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

合集下载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____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一、引言名老中医工作室是国家医疗健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诊疗经验,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们特制定了____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名老中医工作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价值。

2. 保护和传承名老中医的传统知识和技艺,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协作和交流,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1. 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培养机制(1)完善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评选标准,确保选出具备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中医师作为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

(2)组织中医师参加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培训和学习,包括中医理论、经验交流和临床路径等方面的知识。

(3)鼓励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视野。

2. 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统知识保护和传承(1)建立名老中医档案库,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传统知识和诊疗经验,确保其宝贵的智慧得以传承。

(2)组织中医师对名老中医进行传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其经验和理论,确保传承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编制名老中医诊疗案例集,将其经验以案例的形式分享给更多的中医师和患者。

3. 提升名老中医工作室的服务能力(1)建立健全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诊疗规范和流程,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名老中医的诊疗工作。

(3)推广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先进技术和疗效,增加名老中医工作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协作与交流(1)组织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议,分享临床经验和疗效。

(2)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互联网交流平台,方便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支持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本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本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本一、工作宗旨: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宗旨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健康服务,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提升。

二、服务内容:1. 中医诊疗服务: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诊疗服务,帮助患者解决身体疾病和不适。

2. 中草药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草药方案,提供中草药处方和药材配送服务。

3. 健康咨询服务: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服务,解答患者对中医和健康相关问题的疑惑。

4. 健康养生指导: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养生指导,帮助人们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三、服务流程:1. 患者咨询:患者通过电话、微信或线下咨询,提出就诊需求和问题。

2. 评估与建议:工作室医师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给出初步建议。

3. 面诊与诊疗:患者到工作室进行面诊,医师进一步了解病情,给出详细诊疗方案并进行相应治疗。

4. 中草药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医师制定个性化的中草药方案,提供中草药处方。

5. 随访与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医师进行随访和调整,根据患者的反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效果评估:治疗结束后,医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给出后续养生建议和生活指导。

四、团队组成:1. 名老中医:由有较高知名度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担任名老中医,负责诊断和治疗重难病患者,并传授经验给年轻医师,以实现技术的传承。

2. 年轻医师:由有较深厚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年轻医师担任,负责日常的中医诊疗工作和患者咨询服务,积累实践经验并与名老中医进行交流互动。

3. 护士和管理员:由专业的护士和管理员团队组成,负责工作室的运营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保障。

五、推广与宣传:1. 网络推广: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工作室的服务内容和优势,吸引患者的关注和咨询。

2. 媒体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杂志和电视等渠道,发布工作室的疗效案例和专家介绍,提升知名度和形象。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应用方法研究

摘要 以传承 名医经验 、 发展 中医学术 、 创新 中 医理论 为 目的的“ 名老 中医临床经验 、 学术思想传承研 究” , 在 国家“ 十五” 攻 关 计划 、 “ 十一五” 支撑计 划的支持 下 , 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 十二 五” 期 间, 通过研 究名老 中医独特辨证方 法、 特 色治则治 法、 特 色
诊疗技术 、 特 色有 效 方 药 的 传 承 方 法 , 研 发 名老 中医 学 术 经验 采 集 与 传 承 应 用 的 国 家服 务 平 台 , 重 点解决传承 与应 用的方法 问
题, 将进 一步提升传承效果 , 促进 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 。 关键词 名老 中医 ; 传承方法 ; 应用研究
W ORL D C HI NE S E MED I CI N E S e p t e mb e r . 2 0 1 3, Vo 1 . 8, No . 9
名 老 中 医学术 经 验 的传 承 与应 用 方法 研 究
徐春 波 白 桦 顾 晓静 陶有青 包文虎 李 文杰
( 世界 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 l 9号பைடு நூலகம், 1 0 0 1 0 1 )
X u c h u n b o , B a i h u a , G u x i a o j i n g , T a o y o u q i n g , B a o w e n h u , L i w e  ̄i e
P a s s i n g o n a n d I n h e r i t i n g Ac a d e mi c T hi n k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Fa mo u s Do c t o r f o TCM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Me t h o d

名老中医临床实战经验集2

名老中医临床实战经验集2

61.关于泛酸之理解1)因积滞而至,消之宜用神曲,麦芽之流。

2)因中寒泛清水兼酸宜吴芋,干姜之辈。

3)因胃酸水过多而致者,乌魚骨,瓦楞子之类。

4)因肝热而灼胃者,用黄连,吴芋(左金丸)62.蒲辅周治外感热病,肺胃津伤,高热烦渴者,发明二鲜饮:鲜竹叶+鲜芦根。

63.常用复方图治举例:1)葱豉汤合止嗽散2)止嗽散合二陈汤3)銀翘散合葱豉汤4)葱豉汤合升降散5)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6)藿香正气丸合保和丸7)金铃子散合失笑散8)六一散合葛根芩连汤9)三拗汤合二陈汤10)酸枣仁汤合温胆汤64.葱豉汤(连须葱白,最好是大葱葱白)为肘后方,看似平淡无奇,然诚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我亦喜用之。

前人谓,该方通阳解表,用于一切外感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者。

65.《诊余医话》细思今日之一些中医为什么治外感发热不見效?实属西医思维主导,举国医疗大法,一见发热均遒下法。

中医应发挥特长→《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时病论》→《湿热病篇》(包括叶,薛,吴,王等温病大家)将热病这块阵地夺回,以彰显中医的独特疗效。

66.孙老一案:孙老认为麻杏石甘汤系主治肺热喘咳,该女乃干咳无痰剧刻时作,咳已半月之久,多属阴虚肺燥。

故拟下方三,五剂,以观动静(仅参)。

百合20川贝9甜杏仁9炙百部9炙紫苑9炙冬花15桔梗3五味子9甘草567.小儿发热思路发热↗表热↘里热→表里皆热→表轻里重→表重里轻关于恶寒→多兼表邪关于口渴,心烦→里热→胃热症↘身热,咳喘剧肺热症↘壮热,谵语,神昏→热入心包(夜剧)↘便秘腹胀→阳明结实68.我儿科处方每每选用僵蚕+蝉衣颇有深意,实系拈升降散之君臣两味,又加杏仁,射干,桔梗,甘草,作为打底,广泛用于一切外感初起,无论风寒或风热,若更合葱豉汤,通阳解表,其功伟矣,近两年半,凡入群者,或来抄方者,一但领悟,用之,屡获其效,无不拍手称奇,手舞足蹈,故应推而广之,广而告之,总而言之,好自为之。

69.湖南中医附属医一协定处方,抗病毒合剂治发热效好。

名老中医董廷瑶经验集临证特色桂枝名方内外变用

名老中医董廷瑶经验集临证特色桂枝名方内外变用

名老中医董廷瑶经验集:临证特色--桂枝名方内外变用董氏素以擅用经方治热病著称,长期于临床运用仲景方,极为精熟灵活,不拘泥于原文案例所述,而是深入洞察病机,圆机活法,务使方与证合,药随证转,尝云:“伤寒之六经的辨证原则,完全可以通用于杂病。

”兹举董氏活用桂枝汤以治小儿内外诸疾之验。

盖小儿稚阳之体藩疏汗多,感邪易见中风表虚之证,桂枝汤为首选之方。

柯韵伯曰:“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董氏于临床应用极广,不限中风并治伤寒,如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有桂枝,且对有热无热之营卫不和者用之辄见功效,是以面白光少华,质薄多汗,发热不高起伏不退为其特征。

临床应用常以桂枝汤加味,初感风邪,鼻塞咳嗽加防风、苏叶梗、杏仁;汗出较多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等;若舌淡汗淋,呈气阴不足,可加黄厚附片、黄芪、白术等。

桂枝汤为《伤寒论》之首方,似专为伤寒而设,吴鞠通《温病条辩》列入此方,曾备受非议,董氏随症变法应用于温病高热虽降,低热缠绵,汗出肢凉。

此时营卫失调而邪热未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青蒿、白薇领邪外出,每投数剂即效,是则桂枝汤之加青蒿等药又是适于温病恢复期的一种特定方药。

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突破。

董氏于外感热病固推崇仲景方,即于内伤杂病亦常参用桂枝汤类方。

谓其具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功能,不仅限于调和营卫,如小儿厌食汗多苔润腹软无积,是因营卫不和,影响脾胃气机。

董氏云: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本病消既不宜,补又不合,桂枝汤能调和营卫,以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此谓“倒治法”。

自拟制剂“厌食灵”,即桂枝汤加消运养胃诸品。

若苔薄花剥,为胃阴不足,桂枝汤加石斛,疗效显著。

尤在泾曰:“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

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

”若厌食伴有口馋嗜异,脘腹满痛,舌苔薄腻,则为湿食积滞,渐成疳证,可予桂枝汤加胡连、青陈皮、枳壳、木香等消疳化积,调和脾胃。

另有一类,往往是加味药解决主要病证,而桂枝汤起温阳通脉,开启枢机的作用,乃董氏匠心独运的经验。

李葆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疼痛29例应用

李葆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疼痛29例应用

案例一:头痛(1册 P5)于XX 女 80岁西环里初诊:2009年6月18日头痛如裹10天,耳鸣,右眼痛,口苦,不得眠。

舌苔薄白边红,脉沉弦。

BP120/80mmHg。

辩证:外感风邪,胆火上扰治法:疏风散邪、清肝安神方药:川芎10g 防风10g 荆芥穗10g 细辛3 g白芷10g 薄荷6 g 羌活10g 桔梗10g蔓荆子10g 龙胆草10g 黄芩10g 杭菊10g茶叶6 g 炒枣仁15g 夜交藤15g 生石决明15g羚羊丝3 g上方服五剂,头痛止,诸症消除,继服五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治疗以川芎茶调散为主方加味。

其中以川芎茶调散加桔梗、蔓荆子疏风散邪止痛;患者目痛、口苦、不得眠、脉弦为肝胆火旺、肝风上扰之征,故加龙胆草、黄芩、杭菊清泻肝火,羚羊丝、石决明凉肝熄风,炒枣仁、夜交藤养肝安神助眠。

头痛的治疗应注意引经药的运用。

头痛的六经分类源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逐步加以完善、丰富。

如《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

”《丹溪心法》卷四:“如肥人头痛,案例二:咽痛(急性咽喉炎)(1册 P6)刘XX 女 47岁燕子口初诊:2009年3月5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10天。

咳嗽,咯白痰,咽喉不利。

舌苔白,舌尖红,脉浮滑数。

西医院诊断急性咽喉炎。

辩证:外感风热之邪、肺气不宣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方药:生地12g 玄参10g 麦冬10g 牛蒡子10g赤芍10g 大青叶10g 青果10g 射干10g蝉蜕6 g 僵蚕10g 桔梗10g 生甘草6 g升麻6 g 川贝母10g 杏仁10g 金银花15g 上方服十剂,咽喉肿痛消失,声音嘶哑消除,咳止。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重视,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得以推出。

该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为新一代中医药从业者提供学术指导与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背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经验丰富而独特。

然而,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

许多宝贵的中医药经验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宝库中的经验智慧,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得以制定。

二、目标与任务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传承和弘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经验,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1.梳理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系统化的传承材料;2.开展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指导和交流活动;3.组织专家培训班、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互动;4.推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为确保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顺利落地,可分为以下步骤:1.评选老中医药专家:通过严格的甄选过程,选出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老中医药专家;2.梳理整理经验资料:与被评选出的老中医药专家合作,深入梳理整理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传承材料,并保留有关的录音、视频等资料;3.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指导和交流活动,促进经验的传播与分享;4.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组织专家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老中医药专家分享经验,并进行现代化转化的研究探索;5.推广和应用经验成果:通过出版专著、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推广和应用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成果,并促进其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苓桂术甘汤是名老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主治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本文将介绍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咳嗽的经验及医案。

一、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这四味药物具有温中祛寒、祛湿化痰、调理气血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解表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

药量如下:茯苓6克,桂枝6克,白术6克,甘草3克。

二、治疗咳嗽的经验1.肺热咳嗽:咳嗽剧烈,痰少而黏,口干舌燥,胸口发热,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祛风止咳。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桔梗、银花(桔梗3克,银花3克),炒杏仁(3克),鱼腥草(10克)。

2.风寒咳嗽:咳嗽清晰,痰白稀薄,口不渴,舌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麻黄(麻黄3克),贝母(贝母6克),苏叶(苏叶6克)。

3.慢性咳嗽:咳嗽经久不愈,痰多色黄,口干少腥,舌红苔少。

4.虚寒咳嗽:咳嗽声低,痰多清稀,胸闷气短,畏寒怕冷,舌淡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人参6克),防风(防风6克),附子(附子1克),干姜(干姜3克)。

三、典型医案1.某女患者,因风寒感冒发热,咳嗽流涕。

症状仍持续一周,咳嗽仍未好转。

查看患者病情后,诊断为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

采用苓桂术甘汤加麻黄、贝母、苏叶治疗。

服用药物后,当夜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

2.某男患者,因患感冒后咳嗽持续两个月未好。

患者发热轻微、畏寒,咳嗽声低,痰多清稀。

将苓桂术甘汤加百合、石斛、玄参、浙贝治疗。

服用药物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痰量减少,体温正常。

四、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3.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

苓桂术甘汤自唐朝以来就成为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名老中医们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名老中医工作室一、背景分析: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中医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减少。

为了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特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使中医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二、项目目标:1. 传承中医经典:通过与名医合作,挖掘和整理名医的经验和心得,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2. 推广中医理论: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向社会普及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理论的文化认同度。

3. 高质量临床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宣传中医的独特疗效。

4. 创新中医研究:组织中医药科研团队,开展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项目计划:1. 建立专家委员会:邀请中医著名专家组成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规划和监督。

2. 整理中医典籍:组织专家团队,与名医合作,挖掘名医的经验和心得,整理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并进行出版、发行。

3. 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学术研讨会,邀请名医和专家分享中医理论和实践,同时组织中医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

4. 建立名老中医门诊: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声誉的老中医,开设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推动中医技术创新: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重点推动中医疗效评估和中医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四、项目执行步骤:1. 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委员会,确定项目具体计划和推进措施。

2. 挖掘名医经验,与名医合作整理中医经典,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3. 开展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理论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4. 筛选优秀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技术的创新发展。

2023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2023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2023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综述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逐渐得到了重视和认可。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本方案针对推广名老中医工作室进行规划和实施。

一、背景和目标1. 背景目前,中医药已经成为全民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由于中医药的历史悠久且复杂,名老中医的传统经验和技艺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将他们的经验和技艺有效传承下去。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推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技艺,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1. 名老中医选拔和培养(1)制定名老中医选拔标准,包括医术水平、临床经验、人品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评委会对候选人进行选拔。

(2)选定名老中医后,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学习机会。

2. 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1)选定适当的场地和设备,建立符合中医理念的工作环境。

(2)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药材,确保名老中医工作室能够开展诊疗工作。

(3)组建名老中医团队,包括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

(4)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治疗情况。

3. 名老中医工作室推广和宣传(1)通过媒体、学术会议、卫生健康宣传和社区活动等渠道,宣传名老中医工作室的成果和特点,吸引更多患者。

(2)组织名老中医参加学术交流和会议,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

4. 名老中医工作室师承传承(1)建立名老中医与年轻中医师的师承制度,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中医药技艺。

(2)组织名老中医与年轻中医师的专业交流会,促进技艺的传承和分享。

5. 名老中医工作室服务质量监督(1)建立机制,对名老中医工作室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2)定期开展名老中医临床能力的考评和培训,确保其医德医风和专业水平。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名老中医,指那些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声誉的中医专家,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也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制定了以下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

方案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享讲座通过举办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享讲座,邀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向医护人员分享其在诊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治疗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也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和治疗水平,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方案二:名老中医临床案例分享平台建立一个名老中医临床案例分享平台,让名老中医专家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分享给其他医护人员。

这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名老中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方案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沙龙活动定期举办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沙龙活动,邀请多位名老中医专家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心得,同时邀请医护人员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疑难病例的诊疗方法。

这样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推动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发展。

方案四: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专题培训组织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专题培训班,邀请名老中医专家授课,针对特定病种或临床问题进行深入讲解,让医护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和技术。

通过实地操作和病例讨论等方式,加深医护人员对中医治疗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一系列推广应用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在推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和治疗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最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

最新“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经验与体会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4、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 周围血管疾病以“瘀”论治。 痛为血瘀;久病入络之血为之血瘀;污秽之血为之血
瘀;离经之血为之血瘀。 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始见“瘀血”病
名,并为之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和十余首活血化瘀方 剂。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寒者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又云:“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素问·三部九侯论篇》“必先去其血脉, 而后调之。”因此我在治疗此病的总则即遵循《素 问·调经论篇》的“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 络。”
之。”曾子对此解释的十分准 确,“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忠恕就是“仁”,忠就 是中心,把心放于正中,故孔 子告诉子贡:“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恕 就是如心,将心比心,孔子告 诉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这就是恕。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忠和恕是统一的,忠是从正面讲的,恕是从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5、中华文化是学好中医的前提

生物
土壤
空气
温度
二、传承工作的体会
5、中华文化是学好中医的前提
水几于道,“道”由“水”而生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
兮,似万物之宗。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地度篇》 《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3、精、气、神为生命之源
“精者先天之本”,不少疾病的发生与“精”有 着明显关系
治病时遵循《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用药时要补 精血、壮元阳、充骨气、达血脉。否则,脏腑衰 弱,脉络不和,病情加重
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病机为:肾阳虚,脾阳虚, 肺气不充,心气不足,阳气不能达四末,精血不 能濡养肌肤,致使肌肤枯槁发生坏疽或溃疡;若 寒湿聚于内瘀久化热,热则肉腐成为湿坏疽。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和健康保健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当前中医行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老中医的传承和培养问题、市场乱象等。

因此,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旨在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挖掘和育才中医名老,提升中医服务水平,实现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名老中医: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进行指导,举办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先进的临床技术和经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名老中医,以推动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2. 建立标准化的临床服务体系:在名老中医工作室中,明确中医诊治模式和方法,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扩大名老中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名老中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广中医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医,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在城市中心区域选择合适的场所,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提供临床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同时开展中医科研、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2. 邀请中医专家指导: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教授进行指导,分享临床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名老中医的临床水平和专业知识。

3. 开展培训班和学术交流:定期组织中医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名医、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名老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制定标准化的临床服务流程: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制定标准化的临床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中医诊疗的质量和效果。

5. 开展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与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医相关的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推动中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6. 建立患者档案和追踪服务: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追踪服务,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X良春用药经验集(三)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

但其作用远不止此。

X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

(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

若胃气逆行。

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X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

随症制宜,泛应曲当,X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X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

X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

清X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

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

且无局部感染现象。

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X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

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

XX 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

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

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

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

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

一服痛定、呕平、血止。

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一、引言名老中医承载着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实践,他们的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梳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形成系统的学术传承体系。

2. 培养一批具备名老中医学术素养和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1)搜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著作、论文、讲稿等学术资料,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对名老中医的临床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2. 学术传承与培训(1)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邀请名老中医及其传承人授课,传授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

(2)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

3. 临床实践与应用(1)鼓励中医药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2)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

(2)加强与国际中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走向世界。

四、时间安排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以下阶段:1. 第一阶段(X个月):完成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工作,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 第二阶段(X个月):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培养一批传承人才。

3. 第三阶段(X个月):组织中医药人员开展临床实践与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第四阶段(持续进行):加强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名老中医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地位。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工作计划的实施。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系列郑惠芳辨证治疗痛经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惠芳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叶青目录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 (1)二、方案内容 (1)(一)病证名 (1)(二)诊断标准 (1)(三)辨证分型 (2)(四)治则治法 (3)(五)方药组成与加减原则 (3)(五)疗程 (5)(六)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5)(七)诊疗方案的适用推广对象 (6)三、制定方案的依据(资料来源) (6)(一)郑惠芳主任医师对对痛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6)(二)参考文献 (7)四、名老中医签字认可: (7)郑惠芳辨证治疗痛经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制定时间:2013年7月编写人员:名老中医:郑惠芳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成员:叶青、张建伟、刘卉、张萌等。

二、方案内容(一)病证名1.中医病证名:痛经2.西医病名(国际ICD~10编码):原发性痛经(N94.4)、继发性痛经(N94.5)(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标准制定)痛经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标准制定)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痛经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1)原发性痛经①病史疼痛一般发生在初潮几个月后,也有发生在初潮后2~3年内,多发生在未婚未育妇女。

注意发病前后是否有精神刺激或肽类药物服用史,注意询问有无生殖器器质性病变以排除继发性痛经。

②临床表现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出现,也有发生在初潮后2~3年的年青妇女;疼痛的时间可于月经前1~2天即开始,或月经第1~2天,月经量多时疼痛最甚;部分患者月经干净后发生;疼痛的特点是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痛、坠痛,并放射到腰骶部及阴道、肛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十小时甚至1~2天,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即逐渐缓解;腹痛剧烈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发凉、甚至晕厥等症状。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 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 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 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 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 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 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 期:246-247.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总结及措施方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总结及措施方案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善国医师简介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2024年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范文

《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与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北京市作为我国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众多名老中医,他们在治疗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总结这些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并进行临床研究,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北京市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1. 辨证施治:名老中医在诊断肺癌时,注重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中医强调整体调节,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中药治疗:名老中医在治疗肺癌时,多采用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扶正固本等功效的中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综合治疗:名老中医在治疗肺癌时,常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疗法与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

选取了北京市多家医院的名老中医治疗的肺癌患者,对其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研究结果显示,名老中医在治疗肺癌时,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及综合治疗等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名老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调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四、结论北京市名老中医在治疗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及综合治疗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名老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经验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推广应用方案系列课题任务书编号:2007BAI10B02-01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诊疗方案广东省中医院邓铁涛课题组负责人:吴焕林2008年5月目录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 .....................................................二、方案内容 .....................................................................................(一)病名 ....................................................................................(二)辨证分型...........................................................................(三)基本治法——“调脾护心法”..................................(四)基本处方及加减 .............................................................(五)疗程 ....................................................................................(六)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七)诊疗方案的适用推广对象 (6)三、制定方案的依据(资料来源) (6)(一)邓铁涛教授对胸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认识概述 . 6(二)调脾护心治法理论基础——心脾相关理论的历史源流与发展 (7)(三)胸痹病机的心脾相关理论认识——气虚生痰,因痰致瘀 (10)(四)胸痹的基本证型——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 (12)(五)胸痹的基本治法——调脾护心法(益气活血化痰法)................................................................................................... (六)参考文献..................................................................................................................四、名老中医签字认可: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一、方案制定时间与编写人员制定时间:2008年5月编写人员: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课题组成员:吴焕林、邹旭、罗文杰、王侠、王云飞二、方案内容(一)病名1.中医病证名:胸痹2.西医病名(国际ICD-10编码):冠心病心绞痛(I20.902)(二)辨证分型1.基本证型——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岭南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兼有脾胃不足、痰湿内阻之象:面色多黄或白而无华,青黄色,体丰而气短,舌多胖大而有齿印,苔常腻浊。

再加之胸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舌底络脉迂曲,总为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之表现。

进一步的文献调研与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病人证候以气虚证(87.1%)、血瘀证(79.9%)、痰浊证(78.7%)为主。

表明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是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证型。

2.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证候特征结合邓铁涛教授经验、冠心病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多元统计分析与专家调查确证,形成胸痹心痛病“气虚证”、“痰浊阻络证”与“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的诊断特征。

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诊断规范: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形体肥胖、气短;舌脉象:苔浊腻,舌淡胖,或有齿印,舌质紫黯、舌有瘀斑,脉弦滑或细弱。

分析:胸闷、胸痛为痰瘀痹阻、心脉不通、心失所养之象;疲倦乏力、气短、舌淡胖、有齿印为气虚之象;形体肥胖、苔浊腻为痰浊之象;脉弦滑为痰瘀之脉象;脉细弱为气虚之脉象。

(三)基本治法——“调脾护心法”针对冠心病共性核心病机,邓铁涛教授制定基本治法——“调脾护心法”。

冠心病从脾→心、从痰→瘀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着重从脾胃入手,强调对脾、对痰进行诊治,突出了病机之本。

在《内经》中已将痰饮列为胸痹心痛的病因。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民病饮积,心痛。

”《金匮要略》不仅把本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而且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创立了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剂,观其方多以化痰通阳宣痹为法而制,此为临床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奠定了基础。

胸痹之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正虚责之于脾胃、气血,邪实责之于湿邪痰浊。

瘀血内停并非胸痹之兆端,瘀血本不自生,乃因于正虚邪犯,然后成瘀。

治胸痹,化瘀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治病求本,防微杜渐。

治瘀血形成之因,则应化湿祛痰,治痰湿形成之因,则应调理脾胃。

冠心病的本虚,心虚为主,以全身之虚、五脏六腑功能不足和失调为背景。

就心气虚而言,则与脾的关系甚大,心气虚,主要表现其主血脉的功能低下,而要提高其功能,则有赖于气与血对心的濡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运,能升腾清阳,从根本上起到益气养心之效,故邓老强调补益心气重在健脾。

此外,脾胃健运,则湿不聚,痰难成,亦为除痰打下基础。

除痰法在治冠心病的过程中,是一种通法,是针对标实而设的,通过除痰可以通阳,有利于心阳的恢复,这又有寓补于通之意。

补法与通法是治疗冠心病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临床使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通多补少,或补多通少,或一通一补,通补兼施,均应根据冠心病的各个类型,视具体情况权衡而定。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属气虚痰浊者,邓老喜用温胆汤加减。

(四)基本处方及加减以“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为基本证,定立基本处方,再随证加减:1. 基本处方:邓老冠心方党参30克五爪龙25克法半夏15克橘红6克田七片10克云茯苓15克竹茹10克枳壳6克白术15克甘草5克2. 方解:本方主治为心脾气虚,痰瘀阻络所致的胸痹心痛。

李中梓曰:“气之源头在乎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日久成瘀;脾气虚无力运化水湿,聚湿成痰,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故发为胸痹心痛,症见胸闷如窒而痛,甚则痛引肩背。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内生,故可见咳嗽,或气短喘促,或呕恶痰涎;脾主运化,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可见面色萎黄,气短神疲,倦怠懒言,口淡不渴;脾主四肢,脾气虚,清阳不布,故可见四肢无力,肢体沉重。

舌暗淡,或边有齿印、或舌底脉络曲张、苔浊腻,脉弦滑均为气虚痰瘀之征。

方中以党参甘温益气健脾为君,以补益元气、温通心阳,用量一般15~30g,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瘀。

五爪龙性平、微温,功能益气补虚、健脾化湿;法夏辛温性燥,为燥湿祛痰之要药,可杜生痰之源;橘红苦温芳香,芳香则醒脾行气,气化则痰消,燥湿可助法夏祛痰,理气可使气顺痰消;田七甘温,具有活血通脉止痛之功效,四者共为臣药,配合君药达益气除痰祛瘀之效。

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轻用竹茹,不在清热,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用枳壳代枳实,意在开胸行气,气行则痰瘀自行,又可防枳实破气伤正。

白术苦甘温,苍术辛苦温,合用而起健脾燥湿之功。

此五者共为佐药辅助君药及臣药加强其益气化痰、理气活血通络之功。

甘草甘平,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为使药。

邓老使用温胆汤治疗胸痹时,喜用橘红代陈皮以加强开胸之力;因本病是标实本虚之证,只顾通阳,并非久宜,故加参益气固本,标本同治,不但补益了心气,而且可使“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全方升清降浊、攻补兼施,共奏益气除痰祛瘀通脉之功,脾气健则心气旺,痰瘀去则心阳振,使心脉通畅,不治心而心君自安,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

3. 加减:(1)随症加减心肺气虚明显:症见气短、乏力甚,脉细无力。

加黄芪25克,或红参10克另炖兑入。

心脾两虚,痰浊壅盛者:症见舌苔厚腻,加苡米30克,石菖蒲10克。

心肾两虚明显者:症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尺脉弱。

加巴戟15克、淫羊藿15克、桑寄生15克。

心肾两虚,水瘀内停者:症见心悸气喘,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肢体浮肿,加熟附子10克(先煎)、红参10克(另炖)、猪苓15克、泽泻15克。

心肝血虚者:症见面色无华,疲倦乏力,气短,脉细,加黄精15克、鸡血藤15克。

气阴不足,症见口干、汗多神疲、气短懒言,脉细数。

合用生脉散,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党参改太子参,或西洋参10克另炖兑入。

瘀血停滞、胸痛甚,症见胸部刺痛、绞痛,或口唇爪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加失笑散(蒲黄6克、五灵脂6克),水蛭5-10克。

(2)不同病理环节加减冠心病介入围术期:介入治疗后因器械操作,血脉受损,术后早期当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可加用水蛭、失笑散。

术后稳定期长期治疗当以益气化痰为重点,可予邓氏温胆汤或胶囊制剂长期服用。

冠心病搭桥手术围术期:术前术前中医治疗以扶正为主,多用益气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因开胸手术耗泄心胸阳气,以“心气不足,痰浊壅塞”为主要病机特点,多症见疲倦乏力、言语声低,咳嗽咯痰,当以益气化痰为主要治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五爪龙、橘红、陈皮、法半夏、枳壳、石菖蒲等。

若痰阻化热,症见发热,痰黄质粘难咯,需加强清化痰热之力,加用胆星10克、瓜蒌10克,并佐以通腑泄热之品。

大多病人还见疲倦纳差、便秘等心脾气虚之象,可配合以艾灸双足三里、吴茱萸包热敷神阙等外治法。

真心痛(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真心痛者心痛彻背,以气虚、阳虚等本虚为基础,痰瘀阻络为标实,在辨证补虚的同时,加强活血化瘀祛痰之力,予加用失笑散(蒲黄6克、五灵脂6克),水蛭5-10克。

可使用邓老心痛贴外贴膻中加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力。

(3)合并病加减:合并高血压病,加草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钩藤15克、牛膝15克。

合并血脂增高者,加山楂15克、麦芽30克、何首乌30克。

合并糖尿病,加淮山药6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

(五)疗程三个月为一疗程。

病情稳定者可予胶囊制剂长期服用。

(六)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1.有效性评价(1)病的疗效评价指标:心绞痛发生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常规心电图;平板心电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

(2)证候的疗效评价指标:中医证候评分表。

(3)生活质量评价:SAQ生存质量表、SF-36生存质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