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52
第三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也被称为教学论,是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及 其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各种途径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范 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 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教学理论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抽象出来的科学知 识体系,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噪音 反馈
图2.3 香农—韦弗模式
30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2 教育传播的效果
教育传播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共同经验原理 2. 抽象层次原理 3. 重复作用原理 4. 信息来源原理
31
第五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
9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
第二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 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和新行 为主义。
目前传播的主要模式有拉斯韦尔的 “5W”模式、香 农—韦弗传播模式和贝罗传播模式。
28
第四节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2.4.1 传播的主要模式
1.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图2.2 “5W”模式及其扩展的五个研究领域
29
第四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第2-1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 件的系统阐述, 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 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 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基础。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技术学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纵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以及 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Why Where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
向性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它认为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播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还对信息做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 为来实现的, 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0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程;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 景。
18
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A: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必须运
用已有的经验。
B:当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已有的知识
信息时,也不是简单的提取,而是按 具体情况对原有的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
19
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
理解,由于个体在生活背景上的千差万 别,从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 尽相同,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 ④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 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 特 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 关键词:学会学习。
砍柴的和放羊的合作了!开了家烤全羊店,然后就火了,成为了全国最大的 烤全羊加盟商。然后他们商量了,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几年之后再让公司上市,然后继续开发房地产、娱乐、金融……然后再一起 成为国民公公……
25
2、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又称为教学论,它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 的科学。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 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
砍柴的垄断了生意后发现,对于饲养牛羊无计可施……放羊的没了羊群无事 可做……于是,他们又坐到一起喝了一天的酒……砍柴人利用自己摸索的砍柴经 验,放羊人利用多年养羊经验,分别创办了木材加工厂和养殖厂,资源共享,发 挥优势,生意越做越大…… 【专业版】:
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天,从放羊的那里得知了羊的销路,羊肉汤馆、烧烤 羊肉……于是,砍柴的找到了羊汤馆老板,批量供柴;把柴深加工制成碳,给烧 烤店批量供货;还雇了工人,砍柴,制碳;边砍柴,边制碳,还帮放羊的朋友推 销羊!所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没有对手你哪来的发展机会,懂得抱团合 作才是与时俱进……总之一句话:你要会聊天啊! 最后,送大家一个超超超励志的最终版,最近也刷爆了朋友圈: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 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的尝试与错 误的渐进过程,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情况将影响学习 的效果; 练习律:有奖励的练习能够增强刺激—反应联结;
效果律:行为的后果能够影响行为是得到增强还是减
弱。
68视听教育理论2人耳的听觉效应人耳的掩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颤音效应哈斯haas效应双耳效应耳郭效应69视听教育理论二经验之塔理论视觉符号广播录音静止画面电影电视参观展览学习旅行观摩示范演戏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言语符号70视听教育理论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
教育技术的 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的特点及对教 育技术实践的支持作用。 2. 能用“经验之塔”理论分析现代教学媒体 在学习中的作用。 3.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4. 能用传播理论分析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及 规律。
学习内容目录
学与教的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学与教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 思想,更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都 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强有力支持,使得这类教学 形式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 教学最优化。 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 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 学中广为采用,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学与教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教学理论简介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派学习理论的特点比较
行为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的掌握
认知主义
智力的发展
人本主义
个性的培养
建构主义
能力的提高
教学任务
教知识技能
教怎样学习
教怎样实现自我
教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控制外显行为
指导内部加工
放任自我选择
促进与情境交互
媒体作用
提供感性材料
激发动机思维
调动情感取向
提供学习环境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学习 过程是渐进的尝 试错误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学生可随意观看有关这一主题的不同演示,以便从不同侧面加深对该主 题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进入学习”)。 学习主题1:阅读有关细胞知识及结构的课文,观看有关细胞结构 的动画 (动态演示 )。 学习主题2:阅读有关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课文,观 看相应的动态演示; 学习主题3:阅读有关 DNA的化学成分、结构和遗传代码的课文, 并观看相应的动态演示 (学生可在三维空间中 ,通过多种不同的变 化形式,多侧面地观察、了解、认识 DNA的结构成分及遗传特性, 即可随机进入学习 )。 学习主题4:阅读有关 DNA复制 (合成 )机制、复制方式的课文, 并以病毒、微生物和哺乳类动物作为模型观看有关 DNA复制机制、 复制方式的动态演示 (可通过随机进入学习,加强对本主题的理 解 )。 (4)协作学习——在上述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基于 Internet网络的 专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公告板和 E-mail可对学生布置作业, 对讨论中的观点加以评判和进行个别辅导。 (5)自我评价——为检验对知识的建构与验证,学生在经过上述学习阶 段后应进行自我评价,为此该系统设计了一套自我评价练习,练习内容 均经过精心挑选,使之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 过程的理解。 (6)深化理解——根据自我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作补充学 习与练习,以深化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验证的能力。
证。该系统的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若干主题 (即确定 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遗传变异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例如:细胞 结构、染色体的组成、DNA的化学成分和遗传代码以及 DNA的复制方式 等等 )。 (2 )创设情境——创设与分子遗传和生物技术有关的多样化的实际情 境 (为随机进入教学创造条件 )。 (3 )独立探索——根据学生的意愿可选学下列不同主题,在学习某一 主题过程中,
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搜集 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 比较也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然后玛莉组
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 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 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严峻 的挑战,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 “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 不再是跑道,而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 来理解,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与构建 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 从四个原则:课程应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 和严密性。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按照 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育领域是一种复杂的、 多元的、不可预测的、混沌之中的有序开放体系。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 成;是将外来刺激同 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 过程;内部心理结构 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 的基础
学习是丰满人性 的形成;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应受 尊重;良好人际 关系是有效学习 的基本前提
学习是个体和环 境的交互作用; 是一种能动建构 的过程;真实的 问题情境是学习 的重要条件
1.2.2.4 教学理论 课程开发的三种主要模式,即目标模式、过程模 式、情境模式,其中目标模式对教育技术领域所进行 的各种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影响很大。
教学实例
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试验班为六年级,有 3 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 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 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 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 (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 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抛锚”),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 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查阅资料以后,其 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 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 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 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 4年召开一次。另一 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 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 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 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 ?”,有的学生回答,可能 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 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 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在 R.E.Calza和J.T.Meade的领导下建立了 一个“遗传技术”(Gen Technique)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组,其目的 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 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具有动画
和超文本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教学系统,所用教学方法主要是随机进入法。
该教学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可用于学习分子 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内容。学习重点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变 异过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能实际验
抛锚式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出三种主要的教学 方法: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例或问题为基础,让学 生自主地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调查研究、 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 的有关线索,例如从何处搜集材料,专家如何解 决类似问题等等。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 概念框架,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沿框架 逐步攀登,并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继续向更高水平 攀升。
教学实例
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 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 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 导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框架的情境 (如前所述,概 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 架”)。玛莉认为这种情境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 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
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
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 ?除了袋鼠有 无其它的有袋动物 ?”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 莉又问这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 ?并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异同点展开讨 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 玛莉在这里连续向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可看作是按照维果斯基的“最 邻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 到另一个新水平的典型例证。
随机通达式教学
随机通达式教学就是以尽可能多的变式(不 同的目的、情境、方式、时间等),呈现事 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学生通过从不
同的途径多次进入同一学习内容,便可以达
到对所学知识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同时 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 用能力。
教学实例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所作的教改试验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 件作两点补充:1、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2、 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 (两年一次 )奥运会作出特别的解释。 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 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 “有无不同意见 ?”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 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 )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 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 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 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 “锚”(学习的中心内容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 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 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 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 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 用的结合。
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
个展馆和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 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由孩 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个展馆 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 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 和 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 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