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合集下载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精选4篇)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年 4次 1000~1500人 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4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4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东南亚国家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遗迹,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2、时间:年至年3、次数:先后次4、到达范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5、作用: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二、戚继光抗倭①倭寇指: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②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在九战九捷,荡平了的倭患。

③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 ___ ___,其____ 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

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分析明朝对外关系概况背后的原因及转变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地图,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史料,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的学习分析,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戚继光的学习,树立爱国观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视频讲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郑和下西洋 1.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郑和的故事。

接着出示郑和的相关资料及明朝前期与之相关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学生根据史料及课本知识可以回答出来。

教师再加以总结:郑和的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郑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郑和对朱棣忠诚。

这些使得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建文帝,及当时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这也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2.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史料及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并提出问题:汉朝及宋朝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到了什么地方?西洋指的是什么地区?画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画出路线图。

教师加以总结: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教师展示路线动态图,引导学生认识古今地名。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往,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2)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3)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中外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往,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2)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3)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和意义。

(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2)讲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中外冲突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往,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2)讲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

(3)讲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课堂互动:(1)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比较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异同。

(2)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评价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事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分析史料,提高解读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交往与冲突事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交往与冲突事件。

3. 合作探讨: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冲突事件,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4.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全班同学互动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中外历史上的冲突事件,深入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2. 思考题:如何看待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外交往与冲突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与展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爱国主义、珍视和平、反对侵略等情感态度的培养。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
4.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对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强调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小论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交往事件,如郑和下西洋、耶稣会士来华、鸦片战争等,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探讨其原因和背景,从而认识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看待中外交往与冲突,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4.定期组织阶段测试,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我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古代是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的吗?”让学生分享所学过的中外交往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DOC范文整理】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DOC范文整理】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

掌握戚继光抗倭。

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教学方法多种导入法。

本课资料较多,在导入时可采用多种导入法。

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图示法。

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地名,且古今叫法不同,学生的空间概念不容易建立,充分利用地图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纵向联系法。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前面学习过知识的回忆,让学生在联系中得出结论。

故事穿插法。

对于民间流传的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情景教学法。

对于课本中一些不太好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

教具准备投影仪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磁带录音机澳门回归音像制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遗迹。

比如,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附近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有三宝石雕刻像。

在非洲东岸的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历程;(2)掌握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分析中外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辅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具体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不同价值观的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断;(2)郑和下西洋的壮举;(3)外国使节来华的史实。

2. 中外冲突事件(1)鸦片战争的爆发;(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历程;(2)中外冲突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断;(2)郑和下西洋的壮举;(3)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与外国交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历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外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断、郑和下西洋的壮举;(2)教师讲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具体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件。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历程;3. 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一位在中外交往与冲突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下节课分享。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第一章:古代的东西方交往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和贸易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子:佛教、技术和商品古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第二章:中东地区的交往与冲突2.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中东地区的冲突阿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第三章: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3.1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政治和宗教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建立西方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同化和政治控制西方殖民扩张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美洲、英国的殖民印度第四章:冷战时期的对抗与缓和4.1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和缓和。

4.2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背景: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时期的缓和:日内瓦会议、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摇滚音乐、电影和时尚第五章:当代的全球化和交流5.1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全球化和东西方交流的现状。

5.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推动当代东西方交往的例子: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当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伊拉克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第六章:东方的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探险6.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探险。

6.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的实例西方探险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重要探险活动马可·波罗和他在中国的经历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西方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七章:文化的相遇与冲突7.1 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分析明朝对外关系概况背后的原因及转变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商量,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地图,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史料,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的学习分析,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戚继光的学习,树立爱国观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视频讲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郑和下西洋1.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郑和的故事。

接着出示郑和的相关资料及明朝前期与之相关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学生依据史料及课本知识可以答复出来。

教师再加以总结:郑和的个人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郑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郑和对朱棣忠诚。

这些使得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强化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寻觅建文帝,及当时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这也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2.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史料及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并提出问题:汉朝及宋朝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到了什么地方西洋指的是什么地区画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学生经过小组商量后画出路线图。

教师加以总结: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教师展示路线动态图,引导学生认识古今地名。

教师接着让学生依据课前打算的资料,扮演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船员,说一说下西洋的所见所闻,及当地现存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遗迹。

关于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关于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关于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背景;(2)掌握中外交往与冲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3)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过程;(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特点和规律;(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不虚构、不歪曲历史;(2)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尊心;(3)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背景;2. 中外交往与冲突的主要事件;3. 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影响;4. 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2. 教学难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结果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主要事件,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事件,进行深入剖析;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果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事件,如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

(2)掌握中外交往与冲突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对中外交往与冲突进行深入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历史发展的多元视角。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 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3.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展示明朝强大,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4.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保卫国家领土,体现民族英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往事件的过程及影响。

(2)戚继光抗倭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利益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场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事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影响。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重点讲解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事件的意义。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戚继光抗倭的案例。

(2)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的冲突与交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融第二章:中古时期的交流与碰撞2.1 学习目标:探讨中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冲突。

2.2 教学内容: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蒙古帝国的建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对亚洲的认识第三章:近代早期的全球互动3.1 学习目标:分析近代早期全球范围内的交往与冲突。

3.2 教学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大陆的发现与欧洲列强的争夺亚洲非洲地区的殖民统治与反抗斗争第四章:现代世界的多极化发展4.1 学习目标:理解现代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交往与冲突。

4.2 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格局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对峙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第五章:当代世界的交往与冲突5.1 学习目标:探讨当代世界的主要交往方式及其引发的冲突。

5.2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冲突文化多样性与文明冲突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6.1 学习目标:认识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对国际交往的影响和挑战第七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7.1 学习目标:了解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7.2 教学内容: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挑战和局限性第八章: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8.1 学习目标:探讨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的意义和影响。

8.2 教学内容:文化交流的定义和形式丝绸之路、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在促进全球理解和冲突解决中的作用第九章:全球性议题与国际合作9.1 学习目标:分析全球性议题对国际交往的影响和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2篇PEP seventh grade history "Sino foreign exchanges and conflict s" teaching plan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2篇前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2、篇章2:中外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交往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史上,从1368年到1644年是明朝统治时期,在这二百七十六年间,中国和世界形势发生了剧变。

明朝前期随着统一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继续汉唐对外友好交往的做法,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大全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交往与冲突》单元为基础,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不期、不同地域的交往与冲突,培养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特点及影响;掌握中外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交往与冲突事件;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学会从多元视角审视历史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交往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倡导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交往与冲突主要内容: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方式、特点;古代世界代表性交往与冲突事件(如丝绸之路、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2. 第二章:中古时期的交往与冲突主要内容:中古时期世界文明交往的新特点;中古时期代表性交往与冲突事件(如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蒙古帝国的扩张、十字军东征等)。

3. 第三章:近代早期的交往与冲突主要内容:近代早期世界文明交往的变革;近代早期代表性交往与冲突事件(如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荷兰独立战争等)。

4. 第四章:近代中期的交往与冲突主要内容:近代中期世界文明交往的深化;近代中期代表性交往与冲突事件(如英国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

5. 第五章:近代后期的交往与冲突主要内容:近代后期世界文明交往的新变化;近代后期代表性交往与冲突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研究能力。

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初中历史 , 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历史随时产生 , 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照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 , 让人们总结过去 , 充分将来的生活 , 以史为鉴 , 借古论今 . 下边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 , 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课设计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优异范文大全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过本课学习 , 使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略 .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 . 伟绩和取胜原由的学习和剖析, 指引学生综合评论戚继光为民族英豪 , 以提高学生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迪式和问题目标教课法.[教课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讲课[要点和难点]要点 : 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 : 本课波及的空间看法许多 , 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贮备不足 , 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 , 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课软件 , 将航行路线动向地显示出来 , 这样能调换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 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 . 空间密切地联系起来 , 进而形成正确的时空看法 .[ 教课过程 ]1)复习发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 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3)解说新课 :一.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差遣郑和出使西洋;__._33 年, 郑和七下西洋 , 最远抵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足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 明确地解说出〝西洋〞的历史范围.郑和下西洋的概略 : 教师联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 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 , 和七次远航抵达的地域 , 随后 , 师生共同达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 , 日本的海盗常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域 , 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攻击 , 戚继光是我国有名的民族英豪 .〝封侯非我薏 , 希望海波平〞(1)这是戚继光的话 , 粗心是 : 作官不是我的梦想 , 我的梦想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 :_61 年在台州抗倭 (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 , 可联合《戚家军抗倭局势》挂图 ( 或投影 . 计算机课件等 ), 第一说明〝倭寇〞的看法 , 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由 , 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局势》图 , 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 . 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 教师还能够出示相关资料 , 启迪学生思虑 : 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结果 ?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 , 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 以及更好地评论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_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有了我国的澳门, 欧洲最有名的传教士是 : 利玛窦 .4)稳固小结 : 指引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 , 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 , 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剖析 . 明先期 , 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郑和七下西洋 , 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沟通屡次 , 属于友善交往 ; 明中后期 , 国势日渐衰败 , 倭寇入侵 . 倭患猖狂 , 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 , 并获得了成功 , 但是中国与外来侵略权力的矛盾却日趋尖利 , 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 , 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 并在那边开始了殖民活动 . 后二者表现为矛盾和战争 . 明朝对外交往的特色的演变 , 特别直观地反应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伍了 .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和时间 : 从 _______年到 _________年.七次下出发点 :_____________.西洋经过规模 : 带领 ___________人 .初中历史教课设计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优异范文大全二课程标准 ]1.经过本课学习 , 使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略 .2.经过本课学习 , 培育学生的试图能力 . 察看和剖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 经过剖析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由 , 培育学生综合剖析的能力 . 指引学生综合评论戚继光为民族英豪 , 以提高学生评论的历史人物的能力 .3.经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课型]新讲课[教材剖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3——98, 明朝成立后, 明初的统治者采纳了一系列的举措, 增强了中央集权 . 明先期, 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郑和七下西洋 , 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沟通屡次 , 属于友善交往 ; 明中后期 , 国势日渐衰落, 倭寇入侵 . 倭患猖狂 , 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 , 并获得了成功 , 但是中国与外来侵略权力的矛盾却日趋尖利 , 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 , 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 并在那边开始了殖民活动 .[ 学情剖析 ]经过前方的学习 , 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 . 经济状况有了大概的认识 , 有益于本课内容的掌握 . 可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等史实 , 学生其实不十分认识 , 甚至是一孔之见, 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必定程度的认识 . 在此基础上, 要尽可能地切近学生的经验去创建情境 , 指引学生学习研究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 :经过指引学生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 目的 . 经过 . 意义等 , 使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 和戚继光抗倭 .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略 .过程与方法 :经过剖析戚继光抗倭获得成功的原由, 培育学生综合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经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 . 伟绩和取胜原由的学习和剖析 , 指引学生综合评论戚继光为民族英豪 , 以提高学生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对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 , 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 ,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品 .【要点和难点】1.要点 :(1)本课要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标记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巅峰 , 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表现 , 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 , 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 此外 , 郑和下西洋后 , 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域,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情的桥梁, 在郑和船队抵达的好多地方 , 都有纪念他的古迹 , 影响到现在 , 意义深远 , 需要点掌握 .(2)戚继光抗倭是另一要点 . 民族英豪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 , 清除扰乱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 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抗外侮的第一次成功 , 保卫了中国的主权 ,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域人民的生命和财富的安全. 学习这一内容 ,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热忱 , 领会到〝得道多助〞 . 正义必然会战胜险恶的道理. 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 , 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激烈爱国主义精神, 博得了后代的敬爱 , 在民间拥有激烈而深远的影响 . 在我国历史上 , 每当遭到外敌侵略之际 , 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旌旗. 学习这一内容 , 对于培育学生崇敬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同时 , 学习这一内容 , 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辨别善恶美丑, 对正直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踊跃的作用.2.难点 :本课波及的空间看法许多, 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贮备不足, 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 , 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课软件 , 将航行路线动向地显示出来 , 这样能调换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 , 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 . 空间密切地联系起来 , 进而形成正确的时空看法 .教课过程 :教课步骤教课过程设计企图导入新课一副照片 , 一张票证 , 就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 出示一套邮票 , 问纪念什么历史事件 ?利用多媒体创建情境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历史教课设计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优异范文大全三【教课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学科:中国历史(人教版)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内容 , 采集和阅读相关郑和下西洋的一些资料.5.教师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施教课的 PPT课件依据讲堂教课的需要 , 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郑和和戚继光的视频资料, 再现历史让学生直观感觉 , 引起学生的求知研究欲【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 目的 . 概略 . 影响 ; 知道戚继光抗倭 ; 认识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目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 提高学生比较 . 理解问题的能力 .?3.感情目标①经过学习 , 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促使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善来往 , 增强民族骄傲感 , 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困难 . 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 , 感觉中国人民抗争侵略的勇敢斗争精神 , 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教材剖析】明朝早期统治者采纳了一系列举措稳固国家 , 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兴盛 . 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善交往 , 标记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巅峰 , 表现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 .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情的桥梁 , 同时为人类和睦相处供给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 并且和此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符合 , 意义深远 .明朝中后期国力弱微 , 倭寇猖狂 ,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 矛盾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 . 而戚继光不为名利 , 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激烈爱国主义精神 , 在我国历史上 , 每当遭到外敌侵略之际 , 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旌旗 .【要点难点剖析】要点 : 郑和下西洋影响到现在 , 意义深远 , 是一个要点 . 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抗争外来民族侵略的第一次成功 , 而他的优异质量对正直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踊跃作用 , 故确立为另一个要点 .难点 : 正确评论郑和下西洋 . 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履行明朝早期的对外政策 , 其实不是中国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结果 , 因此没有持续发展下去 , 其航海活动长久以来并无获取西方学者的必定和适合的评论 , 但这其实不可以扼杀郑和远航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壮举 , 以及郑和远航中传达的那种和平交往 . 睦邻友善的外交理念 , 这也为此刻世界各国的和睦相处供给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 因此郑和自己作为一名伟大的航海家 . 中国人民的友善使者 . 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善来往的前驱 , 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 , 经过踊跃地创建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换学生的踊跃性 , 指引学生经过剖析 . 概括 . 比较的方法 , 由浅入深掌握 .【学法 . 教法】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有了大概的认识, 但对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不太熟习, 对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孔之见,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切近学生的实质去创建情形, 运用多媒体教课法 . 比较法等, 充足调换学生兴趣, 让他们在培育能力的同时获取心灵体验 .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纳〝自主 . 合作 . 研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 让学生在参加合作研究中认识郑和的远洋是世界的壮举 , 戚继光打扫倭患的勇敢斗争精神 , 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人品魅力并弘扬之 .【课前导学】1.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 , 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豪 .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 , 采集对于郑和 . 戚继光的事迹 .2.地图在历史课上拥有重要作用 , 同学们要学会使用地图 . 请同学们查阅地图 . 古今对照 , 认识西洋的看法及其范围.【教课过程】(一)赏识视频,激趣导入: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活动引出 600 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勇敢壮举 , 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狂风暴雨?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达成了此次不行思议的航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外的交往和矛盾 . 充足利用多媒体 , 让学生确实感觉当年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 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新知研究一.【交往篇】——郑和下西洋自主学习 , 快乐收获 :(1)目的 (2) 时间(3)次数 (4) 出发地(5)抵达地域(6)意义小组展现 : 沟通各组的学习成就释疑解惑 : 针对学生自学展现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在第一框题中要点经过多媒体展现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熟习哪里是西洋 , 让学生明确明朝的西洋跟此刻的西洋所指范围的变化.合作研究 :资料一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状况对照表郑和下西洋哥伦布抵达美洲达·伽马抵达印度比较结果时间__ —_33 年_92—__年 _97 —_98年次数 7 次 4 次 1 次人数 27000 多人 1000 —_00人 _0 人船数大船 63 艘( 连小船共 200 多艘 ) _ 艘 4 艘船只大小长 44 丈(_1.8 米)宽_丈(61.6 米) 长 24.5 米宽 6 米 100 吨 50 吨抵达范围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域美洲印度资料二 : 郑和下西洋时期 , 将中国的七大类 _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 , 换回各国的货物 _大类 _1 种 , 无怪乎史册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聚积如山〞.资料三 : 郑和下西洋后 , 很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 , 苏禄国王带领 300 多人接见中国 , 回国途中在中国病逝 , 即埋葬于中国 .经过以上三则资料你以为怎样评论郑和下西洋 ?联合所学知识剖析郑和为何能够成功实现远航 ?点拨提高 , 以教育学 : 本环节经过小组议论沟通的形式 , 集思广益 , 各小组沟通相互看法 ,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并延长知识 .让学生阅读三段资料 , 资料一经过中外史的对照学习不难得出郑和下西洋是壮举, 资料二和三的解读学生也能剖析出郑和远航促使了经济来往和发展了友善关系, 三则资料培育了学生剖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 教师合时指引激发感情得出 : 郑和是航海的前驱 , 贸易的伙伴 , 友情的使者 , 增强民族骄傲感 . 同时对郑和远航的负面影响略加论述 , 突出生界意义 , 即远航中传达的那种和平交往 . 睦邻友善的外交理念 , 这也为此刻世界各国的和睦相处供给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打破难点 .研究郑和远航的原由 , 指引学生畅所欲言 , 让学生自主发展 , 差别发展 , 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从物质. 技术以及自己要素等方面来解答. 经过这一问突出经济发展 . 科技进步的重要和郑和的伟大人品魅力.直观史料的使用 , 培育学生从史猜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坚持论从史出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经过议论研究 , 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 升华了思想 , 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 打破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 : 跟着历史的发展 , 大明王朝的和平帆船碰到了危机 , 有人发出了〝封侯非我意 , 希望海波平〞这样的感触 , 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矛盾篇】——戚继光抗倭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学习 , 快乐收获 :(一)戚继光抗倭:1.原由2.抗倭的经过 :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九战九捷 , 荡平浙江倭寇 , 又进入 .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3.评论对于初中历史 , 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设计优异范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2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比较、讨论法学习历史。

2、幻灯片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导入框”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新课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幻灯片出示郑和图像,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郑和作大致了解,教师补充郑和生平资料。

问题①: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问题②:郑和下西洋是怎样一种盛况呢?完成表格填写(幻灯片出示表格)。

问题③:观察《中国历史地图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或教材第94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最远到达的地方?问题④:郑和下西洋能成功远航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⑤:在这些众多的成功远航的因素中,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⑥: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郑和有关的一些遗迹,你知道的有哪些?这些保留下来的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⑦:在郑和首航87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我们比较一下,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问题⑧:通过我们前面的自我学习,讨论探究,思考一下,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出示戚继光像,了解戚继光生平;出示戚继光诗句:“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了解其志向和品德。

问题①:什么是“倭寇”?明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问题②: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问题③:说一说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出示幻灯片:抗倭斗争形势图,胜利图)问题④: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那么,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①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共5页文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共5页文档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和“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㈠郑和下西洋1、三宝指的是谁?2、找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双方交流。

3、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㈡戚继光抗倭1、找出“倭寇”指的是什么人?分析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击倭寇?2、思考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倭寇?3、思考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4、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我们该如何评价他?㈢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找出侵略时间2、概括葡萄牙侵略的基本情况三、互动探究探究一:郑和为什么能多次前往西洋?(从明朝当时的国力、科技水平等角度思考)他去的目的又是什么?探究二:读材料,学会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探究三:(分组讨论)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探究四: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

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那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四、学习反思1、理一理:本课知识框架2、谈一谈: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自我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的“西洋”是指现在的。

A、文莱以东的菲律宾、日本等地B、欧洲各国C、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D、大西洋沿岸地区()2、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原因是A、明成祖的即位B、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C、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荡平D、与北方蒙古的交往比较友好()3、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给皇帝购买外国的贵重物品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C、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发展对外贸易()4、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郑和船队上装有指南针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C、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D、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5、下列关于明朝抗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倭寇是指日本武士②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地区倭患严重③倭寇只在海上骚扰过往商船④戚继光曾率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戚家军先后给倭寇以沉重打击的地区是①江苏②浙江③福建④广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是的方面是A、抗击金军B、肃清倭寇C、抵抗蒙古D、作战勇敢,军纪严明()8、“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出自谁的诗词。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的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难点: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概念较多。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学习课前框题里德知识,提问三宝指的是谁?一、郑和下西洋1、明成祖时期派遣郑和下西洋。

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了解郑和的身世。

2、郑和一生的七下西洋。

了解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七下西洋的?(1405—1433年)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明代的西洋指的是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最远到达的地方?(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比欧洲航海家德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为什么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方面,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者伊斯兰教,这也是远洋航行成功的重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了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发文大全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学科:中国历史(人教版)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内容,收集和阅读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一些材料。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备教学的PPT课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引擎查阅有关郑和和戚继光的视频资料,再现历史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知道戚继光抗倭;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目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提高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

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一个重点。

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而他的优秀品质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作用,故确定为另一个重点。

难点: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

由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执行明代初期的对外政策,并不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其航海活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但这并不能抹杀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壮举,以及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所以郑和本人作为一名伟大的航海家、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

【学法、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不太熟悉,对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去创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体验。

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认识郑和的远洋是世界的壮举,戚继光扫除倭患的英勇斗争精神,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发扬之。

【课前导学】1.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事迹。

2.地图在历史课上具有重要作用,同学们要学会使用地图。

请同学们查阅地图、古今对比,了解西洋的概念及其范围。

【教学过程】(一)欣赏视频,激趣导入: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活动引出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英勇壮举,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暴风骤雨?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航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当年的惊心动魄的场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新知探究一、【交往篇】——郑和下西洋自主学习,快乐收获:(1)目的(2)时间(3)次数(4)出发地(5)到达地区(6)意义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释疑解惑: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在第一框题中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熟悉哪里是西洋,让学生明确明朝的西洋跟现在的西洋所指范围的变化。

合作探究: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表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比较结果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000多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船63艘(连小船共200多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6米)长24.5米宽6米100吨50吨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印度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远航?点拨提升,以教导学: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群策群力,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

让学生阅读三段材料,材料一通过中外史的对比学习不难得出郑和下西洋是壮举,材料二和三的解读学生也能分析出郑和远航促进了经济往来和发展了友好关系,三则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激发情感得出:郑和是航海的先驱,贸易的伙伴,友谊的使者,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对郑和远航的负面影响稍加阐述,突出世界意义,即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突破难点。

探究郑和远航的原因,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从物质、技术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解答。

通过这一问突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和郑和的伟大人格魅力。

直观史料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坚持论从史出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升华了思想,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的和平风帆遇到了危机,有人发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感慨,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冲突篇】——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学习,快乐收获:(一)戚继光抗倭:1.原因2.抗倭的经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又进入、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3.评价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发文大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教师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1561年在台州抗倭(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4)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

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和时间:从_______年到_________年。

七次下出发点:_____________。

西洋经过规模:率领___________人。

人教版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优秀发文大全三[课程标准]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试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的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3——98,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