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吨大豆浓缩蛋白(发)

5000吨大豆浓缩蛋白(发)
5000吨大豆浓缩蛋白(发)

年产5000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项目分析

张术臻唐金泉崔海东

一、概述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早的农作物之一,长期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们的食物蛋白来源。后来,大豆从我国传播到全世界的,并在美国,南美国家,欧洲和中东地区得到广泛种植。目前,全球大豆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大豆产量约1700万吨,位居第四。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油脂和低聚糖,广泛应用于生产食用油、豆制品、工业饲料等方面。大豆已大部分被加工成几千种产品,大豆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5-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大豆浓缩蛋白产品是一种较高纯度的优良大豆蛋白产品,它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并通过稀酸或酒精溶液沥洗法脱去其中的可溶性糖分而得到的一种产品。浓缩蛋白由于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和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营养成分和给厂家带来高额利润。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中的附产物,以前都被当废水排放了,实际上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优异功能性糖源,由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组成,不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是,大豆低聚糖可被体内肠道中有益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繁殖的物质,防治便秘,提高人体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同时低热量、低糖度具有抗龋齿、抗肿瘤,防止肥胖等生理功能,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具有低热值、低甜度、无胆固醇、耐热、耐酸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品和饲料中。

在我国,大豆浓缩蛋白发展很慢,年产量在5000吨以下,并且功能性较差的中低端产品,而分离蛋白相对发展快,年产量在6万吨以上。国外市场则刚好相反,据统计,2002年,全球分离蛋白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而浓缩蛋白则高达38万吨以上,我国目前大豆浓缩蛋白使用厂家大都是以分离蛋白代替浓缩蛋白使用,或高价从美国和欧洲进口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长此以往,会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大豆浓缩蛋白是非常迫切的。导致国大豆浓缩蛋白在我国发展很慢的关键原因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功能化技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被美国ADM公司和以色列DANIEL等公司所垄断。作为国内大豆蛋白行业的龙头企业,深远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蛋白技术研究,在2002年成功完成大豆分离蛋白清洁生产技术后,在2003年又成功研制出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生产技术,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03115000。利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生产成本只有国外的60%,非常具有竞争力,目前该技术正在产业化阶段。

二、大豆浓缩蛋白介绍

(一)大豆浓缩蛋白的优点:

1. 大豆浓缩蛋白除去了存在于大量其他大豆产品中的抗原蛋白质成分。

2. 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所有必须氨基酸,并且没有豆腥味。

3. 大豆浓缩蛋白消化利用率高,相当于鸡蛋蛋白和牛奶蛋白。

4. 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高吸水性、吸油性和乳化性。

(三)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流程:

三、大豆浓缩蛋白市场前景

在国外,大豆浓缩蛋白产品主要应用于肉制品、饲料行业、面制品等行业,作为肉食加工业中的肉的替代品和填充剂以及和喂养幼小动物的代乳品(特别是牛犊和乳猪),需求量量在30万吨/年以上。在我国,在肉制品中,由于浓缩蛋白产量很少,主要以分离蛋白代替浓缩蛋白,如果有一半公司采用浓缩蛋白,需求量就在30000吨/年以上。在饲料中,浓缩蛋白的潜力更大,再加上在乳制品、面制品和保健品等行业,我国大豆浓缩蛋白的需求量保守估计也在50000吨/年以上。更何况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并且在1995年以来,在全国逐步实行和推广“大豆行动计划”,促进大豆种植、加工和消费。

目前全世界约有低聚糖产品十余种。随着对低聚糖产品的开发,人们对其功能性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除乳酮糖外,1991年低聚糖的产量约35,000吨,到1995年在65,000吨以上。2000年则超过100000吨。在我国,虽然功能性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仅自 1996年开始,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大部分作为食品配料使用,少量用于饲料,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其它低聚糖相比,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是纯天然产品,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四、生产规模及投资估算

(一)、投资产业规模

1.生产能力:建设年处理11000大豆综合处理项目,每年可得大豆功能性浓缩

蛋白5000吨,大豆低聚糖1000吨,大豆油1700吨。

2.产品得率:45.5%;

3.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厂房2000-3000平方米;

4.动力配套:

(二)、生产主要设备及投资成本估算

1.主要设备如下:共计,设备投资:3500万元;

2.成本估算

3. 总投资概算:

1、设备费:3500万元

2、运输费:35万元

3、安装、调试费:30 万元

4、设计费:35万元

5、土地费、厂房建设和公用设施1000万元

6、流动资金1000万元

7、技术转让费:380万元

8、其它不可预见费用300万元

共计:6280万元

五、经济效益评估

1.毛利估算

(1)投入:年加工大豆11000吨,累计产出产品7700吨,吨平均成本12050元,共成本投入12050*7700=9278.5万元

(2)产出:

功能性浓缩蛋白:年产5000吨,每吨15500元,计7750万元。

豆油:年产1700吨,每吨6500元,计1105万元。

大豆低聚糖:年产1000吨,每吨60000元,计6000万元。

共计产出:14855万元。

(3)毛利:14855-9278.5=5576.5万元

2.利税分析

产品交纳增值税,税率按17%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额5%计算,教育附加税按增值税额的3.5%计算。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综合税负一般约为

8-10%。按现行财会制度,产品销售收人扣除总成本费用和增值税金及附加费用后作为利润总额,提取33%所得税后为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毛利-应交税=5576.5-1178=4398.5万元

税后利润=4398.5×(1-0.33)=2497万元

3.效益评价

1.投资利润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4398.5/6280)×100%=70.04%

2.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利润总额)= (6280/4398.5) =1.43年

3.投资产值率=(销售总额/投资总额) ×100%=14855/6280=236.54%

4.盈亏平衡点(以十年计):

BEP=年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628万元/(19292元-14950

元)=1446.3吨

即当产量达到设计能力的18.8%时,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点。

六、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项目总结

从上面分析看出,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低聚糖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年毛利可达5576.5万元,投资利润率可高达70.04%。同时没有废水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符合国家的促进“大豆行动计划”和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政策,是当今极具前景的项目之一。

蛋白油脂资料

蛋白 1、写出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工艺流程(方框图)、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主要设备 型式。 答:工艺流程如下: : 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先将低温脱溶豆粕进行粉碎,用100目筛进行过筛,然后将 豆粕粉由输送装置送入浸洗器中,用60%-65%乙醇溶液,在温度50℃左右,流 量按1:7质量比进行一次醇洗,洗涤粕中可溶性糖分、灰分及部分醇溶性蛋白质, 浸提约1h ,经过浸洗的浆状物分离机进行分离,除去乙醇溶液后,进行二次醇 洗(浓度90%-95%),再分离后,将浆状物干燥既得浓缩蛋白产品。 主要设配型式:LB220链板式萃取器、ZPT250真空盘式脱溶机、SJM-II 双效降膜蒸发器、GBZ10刮板薄膜蒸发器、尾气水吸收塔。 2、写出醇洗大豆浓缩蛋白改性的工艺流程(方框图)、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主要 设备型式。 答:工艺流程如下: 水 ↓ 主要工艺技术条件: 调制、均质:加水调配成 10%左右的蛋白溶液,加碱液调配其 pH 至10,每次 进料量为42 kg ,加水量为280 L ,均质乳化时间为30~40 min 。 瞬时高温处理:在 115~135 ℃的高温下约 35 s 左右。 冷却:冷却至40~50 ℃用泵打入超声波处理罐中。 超声波处理:超声强度为3600 W ,超声时间为35 min 。 豆粕粉 一次醇洗 固液分离 二次醇洗 固液分离 干燥 产品 浓缩蛋白 粉碎 调制 瞬时高温处理 冷却 高压均质 超声波处理 喷粉 均质

主要设备型式:均质乳化罐,超高温瞬时灭菌机,超声波提取罐,供料泵(防爆),高压均质泵(防爆),喷粉塔,蒸汽分配器,电控柜(防爆)。 3、水酶法和水剂法生产花生浓缩蛋白的工艺原理是什么?各有哪些优缺点?答:水酶法工艺原理:水酶法主要利用机械破碎的基础上,采用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维生素酶等)破碎花生的细胞壁,使蛋白质与油脂暴露出来,利用蛋白质的亲水力和油脂的疏水作用,是蛋白质溶解在水中,同时把油脂从破碎的细胞裂缝中排挤出来。采用离心分离设备,将悬浊液中的乳油和淀粉残渣分离出去,才能得到蛋白液。 水剂法工艺原理:借助机械的剪切力和压延力将花生的细胞壁破坏,使蛋白质与油脂暴露出来,利用蛋白质的亲水力和油脂的疏水作用,是蛋白质溶解在水中,同时把油脂从破碎的细胞裂缝中排挤出来。采用离心分离设备,将悬浊液中的乳油和淀粉残渣分离出去,才能得到蛋白液。 水酶法优缺点:处理条件温和,能同时得到纯度高、可利用性强的蛋白质等。但提取率还不太高,一定程度上造成蛋白质资源浪费,由于两性大分子物质存在,容易形成O/W乳状液,造成乳化,一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要破乳就非常困难。水剂法优缺点:出油率大体和压榨法相当,残油在5%~7%;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由于不使用易燃溶剂,保证了食品的卫生和生产上的安全。由于工业化时间短,在工艺与设备上尚存一些问题。以水作溶剂蛋白质溶液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质。 4、写出碱溶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技术条件、主要设备型式。 答:工艺流程如下: 豆粕→浸取→固-液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灭菌↓↓↓↓ 饲料←干燥←残渣乳清废水冷却 ↓ 产品←干燥工艺技术条件:浸取:加水量1:10;浸取温度55~60℃;pH值7.5~8.5;时间0.5~1h。酸沉:时间0.5h;pH值4.5

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工艺研究

醇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工艺研究 作者:林凤岩, 董季 作者单位:济宁市机械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宁,27202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魏冰.曹万新.杨帆.石珊珊.朱正友.吴生平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实践[会议论文]-2007 2.关海君.于殿宇.周凤超.王瑾.Guan Haijun.Yu Dianyu.Zhou Fengchao.Wang Jin醇法连续提取大豆浓缩蛋白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生产实践[期刊论文]-大豆通报2007(6) 3.胡晓荣.谷克仁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取工艺条件的试验[会议论文]-2004 4.宋宏哲.赵勇.白志明.SONG Hong-zhe.ZHAO Yong.BAI Zhi-ming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综述[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2008,16(2) 5.樊永华.华欲飞.FAN Yong-hua.HUA Yu-fei氨作碱性剂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07(12) 6.李华栋.夏慧玲.徐刚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及产品质量评价[期刊论文]-江西科学2004,22(4) 7.宋宏哲.赵勇.王哲.白志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浅析[会议论文]-2007 8.张术臻.唐金泉.崔海东年产5000 t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投资分析[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2009,17(2) 9.白志明.田娟娟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期刊论文]-黑龙江粮食2006(4) 10.杨敏.田少君.周瑞宝.郭兴凤.YANG Min.TIAN Shao-jun.ZHOU Rui-bao.GUO Xing-feng大豆浓缩蛋白物理改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粮油食品科技200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612491164.html,/Conference_6566543.aspx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教学资料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重要作用 由于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各样的肉制品也随着消费者的需要而走向了市场。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肉制品加工业的关注,在肉制品加工中主要利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性。 1 )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 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蛋白质量在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能改善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营养更全面、更合理。 2)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 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独特的豆香气,而肉制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由于加工工艺 (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气味,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独特香气对以上气味产生掩蔽作用,因而大豆蛋白对肉制品具有一定的调味作用。 3)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 大豆蛋白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粘结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利用这一特性加入大豆蛋白后可有效的改善产品的结构、增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结构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 4 )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出水、出油是肉制品加工生产、存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利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性,对水和油脂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定网络结构,从而使肉制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过程中不发生出水、出油现象。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离蛋白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生产技术仍无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停滞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且国内的分离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区别不大,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国外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可生产出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国外产品由于品种多、质量好,虽然价格高出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 国外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很快,由萃取方法、到改性方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术。按照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不同,其萃取方式、改性方法均不同。由此生产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领域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大豆蛋白 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特性。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 题。 2、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的一些性能指标

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课程设计

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 设计说明书 题目:5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 院系名称: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1年12月25日

刖旨 浓缩蛋白质的生产主要是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粕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楚成分,从而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所采用的乙醇洗涤法工艺原理是: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使大豆蛋白质变性,失去可溶性。根据这一特性,利用含水乙醇对豆粕中的非蛋白质可溶性物质进行浸出、洗涤,剩下的不溶物经脱溶、干燥即可获得浓缩蛋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特点在于产品的风味、色泽好,蛋白质得率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且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目次 1.工艺设计说明 (1) 1.1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课题意义 (2) 13设计说明 (3) 2.工艺设计计算 (6) 2.1物料衡算 (6) 2.2热量衡算 (8) 3.设备选型及明细 致谢................................................................... 参考文献................................................................

1?工艺设计说明 1.1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俗称白豆片)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我国现今己有30余家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可以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由于美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地,所以其大豆加工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根据网上数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就有381家企业涉及大豆的加工。世界上加工大豆蛋白的一些企业如ADM、DuPont Protein Technologist (即以前的保利来蛋白公司,现被DuPont公司收购,该公司已经在我国收购多家企业并开始生产分离蛋白)、Central Soya、International ProteinCorporation等,其大豆蛋白生产品种基本覆盖了已经成功开发的所有品种,最为重要的是有些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序列化、专一化,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仅ADM和DuPont公司的蛋白产品就达几十种,产品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日常加工食品,同时一些产品的针对性强,有自己的特定使用对象,而这个问题正是我国大豆蛋白加工所存在的问题。从蛋白质产品生产厂商数目上看,大豆蛋白的生产以豆奶类、脱脂豆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的生产较多,而对水解蛋白的生产较少。它的营养价值与牛乳接近,并且还存在以下几个优势:无乳糖、无胆固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异黄酮、含纤维素。在注重健康的今天得到美国消费者逐步认可,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所致。 在对脱脂豆粉进行加工处理时,产品的风味质量得到改善,特有的豆腥味被去,大豆中含有的所谓“胀气因子”一大豆低聚糖也同时被除去,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原料脱脂豆粉相比明显提高(一般不低于70% ),通常1吨脱脂豆粉可以生产出750kg 的浓缩蛋白。蛋白产品的性状与处理方法有关。脱脂豆粉热变性后水浸提处理,产品的溶解性能低、色泽也较深;醇浸提法生产出的产品溶解度虽然低(NSI为10%?15% ),但可以保留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如粘度、乳化能力等;酸浸提法可以通过后来中和物料中的酸而提高浓缩蛋白的溶解性能。不同方法生产出的浓缩蛋白均可以形成粉状、粒状的产品形式,均可以最终用于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用乙醇生产的

5000吨大豆浓缩蛋白(发)

年产5000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项目分析 张术臻唐金泉崔海东 一、概述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早的农作物之一,长期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们的食物蛋白来源。后来,大豆从我国传播到全世界的,并在美国,南美国家,欧洲和中东地区得到广泛种植。目前,全球大豆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大豆产量约1700万吨,位居第四。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油脂和低聚糖,广泛应用于生产食用油、豆制品、工业饲料等方面。大豆已大部分被加工成几千种产品,大豆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5-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大豆浓缩蛋白产品是一种较高纯度的优良大豆蛋白产品,它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并通过稀酸或酒精溶液沥洗法脱去其中的可溶性糖分而得到的一种产品。浓缩蛋白由于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和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营养成分和给厂家带来高额利润。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中的附产物,以前都被当废水排放了,实际上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优异功能性糖源,由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组成,不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是,大豆低聚糖可被体内肠道中有益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繁殖的物质,防治便秘,提高人体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同时低热量、低糖度具有抗龋齿、抗肿瘤,防止肥胖等生理功能,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具有低热值、低甜度、无胆固醇、耐热、耐酸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品和饲料中。 在我国,大豆浓缩蛋白发展很慢,年产量在5000吨以下,并且功能性较差的中低端产品,而分离蛋白相对发展快,年产量在6万吨以上。国外市场则刚好相反,据统计,2002年,全球分离蛋白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而浓缩蛋白则高达38万吨以上,我国目前大豆浓缩蛋白使用厂家大都是以分离蛋白代替浓缩蛋白使用,或高价从美国和欧洲进口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长此以往,会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大豆浓缩蛋白是非常迫切的。导致国大豆浓缩蛋白在我国发展很慢的关键原因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功能化技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被美国ADM公司和以色列DANIEL等公司所垄断。作为国内大豆蛋白行业的龙头企业,深远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蛋白技术研究,在2002年成功完成大豆分离蛋白清洁生产技术后,在2003年又成功研制出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生产技术,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03115000。利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生产成本只有国外的60%,非常具有竞争力,目前该技术正在产业化阶段。 二、大豆浓缩蛋白介绍 (一)大豆浓缩蛋白的优点: 1. 大豆浓缩蛋白除去了存在于大量其他大豆产品中的抗原蛋白质成分。 2. 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所有必须氨基酸,并且没有豆腥味。 3. 大豆浓缩蛋白消化利用率高,相当于鸡蛋蛋白和牛奶蛋白。

5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工艺设计

前言 浓缩蛋白质的生产主要是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粕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量成分,从而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所采用的乙醇洗涤法工艺原理是: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使大豆蛋白质变性,失去可溶性。根据这一特性,利用含水乙醇对豆粕中的非蛋白质可溶性物质进行浸出、洗涤,剩下的不溶物经脱溶、干燥即可获得浓缩蛋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特点在于产品的风味、色泽好,蛋白质得率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且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目次 1. 工艺设计说明 (1) 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 课题意义 (2) 1.3 设计说明 (3) 2. 工艺设计计算 (6) 2.1 物料衡算 (6) 2.2 热量衡算 (8) 3. 设备选型及明细 致谢.......................................................................................................................... 参考文献..........................................................................................................................

1.工艺设计说明 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 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 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俗称白豆片)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我国现今已有30 余家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 可以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由于美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地, 所以其大豆加工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根据网上数据统计, 目前在美国就有381家企业涉及大豆的加工。世界上加工大豆蛋白的一些企业如ADM、DuPont Protein Technologist (即以前的保利来蛋白公司, 现被DuPont 公司收购, 该公司已经在我国收购多家企业并开始生产分离蛋白)、Central Soya、International ProteinCorporation 等,其大豆蛋白生产品种基本覆盖了已经成功开发的所有品种, 最为重要的是有些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序列化、专一化, 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据不完全统计, 仅ADM和DuPont公司的蛋白产品就达几十种, 产品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日常加工食品, 同时一些产品的针对性强, 有自己的特定使用对象, 而这个问题正是我国大豆蛋白加工所存在的问题。从蛋白质产品生产厂商数目上看, 大豆蛋白的生产以豆奶类、脱脂豆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的生产较多, 而对水解蛋白的生产较少。它的营养价值与牛乳接近, 并且还存在以下几个优势: 无乳糖、无胆固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异黄酮、含纤维素。在注重健康的今天得到美国消费者逐步认可,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所致。 在对脱脂豆粉进行加工处理时, 产品的风味质量得到改善, 特有的豆腥味被去, 大豆中含有的所谓“胀气因子”——大豆低聚糖也同时被除去, 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原料脱脂豆粉相比明显提高(一般不低于70% ) , 通常1吨脱脂豆粉可以生产出750kg的浓缩蛋白。蛋白产品的性状与处理方法有关。脱脂豆粉热变性后水浸提处理, 产品的溶解性能低、色泽也较深; 醇浸提法生产出的产品溶解度虽然低(NSI为10%~15% ) , 但可以保留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 如粘度、

花生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应用

花生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应用 继大豆蛋白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深度利用后,花生蛋白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花生蛋白质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花生蛋白质可消化率高,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消化系数可达90%以上。花生蛋白质具有诱人食欲的香味,简单地烘焙和磨碎成粉就可以用于多种食品加工,既可作为食品的主要成分,又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还可兼用。这种特殊的优点,标志着花生蛋白在食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花生蛋白质中10%为水溶性蛋白,其余90%为碱溶性蛋白,由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两部分组成,花生蛋白的等电点在pH4.5左右。花生球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0000,等电点为pH5~5.2;伴花生球蛋白的分子量由2×104~2×106的6~7个单体组成,等电点为pH3.9 ~4。花生蛋白产品多种多样,其中以粉状花生蛋白为主要产品,如花生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等。花生粉又包括全脂、半脱脂和脱脂花生粉。花生蛋白质溶解性PDI值为54%~90%,持水能力2.1~4.8 克水/克蛋白,吸油能力0.98~1.3克油/克蛋白,起泡度130%~ 160%。花生蛋白的制取一般有两条途径:第一,以花生仁作原料,采用水溶法同时分离出油脂和蛋白质;第二,利用低温浸出或压榨取油后的饼粕作原料制取花生粉,或进一步做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由于采用工艺和操作条件不同,可生产出几种不同的花生蛋白产品。全脂花生粉是由花生仁作原料直接加工而成的一种粉状产品,蛋白质含量30 %;脱脂花生粉是由直接浸出或预榨浸出粕生产的,蛋白质含量65%。浓缩蛋白是花生脱脂后,只除去少量水溶性糖分、灰分和其他微量成分,而淀粉和纤维素随凝聚的蛋白质集中为一体,蛋白质含量为70%。分离蛋白是利用碱溶酸沉原理,不仅除去低分子水溶性糖分,还除去纤维素、淀粉等成分而制得的,其纯度高,蛋白质含量达90%以上。在加工过程中,大部分磷脂也集中在花生蛋白粉中,这不仅提高了营养价值,而且对其溶解性也有利。花生蛋白目前在食品工业及人们的日常膳食中得到初步应用。为最佳地发挥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科学地选择应用领域和配方,以下简要介绍花生蛋白产品的应用方法。作添加剂。利用花生蛋白的香味和溶解特性,即溶解度大,水溶程度高,可生产代乳品、饮料等强化食品,或单独冲调,或与奶粉等混合冲调饮用,可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产生令人易于接受的愉快风味。在此类制品中用量浓缩蛋白为10%~15%,分离此类制品中用量浓缩蛋白为10%~50%,分离蛋白为5%~30%。冰淇淋、焙烤食品、儿童食品等不需要很高溶解性的食品,其添加量浓缩蛋白为4%~10 %,分离蛋白为2%~7%。脱脂花生粉适用于饼干、面包、蛋糕之类食品,其添加量饼干为10%~15%,面包为4%~8%,蛋糕为15%~ 25%。同时应适当增加疏松剂量,可提高膨松性和柔软性,延缓老化期。将浓缩蛋白1%~2%,分离蛋白0.5%~1.5%,或脱脂花生粉 1.5%~3.5%,掺入面粉中制作馒头、面条,耐高温,滑爽有咬劲。作吸油保水剂。利用花生蛋白的吸水性、保水性、吸油性、乳化性等特性,将花生蛋白添加到火腿、香肠、午餐肉等畜禽肉制品中,可保持肉汁,促进脂肪吸收,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乳化的油滴被制品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保护层,可防止乳化状态被破坏。从而使制品能够实现组织细腻、口感良好、风味诱人、富有弹性。作发泡稳定剂。花生蛋白粉经酶法或碱法处理后,是很好的发泡剂,可广泛应用于糖果、中西糕点、冰淇淋等食品中。例如在充气糖果生产中,加入1%~2%的花生蛋白粉,控制温度在35℃左右,浓度 25%左右,同样可以起到蛋白干和明胶的作用。还可作为汽水的发泡稳定剂,用于汽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专业技术研究进展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xxx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工xxx班xxx) 摘要:本文概括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各种改性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劣,以供大豆浓缩蛋白工业化借鉴。 关键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1.前言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含水酒精淋洗低温脱脂豆粕,除去豆粕中的可溶性杂质而制得的大豆蛋白制品。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且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等优点,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是由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与乙醇作用发生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氮溶解指数大大降低,造成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过研究发现,经过改性可以提高其功能特性,因此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得到管饭的研究,其改性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千秋。在此本文对国内外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现状和改性技术做出了整理和归纳。 2.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及应用现状 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乳化性、吸油性、吸水性与保水性、凝胶性、溶解性、起泡性、被膜性、黏结性、调色性、附着性[1]。针对其应用领域不同,对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食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分析发达国家大豆蛋白生产应用,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三足鼎立,其中尤以浓缩蛋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在此之中又以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占据94%的绝对主导地位。按照食品加工的需求,开发出数十种大豆蛋白制品,广泛应用与各类食品中[2]。 3.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取决于蛋白质在液—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吸附性质,而蛋白质吸附性质的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如分子大小、形状、柔韧性、表面电荷、疏水性和溶解性;被吸附蛋白质层的特性,如厚度、流变学特性、静电荷及其分布、

期货基础知识问答

期货基础部分 1、什么是期货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我来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你去花店买花,现买现付就属于现货交易;若是约定二个月后过生日时再付款提货,则属于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的产生就是源于现货交易和远期交易,并在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前面谈到的期货合约,实际上也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也就是说合约中的商品(合约标的物)种类、质量、数量和交割时间、地点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这样,买卖双方就不会因为商品的质量、数量和交货地点、时间等问题产生争议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期货并非是商品,而是一种标准化的商品合约,在合约中规定双方于未来某一天就某种特定商品或金融资产按合约内容进行交易。期货交易则是相对于现货交易的一种交易方式,它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期货交易所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的对象并不是商品(标的物)本身,而是商品(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2、期货和现货的区别 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买卖的直接对象不同。现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而期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 (2)交易的目的不同。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进行实物交收和货款结算。期货交易的目的不是到期获得实物,而是通过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或投资获利。 (3)交易方式不同。现货交易一般是一对一谈判签订合同,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签订合同之后不能兑现,就要诉诸于法律。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一对一谈判交易(或称私下对冲)被视为违法。 (4)交易场所不同。现货交易一般分散进行,如粮油、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都是由一些贸易公司、生产厂商、消费厂家分散进行交易的,只有一些生鲜和个别农副产品是以批发市场的形式来进行集中交易。但是,期货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依照法规进行公开、集中交易,不能进行场外交易。 (5)保障制度不同。现货交易有《合同法》等法律保护,合同不兑现即毁约时要用法律或仲裁的方式解决。期货交易除了国家的法律和行业、交易所规则之外,主要是经保证金制度为保障,以保证到期兑现。 (6)商品范围不同。现货交易的品种是一切进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货交易品种是有限的。主要是农产品、石油、金属商品以及一些初级原材料和金融产品。 (7)结算方式不同。现货交易是货到款清,无论时间多长,都是一次或数次结清。期货交易由于实行保证金制度,必须每日结算盈亏,实行逐日盯市制度。 3、期货的两大功能

大豆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凝胶性、气泡性、吸味性、防止脂肪渗透和聚集性、粘结性。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 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2.乳制品: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3.面制品: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

膜技术应用在大豆浓缩蛋白提纯

膜技术应用在大豆浓缩蛋白提纯近年来,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行业中,其中膜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也被重复利用,如果汁浓缩分离,下文介绍膜技术如何应用在此行业。 膜法浓缩分离技术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果蔬汁浓缩分离设备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特征,达到浓缩、澄清、分级、纯化、富集等目的。微孔滤膜(空气过滤、无菌过滤、预过滤等) 超滤膜(中药注射液、精制中药提取液等) 纳滤膜(工业流体的分离纯化,如食品、制药、水处理、生物化工等) 反渗透膜(双蒸水的制备等) 。 膜分离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如苹果汁、草莓汁、葡萄汁)的澄清,其中有机膜工艺会破坏果汁的颜色和口味,而无机微滤膜使用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而且可以减少蛋白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减轻膜污染;此外由于无机膜本身所具有的理化稳定性好、抗微生物能力强、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

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及可进行高压反冲和蒸汽在线消毒,因而在果汁生产及果胶提限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大豆浓缩蛋白提纯处理技术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PSPP)超滤 膜技术进行酶试剂、多糖、甘素、生物发酵制剂、中药、蛋白质类等物料的分离与浓缩,不但无环境污染,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无须加热,在低温下运行,不破坏上述物质的结构,保证物料的原质原味,节约能耗。浓缩分离专用超滤膜已在国内不同物料的浓缩分离项目上广泛成功使用,积累了大量不同物料分离膜的使用方法。适用于除杂、提纯、分离、浓缩、标准化处理、品质提高等。 选择适合的膜孔径大小,将大的分子截留,使符合要求的小分子通过膜孔径,从而达到大豆浓缩蛋白提纯的作用。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质量标准的建立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分析 戴劲松,宋宏哲,田娟娟 (黑龙江省双河松嫩大豆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01) 摘要:本文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原料检验标准、制程检验标准以及产品企业标准的建立和原理分别予以阐述,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关键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原料检验标准;制程检验标准;成品内控标准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含水酒精淋洗低温豆粕除去可溶性杂质,制得的蛋白质干基含量在65%以上的商业产品。从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商业化运行至今,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包括美国的Archer Daniels Midland和Central Soya、以色列的Solbar Hatzor、巴西的Ceval Alimentos、印度的Ruchi等公司,以及国内的金海、松嫩、三维、万德福、谷神等公司均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产能和能耗等指标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发展的带动下,产品和市场已趋于成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连续化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对原料、过程的控制直接影响着终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所以制定企业的内控标准,是保证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的内控标准分为原料检验标准、制程检验标准以及产品企业标准三个部分,本文针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工艺和产品特点,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分别对三部分标准予以阐述,希望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经营的规范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原(辅)料验收标准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原辅料主要是低温豆粕和食用酒精,连续化生产对低温豆粕的蛋白质含量、粉末度、水分、粗脂肪、含杂量等指标要求较高,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应有所提高;而食用酒精一般符合国家标准的就可满足生产需求,如果级别提升,对各残留物的控制更有利,但成本会相应增加。 1.1低温豆粕的内控标准 用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低温豆粕的质量标准见表1。 表1原料低温豆粕的质量指标 项目标准项目标准感官同国标杂质,% ≤0.10 蛋白含量(干基),% ≥54 粗脂肪(干基),% ≤ 1.0 水分,% ≤10 粗纤维(干基),% ≤ 3.5 氮溶解指数(NSI),% ≥70 灰分(干基),% ≤ 6.5 粉末度(60目通过率),% ≤ 4 含砂量,% ≤0.1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 一、简介 1、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2、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 protein) 是以粉状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调理、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瘦肉组织结构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组织化大豆蛋白,也称为大豆组织蛋白、组织蛋白,商品名如索太(Soytex)、邦太(Bontex)和康太(Contex)等。组织蛋白有陷状、块状,片状和粒状等几种形态。 视所用原料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组织化大豆蛋白主要有以下3类:1)组织化大豆蛋白粉:商品名如索太(Soytex)和邦太(Bontex),是以低变性豆粕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0-65%(干基计,下同)。2)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商品名如康太(Contex),是以大豆浓缩蛋白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70%(干基计,下同)左右。3)其他:如以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谷朊粉(有时还添加淀粉)生产的组织化大豆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又称人造肉,就是在低温豆粕、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及添加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强行加温加压,使蛋白质分子之间排列整齐且具有同方向的组织结构,再经发热膨化并凝固,形成具有空洞的丁度纤维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是将脱脂豆粕中的球蛋白转化为丝蛋白、纤维蛋白,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组织状大豆蛋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的食品原料。 二、特点 1、大豆分离蛋白 ①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②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③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④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⑤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⑥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2、大豆组织蛋白 在生产中经过水化作用,具有均匀的组织特性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具有类似肉的纤维结构,富有咀嚼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油性。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

醇法浓缩蛋白调研报告 目录 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 (1) 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 (1) 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 (1) 二、醇法浓缩蛋白概述 (2) 2.1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比较 (2) 2.2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艺及要点 (3) 2.3醇法浓缩蛋白性能 (6) 三、醇法浓缩蛋白国内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 (7) 3.1山东三维大豆蛋白有限公司 (8) 3.2阳霖油脂集团 (9) 3.3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9) 3.4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哈高科) (10) 3.5宁波索宝 (10) 3.6秦皇岛金海食品公司 (11) 3.7杜邦集团 (12) 四、醇法浓缩蛋白应用及市场前景 (12)

一、大豆浓缩蛋白概述 1.1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 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简写SPC)是用高质量的豆粕除去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后,所制得的含有65%(干基)以上蛋白质(N ×6.25)的大豆蛋白产品。主要成分表见表1。 表1 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成分表 项目指标项目指标粗蛋白68-72% 氮溶解指数(NSI)≥75%碳水化合物16-20% 总菌落cfu/g ≤5000/g 水分6-10% 沙门氏菌阴性/25g 粗脂肪0.5-1% 大肠杆菌阴性/g 粗纤维3-5% 酵母及霉菌≤100/g 灰分4-6% 致病菌不得检出 1.2大豆浓缩蛋白主要应用 浓缩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吸油性及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食品辅料主要用于肉制品等食品生产加工,起到改善肉制品等食品的口感和营养的作用,在西方国家肉制品等食品生产业中普遍使用已有四十多年历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发展,应用水平和范围有所扩展,大豆浓缩蛋白(SPC)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典型SPC的应用产品有粉状、粒状两种。粉状用于食品增加蛋白质含量;粒状基本上是用来增强食品的组织结构,两种产品都能增强食品的保水性。在肉制品中,容留肉汁、吸收脂肪,改善口感。SPC比脱脂豆粉SPF的蛋白质含量高,这就使其广泛应用于要求蛋白质含量高及功能性好的食品中。SPC 使产品改善风味,消除了胀气现象,由于糖份低,褐变反应少、颜色浅,这就使SPC更适宜禽类和鱼类制品中。 B、功能性浓缩蛋白(FSPC)的应用 FSPC产品可以替代奶蛋白、酪蛋白和分离蛋白(SPI)。在肉糜制品中,由于FSPC比SPC乳化性和持水性好,在法兰克福香肠,波洛尼香肠和肉糜中广泛应用。在肌肉制品、面包、糕饼、油炸面圈、乳制品、婴儿食品,调制咖啡、人造奶油等也被广泛应用。FSPC与注射盐水后的肉混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化状态,而不吸收溶解肌球型肉蛋白。因此,

期货套利基础知识

期货套利基础知识简介 套利交易的基本原理 所谓套利,是指期货市场参与者利用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差价,同时买入和卖出两张不同类的期货合约以从中获取风险利润的交易行为。它是期货投机的特殊方式,它丰富和发展了期货投机的内容,并使期货投机不仅仅局限于期货合约绝对价格的水平变化,更多地转向期货合约相对价格的水平变化。跨品种套利,是指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商品之间的期货合约价格差异进行套利的一种投资方式,它通过买入某种商品某一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同时卖出另一相互关联商品相同交割月份的期货合约,然后在有利时机将这两个合约进行对冲平仓而获利。由于其获利不是基于单个商品合约价格的上涨和下跌的绝对值,而是基于不同品种合约之间价差的扩大和缩小的相对值,因此,相对其他投资方式,跨品种套利具有同等收益下风险较低的特征。 进行期货套利实现低风险稳定收益的基本原理在于,无论期货价格处于上涨或下跌的趋势,不同月份、不同市场的相同期货品种,或者密切相关的不同商品,其总体的变动趋势总是一致的。即同涨同跌。而进行套利交易时,其具体操作的持仓总是一空对应一多,因而,在涨势或跌势中,总有一个持仓的方向是盈利的,足以抵消或化解另一个方向的持仓所产生的绝大部分风险损失。所以,期货套利交易是一种低风险的期货交易行为。可以说,期货套利交易的最终收益如何,与期价的涨或跌的方向性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而是与“价差”有着直接的关系。 期货品种的这种“价差”由于供需、成本或季节性等方面因素的变化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的相对均衡区域,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极高或极低的情形,并且这种极值情形通常也会因为商品特性和市场的

大豆蛋白肉制品中的使用方法

大豆蛋白的使用方法 分离蛋白在各种组合使用方法中,已被大多数厂家广泛接受,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过程较具伸缩性。 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加入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控制在2~4℃ ,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适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加入肥膘和冰水,继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 左右,这是最普遍的方法。 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需要量和瘦肉一同加入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相同,另外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虽然分离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容易产生酸败和容易滋长细菌,建议尽快用完。 3)乳化油法:利用分离蛋白生产乳化油之原料,可以利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制造乳化油之方法,最主要是用斩拌机将分离蛋白附水后再加入油,继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在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加入,较凝胶法复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适当,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还可增加产品香度和柔韧性。 4)干加法:此法使用方法简单,先将分离蛋白加入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加入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继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相同。但也有直接将分离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质最后加入斩拌的方法。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离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发挥,所做产品在配方相同条件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会较差,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法。又例如:将分离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起加,但没有附水,此效果既不能将大豆分离蛋白有适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因此,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由于分离蛋白本身性能的影响,遇盐会发生一定的可逆反应,减弱其乳化特性、保油性、持水性的性能。故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来生产乳化肉制品,要使大豆分离蛋白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离蛋白完全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