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集附答案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复习题集附答案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自然灾害指的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按照灾害发生时的地理范围、时间和灾害类型等因素,自然灾害可以分为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等。
2. 气候灾害气候灾害是由地球气候系统的异常变化引起的灾害事件。
如洪涝、干旱、风暴潮等。
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地质运动和构造活动引起的灾害事件。
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威胁。
4. 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是由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灾害事件。
如干旱导致的沙漠化、草原退化和森林火灾等。
生态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5. 自然灾害的影响和防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如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灾害综合防控、提高公众的自救互助能力等。
6. 气候灾害题目a)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气候灾害类型。
答案:洪涝、干旱、风暴潮。
b) 气候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答案:气候灾害会造成大量农田和农作物的破坏,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水源、能源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毁坏,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c) 预防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措施有哪些?答案:修建水库、加强河道管理、开展抗洪工程建设、加强洪水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等。
7. 地质灾害题目a) 列举两个地质灾害的类型。
答案:地震、滑坡。
b) 为什么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答案:地震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地表破裂等严重破坏。
c) 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有哪些?答案: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等。
8. 生态灾害题目a) 干旱导致的生态灾害有哪些?答案:沙漠化、草原退化等。
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 44 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
1.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答案(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
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2.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
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2)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海;一条是向南借道(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
(3)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答案(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2)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
青岛二中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练-第17课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练习
第17课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普查讲17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1.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a.地震(1)(2015山东文综,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2分)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2分)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2分)房屋倒塌严重;(2分)余震持续时间长、次生灾害(水灾等)严重。
(2分)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震灾害灾情大小的重要因素。
根据材料判断,此次地震震级在“里氏8.0级以上”,说明震级高,烈度大。
地震发生时间在“24时左右”,发生在午夜,居民多在睡眠中,人员来不及反应,伤亡大。
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
另外根据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结合材料推知地震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导致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b.滑坡、泥石流(2)(经典题,10分)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 mm,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 m,平原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 m。
山地1500 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陡(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且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积雪丰富;(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 5 自然灾祸与防治[考纲原文 ]1. 主要自然灾祸的种类与散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祸。
3. 自然灾祸与环境。
4. 防灾与减灾。
高考题组一地质灾祸的成因、危害及防守1.(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 以下图所示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沿的断裂带。
2013 年 4 月 20 日, 这里发生了 7.0 级激烈地震。
2013 年 4 月 21 昼夜至 24 日 , 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 , 图示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祸。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地区次生地质灾祸严重的原由。
答案图示地区(地处断裂带岩石破裂,山高、坡陡、谷深,激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倒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祸;降雨致滑坡、倒塌加剧,引起泥石流。
分析由文字资料可知 , 图示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沿的断裂带 , 多地震 , 致使岩石破裂、岩体松动 , 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祸的内因 ; 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 , 山高坡陡 , 震后出现降雨 ,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
2.(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倒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祸的多发区。
下图表示该地区 1990~2006年地质灾祸各月多年均匀发生的次数。
归纳该地区地质灾祸月际散布特色。
说明 6 月、 7 月地质灾祸发生次数差别的自然原由。
答案特色 :各月都有地质灾祸发生 , (夏天多 ,冬天少 5~8 月相对集中 ,此中6 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由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民风候 , 6 月 ,降水多 ,且多暴雨 ,易引起地质灾祸 ; 7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 ,地质灾祸发生次数减少。
分析据图归纳地质灾祸的月际散布特色。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 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祸, 不过灾祸的次数不一样 , 5~8 月次数许多 , 6 月次数最多 , 11 月~次年 2 月次数较少。
滑坡、倒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祸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亲密有关 ,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祸就多 , 6 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说明6 月份受夏天风影响大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且多暴雨 ;7 月份地质灾祸相对较少 , 说明7 月份降水少 ,原由是该月份受夏天风影响相对较小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2019-2020【提分必做】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每日一题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A.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C.峡谷D.台地2.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崩塌C.山洪D.干旱3.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参考答案】1.B 2.C 3.D2.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水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暴发。
故选C。
3.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人工增雨,D 正确;种植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旱情,A、B、C错误。
故选D。
【点睛】1.华北春旱的成因:自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
社会: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2.华北地区春旱主要防治措施:(1)在较大河流上修水库,夏季拦蓄洪水,春季引水灌溉;(2)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3)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4)实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春季灌溉水源不足问题;(5)春旱严重时,可局部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6)营造防护林,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记。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A.10月B.8月C.5月D.2月2.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河流分布3.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甲B.乙C.丙D.丁(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肯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依据图表完成4—5题。
4.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缘由是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5.造成武汉旱灾严峻的主要缘由是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高限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2019年8月20日,第10号台风“狮子山”在西太平洋海疆形成,该台风是为数不多的能影响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
下图示意“狮子山”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6—7题。
6.8月30—31日“狮子山”风速渐渐减弱的缘由是A.纬度变高,且地表摩擦力增大B.植被覆盖率增大C.地转偏向力增大D.人为干预天气7.下列关于该季节“狮子山”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大风造成一些农作物倒伏B.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C.农田低凹地区积水形成渍涝D.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农田土壤盐碱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A.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C.峡谷D.台地9.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难是A.地震B.倒塌C.山洪D.干旱10.防卫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难的有效措施是A.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溶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hPa温度≥0.0℃和850h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含答案)题目一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现象。
以下是一道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题目,可以帮助你复相关知识。
问题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各种灾害。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请对它们进行简要描述:1. 地震2. 洪水3. 龙卷风4. 干旱答案1.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时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它可以造成土地震动、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地震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
2. 洪水是河流、湖泊或海洋水位上升超过常态,并淹没了附近地区的一种现象。
洪水通常由降雨过多、雪融化或水库泄洪等原因造成。
3.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旋风,伴随着高速旋转的空气柱和大量的降水。
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树木和其他物体。
4. 干旱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缺乏降水并导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以上是对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简要描述。
了解自然灾害的性质和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
题目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道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大题训练题目,请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980年5月18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
这次地震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这次地震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3. 针对这次地震,采取了哪些救援和恢复重建措施?答案1. 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构造活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位移。
2. 这次地震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失去住所。
灾害还导致了大面积的农田损失和交通中断,对当地经济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针对这次地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援和恢复重建措施。
紧急救援人员被派往地震灾区,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还启动了灾后重建计划,包括重建倒塌的建筑物、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并提供补偿和帮助给受灾群众。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自然灾害【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六)自然灾害(2021·广东广州质量检测)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为1961—2020年同期最多。
据此完成1~2题。
1.该时间段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B.副热带高压在华南地区停留时间长C.全球变暖,降水增加D.长江流域受热带低压影响时间长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B.河流含沙量大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D.过度围湖造田(2021·江苏南京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区1990—2020年连续数月冷空气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发生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地区冷空气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冷空气等级越高,发生频次越少B. 3月中等强度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C.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多的是11月D.一年中寒潮发生频次最少的是2月4.2020年11月下旬,寒潮侵袭该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①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②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患者数量增加③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④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5~7题。
5.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6.③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A.长江中下游地区B.西南云贵川地区C.东北与华北平原D.东南沿海地区7.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洪水多发区域的政府有关部门最应当()A.加强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B.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C.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D.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下图示意某年日本(北海道岛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为非洲某种自然灾害多年平均频率(次/年 )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A.旱灾B.地震C.沙尘暴D.泥石流【答案】B【解析】该自然灾害位于板块边缘交界地区,故应为地震B正确。
【2】导致图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人类过度开垦草原C.地壳运动的结果D.降水多,坡度大【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图示灾害为地震,地震发生与气候、人类活动无关,故只有C正确。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6~8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6-8月为当地一年中地下水位最低,是当地地下水补给最少同时支出最多的季节,而地下水的补给与气候降水密切相关,即当地降水最少的季节,①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6-8月为当地的冬季为雨季,降水较多,大量补给地下水,故A错误;②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地下水量充足,水位全年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③地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6-8月为该地湿季故C错误;④地为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特别是6-8月气温高蒸发旺盛,故地下水位最低D正确。
【考点】地震多发地区形成的原因,地下水的补给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答案】特点:时间分别不均衡: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份,月平均雷暴日超过9天,11月-次年2月基本没有雷暴发生;在日变化中雷暴多发生在11-18时,其他时间相对较少。
原因: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对流旺盛易形成雷电。
【解析】据图分析,可得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地面温度高、对流运动旺盛是雷暴发生的主要原因。
【2】雷暴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预防措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每日一题.doc
toil图曰D口C.山洪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2•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3•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参考答案】1 . B 2 . C 3 . D(就驛程析】L 读期分析可知,眇地等诜盪技有話就,谊明该地坡岌较境,由谢例弔知,却地由砂石屋, 彌且炷于河流沼岸,園此为河渡地垠理灣;逵总寻憲毀韵关至宅以却斯,该地的河流流旬大致由均北流 向东南,为北禅为山地-・河流流遑快,掰脊龜力磺,蛮达曲地叶’占于地帘变猫幵阐平坦,就連咸緩,4 2.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读图 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 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mF 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 )。
据此完成1 — 3题。
A3C2 3 山 ft 枫A .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A .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向N 同发骰沉积,从昂形聂冲粽谢*故逹氐C.峡谷D.台地A .地震B .崩塌知识必备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学霸推蓉——------(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表。
根据图表完成1 —2题。
F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我国小麦及柑襦冻害井布图(1 )分别说出我国小麦和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分析原因。
(2 )说出小麦、柑橘冻害在空间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
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考点一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1)寒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寒潮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寒潮也有益处: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交换。
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带地区移动,使地表进行大规模热量交换。
②寒潮可缓解冬季旱情。
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但寒潮南侵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注意】①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11月寒潮天气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②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季少呢?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
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
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2)洪涝灾害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考点二地质灾害1. 据地质灾害的分类知识,完成填空。
[知识点]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解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1.自然资源利用不好,会造成灾害。
同样,自然灾害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
据此回答小题。
【1】下列自然灾害的形成,是由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是 ()A.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洪涝灾害B.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C.新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冻灾D.内蒙古地区过度放牧致使沙漠化严重【答案】D【解析】过度放牧是对草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沙漠化严重。
华北地区的洪涝、西南地区的地震、新疆的冻灾都不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而引起的。
【2】下列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灾害相伴的是 ()A.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地热资源丰富B.寒潮形成的低温可杀死一些越冬害虫C.条件适宜的荒漠地区边缘植树种草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而不仅仅是自然灾害的有利一面。
B项错误。
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植树种草是人类活动形成的。
D项没有涉及自然灾害。
2.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作物品种【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从图中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从23.5°N向北至40°N,随着纬度的增加,终霜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初霜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导致的,图中并没有显示这种差异与海陆位置、地形、作物品种的关系,所以答案是A。
【2】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灌水。
与不灌水的棉田相比,灌水棉田的A.棉花花期不变B.棉花花期滞后C.冻害发生几率增加D.冻害发生几率减少【答案】D【解析】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棉田灌水后,在发生霜冻时,可以放出潜热,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附:经典题及解析)1.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a.地震(1)(2015山东文综,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2分)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2分)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2分)房屋倒塌严重;(2分)余震持续时间长、次生灾害(水灾等)严重。
(2分)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震灾害灾情大小的重要因素。
根据材料判断,此次地震震级在“里氏8.0级以上”,说明震级高,烈度大。
地震发生时间在“24时左右”,发生在午夜,居民多在睡眠中,人员来不及反应,伤亡大。
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
另外根据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结合材料推知地震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导致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b.滑坡、泥石流(2)(经典题,10分)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 mm,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 m,平原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 m。
山地1500 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陡(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且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 ℃,土层冻结,积雪丰富;(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1.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
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A.寒潮→低温→霜冻B.台风→风暴潮→洪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原理可知:暴雨可以诱发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震不可能直接诱发干旱,故C项错误。
【考点】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原理点评: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示关系中一定要求考生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出发,弄清图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系,其中“暴雨可以诱发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震不可能直接诱发干旱”这是切入点,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2.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产生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火山C.水旱灾害D.台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
3.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2011年受“梅花”影响,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和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据此完成4~5题。
【1】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④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①不属于防御洪涝的措施;②围湖造田会加重洪涝的发生;故选B项。
【2】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答案】A【解析】加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防洪预警系统都属于非工程性措施,故选A项。
4.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非常广泛的自然灾害。
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峰能力减弱——洪水D.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答案】D【解析】D项植被覆盖好,则水流速度慢,利于缓解洪涝灾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专项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专项训练一、单选题(共18题;共44分)1. 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①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②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灾害③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④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A. ①B. ②③C. ①③D. ①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海洋自然灾害一定发生在海洋上,海洋的自然灾害有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等,故①正确。
赤潮、溢油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巨浪并不一定只出现在海里,河流和湖泊在大风或地震出现时也有巨浪,综上所述,只有A正确。
2. 下图为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
该台风()①由强烈发展的温带气旋形成②加强监测和预报是重要的减灾措施③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④17日给甲地带来狂风暴雨天气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气旋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根据台风中心的分布位置,该台风形成在热带海区,是由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①错。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重要的减灾措施,②对。
根据中心每日的移动距离判断,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③对。
17日,甲地不受该台风影响,④错。
综上所述,B对。
3. 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B. 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C.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D. 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答案】C【解析】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A项错误;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B项错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由于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故C项正确;开发入长江的水道能够减少淮河洪涝的危害,但是无法预防其洪涝的发生,D项错误。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试题1.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2.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答案】D【解析】沙尘暴是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
所以首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D对。
沙尘暴与污染气体没有必然联系,A、B、C错。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答案】B【解析】从生态破坏角度看,沙尘暴成因离不开沙尘,沙尘来源与沙尘流失关系不大,A错。
与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关系密切,荒漠化面积越大,沙尘来源越充足,B对。
盐碱化不一定形成松散的沙尘,不是沙尘的直接来源,C错。
野生动植物灭绝不是沙尘的直接来源,D错。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答案】A【解析】沙尘暴作为天气现象,离不开强风天气,冷锋过境移动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风天气,吹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A对。
暖锋过境、气旋过境、反气旋过境的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考点】气象灾害及成因。
3.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附答案)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太原模拟)北京11月13日(新华社)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已在菲律宾造成2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中国沿海登陆后,也给中国南方许多地方带来了暴雨。
阅读海燕中心移动的经纬度图,完成问题1~2。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a、从正西到西北B.从东南到西北c.由西北转向东北d.由西南向东北2.台风对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有()a.海啸b.山体滑坡c、泥石流D.强风暴雨解析:第1题,由图知大约11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11日后,则转向东北。
第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等。
回答:1 c2。
D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春季影响B点地形区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解析:选b。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
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断,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
因此b项正确。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4.(高考天津卷)如图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B.震中距离c.烈度d.震源深度分辨率:选择C。
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房屋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这是制定城市建筑抗震标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都会影响地震烈度,但它们不是制定地震标准的主要原因。
所以选择C。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地图,解释中国雨涝面积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和降水特征分析原因。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如图所示,B区是一个潮湿地区,但也是一个干旱频繁的地区。
试着从地形的角度解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共18题;共44分)
1.下列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有()
①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
②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水入侵、巨浪、溢油灾害
③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干旱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
④地震海啸灾害、赤潮、海冰灾害、巨浪、溢油灾害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下图为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
该台风()
①由强烈发展的温带气旋形成
②加强监测和预报是重要的减灾措施
③向西北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④17日给甲地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
B. 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C.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
D. 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
4.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
1970年5月31日,甲市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由于______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
A. 火山喷发
B. 地震
C. 飓风
D. 风暴潮
(2)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
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的特点不包括()
A. 运动速度快
B. 破坏力大
C. 渐发性
D. 突然性
(3)自然灾害发生前一般是有先兆的。
在山腰中行走,听到冰雪破裂声或隆隆的声音;积雪在30°-60°斜坡上,并且表层的积雪出现粗糖状的冰块,这些现象是_________灾害发生前的先兆()
A. 雪崩
B. 沙尘暴
C. 台风
D. 水灾
(4)若判断图中的雪崩是否到达乙市,最有价值的信息是雪崩的()
A. 形成原因
B. 形成源地
C. 移动路径
D. 移动快慢
5.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这导致了我国()
A.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B. 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不大
C.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D. 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
6.由于雪量大,平原公路两侧形成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我们称之为“雪壁公路”下图为“雪壁公路”景观图,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和出现的季节是()
A. 滑坡灾害夏季
B. 沙尘灾害秋季
C. 泥石流冬季
D. 洪涝灾害春季
7.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时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的莱特岛,其易引发的气象灾害是()
A. 地震
B. 水土流失
C. 暴雨洪涝
D. 滑坡
8.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由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2)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地形复杂多样
D. 海岸线长
9.我国莱州湾地区风暴潮的成因是()
A. 台风
B. 地震
C. 火山喷发
D. 寒潮大风
10.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教广的是()
A. 干旱与地震
B. 台风与滑坡
C. 洪涝与干旱
D. 泥石流与寒潮
11.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 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 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 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12.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在平原地区多发的是()
A. 干旱
B. 滑坡
C. 洪涝
D. 泥石流
13.下列不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是()
A. 风暴潮
B. 干旱
C. 海底火山喷发
D. 海面风灾
14.与下图中海湾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热带气旋
D. 温带气旋
15.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③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④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6.“赤地千里,饿殍载道”“……蔽日,声如雷,食尽稼,赤地如焚”的写照描述了哪种自然灾害()
A. 泥石流
B. 农田鼠灾
C. 蝗灾
D. 水灾
17. 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已有多幢大楼倒塌,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8.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 东部距离海洋近
C. 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 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二、综合题
19.自然灾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
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及形成原因。
20. 2016年3月3—4日,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和蒙古气旋的发展,西北和华北北部将出现沙尘和浮尘天气,这将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下图为“我国各月均沙尘过程次数过程图”。
据图中描述我国各月沙尘过程次数分布特点并分析7—9月沙尘天气少发的原因。
21.湄公河三角洲聚集越南南方60~70%的农业人口,有三个主要季节种植水稻:早季(1~5月)、中季(5~8月)和晚季(8~11月)。
2016年3月湄公河三角洲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
应越南请求,3月15日中国启动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缓解湄公河流域严重旱情。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旱灾严重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1)B
(2)C
(3)A
(4)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1)A
(2)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A
二、综合题
19.【答案】.滑坡、泥石流;原因: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乱砍滥伐,植被稀少
20.【答案】各月分布不均匀,春季为高发期或所占比重最大,4月份为最高峰,9月份最少为零。
;其它季节均较少,7-9月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为各地一年中较高的季节,以夏季风东南风为主,缺少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和物质来源。
21.【答案】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水利工程设施少,储水少;人口密集,生活需水量大;水稻生产期需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