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上海市大同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2一模(上海)现代文一答案 全部ppt
浦东新区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 4.(1)把社会地位的上升寄托于自身的切实努 力之上(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2)寄望于 “拼爹”理想的实现(寄望于家族的财富、地位) (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 • 5.D(3分) • 6.《咏史》讽喻了当时选拔人才只讲究门第出身 的不合理现象;本文批判了当今选拔人才过于讲 究学历和学校名气地位的弊端。(2分)二者相同 处在于:只讲门第出身和过于讲究学历及学校的 名气地位都忽视了人才本身的才能;不同处在于: 前者属于“政治血统论”,后者属于“文化血统 论”。(2分)
嘉定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6分) 1.(2分)A 2.(2分)享受自然、放松心灵、共同 活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空间 3.(3分)C 4.(3分)(1)批评某些城市攀比建筑 的新奇、怪异,影响生态环境的现状(1 分);(2)呼应第②段关于西方世界提 倡低碳的表述(1分),在对比中显示中 国建筑内涵回归的必要性(1分)。
闸北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 (一)(16分) 1.(2分)指中国城市的主流文化尚未建 成。2.(2分)相对于只是港台文化的拙 劣翻版的许多中国城市文化,北京则是体 制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交融的中心。 3.(2分)不仅 而且 4.(4分)“法租界”等是上海的吸纳外 来文化的特色,“城墙和城门”等是北京 的本土文化特色。(2分)(选取这些事物, 意在表明:)北京成为“另类”实在出人 意料。(2分)
普陀区答案 (一)(17分) 1.突出卖花人对花没有感情,只是将其视做牟利的工 具。 2.B 3.C或B
4.生动地表现出汉字的宝贵,呼吁当代的作家 们要尊重文学的本意,摒弃浮华花哨的文学创 作。
5.“文学野心”指的是文学作品应该能打 动灵魂,呼唤思想或摆脱世俗影响,坚 守创作本意,创作出启迪灵魂的作品。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答案
一17分1.实用(或功能)(2分)2.A(1分);说明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笛卡尔和达芬奇一样都没能解决,所以用表并列的“也”(因为第二个分句并非强调对悬链线的问题,笛卡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所以不用“竟”)。
(1分)3.D(3分)4.文化传统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分)5.(1)从另一角度(静力学)说明悬链线在中国的应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殊途同归)。
(2)表明注重实践而不深究其“所以然”,有其文化传统上的原因。
(3)与达•芬奇的事例相照应,表明中西方几乎同时关注“悬链线”问题(但解决方式不同)。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6.要点:重实际应用,轻抽象理论(或重归纳,轻演绎)(2分);联系文章内容分析(2分)。
二17分7.引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文化血统论”流行的问题(引出下文)(1分)。
揭示了“文化血统论”与“政治血统论”在本质上一样,都是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的(1分)。
8.C(2分)9.片面追求“出身门第”(学校的名气地位);对高学历人才使用不当(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10.(1)把社会地位的上升寄托于自身的切实努力之上(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2)寄望于“拼爹”理想的实现(寄望于家族的财富、地位)(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11. D(3分)12. 《咏史》讽喻了当时选拔人才只讲究门第出身的不合理现象;本文批判了当今选拔人才过于讲究学历和学校名气地位的弊端。
(2分)二者相同处在于:只讲门第出身和过于讲究学历及学校的名气地位都忽视了人才本身的才能;不同处在于:前者属于“政治血统论”,后者属于“文化血统论”。
(2分)三略(8分)四(8分)14. 南京(1分)15.(3分)C16.(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2012年上海市大同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2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今夜偏知春气暖①近来国内各类媒体都在探讨“人与自然”这个话题,2月28日《文汇报》上的那篇题为《春天尚未到来之际》的长文,更是让京沪两位学者(田松、葛剑雄)进行了一场跨越空间阻隔的对话。
到底“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作为现代公民,花些时间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不失为有益无害之举。
②我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两首诗。
一首是唐朝一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另一首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享有盛誉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地回春的喜悦之情。
但仔细体会体会,你会发现这两位相距数百年的“人”对“自然”的说话态度是不一样的。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现的是月夜失眠的诗人听到绿窗纱外传来的虫声的惊喜之情,诗人和虫子仿佛同时都感受到了“春气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组合了能显示早春时令特点的若干种植物和动物,然后构画图案,逗引你的想象,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春天来了!诗人似乎是一位导师,指点自然,将自己的感受移注到万物身上。
在这里,惠崇和尚画中的鸭一下子成了宠儿,替画家和诗人说出了预设的感受。
⑤上面两首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两种说话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今天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个话题的两种认识。
⑥唐朝人写诗重情韵,“悲天悯人”远多于“怨天尤人”,他们欣赏自然,是因为自然和他们善感的心灵密合无间。
后人常称道杜甫诗歌“尔汝群物,前此未有,倡自少陵”(孙奕),即诗人仁心向整个自然生命推扩,视自然万物为兄弟手足。
所以,唐代诗人漫游天下,大多怀着“此行不为鲈鱼 ,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纯朴心愿,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美景;而像王维、孟浩然这样的诗人,则义无反顾地把自然当作了自己的归宿,以至现代的人在读他们的诗时,还乞求:“‘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孙见喜《明月清泉自在怀》)。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南壁上,一个弹奏箜篌的飞天形象摇曳生姿,让无数观赏者心醉。
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蕴藏着一个有关亚洲各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故事。
飞天弹奏的箜篌起源于6000年前的西亚地区。
(甲)此后,这一来自两河流域文明的艺术瑰宝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播,逐渐流行于中亚、南亚、东亚,最终成为全亚洲人民共享的文化成果。
在亚洲的广袤大地上,循着历史的足迹溯流而上,不难发现,这样的艺术瑰宝、文化佳话比比皆是。
(乙)“亚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人类文明孕育最早的地方,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庞乃明说,(丙)“因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历史上看,亚洲各文明间早就有了十分密切的交流互动,且从未间断。
在这其中,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蕴藏B . 起源C . 溯流而上D . 比比皆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上·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上海市松江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1月)考试语文试题
松江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级期考试(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分钟)2012.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题(1分) )(3分) A.中堂书写内容均与治家理财、保佑平安息息相关。
B.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中堂远去的主要根源。
C.现代居室有中堂书架等,就可能有精神徜徉的空间。
D.“正大中和”中堂展创作理念和笔墨技法非常传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⑧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那么关于B.即使也至于 C.虽然但是对于D.只有fú)”。
他以为秦始皇采长生不老药为名,带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
关于他的传说遍布城乡,《史记》上也有明确记载。
搜集这些资料,考察古人行迹,成了我和朋友的大事,以至于兴味盎然十余年。
我们想找一个徐芾出生地,找了个叫“徐家庄”的小村;想找一套完整的徐氏家谱,结果发现一卷又一卷。
徐芾传说、研究文论,搞起了几百万字。
我们走近了徐芾,就是从粗枝大叶的历史观中走出。
我们真的受益不浅。
什么时候接近过如此多的隐秘?什么时候抓起了这么多的“民俗”?什么时候又沉浸于这般深的史海?我们在小城荒郊挖掘、考古、鹦鹉学舌,直到皱纹爬上脸颊。
⑨后来我们参与盖了一座徐芾祠,塑了一尊高大的徐芾石像。
动手的艺术家都是海内一流人物,而且个个敬仰徐芾。
⑩我的一个朋友从遥遥西部来到小城定居,极善诗文。
他写了许多“徐芾诗”。
深夜郊外听他吟诗不息,必有激动生出。
而且我耳听弦外,听到了另一种鸣响。
⑾朋友中有个诗人,这在物欲大盛之年当是幸事。
多少次不记得了,在风雨之中,在乐观赶走悲观的时刻,我的朋友高声吟哦。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芜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中国在国际文学大奖领域的始作俑者。
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
面对网络媒体毁誉参半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A . 始作俑者B . 议论纷纷C . 毁誉参半D . 泰然自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 . 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
C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网民关注的“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
D . 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
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天津人民最喜爱的是市树白蜡树,市花月季花,市鸟海鸥。
3. (2分)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甲:用于新闻报道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大同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高三 语文试题)
大同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第Ⅰ卷客观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官二代、身份继承与社会断裂邓聿文中国近年来有关官二代的负面新闻很多,去年最引起轰动的官二代事件是“我爸是李刚”。
民间对官二代反感的不仅是一些官家子女张扬的行事风格,更是官二代能够借助父辈的权势,谋取平民子女不可能通过奋斗得到的社会资源和地位。
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今天,官家子女通过父母的安排,就能得到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所以,中国曝出的官二代负面新闻,很多都与就业有关。
前不久被媒体披露的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长把尚未毕业的儿子安排在吃皇粮的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即是这样的一例。
比起过去数起被曝光的官二代类似事件来,此事更显恶劣。
因为人家至少装模作样考试了一番,形式上没违规,而冷水江市的官二代,居然老爸的一封请求信,就得到了当地三位最高长官的批准,还未毕业就拥有官家身份。
更可笑的是,事情曝光后,该市常务副市长的回应竟然是,人才缺乏“特事特办”,并欲盖弥彰搞什么调查。
中国传统社会在很长历史时期,曾实行过官员世袭制,但在开科举后,至少从隋起,世袭制就被废除,官员选拔是通过科举考试,面向所有读书人,平等竞争,这使得平民出身的子女能有一个上升的通道,从而保障了中国文官制度的长期稳定。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官员世袭的出现,但那只是个别现象,主要是父辈对王朝的功劳巨大而由帝王特赏。
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说明社会的阶层意识正在形成,社会各群体的裂痕在扩大。
从社会发展来说,基于不同的出身、财产、知识、职业等,形成不同的阶层乃是正常现象。
但是,若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以贫富和权钱作为标准,即社会以权和钱来作为身份认同的标准,则反映这个社会开始或已经进入一个畸形的发展轨道,社会不同阶层就有固化的趋势,社会流动尤其是底层和平民向上流动非常困难。
这种状况的出现,应该说,与中国改革的目标取向是违背的。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
大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①从康熙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
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
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出现过。
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
“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
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
两者均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
当然,不管是“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会微积分。
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
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
巧合的是,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
达•芬奇提出了问题,□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没能解决;直到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
在西方,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悬链线”吊桥诞生了。
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酩酊(dǐng)濒临(bīn) 一幢楼(dòng) 天崩地坼 (chè)B. 矿藏(cáng) 整饬 (chì) 瞅一眼( chǒu) 安步当车(dàng)C. 皴裂(cūn) 订正(dīng) 捋胡子(lǚ) 怵目惊心(chù)D. 女红(gōng) 骠骑(jì)卡介苗(kǎ) 沉疴不起(k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璨陷井宽宥副作用要言不繁B.奖掖辐射排泻水蒸汽舐犊情深C.狡黠联袂跻身发祥地寥若晨星D.诀窍就范清澈家俱店皇天厚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大同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最近,《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重新点燃了人们对选秀节目的兴趣,这档节目的第一季在获得超过50亿点击量的同时,产生了杨超越这样的现象级人物,一举成为全网最热搜。
杨超越的走红不但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熄火,①________。
在这一年里,②________,但都没能复制它的成功,也无法重演杨超越式的话题奇迹。
评论人宗城认为:杨超越的幸运,本质上是因为她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期待,对偏差人设的向往。
在《创造101》结束后,杨超越适应着娱乐圈的规则,③________。
从打工妹到偶像,对于和杨超越相似出身的人群来说,这个故事近乎于童话,也是一份充满天真的“小确幸”。
2. (2分) (2020高二下·绍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波斯托伊纳溶洞设施的完善及知名度的提高,每逢节假日,溶洞总是人满为患,而且游客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洞口列车站的繁忙程度堪比大型火车站。
B . 支付宝旗下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钱包率先推出指纹支付,用户不再需要输入数字密码,只需用手指在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按,即可成功。
C . 群众对廉政腰鼓表演、廉政剪纸、快板说唱、三句半等各种廉政文化活动喜闻乐见,将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人们的心里。
D . 很多时候,一提到中国儿童,哪怕是暑假,主角总是这样一群被学业纠缠的城市孩子。
事实上,还有另一个更庞大也更沉默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是主角。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3. (6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
山西省大同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师香文一、基础知识运用。
(每题2分,共18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创.(chuàng)伤百舸.(gě)漫溯.(suò)箕.踞(jī)B.彳亍.(chù) 游说.(shuì)樊於.(yú)期桎梏(kù)C.寥.(liáo)落长篙.(gāo)忤.(wǔ)视参乘.(shèng)D.忸.怩(niǔ)颓圮.(pì)剑鞘.(xiāo)玉玦.(qu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惆怅萧瑟漫溯忸怩不安B、廖廓崛起万户候峥嵘岁月C、寂寥鲰生风华正茂击浊扬青D、长蒿安祥竟自由戊戍变法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三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使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思想准备。
4、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②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⑤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A.夫晋何厌之有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仆所以..遣将守关者 B.沛公起如.厕杀人如.不能举..留者,待吾客与俱所以C.失其所与.,不知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 D.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7.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 B.大行不顾细谨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令将军与臣有郤8、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道芷阳间行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沛...B、行李..之往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公居山东..时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0、,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 峥嵘廖廓斑斓迥乎不同B . 荆棘文采笙箫风和日丽C . 钮扣微漠酣畅泪下沾襟D . 浸渍绯薄典押陨身不恤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 .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 . 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 .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3. (13分)阅读人类与技术环境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维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
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跟技术环境的①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②速度极其缓慢。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和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
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
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每秒运算5000次③到当前的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人的大脑能否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呢?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完全取代自然智能。
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所无法超越的。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遒劲ﻩ遏制颓圮追朔ﻩ斑斓B、踌躇ﻩﻩﻩ忸怩不安ﻩ嘉言懿行ﻩ拜谒执拗C、杀戳ﻩ骨髓ﻩ偏袒拊掌ﻩ惊愕D、相濡以沫瞠目结舌ﻩ契约ﻩ晕眩绿草如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A.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地为建设中B.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为年轻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C.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根错节...D。
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甚至跷足而待....3、选出能与文中句意衔接的一句:(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倭,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共10分)我爱这土地艾青1938年11月17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 一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今夜偏知春气暖①近来国内各类媒体都在探讨“人与自然”这个话题,2月28日《文汇报》上的那篇题为《春天尚未到来之际》的长文,更是让京沪两位学者(田松、葛剑雄)进行了一场跨越空间阻隔的对话。
到底“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作为现代公民,花些时间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不失为有益无害之举。
②我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两首诗。
一首是唐朝一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另一首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享有盛誉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地回春的喜悦之情。
但仔细体会体会,你会发现这两位相距数百年的“人”对“自然”的说话态度是不一样的。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现的是月夜失眠的诗人听到绿窗纱外传来的虫声的惊喜之情,诗人和虫子仿佛同时都感受到了“春气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组合了能显示早春时令特点的若干种植物和动物,然后构画图案,逗引你的想象,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春天来了!诗人似乎是一位导师,指点自然,将自己的感受移注到万物身上。
在这里,惠崇和尚画中的鸭一下子成了宠儿,替画家和诗人说出了预设的感受。
⑤上面两首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两种说话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今天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个话题的两种认识。
⑥唐朝人写诗重情韵,“悲天悯人”远多于“怨天尤人”,他们欣赏自然,是因为自然和他们善感的心灵密合无间。
后人常称道杜甫诗歌“尔汝群物,前此未有,倡自少陵”(孙奕),即诗人仁心向整个自然生命推扩,视自然万物为兄弟手足。
所以,唐代诗人漫游天下,大多怀着“此行不为鲈鱼 ,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纯朴心愿,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美景;而像王维、孟浩然这样的诗人,则义无反顾地把自然当作了自己的归宿,以至现代的人在读他们的诗时,还乞求:“…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孙见喜《明月清泉自在怀》)。
⑦相反,宋朝诗人强调理性,认为人在自然景物中进行探索思考,可得到“理趣”。
他们的领袖黄庭坚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所设。
”自然万物不过是他们用来论理言志的写作材料罢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春江水暖鸭先知”改换成“春江水暖鹅先知”,也一定不会让人感到诧异!所以,宋朝诗人游山玩水时,思考多于感悟,探索多于欣赏。
同样置身庐山,唐朝的李白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惊呼尖叫,宋代的苏轼则在考虑造成游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原因。
⑧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这是唐宋两代诗人给我们提供的两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答卷。
能够感受自然,我们就能像爱护人类自己一样地去爱护自然,就能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能够探索自然,我们就能科学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
这两者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就如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与“春江水暖鸭先知”同为咏赞春天的优美诗句一样,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是人类文明马车上的两个车轮。
1. 下列对第⑤段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结构上承上,“两种说话态度”指的是刘方平与苏轼的诗句。
B. 结构上启下,“某种意义”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 结构上承上启下,“我们”指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每个公民。
D. 与末端相照应,“两种认识”指的是“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
2. 第⑦段用唐朝李白与宋朝苏轼写庐山的诗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第⑧段中画线短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春气暖“的感受是诗人刘方平和虫子同时得到的感受。
B. 文章认为鸭的“春江水暖”的感受实际上就是诗人苏东坡的感受。
C. 文章认为唐人写诗重情韵,是因为他们把自然当作了最后的归宿。
D. 文章认为宋人写诗重理趣,因而他们把自然当作伦理言志的材料。
5. 关于“人与自然”探讨的话题,此文作者的主张是: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6. 京沪两位学者关于“人与自然”的对话争论的焦点是“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18分)永恒的《蒙娜·丽莎》①去夏访巴黎卢浮宫,得摩挲《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这是我生平一件最快意的事。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
雷阿那多·达·芬奇的这幅半身美人肖像纵横都不过十几寸,可是她的意蕴多么深广!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特殊精神都在这一幅画里表现无遗。
我虽然不知佩特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从那轻盈笑靥里我仿佛窥透人世的欢爱和人世的罪孽。
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
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
这种境界在贝多芬乐曲里,在《密罗斯爱神》雕像里,在《浮士德》诗里,也常隐约领略过,可是都不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深刻明显。
②我穆然深思,我悠然遐想,我想象到中世纪人们的热情,想到达·芬奇作此画时费四个寒暑的精心结构,想象到丽莎夫人临画时听到四周的缓歌慢舞,如何发出那神秘的微笑。
③正想得发呆时,这中世纪的甜梦忽然被现世纪的足音惊醒,一个法国向导领着一群四五十个男的女的美国人蜂拥而来了。
向导操很拙劣的英语指着说:“这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
”那班肥颈项胖肚腩的人们照例露出几种惊奇的面孔,说出几个处处用得着的赞美的形容词,不到三分钟又蜂拥而去了。
一年四季,人们尽管川流不息地这样蜂拥而来蜂拥而去,丽莎夫人却时时刻刻在那儿露出你不知道是怀善意还是怀恶意的微笑。
④从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回想到《蒙娜·丽莎》的作者,我登时产生一种不调和的感触,从中世纪到现世纪,这中间有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中世纪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飞快,现在坐飞艇不用几十分钟就可走几百里了。
中世纪的著作家要发行书籍须得请僧侣或抄胥用手抄写,一个人朝于斯夕于斯的,一年还不定能抄完一部书,现在大书坊每日可出书万卷,任何人都可以出文集诗集了。
中世纪许多书籍是新奇的,连在近代,以培根、笛卡儿那样渊博,都没有机会窥亚理斯多德的全豹,近如包慎伯,三四十岁时才有一次机会借阅《十三经注疏》。
现在图书馆林立,贩夫走卒也能博通上下古今了。
中世纪画《蒙娜·丽莎》的人须自己制画具自己配颜料,作一幅画往往须三年五载才可成功,现在美术家每日可以成几幅乃至于十几幅“创作”了。
中世纪人想看《蒙娜·丽莎》须和作者或他的弟子有交谊,真能欣赏他,才能侥幸一饱眼福,现在卢佛尔宫好比十字街,任人来任人去了。
⑤这是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据历史家说,我们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得多了。
话虽如此说,我对着《蒙娜·丽莎》和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终不免有所怀疑,有所惊惜。
⑥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
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⑦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
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如果从纽约到巴黎还像从前乘帆船时要经许多时日,冒许多危险,美国人穿过卢浮宫决不会像他们穿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样匆促。
⑧现代人所谓“效率”以外究竟还有其他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拿法国理姆亚眠各处几个中世纪的大教寺和纽约一座世界最高的钢铁房屋相比较。
或者拿一幅湘绣和杭州织锦相比较,便易明白。
最高的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注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乃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
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7. 作者认为“第一流美术作品”的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 第②段写作者的“深思”“遐想”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6分)A. 文中两次出现的“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都是指中世纪和现世纪在生活和创作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
B. 第④段借助大量的对比,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上,越是条件差、效率低就越可能出精品。
C. “创作“一词加了引号,颇含讽刺意味,表明现时代有许多草草完成的作品,其质量令人堪忧。
D. 对历史家所谓“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表示“怀疑”,原因是现代人并没有创作出《蒙娜丽莎》般的伟大作品。
E. 第⑥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示作者认为现代人轻浮粗率,难成大器。
F. 作者欣赏的是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景仰的是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10. 作者反对现代人过分强调的“效率”,他认为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写一段介绍《蒙娜丽莎》的文字(不超过6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