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第三章

合集下载

03土地资源学2014(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2014) (1)

03土地资源学2014(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2014) (1)

1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
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有: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政策与法规、 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 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 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本章主要介绍人地关系及其发展、经济与土地资源、 制度与土地资源以及文化与土地资源等内容。
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三)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理念 协调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和不同的领域虽有不 同的理解(这源于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但它是一种新 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既不单指经济、社会的 发展,也不单指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经济—社会人 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目标,它不仅代表更高目标的效率和更公平的理 想,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活 跃在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起 着引导、规范、塑造和升华的巨大作用。
6
一、人类文明与土地资源 (三)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17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农业机械,以不可更 新资源为原料的化肥,以及新的植物育种技术,大大提高了 农作物的单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人类进入新的工业文明 时代。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人类日益无度地畸 形索取、消耗自然资源和随意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物。于是, 环境恶化、资源的短缺和耗竭也就成为必然。同时更严重的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相继产生,对人类生态安全和部 分地区文明的发展形成威胁。

中国的土地资源 公开课PPT课件

中国的土地资源 公开课PPT课件
东 北 大 平 原 的 耕 地
土地类型图 地形图
干湿地区图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2.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3.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戈壁、高寒荒漠
中国的戈壁、高寒荒漠
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
中国的草原和草地
草地
中国的草原和草地
呼 伦 贝 尔 草 原
中国的草原和草地
草地比例最大、耕地、林地少,结构不尽合理 难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土地破坏严重 工交城建占用耕地严重




区 降
区域差异



东部地势低平
我国的自然条件 与土地资源分布有十 分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水田
水田
中国的水田
水田插秧
中国的水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
中国的旱地
旱地
中国的旱地
珍贵的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 “大舞台”
珍贵的土地资源 我国的土地基本国情
960万平方公里 13.7亿人口
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土地资源类型
草地
林地
耕地
作用
我国现状
珍贵的土地资源 人多地少,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非常的珍贵
中国土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羌 塘 高 原 上 的 草 原
土地类型图 地形图
干湿地区图
1.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2.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 3.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
中国的森林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中国的森林
大兴安岭的樟子松
中国的森林
海南岛热带季雨林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3章讲义PPT课件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3章讲义PPT课件
17
§ 土地产权权利束 Ø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 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由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 益权及处分权等权能组成。 我国的城镇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Ø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利用、管 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户的土地权利?
18
Ø 土地租赁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通过契 约将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转 让给土地承租人,承租人将占有、使用租赁土地,并 获得土地收益的权能。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有租赁权
Ø 土地管理制度,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行政职能 权限的划分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原则的总称。 我国《土地管理法》内容: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
16
土地产权
§ 土地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 特性:
Ø 土地产权具有排他性 Ø 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 Ø 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 Ø 具有相对性
§ 区域性原理-合理环境区划 § 生态平衡原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 生态多样性原则-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
11
第三章
土地权籍管理
12
第一节
土地权籍管理概述
13
基本概念
§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利用土地而产生 的对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等诸方面的关系的总 称。 Ø 土地所有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 的经济形式。 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 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土地所有人必须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所有权。
20
补充几个概念:
Ø 他物权,是指权利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 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以所有权的一定权能为内容,并 与所有权相分离的限制性法定物权。

《土地资源学》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土地资源学》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 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限图; 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⑦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
第六页,共17页。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
①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
➢ 航空数码遥感新技术在土地调查得到应用
➢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库,提高土地管理信息 化水平,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信息系统(LIS)
第十六页,共17页。
故宫航片
第十七页,共17页。
3.2.1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情况 ➢ 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清查 ➢ 80年代初的土地概查 ➢ 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土地详查
第五页,共17页。
3.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 容及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
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限; 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的经济 社会条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 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 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二页,共17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路线考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 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
转绘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3131311311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别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别一般目的调查与制图一般目的调查与制图特殊目的的土地资源调查特殊目的的土地资源调查从土地本身的综合属性出发揭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适应性广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实用价值较大312312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调查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件调查地貌光热土壤水分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31331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准备工作内业工作检查验收路线考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样区调绘验证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组织专业队伍成果整理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323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域为单位查清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布和利用状况并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

土地资源学第三章

土地资源学第三章

(2)土地类

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由于土地各 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 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 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 即土地类型。
(3)土地资源类型
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 异性而划分的。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 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是 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灰岩丘陵土地基层分类系统
土 地 分 布 图
(5)土地类型的命名
要求:科学、简明、准确。 科学、简明、准确。
目前不统一,主要有3 目前不统一,主要有3种。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 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 植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 )、地貌的两名法 地;植被(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 黄红壤山坡地。 黄红壤山坡地。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 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围 坑田等。 田、坑田等。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 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以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如 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 澳大利亚的“纳珀比土地系统”或“沃伯顿土地系 统”。
过程法依据的是土地单位分异的本质原因,因而是真 正综合的方法。但必须对土地分异的自然过程有深入 地定量分析才能采用。
(2) 自然发生学原则 综合性原则 土地类 型划分 的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实用性原则 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 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3)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简介

土地资源学备课第3章

土地资源学备课第3章

树枝状结构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 树枝状结构 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 型特征,这类地区由于河谷发育, 型特征 , 这类地区由于河谷发育 , 随着水系 呈树枝状伸展, 呈树枝状伸展 ,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为由丘 陵和河谷组成的树枝状结构。除上述之外, 陵和河谷组成的树枝状结构 。 除上述之外 , 还有其他一些土地类型结构,如阶梯状结构、 还有其他一些土地类型结构 , 如阶梯状结构 、 斑状镶嵌结构等。 斑状镶嵌结构等。
土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分类系统
2、我国的研究 《周礼》一书曾把全国的土地划分为5大类, 周礼》一书曾把全国的土地划分为5大类, 山林, 山林 , 川泽 , 丘陵 , 坟衍 , 原隰 。 战国的 管子·地员篇 进一步把全国土地划分为3 地员篇》 《 管子 地员篇 》 进一步把全国土地划分为 3 类和25 25种 另外, 类和 25 种 , 另外 , 各地根据长期土地利用实 也有一些区域性土地类型划分经验。 践,也有一些区域性土地类型划分经验。
土地类型命名
植被、土壤、 植被、土壤、地貌三名法 群众习用名称 地名命名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 原因: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 不同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 不同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 经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 原因:大陆大区域内各地区距离海洋的距 离不同。 离不同。 垂直地带性分布 原因:海拔的升高,温度下降,湿度升高。 原因:海拔的升高,温度下降,湿度升高。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原则 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具有一定科学系统性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书(表3.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土地资源的含义、土地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和思考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土地、保护土地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土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内涵和分类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含义,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含义、土地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影响。

5.讲解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介绍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学第三章 土地资源管理

国土资源学第三章 土地资源管理

4
5
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
土地登记的作用
维护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维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有效地保护了耕地 为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
土地登记的对象
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其他项权
利。
在我国土地登记的权利对象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
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一)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源及其权利所 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调查的成果经土地使用者认定,可为地籍测量、
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据。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 置、界线(界址)、权属和使用状况等。
土地质量等级
土地权属状况
是指不同权属类别的土地面积及其分布。
土地权属类别分为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两种
土地利用状况
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按全国规定 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位置界限
土地的地理位置、范围界线和四至,包括各行政单位、土地权属单
位以及各种地类的界限、应用图件和文字形式表述
(三)土地统计的程序
土地统计设计阶段
土地统计调查阶段
土地统计整理阶段 土地统计分析阶段
(四)我国土地统计制度
我国的土地统计制度包括初始土地统计制 度、经常土地统计制度和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3 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也称为土地行政管理,是指国家 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合理组织土地利 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土地利用 过程所实施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土地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土地资源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根据给出的图表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总结出人均我国农业用地面积人多地少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原因,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是怎样的及背后的原因
学生在老国各种土地类型的利用问题和保护措施
4.课堂活动:教师给出图表,让学生讨论中国陆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5.课堂活动:读图,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6.教师总结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各种土地利用类的特点。
(二)地区分布不均
1.教师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及我国东、中、西各区域主要以哪种土地类型为主。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新闻联播》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对土地资源进行了解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教师展示土地资源图片,让学生读图,说出这些土地利用类型。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我国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和总结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土地类型齐全。
3.教师给世界国土面积、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中国与世界人均农用地面积图表,并提出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为什么人均土地面积却少于美国等国家,人均农业用地面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精品课件——第三章土地资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精品课件——第三章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用 利
可利用草地 34.48%

工矿交通城市 耕地 可 用地、内陆 沙漠山 12.68% 水域5.26% 地永久积 雪、冰川 15.72% 难以利用的土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 土地利用类型 齐全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荒漠 、 耕地 少,而_____ ______ 永久积雪 石山 ________ 、_______ 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 用的土地较多, 后备耕地 不足。 _________
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我国土 地资源 2.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的特点
3.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较 多,后备耕地不足。
活动三:读图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我国主要土 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耕地、林地、草地主要 分布在哪一类干湿地区,哪一类地形上?
干旱、半 干旱区 湿润、半 湿润区
C
D
耕地
建设用地
沙漠
戈壁 冰川 石山
难以利用的 土地
雪山
我来观察
根据你的观察, 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 类型?
耕地 农业用地
我 国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交通用地 工矿用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活动二、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960万平方公里 13.4亿人口
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知识链接 ①2004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 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 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 高尔夫球场被免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 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 布,理解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 3、培养自己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 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三章第2节《土地资源》优质课件 (4)(共36张)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三章第2节《土地资源》优质课件 (4)(共36张)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土地资源。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读图,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 数,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新疆、
No 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qīnɡ zàng ɡāo yuán)上的高寒荒漠。大兴安岭。耕 地。(2)乔木生长的
(2)印度人口众多,但陆地面积不足中国的1/3,为什么耕地总面积、人
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
第四页,共37页。
美国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 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大, 人口3亿多,而我国山区 (shānqū)面积广大,占 2/3,耕地面积小,且人 口数量远远多于美国。
第五页,共37页。
印度耕地面积广大 (guǎngdà),是亚洲 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且人口数量小于我国。
第十一页,共37页。
东北(dōngběi)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běifāng) (nánfāng)
水南 田方
第十二页,共37页。

北 方

中国(zhōnɡ ɡuó) 林地分布
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 西南的边远山 区(shānqū), 东南部山区 (shānqū)的林 地多为人工林 和次生林。西 北和华北林地
(tǔdì)
东部(dōnɡ bù)季风区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生产力高,多耕地和林 地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 较丰富,干旱(gānhàn)少 雨,多草地和荒漠
南方多丘陵、山 地、湿热多雨, 以水田为主
北方平原广阔, 降水偏少,以旱 地为主
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高 而寒冷,土地生产力较低, 多草地和荒漠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03版课后题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03版课后题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03版课后题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属性?2根据土地特性,谈谈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3简述土地与土壤、国土的差别?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土地资源学研究有哪些特点?6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学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生物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的?2地表形态与岩性和矿物质组成如何影响土地资源质量? 3地表水与潜水的数量和质量对土地资源的作用以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再哪些方面?4试述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功能?5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取决与哪几个方面?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2人地关系及其发展?3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4土地资源价值构成?5地租的分类及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6土地资源价格计算的方法?7土地产权的种类及配置效率?8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9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土地资源格局的影响?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1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的土地单元的概念? 2研究土地类型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是什么?3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关系?4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5划分土地资源类型的作用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有哪些特点?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内涵? 2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内在联系?3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试述评价因素选择与权重确定对土地资源评价成果与应用的影响? 5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他们的特点和使用场合是什么?6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和数值法有哪些优缺点?7试比较美国土地潜力评价和FAO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特点?8土地适应性评价中比配的实质是什么?9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他的拟订对整个土地资源评价是什么意义?10试例说明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室内试验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

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教材: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推荐使用教参: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期刊:1.《中国土地科学》2.《资源科学》3. 《自然资源学报》4. 《 Land Use Polic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人地关系协调论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把人的 人地关系协调论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 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 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领域。这个思想引发了人们在土地资 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领域。 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更深层的哲学思考, 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更深层的哲学思考,出现了 生态伦理学
10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3.2.1 生态伦理(续)
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提倡对自然界生态 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提倡对自然界生态 系统、对动植物种的关注,并以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作为该学科明 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因此,需要把价值、权力和利益的概念 扩大到非人类自然界及其过程,不但要承认人的价值、权力和利 益,而且也要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权利和利益,也就是在人 与自然的生存和发展层次上,承认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关系,以及 承认当代人与未来人在共享基本生态资源方面的平等关系
③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值越高。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值越高。正是土 地资源的稀缺性, 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和劳 动价值相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另一类素
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 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
12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3.2.2 土地资源——环境感知 土地资源——环境感知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人们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印象,这种对环境的印象就是环境感 在人们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印象, 知,它为一定环境中共同的文化集团内部所有成员所共有。人们 它为一定环境中共同的文化集团内部所有成员所共有。 一旦形成一种环境感知以后,必然影响他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一旦形成一种环境感知以后,必然影响他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影响他的土地资源利用态度。 从而影响他的土地资源利用态度。 因此,环境感知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 因此, 若干非理性过程很有意义
6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小结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天命论” 决定论”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天命论” “决定论” “或然 生态论” 协调论” 论” “生态论” “协调论” 协调论”就是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协调论”就是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目标 协调论即强调人的积极作用, 协调论即强调人的积极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完 全一致 “协调论”代表了现代文明社会更高目标的效率,是 协调论”代表了现代文明社会更高目标的效率, 人类文化的升华
2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
可 地 理 环 境 决 定 论 能 论 或 然 论 ) ) ( ( 适 应 论 生 态 论 文 化 景 观 论 生产 关系 决定 论和 唯意 志论 环 境 感 知 论 文 化 决 定 论
“ 天 人 合 一” 观
3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8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2 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感知输入

判断输出
文化思索
生态伦理 (Ecological ethics)
将自然界转化为自然资源
9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2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
3.2.1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反思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认为人 对环境问题和生境破坏负有道德责任,主要来源于对自 对环境问题和生境破坏负有道德责任, 身生存和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 身生存和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人保护自 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人对自然做了什么, 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人对自然做了什么,通过环境 后果也就等于对自己做了什么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1.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 3.1.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满足人类生存、 土地资源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最 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人类的需求与土地资源 的关系,以个人需求为基础, 的关系,以个人需求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由 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统筹考虑与配置。 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统筹考虑与配置。 狩猎、 狩猎、采集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农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11
土地伦理的三大原则
①生态可持续性原则(或称种际正义原则)(The Principle of )(The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或称种际正义原则)(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r Interspecies Justice),人类必须以一种 Justice), ),人类必须以一种 不危及地球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 不危及地球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 ②社会及经济平等原则(或称代内正义原则)(The Principle of 社会及经济平等原则(或称代内正义原则) Social and Economic Equity or Intragenerational Justice),个人可以 Justice), 在平等基础上按适当的标准获取能源,并应允许其满足能源需要。 在平等基础上按适当的标准获取能源,并应允许其满足能源需要。 ③对后代负责的原则(或称代际正义原则)(The Principle of 对后代负责的原则(或称代际正义原则) Responsibilit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r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 Justice), 人们必须以一种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的能力的方式开发利 用能源。 用能源。
5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小结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天命论” 决定论”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天命论” “决定论” “或然 生态论” 协调论” 论” “生态论” “协调论” 协调论”就是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协调论”就是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目标 协调论即强调人的积极作用, 协调论即强调人的积极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完 全一致 “协调论”代表了现代文明社会更高目标的效率,是 协调论”代表了现代文明社会更高目标的效率, 人类文化的升华
15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 3.4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价格分析
(1)土地资源价值论
①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
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 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
②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 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
直接附加 、间接附加
4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协调论
人对地有依赖性,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 人对地有依赖性,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 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甚至起到促进或延缓社 会发展的作用。 会发展的作用。 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人类间的 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 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协调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调, 协调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调,不仅 要看人地协调的程度,而且要看它能否实现持续发展。 要看人地协调的程度,而且要看它能否实现持续发展。 协调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协调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可持 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人与地的互惠共生
1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1.2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3.1.2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人地关系是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 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 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关系。 互作用的关系。随人类对土地资源 环境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 的认识发展而发展, 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阶段形 成不同的人地关系
3.1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地关系理论 两个极端的观点
一是人被看作和其它生物一样完全受控于他所处的地理 环境中,环境是人的中心, 环境中,环境是人的中心,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是 从环境到人的线性作用, 从环境到人的线性作用,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完全被掩盖 在环境的压力下 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地关系思想,以人类为中心,环 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地关系思想,以人类为中心, 境本身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 境本身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人地间的相 互作用关系也是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 互作用关系也是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只不过作用的方向 是从人到环境 这两种极端都是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 端,没有反映出真正的“人地关系”。
13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3.3 土地产权制度与利用
①土地所有制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 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 式。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 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 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 因素。 因素。
18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