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拉技术PPT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牵引技术课件ppt

牵引技术课件ppt
⑥初次电动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先应用徒手牵 引方法或试验性机械牵引,一般采用3kg左右2~ 3min间歇牵引的方法,在除去牵引重量后,对患者 的症状有必要进行再次评估,决定是否采用电动 牵引治疗。
返回
㈣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 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1.徒手坐位牵引 (图7-7)。
返回
㈠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⑴取坐位,根据目
的和要求不同,有2种坐 姿:
①颈椎中立位和前 屈位的牵引(图7-3)。
图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 (图7-4)。
图7-4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第二节 颈椎牵引
返回
一、颈椎牵引作用
⒈增大椎间隙 ⒉牵伸挛缩组织 ⒊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⒋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⒌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返回
颈椎牵引
二、颈椎牵引方法
㈠坐位重锤牵引 ㈡卧位重锤牵引 ㈢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㈣电动牵引 ㈤门框家庭牵引 ㈥冲气式气囊牵引 ㈦自我牵引。
放于患者枕后。
图7-8徒手卧位牵引法
返回
图7-9 徒手卧位牵引法
②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
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 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肌肉牵拉技术

肌肉牵拉技术
牵拉技术的原理及原则 原理:牵拉指拉长挛缩或软组织的 治疗方法,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伸 展性和关节的活动。 原则:牵拉不应引起疼痛,在感觉 到确实拉长肌肉时,不能强行牵拉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技术分型: 被动牵拉:手法被动牵拉、机械被 动牵拉 主动抑制: 1、收缩-放松; 2、收缩-放松-收缩; 3、拮抗肌收缩
损伤后愈合过程及牵拉时 机 重塑期:伤后第21天开始, 此Biblioteka 间胶原产生的数量等 于破坏的数量。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原理、及原则
损伤分级 韧带损伤:分为3级 1级:仅伤及少量组织,损伤部位轻 度肿胀,有触痛,活动基本正常 2级:伤及较多韧带组织,局部疼痛 较剧烈,活动明显受限 3级:韧带完全断烈,疼痛剧烈,不 能活动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原理、及原则
损伤分级 肌肉拉伤:4级 1级:轻度 2级:中度 3级:严重 4级:完全性断裂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原理、及原则
软组织孪缩及其类型 挛缩分类: 1、肌静力性挛缩 2、疤痕粘连 3、纤维性粘连 4、不可逆性挛缩 5、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原理、及原则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1、收缩-放松;牵位5-10秒,使肌 肉感觉疲劳 2、收缩-放松-收缩:紧张肌肉的拮 抗肌作向心性收缩,使肌体通过增 加了的关节活动 3、拮抗肌收缩:对收缩肌肉施加轻 微阻力,但允许关节运动
肌肉牵拉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拉的临床应用 牵拉目的: 1、改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 2、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防止组织挛缩 4、预防损伤
肌肉牵拉技术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理及原则
组织损伤后的牵拉治疗的 基础、原理、及原则
损伤后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炎症期:轻微一般3天,较重的其炎 症反应持续4-6天;在此期间,损伤 组织的强度由凝固的血液由组织液 决定,因而力量很弱。 增殖期:从损伤后第5天开始,可持 续到第21天

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

抑制技术
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注意事项
a. b. c. d. e. f. g. h. i. j. k.
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避免过度牵伸 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 不能超过关节正常ROM牵拉 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力度应小 酸胀反应不应超过24小时 避免高强度、快速的牵拉 避免牵拉肌力较弱的组织,应和肌力训练相结合
牵伸程序

1、评估,选择最佳方法。 2、放松体位,暴露牵拉部位。 3、解释目的和步骤,取得配合。 4、牵拉力量的方向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5、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 6、为了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 7、力量要适度、缓慢、持久。 8、感觉到张力降低时,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9、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或被运 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活动范围(ROM)
肩部肌肉
肘部肌肉
腕及手部肌肉
操作
⑴患者体位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⑶牵伸方向 ⑷牵伸强度 ⑸牵伸时间 ⑹牵伸疗程 ⑺治疗反应
参数
1.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 30~60 次每组,组间休息30s;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2.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程 3.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具 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适应症
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
组织和皮肤缩短,以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 软组织挛缩影响了日常功能活动。
禁忌症

《牵伸技术》ppt课件

《牵伸技术》ppt课件

髋关节内收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髋关节外旋
髋关节内旋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自 我
屈髋
伸髋


交叉屈伸髋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自 我 牵 伸
髋的内收、外展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膝 部 肌 肉
俯卧位
坐位
膝关节屈曲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膝 部 肌 肉
俯卧位
仰卧位
膝关节伸直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五)合理加用关节松动技术
19
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证
1.适用于肩部、肘部、腕指部和髋部、膝部、踝足部以 及颈腰部的短缩和挛缩组织的牵伸。 2.预防由于固定、制动、废用造成的肌力减弱和相应组 织短缩等结构畸形的发生。 3.缓解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如烧伤、软组织、 皮肤严重挫伤后所致的粘连和疤痕 4.中枢神经病变或损伤的患者,由于肌张力异常增高而 导致的肌肉痉挛或挛缩。 5.体育锻炼前后牵伸,预防肌肉骨骼损伤,减轻运动后 肌肉疼痛。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牵 伸
掌指关节屈曲
掌指关节伸展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屈髋屈膝(仰卧位) 牵伸臀大肌
伸膝屈髋(仰卧位) 牵伸腘绳肌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髋后伸(俯卧位) 牵伸髂腰肌
髋后伸(伴屈膝) 牵伸股直肌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髋后伸(仰卧位)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 部 肌 肉
髋关节外展






《Bobath技术完整版》PPT课件

《Bobath技术完整版》PPT课件
放松,轻度屈曲膝关节,避免骨盆上提,然后 将患侧下肢向前方迈出 ③髋内收、膝屈曲动作训练:患者健侧站位, 患肢位于健肢后方,将患膝靠近健膝,练习髋 内收、膝屈曲动作
h
68
患侧下肢迈站步立训和练 行走训练3
④迈步前训练:托住患侧足趾使其伸展,将 踝关节控制在背屈、外翻位,让患者将足 部抬离地面,缓慢着地
进行练习。
h
57
上肢训练 1
侧卧位→仰卧位的训 练
下肢呈屈曲位,患侧 肩部和上肢前伸对抗 阻力引发身体向后转 动,变成仰卧位。
活动患侧肩胛带
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健 侧卧位,治疗师可进 行肩胛骨被动向下、 上、前方的活动,避 免向后方的运动。
h
58
上肢训练2
伸展患侧躯干的训练
伸肘训练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高 举过头,治疗师一只手持
曲、伸展模式。
2021/1/13
h
22
关键点的控制3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2021/1/13
h
23
关键点的控制4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
h
37
治疗性活动 1
四肢或躯干负重
h
38
治疗性活动2
给予合适的支撑
h
39
治疗性活动3
鼓励中线位活动 促使患儿伸手并抓住物体是治疗手足徐动
型脑瘫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h
40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3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和协调性差是共济失调患儿的
基本表现。如穿衣服或用勺子吃饭时, 握不住勺子及身体摔倒等

(完整版)牵伸技术

(完整版)牵伸技术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内翻:胫骨后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
颈前屈/旋转:胸锁乳突肌 颈后伸:头半棘肌、头夹肌、斜方肌
前屈: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后伸:背棘肌、骶棘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
康复治疗技术 付奕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 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 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 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5 ~ 30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 左右;机械性牵伸每次20 ~ 30min
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 疗程
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 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 参数
肩部 肘部 手腕 腰腹部 髋部 膝部 脚踝部
三角肌(前中部纤维)、喙肱肌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三角肌中部纤维、岗上肌Fra bibliotek胸大肌
肩外旋:冈下肌、小圆肌 肩内旋: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肱三头肌
屈:桡/尺侧腕屈肌 伸: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腰大肌、髂肌
臀大肌
内收: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外展: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髋屈曲位)
腘绳肌
股四头肌

口腔四手操作技术PPT培训课件

口腔四手操作技术PPT培训课件
口腔四手操作技术
主要内容
四手操作基本操作技术 体位技术 (医护患) 器械传递技术 吸唾技术
四手操作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 都采取舒适的坐位操作, 患者采取放松的仰卧位, 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 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 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 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 医疗质量。
牙科传统操作
医生独自埋头苦干,事必 躬亲
吸 唾 器 的 种 类
强吸、弱吸
强吸的优缺点对比
弱吸的优缺点
吸唾器的握持方法
掌指式:用于上 下后牙
执笔式:用于上 下前牙
放置吸唾器的基本原则
1.和右手医生一起工作,助手用右手握吸唾器。和
左手医生一起工作,助手用左手握吸唾器。
2.吸唾器应先于口镜、手机就位。 3.不接触软腭,不超过前腭弓以免引起咽反射 。 4.吸唾器头尽量接近被治疗的牙齿,在进行牙体预
快机 慢弯 慢直
4.树脂雕刻刀(柳叶刀):只用于树脂充填时用.
5.充填器:用于充填各种材料跟窝洞.
6.挖匙: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大挖匙一般用于口外拔牙时 用.中,小挖匙用于挖龋坏牙齿的软龋.
7.烧匙:根据窝洞的大小来准备,根充时用来烧断牙胶尖用.
8.成型夹跟成型片:分4个孔和6个孔的:4个孔的用来补前磨牙, 6个孔的用来补大牙的:前牙一般都是用透明的薄塑料来间开牙间 隙.
护士来回穿梭忙碌,被动 执行医嘱
病人反复起身不停变换体 位
高效
迅速
四手
效益
操作
的优
准确

效率
轻松
舒适
四手操作环境设备
医护用椅
活动器械柜
四手操作基本技术




位 技

骨科牵引技术PPT课件

骨科牵引技术PPT课件
32
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神经拉伤的临床表现,如 出现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偏向患侧, 提示舌下神经拉伤; 如出现上肢麻木,提示臂丛神经拉伤, 应立即除牵引装置。
33
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等。 对于痰不易咳出者,根据医嘱做雾化吸入治疗。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 多食水果、疏菜,增加植物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协助患者每日环形按摩腹部。方法: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 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对已便秘者,遵医嘱服用 剂。 指导病人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34
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抬高患肢,患肢制 动。
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4
牵引的分类
牵引的分类
皮牵引 骨牵引
5
皮牵引
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 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 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 状改变。
6
皮牵引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 或关节。
27
注意事项
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作记 录; 牵引期间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 疗目的是否一致;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28
注意事项
观察并记录患肢皮肤颜色、温度 及远端动脉搏动, 1次/2H;
保持合适的体位;
如有缺血性痉挛的表现时应立即松解 所有外固定物,将患肢放平,避免抬高 患肢致动脉压降低,加重组织缺血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牵伸技术方法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培训课件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培训课件
十二经筋的主要作用是联接筋肉、骨骼,利于 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
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1)联属于十二经 脉。(2)循行走向都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3)行于体表,不入内脏。(4)结聚于关节 骨骼部。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37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是: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止 于角(头部);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30
谢 谢!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31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钩刃针,是刃针系列针具中,产生牵拉应力的专用针具, 钩刃针牵拉治疗,属中医微创技术范畴,是软组织微创 手术中的一种。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33
中医微创技术,是中医骨伤手 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34
软组织微创手术,又是中医微创技术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特色 新疗法。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18
4.致密的浅筋膜与深筋膜之间,形成一个封闭 的间隙,各种感觉神经纤维的末梢分布在这个 间隙里面,当压力加大时,分布在里面的神经 纤维末梢也被动受牵拉或受到挤压,产生各种 疼痛及感觉异常。引起压力增高的病理改变主 要有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等,在这 种压力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痉挛之前就对各种 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 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 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引发临 床症状。
钩刃针牵拉治疗经筋
29
2.具体操作分常规消毒、进皮、横推、牵 拉、出针、拔罐和贴敷等七个步骤。其 中,牵拉的力度和时间,要视具体患者 和病变程度而定。
3.根据“故刺痹者,------(九针)而调之, 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的原 则,除了用钩刃针牵拉治疗外,还可配 合中药内服、外用,以及手法治疗。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5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6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7
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
❖ 在仰卧位,健侧下肢外展或内收时,患 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的联合反应。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内收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0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 性的运动或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当患 者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会出现相应 的动作。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1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9
人体的抗重力肌在上肢主要是屈肌,
下肢主要是伸肌。当脑损伤时,高位中枢 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减弱或消失,脊髓水平 的牵张反射失去上位中枢的抑制而活跃起 来,表现在静态牵张反射-肌紧张方面,出 现抗重力肌的肌张力增高/痉挛。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伸展模式 伸展、前伸 前屈、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伸展 屈曲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5
部位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趾
共同运动模式
屈曲模式 上提、后缩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背屈、外翻 背屈
伸展模式

PNF技术PPT课件

PNF技术PPT课件
另请注意: 肌力达5级,不可说其肌力功能 正常。因为肌力功能包括外形、 耐力、爆发力、协调收缩性、 收缩的技巧以及速度等。
全范围的反复牵 拉
1.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 张反射
2.拉长的肌肉张力 =牵拉刺激 3.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
=牵拉反射 注意 1.牵拉反射与患者主动用力
相结合 2.等待引起的肌肉收缩,然
• 1、PNF强调提高能力,重在利用现有
正常的能力来带动、易化较弱的功能部 位,提高其能力水平。这一思想也是 PNF技术中利用患者较强的运动模式去 加强较弱运动的疗法的基础。
• 2、正常的运动发育遵循从头到尾、有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采用 PNF技术进行治疗时所依据的原则,即 首先进行头及颈部的运动,其次为躯干, 最后是四肢的运动。
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伸展紧张软组织,从 而增加肌肉的活动度; 具体操作方法: ⒈所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群被伸展到最长位,治 疗师施加牵拉刺激,可引起被牵拉肌肉群及
相关的协同肌肉收缩而后给予阻力
⒉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牵引与加压(traction and compression)
• 牵引
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 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
• 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
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
• 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
听、触觉刺激);
• 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 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
PNF治疗技术
• 包括徒手接触、口令、肌牵张、牵引、
加压、抗最大阻力、正常运动顺序及 强化、视觉刺激等
节律性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常用。这种牵拉不易引起肌肉的牵拉反射
和增加已被拉长的肌肉张力。
5
机械被动牵拉:
力量来源:牵引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 系列夹板等机械装置产生作用。 牵拉方式: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 用于缩短组织。 牵拉时间;至少要20-30分钟。

6
主动抑制:
主动抑制是指在牵拉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的放松该 块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 牵拉阻力最小。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能只主控 制的病人。 主要方法有: ①收缩—放松 等 张 ②收缩-放松-收缩 收 ③拮抗肌收缩 缩 等长抗阻收缩5-10秒,使肌肉感觉疲劳
13
损伤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炎症期(红肿热痛) 禁忌牵拉 增生期(5-21天) 16-21天牵拉最有效 重塑期(第21天始) 不继续进行牵拉还 可导致挛缩。
14
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是指进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 发生缩短,从而引起ROM降低。包括:


肌静力性挛缩 可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 最大长度。 疤痕粘连 可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纤维性粘连 缓解非常困难 不可逆性挛缩 手术松解 假性肌静力性收缩


3
牵拉种类:
根据牵拉力量来源,牵拉方式和持续时间分为: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自我牵拉
4
手法被动牵拉(维持性牵拉):

力量来源和牵拉方式:治疗者通过手力牵拉,并通过
控制牵拉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 的长度和ROM。
持续时间:每次牵拉持续15-30秒,重复4-6次。

注意:很少用于神经肌肉障碍引起的肌无力、痉挛或瘫痪
7
自我牵拉

患者利用自身的重量作为牵拉力量完成肌肉伸展 练习。
8
临床应用:

牵拉目的:
①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 的伸展性,降 低肌张力。 ②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③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④预防或降低躯体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 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16
第六章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
17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骨骼肌肌纤维的类型
Ⅰ型(慢肌)
Ⅱ型(快肌)Ⅱa、 Ⅱb、 Ⅱc(未分化,研究较少)
18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00
Ⅱa型纤维
肌力 %)
50
Ⅱa型纤维
Ⅰ型纤维
0
19
低强度收缩
中强度收缩
高强度收缩
不同强度肌纤维募集示意图
Ⅰ型(慢肌)
运动神经元 小 放电频率 低 收缩速度 低 耐力 高 毛细血管密度 高 增强肌肉耐力,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慢性 肌纤维的比例最高。
牵拉技术
1
基本概念:


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 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柔韧性:即肌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是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是指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加的 特性。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所产生。肌 肉粘滞性构成肌肉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的大 小将会影响肌肉的伸长或缩短的速度。

25
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肌力0级时 电刺激/主观努力+被动运动 肌力1级时 肌电反馈训练+电刺激 肌力2级时 助力运动/减重训练
肌力3-4级时
抗阻训练
26
肌力抗阻训练的方法
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 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等速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


20
Ⅱ型(快肌) Ⅱa
运动神经元 放电频率 收缩速度 耐力 毛细血管密度

Ⅱb
大 高 高 低 低
大 高 高 中 中
增强肌力,速度性运动员快肌
21
纤维比例较高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形 态 功 能 变 化
练习 疲劳恢复 超量恢复
原有形态 功能水平
22
肌力增加的机制
肌力增强 肌肥大 绝对肌力的增加

27
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
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缩短的情况下收 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 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9
临床应用:
牵拉适应症



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的 肌肉、结绨组织和皮肤缩短,ROM降低。 软组织挛缩影响了ADL。 当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拉 紧张的拮抗肌,再增强无力肌的力量。
10
临床应用:
牵拉禁忌症

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 染,特别在急性期。 新近发生的骨折。 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 或有其他创伤体征外。
15பைடு நூலகம்
肌肉牵拉程序:
牵拉前综合评估病人 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并取得病人的配合 牵拉力量的方向与肌肉紧张或孪缩的方向相反,缓慢活 动肢体到受限处,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 为避免牵拉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牵引力。 牵拉 中,组织色张力降低到最低时,再稍活动肢体,增 加ROM。 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11
临床应用
牵拉禁忌症



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一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有剧痛。 严重的骨质疏松。 当挛缩或缩短的组织具有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或 使肌肉保持一定力量、增加功能活动的作用时, 牵拉应慎重,特别是截瘫或肌肉严重无力的患 者。
12
临床应用 牵拉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牵拉力量过大)。 避免过度牵拉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结绨组织。 避免牵拉水肿组织。 避免过度牵拉肌力较弱的肌肉。 牵拉不应该引起剧烈疼痛
肌肉物理特性
2
牵拉技术的原理:
当肌肉受到快速牵拉时,肌梭兴奋,刺激了传入 神经纤维,增加肌肉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 牵拉反射。 当肌肉受到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 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 度变长,从而逐步恢复肌肉的柔韧性。 提示: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的高尔基腱器是肌 肉接受牵拉刺激的感受器。
肌纤维肥大 能量积蓄
活动肌纤维 的增加
肌纤维类 型的变化
肌原纤维增加
神经冲击的增加
23
训练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肌肉横切面积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的多少 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的同步性

24
肌力训练原则 :
阻力原则(必须) 超常负荷原则(必须) 训练次数宜多的原则 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的原则 (训练应一直进行到出现疲劳感为 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