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15周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备课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教学投影仪、教学板书、学生练习册等。

3. 素材:与教材相关的实际生活例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20分钟):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素材和实际生活例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运算方法。

通过示范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批改、订正。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出合理调整和安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四位数的数位含义,能够按照数位读写四位数。

2. 能够运用不进位加法算法进行四位数的加法计算。

3. 能够准确计算四位数的整减法,并用简便方法进行四位数的减法计算。

4. 能够理解乘数、被乘数和积的关系,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5. 能够利用组合的方法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结果。

6.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包含以下内容:1. 数位的含义及四位数的读写。

2. 不进位加法算法。

3. 四位数的整减法及简便方法。

4.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5. 组合乘法计算。

6.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四位数的数位含义及读写方法。

2. 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算法进行四位数的加法计算。

3. 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四位数的整减法。

4. 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数学课本《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 黑板、彩色粉笔3. 教学课件及素材4. 教案和教学设计表格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四位数的兴趣。

2. 介绍数位的含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四位数的数位含义。

3. 指导学生按照数位读写四位数。

4. 引导学生进入不进位加法的研究,讲解算法步骤并进行示范。

5. 学生课堂练。

第二课时1. 复前一课时所研究的内容。

2. 继续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训练,在黑板上进行多个示范。

3. 引入四位数的整减法,讲解算法步骤并进行示范。

4. 学生课堂练。

第三课时1. 复前一课时所研究的内容。

2. 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介绍乘数、被乘数和积的关系。

3. 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步骤并进行示范。

4. 学生课堂练。

第四课时1. 复前一课时所研究的内容。

2. 引入组合乘法计算,讲解算法步骤并进行示范。

3. 学生课堂练。

4.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进行以下评价和反思:1. 是否理解了四位数的数位含义及读写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全册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熟练掌握数字的读写和认知;- 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能够利用图表和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程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全册;-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笔、教具卡片、计算器等;- 学生练册: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练册;- 教学素材:图表、图形、实物等;-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教室。

教学步骤第一课:数字的认识和读写1. 利用教具卡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了解数字的读法和写法;2.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3. 练写出指定数字的大写形式,并进行口头、书写的训练。

第二课:四则运算的认识和计算1. 引导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并通过图表、实物等展示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2. 逐步教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练;3. 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第三课:分数和小数的认识和计算1. 介绍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通过图形、实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2. 教授分数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进行计算练;3. 利用实际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图表和图形的认识和运用1. 展示不同类型的图表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表和图形的意义;2. 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图形的能力,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练;3. 利用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图表和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综合应用与课程总结1. 设计综合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2. 学生进行练和解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3. 总结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研究数学。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016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15周教案.最佳方案

2016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15周教案.最佳方案

射阳县八大家小学集体备课最佳方案班级: 姓名: 学号:1、口算 (1)4.9÷0.7= 5.4+2.6= 4×0.25=0.83-0.57= 3×0.15= 5÷10= (2)4×0.5×9= 0.8×25×1= 10÷2.5×2= 7-0.4-1.6= 2、连线3、填空(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且(),对角()。

(4)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

(5)一个四边形,当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一个()。

当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时,它是一个()。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等。

()(3)三角形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性。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可以作底。

()(6)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中的一种。

()(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无数条高。

()5、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正三角形是()三角形。

A、直角B、钝角C、锐角(2)下面四句话中,()是正确的。

A、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C、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4)有两个内角都是45°的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锐角三角形C、等腰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6、作图(1)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相应的底。

(2)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标出相应的底。

(3)画一个直角梯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7、求出下面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共11个单元,包含了各种算法、四则运算、小数、分数、几何图形等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教材。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安排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形态,能够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方法;2.分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几何图形的形态和性质。

难点:1.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2.复杂的小数和分数运算;3.几何图形的相关性质。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时间安排1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1课时2 万以内数的应用1课时3 小数的认识及小数和整数的加减法2课时4 小数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2课时5 分数的认识及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6 分数的乘法及零的概念2课时7 分数的除法及比较大小2课时8 平面图形认识及正方形、长方形的计算2课时9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课时10 圆形的认识及计算2课时11 立体图形认识及几何实物建模2课时五、教学方法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练习、讨论等;2.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评估,采用集体评价、个人自评、互相评价等方式,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偏差;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课外练习量和难度,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全面发展。

七、教师角色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应当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以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四则运算》、第三单元《几何图形》、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八单元《总复习》。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负数的认识等。

2. 第二单元《四则运算》:主要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3.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主要包括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4. 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

5.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策略等。

6. 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数学与科技等。

7.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对前六个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8. 第八单元《总复习》:对全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总复习。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整数的概念引入、正整数与负整数的认知、整数的加法及减法运
算等内容。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和大小
比较。

教案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
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读写、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法及减法运算
等内容。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教案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图的制作等内容。

第五单元:时间、面积和体积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时间的认识、面积的认识、体积的认识等内容。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包括图形的命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应用等内容。

第七单元:数的整体感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感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案包括数的整体感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等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概述,旨在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指导教学的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的教案,共分为若干个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课:加法和减法运算- 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

2. 第二课:乘法和除法运算- 研究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 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练。

3. 第三课:分数的认识- 研究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 示范和练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4. 第四课:平面镜像- 研究平面镜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进行简单的平面镜像操作和问题解答。

5. 第五课:时钟的认识- 研究时钟的基本构造和读时方法。

- 进行简单的时钟读时和时间计算练。

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慢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 练法:通过大量的练题和问题解答,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

-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数学练册- 教学投影仪教学时长本教案按照每周2节课的方式进行安排,共需8周完成所有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安排,请参照教案表格。

...教学反思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进行相关运算和问题解答。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四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名称
小节
名称
教具
学具
重点
难点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教学挂图
学具盒
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
难点: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5
18-19
5.31-6.8
单元整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发展符号感。
(3)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笔算。
(4)掌握四则混合的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规律简便计算。
(5)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正确判断基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正确判断2、5、3的倍数
(6)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的意义,并能进行换算。
(7)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8)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空间观念。
(9)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前言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一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旨在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易于操作的教材。

第一章数的认识本章主要介绍了数的概念、数的读法与写法、零的特殊性质等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的认识:方法1: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算数量的符号,是数学的基础。

可以通过对数量的比较、计数、量化等方式来理解数的概念。

通过口算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把数的概念更好地转化为实践中的应用。

方法2:数的读法与写法学生在掌握数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学习各种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这包括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字,同时了解中文数字的读法,如:“十、百、千、万”等。

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字书写和阅读能力。

方法3:零的特殊性质零是数学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

学生需要了解零的意义和重要性。

例如,在加减法中,零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第二章加法本章主要介绍加法的概念、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加数和和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加法技能:方法1:口算加法初始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口算加法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小数的加法可以用口算来进行巩固,例如:123.45 + 67.89 = ?方法2:列式加法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列式加法的计算方法。

列式加法的特点是将加法运算简化为不同位次数之间的相加运算。

通过列式加法的演示,提高学生快速和准确的运算能力。

方法3:加数和和数的概念除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也需要理解加数和和数的概念,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本质并能够顺利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三章减法本章主要介绍减法的概念、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减法技能:方法1:口算减法初始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口算减法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例如:456.32 - 78.90 = ?方法2:列式减法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列式减法的计算方法。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特编写了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本册教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苏教版教材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几何初步知识》,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数的认识》,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

2. 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了解随机现象。

(5)认识大数的意义,掌握计数单位和进制。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 教学策略(1)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与评价1. 教学进度本册教案共分为六个单元,按照教学计划,每个单元安排相应的课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

2.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等方面。

(2)结果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南京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58课时)

南京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58课时)

南京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全部集体备课教案(共58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册书共有11个单元,包括: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算、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学广角。

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练习和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册书所涉及的各种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册书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本册书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和计算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司佳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发言材料: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课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心发言人:司佳第 1 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司佳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15周集体备课教案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15周集体备课教案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多位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数的运算有关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十四-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十四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十四的题目,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重点讲解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通过实例讲解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例讲解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年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年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特点,本册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编排,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具体如下:1. 观察物体2.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3. 轴对称4. 平移与旋转5. 寻找规律6. 观察物体7. 运算律8. 认识多位数9. 用计算器计算10.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4.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操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

2. 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全面检测学生对本册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进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本册教学进度如下:1. 第一学期:完成观察物体、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寻找规律等五个章节的教学。

2. 第二学期:完成观察物体、运算律、认识多位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的认识和运算等五个章节的教学。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五、作业《》《》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科:数学第八册主备人:叶春梅
集体备课人员:刘长生、王达林、梁雨、张荣俊、李红霞、成明来、龚洪根、陆兵香、叶春梅。
初备时间:2015/5/27集体备课时间:2015/6/4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五、课堂作业《补》
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二、交流共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4.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107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1.第1题。
这道题通过2011年我国几种家用电器产量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读数、大数的改写等练习。→
2.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法,以及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好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这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多位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五
学科:数学第八册主备人:叶春梅
集体备课人员:刘长生、王达林、梁雨、张荣俊、李红霞、成明来、龚洪根、陆兵香、叶春梅。
初备时间:2015/5/27集体备课时间:2015/6/4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c2”是哪枚棋子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并标出来。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多位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数的运算有关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练习时,可以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读图,再独立进行相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
数的运算
学科:数学第八册主备人:刘长生
集体备课人员:刘长生、王达林、梁雨、张荣俊、李红霞、成明来、龚洪根、陆兵香、叶春梅。
初备时间:2015/6/4集体备课时间:2015/6/11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题:数的运算第2课时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