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家的意味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道德修养: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的好成员。

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家风的重要性课前准备:预习第四课第一框内容,思考一个问题: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方法用具: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讨1:家的重要性(1)观点讨论。

关于“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小李:家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小亮:家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小红:家是一群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小燕: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

从上述观点中得出: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2)明晰概念。

由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判断家庭关系确立的不同情形:男女结婚成家、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婚姻关系;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血缘关系;养子女与养父围绕观点、生活实际、故事等,展开探究,回答问题。

从中细细品味家的意味,能够更加热爱家庭,更加孝敬父母和长辈。

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通过设置观点讨论、明晰概念、故事分享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家的重要性: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体验成长。
-设想内容:设计“我为家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家庭责任和情感。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和体验教学法,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
-设想内容:结合教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家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讲解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1.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制作一份家庭法律知识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概念、规定等,形式不限,要求简洁明了,具有宣传效果。
3.开展一次家庭实践活动,例如“我为家人做件事”,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并撰写活动心得,字数不少于200字。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生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如家务劳动、家庭聚会等,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的意义和功能。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品质,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支持和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统编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家庭孝亲敬长的具体行动。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加深对“家”的内涵挖掘;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旨在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在此之上理解并感悟孝亲敬长的原因和要求。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萌发,寻求独立和自主,但心智的发展尚未成熟。

在后疫情时代,充足且适切的亲子沟通常常无法展开,而不少父母也长期忽视亲子交流,漠视了不良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危害。

由于父母工作压力与孩子学业压力交叠,容易引发亲子间摩擦和隔阂,不少学生的生活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未曾用心体会“家”的深刻意味,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家庭中的各种情况,加深对家的理解。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探究安排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的意义。

掌握家庭的组成、家庭角色以及家庭责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整理、情景探究等活动,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学会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

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传统中国家庭独特的内涵以及意义。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的组成以及家庭责任。

教学难点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及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不同歌曲对“家”的解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家”的构成因素,引出授课主题。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等内容。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困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家人的需求,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亲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家庭沟通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家庭的关系和作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问题,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课件:家庭关系、家庭作用、家庭沟通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案例:挑选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的意味》。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家的意味》,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4.巩固(5分钟)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 家的意味(教案)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4.1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 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 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体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家庭的图片,让他们说出家庭中有哪些人。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家庭的认识。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关于一个小朋友对家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互动。

3.讲解家庭构成和特点,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教师辅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1.选取一些家庭互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现相互尊重和关爱。

第五步:总结1.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

课后拓展: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感受。

2.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传递亲情和爱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明确家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家庭责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

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2.家庭的重要性。

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意义,感受家庭的责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3.案例材料。

4.讨论话题。

5.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的故事。

4.巩固(5分钟)总结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讨论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

然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因此,学生在理解家庭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这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家的概念和意义。

2.家庭情感的培养。

3.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

3.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家庭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家庭有关的视频,用于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例如:“你们对家庭的理解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例如:“这个家庭中,每个人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有哪些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你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有哪些责任?”让学生通过讨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

4.巩固(5分钟)通过观看家庭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例如:观看一个家庭团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4.1家的意味 教学教案03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4.1家的意味  教学教案03

2.4.1 家的意味【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培育对家庭的深厚情感,践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素养: 培养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法治观念: 了解关于家风家训的法律法规,实际行动表达孝亲敬长之情。

健全人格: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的意义,正确认识家庭,养成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 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承担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继承、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播放关于家的公益广告提问: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家是什么?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说一说以下歌词的“家”指的是什么?英语中的“家”教师小结: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课堂笔记:1.家庭的含义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课堂笔记:2.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类型活动二:小梅家的幸福生活思考:从小梅家的幸福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具有哪些功能?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活动三:富豪的故事为什么说房子不是家?为什么找到女儿就有了家?课堂笔记:3.★家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家的意味)(P27-29)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探究与分享:父母关心我们的学习,关注我们的品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我们。

父母给我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我们的未来寄予厚望。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课堂笔记:3.★家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家的意味)(P27-29)③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 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分析家庭的功能和结构,培养对社会家庭多样性的尊重;
3. 学会珍惜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
4. 增强法治意识,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家庭和谐。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家庭有了基础的认识,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结构等基本概念。此外,他们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初步学习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 探讨如何解决家庭矛盾和冲突。
- 了解亲情、友情、爱情等家庭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知识点三:家庭教育
- 研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分析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探讨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知识点四:家庭法律知识
- 学习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
- 了解家庭法律对家庭和谐的作用。
- 探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
- 作业四:家庭法律知识问答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堂所学,回答关于家庭法律知识的若干问题,巩固对家庭法律知识的理解。
- 作业五:家庭文化传承与创新
要求: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庭文化,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2. 作业反馈:
-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家庭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家庭知识,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家的意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理解家庭的含义,清晰掌握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

深入体会家的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支持,能结合实际生活阐述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家的表达,感悟家的深厚意义。

明确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掌握多种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家的概念、作用及孝亲敬长的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提升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庭、感恩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把握家庭关系的确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关系的特点。

深刻体会家的作用,从身心的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两个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探讨。

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律义务,通过故事分享和法律条文解读,强化学生的认识。

2.难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孝亲敬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克服践行中的困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心中家的深厚内涵,从文化传承、情感寄托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家庭的含义、作用、中国人心中家的内涵以及孝亲敬长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对家的理解。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教案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认同中华家文化,认识家的内涵。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家不仅是地域和住所,更是心灵的港湾,承载着亲情与温暖。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奥运人物猜猜猜:①在奥运赛场上演“水花消失术”②与陈芋汐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上斩获金牌③今年17岁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全红婵:我的妈妈生病了,我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我只想赢了奖金寄回去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父亲:她在努力,我们在家也努力去干。

我们不能消费女儿。

思考:全红婵与家人的相互关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授新课探究分享一:全红婵兄弟姐妹5人加父母一共七口人。

大哥当做电商,四妹五弟练跳水,只有二姐读书。

思考1:全红婵的家庭里有哪些关系存在?学生:......教师:父母是婚姻关系、全红婵与家人有血缘关系思考2:除了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还有什么关系也能组成家庭?学生:教师:收养关系。

由此可见,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会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探究分享二:全红殚的妈妈虽然没去北京但是时刻关注她的比赛,全红婶为给妈妈治病努力比赛。

在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拿到冠军时,有企业给其家庭里送钱送房子,但全红婵的家人拒绝了,说绝对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当时去参加东京奥运会时,教练们都认为她只是陪跑,因为在赛前几个月,她才学完了5个动作,她说我能行,于是就玩了命的训练,最终她真的能行。

她的艰苦她的奋斗也是父母言传身教,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

思考1:从全红婵的父母对她的影响来看,你觉得家庭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教师: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处。

思考2:全红婵不仅延续了父母的血脉,还传承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教师: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 教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 家的意味教案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培养孝亲敬长的美德,学会感恩与回报。

法治观念:明确孝亲敬长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意识:认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健全人格:通过家庭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会关爱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家不仅是地域和住所,更是心灵的港湾,承载着亲情与温暖。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今年高考期间,一段7年前总台《面对面》栏目对高考考生庞众望的采访视频被媒体重新发掘,引发热议。

2017年高考,庞众望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资格。

之所以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录取资格,是由于他特殊的家庭环境,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

面对家庭的重担庞众望一边勤于学业,一边照料家庭。

思考:你知道这位当年以744高分考上清华,入校时被校长接见的学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吗?授新课生活观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爷爷、爸爸师妈妈、还有......我们是家人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思考:运用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教师: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课时家的意味【教材分析】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父母是重要的陪伴和见证,引导学生关注与家人的关系,为下一节课让家更美好做好铺垫。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家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家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快,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与父母亲人的关系,是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道德浸润作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结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践行家庭传统美德的能力,但尚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家庭结构确立的依据,不能准确认识家风的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作用,能够传承优良家风,自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到“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弘扬优良家风。

责任意识知道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践行良好家风的责任。

【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我们感受颇深,温暖、甜蜜和避风港;伤心难过时,想家;在外的游子,想家;劳累了一天,歇一歇的时候,想家;开心时,想与人分享,想家。

家人间那份浓浓的爱,家的温馨,让我们对家流连忘返。

那么,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家的意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对家、对亲情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能够回忆、举例说出家之意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中的第一框《家的意味》。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本框题由“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家的意味,形成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从我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重难点分析:感受、体会家的意味;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小调查,了解到学生知道父母要工作、要做家务,但对于父母同时承担工作与照顾子女所要付出的双倍辛苦没有仔细体会过。

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能够回忆起温馨的生活片段,但大部分都是过生日等这样的特定事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

另外部分学生说出了一些困惑,如不知怎样关心父母、不知怎样向父母表达情意等。

综上,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猜一猜”
(一)导入:
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同学们是否想过,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体味。

(二)评价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
1.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1
思考交流:
(1)招聘者招聘的可能是什么工作?
(2)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3)应聘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2
思考交流:
(1)应聘者真正应聘的是什么工作?
(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反馈指导
1.师生共同归纳:
(1)应聘者应聘的是--妈妈
(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变化:否定--惊讶--认可--感动
2.思考交流:你的父母辛苦吗?父母的时间去哪了?
师生共同归纳:
父母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花在了照顾子女的生活上、花在了关注子女的学习上等等。

3.出示材料:课前小调查“父母的时间去哪了?”的调查结果。

4.思考交流:父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子女,他们如何兼顾?
(四)小结
从分享《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的视频,到“父母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课前调查,再到父母如何兼顾工作与照顾孩子的探讨,我们都感受到父母的爱,都透着一个字“辛”,他们真的很“辛苦”。

第二板块:“晒一晒”
(一)评价任务:体会家庭的温馨
小组交流:晒晒我和父母的温馨生活
(二)反馈指导
1. 播放视频:学生与家人的温馨生活
2.小组内交流:我和父母的温馨故事
3.小组推选出一个最温馨的家庭故事
4.全班交流分享温馨的家庭故事
(三)小结:
生活中充满着这样许许多多温馨的故事,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着家带给我们的温馨。

第三板块:“听一听”
(一)评价任务:体会生命的历久弥新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家的意味是什么?
(二)反馈指导
1.播放音频:“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颁奖词
2.播放视频:陶艳波的事迹
3.班级交流:这个家庭家的意味是什么?
(三)小结:
陶艳波的事迹不仅仅是辛苦陪读16年的坚持、无私、用心,更重要的是,陶艳波让儿子像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了做梦的权利和追梦的能力。

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全新的, 这样的爱历久弥新。

第四板块:“表一表”
(一)评价任务:将孝心转化为孝行
思考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二)反馈指导
1.说文解字:“孝”字的寓意
2.师生归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的法律义务。

3.交流分享: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4.学生活动:为家人书写“亲情卡”,体会家的味道,表达对家人的情意。

(三)小结:用所长帮助父母、用真情关心父母、用话语温暖父母
本课结语:
本节课通过对“辛”、“馨”、“新”的交流、探讨,体会了家的丰富意味,希望同学们养成孝敬的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承担起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责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城区新集中学杨伟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探究、视频感悟、分享交流等环节,使学生领悟家的内涵,从而能够用实际行动向父母长辈表达孝敬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味家的味道
2、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难点:领悟家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相册《我有一个家》
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音乐相册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师:说得非常好,幸福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甜蜜、温馨、和谐就是幸福家庭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家的意味》。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3、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

二、新课探究
(一)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
1、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
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
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因为家中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方。

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亲情。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
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我相信即使有天大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
(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
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
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随堂测:
⑴有这么一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
A.教育功能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⑵“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三)分享交流,谈家风说孝经
1、四人一组,在白纸上画出或写出你认为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家风家训,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选派4名学生代表分享推荐的家风家训及推荐理由,教师点拨评价。

2、师: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论语》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意思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

可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你是怎样孝亲敬长的?下面,六人一组交流。

教师巡查交流结果,要求学生将交流的“孝经”写在书本上。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四、教师寄语
家,就像是一组拼图,缺了哪一块,都不完整。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五、作业:
找一张家庭合照,与同学分享里面的亲情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