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开采技术

合集下载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集层非均质较严重; 5、含油饱和度较低,一般在60-70%; 6、油水系统较为复杂,大多具有边底水; 7、原油含气量少、饱和压力低。
第二节 稠油开采技术
2.1 蒸汽吞吐 2.2 蒸汽驱 2.3 火烧油层 2.4 SAGD
第二节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方法
方法 热力开采技术 物理开采技术
机理 提高油层和井筒温 度,降低稠油粘度
第一节 稠油概述
3、稠油成因
稠油根据其原始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类。目前发 现的绝大部分稠油都是次生成因的。次生稠油是指在原油的运移 和储存过程中经过稠变作用发生了次生变化,从而变稠的原油。 稠变作用:
① 蒸发分馏作用 ② 生物降解作用 ③ 边缘氧化作用 ④ 水洗稠变作用
总的来说,稠变作用就是原油中轻质组分在漫长时期里因上 述作用机制而损失,导致重质组分含量增高,原油变稠。
(2)焖井阶段 将蒸汽井关闭焖井,以便注入热量持续向井筒周围扩散,加热 油层,降低原油粘度。一般来说,焖井时间为2-7天。
(3)采油阶段 当焖井到一定时间后开井生产,当产量降低到经济极限产量时,停 止采油进入下一周期的注汽。
第二节 稠油开采技术 3、采油机理
(1)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度比。 (2)对于油层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也充分释放
第一节 稠油概述
4、稠油油藏分布特点
① 在纵向上一般分布在盆地的上部构造层或上覆较年轻地层中; 稠油油藏通常埋深小于2000m,随着埋深变浅,逐渐趋近地表, 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增强。
② 在平面上稠油油藏分布受盆地不同构造部位控制; 如在断陷盆地中,凹陷边缘潜伏隆起倾没部位分布批覆背斜稠 油油藏,在陡坡带分布地层超覆稠油油藏等。
稠油分类 名称 普通稠油 特稠油 超稠油 (天然沥青)

SAGD稠油开采技术

SAGD稠油开采技术

SAGD技术开采稠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的时间里,全球工业化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粘度低于10000mP a·s的普通稠油,目前国内外针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矿场先导试验阶段或工业型试验阶段的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火烧驱技术。

从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情况看,由于超稠油原油粘度高,油层条件下流动能力低,依靠压差驱动的方式难以获得成功。

在国内,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进行详细研究的单位有辽河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公司研究院。

1996年辽河油田和总公司研究院曾与加拿大MCG公司合作,研究认为在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V工组、馆陶油层可采用SAGD开发,最终采收率为45%-60%。

在国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获得了商业化成功应用,尤其在加拿大在不同类型的油田中已经开展了20多个重力泄油的先导试验区,并建成了5个商业化开采油田,其中两个规模较大的油田已建成了日产5000吨重油的产能,另一个油田已建成日产7000吨产能,预计2010年在加拿大依靠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重油产量将超过每天10万吨。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已成为开采重油,特别是超稠油的主要手段。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最终采收率一般超过50%,高的可以达到70%以上。

二、SAGD机理介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理论首先是罗杰·巴特勒博士于1978年提出的,最初的概念是基于注水采盐的原理,即注入的淡水将盐层中的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面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这样可以通过持续在盐层的上面注水,从盐层的下部连续的将高浓度的盐溶液采出。

高浓度盐溶液向下流动的动力就是水与含盐溶液的密度差,将这一原理用于住蒸汽热采过程中就产生力重力泄油的概念。

对于在地层原始条件下没有流动能力的高粘度原油,要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需经历油层预热阶段。

稠油开采技术介绍

稠油开采技术介绍

大港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a、油稠,流动性差; b、胶质沥青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在生产中造成抽油杆断脱,打架等 多种问题致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经过室内评价实验,最终
选择碱性化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化学吞吐处理,解
除稠油在近井地带堵塞,改善原油流动状况。
(50℃)1185.9mPa· s,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经室内评价实验,选用耐高温的碱性化 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蒸汽前的化 学处理,达到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的目的,
工艺做法选用化学吞吐液处理 → 注蒸汽
稠油油藏化学吞吐机理
5、解堵机理
吞吐液可溶解沉积在近井地带的重质有机 物,恢复其油层渗透率,从而达到疏通油流 孔道,降低流动阻力的目的。稠油井由于近 井地带压力下降,使原油脱气,加之温度降 低,造成稠油粘度大幅度升高,在近井地带 形成稠油堵,以及油包水乳化堵等,吞吐液 均可使这些高粘流体乳化,成为低粘的水包 油型流体。此外,吸附滞留在孔隙中的化学 剂具有预防沥青质沉积的作用,从而使有效 期大大延长。
泥质含量12.7%。其原油物性为:密度(50℃)0.8867g/cm3,
原油粘度(80℃)34.42mPa· s,胶质含量为28.6%,含蜡量
15.38%,凝固点59℃。
枯竭式油藏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油藏分析及对策:
a、属于枯竭式开采油田,无外来补充能量; b、原油凝固点高、胶质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 关井 → 下泵投产。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3、化学吞吐应用小结
辽河油田蒸汽吞吐生产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通过进 行化学地层降粘后,目前已正常生产4个月,且继续有效。 冷56-561井2002年5月25日投产,投产前一个周期累计产油 1440吨,投产后一个周期累计产油达2700吨。冷43-566井5

重油开采技术

重油开采技术

重油开采技术重油,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名词,但是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重油,相比于我们常用的轻质油又有什么区别。

下面我在这专门解释什么是重油,重油的前景。

正所谓重油就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特点是分析量大、粘度高。

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物,有少量的约有0.1-4%硫磺及微量无机化合物。

其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

用一个准确的定义说明重油:重油又称燃料油,呈暗黑色液体,主要是以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裂化柴油和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重油也因为难挥发,比较粘稠,重油又称为可持久性油类。

随着轻质油和中质有的开发利用,传统是有面临着枯竭的威胁,随着石油时代的结束,虽然迎来了天然气时代,但是由于气产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各个国家都着手开始开发重油,以填补能源空缺。

重油将成为新世纪能源行业的“新宠”,世界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址储量约为8630亿吨,即使采收率为15%,其产生的能源总量也是十分可观。

也就是近几年出现的能源危机,重油和沥青砂,这种储量高达4000亿吨的烃类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比较常规油、重油和天然气这三大类烃类资源的状况,可以看到重油的前景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储量是年产出量的几千倍,而常规油的这个指标只有50倍。

天然气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程度很不平衡,在很多国家它占所利用能源的比重非常之小。

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世界常规油产量将在20年内达到高峰,然后出现递减。

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加上油价攀升,将标志着非常规资源投入工业化生产,这就是重油和沥青砂,它们可能构成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供给的一半以上。

经过20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业有着比常规油更快的发展速度,重油、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稠油热采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发现70多个稠油油田,总地质储量约1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300万吨,已累计生产逾亿吨。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16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火烧油层燃烧示意图
17
第二章
注汽井 燃烧带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正向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地层中的温度、含油 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大小示意图
结焦带 可动油带 生产井
空气
原始油带
脚趾
脚跟
火烧油层驱油示意图
18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火烧油层采油的特点
具有注蒸汽、热水驱的作用,热利用率和驱油效率更高,同时由于
焖井
开井 回采
7
第二章
50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峰值产量
日产油量 t
30
第一周期
常规采油 注蒸汽 注蒸汽
第二周期
注蒸汽
第三周期
1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5 月
蒸汽吞吐周期生产动态示意图
一般蒸汽吞吐周期可达6~10次。每个周期的采油期由几个月 到一年左右,每个周期内的产量变化幅度较大,有初期的峰值期, 有递减期,周期产量呈指数递减规律。
9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因素
10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蒸汽吞吐海上 平台制约因素
20
第二章
稠油主要开采技术
蒸汽驱
蒸汽驱开采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接着为进一步提 高原油采收率的热采阶段。因为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只能采出各 个油井井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留有大量的死油区,一般原油 采收率为10%~20% 。 采用蒸汽驱开采时,由注入井连续注入高干度蒸汽,注入油层

石油的开采与利用

石油的开采与利用

石油的开采与利用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生活领域。

本文将就石油的开采与利用进行探讨,分别从开采技术、利用方式以及环境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石油的开采技术石油的开采主要分为传统开采和非传统开采两种方式。

传统开采是指从地下储层中提取石油,主要包括常规油田和页岩油开采。

常规油田开采利用钻井技术从地下直接抽取石油,而页岩油则需要通过水力压裂等手段释放并提取石油。

非传统开采即指利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开采石油,例如油砂和重油开采。

油砂开采常用的方式是采用矿井开采和水力输送技术将油砂提取并加工成石油产品。

重油开采则需要利用热力技术将粘稠的重油流动化,以方便提取和加工。

二、石油的利用方式石油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能源利用和化工利用两个方面。

在能源利用方面,石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交通领域。

工业领域主要利用石油作为燃料,供给工厂的燃烧设备,如锅炉、发电机等。

交通领域则主要利用石油作为燃料驱动机动车辆,如汽车、飞机、船舶等。

化工利用是指将石油加工为各种化学产品的过程。

石油经过裂解和重整等化学反应,可得到石油化工产品,如石油醚、石油树脂、塑料等。

这些化学产品广泛用于家居、建材、医药等领域,对现代工业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石油开采与利用的环境问题石油开采与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是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油井喷漏、地面塌陷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是石油燃烧排放的尾气和废气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对大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石油开采与利用还可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开采过程中的溢油事件会导致油污泄漏到水域,危及水生生物和水资源。

而石油化工厂的废水和废渣等排放物也可能对周围土壤和水体造成长期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地质灾害。

其次,石油利用过程中要加强尾气和废气处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第三章_稠油热采

第三章_稠油热采
Nhomakorabea式中
Xs—蒸汽干度,小数; Vs—蒸汽比容,m3/kg; Vw—饱和水比容, m3/kg;
(12)热容:是单位体积物质的温度上升1℃所需热量。 热容与比容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体积,后者是指质量,油藏 岩石的热容量用Cr表示,即: Cr=cr ρr (1-5)
式中
cr—岩石的比热容,kJ/(m3· ℃ );
关系为直线。由于稠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范围非常大,不 能采用常规的等坐标纸作出粘温关系曲线。通常采用 ASTMD341-43标准坐标纸。图1-3为中国主要稠油油田的原 油粘度(ASTM坐标)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稠油油田的原油粘 度随温度增加而大幅度 地下降,变化规律满足 Andrade方程,其斜率 十分接近(如图中直线 的斜率)。
四、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钻采技术; 五、稠油油井防砂技术(机械防砂、高温化学防砂); 六、分层注汽及注入化学剂助排技术;
七、稠油热采井机械采油技术; 八、井下高温测试技术(辽河油田研制的温度、压力双参数 测 试仪); 九、注蒸汽专用锅炉及热采井口设备;
十、稠油集输、计量、脱水及输送技术。
§ 1.4 基本理论
二、原油粘度温度关系 稠油的粘度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上升,稠油 的粘度急剧下降,这就是稠油热采的加热降粘机理。稠油 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满足Andrade方程。即:
o AeB / T
式中 T—绝对温度,K;
(1-7)
µ s; o—稠油粘度,mPa·
A,B—常数,不同稠油A,B常数不同。 Andrade方程(1-7)表明,稠油粘度与绝对温度的倒数 关系为指数关系,在半对数坐标中,粘度与时间的倒数的
第三章 稠油热采
主要内容:
第1节 稠油热采概论

浅析现阶段重油开采技术的应用

浅析现阶段重油开采技术的应用

浅析现阶段重油开采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重油开采越来越受到重视,重油开采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以出砂冷采、水平井冷采、蒸汽吞吐、蒸汽驱等主要开采技术。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重油开采技术的开采机理、优缺点、存在问题等,对各种开采技术的矿场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重油开采技术发展。

【关键词】重油开采出砂冷采水平井蒸汽吞吐蒸汽辅助蒸汽驱1 现阶段主要重油开采技术1.1 冷采1.1.1出砂冷采出砂冷采技术是近年来从加拿大兴起的低成本的重油开采技术,其主要机理是使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和形成稳定泡沫油而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和采收率,在工艺上不注热、不防砂,其适用油藏范围较广,对于油层厚度、原油粘度和油藏压力没有明显的限制,对于油层胶结疏松、原油中含有一定溶解气、距边底水较远的重油油藏都可应用。

出砂冷采井需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工艺技术,而且采用适合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速螺杆泵以及配套的井下和地面工艺技术。

出砂冷采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开采成本低等优势,其缺点是是采收率较低,一般只有8%—15%。

1986年,加拿大的一些小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重油出砂冷采的探索性矿场试验,到90年代中期,重油出砂冷采已经成为重油开发中的一个热门新技术。

目前,重油出砂冷采技术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东部的Cold Lake、Elk Point、Lindbergh、Lloyminster、Frog Lake和Cactus Lake等油田已经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从1996年起先后在河南、新疆、华北、辽河、吉林等油田进行矿场试验并在河南、新疆、吉林等油田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重油的出砂冷采是油藏开发初期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但目前对出砂冷采机理的认识还不是太清楚,采油工艺也有待改进,并且其采收率较低,因此,冷采之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1.2水平井冷采水平井冷采是在委内瑞拉应用最为普遍的稠油开采方式,在奥里诺科重油带的开发中,水平井冷采已经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稠油与高凝油开采技术

稠油与高凝油开采技术
9
(二) 高凝油的特点
1. 高凝油是指蜡含量高、凝固点高的原油。 凝固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油失去流动性时的
最高温度。 高凝油在较高温度时就失去流动性,这是因为
含蜡量高所致,而且这种蜡主要是碳原子数在16 以上、结构复杂的高饱和烃的混合物。高凝油胶 质沥青质含量较低。
10
2.与稠油的区别:
含蜡高、凝固点高;埋藏较深;
1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1)稠油定义: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 于100mPa·s(或油层原油粘度大于50mPa·s),原油相 对密度超过0.92的原油。
(2)稠油分类 普通稠油:将粘度为1×102~1×104mPa·s,且相
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 特稠油:将粘度为1×104~5×104mPa·s ,且相
可使原油采收率增加20%~30% 。虽然蒸汽 驱开采阶段的耗汽量远远大于蒸汽吞吐,原油蒸汽 比低得多,但它是主要的热采阶段。
油汽比:(原油蒸汽比)定义为采出油量与注入 蒸汽量(水当量)之比,即每注一吨蒸汽的采油量。 通常每烧一吨原油作燃料,可生产15t蒸汽;
17
图5-5 蒸汽驱采油过程示意图
图8-2 蒸汽驱采油过程示意图
对于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 动外,还受到重力驱动作用在浅层、低压及油层 厚度大的美国加州稠油油田重力驱动是主要的增 产机理。 (4)加热了地层后,后面冷油又被加热。 (5)地层的压实作用。 (6)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
15
(7)注入油层的蒸汽回采时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8)高温下原油裂解,粘度降低 (9)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增加了流向
13
2.特点: 主要优点是投资少、工艺技术简单,增产快,
经济效益好。 缺点:单井作业,整个开发区的原油采收率不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

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第一篇: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4、简述稠油的开采方法及原理1)蒸汽吞吐采油方法又叫周期注气或循环蒸汽方法,即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下的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焖井数天,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回采。

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的增产机理为:(1)油层中原油加热后粘度大幅度降低,流动阻力大大减小,这是主要的增产机理;(2)对于油层压力高的油层,油层的弹性能量在加热油层后也充分释放出来,成为驱油能量;(3)厚油层,热原油流向井底时,除油层压力驱动外,重力驱动也是一种增产机理;(4)带走大量热量,冷油补充入降压的加热带,当油井注汽后回采时,随着蒸汽加热的原油及蒸汽凝结水在较大的生产压差下采出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热能,但加热带附近的冷原油将以极低的流速流向近井地带,补充入降压地加热带;(5)地层的压实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种驱油机理;(6)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7)注入油层的蒸汽回采时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8)高温下原油裂解,粘度降低;(9)油层加热后,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增加了流向井筒的可动油;(10)某些有边水的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压力下降,边水向开发区推进。

2)蒸汽驱蒸汽驱采油的机理有:原油粘度加热后降低;蒸汽的蒸馏作用(包括气体脱油作用);蒸汽驱动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内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油层中抽提轻馏分溶剂油);乳状液驱替作用等。

3)火烧油层又称油层内燃烧驱油法,简称火驱。

它是利用油层本身的部分重质裂化产物作燃料,不断燃烧生热,依靠热力、汽驱等多种综合作用,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4)出砂冷采(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极大地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2)稠油以泡沫油形式产出,减少了流动阻力;(3)溶解气膨胀,提供了驱油能量;(4)远距离的边、底水存在,提供了补充能量。

第二篇: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技术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把稠油、超稠油开采出来,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谈我国稠油开采方法与国外开采新途径

谈我国稠油开采方法与国外开采新途径

谈我国稠油开采方法与国外开采新途径稠油,国外的准确译法叫“重油”。

稠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储量约有4000~6000亿立方米。

我国也有着丰富的稠油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亿吨,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在全球大约10万亿桶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资源。

目前,各大稠油开采油田针对其自身特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采技术,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构建我国经济发展平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目前我国稠油的开采方法我国上世纪80年代就着眼对稠油的研究和开发,按稠油油藏的特点,其开采方式也各有所异,但总是沿着降黏和使分子变小、变轻的方向发展努力着。

目前,提高采收率最成功的开采方法分两大类:1.注入流体热采或驱替型方法,如热水驱、蒸气吞吐、蒸气驱、火驱等2.增产型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复合分支井、水力压裂、电加热、化学降黏这两类技术的结合使用,已成为当今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

其中,胜利油田采用热采、注蒸气、电加温、化学降黏(注聚合物驱)等技术;辽河油田的中深层热采稠油技术;大港油田的化学辅助吞吐技术;新疆油田的浅层稠油面积驱技术;河南油田的稠油热采技术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尤其是河南油田原油的黏度特高(普通稠油为10000mPa·s,特稠油为10000~50000mPa·s超稠油为50000mPa·s以上),热采需要的参数很大,需要注气压力7.5MPa,注气速度为100t/d,蒸气干度为75%,蒸气温度为290℃,油层深度为300m,放喷时地层温度为140℃,压力为5.5MPa,优选好合理参数,是有效开发稠油的关键。

二、重油有望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近20年来,全球重油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常规油快,重油和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近1亿吨。

委内瑞拉是重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其日产重油量可达120万桶;加拿大目前的油砂日产量达50万桶;欧洲北海的重油日产量达14万桶;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重油工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油,它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进行开采。

火驱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之一。

下面对稠油火驱开采技术进行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火烧、爆破和注水三个阶段。

首先是火烧阶段。

火烧是指通过在油井或井群周围点燃火焰,将油井周围的稠油加热,降低其黏度,从而使其能够流动。

选择合适的火源是火烧的关键,可以是天然气、碳氢混合物或固体可燃物等。

火烧的温度需要根据稠油的黏度来确定,一般需要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以保证稠油的流动性。

火烧可以通过一定的防火措施来避免火灾的发生。

其次是爆破阶段。

爆破是指通过爆炸将油层中的稠油破碎,提高其渗透性,增强油井开采效果。

爆破可以通过钻井和注入爆炸物的方式进行。

爆炸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注意安全性,并且需要考虑到爆破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是注水阶段。

注水是指将水注入油井,增加油层中的水压,从而推动稠油上升。

注水需要注意注入水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注水的量和速度。

注水量和压力需要根据油井和油层的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火烧和爆破阶段的效果来确定。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源浪费问题,火驱开采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这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火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火驱开采技术在应对高温高酸性油层、低温低黏度油层等复杂油藏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稠油开采技术,通过火烧、爆破和注水三个阶段的操作,可以提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油井的开采效果。

该技术在资源利用和环境友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石油开采和提取工艺流程

石油开采和提取工艺流程

石油开采和提取工艺流程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燃料、润滑剂、化学原料等领域。

石油的开采和提取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

本文将从原油典型产地的勘探与开发、油井施工与作业、油井完井与产能提升、以及石油提取工艺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原油典型产地的勘探与开发原油典型产地的勘探与开发是石油开采的第一步。

勘探过程中,地质勘探人员通过地质调查、地层测量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确定潜在的油气藏位置和规模,进而选定开发目标。

在确定开发目标后,需要进行地表地下水文地质勘探,考察地下水位、地表地下水流动方向、井点位置等因素。

同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如地震勘探和重力测量,以获取地层结构和沉积物特征信息。

随后,进行钻井勘探,通过钻探井眼并取样分析,确定地层中的油气资源。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气含量以及岩性等的评估。

同时,还需进行地表地下岩心采样、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位观测等工作。

二、油井施工与作业油井施工与作业是石油开采与提取的核心环节。

整个过程主要分为钻井作业和成井作业两个阶段。

钻井作业是为了开挖井眼,由钻井设备进行实施。

钻井具体分为地面钻井和井下钻井两种。

地面钻井主要用于开掘浅层油井,而井下钻井则适用于深水域、远离陆地的油田。

随后,进行成井作业。

成井作业主要涉及油井完井、固井和测试等环节。

在完井过程中,需根据含油层地质、压力等特征合理选择石油工程技术,确保油井安全稳定地运行。

固井是通过注入固井液使油井周围的空间得以封堵,防止地层中的油气外泄。

最后,进行测试作业,检测油井产出的流体,评估地层资源储量。

三、油井完井与产能提升在油井完井后,需要进行产能提升工作。

产能提升是为了加强油井的产能与生命周期,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强油井受力,提高油井利用率。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增施专用化学剂、人工增渗、改造井筒以及增设注入压裂设备等。

同时,在提升产能的过程中,应保持合理的注产比,避免对油藏带来不良影响。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指的是油的粘度较高,难以被传统开采方式所提取的一类石油资源。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稠油的开采成为了人们开发石油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物理原理、环境工程等技术手段将稠油从储层中挤压出来并提取出可用的石油资源的过程。

通常采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促进稠油流动的热采技术、以及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等。

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燃烧驱、火烘数种方式,其中蒸汽吞吐是最成熟、最被广泛应用的一种。

蒸汽吞吐采用蒸汽驱出油,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油粘稠难抽的问题,还能达到可大量开采的好效果。

蒸汽吞吐工艺的核心在于依靠蒸汽的温度、压力等特征来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油能够流动。

这种开采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助推稠油流入提取装置的冲程泵技术是利用电动或气动泵驱动的活塞来抽取油的,它可以采用多种泵的形式,如采用蠕动泵来进行提油,因其具有提油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油田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状况,提高开采安全系数,降低石油污染性。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尽可能地减少水和燃料的损失,在储层压力没有减小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并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控开采压力,以提高稠油开采的安全性。

总之,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

但是,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等因素,不断提升其效率和安全,以进一步发挥稠油资源的作用。

海上稠油开采装置的采油效率提升技术

海上稠油开采装置的采油效率提升技术

海上稠油开采装置的采油效率提升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海上油田资源开采逐渐成为主流。

然而,与陆地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的稠油开采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稠油的粘度高、流动性差,加上海上环境的恶劣条件,给采油效率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海上稠油开采装置的采油效率提升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海上稠油开采装置的采油效率提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增强原油流动性技术、提高采油设备效率技术、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以及改善环境保护技术。

首先是增强原油流动性技术。

稠油因其高粘度难以流动,影响到采油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加热、添加化学药剂或者采用地震技术等方法来降低原油的粘度。

加热可以增加原油的温度,使其粘度降低,便于流动;添加化学药剂可以降低原油的黏附力和亲和力,提高流动性;地震技术则通过震动原油层,破坏原油层内的黏聚物而提高其流动性。

其次是提高采油设备效率技术。

有效的采油设备是提高采油效率的关键。

可以采用多级泵送系统、改进油井螺杆泵和修复堵塞的井筒等技术来提高采油设备的效率。

多级泵送系统可以通过多级泵送原油,减小压力损失,提高采油效率;改进油井螺杆泵可以提高泵送能力和可靠性;修复堵塞的井筒则可以消除井筒内积聚物,增加油井产能。

第三是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稠油开采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原油流动情况等,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帮助优化稠油开采过程,降低能耗,提高产能。

最后是改善环境保护技术。

海上油田开采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措施对污水、废弃物和废气进行处理。

可以利用分离、过滤和吸附等技术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或者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废气处理则可以采用吸附、催化氧化等技术来净化废气,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油。

与常规油田相比,稠油储量巨大,但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的工艺技术。

1. 热采技术
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开采、燃烧和电采技术。

其中,蒸汽吞吐开采是最为常见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油率。

与燃烧和电采技术相比,蒸汽吞吐开采需要建设复杂的蒸汽系统,但却相对节能,环保。

2. 变质剂技术
变质剂技术通常是将化学变质剂注入到油藏中,通过改变油中组分的相对比例提高稠油的可采性。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采用高能耗的热采技术,且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3. 压裂技术
压裂技术是将沙致密沉积岩加压,使其裂开并形成流通的油藏。

这种技术在稠油开采中也得到了应用。

采用压裂技术的油藏可以采用常规的机械采油方式进行开采。

以上三种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油田条件和开采目的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储层渗透率较高的油田,可以选择压裂技术;对于储层渗透率较低、黏度较高的油田,可以采用热采技术;对于储层渗透率中等、粘度较高的油田,可以选择变质剂技术。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稠油的可采性,充分开发稠油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的开采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和先进,为能源的安全供应提供更多的保障。

2蒋琪-重油开采前沿技术和商业化前景

2蒋琪-重油开采前沿技术和商业化前景

0.5
SAGP

0.4
SAGD
0.3
0.2
0.1
0 0 0.5 1 1.5 Cum. Steam/OOIP 2 2.5 3
蒸汽中加非凝结气体的初步实验室结 果
SAGP取得接近SAGD的重力泄油速率 SAGP取得了与SAGD相同的采收率 SAGP与SAGD相比,节约蒸汽量25-30% SAGP过程中,注采井周围的温度接近蒸汽饱 和温度,但远离注采井的区域温度大大低于饱 和蒸汽温度 • 加入非凝结气体后,汽腔的形状与SAGD不同, 汽腔下部宽一些和深一些 • • • •
oilooipsagdsagp相似物理模拟预测的sagd和sagp效果对比累积注汽量初始油储量累积产油量初始油储量蒸汽中加非凝结气体的初步实验室结果?sagp取得接近sagd的重力泄油速率?sagp取得了与sagd相同的采收率?sagp与sagd相比节约蒸汽量2530?sagp过程中注采井周围的温度接近蒸汽饱和温度但远离注采井的区域温度大大低于饱和蒸汽温度?加入非凝结气体后汽腔的形状与sagd不同汽腔下部宽一些和深一些sagp现状?现场试验结果见到好的效果加入少量非凝结气体后油汽比提高?做作sagd后期降低能耗的主要方式从脚尖到脚跟的火烧油层技术thai?直井与水平井组合?容易在注采井之间形成热连通?可用于超稠油?井下高温裂解就地改质?燃烧前沿稳定重力泄油控制脚尖到脚根燃烧方式thai机理图水平生产井垂直注气井水平生产井垂直注气井空气或氧气空气或氧气油层顶部油层底原始油层燃烧带重力泄油油层底原始油层燃烧带重力泄油沿燃烧前沿可动油带从脚尖到脚跟的火烧油层技术thai现状?正在现场试验?petrobank在athabasca的whitesands地区开展先导试验?三对井组于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现场试验初期每口井产油3040td后因出沙严重停产?2007年又钻3对井改善了完井目前据报道生产效果较好?产出原油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蒸汽吞吐后其它接替技术的开发和试验提高蒸汽吞吐后采收率的两大主攻方向?加热区延续吞吐开采的采收率充分利用油层的剩余热量?气体溶剂混合物吞吐?冷油区开采方式的转换?蒸汽驱?低压sagdsagp和vapex?火烧油层技术开发方式的转换?重力泄油作为吞吐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措施?辽河杜84块馆陶油层和兴vi组油层采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开展sagd获得现场试验成功?目前向商业化推广?预计最终采收效率从吞吐阶段的25提高到5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2025生产时间年年产油量万吨109井组吞吐sagd109井组吞吐到底109井组加10个馆陶扩边井组开发方式转换大大提高油藏的可采储量杜84块馆陶和兴vi组预计增加1200万吨储量谢谢?问题和讨论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剖析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剖析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剖析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工艺和技术手段,从地下深层岩石中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石油的采收率,降低成本,增强开采效果。

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增加地层压力、改善油剂流动性以及加强驱替作用等手段来提高采收率。

增压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通过注入高压水、氮气或其他适当的物质到井口,增加地层压力,可以促使石油在地下岩石中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除了增压技术外,还有各种驱替技术可以应用于深层石油开采中。

常用的驱替技术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酸及其他化学物质驱替等。

这些驱替技术可以改变油剂粘度、界面张力以及岩石孔隙度等特性,从而提高油剂在地层中的移动能力,增强开采效果。

在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中,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可以应用。

可以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将高压水注入井下岩石中,破坏岩石结构,增加油剂流动路径,提高采收率。

还可以通过地震勘探技术来探测地下岩石结构,分析石油分布情况,为深层石油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深层石油开采工艺技术通常需要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进行。

研发和应用适合复杂地质环境的开采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开采石油时,需要采用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和材料,如高温抗压泵等。

还需要通过地质勘探、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不断优化开采工艺技术,提高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

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21世纪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方法 Eddy E.Isaacs翻译:牛宝荣(新疆吐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校对:周润才(大庆油田设计院) 摘 要:加拿大西部的重油和沥青质油藏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聚集地之一。

目前,最有前景的开采方法是蒸汽辅助重力驱(SAGD )、气体和溶剂驱。

该方法利用水平井,并且优于天然重力驱。

本文对加拿大西部重油和油砂资源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地面开采和地下开采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并对未来潜能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且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了不断发展的加拿大重油和油砂工业预期的趋势,特别强调把重点放在先进的水平井技术及研究和开发计划中,这将对未来1020年内资源开采量的成倍增加是很有必要的。

主题词 加拿大 油藏 油砂 重油 沥青 开采技术一、引言预计今后10年中全球性常规原油产量将会降低。

世界上剩余的原油资源只是难以开采的重油和沥青。

这表明目前多半常规资源量接近于主要增长期。

在具有大量世界沥青资源的加拿大已将依赖常规原油急剧转向重油和沥青。

1966年加拿大重油和沥青开采量占年总产量的2%,30年后重油和沥青的产量为加拿大总产量的50%之多(见图1)。

加拿大西部的多数重油是用地下开采技术产出,并用凝析液稀释船运到美国和加拿大东部的市场。

而大多数沥青是用地面开采技术采出,精炼成高价值的合成原油。

美国已宣称,计划在新世纪投资150亿美元用于提高加拿大重油和合成原油的产量。

其投资信心来自于两项技术的突破。

该技术可明显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新的财政支出,并且有较小的风险性和较大的风险预测性。

严酷的事实是,未来近期重油和沥青的开采成本仍较高,而商用价值则较低。

然而问题是如果目前不加大力度提高重油和沥青产量,那么又等到何时呢?本文探讨了使企业目前前景乐观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描述了生产技术的应用进程,评价了它们的技术应用范围,并确定了需克服的一些挑战性问题。

我们试图使这些技术为21世纪工业带来最美好的发展前景。

图1 1996年加拿大原油产量是319000m 3/d ,其中包括9%的戊烷(图中未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油,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名词,但是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重油,相比于我们常用的轻质油又有什么区别。

下面我在这专门解释什么是重油,重油的前景。

正所谓重油就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特点是分析量大、粘度高。

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物,有少量的约有0.1-4%硫磺及微量无机化合物。

其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

用一个准确的定义说明重油:重油又称燃料油,呈暗黑色液体,主要是以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裂化柴油和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重油也因为难挥发,比较粘稠,重油又称为可持久性油类。

随着轻质油和中质有的开发利用,传统是有面临着枯竭的威胁,随着石油时代的结束,虽然迎来了天然气时代,但是由于气产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各个国家都着手开始开发重油,以填补能源空缺。

重油将成为新世纪能源行业的“新宠”,世界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址储量约为8630亿吨,即使采收率为15%,其产生的能源总量也是十分可观。

也就是近几年出现的能源危机,重油和沥青砂,这种储量高达4000亿吨的烃类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比较常规油、重油和天然气这三大类烃类资源的状况,可以看到重油的前景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储量是年产出量的几千倍,而常规油的这个指标只有50倍。

天然气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程度很不平衡,在很多国家它占所利用能源的比重非常之小。

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世界常规油产量将在20年内达到高峰,然后出现递减。

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加上油价攀升,将标志着非常规资源投入工业化生产,这就是重油和沥青砂,它们可能构成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供给的一半以上。

经过20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业有着比常规油更快的发展速度,重油、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稠油热采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发现70多个稠油油田,总地质储量约1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300万吨,已累计生产逾亿吨。

我国陆上稠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很广,约占石油资源量的20%,其产量已占世界的1/10。

180#重油测试项目质量指标检测方法
运动粘度(50℃),mm2/s 不大于180 GB/T 11137
闪点(闭口),℃不低于60 GB/T 261
密度(15℃),g/ cm3 不大于0.992 GB/T 1884
水分,%(v/v)不大于0.5 GB/T 260
硫含量,%(m/m)不大于3.2 GB/T 380
灰分,%(m/m)不大于0.10 GB/T 17144
机械杂质,%(m/m)不大于0.10 GB/T 511
净热值,J/g 不低于40400 GB/T 511
总热值,J/g 不低于42800 GB/T 384
V,ppm 不高于200 ASTMD 6595
Al+Si,ppm 不高于80 ASTMD 6595
Ca,ppm 不高于30 ASTMD 6595
重油作为新型能源,既然作为能源,其热值仍是一项重要指标,当其热值不能达到标准时,其作为能源也就没了价值,所以重油热值也是大家作为检测重油这种自然资源是否真的能成为拯救全球能源危机的新能源。

重油的检测可以用市场上常见的分析仪器-量热仪,其硫磺含量也可以用定硫仪来检测,郑州泰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量热仪,定硫仪生产,产有专门的设备用于重油化验检测。

综述,重油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必将成为能源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