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于高度电离状态;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4.与对流层相比,平流层更有利于航空飞行,其原因是
( A.平流层存在臭氧层 B.平流层空气不运动 C.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单一 D.平流层上部冷,下部热 【解析】选C。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热,以平流运动为主且 天气晴朗单一,利于航空飞行。 )
增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地减少,成为人类
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第(4)题,在50~85千米的高度范围 内,气温的
变化跟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相似,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据此可以推测该层的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第( 5)题,
C层为高层大气,该层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太
阳活动能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被部分或全部 吸收。第(6)题,由于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
运动以___________运动为主。(4分)
(5)C层中有_________层,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 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分)
(6)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补绘B层的气温变化曲线。该层内存在________层,成 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分) (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是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推测该高度范围内的大气
【解析】A、B均位于地表,但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
大洋地壳,A+B+C均位于8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 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且速度突然增加, 说明物质组成和物质密度发生改变;在古 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说明物质状态 发生改变 。
2、地幔的物质以固态为主,也可能呈塑 性状态;地核的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 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 深度 面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一,平均17千米
33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 (2)上部有一软流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
+B+C是
岩,石圈
D是 软流层,C+D+E
地,壳A

上地的幔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莫霍。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B 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7千米
陆地上先上下震动,后左右摇摆; 水上的人只感觉上下震动。
天灾不可避免,地震 波对我们生命和财产 破坏性极强,地震发 生时我们该如何保护 自己生命安全?自己 撰写一些建议。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 物体旁,外远离建筑物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 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 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 而受伤。

地理: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必修一)

地理: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必修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必修1) (中图版 · 必修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对流层特点的理解判断 解析】 能力。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 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第 一 章 而递减。由于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 把下层水汽带到高空,凝云致雨,因而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某地对流层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地对流 运动的强弱。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而对流运动 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了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 比高纬地区大。 【答案】 B 答案】
第 一 章
飞机多在________层飞行,因为该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________层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 解析】 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答案】 (1)地面 答案】 (2)下 上 水平 (3)A B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B C
第 一 章
平流层
对流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2.水圈 水圈
必修1) (中图版 · 必修 )
(1)组成:海洋是 主体 。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 泽水等都是其组成部分 (2)作用
第 一 章
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 自然带 和自然景 观类型。 ②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 ③水循环可以调节 气候 、净化大气。 3.生物圈 . (1)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 极其重要的圈层。 (2)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 地壳上层 。 (3)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实用课件(共22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实用课件(共22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9:12:07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1/8/102021/8/10Tues day, August 10, 2021
生 物 圈 水圈
岩石圈 (地壳)
小结: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外部 圈层
内部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1、横波在到达地核时完全消失,这是因
为:( B )
A、组成地核的物质为固态
B、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
C、内核的物质接近气体
D、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
A、 6 千米
B、17 千米
C、 33千米
D、56千米
3、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D )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4、岩石圈是指:( D )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 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氧其他Biblioteka 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问题:低层大气中
各种成分的作用是 什么?
低层大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主要成分
作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21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21张PPT)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 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 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 层。
【巩固检测】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它使震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对地震波的概念、成因、特点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地震波是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而形成的弹性波,属于物理 学中的机械波;而无线电波是电场与磁场的相互转换并向远方传播,即 物理的电磁波。因此,地震波和无线电波分别归属于成因和性质不同的
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Βιβλιοθήκη 外核地核内核
古登堡界面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 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 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 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答案 D
课堂小结
地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It’s a piece of cake~
Everyone can remember ^o^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物质形态 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地壳
划分 依据
地幔
2个不连续面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87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87张PPT)
2、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 右晃动?为什么?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 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练习: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温度的变化
练习:
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 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电离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归纳电离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距离地面越来越远, 但又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层次
高度
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
其它特征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近地面12千米 左右
H上升T下降 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
对流运动强烈; 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
最密切
对流层顶至 50—55千米
H上升T上升 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 3.为什么将臭氧层称之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的紫外线
• 4.电离层分别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 高层大气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4【教学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1.4【教学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 杂
汽 质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 P26 P27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 生 水 地 地 圈 气 物
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




水 壳
圈 圈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大气圈
阅读教材P25-P26
1.低层大气由那三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的成分是?主要成分的特点是?臭 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杂质特点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尤其是四大圈层) 是什么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大气圈
生 物 A 圈 3.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 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代表 什么圈层?
B 水圈
C 岩石圈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地球的外部 圈层 圈 水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 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 面积的71%。
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地幔:
约为2800千米。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指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厚度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
3500km。 ①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指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厚度约为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 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
外部 圈层 大气 圈 水圈 生物 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9张PPT)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热层顶以上的

大气统称外层,是
地球大气向星际空 该间空过间度的的大层气次。


处于电离状态,气所温随高度
以叫电离层上。升它很能快气,温空随气高度递增;热 离 够反射无线稀电薄波大,,气以水氧平原运子动为主;
水圈 生物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 水圈的水处于
成的连续但不规 水、大气水、 不间断的循环
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互相渗透、 互相影响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水循环示意图
大气圈
1.大气上界: 距地面2000-3000
固态 岩石
上地幔顶部
固态
上地幔上部
软流层 铁镁的硅
上地幔下部 1000
下地幔
近液态 岩浆源地
2900
固态 酸盐类物 逐
质,由上 渐
固态
而下铁镁 含量逐渐 增加。
增 大
液态 以铁镍为
地球磁场 产生地
5000 固态
主,并含 少量较轻 元素。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高层 大气 氮、氧
密度小
平流层 顶到 3000km
随着高度 ↑气温先↓ 后↑
存在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
2.水圈
1.概念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特点 ①连续(各种水体处于不停的运动和转化之); ②不规则(水圈没有固定和规则的形状); ③循环运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6.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7.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C )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想一想:位于非洲 中部的乞力马扎罗 山,被称为“赤道 上的白雪公主”, 即地处热带,山顶 却终年积雪,这是
什么原因?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对无线电通
讯有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问题:地壳圈层和岩石圈层如何区分?
结论:地壳分布在莫霍面以上的层次; 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范围大于地壳;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的厚度与什 么有关? 2.软流层是不是液 态的? 3.岩石圈由哪些部 分组成? 4.岩石圈是不是整 体的一块?是否会 发生运动?
以平流运 动为主 晴朗
高度↑气 温先↓后 ↑
臭氧层- “地球保护 伞” 利于飞行
存在电离
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
地人类实海洋际水能够利用冰的川水
问湖千球 上 的淡水泊克题水储约的12资 量::大占学源的气海一水地生0仅洋个.3占球,、%体地表体,河重球面内约流5河淡积含为0流和水
3 3/4 的水水地分球之总 七陆地储。水千水。克量地地下表。的水水 十湖万生泊物水水 3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 地球圈层结构 课件(共33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 地球圈层结构 课件(共33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 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分类
纵波 横波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 固态 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 3,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
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保界面

地 球
莫霍界








古登堡
部 圈


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
图1.27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22021/10/222021/10/2210/22/2021 11:38:36 A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22021/10/222021/10/2210/22/202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9张PPT)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 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
E
F
A
C
G
B
(1)地震波:E__横_波_____,F__纵__波____。
(2)不连续界面:A__莫_霍__界_面__,B古__登_堡__界__面_。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课堂演练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莫霍界面是( A )
以叫电离层上。升它很能快气,温空随气高度递增;热 离 够反射无线稀电薄波大,,气以水氧平原运子动为主;
利于通信。为主大,气吸平收稳超,短天晴气朗。层 层
波辐射而增温。
气温随高度
气温随高度递
中 间 层
递减;空气对流 减;上冷下热,空 运动剧烈;天气 气对流剧烈,也称
平 流

现象复杂多变。 高空对流层。

2900千米处
在这里,纵波波 速忽然下降,横 波完全消失
地幔 地核
平均17km
33km
软流层
上地幔

900km

下地幔

2900km
5150km
6371km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平均17 ②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

厚,大洋地壳较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的结构
划分依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 大气的运动特点
自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及散逸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的主要特征是: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 气降温率-平均升高1km,温 度降低60C);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 动, 因而发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如 风、雪、云、雨等;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天气现象复杂;
——指地球表
层由生物及其生命 活动地带所构成的 连续圈层
范围: -3km — +10km
• 人与生物圈
• 生物圈Ⅱ号
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 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 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 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 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 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 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 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 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 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 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 也无法繁殖。
探究结果:
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 部的信息。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特点:在 展示“地球的内 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部圈层结构”. 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 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大陆地壳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地壳
外部圈层
水 圈 岩石 圈 壳 地
29%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上地幔顶部
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 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 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 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 地震波
整体感知全文
地壳
地球的 圈层 结构
地球的 内部 圈层
地幔
地核
地球的 外部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根据两个知识点将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探 究学习)
④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污 染严重; ⑤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0%—75%。
•平流层(stratosphere) 的主要特征是:
①质量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 20%
②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 (最显著特征) ③不存在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 象
④该层上部存在多层含臭氧的 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 物的保护伞 ⑤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内部圈层
地 幔 地 核
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水圈
概念
地球的
外部圈层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
大气圈
什么是大气圈?
是因地球引力而聚大气 圈(atmosphere)集在 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 圈层
大气的组成
• 恒定组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 (0.93%)等组成(99.96﹪)。 • 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不定组分 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非常大,如尘埃、 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它们一是来源自 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大气圈
水圈
各种水体
特征:连续 但不规则
它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 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 结果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 存环境 部、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2900
外核
古登保界面
地核
内核
莫霍界 面 外 核 内 核
地 壳 地 幔
古登堡
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
圈层 名称 范围 深度 17千米 主要特征 1,岩石为主,固态 2,各地厚度不一 3,硅铝层和硅镁层为主
地表-莫 地壳 霍面
莫霍-古 登堡界面
地幔
17-2900 km
古登堡- 地核 地心
• 水圈(hydrosphere)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 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海洋 占97%,大陆表面水占2.15%,地下水占0.6%。 • 据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分海水、陆地水和大气 水三类。 • 来自于:地球的内部;彗星的撞击;陨石的撞击。
生物圈
什么是生物圈?
(biosphere)
• 数名科学家得出结论: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 个类似地球一样的、 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 环境。
• 实验向世人昭示了: 迄今为止,地球仍 是人类惟一的家园, 人类应当努力保护 它。
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
外部圈层 概念 包围着地球,是由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的复杂系统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组成 气体 悬浮物 其他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特 分 类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板书小结 1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 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课堂练习 1
• 中间层(mesosphere) 自平流层顶至85km高空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空气又出现对流。 • 暖层(thermosphere) 从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上升,氧、氮被分解成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 • 散逸层(exosphere) 位于800km以上至2000—3000km的高空,地球引 力作用弱,气体质量不断扩散,亦称外逸层。
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 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 出P、S波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 大致深度。③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平均地下17Km),古登堡 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 [可达1 万电子伏] 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 产生的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 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
高层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后 所发出的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红 光,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激后发出蓝色的光,而 极光就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分 类 纵波 横波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而改变 固体
2.圈层的划分
探究一:地震波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表格
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
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 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下地幔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内容: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2900 -6371 km
1,上层固态,铁镁硅酸盐组成, 往下含量增加 2,上部有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圈组成 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 固态 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 3,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
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水圈的组成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蛋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 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 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 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