 , 明 他 对 老 杨 的 不 尊 重 。 此 , 这 个 场 合 , 句 表 因 在 两 普 通 的 话 对 揭 示 老 秦 的 心 理 , 画 他 的 灵 魂 , 了很 大 作 描 起 用 . 正 做 到 “ , 声 也 ” 真 肓 心 。
赵 树理 在小 说 总是通 过人 物 自己的语 言来 显示 他们
的 性 格 ,表 现 他 们 的 思 想 情 绪 。 这 种 表 现 人 物 性 格 的 方 法 , 求 作 者 对 人 物 十 分 熟 悉 , 刻 地 把 握 性 格 上 独 特 的 要 深 规 律 和 代 表 性 的 语 言 。 他 必 须 对 人 物 在 某 种 环 境 中 会 有 什 么 思 想 活 动 , 讲 出 什 么 话 , 出 什 么 行 动 来 , 能 准 会 做 都 确 把 握 。 只 有 如 此 , 能 置 人 物 于 任 何 环 境 中 , 那 里 他 才 在
082) 4 0 6
的 特 定 环 境 ,就 不 一 般 了 。 这 时 小 福 正 在 场 上 听 老 杨 谈 话 , 秦 把 老 杨 的 话 称 为 “ 话 ” 强 硬 地 不 让 他 继 续 听 下 老 闲 。

质朴显本色 平淡见新奇——赵树理小说的比喻艺术

质朴显本色  平淡见新奇——赵树理小说的比喻艺术

赵树理作为现 当代享有盛誉 的著名作家, 他的作 品以清
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 生动活泼 的群众语 言 , 形成 了中国现当 代文学史上一个 以他为代 表的著名 小说流 派——“ 山药蛋 派” 赵树理作为解放 区文学的一面旗 帜 , 中国现代文 。“ 他对 学的贡献是独特的。 的小说创作以新 的生活和新 的主题开 他 创 了现代文学 的新局面。”1 以, [ 1 所 他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竟达 l5 1 次之 多 , 占比喻总数的 8%, 约 8 而且作者大量采用
明喻 的基本形式 , :本体 +‘ ’ 即 “ 像 类喻词 +喻体” 。例如:
( )s 后 墙 上 , 炕 那 么 高 , 了 个半 截 套 窑 , 以铺 1s 炕 就 打 可
树理的小说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 , 练丰 富地运用了符 熟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to q a u irT ah r’ o e e o ma fQii rJ no ec e C U g h s
N o. 2 0 4, 01
Ge e a. n r1No. 1 16
质朴显本色 平淡见新奇
— —
赵树理 小说 的 比喻 艺术
井怡 琼
( 平顶 山学院。河南 平顶 山 4 7 0 ) 6 0 0
摘 要: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独具特 色, 主要表 现在 四方 面: 一是 明喻 大量运用 ; 二是喻体就地取材 ; 三是
比喻 与夸张辞格 兼用; 四是 比喻 多用于描绘人物。赵树理对比喻修辞的成 功驾驭 , 产生 了富有独创性 的修辞效果 : 语言通俗质 朴美、 作品 乡土气息浓、 幽默讽刺效果显 、 人物风貌形象活。 关键词 : 赵树理 ; 小说 ; 比喻 ; 色 特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17 2 A 文章编号 :0 9 3 5 ( 0 0)4 0 4 — 3 10 — 98 2 1 0 —0 6 0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的人物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

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其次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他基本上不用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典型化”原则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刻画具有独具风格,形成了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笔下的人物,从来不脱离故事情节作抽象介绍,而是让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自然的显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他还擅长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三,用辩证的观点,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其四,赵树理讲究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小说语言是真正的三晋农村农民语言。

其二他的小说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幽默感。

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性很强。

其创作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努力探索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现实主义生动描写独特语言曲折情节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正真满足农民的需要,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

因此,他积极参加过解放区的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熟悉农村中各阶层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陆淼焱 百色学院摘 要:赵树理在我们国家的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被文学界以及大众读者所普遍认同的文学艺术宗师,在当时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赵树理小说作品当中的语言风格着手,分析他对语言的锤炼以及运用,并且从用词的通俗化以及所用的句式这几个方面来整体对赵树理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特点;通俗化风格作者简介:陆淼焱(1973.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57-01赵树理有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因为他特立独行而又极具特殊魅力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山药蛋”风格的小说流派。

赵树理本人也成为了“山药蛋”的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之一。

因为赵树理是在农村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所以,在乡村当中的生活经历就是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源泉。

下文就从赵树理对小说语言的运用和修饰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词语的锤炼对于什么是词语的锤炼,大多数的文学家认为,这就是对于小说作品当中所用辞藻的反复提炼。

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以及所能得到的收获与其实才是这个小说的根本意义,。

假如不把小说的根本意义作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语言上的锤炼,就会使得整部小说的语言较为繁琐,并且通读下来内容比较空洞。

赵树理所书写的小说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当时其他作者的风格,他的小说的用词比较特别,个性比较鲜明,具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性。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赵树理的小说在语言的风格上有着比较鲜明以及个性化的特点,他可以用三言两语,用十分简单明了,轻快利落的语言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杂的事情描述的一清二楚,让读者可以一下子就读懂。

比如在赵树理的经典小说——《小二黑结婚》当中,作者有关于福的人物描述就非常的写实并且所用的语言简单明了。

“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腔调”“腔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西皮、二黄等;第二种是指调子;第三种是指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本文所论述的“腔调”有别于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赵树理小说有特点的语言运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的小说所体现的“腔调”是极具特点的,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诙谐成趣,土而不僻,通而不俗”。

“语言的结构系统十分复杂,由各个分支系统或层次组成,如单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

”各层次系统依靠语法或修辞手段进行组织衔接,常常以声音、语气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语言的特点,即“强调”。

“强调”的表现常要借助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手段表现出来。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形成的与其它地区作家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也正是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一、语音(一)讲求语言的谐音押韵“谐音是表达者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暗示和联盟,由本体向谐音相关体及隐蔽谐音的词语转化,也就是讲能指意义转化为新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语言表达目的的修辞方法”赵树理在《李有才板画》、《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大的其他韵文,处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谐和的本身,更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

例如,在《李有才板画》中:张德贵,真好汉(h a n),跟着恒元舌转(z h u a n)一只虎,阎喜富(fu),吃吃喝喝有来路(l u)老恒元,真混账(z h a n g),抱住村长死不放(f a n g)丈地的,真奇怪(g u a i),七个人,不一块(k u a i)(二)重视句与句之间的节律美“汉语语音节奏是由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四个要素构成的。

由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长短、快慢和停顿的问题的间歇交替上形成的节奏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拍。

有音强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和非重音的交替上,音量的强弱是形成节奏的最鲜明的因素;由高音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即交替运用不同的声调和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形成抑扬有致的节奏;有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在双声、叠韵和押韵上,利用声韵对立来有规律的组合,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和谐悦耳的节奏感。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赵树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荣获茅盾文学奖、毛泽东文艺奖等多项大奖。

他创作的小说风格独特,语言表现力极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本文将从字音、词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四个方面浅谈关于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一、字音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他的字音丰富多彩,能够营造出细致丰富、生动有色的形象效果。

例如,在小说《白银豆腐坊》中,赵树理用“碾同”、“礴碾”等词语来形容豆腐的制作过程,这些字音凝练、意境明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词语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其词语选择准确、得体,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小说《转山》中,赵树理用到了“鬼怪屯”、“妖异村”等词语,这些感性词语在表现人物所处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地达到激发情感的效果。

三、句子结构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蕴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其句子结构清楚、流畅,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少。

例如,在小说《奇境》中,赵树理的句子结构简练明了,直白地表达了主要意思,读起来舒适自然。

四、修辞手法方面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艺术风格多样,修辞手法丰富,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大漠青春》中,赵树理
采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在表现人物形象的同时,加深了主旨的表达。

综上所述,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在字音、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表现突出,这为他的小说创作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描写手法平实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他在作品中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行动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个性;作品叙述语言客观化、口语化。

关键词:赵树理群众语言人物性格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被称作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和“圣手”。

他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

他先后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作品。

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使他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我认为大致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他的小说描写手法很是平实朴素,但是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作者曾经说过:“我就不着重去描写扮相和穿戴。

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

能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就一定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就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首先他总是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

如《李有才板话》就着重写出阎恒山、广聚、老秦、老杨、章工作员等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在改选村政权与减租斗争中的各种行为,又如《求雨》就写作了面临着旱灾威胁,党支部书记于天水开渠引水,而于天佑老头们却向龙王求雨。

作家就是这样的,用人物的行动来表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浅析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艺术特点2

浅析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艺术特点2

摘要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那么鲜明突出,毫无雷同之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小说中人物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同时这些人物也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语言个性化艺术特色目录摘要 (1)目录 (2)正文 (3)参考文献 (9)谢辞 (10)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的,血肉丰满的。

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人物不下百人,给人们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同时这些人物也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然而,赵树理塑造的人物之所以有那么长久的生命力,产生那样强烈的影响,自有其特色可寻,尤其是他在人物语言方面的匠心独运,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我们将从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口语化,小说人物语言幽默活泼,小说人物命名的形象化,通过对话语言、形体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及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等方面分析赵树理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一、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懂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又是经过加工冼练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赵树理小说特色

赵树理小说特色

1、情节结构上,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

如《小二黑结婚》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来安排结构、组织情节,作者先用“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小故事交代先出场的小芹有引出金旺兄弟和小二黑。

情节发展一环扣一环,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

每章节尾和下章开头扣得很紧,例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他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的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

最后又用“怎么交底”交代了任务归宿: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诸葛,三仙姑的思想也有了转变。

这些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构架。

《李有才板话》写阎家由贫苦农民斗倒阎恒元的故事。

开始怎样,后来这样,结果又怎样,小说都一一作了清楚的交代。

同时,坐直在小说是的叙述过程中,继承了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保留故事中的关节,类似于传统小说中“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造成阅读心里上的悬念以吸引读者。

2、在描写与叙事上,把人物放在情节与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赵树理吸取中国“评书式”小说的传统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故事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

如二诸葛就是通过不宜栽种的情节,还有小说小芹与小二黑“命相不对”,求区长“恩典恩典”等言行。

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他那迷信、迂腐、懦弱、老实得性格特征。

3、采用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语言,风格质朴、明快、风趣。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一种经过加工提炼的民间口语,朴素自然,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小二黑结婚》介绍“三仙姑的来历”中的一段叙述,完全是平淡无奇的口语而这种口语在赵树理笔下,却便可很有表现力:“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还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赵树理《老杨同志》阅读理解

赵树理《老杨同志》阅读理解

赵树理《老杨同志》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杨同志【注】赵树理过了阴历八月十五日,正是收秋时候,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检查督促秋收工作。

老杨同志叫区农会给他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他介绍到阎家山去。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

他一进村公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

他们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

老杨同志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人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主任?”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

村主任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老杨同志答道:“县里。

”广聚仍问道:“到这里干什么?”小元棋快输了,在一边催道:“快走棋嘛!”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往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

广聚见他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搭话。

老杨同志也看出他是村主任,却又故意问了一句:“村主任哪里去了?”他红着脸答过话,老杨同志才把介绍信给他,信上写的是:“兹有县农会杨主席,前往阎家山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请予接洽是荷……”广聚看过了信,把老杨同志让到里屋,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要请老杨同志到自己家里吃饭。

老杨同志道:“还是兑些米到老百姓家里吃吧。

”广聚还要讲俗套,老杨同志道:“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广聚见他土眉土眼,说话却又那么不随和,一时想不出该怎么对付,便道:“好吧,你且歇歇,我给你出去看看!”说了,就出了公所去找恒元。

恒元道:“前几天听喜富说有这么个人。

这人你可小看不得!听喜富说,有些事情县长还得跟他商量着办。

”广聚道:“是是是!你一说我想起来了。

那一次在县里开会,讨论丈地问题那一天,县干部先开了个会,仿佛有他,穿的是蓝衣服,眉眼就是那样。

”恒元道:“去吧!好好应酬,不要冲撞着他!”广聚走出门来又返回去问道:“我请他到家吃饭,他不肯,他叫给他找个老百姓家去吃,怎么办?”恒元不耐烦了,发话道:“那有什么难办?他要那么执拗,就把他派到个最穷的家——像老槐树底老秦家,两顿糠吃过来,你怕他不再找你想办法啦?”广聚道:“老槐树底那些人跟咱们都不对,不怕他说坏话?”恒元道:“你就不看人?老秦见了生人敢放个屁?每次吃了饭你就把他招待回公所,有什么事?”广聚回去就把饭派到老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1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6第29卷 第6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9 No.6・晋文化研究・从对比中看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以比喻为例温锁林(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文章采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对赵树理、茅盾、老舍、孙犁小说中的比喻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分别把赵树理的比喻与其他三位作家的比喻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了赵树理比喻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取喻的地方化、大众化,用词用语的口语化,是他的小说比喻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赵树理;比喻;山药蛋派;修辞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6)06-0071-05引言赵树理是现当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重要作家,特别是他作品的语言,以其浓郁的“山药蛋”的乡土气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独树一帜,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周扬同志称他为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对他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一个作家及其作品,不能不研究其作品的语言。

对赵树理作品的语言,过去也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大都是在文学的范围内来研究语言的艺术特色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宽、加深。

至于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还做得很不够。

本文拟从修辞的角度,对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揭示出赵树理语言的民族化、大众化、口语化和地方化的特色,为赵树理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要了解赵树理比喻的特点,最好的办法是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喻做比较。

我们特意选取了赵树理同时代作家茅盾、老舍、孙犁,把赵树理的比喻与他们的比喻进行了多角度的对照。

这样,就把赵树理的比喻放在了一个有对比物、有参照系数的语言环境中。

我们觉得,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较为客观和可信的。

我们选取这三位作家与赵树理比较,是有特别用意的:(1)四位作家都是公认的语言巨匠,他们作品的语言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2)四位作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富代表性。

茅盾和老舍是典型的城市知识分子作家,不过二者又有不同:茅盾的小说以反映城市上层人士的生活见长,而老舍则以写他所熟悉的北京平民生活著称。

孙犁和赵树理一样,都是典型的“农民作家”,但他俩的艺术风格也有区别: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中充溢着冀中农村的生活气息;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则有着独特的山西地方风味。

为了把握赵树理比喻的特点,我们还采用了统计的方法,对《赵树理文集》中的26篇小说[1]、茅盾的《子夜》[2]、老舍的《骆驼祥子》[3]和《孙犁文集(一)》中的40篇小说[4]中的所有比喻进行了穷尽的统计,力求能用精确的数字使四位作家比喻的特点得到量化的说明,并在比较中发现赵树理比喻中反映出的语言特色。

(见下表)四位作家使用比喻统计表作家作品赵树理茅盾老舍孙犁语料字数63.2万字34.3万字16.2万字32万字比喻数453个779个401个402个使用频率7.17个/万字22.71个/万字24.75个/万字12.56个/万字 一 赵树理与茅盾的比喻:“俗”“雅”有别茅盾是典型的城市文人作家,他运用比喻的风格与“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最明显的区别有三:(1)比喻一“洋”一“土”;(2)用词风格一“雅”一“俗”;(3)语法上的“欧化”与“汉化”。

下面分别说明。

(一)比喻一“洋”一“土”茅盾的《子夜》写的是上世纪30年代“工业的金融的”上海的社会生活,因此,作品中的比喻有好多是描写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大都市里现代生活的特有事物和现象的:(1)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

收稿日期:2006-05-18作者简介:温锁林(1962-),男,山西寿阳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语法学、修辞学与现当代文学作品语言研究。

(285)①(2)几百个吞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

(291)(3)客厅里只有电风扇单调的荷荷声,催眠似的唱着。

(653)(4)汽车喇叭声发狂似的从厂门口叫进来了。

(629)(5)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的扑到吴老太爷眼前。

(291)赵树理的作品写的都是农村生活,他笔下的比喻所描写的事物、现象则是另外一种风貌:(6)那一带地就像刀把。

(413)(7)他这个场磙样子,是用一根木棍子两头安着两块圆木板做成的,看起来像车轮,不过两头不一般大。

(357)(8)到秋末谷穗像打鼓锤,头上还有寸把长一条蜡捻子。

(206)(9)打上个像道士帽样子的木楔子。

(364)不用再多举例,一望便知,茅盾与赵树理的比喻,一“洋”一“土”,泾渭分明。

(二)用词风格一“雅”一“俗”在茅盾和赵树理笔下,即便是用同样的事物作喻体,在用词风格上也显示出“雅”、“俗”两种不同的风格。

表示同一事物的词,茅盾的选择是趋“雅”,书面色彩较浓;赵树理的选择是趋“俗”,口语化的程度高。

下面我们用与“水”有关的词语作喻体的例子来比较:茅盾用这些词语作喻体共40次,其中,“潮水”、“怒潮”13次,如:(10)欢呼的声音从群众堆里起来了,人的潮水又动荡。

(628)(11)女工的怒潮把他们冲倒,把他们卷入重围!(678)(12)她的丰满的胸脯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

(299)(13)光影的水浪纹在他那账簿上一晃一晃的。

(470)(14)此时尚留在大餐室前半间的五六位也被这个突然卷起来的公债的漩涡所吸引了。

(318)(15)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漩涡。

(693)其他还有“洪水”等,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赵树理用这类词语作喻体共5次,其中“流水”2例:(16)牛车、骡车、驮子、担子,在宽处像流水, (798)(17)他用手打起拍子有时候还带头表演,跟流水一样马上把这段快板说了一遍。

(766)其余的3例是:“大泡儿”(648)、“河”(577)、“水”(860)。

很明显,茅盾作品中用的“潮水”、“波浪”、“漩涡”、“洪水”等都是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而赵树理小说中用的“流水”、“大泡儿”、“水”等,则口语化色彩要浓一些。

可见,一“雅”一“俗”,正是两位作家用词风格的明显特点。

(三)语法的“欧化”与“汉化”茅盾作品的语言,有受西洋语法影响的明显痕迹。

这些痕迹在比喻的结构组织上体现得也相当明显。

汉语中明喻的典型格式是“甲像乙”,茅盾的比喻却往往把喻体和喻词提前,而把本体置后,形成“喻词+喻体+本体”或“喻词+喻体+似的+本体”的“欧化”语法格式。

在茅盾的明喻中,这种“欧化”格式的比喻53例,占了他明喻的12.2%,占了他作品比喻总数的6.8%。

请看几个例子:(18)就像恶斗以后短时间的沉默,人们都在准备下一场苦战。

(572)(19)就好像身边爆开了一颗炸弹,雷参谋脸色突然变了。

(315)(20)像一支尖针刺入吴老太爷迷惘的神经,他心跳了。

(293)(21)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冯云卿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490)这样的比喻格式修辞学上称为“提喻”,其实,如果从语法框架来看,完全是借用西洋语法的,是典型的“欧化”句式。

赵树理比喻中这样的格式一个没有,他的比喻,用的全部是纯汉语的格式,不带丝毫的洋味,与茅盾形成明显的对比。

仅就以上三点不同,我们完全可以说:茅盾是典型的城市文人作家,他的比喻在取喻、用词风格和比喻格式的选用等方面,都显出“雅”和“洋”的特点;赵树理是典型的农民作家,他的比喻则呈现出“俗”和“土”的特点。

二 赵树理与老舍的比喻:“晋味”“京味”分明老舍和赵树理都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文学风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写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小人物,作品中的人物说的也都是小人物自己的话。

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不同,他们的创作风格又有明显的不同:老舍是典型的“京派”作家,其作品京味浓郁;赵树理的作品山西乡土气息淳厚,代表了“山药蛋派”的风格。

从他们作品的比喻中,我们也能看出二人风格的差异。

(一)运用熟语作喻体风格各异老舍的比喻中,常用地道的北京熟语作喻体构成比喻,京味十足:(22)风从下面来,他们的脚便找不着了地;风从前面来,手一扬就要放风筝。

(75)(23)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70)(24)咱们不招谁惹谁的,临完了上天桥吃黑枣,冤不冤? (100)(22)中“放风筝”比喻人像风筝一样被风吹走;(23)“放秃尾巴鹰”比喻钱连本带利全部丢失,一去无还;(24)“吃黑枣”比喻挨枪子。

这些都是地道的北京熟语。

赵树理用作喻体的熟语则是另外一种“晋派”风味:(25)他们两个的意思是只要不枪毙,扫地出门都可以。

(161)(26)是平常时候不敢说吧,会说扔砖头话的人多啦! (133)①例句后括号里的数码表示引用例句的页码,引文的篇名本文一概不加注,下同。

(27)所以想找一点顶门杠子的话顶他一下。

(741)(28)反正只凭个光杆子人过日子,要说斗他,实在也斗不出什么果实来。

(269)(25)中“扫地出门”比喻把某人的房产、土地等一切财产全部没收充公,然后再把某人也赶出去;(26)“扔砖头”比喻说瞎话,说风凉话;(27)“顶门杠子”比喻粗鲁、冲气的话;(28)“光杆子”用来形容光棍汉。

这些都是带着山西泥土气的熟语。

另外,赵树理喻体中还有许多像“碾磨道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等熟语,跟老舍先生作品里那些带京味的熟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人物口头语言和叙述语言的一致性不同老舍作品的语言,平易通俗、生动活泼,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同时,他的作品语言中,还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一些非口语化的成分,有时还带有一些欧化句法的痕迹。

因此,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叙述语言的书面化并存,是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

这与赵树理从人物对话语言到叙述语言的一贯到底的口语化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两位作家运用语言的这些特点,在他们的比喻中也明显地暴露出来。

我们先看老舍的几个比喻:(29)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5)(30)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葬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28)前一例中,“总结果与报酬”,前头还加了“他的”和“一切挣扎与困苦的”两层定语,这显然不是口语中常用的句子;后一例中,在喻体“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之前,一连用了“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四层定语,这也是典型的欧化句法的痕迹。

赵树理的比喻中从未有这种现象。

即便是赵树理的一些略带夸张色彩的比喻句,也与老舍不同。

请比较:(31)赵:头上的汗冒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872)(32)老: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水来,哗哗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