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笔记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笔记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数学基础
一、知识点1:数的概念
1. 整数和分数是两种基本概念。

2. 零和负数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数。

3. 数的绝对值和倒数概念在数学中非常重要。

二、知识点2:代数式
1. 代数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符号。

2. 代数式的运算和化简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3. 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对于理解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三、知识点3:方程的概念
1. 方程是表示两个数相等的关系。

2. 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次方程等步骤。

3. 方程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知识点4: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1. 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关系式。

2. 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对于理解不等式非常重要。

3. 不等式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五、知识点5: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 函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概念。

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理解函数的重要工具。

3. 函数在数学中应用广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六、注意事项:
1.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数学公式的正确使用和推导。

2. 在做题时,要注意题目的细节和要求,正确使用解题步骤和方法。

3. 对于概念和知识点,要反复理解和记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a≥0)的数学表达式,其中a被称为被开方数。

当a>0时,二次根式有两个值,分别为正根和负根;当a=0时,二次根式的值为0。

2.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性:对于任意实数a,√a的值总是非负的。

•乘方与开方互逆: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有√(a^2) = a。

•运算性质:√(ab) = √a × √b(a≥0, b≥0);√(a/b) = √a / √b(a≥0, b>0)。

3.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和运算。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x^2 = p或(x-m)^2 = p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开平方求解。

•公式法: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解为x = [-b ± √(b^2 - 4ac)] / (2a)。

•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形式,然后分别求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面积、体积、速度、时间等问题。

通过设立未知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三)分式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B(B不等于零)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其中A称为分子,B称为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一类代数式。

2.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通过约分可以化简分式,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分式的大小或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 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a、b、c 的不等式有: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 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 A 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 ABC中,∠ C=180°-(∠ 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 ABC中,已知∠ A:∠B:∠C=2:3:4,求∠A、∠ B、∠ 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为△ABC的一个外角,是△ 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中,∠ ACD=∠A+∠B , ∠ ACD>∠ A , ∠ACD>∠B.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n(n 3)条对角线2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考点11. 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ACB(2) 5BC也B C(1)考点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3.如图 3,在△ ABC 中,点 D 在 BC 上,且 AD=BD=C ,DAE 是 BC 边上的高,若沿 AE 所在直线折叠,点 C 恰好落在点 D 处,则∠B 等于( )A .25°B .30°C .45°D .60°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 ABC 的高的图形是( ) B CAEAB AEC BBE2题图ACEACD4. 如图4,已知AB=AC=B,D那么∠1 和∠2之间的关系是()A. ∠1=2∠2B. 2 ∠1+∠2=180°C. ∠1+3∠2=180°D.3∠1- ∠2=180°5. 如图5,在△ ABC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 ABC= 4 cm2,则S阴影等于( )A.2cm2B. 1 cm2C. 12cm2 D.B D E FC BD C B D C5题图6题图7题图7. 如图6,BD=21BC ,则BC边上的中线为__S ABD = _________ 。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 1单元知识点笔记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 1单元知识点笔记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 1单元知识点笔记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1.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相加减,取相同的正号,并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减;- 异号相加减,取正号的绝对值与负号的绝对值相减,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 例子:- 同号相加减:$3 + 5 = 8$- 异号相加减:$(-4) + 7 = 7 - 4 = 3$2.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同号相乘除,结果为正数;- 异号相乘或相除,结果为负数。

- 例子:- 同号相乘:$(-2) \times (-3) = 6$- 异号相乘:$(4) \times (-5) = -20$二、分式的加减乘除1.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分母相同的分式,直接将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分母不同的分式,先通分,然后将分子相加减。

- 例子:- 分母相同的分式加法:$\frac{1}{4} + \frac{2}{4} = \frac{1 + 2}{4} = \frac{3}{4}$- 分母不同的分式加法:$\frac{1}{3} + \frac{1}{5} = \frac{5 + 3}{15} = \frac{8}{15}$2.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分式相乘,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得到的结果可以进行约分;- 分式相除,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可以进行约分。

- 例子:- 分式相乘:$\frac{2}{3} \times \frac{4}{5} = \frac{2 \times 4}{3 \times 5} = \frac{8}{15}$- 分式相除:$\frac{2}{3} \div \frac{4}{5} = \frac{2}{3} \times \frac{5}{4} = \frac{2 \times 5}{3 \times 4} = \frac{10}{12} =\frac{5}{6}$三、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化简二次根式时,将根号内的因式进行提取,并进行约分;- 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先化简成相同的形式,然后将系数相加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一、整数和有理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3. 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计算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6.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计算二、代数式和代数方程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2. 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和提取公因式3. 代数方程的解法和方程根的性质三、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1.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函数表达式3. 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直线的斜率4. 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5. 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四、平面图形的认识1.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2.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概念与性质3.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4. 平行四边形和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五、相似与全等1. 相似的概念和判定条件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3. 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4.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六、数的性质和运算1. 平方根和立方根2. 科学计数法和统计与概率3. 实数的概念和分类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 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3. 平均数与中位数4. 两个数据之间的比较八、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证明3.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九、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1.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3.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十、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2. 点的坐标和坐标的表示3. 点的对称和平面镜像十一、图形的位置和方位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2. 图形的位移和旋转3. 线、面、体的位置关系十二、盈亏计算与商业应用1. 盈亏的计算2. 利润的计算3. 商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每课知识点第一课: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概念、绝对值、相反数、加减法法则、混合运算等。

第二课: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除法等。

第三课:整式的加减法整式的概念、同类项的概念、加减法法则、混合运算等。

第四课: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思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方程与问题的联系等。

第五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方程、解决问题等。

第六课: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名称等。

第七课:图形的相似相似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等。

第八课: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等。

第九课: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三角形周长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

第十课: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事件间的关系等。

第十一课:实数的概念与运算实数的定义、实数的分类、实数的加减乘除等。

第十二课:一次函数函数及其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一次函数概念和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图像、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第十三课:比例与比例关系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化归、反比例的概念及应用等。

第十四课:分式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化简,分式方程等。

第十五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累计频率等。

第十六课: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数据的中心值、离散程度、分布形状、基本要素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每课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好数学课程,掌握数学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收获学习的喜悦,也一定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体现自己的价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整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n-·180°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n-条对角线,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节: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放在一起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换句话说,全等形就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o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o应用: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计算、证明等。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o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o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

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o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

o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等。

2.平方根o算数平方根: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则x是a的算数平方根。

o平方根: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则x是a的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o立方根: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则x是a的立方根。

o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4.估算与开方o估算:对复杂小数进行近似计算。

o用计算机开平方或立方。

5.实数o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o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横坐标和纵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系o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

o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x轴)与竖直位置(y轴),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正方向。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o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第四章一次函数1.函数o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则称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o形式为y=kx+b(k、b为常数,k ≠ 0)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o当b =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y=kx。

3.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o图像是一条直线,经过点(0, b)和(−kb,0)。

o当k > 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一、整数与实数
1. 整数与实数的概念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实数是包括整数、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字的集合,用R表示。

2. 整数的大小比较
当整数的绝对值相等时,正整数大于负整数;当整数的绝对值不相等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于小的整数。

3. 整数的运算
整数的加法、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
的除法是除数不为0的实数之间的运算。

5. 整数的绝对值
整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当a≥0时,|a|=a;当a<0时,|a|=-a。

答案:
1. 整数与实数的概念:
-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用Z表示。

- 实数是包括整数、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字的集合,用
R表示。

2. 整数的大小比较:
- 当整数的绝对值相等时,正整数大于负整数;当整数的绝对
值不相等时,绝对值大的整数大于小的整数。

3. 整数的运算:
- 整数的加法、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 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的除法是除数不为0的实数之间的运算。

5. 整数的绝对值:
- 整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当a≥0时,|a|=a;当a<0时,|a|=-a。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1三角形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1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1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1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1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某180°3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3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3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某b)÷24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5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5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5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5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5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5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5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6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6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6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某h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3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1: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线性函数是初中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石。

教师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事物。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感和对应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规则是:同分母分数加减,同分母分子加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例例12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22; (2)1972 .
分析:把1022和1972改写成(a b)2 还是(a - b)2?
a、b怎样确定?
解:(1)102 2
(2)197 2
=(100+2) 2
= (200-3)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观察下列计算过程,判断其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2a-3b)2=4a2-9b2; (2)(-2m-3n)2=4m2-12mn+9n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证明:(a - b)2 = [a + (-b)]2 = a2 +2a (-b)+(-b)2 = a2 -2ab + b2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初识完全平方公式:(a - b)2 =a2 -2ab + b2 .
1.结构特征: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两数的 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乘积的2倍.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 完全平方公式
3.在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和b,对照公式原型的两 边,做到不丢项、不弄错符号、2ab时不少乘2. 4.有时需要进行变形,使变形后的式子符合应用完 全平方公式的条件,即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然后运用公式计算. 5.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3)(3x - 2)2 = __9_x_2_-_12_x_+_4___;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变量与函数[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而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我们称之为常量。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时的函数值。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当解析式为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当解析式为分数形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所有实数;当解析式中含有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的所有实数。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 k ≠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2) 必过点:(0,0)、(1,k)(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待定系数法1. 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 ≠0)2. 把已知条件(一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3. 解方程,求出系数k4. 将k的值代回解析式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 0)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2)必过点:(0,b)和(- ,0)(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6)图像的平移: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2)两直线相交:k1 k2(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中得出结果.[一次函数建模]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赋予实际意义时,其图象大多为线段或射线. 这是因为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的,即自变量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是:(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定函数的类型;(2)从横、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的图象相同.(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 和y= 的图象交点.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1.方程的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角角边):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直角、斜边):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例子:若△ABC与△DEF中,AB = DE,AC = DF,∠A = ∠D,则根据SAS判定条件,△ABC ≌△DEF。

二、轴对称1轴对称的概念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性质: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例子: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中线或顶角平分线)。

三、实数1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实数的分类与性质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而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数具有封闭性、有序性和传递性等性质。

例子:√4 = 2,是4的平方根;∛8 = 2,是8的立方根。

四、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概念:一般地,形如y = kx + b(k,b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性质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k > 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 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子:函数y = 2x + 1是一次函数,其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

五、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稳定性、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 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边长与角度的关系,如a:b:c=sinA:sinB:sinC。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三边全等)、SAS(两边及夹角全等)、ASA(两角及夹边全等)、AAS(两角及非夹边全等)、HL(直角边斜边公理)。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第三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1.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2.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与证明。

3.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四边形
1. 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等的基本性质。

2. 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第五章: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基本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常数。

2.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3. 一次函数的图象表示方法。

4.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求法。

5. 一次函数的应用:求最值、求交点等。

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比较大小、求解最值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 为△ABC 的一个外角,∠BCE 也是△ABC 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 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 (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 n n 条对角线 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 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考点11.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CBA CBA CBA2题图DCBAEEA CBAC BABCABCE E考点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3.如图3,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AD=BD=CD ,AE 是BC 边上的高,若沿AE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点D 处,则∠B 等于( )A .25° B.30° C.45° D.60°6题图7题图5题图DDF D E B CC B B C4. 如图4,已知AB=AC=BD ,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 )A. ∠1=2∠2B. 2∠1+∠2=180°C. ∠1+3∠2=180°D. 3∠1-∠2=180°5.如图5,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 42cm ,则S 阴影等于( )A .22cm B. 12cm C. 122cm D. 142cm 6.的中线。

人教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一、数与式1.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

绝对值、相反数、相邻整数。

2.少数和多数的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

3.整数的加减法:异号相消、同号相加。

4.字母表示数:字母的含义、字母定点、字母代数加减法、字母代数整数乘法、字母代数整数除法。

5.简单的代数式与数对:相等关系、代数式值的判断、算式的理解、算法的性质。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1.定义:数a的平方根是b,表示为b²=a,b是一个数。

数a的立方根是c,表示为c³=a,c是一个数。

2.计算平方根: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非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

3.计算立方根: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非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

三、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由字母及其系数和指数的代数符号组成的有一个或多个算式。

2.项、同类项、不同类项、系数、指数。

3.同类项的合并与展开:同类项合并、展开、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4.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二次平方公式的条件、应用。

5.多项式的加减法:同次异号相消、同次同号相加。

四、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思想、去括号、去分母、去小数、去开方。

2.解方程与变量约束数:答案在数轴上的位置。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的解集与表示。

五、函数概念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图、输入输出表、函数公式。

3.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4.一些常见的函数:自然数函数、整数函数、有理数函数、无理数函数、递增函数、平方函数、立方函数、绝对值函数。

六、图形的认识与性质1.平面的概念:平面与图形。

2.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曲线。

3.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度数与弧度、零度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角的相互关系。

4.线段:线段的概念、线段的长度、线段的性质、相交线段、重合线段、界限线段。

5.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度量关系。

6.多边形:多边形的概念、多边形的分类、正多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全等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简称全等形。

2、一个图形经过翻折、平移和旋转等变换后所得到的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

反之,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上述变换后一定能够互相重合。

二、全等多边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叫做全等多边形。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性质:(1)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多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1、全等符号:"≌"。

如图,不是为:△ABC≌△A′B′C′。

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B′C′。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即SAS,"边角边");(2)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即ASA,"角边角")(3)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即AAS,"角角边")(4)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即SSS,"边边边")(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即HL,"斜边直角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高,对应角的平分线都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作用:(1)用于直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2)用于证明直线的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等。

(3)用于测量人不能的到达的路程的长短等。

(4)用于间接证明特殊的图形。

(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等)。

(5)用于解决有关等积等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基本知识点一

八年级数学上基本知识点一

八年级数学(上)基本知识点(一)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 b)(a- 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x2+px+q是完全平方式? ”.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8.分式的乘方:.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a0=1(a≠0), a-n= (a≠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 .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 ,|a|≥0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 6.两个重要公式:(1); (a≥0)(2)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 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2).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13.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个三角形.②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 y.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a a a+⨯=⑵幂的乘方:()nmmn aa =⑶积的乘方:()nnnab a b =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 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nm na a a-÷=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 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 子因式分解.6.因式分解方法:整式乘法 整式除法因式分解乘法法则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③立方和:3322()()a b a b a ab b +=+-+ ④立方差:3322()()a b a b a ab b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B,A B 、是整式,B 中含有字母且B 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c c c±±=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 c ad cbb d bd±±=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 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b d bd⨯=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 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b d bc bc÷=⨯=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nn n a a b b ⎛⎫= ⎪⎝⎭8.整数指数幂:⑴m n m na a a+⨯=(m n 、是正整数)⑵()nmmn aa =(m n 、是正整数)⑶()nnnab a b =(n 是正整数) ⑷mnm na a a-÷=(0a ≠,m n 、是正整数,m n >)⑸n nna ab b⎛⎫=⎪⎝⎭(n是正整数)⑹1nnaa-=(0a≠,n是正整数)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