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古代文学作品解读》课程教学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请各部门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有关表格,其中附件2《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申请表》和附件3《第二课堂学分审核汇总表》于4月2日前纸质一份(签字盖章)交教务处实践科、电子版发到实践科邮箱:sjjxk@,附件4《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记录表》各部门自行记录留存待检查。联系电话:6215806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目标和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篇目的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学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现象的思考深度,为继承和弘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各种文体、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兴起与发展变化,同时还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重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讲授篇目:
庄子《逍遥游》
、教学要求:
了解秦汉说理散文的概貌及其特点、汉赋的发生及其演变、两汉诗歌的概况、两汉史传文学的概况及其所取得艺术成就;掌握汉代政论文的艺术特点、汉大赋的极度铺陈的叙述特点和抒情小赋的艺术风格、汉乐府和汉代文人诗各自的艺术风格与精神的差异、《史记》《汉书》的体例、艺术价值及其史学价值。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文体、文学思潮的演变、主要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名篇的学习等。
难点:掌握各种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等。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缺憾。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

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最重要最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属于主干科目。

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务必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古代优良独特的民族精神;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常识概念、最常见最优秀的作家作品;熟悉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发展、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宝贵遗产为己任;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经典,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深厚的人文素养,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进一步自学或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训练必备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系统讲授各个时期文学的发展过程与各个阶段的文学的主要成果,探索和总结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包括其间各种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分析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为四个学期,分别学习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唐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

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抓住各个时期的重点,以名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

3、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教学中以文学史为线索、以作品选为核心,二者的课时比例大约为四比六。

4、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最基本的要求;但限于作品数目众多而授课时间不足,因此本课程将作品分为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与背诵篇目,课堂上要多提问、多讨论,课外要多阅读、多思考,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一些次要章节列为自学内容,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文学课程教学教案

文学课程教学教案

文学课程教学教案【文学课程教学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理论,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实践,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1.2 教学内容- 文学理论基础: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流派及重要理论观点。

- 经典作品解读:选取不同文学时期和风格的代表作,进行深度剖析。

- 写作指导:教授创作技巧,如情节构建、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1.3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辅以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参与感。

- 个人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定期进行作品展示和反馈。

二、课程大纲2.1 第一单元:文学的起源与演变- 文学定义与分类- 古代文学简述- 近现代文学发展2.2 第二单元: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批评视角- 主题与情节分析- 情感与象征手法2.3 第三单元:经典作品解读- 现代诗歌:《艾青诗选》选读- 小说:《红楼梦》片段分析- 古典戏剧:《西厢记》片段解析2.4 第四单元:写作实践- 创作指导:短篇小说创作- 个人创作分享与反馈2.5 第五单元:文学创作与批评- 课堂讨论: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三、教学进度与评估3.1 每周课程进度:理论学习、作品分析、写作指导、讨论分享3.2 期中评估:理论知识测试、作品分析报告3.3 期末评估:个人创作展示、口头报告与论文撰写3.4 课程反馈:定期收集学生意见,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求。

四、教学资源4.1 课程教材:《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4.2 阅读材料: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及相关理论著作4.3 电子资源:文学网站、在线课程平台等五、教学注意事项5.1 保持开放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尊重不同的观点。

5.2 保护隐私:在讨论和创作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代码:050306T19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一、神话传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三篇,了解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神话的思维方式。

重点与难点:神话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意识,象征性、隐喻性的神话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三篇均选自《山海经》,《精卫填海》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鲧禹治水》中表现了鲧禹前仆后继与洪水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古代先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朴素认识,《夸父逐日》展现了夸父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二、《诗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生民》、《硕鼠》、《关雎》、《氓》、《七月》、《采薇》等篇,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领会《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经》的抒情艺术,品味《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重点与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抒情艺术;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1.《关雎》关于《关雎》的主题:本诗为《国风》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是一首爱情诗;关于抒情主人公;《关雎》艺术特点: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引言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诵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通过诵读古代文学经典,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提升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和分析。

以下为课程中可能包含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论语》- 《诗经》- 《唐诗宋词精选》课程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研究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 课程安排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包括以下方面:- 课堂诵读: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古代文学经典的诵读,通过声音的表达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 知识讲解:教师将对每个文学作品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 分析研讨:学生将参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讨,探讨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

- 创作实践: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 考核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实施,以下教学资源将被使用:- 文学作品原文和翻译文本- 课堂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提供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6. 教师要求为了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教师需具备以下要求:- 具备扎实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和研究背景。

- 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具备教学创新意识,能够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0-21版: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创新设计)

20-21版: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创新设计)

第6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精华,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

作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无与伦比,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将我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匡超人是吴敬梓用最深沉的感情写出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吴敬梓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方法,细致地描绘出一个比较纯朴善良的农村青年精神生命的毁灭,一出真正人格沦丧的悲剧。

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是如何蜕化变质的。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一句著名箴言,它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诫世人,要认识人的本质,认识自己的特性和真正价值,增强做人的信心。

事实上,也只有把“自己”的问题弄明白,才能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担起人生的使命和责任,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做一个能够把握自我、拥有自我、实现自我的明白人。

认识自己,先要认识自己的“人性”。

作为一个人,首先具有“人性”。

这个人性,就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自己的“可变性”。

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物,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可变性”。

也就是说,人是可塑的。

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今天的他,也不是明天的他。

无论是身体、长相、知识、经验、感情,还是性格、智慧、眼界、胸怀、事业,都无时无刻不在随着各种实践活动,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既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体现,也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当我们认识了这一点,明白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的时候,就会彻底醒悟过来,打破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克服被动消极的悲观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朝着无限美好的人生境界,不断精进努力……把本来平淡无奇的人生,过成诗意般的生活。

吴敬梓名言(1)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2)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3)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2024年度-《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2024年度-《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12
南北朝民歌及宫体诗风格
1 2
南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南北朝民歌以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为主,情感真 挚,语言朴实。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南朝民歌清 新婉约,两者各具特色。
宫体诗的形成与特点
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描 写宫廷生活和女性美为主,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
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0
明清小说创作高峰及“四大名著”解读
明清小说概述
介绍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概况, 包括小说的题材、流派、作家群
体等。
“四大名著”解读
详细解读《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和文化价值。
其他优秀小说欣赏
介绍《金瓶梅》、《儒林外史》 等其他优秀小说的创作背景、故
16
宋代词坛繁荣与豪放派、婉约派词人
豪放派词人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 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表
现了词人的个性和豪情壮志。
婉约派词人
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他们 的词作风格柔美细腻,善于表现爱 情和离愁别绪,具有浓郁的女性色 彩。
其他词人
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也有优秀的词 作传世,他们的词风或清新自然, 或沉郁顿挫,各具特色。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与价值
魏晋南北朝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们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14
04
唐宋文学
CHAPTER
15
唐代诗歌盛世及其代表人物
初唐诗歌
以宫廷诗人虞世南、褚亮等为代表,风格 典雅,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

20-21版:第10课 劝学 师说(步步高)

20-21版:第10课 劝学 师说(步步高)

四、探究说理方法 8.“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 者容易接受。结合文本第2段,找出三层比喻的本义和比喻义。 答案 第一层:青、冰比喻。本义:事物经过变化,可以提高。比喻义: 人性经过学习是可以提高的。 第二层:直木为轮。本义: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比喻义:人性经 过学习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层:木、金比喻。本义:事物经过检验,可以完善。比喻义:君子 经过学习,可以智慧明达,行无过失。
生蛟龙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的观点。 (9)文中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 (10)文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上食埃土 , 下饮黄泉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1)文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
比喻、对比论证 比喻、对比论证
学习贵在坚持 学习成在专心
10.“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是荀子主张的“谈说之本”。本文鲜明 地体现了这一说理特色——善用比喻。试从喻体的选用、喻体的种类、 喻体与论点的位置及关系、喻体与句式的结合等角度说明其特色。 答案 (1)喻体的选用:来自生活,非常鲜活,如“木头”“车轮”“登 山”等。 (2)喻体的种类:①正反设喻,如“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与“不积跬 步”“不积小流”; ②博喻,为论证学习贵在坚持,先后用了“骐骥”与“驽马”、“朽木” 与“金石”两组比喻。
之相反的例证是“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二、语言梳理探究 2.下面是《劝学》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错的字,这些字有什么共同 特点?尝试用分类的方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砺跂彰楫跬驽螯鳝 答案 (1)特点:都是形声字。 (2)分类:①左形右声: 、砺、跂、楫、跬、鳝。 ②右形左声:彰。 ③下形上声:驽、螯。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二、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1.注重语言基本功的培养2.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教学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1.汉字的演变与构造2.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3.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五、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应用1.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六、总结正文:古代汉语课程是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如汉字的演变与构造、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等。

此外,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内容方面,古代汉语课程应涵盖汉字的演变与构造、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以及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等方面。

通过全面而深入地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最后,古代汉语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

例如,通过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通过创作文言文作品,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学习古代汉语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主题:语文课的教案 - 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导语:语文课是学生了解、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课程,通过赏析古代文学名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深度。

本教案以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为主题,为中学语文课程提供一种教学方法和思路。

以下将从“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及“课堂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古代文学名篇古代文学名篇是指独具特色、对古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这些作品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形象生动,以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引领古代文学走向巅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让学生通过赏析,领略古代文学的风采与魅力。

二、赏析赏析是对作品的细致观察和理解,通过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内涵与艺术特点。

在进行赏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词句、结构、情感与意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某个片段进行赏析,指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意象与意义、情感描写等方面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三、课堂实施1. 前期准备:在开展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之前,教师应先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自己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同时,积极搜集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准备做好铺垫。

2. 导入活动:通过简要介绍古代文学名篇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赏析的内容有所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根据具体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以《红楼梦》为例,可以先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氛围;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片段中的词句与意象,并讨论其深层意义;最后进行整合性的讨论和总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学习反思:通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的导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包括诗、散文和戏剧;3.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方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1.1 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分类1.2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2. 中国古代诗歌导读2.1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演变2.2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风格2.3 经典诗歌作品欣赏与解读3. 中国古代散文导读3.1 古代散文的发展与特点3.2 经典散文作品欣赏与解读4. 中国古代戏剧导读4.1 古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4.2 古代戏剧的主要流派和特点4.3 经典戏剧作品欣赏与解读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像、音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时,注重结构、情感和意义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意义等进行深入交流与分析。

4. 写作训练法:通过给学生指定或自由选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的质量和数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作业、写作或创作作业等。

3. 考试或测验: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提供相关古代文学著作的电子文本资料,方便学生阅读和查找。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汉语国际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评价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共分为三期七段:上古期,包括先秦文学与秦汉文学两段。

中古期:包括魏晋南北朝谠、隋唐文学、宋元文学三段。

近古期:包括明代文学、清及现代文学三段。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注意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2.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

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3.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并掌握文学史的发展动态,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学教室课程设计

国学教室课程设计

国学教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如《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

2. 学生能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学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美。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独立解读经典文本。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国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

3.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国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底蕴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年龄段,对国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经典著作学习:《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著作的阅读与解读,提炼核心思想,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前期以《论语》为主,中期学习《弟子规》,后期进行综合应用与实践。

2. 礼仪文化学习: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礼节规范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安排: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学习日常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等,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实践教学。

3. 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欣赏经典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安排:按照诗词发展历程,选取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进行讲解和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基于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探析一、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如何设计好一门课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威廉姆·多尔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的“回归性”课程理论为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威廉姆·多尔的“回归性”课程理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二、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概述威廉姆·多尔认为,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为核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倡导课程的回归性。

他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即知识回归性、个体回归性和社会回归性,强调课程应该关注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课程的碎片化和功利性。

在教学实践中,以威廉姆·多尔的“回归性”课程理论为指导,可以为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下面将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威廉姆·多尔“回归性”课程理论的教学策略。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1. 知识回归性根据威廉姆·多尔的观点,知识回归性是指课程应该注重学科的内在逻辑性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性和循环的方式,将文学经典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精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文学的基本认知和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引入到课堂中,通过故事、典故及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并且让学生在感受的掌握相关的课文知识,打好知识的基础。

2. 个体回归性个体回归性是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刍议.docx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刍议.docx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刍议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被多数高校选为教材,像以上所举的纰缪之处也在所难免。

针对所选教材内容的不足,教师必须借鉴其他多种教材,搜罗相关知识的范文论著成果,包括自己的研究心得,一并提供给学生。

其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虽然以古代文学史教学为主,但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当与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

没有大量作品作支撑的文学史教学,往往容易陷入空洞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不明所以,容易感觉枯燥而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时还必须结合古代汉语知识具体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成,否则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往往闹出笑话。

实际上,只有作品决定了作家本身的价值,而非后世某人或某群人的评判;也只有作品所具有的感人力量,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古代文学史完全可以看成是古代文学作品形态流变史,抓住古代文学作品,才能统合古代汉语、文学评论等知识。

所以,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选,是极为重要的。

笔者曾经加入过网络诗歌群,看到一些自称是中文系毕业的群友,写作出的“律诗”竟然不讲平仄,不讲押韵,也不讲对仗,不过是七言八句而已;同样,写作出的“词”也只是按某一词牌的句数和字数填写,根本不考虑平仄、押韵与对仗等要求。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可笑现象,与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失误是有极大关系的。

在当下的中文系课程教学中,关于律诗与词的格律知识,属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显然诗词是文学,硬是将律诗与词的格律知识,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剔出,容易导致学生顾此失彼,将本应综合一体的知识断为两截。

这样的安排,也就难怪中文系培养出的学生在写作古诗词时闹出笑话了。

鉴于当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在内容上的偏颇,笔者认为,将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与古代汉语部分内容重新整合,教师授课时也时常加入自己的研究心得,打破教条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大胆主动地学习乃至研究古代文学,对于提高中文系学生的古代文学修养,应是必需而切实有效的作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8
古诗词中的诗情与画意:诗歌与绘画的共通之处、王维、杜甫、白居易等诗人诗作赏析
3
1
9
古诗词的炼字与炼意:炼字与炼意的内涵、炼字法及名句赏析、在炼意中炼字
3
1
10
散文赏析策略及名篇赏析(一):古代散文的分类、古代散文的特质
4
11
散文赏析策略及名篇赏析(二):古散文的结构、古代散文的语言
3
1
12
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教学指南
填写日期:2020年9月30日

任课教师
吴正阳
职称
讲师
学院(部)
教育学院
课程编号
CHIN3226
中文名称
古代文学作品解读
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学分
4
学时分配
讲授:56
实践(实验):8
开课学期
2020-2021学年
()国家级获奖教材
()省部级获奖教材
(√) 其他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北京:中华书局,2003。
()考查
()等级制
课程期末考核总分评定方式
()方式1:平时30%,期末70%
(√)方式2:平时40%,期末60%
( )方式3:平时50%,期末50%
( )教师自定义:平时%,期末%
注: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小论文、单元测试及期中测试等。

序号
周次
日期
mm-dd
授课章节及教学内容
(含实验、实践)
第1学期
学时
64
授课对象
学院:教育学院班级:18小语1班,18小语2班,18英汉双语班
选用教材
请按“作者,教材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的格式顺序书写。
韩传达、隋慧娟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材级别(请在括号内打√,可多选)
( )国家级规划教材
()省部级规划教材
() 省重点教材
讲授
学时
实践学时
作业
1
古代文学基本理论(一):文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学的范畴、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3
1
2
古代文学基本理论(二):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文学功用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4
3
古代文学基本理论(三):中国古代文学的赏析策略、方法
4

4
古典爱情诗词探究(一):中国古代的情文化、文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古典爱情诗词的特色
4
5
古典爱情诗词探究(二):文人创作心理探微、古典诗词的“悲秋”传统、男子作闺音动因及存在问题
3
1
6
《诗经》名篇赏析及相关诗学问题探讨(一):《诗经》基本内容情况、《关雎》赏析及“赋比兴”手法讲解、《蒹葭》赏析及诗歌创作浅谈
4
7
《诗经》名篇赏析及相关诗学问题探讨(二):《褰裳》赏析及诗歌的伦理道德思考、《氓》赏析及古诗的现代翻译、《诗经》中的“水”意象及其在后世的继承和发展
[4]叶嘉莹:《迦陵诗词讲稿选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教师答疑方式、时间及地点
可采用网上答疑、电话答疑、当面答疑等方式,办公室、教室、教师家里等场所均可作为答疑地点。确定后须事先告诉学生。
每次课后10分钟,在上课教室当面答疑
通过网络、电话方式课后答疑

考核类别
(√)考试
计分方式
(√)百分制
小说赏析策略及名篇赏析(一):小说作品的关注点、文本细读的方法
4
13
小说赏析策略及名篇赏析(二):比较阅读的方法
4
14
小说赏析策略及名篇赏析(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细读及与诸文本的比较阅读
3
1
15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方法(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4
16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方法(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方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案设计
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